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前不久,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校企通”)举办了首场网络招聘会,招聘会开始以来短短5天,注册人数就超过了400人,已经有200多家知名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了近600个岗位,已有近百人达成就业意向。

  校企通平台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宁波市工商局共同联办,为学生找工作、找培训、找实习,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技术等提供对接服务。目前数据库囊括了宁波72所院校、50多个行业协会以及200多个培训机构信息,共有注册学生9000余名,注册企业8709家,发布了20543条岗位信息。

  点对点找工作,人才供需高效配置

  由于市场资源稀缺,企业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不对等,这就影响了校企之间的人才对接,这时市场就急需一个把两头连接起来的平台。“我们很早就开始筹划建立一个沟通学校与企业的平台,网络时代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善于运用网络大力促进就业。”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会会长陈守义告诉记者,校企通的建立正是顺应了市场的这种需求。

  记者打开校企通网站,首页上醒目地标示着个人服务区、企业服务区和院校服务区。记者打开个人服务区,有找工作、找实习等子栏目,点击找工作一栏,输入关键词,按待遇水平等进行选择,就会出现具体的公司和职位。记者打开企业服务区,出现了找人才、找技术等子栏目,点击找人才一栏,就出现了所登记人才的相关数据。校企通还具有实时统计功能,在个人服务区页面上显示着过去24小时内用户查找次数、咨询次数和累计签约人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郑建告诉记者,同学都说校企通找工作效果好,她也通过该平台找到了一份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郑建兴奋地说,校企通平台推出的岗位针对性强,很适合毕业生,她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要感谢校企通帮助自己顺利就业。

  “跟别的人才网站不同,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对于院校和企业双方都实行免费信息登记。”校企通平台有关负责人说,对校企通来说,准确的信息是最大的资源。

  面对面找专家,校企合作无缝对接

  近日,某公司的人事经理虞海峰找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徐生副教授,就数控专业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一事进行了商谈。“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数控专业技术以及知识储备的技术工人,一直想找一所职业院校合作。”通过校企通网站,可以和学校面对面谈需求,能顺利、精准地找到学校和学生,缓解了目前的人才储备困局,虞海峰告诉记者。

  “教学与实习相长,我们学校也希望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徐生表示,以往学校对企业缺乏了解,不太放心学生的实习过程,现在通过校企通的前期考察,校企合作就能放心开展了。

  “说到招人,我们确实非常需要那种能一眼就认出什么是棉、什么是麻、什么是合成面料的实用人才。”宁波斯蒂科家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峰为了找到合适的学生,经常跑去高职院校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上课。“如今有了校企通,我就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找到想要的人才,或者提前进学校进行订单式培训。”吴志峰说。

  校企通平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校企通,企业也可以顺利找到对应专业的教授出谋划策,不仅可以就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还可以将其作为科研项目课题,在理论上推动产业发展。

  线上线下联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校企通不但在网站上发布大量的对接信息以及各类求职、岗位信息,还在线下举办了多场次的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和校企合作产业对接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根据行业需求,校企通在线下推出了物流、文化创意等宁波紧缺型行业人才的直通车订单班项目,为企业和学校提供有效对接服务,先后参加了宁波市“百校千企”系列活动,鄞州与驻鄞区高校人才科技合作活动等。同时,还与宁波团市委合作推出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

  “在校企通注册的企业都是宁波市民营企业协会推荐过来的,确保企业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校企通平台有关负责人说,校企通下一步将对学生实习就业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对学生负责,保障学生的利益。

  针对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校企通还担负起了“监督员”的职责,在校企通平台,可以对培训市场中遇到的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进行投诉,系统将对培训机构进行投诉和反馈记录,与职能部门联网对“伪培训”机构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取得“红肥绿不瘦”独特效果的蔷薇新品种,无土栽培、机器人种菜、采用物理技术杀灭害虫的无公害灭虫机……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了解到,那些琳琅满目的高科技蔬菜,都是学院以科研带动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寿光“蔬菜之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李美芹博士告诉记者:“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这些高科技蔬菜,吸引了大批外地菜农专门组团来‘取经’。”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顺应以蔬菜种植为龙头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需求,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全国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应用型大学,为“蔬菜之乡”的快速发展打造新引擎。

