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 教育高地 德阳速度

教育高地 德阳速度

2014-04-29 13: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采编    阅读:52次    我要评论

[导读]童心飞扬,快乐成长。职业院校学生在参加实训。 近年来,德阳教育改革与发展亮点频现、成效显著,呈现出一派花开香满园、桃李结硕果的喜人景象。高水平通过国家“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督导评估、2个县(市、区)通过省政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

 

童心飞扬,快乐成长。


职业院校学生在参加实训。


  近年来,德阳教育改革与发展亮点频现、成效显著,呈现出一派花开香满园、桃李结硕果的喜人景象。高水平通过国家“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督导评估、2个县(市、区)通过省政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国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得到教育部专家组肯定、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专升本”高票通过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评审、3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12所高中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均衡发展 争创新业绩

  德阳教育近年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秘诀之一就是紧紧抓住基础教育这根主线不放松,追求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

  距离德阳市区110公里的清凉中学,是德阳市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之一。却吸引了周围十里八村的1200多名学生来读书,其中45%的是外地学生。学校为何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清凉中学校长张玉林深有感触:“这还是得益于政府大力推动的均衡教育。办学条件好了,教师留得住,教学质量也提高了。”2013年,全市共有145所初中参加中考,清凉中学位居第24位。此前,该校已连续多年名列德阳中考前茅。

  德阳追求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体现在当地决策者对教育事业的超前谋划。努力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高位均衡,城乡学生教育机会的高位均衡,从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未来发展奠基—这就是追求基础教育高位均衡的“德阳路径”。德阳的目标很明确: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

  近年来,德阳强力打造师资建设工程,推行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即: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构建省、市、县、校四级骨干教师队伍。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训培养工程,激励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轮换,目的是让师资水平均衡提高。目前,全市已建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15个,加速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在均衡师资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德阳市特别注重过程管理和常规管理,开展常规管理年、教育质量提升年等主题年活动,对小学、初中学业水平进行检测,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2013年普通高考本科硬上线率分别为43.89%、48.02%,均居全省第3位,其中2013年高考,全市本科上线总人数达9127人,共有15567名考生被各类高校录取,均创历史新高。

  德阳并不给学校升学率、培养第一名的瞬时压力,而要求着力提升素质教育,建设特色学校,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包容坚韧的品格。一句话,重在孩子的未来发展。

  改革发展 增添新活力

  20世纪初,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再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德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深刻地意识到:“德阳要实现工业强市目标,不仅取决于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先进技术设备的高素质劳动者。”2004年8月,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诞生了!德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重大决策。

  职业教育这艘承载着德阳经济腾飞的巨轮,正式起航了。

  德阳市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的第一个重大突破是理念的更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德阳以“用”为先,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在财政、土地、招生、就业、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德阳市领导多次强调:“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就是关注民生,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职业教育是德阳市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固有的观念被打破之后,德阳市迎来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疾风暴雨,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这又一新的突破—省市共建、校企共建。

  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德阳市通过这一创新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的办学体制。目前,德阳市政府与省经信委、省建设厅共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国家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德阳市图书馆,为本市公众、企业和其他学校提供信息和产学研公共平台。罗江县政府投入2450万元在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共建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军训基地等,既为师生所用,又向市民开放。

  校企共建,行业引领,这让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都饱尝甜头。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有企业参与共建或共管的实训室49个,校外实训基地576个,设备产值达到近亿元,钢结构实训室、陶艺实训室等还能应企业要求实施生产。院长李辉说,学生在校3年,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真刀真枪”操练,实训课占到学生课程设计的60%,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不需企业二次培训。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办公室主任何贵说,学校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现代工艺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

  如今,德阳的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跟她的经济发展一样令世人瞩目—拥有6所高职学院,其中国家级示范2所,还有1所正在建设中;20所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示范(重点)8所,职教在校生14万人,比普高生多4万人。

  与此同时,德阳职业院校的“外向度”大增,2004年至今,德阳职校每年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农民40万人次。9年多来,总计为德阳企业输送技术工人10多万名,还有更多的“德阳造”职校生被外地企业抢走。

  按照省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从2009年起,德阳市积极开展藏区“9+ 3”免费教育工作。近两年,“9+3”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其中2013年“9+3”学校毕业生,参军入伍24人,高职单招上线57人,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招考试”244人,考取率位列全省第3名。

  在令人仰望的职教高地上,德阳市没有懈怠,仍在勇攀高峰。2010年,德阳市被列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以中高职衔接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注民生 彰显新气象

  近年来,德阳市创造的“警校共育”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经验,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全省推广,成为教育关注民生的一个典型。“警校共育”经验为什么能够走向全国?在构建平安校园过程中,德阳市着力推动构建起了“党委政府推动,公安教育互动,学校社会联动”的良性融合模式,把贯彻落实“警校共育”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进行逗硬考核。

  更关键的是,德阳对校园及周边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交通、消防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教育、公安局长成了维护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园长)是直接责任人,各警种、派出所领导、联系学校的民警和社区居委会主任是具体责任人。

  调查表明,实施“警校共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以来,德阳市取得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法制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明显好转,学校公共安全建设力度明显加大,青少年维权水平明显提升,党群、政群和警民关系明显改善”等“七个明显”的突出成效。

  “警校共育”仅仅是德阳市通过改革创新改善教育民生的一个缩影。

  德阳改善教育民生的基本思路是,用发展的眼光,通过改革、创新,扩大民生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学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德阳市教育局局长尹艳表示:“通过改善民生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善教育民生,德阳市首先是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实现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其次是落实高中阶段国家资助政策。第三是开展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工作。2010年到2013年,9002名大学新生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167.7万元。2012年到2013年,1038名大学新生获入学交通补助资金66.9万元。此外,德阳市按照“以所在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100%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选择1所省级重点中学设立“甘孜州普通高中班”,每年接收藏区100名学生免费就读;选择6所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开展“9+3”免费教育,2009年秋到2014年春,共接收1905名藏区学生免费就读。

  德阳教育已然硕果累累,党委政府依旧信心满怀。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10年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高瞻远瞩,德阳教育昂然前行的激越鼓点振奋人心。我们坚信,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阳教育一定会再次扬起改革风帆,在中国西部的沃土上创造更好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就!


   图片由德阳市教育局提供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