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九月的泰山,云气过千峰,松声穿万壑。其东北山麓天烛峰脚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泰职)便坐落于此。以泰山命名,足见这所高职院校所承载的期待。学院前低后高顺势而建,依山望阳,起伏中呈现自然的园林美感。石桥映影,砚池绿荷,柳林扶风,推窗可听山雨潇潇,倚门望尽岱岳巍峨。

  在学院办公楼二楼会客厅,整面墙铺陈着学院的俯瞰图,院长毕于民便是这所院校蓝图重要的设计者、建设者。 白衣黑裤的毕于民,温厚,朴素。他指着俯瞰图讲述着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外人已满头染霜,图上依然壮心不已,职业教育是他眼中炙热的光。

  不同时期的职教生涯都迸射进一线微芒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有迹可循的。回望自己的职教生涯,往事如剪辑过的影片不断回放在脑海,毕于民清晰记得自己刚毕业时的样子。

  1988年,他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学院前身之一的泰安市第一职业中专做教师。那时的他,对职业教育懵懵懂懂,认为教好课就是好老师。

  历任学校副科长、科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的毕于民,2002年从泰安机电工程学校(泰安市第一职业中专)副校长直接到合并后的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院长。到今天,他在职业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埋首耕耘,一晃就是32年。


 从学院合并后一砖一瓦的硬件建设,到教师培养、专业设置等系统性的调整改革,学院的发展倾注了多少汗水,只有他心里最清楚。家在学院西北角教职工住宅区的毕于民,对学校太熟了,校园的每条小径几乎都印有他的足迹,家门口那个不大的池塘倒映着他和他走过的每个春夏秋冬。

  已过知命之年的毕于民,经历了我国职业教育大开大合的改革。正是这些经历,在他不同时期的职教生涯都迸射进一线微芒,然后聚集成一束光。他,追光前行。

  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无数个黄灯长夜的思考,毕于民从未觉得劳烦,为培养学生尽心尽责,他逐渐清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他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关乎民生工程的“兜底教育”,更肩负“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价值使命。职教的老师不仅要教好课,还要育好人,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风口处不彷徨,可以体面地生活。

  要在贴近人才需求端

  用自主觉醒的意识重新审视办学

  数据增长的背后高职院校功不可没。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体面的生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时代的发展风起云涌,产业更迭加速。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是首个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新动能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增加值分别增长5.5%、5.7%和9.3%。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人的因素,职业院校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泰职是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每年约有88%毕业生涌向山东各个城市的产业线。以2020年为例,学校毕业的3850名学生中,留鲁就业人数达2993人,占就业人数的88.73%,其中留泰人数为774人,占就业人数的22.95%。“ 泰职作为泰安市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直接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毕于民说。

  高职教育必须保持警醒。服务于国家、区域战略的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胸怀“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正在支撑着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或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915万人,毛入学率超过51.6%,中国正式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 毕于民认识到,占据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中,必须保持警醒,要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端重新审视办学。一味跟着市场跑,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却是深似鸿沟。要用一种自主觉醒的意识来面对未来,这种觉醒,是在动态的世界格局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里,反观区域产业链的构建,洞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看未来,不会太虚无缥缈,往往就是几年变化,但要捕捉到这种讯息。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跟得上节奏,节奏来自时代发展,否则很有可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应从学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

  职业教育要重塑学生的自信。毕于民喜欢在校园里四处转转,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食堂。学生眼中的毕院长没有架子,亲切得像个大家长。他喜欢看到校园里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样子。“没有了人气,学校是不行的,看到学生就高兴,这是做职业教育的荣耀,和学生在一起,会深深体会到工作的责任感。”他最大的感慨,是每到开学季看见那么多青年学子来到这里,那是一种由衷的成就感。

  常常走到学生中间,让他更懂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城市普通人家和农村孩子,做好他们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他们在社会上谋得一个好职业,可以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毕于民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查查他们上几辈子,我们很多孩子都是整个家族第一代大学生,尽管上的是高职,但仍然是大学生。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对他们应该格外加以关爱。” 毕于民认为,来到职业院校学习并不“低人一等”,学生由于所处的地方比较落后,难以得到优质的教育,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天资多数还是很好的。

  学生入学后,毕于民和老师们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让学生摈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把小学、中学那些不成功、不美好的经历体验揉碎打烂,挺起胸来走路,重塑自信心。并告诉他们职业教育也可以读硕士、博士,只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专业技术技能,同样可以成就自我。

  为此,泰职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并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众多展示平台,这些活动让学生重塑自信的同时,也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意义。

  让数据说话,使学习可视化。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让学生拥有行业平移的能力? 毕于民认为当下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从以学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而这种调整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人文价值观及教师端、课程端、学生端等诸多环节和元素的系统性调整。

  人文底蕴是支撑人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也是发现自我的信心源泉。毕于民与多方协商后,重建泰山书院,并将书院建设成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探索“学院+书院”的育人模式。丰富的人文通识课程涵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毕于民很清楚,仅有人文精神的培养远远不够,需要在教学质量上下大力气。老师们很了解毕于民,他特别随和好相处,也很关心老师。他经常在晚上溜达到值班室,和老师们聊聊家常,嘘寒问暖。但老师们知道,他还有严谨认真的另一面,在老师心中,北大博士生毕业的毕于民是学习的榜样,他爱学生,注重教师的培养,更重视教学和科研。

  2016年泰职被确定为全国诊改工作试点院校,毕于民与院党委及全体教职工抓住这个契机,紧紧围绕提升育人质量这个“牛鼻子”,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质量管理与监控平台。

  “我们把学院优质校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等任务分解到年度,再分解到各个系部,系部再分解到专业,然后落实到课程、教师、学生各个层面。在专业设置端、课程建设端、教师发展端、学生培养端等共设计了163个诊断要素、233个诊断点。”这些诊断要素的背后是毕于民与老师们对人才培养的严谨态度。“平台的主动和智能化,让一切的教育活动可见。学生怎么来规划学习的1000天,实现自己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升,系统数据会清晰呈现出来,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可视化。”毕于民说。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途径。落日余晖里,在操场上散步的毕于民,会经常思考办学的一些难点、痛点问题。他认为系统化地调整人才培养全过程,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这个关键点。毕于民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是绝佳的破题途径。

  泰职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项目设计之初,毕于民带着老师深入到行业调研,并和企业专家们共同伏案研讨论证,对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最终形成了“工作室教学、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分段实施的一体化育人方案。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研制教学标准,通过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方式。

  在师资力量上,校企共同构建师傅遴选标准和机制,组建了“大师领衔、代际相传、师承一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徒不仅是学手艺,更有技艺精湛的大师言传身教,让他们成长很快”。

  在毕于民看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不止于此,目前学校、企业双向用人界限尚未被打破,这是制约职教发展的很大因素。他坦言, 学校需要有企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深度参与学校治理决策,职业院校的领导班子既要有懂教育的,也要有懂企业的,因为他们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

  把目光投向所有学生,找到人才培养个案里的普遍价值。近几年,泰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和技能型人才。信息技术工程系毕业的王阳,在校期间和舍友6人成立了“猫九”创业团队。不到一年,项目就获得了200万元天使投资,目前初创团队已经壮大到拥有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广阔的天地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满颖毕业于泰职的旅游专业,现就职于泰安一家旅游公司,当初的她流着委屈的泪水来到学校,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校丰富的课程和众多展示的平台让她迅速成长,后来她在省、市的多个职业大赛中获奖。满颖终于接纳了自己,变得阳光自信,并开始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在毕业典礼上,毕于民说的一句话仍然激励着她前行, “大学课程教给你的知识,能否让你一直在追求梦想的征途上永远地任性下去,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可以做得到这点,这也是教育的遗憾。而弥补这样的遗憾,唯有不断地学习”。

  在学校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个案里找到普遍价值,就要把目光投向所有学生,去寻找每个不同的“他”和相适合的培养方式。 毕于民始终认为,高职的学生一脚在学校,一脚在社会,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未来不应在迷茫中摸索,而应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要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时空里,实现自我评价意识的醒悟。他打心眼里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要让他们发现价值。