  在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寿光市投资6.2亿元,将原有的5所职业学校统一整合建设成寿光市职教中心学校,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在建、新建项目,调整新设专业,为当地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寿光结合重点规划建设的八大产业发展需要,将寿光职教中心学校的专业整合为数控、汽修、化工、现代农艺等13类42个专业,实行“教学+生产+科研+培训”运行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等措施,每年定向培养学生1500多人,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既解决企业“用工荒”,又帮助学生稳定就业。目前该校已建成全国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同时,寿光投资15亿元,将拥有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教育的潍坊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特色大学,打通职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和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引领蔬菜之乡的提升发展。

  “我们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和培养优秀博士团队,先后成立了贾思勰农学院等11个院系,建立了蔬菜花卉、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微生物、水产养殖、海洋精细化工等15个科研所,重点服务蔬菜之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潍坊科技学院院长李昌武说。

  学院还与中国农业大学、日本筑波大学联合,成立了“寿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申请省部级涉农科研课题10多项。与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寿光蔬菜育种与示范工作站”,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11种。与寿光市农业局合作,在全国率先建起了农业信息化网络视频服务系统,建立了350多家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站,通过网上作物病虫害诊断和农业技术指导,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7万多个,推广新农业技术60多项,推介优质农资800多种。

  来自潍坊市临朐农村的魏青,3年前毕业于潍坊科技学院大专班,现已在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技术岗升职到企业管理岗,月薪3000多元,还有“五险一金”,从农村娃变成了城里人。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赵洪峰介绍,公司2800多员工,寿光当地学校培养的中专、大专生就占员工总数的70%以上,目前,公司每年接收中职、高职学生近百人就业。

  “职业教育作为未来市民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主要为当地培养人才,决定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未来市民的文明素养。”寿光市教育局局长魏云来说。目前,寿光中职教育每年为当地培养5000多名技能型人才,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每年输送6000多名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每年开展社会培训2000多人次,技能型人才构成当地市民的主体,成为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


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工作与职业指导处主任董振华讲话

张国庆教授给在场师生作主题宣讲

武汉船院院党委副书记姜安心主持宣讲会 





    1027,教育部职成司、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中国梦――人人皆可成才”职业院校系列宣讲湖北地区宣讲活动在武汉船院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二轻工业学校、武汉铁路桥梁学校的师生与武汉船院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宣讲会,中宣部《时事报告》主编习文、中宣部《时事报告》编辑李云波、湖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邓世民、省职教研究中心主任朱圣芳、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湖北通联站站长万福元、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湖北通联站主任梁敬苡以及武汉船院党委书记熊仕涛、院长魏少峰、党委副书记姜安心出席此次宣讲会。宣讲会由姜安心主持。



武汉船院李敏同学进行现场演讲



宣传讲会现场



宣讲会现场


        全国职业院校师生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特等奖获得者、来自武汉船院11411班的李敏同学在宣讲会上进行了《为了深蓝色的梦 我们扬帆起航》的热场演讲,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工作与职业指导处主任董振华在会上作了讲话,介绍了“中国梦——人人皆可成才”职业院校系列主题宣讲活动的背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教授给在场师生作了题为《美国梦的今天和中国梦的明天》的主题宣讲。

        宣讲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入浅出,分析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根本区别,诠释了“中国梦”的内在意义,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等多方面有重大指导意义。

 此次宣讲会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广大师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激励师生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做出贡献。(武汉船院党委宣传部金丽霞供稿)

  “现在一般工人每天五六十块钱,一般技工大概一百元一天,高级技工两百一天,这说明有没有技能,收入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河南一定要发展职业教育,抓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近日,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济源市调研该省职业教育时,在现场为大家算了一笔“职教账”。

  “河南是人口大省,考虑到就业的压力,未来河南必须要想方设法建成制造业大省。”郭庚茂说,我们要帮助群众就业,帮助他们培养技能,技能提升一步,收入就增加一步。河南能不能建设制造业大省,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要害问题就是劳动者的技能。能培养大量成熟的各种层次的技能人才,就是最大的竞争点和吸引力。

  “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放到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举措中来。导向要倒过来,光支持考大学不行,还要支持考职业院校、考技能。职业教育要搞货真价实的提升,形式上的职教实际上还是普教的那一套,起不了实际作用。”郭庚茂强调,职业教育的关键就是校企合作,要提升全民技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农业、扶贫和残联等部门要六路并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日前,河南省政府在济源市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决定启动全省职教攻坚“二期”工程,通过5年时间使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320万人,在全省重点建成100所左右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左右特色职业院校,重点建设300个左右品牌示范专业点和5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

