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 深化教育改革 助推精准扶贫

深化教育改革 助推精准扶贫

2016-02-24 08:56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作者:采编    阅读:11次    我要评论

[导读]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甘肃省教育厅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际,实施教育强民、技..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甘肃省教育厅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际,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多元举措,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依靠教育“拔穷根”,突出“精准”保公平,积极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

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甘肃省共有86个县,其中58个县分别属于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和藏区等三个片区的连片特困县,还有17县属于不在国家扶贫片区内的插花型贫困县,贫困县占比87%。全省现有417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6%,贫困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七,贫困发生率居全国第二。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甘肃省教育厅聚焦贫困群众对接受教育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着力点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7个方面的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7+1”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以此来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一、甘肃教育精准扶贫的做法及成效

甘肃省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实:

一是准识别,着力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甘肃省下大功夫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把好“对象精准识别关”,为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提供依据、搭建平台、建立窗口。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汇集了各受教育阶段的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持措施、扶贫效果等综合信息,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筛选等多种功能,能够准确反映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真正实现了教育领域扶贫工作“精准建档,精准入户,精准录入,精准审核,精准分析,精准施策”工作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是补短板,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抓住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乡镇幼儿园1616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2015年建成行政村幼儿园939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较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省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真正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三是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作,通过引入“第三方”督查、向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致信等方式,督促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加大地方投入,加快项目进度。2014-2015年共落实资金103.17亿元,占五年规划总投入的48.21%。实施土建类项目10016个,完工项目8328个;完成设施设备类项目2970个。已实施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8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的79.37%和在校生数的69.33%,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制定《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意见》,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保障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确保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推进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930个教学点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

四是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促进优质职教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发挥“农”字头中职学校、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点作用,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增强“造血”能力。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2015年面向贫困县招收“两后生”6万余人。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五是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把贫困县乡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月享受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2016年,甘肃将把乡村教师周转房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已被省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贫困地区师资补充力度,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2015年全省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781人,其中乡村教师7461人。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扎实推进“三计划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网络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累计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5%。

六是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优先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制订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藏区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向民族地区1142所学校安排资金16.47亿元。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近五年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生均1950元提高到2168元,甘南州等12个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持续开展大学生藏区顶岗支教,每年选派300余名大学生赴藏区农牧村幼儿园实习支教。

七是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建立了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的资助体系。在省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免除所有中职学生的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进入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学年5000元标准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年落实各类学生资助经费17.47亿元,99.35万名贫困生受益;发放助学贷款12.22亿元,21.06万名贫困生受益。2016年,我们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对全省在园幼儿免除(补助)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

八是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增加面向贫困地区的高考招生专项计划。2015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同时,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也精准到贫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单独面向贫困县安排农村定向全科医生招生计划。今年,各类扶贫专项共录取贫困地区学生2.23万人,扩大了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九是保优先,着力促进老区教育跨越发展。实施《甘肃省教育厅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倾斜支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扩大革命老区学前教育资源,2015年优先下达资金5.69亿元,计划在革命老区建设1072所行政村幼儿园,支持革命老区到2017年率先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优先改善革命老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革命老区倾斜。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实现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全覆盖,所有班级“班班通”全覆盖。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每市重点办好1-2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每县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

十是多关爱,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多措并举、家校联动,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档立卡有台账。在认真摸底的基础上,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切实做到一人一档一卡,重点掌握留守儿童年龄、监护人、学习生活状况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和帮扶。二是改善条件重资助。结合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和“全面改薄”项目,加快农村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满足留守儿童用餐需求。落实留守儿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教科书免费等政策,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三是建章立制重对接。建立中小学校排查解忧制度,协调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实际困难;建立代理家长关爱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动员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从情感、生活、学业等方面给予关怀和照顾。我们还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一条短信、每周通一次电话、每月手写一封信,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

二、甘肃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特点

在认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甘肃省出台了教育精准扶贫系列政策,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对接了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结合了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为全省教育找准抓手、补齐短板、精准推进教育扶贫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具体而言,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和实施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聚焦了“全面小康”时间节点与扶贫目标。根据甘肃省扶贫攻坚的总体节奏,在确定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时,紧扣了2017年和202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2015年至2017年是集中攻坚阶段,2018年至2020年是巩固提高阶段。