  看着学生一批又一批步入职场,有的还小有成就,干职业教育这么多年,他从内心里感觉到这个事业确确实实是一个比较崇高的事业。“有时候中学老师批评那些差学生,你朽木不可雕,我们认为都是可雕的,都是可塑的。”毕于民幽默地说。

  带着对乡土的脉脉深情,

  他仍然像农人一样在教育的沃土上劳作

  毕于民深知高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还要服务于国家需求。 为贯彻国家军民融合战略,2016年,泰职被确定为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这些准军人的精神气质,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对其他专业学生产生了广泛影响。联合培养四年来,“泰山兵”已成为泰职闪亮的名片。泰职合并成立18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毕于民不敢揽功,他真诚地说,“这些都是学院党委历任书记和我带着全校教职员工干出来的”。

  虽然成绩在册,但在毕于民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制约性因素和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问题,办学经费投入短缺问题,等等。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正式印发,泰职已经做好了对接方案。 毕于民认为,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一定会有新的气象。

  从乡土走出的毕于民,对乡村有着质朴的感情。他认为,农业从古老的时代发展到今,仍然有着年轻的脸庞。 山东是农业大省,美丽乡村建设应该“革新”乡野。从传统手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覆盖的田间地头,农业需要跳离传统,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新形态升级。而这,将呼唤更多的人才下到农村。农村工作需要人事制度的再调整,要用解决涉农专业毕业生事业编制的方式,解除“新农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在乡村土地上深扎下根,与田野一起生长。

  带着对乡土的脉脉深情,毕于民仍然像农人一样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劳作。从中职到高职,他与许多老职教人历程相似。他们是一个时代职业教育的缩影,更是一种象征。他们勤勤恳恳,踏实认真。对于职业教育,他们有浪漫的情怀,他们有美好的向往,他们亦有理性而深邃的思考。

  职业教育内在关系繁杂多变,是一个多面性的问题域。但,问题不可能在等待中消失,只能在创造中解决。毕于民很清楚,人是制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敢于直面现实困境,敢于更为开放地突破思维、视野的局限性,需要魄力,亦需要实干。时代,会记录下每个人所有的努力。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0年9月刊第4期,原标题《职业教育是关乎民生工程的“兜底教育”——访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毕于民》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10月14日下午召开疫情防控第169场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指出,全市大中小学均已纳入疫情防控监测网,全部建立了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以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高小俊表示,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青岛市近日出现确诊病例,首都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而繁重。为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流调溯源组、爱国卫生工作组等提前谋划、精准施策,重点围绕预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重症救治及爱国卫生运动等秋冬季疫情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目前,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市686家传染病诊疗机构,全市8941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发热等8种症状的监测报告系统,确定了1014家“哨点”药店,截至10月10日,建成了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构建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及人员常态化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全市大中小学均已纳入疫情防控监测网,全部建立了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以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是做好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准备。从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和市属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抽调力量,组建了3600人的流调队伍,形成梯次配置和人员储备;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完善了全市应急调度机制,实现了市区联动、采验结合的运作体系;加强专业化培训,采取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实战化演练等形式,重点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与消毒、实验室检测技能提升,提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效率,实现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应调尽调、应隔尽隔。

  三是快速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目前,全市核酸检测实验室达到229个,日检测能力达到52万份。为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在11月底前,全市检测能力将达到60万份/日以上。同时,设有发热门诊的三级综合医院、市区疾控中心和各区综合医院等机构将配备半小时左右的核酸快检设备;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延庆等区将装备移动检测实验车,提高机动检测能力。

  四是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建设。着眼建立技术精湛、结构合理、训练有素、快速高效的重症医疗救治力量,选配专业队伍,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建设。统筹推进14家市属医院17个院区的发热门诊提升改造,改造完成后发热门诊诊室由40间增加至97间,预计单日最大接诊能力由2600人次增加至7400人次。遴选120名重症医学科青年骨干力量,分3批组织到朝阳医院和安贞医院开展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作为重症救治储备力量。建立医用物资医院储备和渠道储备相结合的机制,按照“市—区—机构”三级设备储备体系要求,对11类防护物资和多种消杀产品进行动态储备监测,各类防护物资储备量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的需求。

  五是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自2007年开始,北京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户籍老人等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今年10月—11月我市已陆续开始为广大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户籍老人开展流感疫苗集中免费接种。同时全市设立了480家自费流感疫苗接种点,有接种意愿的个人可在2021年2月底前预约接种。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分别按照统一组织和提前预约方式合理安排接种时间,有序接种疫苗,选择在居住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约,不要多点预约,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六是持续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推进卫生区镇创建、清洁社区(村)环境卫生、提升重点场所环境卫生、落实光盘行动、实施健康北京行动等6项具体行动,坚持做好每月一次的全市周末卫生日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增加健康提示内容,市疾控中心开辟“星火说防控”专栏,积极倡导科学防疫防控。组织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家庭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提醒广大市民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实施垃圾分类,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文明健康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近日印发的《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措施》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贵州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任务是实施中职“强基”工程、高职“双高”工程、“黔匠”培养工程和职业教育助力全面小康、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从2021年起至2025年,省级财政每年将新增投入5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到2022年实现职业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中职“强基”工程的重点是支持100所左右中职学校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改造提升一批省属优质职校老城区校园用于举办中职教育,市(州)政府办好1至2所本级中职学校,规划保留中职学校的县级政府重点办好1所规模不小于3000人的中职学校。建立中职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完善中职招生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

  高职“双高”工程任务是着力支持3至5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支持15所左右高职院校实施贵州“双高”计划。调整整合省属高职院校和专业布局,市(州)政府重点办好1至2所高职院校。

  “黔匠”培养工程将紧扣三大战略行动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向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等产业领域,培养培训“黔匠”人才,每年定向培养输送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职业教育助力全面小康行动计划重在鼓励优质职业院校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开办职业教育专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农结合”联盟作用,定向定点采购农产品,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稳定消费市场。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任务是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批精准服务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涉农专业,大力培养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创业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鼓励职业院校与农业类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合作,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提升全省农村产业革命农业科技竞争力。

  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将适应贵州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重点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保障、城镇综合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转移人口市民化需求,大力开展多样化职业培训,多渠道吸收转移人口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为给扎根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提供提升学历和能力的机会,四川省面向社会人员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在去年招收四类人员的基础上,今年招生对象扩大到基层幼儿教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等八类群体。

  这是记者9日从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据介绍,今年四川执行高职(专科)计划为33万人,目前该省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高职扩招工作已结束。截至9月底,普通高校在四川录取高职(专科)33.1万人,其中,录取普通高中毕业生21.9万人,中职毕业生11.2万人。

  据了解,本月下旬,四川将启动面向社会人员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计划招生人数为3万至4万人,将重点抓好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以及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基层幼儿教师(含“一村一幼”辅导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在岗群体人员的扩招专项工作。

  根据安排,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于10月28日至11月4日登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针对八类群体不同特点和受教育状况,对不同类别考生,分别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测试”等不同考试方式。同时,针对已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免予相关专业职业技能测试。

  针对扩招生源,四川鼓励高校实施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可实施弹性学习,最长不超过6年。同时严格保障集中教学学时,集中学习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

  据悉,已被录取并注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学生同等待遇。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蒋超 刘珂君 综合新华社)

  \相关政策看过来\

  招生对象:

  应符合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以及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基层幼儿教师(含“一村一幼”辅导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在岗群体。

  招生学校:

  招生任务由省内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承担。根据国家下达高职扩招任务和四川省实际,结合各校办学容量和在校学生规模合理安排下达扩招计划,并向优质高校倾斜。各高校依托本校骨干优势专业相关资源,自主确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前景好的专业作为今年扩招招生专业。

  报名方式:

  考生应先在网上报名,再到户籍所在地(外省户籍人员在务工地)县(市、区)招考办进行现场确认。报名工作将于2020年10月下旬统一进行。

  考试录取:

  考试录取工作在省招考委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各高校按照四川省相关规定和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组织进行。

  学习方式:

