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14-05-23 08:07    来源:衡水日报    作者:采编    阅读:52次    我要评论

[导读]学校运动会“衡水号”职教航母:劈波斩浪踏歌行——写在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之际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记者 段文雅日前,从国家教育部传来喜讯: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评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成..

 

  

学校运动会

“衡水号”职教航母:劈波斩浪踏歌行

——写在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之际

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记者 段文雅

日前,从国家教育部传来喜讯: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评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成为我市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中职学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经中央批准,由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在全国1万多所中高职业学校中,经层层选拔确定的近几年为发展职教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职教学校,代表了中职学校的最高荣誉和最高水平。

2011年八校合一,到2014年一举斩获中职学校最高荣誉,衡水科工人走过了不懈奋进并不断收获的三年。三年里,学校坚持“多元办学、特色立校、服务社会、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在顺利整合、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实现常规学历教育、送教下乡、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三大板块齐头并进,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社会的职教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这艘衡水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劈波斩浪,踏歌前行,书写出一幅奋勇进击的宏伟图画!

校企深度融合 让人才和产业更好地对接

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对照企业实际需求,学校开设了机械加工类、电子电工类、涉农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10大类23个专业,涵盖了一二三三大产业,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订单培养,新增设27个冠名班,由校企双方按企业需求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专业与岗位一体。

产学研一体,将中铁建公司、饶阳蔬菜联合总社、恒润集团、武强乐器基地等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基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科技攻关,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合作发展是共赢之道。整合以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提出了“专业对接产业”的校企合作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创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专业主动对接产业链。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校长朱彭周多次组织有关处室负责人,深入衡水大中型骨干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信息,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校参观、指导,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校园文化进行调整和修订,建立起特色突出、定位准确的“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行业认识、综合技能训练、岗前强化训练和顶岗实习四个培养阶段有机结合,实现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培养模式对接行业要求、培养标准对接企业生产、校园文化对接企业理念。

多渠道挖掘校企合作途径。学校因企制宜、因材施教,多层面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出四种成功的合作模式,取得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丰硕成果。一是送教入厂。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对员工开展岗前培训、特种工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学历提升培训。二是冠名招生,订单培养。设立“英利新能源”、“习三内画”、“北大方正”、“天津三星”等冠名班,涉及13个专业,针对用人需求订单式培养所需学生。三是工学交替,搭建校企供需直通车。根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灵活掌握学生在校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时间分配。期间,学生参加由企业提供实训材料、设备和工具并在企业指导下的技能训练,取得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证书,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破解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适应期长的瓶颈。同时,在学校召开招聘会,搭建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平台,让学生就业、乐业,助企业创业、兴业。四是引厂进校,产教结合。引进了大亮汽修厂、宁强光谱分析车间、幼儿园等,理论实践一体,使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同时,机加工、数控、焊工等实训车间与企业合作,开展来料加工、产教结合,降低了实习成本,实现了专业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搭好产学研发展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共赢的有效途径。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积极探索专业群与行业的“面对面”合作,把学校建成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每学期各系都会派教师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改造和创新。同时,学校建立了企业实验研发中心,广泛与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合作,为企业技改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运作,不仅有效破解了校企合作存在的学校“热”、企业“冷”难题,还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以切实提升。整合以来,学校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比赛,获得学生团体和个人奖项一等奖32个、二等奖43个,实现参赛人数、所获奖项均列全省第一,先后荣获“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北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过硬的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目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已与50多家市内外大中型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个毕业生都有45个就业单位可供选择,就业试用期满后,月工资1800元至3000元不等,优秀生可达3000元至5000元,甚至数控、机械、电子等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工资都很高。

硬件软件两增强 常规学历招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湖城五月,万物蓬勃生长。走进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更觉生机勃发、朝气逼人: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高大气派、错落有致,图书馆、体育馆造型别致、珠联璧合,校园里处处绿意盎然,教室内不时传出琅琅书声……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是市政府投资近10亿倾心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国办综合职业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占地65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13000人。校区从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到功能分区、内部设施,完全按照高于国家级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建有机械加工、数控车铣、钳工焊工、汽车维修共8000平方米的4个实训车间;有7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其中包括电工电子类、财经商贸类、涉农类、现代服务类等专业实验实训室45个;在造型别致的三号教学楼上,有41个琴房、2个舞蹈排练厅、2个音乐教室、3个书画教室、2个美术展厅、3个手工教室、1个玩教具制作中心,满足了学前教育和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训练需要。

除此之外,该校还投资1000万元建立数字化校园,建成200个多媒体教室,建立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办一所好的职业技术学校需要硬件做支撑,更需要软件为底蕴。”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校长朱彭周表示,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精神文化等都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项影响因素中,“硬化”教师队伍是学校“软实力”提升工程的支点。围绕“硬化”教师队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入手,全面提升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通过国培、省培等,不断提升全员素质,形成了一支团结实干的高素质教工队伍。目前。学校拥有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12人,涌现出“燕赵金牌技师”白领仪、省级名师李书标、“农民信得过的技术员” 李玉珍,以及被农民誉为“科技财神”的封福锷、靳章群等一大批名师,几十名老师在全国、省、市各级竞赛中获奖。

