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编者按: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早在2005年,就提出“建设应用型大学”,并作出了10年努力。对于处于转型期的部分本科院校,也许是有益的参考。 

“应用型”是对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


    记者:怎样理解“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概念?“应用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有哪些? 

    邹广严:我们谈论教育问题,往往习惯于从教育内部出发,有些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认为讨论“应用技术型大学”这个概念,需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的眼光,也就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教育。 

    “应用型”大学首先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牛顿发现力学定律,还需要钱学森把火箭送上天。正是由于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需求旺盛,才会有“应用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应该说,“应用型”这个概念诞生之初,就与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现阶段中国教育的语境下,应用型大学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以及当前高职院校的一种办学类型。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研究型,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又强于高职院校。 

    这就构成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要求:第一,培养目标应以能力而非以知识为核心;第二,专业设置应从社会需求而非从学科自身出发;第三,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训;第四,应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教学法;第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学质量的关键;第六,应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吸引大中型企业参与是成功的根本。 

    因此,我们可以说,“应用型”大学是一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并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办学规律的大学。 

    记者:教育部提出一批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怎样理解这一要求,目的何在? 

    邹广严:首先,这项改革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当前,国内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定位模糊,往往在追求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花很大精力,但实际能力确实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是对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再造”,应该说是正确、必要而且及时的。 


落实“应用型”,分层次分步骤 


    记者:您觉得这个过程如何落实? 

    邹广严:对于这次重大转型,不能靠行政力量,搞“一刀切”,要区别情况,分步实施,做好“顶层设计”。我建议: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着眼,稳定一批、支持一批、转型一批。 

    记者:请您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邹广严:所谓“稳定一批”,就是要在一定时期内,“冷却”一下专科学校的“升本热”,以及中职院校的“升高热”。按理说,职业教育的体量是不小的,可为什么技能型人才还是如此短缺呢?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部分高职、中职学校不甘于自身定位,热衷于“升格”,而在人才培养上偏离了合理的定位。 

    所谓“支持一批”,就是对于那些本身定位就很准确,办出了一定成效和特色的本科院校,应该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使其成为这次转型的“排头兵”,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支持范围不必局限在地方高校,不少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因其自身对市场相当敏感,办学思想较为解放,体制机制束缚相对较少,更适合做改革的先锋。对于这类学校,国家给些支持,一来体现对公办和民办的一视同仁,二来能花小钱办大事。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引领这股潮流,统筹兼顾,无疑会增加转型成功的几率。 

    所谓“转型一批”,就是对于那些自身定位不准确的地方高校,应该逐步、分批地引导其转型。有条件的先转,条件不足的可以创造条件后转,有的也可以调整它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层次。 

    记者:怎样实现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政府应起到什么作用?学校应做哪些准备?或者说,怎样把转型做实,怎样算成功? 

    邹广严:我的建议是,政府可以借鉴经济改革“放活”的思路,大力支持、大胆放权,尤其是办学自主权,充分尊重高校的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对于学校自身来说,办应用型大学,有三个重大问题肯定绕不过:其一,如何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市场需求导向;其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其三,如何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尤其是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合作,使其成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参与者、合作者。 

    记者:在社会层面以及职业教育层面应起到什么作用? 

    邹广严:显然,应用型大学应该处在整个职教体系的“顶层”。它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横向可迁移的适应能力。举个例子说,会计毕业的可以搞会计,也能搞审计,可以到银行,也能去企业,也就是说学生的适应面比较宽广。二是纵向可提升的专业能力。毕业生可以从初级会计做到高级会计,从普通财务人员做到财务总监,也就是发展有后劲。 

    同时,应用型大学应该承担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任务,例如工程硕士等“专业硕士”,使应用与研究结合起来。 


从需求出发,落实应用型建设 


    记者:锦城学院的“应用型”建设对于其他院校,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内容? 