  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可实行弹性学制。各高校在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的同时,严格保障集中教学学时,对不同群体生源可单独编班。针对不同生源的从业经历、技术技能基础和学习需求,创新实习管理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

  资助政策:

  已被录取并注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学生同等待遇。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

  其中,退役一年以上、自主就业,且通过本次高职扩招考入高等学校并到校报到入学的退役军人享受学费减免资助,学费减免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超出部分由学生自行负担。退役一年以内的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2010]42号文件落实有关政策。

  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2020年10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https://yz.chsi.com.cn)进行研招统考网上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天9:00-22:00。

  这些报考细节要注意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请考生提前确认自己的学信网账号状态,同时登录学信档案核实学历(学籍)信息是否正确,以免影响报名。大家还可以参照《2021年统考考生需准备的网报信息》,把个人信息准备在一个word或excel表格里,保存好电子版,避免由于网络不畅造成网页过期,已填报的信息保存失败等。

  在网报平台,考生不仅可以查询各省市招办、招生单位、报考点在网报期间发布的网报公告,还可以了解网上缴费常见问题、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准考证下载等报考信息。预报名成功的考生,报名数据有效,不需要在正式报名阶段再次报名。已报名成功的考生可登录网报平台查看本人网报信息,下载报名信息表。考生可关注学信网服务号绑定学信网账号,接收“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交费结果通知”等提醒。

  省教育考试院表示,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截至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不要轻易取消,谨慎操作。

  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想选择工作所在地的报考点,这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2.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如果想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报考点,要符合工作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要求。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填写考生信息结束后将生成9位数字的报名号,且成功交费后即网上报名成功。成功交费后,请及时关注报考点及招生单位发布的公告及通知。

  广东多所高校扩招千人以上

  与此同时,最近公布的部分广东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明年研究生扩招规模还将大幅度增加。

  《中山大学2021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显示,中山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8000名(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该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中山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

  《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显示,该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将达到7000人规模。作为对比,上述招生办网站显示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到6000人,也就是说明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有望扩招千人以上。

  上述《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披露的招生专业及计划介绍,统考生的复试录取阶段,各专业招生计划可根据教育部最终下达计划数与生源情况进行适当微调。

  《2021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透露,2021年该校面向中国大陆高校计划招收硕士生约47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约4100人,学术型硕士生约1700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2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生约600人,实际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据悉,2020年暨南大学面向中国大陆高校计划招收硕士生约3600人。

 1. 考生登录http://www.ganseea.cn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

  2.点击“通知公告”栏目下方的“甘肃省普通高校招考智慧平台”

  3.进入后先进行注册。

  4.请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进行注册

  5.注册完成后,请退回初始页面进行登录,如忘记密码,请点击“密码忘记”进行找回。

  6.登录后请先阅读“关于做好2020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了解考试报名相关内容。

  7.阅读完成后,请于页面左侧选择“我要报名”。

  8.报名流程共分为五步。

  9.第一步,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1寸免冠证件照(高320PX,宽240PX),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个人信息”。

  10.第二步,填写个人简历,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

  11.第三步,填写报考信息。请考生务必注意,本次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扩招专项考试可以填报两所院校志愿,请在“志愿类型”一栏中选择所报志愿为第一志愿或是第二志愿。录取过程中,先对所报第一志愿的院校进行录取,如第一志愿院校未被录取,再对第二志愿院校进行录取。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规定:参加过甘肃省2020年普通高考且具有成绩的考生,按照不低于报考院校2020年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求,由招生院校择优线上录取, 其中在高考R段录取过程中第一次投档及两次征集志愿投档均未满额的院校除外(高校名单见首页公告)。

  12.第四步,信息确认。考生请认真核对“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报名登记表”中所生成的各项信息是否准确无误,尤其是“报考院校”及“专业”是否与本人填报的报考信息一致。如提交后需要修改,请点击“取消提交个人信息,撤回”,再对需要修改的项目进行修改。

  13.第五步,打印准考证。待所报院校完成考务安排后,将会出现“打印准考证”选项,请于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辽宁省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意见》通过加强思政教育、强化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过程管理,做好组织实施、强化绩效考核等15条改革措施,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从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7项深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部分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出面向国家发展战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三次产业需求,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步伐,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强力推进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实“调、停、转、增”。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导师制,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严格毕业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坚决取消毕业前“清考”。

  28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知,明确2021年度空军在广东省招收高中生飞行学员的年度工作方案及初选工作安排。相比去年,今年将新增招收一批女飞行学员。

  省教育考试院表示,今年可报名招飞的考生为广东省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男生,2001年8月31日至2004年8月31日出生(以《居民身份证》登记出生日期为准)。相比去年,今年新增招收第十三批女飞行学员,年龄要求同男生。

  本次招收飞行员的身体条件、政治条件与去年一致,对文化条件的要求为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须在本省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外语限英语、俄语),预估高考总分达到广东省高分优先投档线。今年还要求报名考生形象气质好,对飞行有较强的兴趣和愿望,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动作协调、学习能力强,具备一定的领导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有敢为精神。

  在招收程序上,大体与去年相同,都需要经过初选、复选、定选、录取四个环节。今年10月9日-10月底,空军派出初选组将在21个地市31所中学设立集中初选站组织检测。2020年11月-2021年3月进行文化摸底。经过复选后,定选由空军统一组织实施,分高考前定选和高考后定选,高考前一般对复选中身体和心理选拔评定结果较好、文化成绩把握较大的学生进行检测;高考后主要对通过复选检测、基本能达到条件的学生进行检测。2021年7月初进行录取。

阅读提示

  新业态新职业呼唤新职教。然而,职校人才培养尚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不少职校纷纷增设新专业,却让增设专业过于集中;学生所学相对企业一线需求明显滞后;师资水平跟不上产业升级步伐,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凸显出来。

  精准对接新职业人才缺口,职业院校尚需要找准坐标,方能完成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9月23日,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智能制造方向)课堂上,一群2019级新生正在听讲。除了传统的机械电子基础知识,他们还将学习工业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在未来智能工厂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企业甚至对他们从事的岗位没有准确的描述。

  他们是职校应对职业变化培养的技能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运用,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需求大幅增长,产生了一批新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表示,未来五年,38个新职业人才缺口超过9000万。作为技能人才的主要提供者之一,面对缺口,职校该如何应对?

  专业“上新”,没有那么简单

  “招聘2名大数据工程技术员的启事挂了半年,可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沈阳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维哲说,企业想招聘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应届毕业生,来应聘的大部分专业不对口,好不容易遇上几个专业对口的,结果一面试连行业基础技术都说不清楚,更别说有实践经验了。

  事实上,这几年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并不少。2016年2月,教育部新增审批通过了该本科专业。截至去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设置该专业的有619所,占总数的49.7%。

  “哪个专业在市场上火,学校就一窝蜂上马哪个专业,短期内能满足产业的大量需求,可从长远看必将供大于求。从工商管理和计算机专业就可见一斑。”辽宁某高职计算机专业讲师邓安志说。2019年,教育部新增本科备案专业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岗位对接的专业占据前五位,共544个,占总数的32.5%。

  他表示,部分院校不顾办学条件,不研究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盲目上新,最终又导致新专业的裁撤。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裁撤专业367个,其中甚至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等多个新职业相关专业。“职校培养人才要经过先吸引优质生源、学校培养、人才进入行业并留下三个过程。一些新职业所在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吸引力不足,让职校招不来优质生源。这也变相迫使学校扎堆上马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

  “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听起来‘高大上’,说白了就是快递员、保姆和建筑工。你辛苦培养个孩子就让他们干这个?”采访时,家长张菲说。她的儿子今年进入了一所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读。面对众多新专业,她还是选择了“传统老牌”专业。像张菲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新职业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背景下新的工作和就业创业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个领域。其中,受行业收入、提升空间等因素限制,很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吸引不来优质生源。

  所学滞后于需求是人才培养痛点

  “职校人才培养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课程和实践相对真正企业一线的需求明显滞后。”李维哲说。

  面试中,他发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职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通常更新速度很慢。即便是从事科研项目的职校老师也往往并非出自新兴产业一线,对于业内信息的获取较少,即便获取到,也很少编写进教材之中。