  河南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要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遴选一批有条件的城市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在联合招生、学生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2008年河南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职教攻坚计划,5年来共投资200多亿元,建设项目400多个,全省中高职在校生达到246万余人。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消息,2014年高职入学考试于10月23日至28日接受报名,考生可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职教育入学—高职教育入学报名系统”,进行网上预报名。办理网上预报名后,考生应于2013年10月29日至31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再受理,考生只有完成现场确认才视为高职招考报名成功。
 
       率先试点本专科分类考试
 
        据悉,高职招考是我省积极探索本专科分类考试以及高职对口招生考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国率先实施本专科分类考试试点。
 
        此次我省扩大高职报考对象范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以及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须持我省公安厅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均可报名参加我省高职招考。而外省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也可报考,不设置其他条件。
 
        明年1月开考
 
        据悉,从2014年起,我省将整合“高职单考”、“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中职推免”等考试,首次举行高职招考。高职招考均不分文理等科类,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等4门,每门满分150分,总分600分。每门课程考试时间120分钟。
 
        面向中职生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课等4门,其中专业基础课分为教育类、财经类、旅游类、美术类、音乐类等12个类别,考生报考时只能选报其中一个类别。语文、数学满分各为150分,英语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专业基础课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成绩不对外不查卷
 
        考试将安排在2014年1月11日至12日进行,考试成绩将于2014年1月底前公布,考生凭本人账号和密码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职教育入学”查询本人成绩,不对外公布,不查卷。
 
        参加高职招考,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录取;未被录取可按有关规定于2014年4月申请普通高考补报名,然后参加当年普通高考。
 
       音、美考生须参加专业统考
 
        报考高职招考音乐类、美术类的考生,应报名参加今年12月的2014年普通高考音乐类、美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与普通高考音乐类、美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相同。
 
        报考高职招考的普通高中生,如要报考普通高考体育类、艺术类,中职生如要报考普通高考体育类、艺术类(除音乐类和美术类外),必须参加今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举行的普通高考报名,并参加今年年底前组织的普通高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日前,江苏省与贵州省正式签署对口帮扶威宁和丹寨中等职业教育协议。其中,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帮扶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帮扶丹寨县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协议,贵州将选派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到江苏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江苏教学或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而江苏每年将选派管理干部赴贵州开展帮扶,并安排专家前往贵州举办学术讲座,安排相关学科带头人指导贵州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当地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此外,根据具体专业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两地还将开展合作办学,贵州每年将安排100名学生到江苏就读。

“职教援疆,援到我们心坎上”

——湖北省和新疆博州共创教育援疆新模式纪实

  这几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晓丽特别高兴,虽然学校已经开学,但前来报名的学生仍源源不断。“今年学校招生出现了‘火爆’局面,与去年相比,翻了两番,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王晓丽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都得益于湖北省对博州职业教育的创新性援助。可以说,湖北职教援疆,真正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湖北和博州两地共同探索出了一条职教援疆新路子。”

  创新支援理念——顶层设计 高层推动

  湖北是教育大省,职教资源丰富。湖北深知,职教援疆仅仅有资金援助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出新的职教援疆模式。

  因此,湖北省职教援疆,没有采取简单地安排当地的职业院校对口支援一下博州的职业学校了事,而是把职教援疆上升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来对待,高位推动。提出了“有限援疆和无限援疆相结合”的模式,这里说的“有限”指的是援疆资金,“无限”指的是人才和智力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

  在博州中职技术学校,还挂着一块校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博州教育局副局长沙顺利告诉记者,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职教援疆上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成果。博州党委、政府视职教援疆为推动博州职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利用湖北优质职教资源,“借船出海”。为此,博州提出了建设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的想法。该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湖北省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0年,在博州和湖北的高位推动下,博州投资3.6亿元建设占地500多亩的博州中职技术学校新校区。走进校园,崭新的教学大楼、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教职工焕然一新的面貌,让这所学校显得生机勃勃。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无论在博州党政领导口中,还是在博州中职学校的校长口中,湖北省党政领导的名字频频出现。“湖北省常务副省长王晓东,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侯长安,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都来学校调研过,并帮学校解决了很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王晓丽一口气说出了一长串名字,“此外,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还有湖北省教育厅等单位也都一直关心着我们学校的发展。”