管理是学校生存的基础。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内进入全国优秀中职学校行列,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不懈抓学校管理。按照“向管理要工作效率的提速、向管理要经济效益的提高、向管理要整体形象的提升”的理念,实现了管理范围应有尽有全覆盖、管理态度尽心尽力求完美、管理标准深化细化常态化,使学校在办学环境不利、竞争激烈、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做到了教工有信心、有劲头,校园有生气、有活力,运行有秩序、有保障,发展有目标、有后劲,营造出团结一心、力争一流的教育教学氛围,为学校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做人的素养和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开设《心理辅导》、《人际沟通》、《礼貌礼节》等课程,强化德育教育,开展全员育人,丰富第二课堂,创立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培养模式,从饮食起居各个环节及行为举止的每个细节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行,打造健全的人格,铸就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采访中,记者随意走进一间学生宿舍,只见墙上有序地张贴着一些经典警句,配上学生自己绘制的漂亮图案,既清新美观又催人向上;床上,被子都被叠成了“方块”;地上,则整齐地摆放着洗漱用具、皮箱、鞋等用品。“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有用的技术,更是严谨的生活态度,这让我始终都有一种向上的劲头。”在2013年“河北省‘三向杯’加工制造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全省第一名的数控系学生刘希庭深有感触地说。

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需求,不断丰富办学层次,3+2大专班、成教全日制大专班、普通中专班、中级技工班、高级技工班、预备技师班、对口升学班、函授大专班等应有尽有,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

美丽的校园景观、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良的软件环境、多样的办学层次,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创造了条件,很多学生在省、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被用人单位“抢先预定”,在工作岗位上创出骄人业绩,或是升入更高学府深造。实实在在的成绩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眼球,在生源锐减和“普高热”持续升温的形势下,该校常规学历招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在校生达到11000余人,成为衡水市的又一张教育名片。

发挥资源优势 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创造人才红利

杨志勋是深州市辰时镇有名的养猪能手。几年间,他不仅自家养殖规模越做越大,还带动帮助全村30多个养殖户加快致富。有这样的成绩,杨志勋表示得益于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

原来,在养猪的最初5个月,由于不懂技术,杨志勋养的生猪病死近一半,亏损十分严重。苦闷之余,他报名参加了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在当地举办的送教下乡养殖专业班。通过认真学习及多次请老师到现场指导技术,他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养猪模式,成为当地名符其实的“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使自己和村内养殖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开展“送教下乡”、主动服务“三农”,是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的三大办学重点之一。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整合之初,校领导班子通过充分论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确立了“多元办学、特色立校、服务社会、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除了办好常规学历教育外,还努力做好送教下乡、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发展“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社会”的大职教。

为此,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学校充分发挥农林牧专业优势,按照“办学条件规范、专业设置规范、教学管理规范、日常管理规范”的原则,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活动。首先,着力提高硬件设施,投入600多万元,配备了15辆送教下乡专用车、50套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多套教学点必要设施。其次,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特色,在全市县乡镇及农村专业化合作社建立了78个教学点,开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现代农艺、农机具维修、农村经济管理、畜牧兽医等多个专业,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致富的一技之长。几年来,该校为农村培训新型农民1.2万余人次,推广先进技术12项,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近300个,帮助农民增收2亿多元,被农民称为“科技致富的光明使者”。

为拓宽职业教育覆盖面,不断提高在岗人员职业素养,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在教学中做到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充分利用设备和师资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的联系,实现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重,全面开展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好务。目前,该校已被确定为退役士兵、阳光工程、农村党支部书记等20多个项目的培训基地,为万余人开展了退伍士兵、阳光工程等培训,专业涉及数控、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机加工、计算机等;为企业电工、焊工及起重机、司炉、压力容器等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完成培训、取证等工作,全面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新设了“标准化考场考试中心”,承担并完成了7万余人的各类社会考试任务,为塑造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学校还面向农村,开展了畜禽疾病防治、农机具维修等技术服务,数控、机械专业的教师一直兼任合作企业的技术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学历教育成果丰硕,送教下乡富了农民,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让更多人学到了本领、提高了技能。三载风雨历程,三年春华秋实,衡水科工人凝聚智慧、挥洒汗水,创造了骄人的成果,在衡水职业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我们将在前三年整合打基础的前提下,以建设学习型、管理型、节约型、法制型、卫生型‘五型’校园为目标,砥砺奋进,铸造新辉煌。”谈及今年的目标任务,朱彭周信心满怀。

荣耀更加鼓舞斗志,成绩不断激励前行。有目标,有行动,有毅力,我们相信,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一定会再次乘风破浪、斩获佳绩!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