  “学生在学校操作的还是企业五六年前淘汰的旧设备。”李维哲说,每年他都会到职校招聘数名毕业生,来了之后无一例外要重新培养实践能力。他对此也表示理解,要求普通职校添置大型机械设备不现实,因为要承担不菲的日常维护和软件升级费用。

  邓安志最大的感触就是职校师资水平有限,不仅在于现有师资内部激励不足,还有由此带来的行业精英引不进来的问题。

  邓安志告诉记者,不少职校对于老师的考核,不会考核教的内容是否先进或者贴近产业,也不会考核教出来的学生是否抢手。而且,科研、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并不比普通老师的薪资待遇高多少,所以很多老师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此外,职校的薪资待遇也很难吸引行业内的顶尖高技能人才。邓安志所在学校请来的大国工匠都是兼职教授。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兼职教授享有报销往返差旅费、工作期间的食宿和学院的课时津贴。“每个月不到3000元,都不如他们为企业多攻关一个项目难题的收益高,很多工匠积极性不高。”邓安志说。

  精准对接人才缺口,尚需找准坐标

  尽管看到了职校人才培养上的诸多痛点,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让邓安志仍对职校的人才培养充满信心。

  邓安志建议,尽快构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动态机制。职校应当坚持开放办学,主动与新经济业态对接、与产业互动,精准对接人才缺口,找准坐标。及时回应社会和产业对人才的诉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适合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使之能够快速响应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需要。

  “职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又急需加速的过程。”李维哲说。

  他认为,培养人才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起码会经历2~4年的教学“时间差”,并不是早上浇水,晚上就能结果,而且很多高技能人才都是能“坐足冷板凳”的人。培养技能人才,职校增设新专业也好、提高师资水平也好,都要有足够的耐心,速成、激进都难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做大做强学校的优势专业。现如今,职校教育的变革在稳步推进中,早期的人才基地建设和一批示范性专业的建设也小有成果。

  李维哲还认为,政府也要加大对当地优势领域的支持力度。营造资本、技术、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让市场的力量来选择人才流向。“当健康照护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能拿到几十万的年薪,受到全社会的认可时,肯定让孩子报考相关专业的家长也会多起来。”

  说起教育督导,很多人会有认识的误区,认为它不属于教育领域中的“刚需”工作,甚至“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就像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对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的力量,《北京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近日发布,其目的就是要使首都教育督导工作更加权威高效,更加问责有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提供坚实保障。小编为大家摘编了一些文件中的重点内容,一起来看吧!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联系教育工作的副秘书长和市教委主任任副主任。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编办、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族宗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审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共青团市委等部门和单位,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承担日常工作。


  ⚫ 定期开展对本级政府相关部门及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

  ⚫ 重点督导评价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主要包括:

  办学标准执行

  教育投入落实和经费管理

  教师编制待遇

  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等情况

  ⚫ 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常态监测和督导评价工作

  ⚫ 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

  ⚫ 组织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专项督导

  ⚫ 重点督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情况

  ⚫ 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 原则上,学校校(园)长在一个任期内要接受一次综合督导

  ⚫ 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全方位督导


  ⚫ 评估监测学校办学状况和教育教学质量

  ⚫ 开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评估

  ⚫ 开展硕士学位论文抽检

  ⚫ 开展首都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


  严肃约谈制度


  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不坚决不彻底,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教育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安全问题较多或拒不接受教育督导的被督导单位,由教育督导机构对其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约谈书面记录要报送被督导单位所在地党委和政府及上级部门备案,作为政绩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通报制度。


  对教育督导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推诿扯皮、不作为或没有完成整改落实任务的被督导单位,由教育督导机构将督导结果、工作表现和整改情况通报其所在地党委和政府及上级部门,建议其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部署不力及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压实问责制度


  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等联动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压实工作责任。

  对履职评价不合格、整改不力,阻挠、干扰和不配合教育督导工作,对教育群体性事件多发高发、应对不力、群众反映强烈,因履行教育职责严重失职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涉校案事件,出现违法办学、侵犯受教育者和教师及学校合法权益、教师师德失范违法行为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被督导单位,根据情节轻重,严肃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违法行为移交执法部门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民办学校存在此类情况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督促学校撤换相关负责人,审批部门可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问责和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外,文件还强调要配齐配强各级督学。原则上,各区督学与学校数配备比例不低于1∶3,部分学生数较多的学校按1∶1的比例配备。还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北京市教育督导学会等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围绕教育督导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实践,提升教育督导专业化水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到2022年,建成全面覆盖、管理科学、体系开放、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与首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职技云学堂是一个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求的线上培训平台,它的出现帮助企业职工和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实现技能提升!


扫一扫了解更多



职技云学堂平台优势


第一,为广大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求的线上培训平台,PC客户端、手机APP同步运行,各培训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导入学员、建立培训计划、设置课程并开展线上培训活动;

第二,其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到课率统计管理系统”,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对学员进行实名认证,并在学员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随机人脸抓拍等功能实现防刷课,最终统计出每位学员的到课率和有效课时,形成并导出可供政府主管部门发放财政补贴时参考的统计报表。此项线上培训考核技术,完全能够保证培训过程可监控、可查询、可追溯。

满足冀人设字[2020]106号文件对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功能的九项要求。

第三、该平台的“技能提升”模块,专门针对各培训机构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的实际流程而设计,包括学员综合管理、培训计划创建、课程设置上传、学习过程考核、信息数据记录、统计报表导出等,完全覆盖培训组织过程的全部环节,让培训机构的业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高效、精准、可靠。

第四、更重要的是,“技能提升”模块还为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了“监管员”的登录权限,以此保证所有培训过程及培训结果的统计数据信息向主管部门开放。

由此可见,在培训质量把控方面,职技云学堂平台借助自身核心技术,让培训机构省心,让主管部门放心,无疑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难得的好帮手。


关注职技云学堂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为了调动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成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兴办技工教育,同时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按规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唐山市对企业职工的技能提升政策

 

企业职工参加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给予每人最高不超过2200元职业培训补贴。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级工培训补贴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高级工培训补贴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

 

累计缴费12个月以上的企业职工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直接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列入急需紧缺工种的,提高10%

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不低于3000元、5000元的培训补贴。

 

把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列入企业岗前培训,给予最高不超过11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了解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政策 关注职技云学堂吧!

唐山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培训谁?又有哪些扶持政策?按照国家、省部署,唐山市于2019年至2021年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培训对象

 

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新要求,确定了3类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企业职工,包括企业新招用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转业职工。

 

就业重点群体,包括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人员。

 

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

 

 

 

对企业职工的技能提升政策

 

企业职工参加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给予每人最高不超过2200元职业培训补贴。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级工培训补贴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高级工培训补贴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

 

累计缴费12个月以上的企业职工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直接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列入急需紧缺工种的,提高10%

 

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不低于3000元、5000元的培训补贴。

 

把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列入企业岗前培训,给予最高不超过11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对就业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政策

 

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对有创业意愿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担保贷款、后续扶持等服务,创业补贴标准每人最高不超过1500元。

 

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培训期间按最高不超过当地失业保险金月最低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对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的技能提升政策

 

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期间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天不超过100元的生活费补贴(含交通费)。对接受技工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对其所在学校,按照设区市学校学费2300元、其他地区1600元,住宿费500元,教科书费3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给予每个家庭每年3000元补助。

 

此外,在调动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兴办技工教育,同时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按规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发挥院校的基础作用,对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职业院校培训工作量按30%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对符合标准的社会培训机构全部赋予合格资质,允许承担政府补贴的培训项目。保障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同类机构同等待遇。

 

 

 

关注职技云学堂 了解更多精彩内

哪所职业学校还在招生?是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报考很多高中,但是最终落榜,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失去了再次选择的机会,现在想起来,想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中职学校,但是已经错失了招生机会,那么石家庄还有几所职业学校还有补录名额,现在一起看看吧!