  创新支援模式——名校带动 产教结合

  “除了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外,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对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强的需求。”博州党委副书记帕尔哈提·艾孜木对记者说,“但博州没有高职院校,这一点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帕尔哈提·艾孜木看来,没有高职院校,就意味着中职毕业生缺乏上升通道,这也成了影响中职招生的一大因素。这个愿望,在博州政府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导下实现了。

  如今,由博州中职技术学校牵头,联合县市4个职教中心、湖北省13所相关职业院校和博州湖北工业园区内落地的10余家企业共同打造“博州湖北职教园”,从而使博州职教实现了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结合的目标。

  “利用援疆优势,湖北省将职教资源引入博州,建立‘博州湖北职教园’,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沙顺利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湖北支持博州中职建设资金达到近6000万元。”

  沙顺利说,湖北省按照“软件硬件相结合,资金、师资与管理一起援”的教育援疆方案,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选派管理干部与教师团队,全方位对博州职业教育开展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人才方面,只要学校需要的教师,提出来,湖北省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派过来。”王晓丽感动地对记者说,“湖北把我们学校当作他们自己的学校在办、在支持,实现了湖北省更多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口支持博州中职学校,一校重点对口支持一个系部、一个专业,实现专业支持全覆盖,形成全省合力支持博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介绍,3年来,湖北省先后选派20名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博州湖北职教园”支教,以传、帮、带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援疆教师与各民族教师共同设计专业调研方案,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组织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共同观摩教学。

  如今,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借助湖北支援的优势,开创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双情境校企融合、四阶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淡季进校、旺季入企、技能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护理专业的“三轮交替、医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合博州实际,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新亮点。

  此外,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先后选派20多名专家到博州开展短期对口帮扶,参与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工作,开设行动导向教学示范课。

  创新支援机制——实现跨省中高职体系衔接

  今年7月,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和博州州长奥曲尔签订《深化对口支持推进博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协议书》。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对口支援协议。这份协议,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职教援疆机制。

  这份协议中规定,搭建博州与湖北跨区域中、高职对口升学“立交桥”。博州中职学生可通过湖北省高职单招及技能高考,进入湖北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从而实现“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的中、高职体系衔接。这种跨省的中、高职衔接为博州农牧民子女提供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不仅满足了中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同时增强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吸引力。

  王晓丽告诉记者:“对新疆学生来说,要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分数要达到二本线。如今建立起了新机制,学生在博州读完中职,即可通过单招和技能高考进入武汉读高职,不仅省了高中3年的学费,还能上名牌高职,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打通跨省中、高职衔接这个通道,没有湖北省创造性的援疆思路和举措,是不可能的。”采访中,沙顺利对记者说,“‘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打通了跨省中职到高职的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从而推动博州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职教援疆过程中,湖北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履行“湖北责任”,从“硬件”到“软件”、从“输血”到“造血”、从“引智”到“育人”,从援助到创新机制,为推进博州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提升了博州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打造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品牌。

  帕尔哈提·艾孜木说:“我们常常对湖北省的领导说,希望把博州当作湖北省的第十八个地州来看待,把博州职业教育当作湖北的职业教育来发展。如今看来,湖北省党委、政府切实做到了,把我们当作一家人,高度关注,关爱有加,这才推动了博州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建立起了博州中职学生就读武汉高职院校的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职教援疆新路子,建立起了湖北省职教援疆长效机制,为促进博州中职学生的就业梦、成才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博州经济后发赶超、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南首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成立

  本报讯(记者 唐湘岳)湖南首个区域性职教集团——“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10月19日正式授牌成立。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为平台牵头组建,集团内现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14家,并集结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80余家作为校企合作单位,涵盖了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机械、化工、测量、环保、机电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辐射湘、鄂、桂、赣、黔、新等18个省市、自治区。

       本报讯(周仕敏 记者谢洋)为推进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试点,支持试点县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广西在安排下达1200万元专项的基础上,目前计划再安排28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

        2013年7月,广西教育厅印发了《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方案》,在横县等8个县开展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8所试点县职校与9所对口帮扶高职院校采用“2+3”学年制中高职贯通办学。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对口帮扶试点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同时,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学院牵头,联合试点县、相关企业,起草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15个专业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据了解,此次增加的专项资金中,2400万元用于8个试点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试点专业建设,购置专业设备;450万元补助9所试点高职院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国)10月起,位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内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迎来6名泰国留学生。在这里,他们将受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制3年。这是天津市高职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学历教育的先河。

