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 新疆职业教育走进蓬勃发张的“春天里”?

新疆职业教育走进蓬勃发张的“春天里”?

2014-07-02 14:44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采编    阅读:43次    我要评论

[导读]●近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超过众多“211”院校。 ●与此同时,在我国高职中职院校生源不足现象进一步凸现,高职中职生源告急的现象从东部蔓延到西部地区学校。 ●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此后两天国务院召开..

    ●近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超过众多“211”院校。

    ●与此同时,在我国高职中职院校生源不足现象进一步凸现,高职中职生源告急的现象从东部蔓延到西部地区学校。

    ●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此后两天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怎样将职教发展推上快速道。

    接到电话,孙毅楼上楼下往返数次,抱着一箱箱巴旦木装车,去给乌鲁木齐月明楼的干果批发商送货。

    6月30日上午,30℃左右的高温,加上穿着厚迷彩服,孙毅没跑几趟已经满头大汗。这个刚刚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林果专业高职生,放弃了去企业、去乡镇工作的机会,成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干果。

    6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23日、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将职教发展推上快速道。

   “一路飘红”的就业率

    高考填志愿时,孙毅有意选报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林果专业。正是这个专业,让这个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小伙,与干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毅家在乌鲁木齐,但父母在巴州且末县承包了一些耕地,种植红枣、核桃。大学期间,孙毅就曾担任农民经纪人,帮助来新疆的内地商人收购干果。

大学三年里,每年果品成熟季节,只需忙活一两个月,就有3万多元的进账。随后,孙毅在月明楼开了一家干果店,他负责进货,父亲负责销售。

    然而,对于这种“小打小闹”的生意,孙毅并不是很满足。今年4月,他和收购干果时认识的两名合伙人,共同出资50万元,成立了乌鲁木齐森林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在巴州且末县,他的公司已经有了700多亩红枣、核桃合作基地。

    孙毅所在的班级有38名同学,除了个别不愿就业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不是进入了订单企业,就是考取了南疆一些地区的村官,只有孙毅选择了创业。

    谈到就业问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艾健自豪地说:“和往年一样,2014年有很多用人单位过来要人。我们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没要到人的单位,只能失望而归。”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校有毕业生人数2625人,实现了99.28%的初次就业率。

这只是新疆高职院校就业情况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全疆职业学校在校总人数为31.8万人,其中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5.5%,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甚至超过众多“211”院校。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何能逆市“飘红”?

“这是因为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的发展道路,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校长杨军看来,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无不需要技能人才的参与和支持。职业院校的明确定位,就是培养一线高级“蓝领”技能人才。

    杨军说,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联系紧密,有的甚至和企业联办专业,使得这些学院虽然招收进去的学生分数低于本科院校,但在三年的培养中,更注重实践,更符合社会需求,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就业期望值比本科生要低,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吃不饱”的职业院校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孙毅的公司就卖出了巴旦木30件。除去各项开支虽是微利经营,但对他和他的小伙伴来说,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就在孙毅成功创业时,他的高中同学从大学毕业后,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发愁。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每年到了大学生毕业季,就业问题就会困扰着大量的毕业生和家长。2014年,新疆高校毕业生预计7.56万人,比2013年高出7.38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节过后,疆内的企业老板一直在为技工荒发愁。

    人社部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25亿人,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严重缺乏,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这种情况在乌鲁木齐同样存在。以辖区内企业分布密集的高新区(新市区)为例,2014年3月,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辖区近百家用工大户摸底显示,企业普遍缺工,技工缺口占60%。

    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疆区域内从事水处理、环保行业的企业。与一般企业用工需求不同,它更倾向于成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根据2013年的业绩和今年的经营指标,除一线工人外,公司计划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约50名,但在招聘中遇到了难处。

    “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一是靠企业自我培养,二是靠外部引进。但这种人才本身流动性就小,尤其在新疆,其他企业都存在缺工现象,所以招聘进度缓慢。”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田晓燕说。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专业技术性人才,一边是高职中职院校生源不足问题凸显。近几年来,高职中职生源告急的现象从东部蔓延到西部地区学校。

    连续三年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计划以4%~5%的速度增长,2014年计划招生3800人。该校招生办主任仝莉介绍,整体上来讲,从2011年开始,新疆也出现生源下降趋势,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存在缺额情况。

    这种情况,在新疆其他高职中职院校也存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分析,高职中职招生难主要是观念不同造成的。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心中,高职中职是差生的选择,如果将来只能做“蓝领”,将和同班同学产生巨大的差距。此种心态,是众多应届生放弃高职中职院校的根本原因。

    三年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三年来生源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伺候人的活,不愿意报。”杨军举例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汪长明认为,另一个原因是高职中职院校毕业生没有高等教育文凭,意味着他们无法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是研究生,这等于关闭了技能人才上升的一个通道,孩子们当然不愿去。

    “断头路”的华丽转身

    不过,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也许将在今年开始逐渐终结。

    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振兴,并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我国的教育体系。

    6月23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作为参加现场会议的全国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的领导,李玉鸿感受颇深,“职业教育提高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杨军通过电视电话的形式在乌鲁木齐参加了这次会议。“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博士都是衔接的。”他感触最深的是,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这不仅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层次,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

    据了解,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兴办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淘汰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而美国的一些传统工业城市一方面组织低端产业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完成职业转移,另一方面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技术人才。

    6月2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教育部已经确定了天津、广西、黑龙江、沈阳、潍坊等10个试验区,还有全国各地承担的56个试点项目,将这些试验区和试点聚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提高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贡献率。

    在李玉鸿看来,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技术人才的有力支撑,中国只能在低端产业里徘徊。”

    在孙毅印象中,相比那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和自己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最接地气的。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