石家庄技师学院招生简章

石家庄市学前教育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招生简章

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2020年招生简章

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学校招生简章

石家庄路翔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简章

河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国际邮轮订单班2020年招生简章

石家庄和平职业专修学院_石家庄和平医学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简章

河北省科达工贸技工学校招生简章


其实很多学校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补录来到学校上学,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是应该先选择学校还是先选择专业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了解社会需求

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平衡,不少考生不了解社会需求状况,依然将某些就业难的专业视为好专业,争相报考。但其实这些专业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都不一样,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其就业率不一定高。


竞争力的差异

要了解专业与学校的关系。因为选学校和选专业,不可一概而论。同样是热门专业,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的就业表现并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师资、办学历史及相应的社会认可度决定的。但这也只是侧重考虑因素,在实际选择志愿的时候,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考虑,综合平衡。


强调兴趣

选报志愿、专业时,很多考生都是由家长、老师及其他亲友代为选择,而家长多考虑录取因素,常常忽略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是一部分大学生不爱读书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些是学生盲目跟风选择专业,这也是导致就业难和学非所用的直接原因。


所以不论是选择何种专业,都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样才能选择一个符合学生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有益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多学生家长不清楚应该让学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学些什么专业好,可以关注“职教网在线”公众号了解更多详情信息!


  我省高职专科批录取已于9月21日结束,截至9月22日11时,共录取高职专科新生13.41万人(不含高职单独招生和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人数)。至此,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今年,我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今年高考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杜家毫书记“后阶段任务仍需严谨、细致,确保公平、公正”的要求,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依据招生政策和规定进行录取操作,主动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积极协调、监督招生院校执行招生计划,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了高考录取工作公平公正。总体来看,今年招生录取工作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招生录取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有条不紊。今年,我省继续严格执行“不点录”“不补录”“不违规降分录取”等政策规定,严格按照教育部“六不准”“30个不得”和我省录取现场管理“八条禁令”的要求及相关规定,坚持集体议事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为考生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环境。录取期间,凡是涉及到计划调整、投档模板设置、特殊类型招生批件投档以及录取中遇到的其他有关具体问题,均通过集体研究,并按工作流程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执行,进一步从机制上杜绝了违规操作空间。

  二是招生录取办法更趋完善,考生志愿满足率进一步提高。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今年我省对有关高考招生录取政策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包括新增强基计划招生、新增基层水利特岗人员招生、调整美术类专业校考院校范围、调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和民航飞行学员志愿填报及录取办法等。总体来看,录取操作更加规范,志愿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高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大大降低,有效维护了考生权益,各批次考生志愿满足率继续保持高水平。

  三是招生宣传和考生服务细致周到,高招录取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在信息公开方面,我省严格执行教育部“十公开”的要求,在录取前将录取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范全面向社会公开;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的力度,第一时间将录取信息特别是招生院校投档线、计划缺额、艺术专业录取进展情况等通过宣传平台和媒体向社会公布;加强对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考生的信息公开,考生资格、录取要求、录取结果等全部公示。同时,畅通信息传播渠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便捷的资讯。省教育考试院定期发布新闻通稿,宣传平台及时公布考生录取动态信息;县级招办及时将新生录取结果通报考生所在中学并向社会公布。在咨询方面,录取期间设立录取现场咨询接待组,开通了咨询热线,对考生和家长的来信来电来访耐心解答。从录取现场反馈的情况来看,接待考生、家长现场信访咨询444余人次,受理咨询电话6003余个。

  四是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有效实施,教育扶贫效果凸显。今年,我省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通过加大政策宣传、落实信息公开公示、做好考生指导咨询服务等,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考生积极填报专项计划志愿。今年,三个专项计划录取的农村和贫困地区人数进一步增加、考生的选择范围和生源流向更加合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共录取新生6102人,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共录取新生542人,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共录取新生6452人。特别是为支持我省水安全战略的人才培养,新增了基层水利特岗人员招生计划,其招生方式和基层农技特岗人员招生方式相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计划和志愿填报安排在基层农技水利特岗类,招生录取安排在本科、专科提前批。

  五是招生院校满意度高,我省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今年,全省考生人均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总分+优惠分)分别为文科类442.33分,理科类453.57分。高考文化总分600分以上的考生19046人,其中文科类为3723人,理科类为15323人。各招生院校对我省生源质量满意度高,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各知名院校的招生计划基本上一次性录满。今年我省空军、海军、民航招飞人数均创近年新高,实际录取388人,其中空军招飞录取150人,海军招飞录取35人,民航招飞录取203人。特别是空军招飞录取人数与生源大省河南省并列,居全国第一。针对民航招飞部分合格考生因志愿填报原因而未能投档的状况,主动联系服从调剂的考生和没有完成计划的高校,从高分到低分逐个征求考生调剂意愿,满足了这部分考生的就读愿望。

据“山东教育发布”微信消息,日前,山东省教育厅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0〕28号)等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2020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高校以最严标准、最密防线、最实责任做好高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要在新生入校后3个月内按照国家及山东省招生规定对录取手续及程序、录取资格等进行复查,组织入学专业复测。  

  《通知》有哪些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通知》要求,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教育公平公正。

  考试招生公平关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是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是推动高校招生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必要举措,对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和教育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学籍电子注册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工作,党委、行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教务、招生、学生、纪检监察和院系等部门联合复查及协调机制,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完善工作责任制、责任倒查制和申诉处理机制,对骗取高考加分资格或录取资格等行为坚决防范、严肃查处。

  《通知》要求,严格各工作环节,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

  (一)及时办理报到入学手续。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实际录取报到学生进行新生学籍注册,严禁将所有录取学生未经核对就全部注册。录取新生要按照招生章程和录取通知书要求,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学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未经同意或未有足够证据证明为不可抗拒原因逾期不报到的学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新生报到后,要对报到新生进行全面体检复查。

  (二)严格入学资格复查。各高校要在新生入校后3个月内按照国家及山东省招生规定对录取手续及程序、录取资格等进行复查。对新生报到所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未办理户口迁移除外)、准考证等材料与考生纸质档案、录取名册、电子档案逐一核查,严格比对新生照片和关键信息,严防冒名顶替。对录取享受高考加分照顾的新生、综合评价招生等形式录取的新生及面向农村学生的各类专项计划录取的新生资格条件要进行逐一核查。对学生身份信息与省级招生部门录取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要严格核对,如发现信息不一致或录取数据缺失的,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及时联系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调查核实,属于招生报名及录取期间发生的数据错误或缺失的,由学校向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提出申请,待省级招生部门核实修正或补充录取数据并上报教育部后,再办理该生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手续。

  (三)组织入学专业复测。各高校要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组织专家组,专门对艺术、体育专业或艺术、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复测,对前期采取在线考核的研究生等录取新生组织复测,对成绩差异较大的学生要重点核查,及时与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进行核实并调取监控录像、试卷等材料,复核无异议准予注册。

  (四)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各高校要为全体新生建立《学籍档案卡》,《学籍档案卡》一式2份,一份装入学生档案,一份由学校留存。《学籍档案卡》由学校自行设计,应包含但不限于附件《学籍卡样例》中内容。《学籍档案卡》应当由学生本人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中性笔填写,粘贴的照片应当为学生本人彩色正面免冠近照,露出额头和双耳,不得化妆,不得使用美颜或修图软件,不得使用考生电子档案照片代替。

(五)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高考加分资格、录取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入学的新生,未按规定公示有关资格身份或虽经公示但在复查环节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新生,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的新生以及超计划录取的新生,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取消其学籍,并报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对通过违法违规手段获取高校入学资格的,要对相关信息登记造册、建立证据材料档案,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通知》要求,严格学籍管理,按时准确完成学籍电子注册。

  (一)严格核查身份信息。各高校要严格按照省级招生部门核准的新生录取名册,以及报到入学新生名单,根据新生资格审查情况,及时准确做好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同一学习时段只注册一个普通全日制学籍(联合培养除外),严防同姓名同身份证号重复注册。

  (二)认真审查前置学历。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新生前置学历的审查,审查未通过或个人信息与录取信息不符者,不予注册。对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结束前,因未及时核实而完成注册的上述人员,根据复查结论保留或取消其已获得的学籍。