    邹广严:锦城学院在建校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兴办应用型大学的主张,明确“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的竞争方略。近十年来,学校不跟风、不攀比、不动摇,可谓一以贯之。 

    记者:十年一直如此? 

    邹广严:是的。我们具体“落脚”实际上是三个环节: 

    第一,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岗位调查为起点,进行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专业设置“逆向革命”,变传统“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为“就业岗位→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 

    第二,据此设定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包括:把“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把“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为核心的“三大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三大教改”作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通过突破学生实习实践环节,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国外高校的“四大合作”,建立近600家稳定的“教学实习就业根据地”,以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向进修制度”,使业界精英熟悉讲台,科班教师熟悉业务,打造应用型大学的“王牌”等。 

    第三,毕业生能否为社会需要并认可,是检验应用型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锦城学院实现了“高就业,就好业”的目标,蝉联省教育厅授予的“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创造了连续六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的“奇迹”。 

    记者:需要是“应用型”的基础,也是破题的入口。 

    邹广严:是的。我们这“三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无缝闭合”,一切从社会需求中来,到社会需求中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这就是锦城学院落实“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成功的秘诀。 

    本报北京6月2日电(记者金振娅)2日,来自全球工程界、产业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的15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ICEST)上分享工程科技前沿新知,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为应对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聚集智慧。

        ICEST2014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主席周济在会上表示,科学技术新发现层出不穷,成为工程科技飞速进步的推动力量,但是人类社会仍面临众多尚未能解的问题。工程科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大的动力和保障。

        瑞典创新署署长、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布罗根(Charlotte Brogren)发言认为,现在全球500强企业,10年至20年后或许将消失25%,原因多为没能抓住机遇。当前整个社会都要投入到创新中来。成功的创新就是将技术进步、专业知识与具体的社会需求、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和流程。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工程科技与未来”,会期为6月2日至3日。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CAETS与中国工程院共同举办。这是工程科技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

——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1+1+N”中职办学模式创新案例

国赛金奖项目液压与气动项目训练

校企合作“1+1+N”模式基地授牌仪式

 

背景

    千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创建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播下了种子,一批示范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铺设了温床。2014年,“校企合作、多元化办学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核心词汇,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渐入深水区,改革发展的重点已逐渐从单个点的突破向系统化的模式创建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在积极借鉴一批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进行系统化设计,逐步形成了以“1+1+N”为显著特征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目标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变单一办学主体为多元办学主体,深化校企合作。由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培育具备优秀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学生。

    (二)更新课程体系观念

    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变化,打破传统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观念,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

    (三)变革教学方式方法

    适应中职学生的智能类型特征,通过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满足其动手操作和技能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探索校企深入合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实施过程

    自2013年1月开始,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先后与青岛旭东工贸有限公司、青岛名人酒店、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实业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新视点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派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青岛益和电气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在数控、酒店、物流、动漫、汽车和机电专业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开发课程、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分别建立了青岛中德机电双元制培训中心、青岛中德生态园培训基地、青岛新视点动漫基地、青岛名人酒店实训基地、上汽实业物流实训基地、青岛西海岸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心等5个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形成了以“1个专业+1个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N个企业利益相关体”为特征的办学模式,称之为“1+1+N”模式。

    (一)“1+1+N”模式下的人才培养

    经过行业企业调研、专题论证、岗位分析,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特色建设,形成了以“校企互动、工学结合、三段互通”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集中体现在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 

    2013年1月,正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青岛开发职业中专与正在寻求学校合作的青岛旭东工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建设“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旭东实训基地”,尝试“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双方以“产权纽带、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联合办学。学生培养由学校企业共同完成,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双方共同出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企业负责提供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提升的生产性环境,校企联合培养数控机床加工岗位“准员工”。2013年11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旭东实训基地在良好运转6个月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有限公司、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四方共建青岛中德生态园培训基地,打造服务青岛中德生态园区建设、具备德国双元制特色的社会培训和师资培训基地。这种模式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得到推广,2013年7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青岛名人酒店合作进行人才联合培养,探索“旺入淡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旺季学生入驻酒店开展生产性教学,旅游淡季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