        6名泰国学生是由泰国集拉达学校派到中国的。他们将享受中德学院提供的奖学金,免除学费和住宿费。

        据该学院院长张兴会介绍,今年4月,泰国公主诗琳通访问了中德学院,陪同到访的集拉达学校负责人对中德学院印象颇为深刻,希望加强与中德学院的合作,随后双方进行了紧密接触。

    中德学院将把6名泰国留学生作为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专业教学试点班之一,实行全英语模块化授课。教学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语言学习、基础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专业拓展,总计2640学时,其中实训课程占39%。针对泰国留学生人数少且不懂中文的实际情况,该院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选派了教学骨干。此外,这些留学生还将接受汉语强化训练。除了学习机械、电气、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知识外,校方还为他们安排了武术课程。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该省2014年将建立统一的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并于今年起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

  根据山东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要求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好现有1189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作用。2014年建立统一的“山东省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青岛、潍坊、德州市依托平台开展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试点,2015年在全省全面推行。

  山东还将于近期制定落实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争取开展校企合作税收优惠试点,推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确保专款专用。
        中新网贵阳10月15日电 (记者 杨茜)记者15日从贵州省教育厅获悉,2013年至2014年,贵州每年将有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15日贵州省教育厅举行的职业教育专题讲座上记者获悉,为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2013年至2014年,贵州省级财政每年将注入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据了解,贵州省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通过“向上要、财政给、社会融、企业投、对口帮、存量换”等举措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和融资力度。2013年至2014年,贵州省级财政每年调整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工程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压缩省本级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5%,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大力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是贵州省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前三季度,贵州省中职学校完成招生28万人,中职师资素质提升计划2100人次,招聘中职学校教师5823名;115所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开工106所、一期工程完工57所。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5992.8万元,统筹用于实施教育“9+3”计划。300所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竣工139所、在建161所。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建设开工133万平方米,竣工33.23万平方米、主体完工33.29万平方米。

  同时,贵州省将推广“学校筹资先建、政府贴息贷款、上级专项奖补、老校置换还本”职业院校建设模式,按照“盘活存量、经营校产”原则,通过重组、合并等方式,盘活教育资源,职业院校老校区土地置换收益中省、市分成部分,按照“收支两条线”全额用于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

  贵州省各金融机构也将加大对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改善基础设施、购置教学设备和发展校办产业的信贷支持,优先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开办企业等提供小额贷款。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田雪)近日,网上流传一则“贵阳贵航技工学院强迫2500名中学生伪装成特警去非法强拆”的消息。今日,贵航高级技工学校发布《关于网上谣传贵航高级技工学校强令学生参与强拆的申明》称,学校没有强迫学生参与强拆,更无从谈起派出“2500人”一说,并表示对造谣者保留法律追诉权利。

  13日起,网上流传的信息称:“贵阳贵航技工学院强迫2500名中学生伪装成特警去非法强拆!学生们表示:学校领导下了死命令,不敢不从!否则会被开除出校!这种学校还能教书育人?”该微博还配有几张身穿特警服装的人员执行任务的图片。这让网民感到震惊,同类微博中,截至记者发稿时,最受关注的一条微博已被转发和评论上万次。

  记者联系到微博中所述学校,该校招生就业处宋老师说:“这个微博昨天我们关注了,这是造谣。按照区里要求,有些社会公益活动学生会参加,但这个活动我们一定没有参加。”另外,宋老师向记者介绍:“网上所传的学校校名也不对,我们是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上面传的‘贵航技工学院’不是我们的校名。”

  今日中午,“贵航高级技工学校”官网发布了《关于网上谣传贵航高级技工学校强令学生参与强拆的申明》。文中称:“近日里,有人将一些图片移花接木,安放‘贵阳贵航技工学校’名称,中伤学校。学校对此进行申明:一、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贵航高级技工学校)没有强迫学生参与强拆,更无从谈起派出‘2500人’一说。二、学校师生员工要自觉维护学生声誉,对造谣毁伤者给予旗帜鲜明的回应,不信谣,不传谣。三、凡对发贴恶意造谣中伤贵航高级技工学校的单位或个人,学校保留法律追诉权利。”

  记者在网上搜索有关观山湖区的拆迁新闻发现,据《贵州都市报》13日题为《种房者,消息真灵通》的报道,12日上午,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控拆指挥部组织城市综合执法、公安、司法等多家单位及部门的2500余人,对金华镇上铺村空山坝的51栋违法建筑实施拆除。