  (三)准确标注学生类型。各高校要严格做好“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公费农科生”“贫困地区专项生”“5+3一体化”等特殊类型学生的学籍信息标注工作。各高校不得在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新生录取专业并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尤其不得将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四)及时完成学籍注册。2020级本科及研究生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应在9月底前完成,高职高专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应在11月底前完成。各高校要加强组织,确保通过资格审查的新生及时查询、确认本人学籍注册结果。

  《通知》要求,严格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和纪律监督。

  (一)严格工作程序。各高校要周密部署、认真组织,以最严的标准、最密的防线、最实的责任做好入学资格复查各项工作。要明确校院两级责任部门,复查的各环节应有专人负责,并做好复查过程及结果记录,有关资料特别是有审查人签字的纸质资料必须存档并严格保管,以备查验。对存在疑点的学生,复查工作应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在学校相关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二)强化督导检查。各高校要组织教务、招生、学生、纪检监察等部门对二级学院(系)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及学籍电子注册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照学校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程序和工作环节,调取、查阅新生相关材料和审查记录,对存有疑点的学生要逐一复核复验,确保审查结论准确无误。省教育厅将组成专项督导检查组到各高校检查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开展情况。

  (三)严肃执纪问责。对在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及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中敷衍塞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不具备入学条件的学生取得入学资格的相关人员,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人员的责任。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倒查追责。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通知》要求各高校新生入学相关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形成总结报告,于11月底前以正式文件报省教育厅学生处。材料报送地址:济南市历下区青年东路1号山东文教大厦828室,邮编:250011,联系电话:0531—81676781。

  今天,北京市首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科目开考,成绩将于10月12日公布。依据“新中招”方案,这两个科目都有机会择优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明年起,本市中招实行新模式,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地理、生物考试本来安排在八年级(初二)第二学期末进行,受疫情影响推迟到本月23日举行。

  据悉,此次两个科目的考试由全市统一命制试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组织考试、分区评卷。地理和生物科目满分均为80分,其中卷面分数为70分,实践活动分值为10分。两科目笔试考试时间均为70分钟。地理于9月23日8时至9时10分进行,生物于9月23日10时至11时10分进行。考生可于10月12日13时30分至16时30分查询成绩。

  依据方案,中招录取时,在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确定8门,将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和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和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计入。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综合素质评价要达到B等,录取总成绩要达到570分。往届生参加录取时,录取总成绩减5分后录取。

各设区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2号)要求,结合前一阶段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情况和全省高校办学实际,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现就组织开展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名与考试录取

(一)报名对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群体均可报考。非本省户籍在浙务工人员也可参加此次扩招报名。2020年在各类高校招生考试中已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次报考;当前已在各类高校(包括成人高校)学习的在籍学生,不得参加本次报考。


(二)报名程序与时间安排

报名信息网上输入时间为9月29日至10月12日。符合条件的考生(包括定向企业考生)请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报名系统,认真阅读报名要求,如实录入报名信息,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身份信息,并在网上签订《诚信承诺书》。


(三)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与网上报名同步进行,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信息输入时,一并填报志愿信息。考生可填报2个学校志愿和服从学校调剂志愿,每个学校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招生院校在本校网站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了解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报考要求、学费标准、办学地点以及能否安排住宿等相关信息。


(四)信息确认

所有已完成网上报名和志愿填报的考生,根据招生院校规定时间到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办理报名信息和志愿信息复核确认、资格审查、缴费、摄像等手续。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高中段教育毕业证及其他相关材料。相关部门将依据报名信息开展身份核查工作。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专项扩招由招生学校自主组织考试,择优录取。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对象由学校组织相关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测试。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招生院校可予以免试录取,具体免试条件由各校根据专业需要自行确定。对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10月底前应完成考试或测试工作。

考试时间与信息确认时间同步进行,具体时间见第一志愿学校的招生章程。


(六)录取结果公布

招生院校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录取信息在考试后一周内在学校网站上公布。11月10日前招生院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报备录取名单。


二、招生计划安排

按照“质量扩招”“方便考生、就近学习”原则,以及学校办学资源实际情况,确定部分高校和合适专业,面向报考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社会生源招生。因连续扩招后受条件制约的学校,扩招的学生可不安排住校,以走读形式为主。


三、教学组织形式

为落实“质量扩招”要求,扩招学生将可继续采取多元模式、灵活学制组织教学。对少数可提供学校住宿和全日制集中教学的,按照一般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不能提供学校住宿和全日制集中教学的,要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确保总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实践性教学学时不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尽力解决工学矛盾。各院校还要结合各类录取学生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实施分类管理。

为便于全国年底统计工作进展,各招生院校要安排本阶段扩招录取的新生于11月15日前到校报到,并尽早按照教学方案开展实际教学工作。

招生院校要针对专项扩招工作编制《招生章程》,并于考生报名前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布。要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信息公开,按时公布录取结果,及时回应考生疑问,妥善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主要接受社会监督。


四、组织宣传发动

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扩招报名宣传和身份审核工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对退役军人的报考宣传,并在报名后续环节核对报考的退役军人身份;省人力社保厅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企业员工的报考宣传和部分报考对象的身份核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做好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的报考宣传和身份核对工作。承担扩招任务的高校要积极与当地企业和相关行业、单位联系,根据企业和行业、单位需求动员企业职工和相关人员报考。


五、落实保障政策

高职扩招工作,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校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高职扩招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加强教育资源统筹使用。各校要根据扩招实际,继续实施办学条件改善计划,重点做好教室、实习实训基地、餐厅、宿舍、教职工、教材与教学资源的充实完善。按照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9〕19号)执行退役军人学费补助政策,落实我省就读农业种养类专业学费减免措施。严格执行价格管理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加收多收相关费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各招生院校可在校本级层面补充制订实施灵活有效的资助帮扶措施,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高职院校、省属中职学校: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2号)和《福建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闽教学〔2020〕45号)要求,为做好我省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

(一)报名对象

1.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人员。

2.已报名参加我省今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和普通高考未被录取的考生。

(二)报名条件

报名人员应符合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报名条件,具体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闽教学〔2019〕42号)实施。

(三)报名办法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报考人员于2020年9月23日至25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报名。

(2)考生类别。考生类别分“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往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含同等学力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8类,考生根据本人情况准确选择其中一类。

2.现场确认

(1)确认地点。报名现场确认点设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各地应于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本辖区报名现场确认点的名称、受理范围、地址、咨询电话等信息。报名人员在网上报名时要选择户籍或学籍所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现场确认点。

(2)确认时间。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本人须于9月26日至28日到本人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再受理现场确认。未办理现场确认的考生,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3)应带资料。报名人员需持本人户口簿、有效居民身份证和以下报名所需材料的原件(供现场核对)和复印件。

---应届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毕业生须提交毕业证书,或提交经学籍主管行政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的毕业班学籍花名册和经报考人员所在学校审定、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的实际就读证明。

---往届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毕业生须提交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现场确认时需提交能证明相应身份和职业的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其中,退役军人须提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的身份证明材料,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须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的身份证明材料,高素质农民须提供农业农村部门审核的职业界定和身份证明材料。

---具备免试录取资格的考生须提供相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证书,经确认点初审,各设区市汇总并于10月10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经审核并在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参加免试录取。

---报考人员本人应认真阅读报名确认点打印的《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表》,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非报考人员本人不得代签。一经确认,所有信息不得更改,因信息错误导致的后果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

各报名确认点应及时将报考人员的报名材料完整归档(一人一档),由各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保管备查。


二、考试

高职扩招专项考试采取“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考试方式。

(一)考试科目

1.文化素质考试科目。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两门,每门成绩满分150分,总分为300分。

2.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潜质和职业素养等,成绩满分30分,不计入总分。合格者方可参加录取。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安排在10月25日下午3:00至5:00进行,实行语文、数学和职业适应性测试同场合卷考试。

(三)考场组织

考场设置在各地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按照我厅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育考试招生防疫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考〔2020〕8号)和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相关考务工作要求组织考试。


三、志愿填报

在考生填报志愿前根据招生计划数,分类别按一定比例划定文化素质考试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