    “1+1+N”模式下,以一个专业为单位,以一个企业为联合办学伙伴,以具备某一具体岗位人才需求的多个企业为人才输出对象。教育主体是学校和企业,教育者是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理论教学在学校进行,技能教学过程在具备真实生产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受教育者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准员工”。“准员工”是“1+1+N”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标准,是指掌握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生,是在就业前就已具备某一岗位实际生产能力的学生。

    (二)“1+1+N”模式下的课程建设

    示范校建设期间,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35项,开发出版教材29本,精品课程建设15门,12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开发区精品课程,主持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课题1项、参与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课题4项,形成教学资源库12T,课程建设的成效得益于企业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自2013年5月开始,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因备战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接触,经过多次洽谈双方决定在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物流专业专题网站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由企业牵头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并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培训,共同开发以行动领域为单位划分的模块化课程。2014年3月,长风班开班仪式在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举行,标志着双方联合开发的物流专业课程正式封装完成。以校本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专业建设专题网站“长风网”为展现形式,并由企业出资在校内建设“云课堂教学中心”,尝试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1+1+N”模式下,课程建设以一个专业为单位,以一个行业领军企业为课程开发合作伙伴,以专业内多个行动领域为课程建设方向,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专题教学网站为展现形式,并借助企业支持开展课程应用检验。课程开发以行动领域为单位,针对岗位技能需求开发模块化的课程。“1+1+N”模式下的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同步能力,有效地适应了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加快的需求,以信息化、数字化的课程展现形式更好的适应中职生的学习习惯。

    (三)“1+1+N”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还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配套改革,教学环境贴近岗位实景,教学手段更适宜技能传授是基本的要求,这些只有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为此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将课堂搬进企业,拜企业师傅为师,提升技能教学质量。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适用于知识识记与传授,不适宜以实际岗位技能为教学内容的技能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选取一段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充当学徒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岗位技能提升,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2014年3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青岛派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与企业选拔组建“汽车专业现代学徒班”。由企业师傅对已具备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一个师傅带3-5名学徒进行为期20周的技能教学和实践,完成两种以上的汽修岗位的技能教学。

    “1+1+N”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以一个专业为单位,以一个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为教学环境,变班级教学制为现代学徒制,由企业独立负责学徒的工作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由企业师傅独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多个岗位技能。

    (四)“1+1+N”模式下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采取项目化校企合作模式,克服传统订单班、工学结合的缺陷,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校牵头成立青岛开发区校企联合会、青岛开发区酒店管理专业职教联盟,加入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其理事单位,先后与50余家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由200家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企业群,校企合作的深化得益于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

    校企深入合作、产教融合需要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相比我们缺少的正是建立在法律、经济、文化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提出了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思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在企业内部或学校内部建立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立校企深入合作的纽带和桥梁。2014年4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上汽烟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上汽实业物流园内建立600平方米的物流实训基地,面向青岛物流产业企业群培养实用技工。同月,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与青岛新视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动漫生产车间,以实际的生产任务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形成了校企融合的渠道,为设备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的对接,起到了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作用,弥补了校企合作机制的不足。

    “1+1+N”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学校的一个专业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基地为纽带拉近校企距离,促进校企融合,服务多个就业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一个校企共建的生产和教学场所,更是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转的承载者,为校企深入合作和产教融合提供温床。

    总结与展望

    “1+1+N”是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办学的新模式,是学校企业在联合培养人才、共建课程、完善教学模式、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合作的有效机制。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的办学模式是最适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办学模式。未来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将乘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继续前行,瞄准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律动脉搏,以深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为总抓手,以““1+1+N”模式建设为支点,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特点明显,体制改革、办学开放、对外辐射色彩浓厚的一流中职学校。  

 

 

