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 浙江衢州职教创新社会培训模式释放“三大红利”

浙江衢州职教创新社会培训模式释放“三大红利”

2014-05-12 13:5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采编    阅读:29次    我要评论

[导读]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衢州职教释放“三大红利”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月嫂培训班。(资料图片) 衢州职业教育通过创新社会培训模式,释放人力资源转化“红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释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红利”;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 有着“烂柯”传说的浙江省衢州市..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衢州职教释放“三大红利”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月嫂培训班。(资料图片

  衢州职业教育通过创新社会培训模式,释放人力资源转化“红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释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红利”;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

  有着“烂柯”传说的浙江省衢州市是围棋文化的发源地,烂柯山更有“围棋仙地”的美誉。眼下,这个地处浙江西部,紧邻安徽、江西、福建的地级市,正在下一盘通过深化职教改革助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棋局。

  在这一大棋局中,衢州职业教育通过创新社会培训模式,释放人力资源转化“红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释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红利”;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衢州市,深入全市所有6个县(市、区)的重点职业院校和企业,切身体验这里的职业教育在释放三大“红利”的同时,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释放人力资源转化“红利”

  【阅读提示】衢州市创新社会培训模式,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对刑满释放人员、退役士兵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从而释放出巨大的人才“红利”。

  高墙外细雨绵绵,高墙内教学楼二层的一间教室内,衢州中专服装专业教师方红云,正在给服刑人员上服装设计课。讲台上,方红云认真讲解;讲台下,服刑人员听得聚精会神。这是4月23日下午,记者在浙江省第三监狱采访时目睹的场景。

  衢州市教育局局长徐朝金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衢州市就开始面向监狱服刑人员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衢州中专、衢州工程技术学校、衢江区职业中专、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与浙江省三监、省一监、十里丰监狱、十里坪监狱合作,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

  培训主要分技能培训和文化课学习两部分,其中,技能培训以计算机、服装缝纫、电子电工等为主,文化课学习主要是语文、数学、社会科学、法律基础等4门课,采用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学员技能、文化课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成人职业高中证书。

  目前,衢州市共有7656名监狱服刑人员取得“双证制”证书,另有3000名服刑人员正在参加培训。

  “双证制”培训的效果开始显现。一名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通过培训,顺利拿到中级技能证书。出狱后,他很快开办了一家箱包加工厂,并与意大利合作从事高档箱包生产,目前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还吸纳了3名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不久前,司法部决定把衢州面向监狱服刑人员的“双证制”教育培训经验向全国监狱系统推广。

  退役士兵因缺乏技能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对此,衢州市早在2002年就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几年的探索,衢州已基本实现退役士兵“退伍即入学、毕业即就业”。近3年来,衢州市职业院校共完成培训退役士兵1970人,首次就业率达92%。

  受过培训的退役人员深受企业欢迎,衢州“红五环”集团副总经理蒋建江对记者说:“退役士兵守纪律、身体好,经过技能培训后,公司很愿意录用,这几年公司先后录用了150多名退役士兵。”

  无论是服刑人员,还是退役士兵,对他们的培训,目的是促就业,其实质是优化配置劳动力。徐朝金说,更深层次体现衢州市职教社会培训功能的,还是几年前就实施的“三长一嫂”(店长、厨师长、家庭农场长和月嫂)和大规模新农民技能培训。

  吴玉霞是衢州市郊区农村的一名农村妇女,2013年3月,她在市妇联报名后,来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月嫂培训班。培训期间,她学到了不少婴儿护理、衣物保洁、产妇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她的月工资也从培训前的3000元增加到6500元。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戴飞告诉记者,社会培训已成为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学院培训的家政服务人员,服务技能全面提高,在劳务市场上很受欢迎,“不少人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找到了工作,月收入大多在七八千元。”

  目前,经过衢州市职业院校培训的“三长一嫂”服务员月均收入达3500元,其中月嫂达6000元,有的甚至上万元。

  早些年,衢州市曾开展过“万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曾被誉为“新时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衢州市将农民培训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各县区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培训。

  农民培训成效如何?记者拿到一组统计数据:仅2013年,衢州市职业院校面向各类社会人员开展培训就达4.27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2万人,年劳务创收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24元,同比增长11.3%。

  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衢州,是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早在2008年10月,衢州市就提出建设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战略目标,并于2011年4月印发了一个四年专项行动规划。按照规划,衢州市提出,到2015年,全市争取年培训人数10万人,其中每年培养技能型人才4万人以上,获职业资格证书3.3万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职业教育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打响衢州职教品牌,为衢州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人才,不断创造人才“红利”。