(一)志愿设置

扩招专项录取批次设常规志愿和1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院校专业志愿。

(二)填报时间

1.常规志愿。考生须于11月7日至8日登陆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常规志愿。

2.征求志愿。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于11月12日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征求志愿。

考生应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填报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自动关闭。考生本人未按时填报志愿,或因疏漏、失误造成的其他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录取

录取工作按照“学校负责、考试院监督”的原则,省教育考试院负责投档和录取监督,招生院校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招生政策以及招生章程等规定确定拟录取名单后,报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录取。

(一)招生计划

高职扩招招生计划根据考生报考类别,分为面向“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和面向“退役军人”等3类。考生不能跨类别填报志愿。

(二)录取办法

先组织实施常规志愿录取。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组织考生填报征求志愿并录取。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不再组织补录工作。

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按招生计划数的100%实行专业志愿平行投档。在平行志愿投档时,文化素质考试总分相同的,按语文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确定考生的位次。若仍同分,则认可录取系统的投档结果。若因同分造成同一院校专业投档人数超过计划数,超过部分一并录取。

(三)免试录取

对于进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考生,在其他考生投档录取前,优先予以免试录取到相关对口专业。


五、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各地应按照2020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求,于10月20日前组织报名考生完成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并将相关材料归入考生档案。

(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考生入学后,由录取院校组织新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六、其他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深刻认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对高职扩招工作的领导和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协调配合,责任到岗到人,确保报名、考试和录取等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加大高职扩招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统筹运用好各类媒体多渠道做好高职扩招政策、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等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让广大考生充分知晓政策,鼓励引导更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参加报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严格报名管理。要严格执行报名政策规定,准确把握报名政策和要求,严格把握工作流程、时间节点和审核规则,逐一核对审验报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严禁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报名。

(四)精心组织考试。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育考试招生防疫相关工作要求统一管理,各设区市教育局要加强对考试的组织管理,确保考试组织严谨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

(五)规范招生录取。完善高职院校招生办法,加强监督管理,针对不同群体考生特点,严格人才选拔标准,严格执行考试招生政策规定,不因扩招工作而降低规范管理要求。各招生院校要制订招生章程,并在考生填报志愿之前向社会公布;要根据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不同群体特点,综合确定专业招生计划,确保符合学校基本培养要求、具有就读意愿的考生能被录取。

(六)严肃工作纪律。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规定。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违规行为。严防冒名顶替,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新生学籍注册工作。对违规违法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请各市、县(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福建省教育厅

2020年9月18日

一、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我国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按照传统的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办成“农村普通高中”,即走以前的老路,最终让政府强行决定去留问题;二是完全模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开启实际意义上“逃离农村”的发展模式。但是,这两条道路都不是“上上选择”,因为第一种是被动模式,会造成秩序混乱,第二种是“去农化”模式,都不符合农村职业教育的本真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的本真应是“安守农村”,“做实、做强、做好”农村职业教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农村职业教育在提升乡村文明、振兴乡村产业与实现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价值得到显现,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职教是最有效的乡村脱贫手段之一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脱贫。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的倒“U”型发展理论一直主宰着人们对贫困问题的思维,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只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就会使穷人从中受益,最终实现摆脱贫困,即出现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但是,如果再分配制度不公,即使区域经济得到增长,贫困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认为,反贫困的前提是识别贫困对象,而识别贫困对象之前必须先认清贫困的本质是什么。在他的分析框架中用“收入”与“能力”两个概念重新定义了贫困的标准,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仅仅是一种手段,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才是解决贫困问题根本途径,导致贫困的根本性原因是“贫困人口的文化知识素养不高,发展能力不强,体力和智力水平低下”。[1]阿马蒂亚·森的观点使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分析视野实现了从“地理区域”向“人的发展”的转变,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因此,通过教育来提升贫困者自我脱贫的能力成为新的反贫困主张。

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农村贫困人口获取知识,提升技术技能,能够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增强,真正赋予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目前我国扶贫的主要对象集中在乡村,技术技能不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建档立卡”户中有22.4%的人因为缺少必要的致富技能而导致贫困,[2]2017年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的2000 多万户贫困户中,有448万户亟需提升技术技能。[3]有研究表明,如果让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消除34.21%的致贫因素,提升和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工作机会。[4]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在农业生产乃至乡风建设、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实现自我脱贫。

乡村振兴还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农村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范畴,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并未实现免费教育,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会给贫困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很多贫困家庭会让子女放弃普通高中教育,从而出现农村贫困子女“因贫失学”的现象。2006年开始,我国就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资助制度,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学费、补生活费”政策。这就使得贫困家庭子女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得脱贫致富的技术技能,获得上进心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提升了贫困家庭的主体性,促进他们从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

(二)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产业就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增长的动力之源

不同产业之间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且有利于产业间的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进而促进社会的消费升级。因此,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会出现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就业难题,必须加快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人员的比例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三类产业的增值比例结构逐步从“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这也导致了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据统计,1978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比为27.7∶47.7∶24.6,到2017年为7.9∶40.5∶51.6;1978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为70.5∶17.3∶12.2,到2017年为27.3∶28.3∶44.4。[5]我们可以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出现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向。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将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会不断进行调整,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会得到提升。但是,由于第二、三产业岗位对从业者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较高,农业就业人口的转移意味着他们技术技能层次的上移,这就凸显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劳动要素与资源要素所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不过,这种比较优势并不能持久,只能是比较性的与阶段性的。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逐步丧失,并且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性也在加大,在这种背景下,走自主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唯一出路。这就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将大量的非技术劳动力转化为技术劳动力,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先进的技能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这必然会给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城乡现代化的重要表征。我国主要国土面积与人口都集中在乡村,正如经济学家预测,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就需要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1500万名左右。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只有58.52%[6],离70%的现代化指标还有较大空间。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升1.2个百分点左右,即每年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1800人左右。那么,如何推动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转化为城镇化发展的人力资源呢?从国际经验与我国现实国情来考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这一难题最现实的措施。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比2017年增加184万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占50.4%,“90后”占43.2%,“00后”占6.4%;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5.5%,初中文化程度占55.8%,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0.9%。[7]可以看出,我国还有70%以上的农民工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这个群体亟需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如果能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有效地针对这部分农村人口进行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顺应城镇化的大趋势,投入到城市生产生活中去,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可以实现自身突破的机遇。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在规模与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拓展与提升。但是,现有发展水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出现了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

(一)农村职业教育生源的萎缩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的扫盲教育工作,经过70年的发展,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其中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农民职业中专与涉农的职业院校或专业。上世纪50年代,由于农村文盲人口众多,农民参与扫盲教育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十分充足。据教育部1965年下半年统计,全国农业中学达到54332所,毕业生人数超过800万人,另有半工(半农)半读学校4000多所,学生达80多万。[8]从1978年到上世纪末,我国通过“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等方式推动了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农民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与农民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特别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为直接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形式。由于当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很小,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依然相当充足。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重心转向新型农民培养与精准扶贫,特别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颁发以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文化动力。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大,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计划生育效果的显现,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生源危机。首先是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生婴儿持续减少,导致生源的绝对数在减少;其次是“2011年城镇人口占比达到52.3%,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向农”生源减少;第三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规模持续扩大分流了生源,导致报考“涉农”专业的人数减少。生源减少从招生人数与在校人数中得到了体现。以湖南省为例,2001年农村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与在校生人数分别为59.2万与143.9万,到2015年降到41.8万与128.1万。[9]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基本持平,201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2375.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55.3万人,后者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近40%。[10]在我国这样一个“文凭社会”,在普通高等院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试图与普通高中争夺生源的胜算概率不大。因此,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学历教育生源的萎缩,其功能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农民技能培训。那么,如何适应传统生源萎缩,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当前改革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典型问题与矛盾。