    本报讯 (记者 拓玲)昨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西安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据悉,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职业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切实加快品牌示范专业建设,全市投入大量资金,对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各区县职教中心等院校的骨干专业进行了重点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目前,全市共建设20个省级示范专业,重点建设30个市级示范专业。在区县级职教中心先后创建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物流、饭店服务等18个示范专业,各类专业有效地满足了西安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为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2013年全市投资1877万元,建成13个校园网,29个多媒体实验室,409个班班通教室,今年计划投入1400万元,建成我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下一步,市政府将对全市职业教育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对师资、实验设备、培训机构及实训场地等教育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积极扶持职教集团,再组建1-2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进一步盘活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和融合,以高职教育带动中职教育良性发展。

    编者按: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化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和制度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以教师素质和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这些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上的专门化、标准化的经验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职教师资标准有待明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实质上就是锁定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化方向,以往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顾职业教育特殊性、一概“参照普通高中或大学执行”的政策处理方式即将终结。通过在宏观政策制度上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方式将成为实现职教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现有的教师资格制度,还没有明确设置职业教育教师资格,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资格制度,需要继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和专业标准方面的经验。

  美国细化职教教师标准

  在美国,有四大国家层面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即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美国洲际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InTASC)、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美国优质教师证书委员会(ABCTE)。在上述美国四大机构中,NCATE和NBPTS均设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NBPTS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委员会1994年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生涯与技术教育专业标准:面向11~18岁左右学生的教师》,于1997年批准实施,2001年进行修订。《标准》制定的原则为五条:第一,标准必须包含本行业的一些基本的、连贯的重要知识;第二,每一专业标准的设置主体必须为经验丰富的教师;第三,专业标准不能过于宽泛,以免有些专家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第四,每个专业标准都能很容易地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第五,当前的生涯与技术教育的教师必须能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基于此,生涯与技术教育标准委员会制定了八个专业集群的优秀教师标准。申请者可以根据《标准》中对八类教师的专业描述申请与自己专业教学最为相近的资格证书。

  在《标准》中,从纵向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根据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归纳为四类专业行为:教师能够建立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过渡到工作场所;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职教师资标准制定严格

  各标准委员会是NBPTS标准的制定主体。NBPTS共有25个标准委员会,通常情况下,每个标准委员会均由15名委员组成,一名主席,一名副主席,其余均为某一领域的教师或者学者。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标准委员会则由17人组成(包括生涯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学者以及家政学、农业、科技、工商业等专业的教师)。

  在NBPTS董事会确定成立一个标准委员会并指定标准委员会成员后,标准委员会根据NBPTS的五项核心建议拟定标准。初稿完成后,委员会将初稿分发至各教育团体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修改。最后,委员会将拟定的标准提交至董事会定稿,若没有问题,则董事会采纳并发表此标准。定稿后的标准会定期进行更新修改,保证标准的动态性、实时性。

  申请优秀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资格的教师需要提交一个由四个条目组成的档案袋。前三个条目内容主要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记录,包括教学录像、学生的学习产品等。最后一个条目内容主要是教室外的活动记录,记录教师与学生家庭以及社区团体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

  此外,为了保证资料来源的多样性,NBPTS设立了评估中心评审这一环节,可以说评估中心评审是对档案袋评审的补充。经过档案袋评审和测评中心评审两个环节之后,则进入综合评分环节。评审人员根据提交的材料来了解申请者分析问题及反思教学实践的能力,并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生涯与技术教育专业标准》评分。

  对我国职教师资建设的启示

  重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性和制度化建设。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将教师资格分为七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这七类都纳入统一的认证框架内,很难照顾到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性,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性被忽略了。

  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未将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独立出来,对于政府而言,可以节约制度成本,但是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诉求,会造成职业教育领域教学工作的低效化与浪费。

  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体系。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制度的特色为“一考定终身”,教师拿到教师资格证就安枕无忧。通过优秀教师资格评选的方式,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积极性,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技术技能的积累创新和专业归属感,进而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逐步建立职业教育优秀教师评选的体系,将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纳入到职业教育教师资源库,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价值。