  释放服务地方产业“红利”

  【阅读提示】衢州市职业院校通过组建省市级产学研联合体和技术服务队,为地方产业升级服务,为本地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围绕县域重点产业,开展特色培训。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释放出巨大的“红利”。

  风动机械是衢州的重点产业之一,为了服务这一产业发展,衢州市先后依托职业院校组建了6个省市级产学研联合体;同时,还建立了200人规模的技术服务队,先后为本地小微企业解决300多项技术难题,被当地媒体喻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保姆”。

  记者走进衢州中专机械数控实训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大车间。校长张玉琴对记者说:“正是依托这个基地,由我校牵头联合成立了由3所职校、7家企业组成的空气动力机械产学研联合体,同时还建立了全市首支技术服务队。”

  学校的联合体和技术服务队成立后,先后为本地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红五环”公司是衢州一家大型的风动机械生产企业,这家企业曾经想要革新凿岩机内的一个阀柜、阀套的生产工艺。然而,企业自身力量有限,于是便向学校联合体求助。

  在接到求助之后,衢州中专的教师承揽下了这个难题。经过近半年的试验,终于破解了这一技术难题。这一革新也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该零件的手工生产现状,生产效率提升了几十倍。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衢州市唯一的高职院校,学院在参加产学研联合体的同时,还成立了9个技术研究所,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2013年9月,衢州职院茶叶机械研究所成立当天,他们就得到了第一个项目——为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提供茶叶机械研发技术服务支持。

  上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订单过于集中、生产时间仓促、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等问题。衢州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张玉贤说,企业把这些问题摊出来后,学校相关专家经论证,提出了对企业相关技术改进和三维建模方面的方案,得到了上洋公司的认可。

  衢州市在浙江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辖“三县两区一市”中的三县,以农业和小商品生产为主。如何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是考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徐朝金说,从近年来3个县职业学校的表现来看,他们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上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

  开化县是衢州市的生态涵养区,县域内山多水美风景好,一家一户的“农家乐”旅游是县里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开化县职教中心在县餐饮协会的帮助下,从2012年开始实施“农家大厨”培训项目,先后开发了“开化土菜”28道。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已在17个乡镇办了培训班,总计受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受训的对象主要是从业人员、拟从事该行业的富余劳动力及农村中的家庭妇女。”开化县职教中心校长施卫说。

  近两年,龙游县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点产业。作为全县唯一的公办职校,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电子商务实用技术培训。“仅2013年,我们就开展电子商务培训5期,共培训335人;今年,学校开展培训4期,共计215人,目前已经完成3期。”龙游职校校长周华对记者说。

  电商培训引来不少零售业主。龙游县交易城一位姓雷的女老板说,自己早就想在淘宝上开网店了,就是不知道哪里可以学习,“听说县职校办了培训班,我们这一排的业主都过来报名了”。

  “职业教育要坚持市场化和服务本地导向,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熟练工人和技能型人才。”衢州市市长沈仁康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对助推衢州经济发展尤其重要,是教育事业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的需要,发展前景广阔。

  “康师傅和统一的桶面,其面碗90%采用我们的淋膜纸。”浙江五星纸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忠收掰着指头列举他们的客户:香飘飘、肯德基、星巴克、麦当劳……近年来,衢州市全力打造“全国特种纸基地”。如今,衢州特种纸规模以上企业有53家,年产值达到147亿元。

  统计显示,衢州市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主动适应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为制造业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初步形成了特种纸、氟硅新材料、矿山机械、金属制品等八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板块。全市现拥有44家制造业国内市场冠军企业,年产值均超过5000万元。

  尤为可喜的是,2013年,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产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新产品产值270.52亿元,同比增长18.7%,新产品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5%,其中职业教育功不可没。

  释放管理体制改革“红利”

  【阅读提示】衢州市通过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全市统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打破部门办学行政隶属关系,大胆探索民办职校股份制和中高职衔接改革,激发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衢州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将社会培训做得那样红火、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上做得风生水起,是因为几年来衢州市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拆除影响职教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的结果。

  由于体制和利益的关系,长期以来,衢州市各个部门都有相关线上的社会培训,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拆除行政部门既得利益的“围墙”,优化整合资源,2010年7月,衢州市教育局会同市农办、人社、妇联、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了《衢州市家政服务员培训管理办法》,并制定了《衢州市家政服务员培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农办保证培训经费,协调指导;人社部门指导培训课程设置,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和发证等;妇联负责学员筛选、课程安排、实习操作、星级评定等;教育局则主要承担教学和师资培训任务等。”主管教育的衢州市副市长马梅芝说。