(二)“普教化”趋向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消退

“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高技能人才。”[11]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以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面向农村且服务农业,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服务面向上逐渐淡化了“三农”色彩,在价值取向与办学定位方面存在明显的“普教化”现象,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消退,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从生师比来看,2018年,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为181.5万人,在校生2375.4万人,生师比约为13∶1;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约83.4万人,在校生1555.3万人,生师比接近19∶1,而世界发达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平均生师比通常在15∶1左右[13]。农村职业教育还要承担大量的农民技能培训课程,学生的基数应该更大,因此,农村职业学校的情况更为糟糕。专任教师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师资结构来看,农村职业教育的“涉农性”决定了师资必需要有一定的农科背景。但由于农村职业学校的物质条件较差,很难吸引优秀的专业教师。因此,我国大部分农村职业学校的师资是从普通高中的文化课教师转岗而来,在知识结构、技能储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延续了普教风格,忽视了农村职业要求。据笔者对湘西南某市24所农村职业学校的调查,发现2015年以来,24所农村职业学校补充的“涉农”类的师资不到120人,平均每所学校每年不足1人,“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不到10%,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农技站或其他单位外聘。在24所职业学校中,正高级教师4人,占比约为0.02%;副高级教师122人,约占6%;中级教师1012人,约占52%。由此可见,教师职称结构严重失衡。从教师职后培训来看,我国比较重视对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经济补贴,而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投入较少,前些年针对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国培计划”,在培训内容上更多地偏向于职业教育理论,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很少,导致培训效果难以转化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中去。

另一方面是农村职业教育基本能力建设薄弱。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受教育系统与农业系统的双重管理,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还是在教育系统,而教育系统更看重的是教育产出。普通高中有高考升学率来衡量产出,而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出由农业系统或经济部门来衡量,结果造成了教育系统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积极的现象。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教育的近2.5倍。[13]2018年我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分别为3646.99元5205.53元,[14]职业教育仅为普通高中的1.43倍,明显与国际通行标准相去甚远。这反映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存在严重的“普教化”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丧失,还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能力落后,如学校固定资产值低、实验设备配置低、实践教学条件差等。

(三)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衰退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个体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并且教育与社会分层具有相互作用,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获得职业从而实现阶层流动,同样,个体所处的阶层也决定了所受教育的层次。法国学者图海纳认为,现代社会就如马拉松赛跑,只有坚持跑完的人才可能进入主流社会,半途而废者就可能会被“主流社会”所排斥,并且很难再有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15]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初中毕业分流中面临着被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两种可能,因此,为化解“分流”中的风险,我国试图建立不同教育类型相通的“立交桥”。由于个体都有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如果个体选择向上发展机会很小的教育机构,实际上就是“路越走越窄”,最后“自我封顶”。但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之间并没有“双向互通”的途径。横向来看,普通高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不能选择转入职业学校,同样,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也不能转为普通高中生;纵向来看,普通高中毕业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主流生源,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能靠对口招生计划才有可能就读高等职业院校,但是,这种概率非常小。

社会分层是一种客观存在,所有的个体都希望实现阶层跃升。对于权力资本与经济资本都不占优势的农村人口来说,教育是他们实现代际跃迁的首选方式。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凡是接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人都成为“知识分子”,并可以获得“国家干部”身份,这是大多数农村学生实现阶层跃升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以后,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倾向。加之行业也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不但很难获得“国家干部”身份,而且多数只能选择蓝领职业。农村职业教育文凭更不能改变个体的社会层级,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出现断崖式下滑,成为纯粹的“生存教育”。

三、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社会是由不同子系统构成的整体,不同的子系统都对整体功能发挥着作用。全面小康社会一定包含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这就必须破除既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化解农业退坡、农村“空心化”、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难题。而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面对当前农民、农村与农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诸多困境,我国需要着眼于实践,探索一条既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又符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路径。

(一)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风向标,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我们通常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成为农村青年“跳农门”的重要手段,农业劳动力开始不断向工业转移,导致了农村出现“农民荒”现象,影响了农业生产,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基于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人才目标从“离农”型转为“向农”型,准确说就是专注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培养对象上要坚持立足农村人口。中国人的“根意识”很强,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更能扎根于农村生活,也更能安心于农业生产,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人才培养目标。吕莉敏、石伟平将我国的农民划分为留守农民、新生代农民、有资格证的新型职业农民等三大群体。农村职业教育应该首选留守农民中具有前瞻性视野的农业生产能手或农民企业家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并让他们带动其他农民接受“职业化”过程;需要将新生代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点对象,这批农民在文化知识方面优于留守农民,但是“三农情怀”明显不足,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使新生代农民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村人口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契合。另外,还需要对有资格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再培训,保证他们的职业技能与时俱进,并能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二)充分结合“三农”实际,改革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等都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更不同于高等教育,它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并不是培养国际科技领军人才,而是应该根据“三农”的实际情况,走“亲民”路线,才可以“有为”和“有位”。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与特色,走符合“三农”实际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强的道路。

首先,将生源重点放在留守农民与新生代农民上。“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紧密关系,应该从源头上为乡村振兴发展招揽和培养人才。”[16]我国正在成为制造大国,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缩小,但是并不意味着农业不重要,也不代表农民和农村会消失。即使是在工业化程度很高的美国,农民作为生活基本必需品的生产者也始终存在。同时,工业化必然会带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农民。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主要针对农村初中毕业生进行学历教育,亟需劳动技能培训的成年农民被排除在农村职业教育之外。事实上,我国成年农村劳动者中很少有人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而且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也有巨大的技能培训需求。面对巨大的潜在生源,农村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增强生源吸纳力。

其次,要以农业新科技作为主要的教育培训内容。农村职业学校需要改革“城市取向”的专业设置方式,要立足农村、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在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农村生产实践与农民生活,“要开发‘产业+’融合式课程……积极应对产业链多维延伸、前沿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17]在教学方法上要侧重实践性与针对性,这样不但可以化解生源难题,还可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如传统低效农业难以实现农村兴旺与农民致富,只有集中精力发展农业新科技,让农民掌握“名、特、优、新”的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农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物质生活需要,农业才更有竞争力。

再次,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教育培训方式。农村职业教育面对的群体普遍存在经济条件与时间条件不充裕的情况,传统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学制长且与农忙时间冲突的现象。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宜采用“低学费、短学制”的办学模式,利用农民的闲暇时间实施分层教学。对于那些热爱乡土、志在农村的学生与新生代农民,最好采取到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农业实训与示范基地等处所开展现场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切身体验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于那些留守农民要重点关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还可以根据新生代农民对信息技术接受快的特点,通过相应的培训网站、网络课程与其他即时通信手段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实现个性化与终身化的学习。另外,农村职业教育主要面向文化基础较差的农民群体,适宜采取低门槛的灵活办学方式,既可以切合农村生活实际,又能满足农村劳动力人口对教育与培训的强烈需求。

(三)强化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

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教育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它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肩负着社会管理者与教育投入的责任,同时,法律还规定了政府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的义务。在市场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要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多种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政府是天经地义的责任主体。

首先,政府要建立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投资机制。尽管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学生免费政策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的农村学生、涉农专业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这些扶持政策还是不能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生报考意愿依然不强。再如师资不足与办学条件落后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这些问题只能借助于政府的行政权与财政权才能得到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基本是县级财政统筹,考虑到我国县级财政的不均衡性问题,建议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的责任主体上移到地市级政府,甚至到省级政府,以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从现阶段来看,应该重点加强对师资培养与办学条件优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其次,政府需要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交流的渠道或机制。前文述及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出路不畅,缺少与普通高中或高等教育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因而造成农村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孤岛”或“断头教育”。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呈现出层级性或层次性,当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且需求层次越高,需求强度也就越高。因此,农村劳动力人口的需求一旦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得到满足,就一定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互通,导致了农村职教学生丧失了进入其他高等院校进行学习的机会,他们选择农村职业教育的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农村职业教育的美誉度和贡献度十分微弱。

另外,政府要规范农村劳动力市场,构建有序的农村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凸显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需要构建多元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度,使应聘者与雇佣者之间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实现平等、双向选择,以确保农村职教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从业资格准入制度,让那些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够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定位准确、有的放矢,最终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进而带动乡村振兴。最后,还要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合适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政府履责不到位的行为要有监督机制,甚至要纳入到行政诉讼法的范畴之中,使民间有权利和途径来追究政府的失职行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