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8月20日,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
此前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新法首次明确将工会有关内容写入法条,为工会积极参与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方向指引。
联系实际,工会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进而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引发广泛认同。
《工人时报》不久前曾报道阿克苏地区工会通过推动职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助推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壮大。其中思路值得借鉴。
一方面,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培养出适应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毕业即可上岗的高素质工人。工会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手托两家,将两者需求进行有效对接。
在前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工人,什么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等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基本诉求,可通过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反馈给学校。双方可与工会一起,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的实习实践平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进行订单式培训。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多赢的。
首先,学生在上岗前即可获得针对性培训和职业能力提升,满足企业诉求、岗位需求乃至产业工人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实现真实就业。同时,学生提前接受职业规划教育,为将来成为高素质产业工人奠定基础。这显然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
其次,职校培养出的学生能有效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实现良好就业,获得成长进步。如此则达成其教学培养目标。
而对企业发展也非常有利。针对性岗位培训(含岗前与岗中)可减少很多无用功,将使得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大大降低。
从区域乃至国家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与建设是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全产业链条各环节培养。从人才培养视角分析,培养产业工人需要在岗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就提前设计与安排。若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对于产业工人的发展需求,结合个人兴趣特长及优劣势,适时进行立足现实岗位需求和着眼长远产业工人综合素养的培训,提前针对个人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无疑有利于为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夯实基础。
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是工会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应有效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职责。在职工进入企业、成为产业工人之前,结合个人特点与岗位需求,推动针对性培养;在职工进入企业后,则应根据职工个人能力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及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助力推进岗位培训,以更好地促进职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双提升。
事实上,工会在整个职业教育全过程均大有可为。其不仅能发挥服务职工与连接纽带作用,更能彰显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价值。
简言之,工会将职校和企业实现有机连接,助推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职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还可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在企业乃至产业全链条的发展中增强组织有效覆盖,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而助推产业优化升级乃至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中工网
上一篇:打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攻坚战
下一篇:职业教育发展要跑准自己的赛道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