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产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一个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对黄石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需求理论,影响职业教育需求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学生的“购买”欲望,二是学生的“购买”能力。调查表明,黄石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素养的重视指数中,吃苦、耐劳、服从、忠诚等品质要求排在最前面,而对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视指数则较低。这与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不一致的,与学生的期待也不一致,这就产生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众多企业招工难,另一方职业院校毕业生大量外流。数据显示,近3年来黄石高职教育毕业生留黄就业的仅占18%左右。
分析黄石职业教育供给侧问题,存在几个主要问题。供给主体的缺位,院校自身主动变革、改善供给质量的动力被弱化,导致了生产要素转化为有效供给的效率大大降低。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黄石职业教育近年来的产能已经达到了物理性的峰值,出现明显的过剩。供需错位,包括城乡供需不均衡,主要职教资源都集中在黄石城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比较少,培养的毕业生回乡发展的则更少;专业设置不协调,机械、计算机等传统专业重复建设,与黄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环保、乡村旅游等快速发展产业对接的专业和人才供给的数量远远不够;供给老化,办学模式雷同,特色不显著,不能满足“00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聚焦供给侧,去产能提效益,补短板增供给,降成本改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活力和效率。对地方来说,就是要做好“加减法”。
“减法”主要是,合理界定自己的身份和职能,在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的同时,制定政府的负面清单、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避免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职业教育的“生产”。在明确政府和院校双方权责的前提下,推进职业院校自主办学改革和去行政化改革,让学校在人才引进、专业设置、薪资绩效、课程选择、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经费使用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放松供给抑制,扫除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性障碍,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真正享受“同等待遇”,降低供给成本,鼓励和加强自由竞争,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做好“加法”,具体包括加大投入,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成本教育类型,要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规范教育附加费使用范围及生均拨款资金保障渠道。加强制度供给,一要大胆地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破产”和在编教师退出的相关措施,让无效、低效的供给退出市场;二要在准入考试、学分互认、课程衔接、招生计划等方面,打破职业教育学生升学的制度性瓶颈,构建无障碍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三要大力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试行混合制办学;四要从税收、补贴等多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设计,让本地企业举办、参与职业教育真正“有利可图”。加强领导和服务,关键是切实有力地加强统筹和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协调,引导校地、校企、校行合作,建设一批具有黄石产业特性、文化特性的特色学院,比如服务大冶古建的古建学院,服务“一镇一品”的乡村旅游经济学院等。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企改革的经验,大刀阔斧地推动职业院校“瘦身改革”,让学校把优质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让专业人的干专业的事。搭建平台,支持黄石职业院校引进一线城市的先进职教资源,以输出品牌、资源、管理等方式,共建二级学院(专业),成立分校和连锁型职教联盟。充分利用本地出口型企业多、出境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国际交流的牵桥搭线和服务咨询工作,积极支持黄石职业院校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