  记者电话联系了观山湖区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和控拆违指挥部办公室,均未获得正面回应。

  之后,记者致电观山湖区区委宣传部,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已就此事进行调查,之后应该会发布相关调查说明。

   记者近日从广西教育厅获悉,为支持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试点工作,推进各试点县级职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广西现已安排下达1200万元专项资金。广西还将计划安排2850万元用于支持此项试点工作,其中,2400万元用于8所试点县级职校开展试点专业建设,450万元则用来补助9所试点高职院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据了解,广西教育厅于今年7月印发了《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方案》,计划在横县等8个县开展县级职校办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8所试点县级职校与9所对口帮扶高职院校按照《试点方案》,采用“2+3”学年制中高职贯通办学。对应的试点专业分别签订了合作办学、对口帮扶协议,高职院校也将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招生就业等方面对口帮扶试点县级职校。同时,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牵头,联合试点县、相关企业,起草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15个专业的5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截至9月18日,各试点县级职校招生总数达9516人,比去年同期招生人数高出8.2%。

        10月13日,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长沙成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当选首任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单位。该中心包括军队修理装备企业、中航工业企业、民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企业、航空类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等57家单位。教育部、空军装备部、省教育厅、省国防科技工业局、民航湖南安全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喜庆时刻。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介绍,在职业教育与技术创新领域,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适应航空军事现代化的要求,也要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技术要求也特别高,发展速度也很快。成立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汇集军队、地方以及高校等各方面力量,无论对于探索航空职业教育新模式,还是开展技术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陕西省将对2013年高考弃考学生实施免费一年职业培训。

  据介绍,2013年陕西普通高中约有2400余名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流向社会。陕西省高考弃考考生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统筹安排,拟由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陕西银行学校、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陕西省商业学校、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西安技师学院、陕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延安市技工学校、安康市技工学校等10所省、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承担。  

  弃考学生接受为期一年的职业培训,其招生录取工作由接收学校负责,符合颁发毕业证资格的,按照学历教育要求执行。

  为确保弃考学生接受职业培训实现带技能就业,陕西省教育、人社部门将共同建立长效机制,从2013年起,每年组织当年弃考学生参加免费一年职业教育培训。


      国庆长假前夕 ,北京市教育部门公布了《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4年起,随迁子女可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对于这项有限放开的政策,各方评价不一。一批多年期盼孩子能够在京参加高考的非京籍人士更是失望,因为他们一直在争取孩子能够获得在京参加高考并录取的机会,而不是“异地高职”。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越来越清晰,读高职院校也从过去考不上普通高校之后的无奈选择,成为一些人的主动选择。目前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分为高职自主招生、高中会考统招和高职单独招生三种形式。这些都是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并行的。

  不过,主动选择与被迫选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北京市从2014年逐步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显然是第二种,非京籍学生获得了不能以自己本身特点选择受何种高等教育的机会的“不平等权利”。

  即使是有限政策,也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在京参加高职的学生父母有北京市的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的,这些要求对于很多体力劳动者,恐怕是难以达到的。

  诚然,高考改革复杂,多年形成的以区域划分的高考录取指标分配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特殊地区,城市原住民与新市民之间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平诉求一直有冲突有矛盾。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3月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

  目前,全国29个省市相继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其中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20多个省份的异地高考条件,大都只强调高中三年连续学籍,而江西门槛最低,要求在江西一年高中以上学习并取得学籍者即可参加高考。

  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人口过度集中,显然是改革难度最大的城市。

  客观来讲,绝大多数在京读书的非京籍少年,在读到初中的时候,都会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这个时候,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也会动员他们提前作决定,因为户籍不在北京,无法报名参加中考,这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到家乡。

  少数坚持在北京读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其家长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有的家长在大约10年前拿到这个被称为北京“绿卡”的资格后,就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高考抱有希望。因此,在今后1~3年内,符合并要求在北京参加高考的非京籍学生会是很小的人群。大部分已经在初中阶段就离开父母被迫返乡,他们中的一些孩子出生地也许就是北京。

  高考报名在即,这项政策在2014年将有多少人受益,还是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不会太多。用“异地高职”开放来敷衍整个异地高考改革,这种改革思路不能说是积极正确的。北京市教委也提及,这将是过渡性政策。但凡过渡,都应该有时间节点,有进展安排,如果没有承诺和计划,过渡期很容易变成遥遥无期。