  制定操作性强的、分专业群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为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在我国已相继出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学标准也在研究制定中。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生涯与技术教育专业标准》在制定和执行中操作性强、分专业群设置职教教师专业标准的成熟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复杂问题和困难,通过认真研究,不断改进与创新,是可以解决的。(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德国科隆大学)

    近日,北京竞业达沃凯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承办“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教学发展研讨会”,并宣布启动“中德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专业胡格模式教学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德国德中职教友协整合巴符州最优秀的职教资源与北京市及全国其他地区职业院校参与合作,让中方合作院校及教师接触到代表德国最高职业教育水平的教学模式及服务于教学实践的高强度的教学理论和实训课专业教学能力。优秀的毕业生更有机会进入德国品牌汽车维修企业就业。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西安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据悉,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职业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切实加快品牌示范专业建设,全市投入大量资金,对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各区县职教中心等院校的骨干专业进行了重点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目前,全市共建设20个省级示范专业,重点建设30个市级示范专业。在区县级职教中心先后创建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物流、饭店服务等18个示范专业,各类专业有效地满足了西安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为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2013年全市投资1877万元,建成13个校园网,29个多媒体实验室,409个班班通教室,今年计划投入1400万元,建成我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下一步,市政府将对全市职业教育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对师资、实验设备、培训机构及实训场地等教育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积极扶持职教集团,再组建1-2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进一步盘活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和融合,以高职教育带动中职教育良性发展。

 
油画专业的学生在现场作画
油画专业的学生在现场作画 本报记者 陈秀俊摄影


  5月30日,松山区职教中心花团锦簇、彩旗猎猎、鼓乐声声,主题为“和谐校园、放飞梦想”的2014年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暨专业建设成果展”拉开帷幕。赤峰市、松山区两级教育主管领导、政府相关单位领导以及松山区部分中学校长应邀参加了本次盛会。

  据松山区职教中心校长张国祥介绍,松山区职教中心建校50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学生发展”为办学定位,以增强办学吸引力为主线,紧紧抓住困扰职业教育发展招生、就业、技能、质量四个主要难题,实施重点攻关,整体构建校企一体,产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能力主题,基础课实用,拓展课程开放的一体三位课程体系,推行三证两标准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5%,就业稳固率达到76%,岗位技能合格率达95%,双证持有率达97%,创业资产达百万以上者38000人,被赤峰市人社局确定为赤峰市创业者协会理事单位,被赤峰市政府评为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市高中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先进学校。

  松山职教中心第十届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历时4天分两个阶段进行。文化节活动有师生趣味体育竞技活动、文艺汇报演出、专业建设成果展、艺术教育成果展等,这些成果的展示用来检测两年来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成果,展示艺术教育新成就,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革和发展。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精神,落实省委九届七次会议要求,参照全国政协做法,结合我省政协实际,省政协决定建立月协商座谈会制度,邀请有关界别的政协委员和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5月29日,按照省委要求,省政协召开首次月协商座谈会,协商主题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与会同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参考。

  

  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者

  —省政协召开首次月协商座谈会侧记

  经过5年职教攻坚计划的实施,我省职业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也面临改革、升级的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5月29日,省政协召开首次月协商座谈会,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

  看学历,不如看前景

  今年高考即将拉开序幕,但与过去相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已悄然改变。面对多年来持续加重的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了就业形势好的职业教育。

  郑州小伙周文斌今年16岁,初中即将毕业,打算报考郑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他说:“我平时就挺喜欢计算机,现在职业教育水平也不错,偏重技能培养,专业性更强一些,毕业以后好找工作。”

  而当天参加月协商座谈会的院校负责人中,就有郑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校长支德银。他介绍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对接社会的关键一步。学校把实训课堂放进企业车间,生产线搬进校园,既给学生提供了实训环境,也为合作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该校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引导教师到企业去,学技能,学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理念;二是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岗位上能加以应用。