学前教育方面,按照进一步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思路,提出了“在全省所有贫困县和插花型贫困县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到2020年,实现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的目标。考虑到革命老区和藏区脱贫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特别提出“2017年革命老区和藏区贫困村幼儿园优先全覆盖”。

义务教育方面,“全面改薄”项目完成的时间节点原定为2018年。考虑到贫困地区的迫切需要,超前谋划,提出“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生活设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2017年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中小学和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和“班班通”建设全覆盖。

职业教育方面,对接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指标,提出了2017年、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和比例,从贫困地区中高职教育发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两后生”培养等方面力争提出了具体目标。

第二,突出了“点面结合”的政策与举措。紧紧围绕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将教育扶持政策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让政策既关注到“点”,也覆盖到“面”。

在“点”上,力争在教育扶贫方面让贫困群众增加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突出精准到人。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免除了保教费(每生每学年1000元);所有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不仅享受免学费政策,还发放每生每学年2000元的助学金。省内高职(专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和书本费全部免除;对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学生,还为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再度加大免费与资助力度,对全省在园幼儿免收(补助)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收(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二是乡村教师各项待遇保障精准到人。贫困地区教师待遇不高、职称晋升困难,一直是教师队伍补充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不够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并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对贫困地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稳步推进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三是各类招生扶贫倾斜政策精准到人。贫困地区学生就读大学,这是关乎贫困家庭脱贫的长远之举。单设批次、单列计划,专门增设精准扶贫专项招生计划、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精准招录贫困县、贫困家庭学生。中央、省上的各类招生计划均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倾斜,使更多贫困家庭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在“面”上,力争改善办学条件,让贫困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上台阶。一是农村幼儿园新建改扩建覆盖到“贫困村”。学前教育是甘肃省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更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短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面向有需求的贫困村建设幼儿园,力争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二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落实到“薄弱校”。聚焦贫困地区薄弱学校,通过扎实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贫困地区教师培养培训体现好“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师补充与培养培训,对改善贫困地区师资状况都很有针对性。无论是中高职一体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还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开展巡回支教,无论是“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藏区教师培训力度,还是组织城乡教师、校长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开展支教和挂职,都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四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网络化”。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致富能力较弱,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甘肃省提出依托区域性职教实训基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符合贫困地区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发挥市县级职校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作用,整合各类职教培训资源,帮助贫困户掌握实用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第三,凸显“同频共振”的责任与监督。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甘肃省注重唱好扶贫攻坚大合唱,真正落实责任分工,强化监督检查,构建了“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加大倾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责任分工方面,主要分三个层面明晰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一是省直相关部门的责任,二是市(州)级政府责任,三是县(市、区)政府责任,三级责任落实到位,各项任务举措就能精准推进。此外,还制定了定期检查、责任追究、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等四项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教育扶贫资金的安全使用,项目如期实施。

第四,突破“大水漫灌”的定势与惯性。为了让每一个举措、政策都能够惠及贫困群众,甘肃省主要抓好“四项对接”,突出“全程精准”:一是精确对接贫困信息。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综合了教育、人口、扶贫、统计等部门的多方面数据,在数据采集、审核、录入、分析方面,突出“全程精准”的工作要求。二是精确对接主要措施。逐条对接贫困人口信息,能到人的精准到人,能到户的力争到户,建立台账、核算资金,最大程度算清教育扶贫账,便于下一阶段推进工作有的放矢,精准作业。三是精确对接任务节奏。在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和指标时,综合考虑任务实施节奏,按照“补短板”、“兜底线”的迫切需求,少“拍脑袋”、多“找依据”,提出精准的量化指标,将各项任务完成时限一一确定,列出计划表,签订责任书。四是精确对接考核评估。按照年度扶贫计划,专门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年度考核办法和考评指标体系,以此来考评工作效果和责任落实情况。

下一步,甘肃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把精准扶贫作为“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教育综合改革优先考虑扶贫,制定发展举措重点倾斜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服务扶贫,抓好“四个着力、四个到位”:着力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落实招生扶贫政策;把资助政策精准兑现到位,把乡村教师待遇精准落实到位,把贫困地区教师精准培训到位,把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精准保障到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