  当然治病要治本,异地高考绝不仅是在什么地方考试的问题,其背后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考试制度、高考录取方式相关,如果高考改革能够同步进行,北京异地高考改革的难度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20年前,两地的领导高瞻远瞩,经过相互沟通、交流,在深刻理解各自需求和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上,达成了合作协议。20年来,两地合作办学,持续发展并不断深化,为地区间的教育合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海口旅游职业学校纪念建校20周年的画册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记录下这段历史。20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海口旅游职校发展的奇迹。

  高地洼地“联姻”,开跨区办学先河

  1993年,全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而在海口,却没有一所独立的职业学校。当时的市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想要快速改变这种状况,思来想去,只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这一途径。他们的目光放在北京市西城区这块职教高地上,希望西城区能够在办学上给海口市以支持。

  在海口市政府的邀请下,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同意启动两地的合作办学,共同创立海口旅游职业学校。这一举措,也开了在全国跨地区联合办学的先河。

  当时,北京西城区已经在全国率先采取了集团化的办学模式,成立了西城旅游职教集团。京海两地的合作办学,也顺理成章地采用了这种模式,海口旅游职校成为西城旅游职教集团中的一员。

  海口旅游职校创办后,西城区把最优秀的职教人才——西城旅游职教集团董事长赵志强派到学校担任校长。20年后,已是海口旅游职校终身名誉校长的赵志强感慨地说:“那时北京有什么教材、教学经验全部移植过来,海口旅游职校与北京的学校同步。这样子,北京80年代到90年代的成果一下子就转移到这儿来了。”

  与此同时,海口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也加大了对海口旅游职校的建设投入。投给学校的建校经费,占当年全市教育附加费的50%以上。

  北京、海口双方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短时间内实现师资、专业设备、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优势互补。集团成员校以整体优势,派出了较强阵容的教师、管理干部,帮助海口旅游职校开办新专业,仅3年时间,海口旅游职校便跃居国家级重点职高校行列。

  化大道于无形,促养成于细节

  北京、海口合作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德育永远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位。”海口旅游职校校长赵金玲说,“这叫化大道于无形,寓教育于活动,促养成于细节”。

  用人单位对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十分认可。海口宝华海景大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杨瑞华说,海口旅游职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上手快。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敬业精神,纪律性强,基本上来实习的学生都留用。

  广东三正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项目人力资源总监顾斐翡说,公司连续3年从海口旅游职校招人,今年的招聘规模达100人,学生实习10个月后,100%留下。

  20年来,海口旅游职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2万余名,为各行各业培训员工近2.5万人次,目前,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

  “输血”不忘“造血”,支援换来成长

  北京和海南合作办学20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得益于双方共同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十分过硬的教师和干部队伍。

  目前,海口旅游职校培养了5名校长,其中2名是全国劳动模范,1名是海口十佳校长。238名教师中,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有82名,“双师型”比例达到91%。

  海口旅游职校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推动了京海两地合作办学全面、深入开展,从职业教育扩展到普通教育,从一所职校扩展到数所中小学,从一个点扩展到整个面。海口派出了大批的学校领导到西城学校挂职锻炼,并且选派了大批的后备干部到北京西城教育学院和北京教育学院进修培训。据统计,海口市先后有300多名教师和干部通过不同方式去北京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同时,北京市西城区也有200多名教师和干部在海南工作过。

  回顾海口旅游职校20年的发展历程,陶西平不无感慨地说:“学校从无到有靠的是远见,从小到大靠的是方向,从弱到强靠的是智慧。20年的积淀,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凤凰汽车讯  2013年10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办,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北京吉利大学承办的2013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北京吉利大学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包叙定等40多名中国机械工业及汽车行业的老领导、老专家出席了座谈会,针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与汽车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研讨。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世界汽车业领先的同行相比,我们在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这背后就是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人才教育、培养领域需要对原有体系进行突破性的改革,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做大做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讲话中表示,我们要以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汽车人才队伍建设;以各级人才库建设为重点,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就中国汽车科技人才的发展情况做了汇报,指出科技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亟待完善,包括人才成长激励方式、能力评价机制、政策环境等,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认识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也有待提升,并提出优化本体人才成长环境、建立汽车科技人才数据库、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完善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体系、建立汽车人才特区、推动校企合作等建议。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吉利教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向与会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说:“吉利正在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希望,吉利集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中国汽车行业输送大批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