  几年前,衢州市所属的十几所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大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其专业布局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也不紧密,导致各学校专业重复设置,其结果便是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为此,从2010年开始,衢州市加大市级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统筹力度,先后进行了四轮大的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引导学校紧贴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规划发展趋势,及时进行专业结构布局调整,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无序竞争。

  “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数已从250多个减少到116个,专业布局的市内学校单设比占六成,‘一校一品’和专业群建设同步推进。”主管职教的衢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童建中说。同时,衢州市还打破传统的县域中职招生壁垒,实施跨区域招生,各县(市、区)省级示范性专业可相互开放招生。

  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采访时,校长朱云福向记者讲述了几年前两所隶属不同部门的职业学校合并组建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故事。

  原来,合并前隶属于市交通运输局的市交通中专占地面积200亩,拥有60个标准教室,有独立的实训室40多间,而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却因生源不足而闲置,在校生仅1000人。与此同时,隶属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着3000余在校生的市技工学校,其校园面积却不到50亩。

  一个场地充裕,一个生源不愁,两家如果合并,资源互补,双方就能同时破解制约各自发展的“瓶颈”。于是,在衢州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2010年9月8日,两校合并组建的“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终于挂牌成立。

  合并后的市工程技术学校实行政府主办,教育、人社、交通三部门共建的新机制,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合力办学。朱云福兴奋地对记者说:“学校二期工程完工后,校园面积将达到400亩,在校生达6000人,再加上合并后市里增加了教师的编制,学校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打破部门办学格局,通过学校合并破解发展难题,体现了衢州市委、市政府发展职教的坚强决心。然而,更能体现衢州市深化职教改革勇气的则是,通过合格评估引导民办职校大胆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不断深化中高职衔接改革等。

  江山职教中心是一所由原国家大型企业江山水泥厂全额投资创办的中职学校。前些年,随着企业改制成立虎山集团,学校也面临转型的选择。在经过细致的调研和评估后,衢州市批准了学校的改制申请。2010年5月,学校进行改制,企业出让部分股份给学校主要负责人,由原虎山集团和学校主要领导作为股东合作办学,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形式,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赵筱红告诉记者,实行股份制后,学校在平稳中不断发展,股份制办学的优势不断凸显。

  通过扶持、整合、转型、关停等体制改革,引导民办职校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元办学机制,衢州市的中职学校也由2010年初的20多所整合到如今的12所,其中省级以上示范职校10所。

  作为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衢州市打破学校学制束缚,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满足了中职学生深造提升需求;鼓励“五年制”职业教育,全市进行五年制教育招生学校达到83%;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共有6所骨干中职学校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招生、实训、课程设置、教师使用等方面实行中高职院校衔接。

  “2013年秋季,全市中职学校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的学生达到1668人,预计到2015年秋季,将有超过40%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深造。”徐朝金说。

  在深化职教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衢州职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职教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形成了“企业介入、学校深入、专家引入”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目前,衢州市职业院校与企业已联合开办了“开山学院”、“红五环班”等30多个企业冠名班(院),并开展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牵引,打破职业教育的县域壁垒、部门壁垒、校际壁垒,释放管理体制改革“红利”,是新时期衢州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有专家感慨,目前,正当全国上下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大发展之时,衢州职教却已在促进群众增收、加快企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 (记者 陈志伟 蔡继乐 朱振岳)

  服务地方经济 职教生机无限

  本报评论员

  浙江省衢州市发挥职教优势,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全方位开展社会培训,积极主动为地方产业升级服务,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充分释放职教改革的“红利”。衢州职教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只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其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生机无限。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社会培训上下功夫。职业院校的校长们一定要认识到,像服刑人员、退役士兵和城镇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是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做好这个群体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正是因为在社会培训中的成就,衢州职教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青睐。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服务地方产业和企业上下功夫。眼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的头号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大量的技术难题,职业教育如果能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其重要性一点不比多输送几个毕业生小。衢州市的职业院校联合企业成立产学研联合体和技术服务队,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做法,赢得了政府的信任、企业的支持,也促进了自身发展,一举多得。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深化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地方的职业教育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规模,所属的职业院没有一定的实力,何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地方政府要有大力发展职教的战略远见,要加大对职教发展的统筹和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衢州市统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通过深化改革拆除影响职教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为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大文章,才能赢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