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出:必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是解决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完成教育体系的战略性调整,使教育规模、结构、层次和质量全方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体系变革的彻底性突破。
时代决定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经济阶段论决定教育结构要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适应。工业化初期的人力资源需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化中期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化后期属于智力密集型。因此,工业化初期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工业化中期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工业化后期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或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职业人才。
社会需求论决定培养的学生要适销对路、稳定就业。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约有60%的中间阶层,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就需要坚持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办好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终身受益的职业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实现适销对路和稳定就业。
观念变革论决定教育文化应促使培养对象走向生产一线、崇尚技术技能。儒家思想一直主导中国教育文化,形成劳力者治于人等蔑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要想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培育使人走向生产一线的教育文化。德国工业革命前期是思想家的文化,后期是工程师的文化。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培养人走向生产一线的教育文化和社会文化,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现代教育论决定要形成开放贯通、衔接沟通的完备体系。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标志是: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开放融合、互连贯通的完备体系。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仍是相对封闭的体系,内部向上缺乏贯通,与行业企业缺乏沟通,与普通教育缺乏联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互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理应建立内部衔接、外部融通、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路径
突出开放性,体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受教育者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职业教育对市场的开放体现在“两个适应”: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适应产业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开放体现在“两个面向”:成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对其他教育的开放体现在“两个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
突出完备性,体现从中职到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贯通。构建从准学士、学士、专业硕士到博士的学位体系,完善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到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资格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相互贯通、功能完善的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
突出发展性,体现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的连通。加强职业预备教育,强化职业继续教育,整合职前职后教育资源,系统设计有利于劳动者工学交替、多次选择、互动开放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满足个人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构建职业预备教育、初次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统一连续的系统。
突出灵活性,体现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建立符合职业人才成长的招考制度,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
今年我市中职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全部揭晓,各项参赛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近日,我市召开第七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总结会。这项由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12个部门共同主办的赛事共设置了包括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44个项目,最终我市各区县的2000多名选手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111个一等奖、196个二等奖、404个三等奖。其中,176位获奖学生将参加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全部46个项目的比赛。
参赛规模超往届
赛制紧密与“国赛”对接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大赛已成为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质量的强大引擎。
与以往大赛相比,今年大赛创下联合主办部门最多、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等历史之最。如参赛选手方面,来自各区县的2000多名选手创下历年大赛之最。同时奖牌分布面更广,37个区县都有获奖,81所学校各有斩获。竞赛规模上,12个部门联合举办,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赛事,还首次在企业设置了赛场,实现多方参与合作办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赛实现了与“国赛”的紧密对接。
“比赛项目设置参照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结合我市情况而定。”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教育部技能大赛3年规划设置的赛项,本次大赛整合、增加或调减部分赛项,在赛事组织、检测标准、赛场布置、裁判遴选等方面与“国赛”实现基本对接。
此外,市级大赛项目设置还力求与我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相对接,比赛内容力求与学校教学要求相对接,在竞赛方式、流程、设备上力求与生产岗位相对接。今年大赛甚至新增加了教师组别,促进各个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以赛促教
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
“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并不是为赛而赛,更不是为赛而教,而是要通过比赛,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以赛促教、以赛提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强调。
据了解,我市以赛促教、以赛提质收效明显,“国赛”成绩已连续4年保持中西部第一,各个职业学校以大赛为平台,反思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动教育改革实践。
九龙坡职教中心在全国率先进行基于知识管理的“行动·云”教学改革探索,树立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样本,目前已引起全国关注;北碚职教中心探索“前校后厂,校企合一”办学模式,实现与企业、行业无缝对接,推动“教、学、做”统一;黔江民族职教中心推动“四段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虚拟员工的“双重身份”,从而提高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当前,技能大赛已成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成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汇协商民主之音 谱职教改革之乐
【株洲房产网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征地拆迁推进艰难、签约学院入园难……6月3日,株洲市政协召开八届十六次主席会议暨强力推进职教园建设协商会议,根据市政协调研组撰写的调研报告,原因之一是建设资金遇到瓶颈。
职教园经过近6年的建设,当初签约的11所学校只有4所学校建成开学,1所学校正在建设中,6所学校没有启动建设。根据调研报告,园区建设投入预计100亿元以上,目前资金缺口约为28亿元;而土地成本增加,目前征地拆迁成本提高到60万元/亩,2008年规定的入园院校拆迁成本为15万元/亩。另外,部分入园院校建设资金不足,学校负债较重。比如湖南工贸技院2011年建成入园,由于资金缺口,一期扫尾工程仍无法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更无法启动;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银行贷款较多,还贷压力很大。
市政协主席黄曙光说,推进职教园建设,要高度重视,市政协将与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协调支持力度。参加会议的副市长毛朝晖表示,在收到职教园建设相关问题的主席建议案后,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签订了入园协议6所院校未启动建设
今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工建设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虽已筹集入园资金,分别向市教投公司预交了1.3亿元和5300万元用地资金,然而因为征地拆迁等原因,至今没有拿到土地。
另外,市政府2012年3月制定了市直3所职业院校(湖南汽车工程职院、市工业学校和市幼师学校)入园方案,计划2016年整体建成,但至今没有落实。2011年9月湖南保险职院与市政府签订入园协议,但因为贷款担保的事情没有落实,学院能否入园至今没有确定。
争取政策支持,拓展融资渠道
如何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已签订协议的院校的入园步伐,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市财政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市直职业院校入园建设发展;市教投公司在争取上级经费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另外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对于市直3所学校入园方案,市政协委员荣军辉建议,列出具体建设进度,力争2014年破土动工,2017年搬迁入园。另外,株洲市政协委员罗乐平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向财政部担保,落实湖南保险职院入园项目。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