  周文斌还不知道,中职教育实行免费的政策已经写入省里的文件,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将全部免除学费。好消息还不止于此,随着“技能型高考”在全国推行,小周将来中职毕业时如果还想深造,可以参加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高考,给自己一个圆大学梦的机会。

  不只是蓝领,更有白领、金领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对实用人才的重视,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更接地气,在生产经营一线干出了良好业绩。

  黄淮学院院长介晓磊对此深有体会,他说,黄淮学院在培养一般技能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很多学生毕业后,成为大家眼里的“白领”甚至“金领”。他认为,这种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与传统的蓝领人才不同,同时也区别于传统的本科大学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实践等各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核心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人才。

  当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市场越来越渴求高级人才,接地气、上手快的高级技能型毕业生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对此,介晓磊充满自信地说:“毕业生到底咋样,由市场来检验。比如,我们学校搞了一个建筑核算的工作室,当时有9个学生在那里锻炼,一个建筑行业的企业家去看了以后,当即就说,你们的学生我们全都要了。”

  改革创新,让职教更上一层楼

  参加月协商座谈的同志在发言中既讲成绩和经验,又着眼未来,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匮乏、体系机制不顺等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院长苏万益说,我省高职院校中,职业教师大多来源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生,理论特色明显,但实践基础薄弱。职业教育要建立起自己的教师培育体系,建议我省成立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师范大学。

  职业学校逐年增多、专业设置“一窝蜂”现象越发突出,也是与会同志讨论的重点问题。省政协委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合行表示,这样会形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建议职业院校打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他说:“从学校自身来讲,首先要练内功,转变理念,对现有的专业进行整合,优胜劣汰。鼓励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打造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品牌,以特色品牌建设赢得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家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以大量技能型人才为支撑。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克服职业教育上的“拦路虎”,培养千千万万的高技能人才,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11

  协商建言选萃

  (一)经费和观念都要提升

  省政协委员、河南辅读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强认为,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经费。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力措施帮助解决职业教育资金问题,但标准太低,每生每年平均不足2000元,与本科院校的每生每年15000元的标准有很大差距。二是社会认同度。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是倾向于认同“初中—高中—大学”独木桥式教育,认定高考才是“正途”,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知。通过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来转变社会观念,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强建议,要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各院校要从内部着手,注重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培养更优秀的技术人才;二是要切实落实政策,增加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调动企业参与职教二次攻坚的积极性;三是要着力提高职教的社会地位,走中、高等教育相结合之路,尽快实行职业中专可以直接考本科的政策,并在考试中提高技能分所占比重;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看法。

  (二)管理和放权都要到位

  河南省商务学校校长张士平说,在国家新一轮的改革中,推进简政放权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也要以这种改革精神,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开。

  他认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要做到位:对于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政策导向、人才需求预测、基本建设、实训设备、质量评估、专业评估等,政府要科学规划,坚决做好。对于办学行为、人事管理、教师聘任、收入分配等则应放开,给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

  具体来说,人事管理体制应更加灵活,改变想要的人进不来、不能干的撵不走这种状况;分配制度要看重贡献和能力,建议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让教师把心思真正用在教学业务、教学水平的提高上,使教师待遇与责任、能力、业绩真正挂钩;经费管理制度要完善,合理使用财政拨款和项目经费,以学校发展为依据,提高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建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董事会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和职业学校人员代表组成,代表政府管理学校。要通过改革让职业院校充满活力,激发干劲,打造具有河南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三大国家战略”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11

  职教发展经验谈

  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

  我省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三改一抓一构建”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即:改革封闭式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积极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增强办学活力;抓好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带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构建开放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

  省人社厅厅长杨盛道:

  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引厂入校”“进厂办学”“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服务产业集聚区“百校千企”活动,围绕当地产业集聚区发展培养技能人才;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对技工院校毕业生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制度;创新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建立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培训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资金使用效能。

  郑州市副市长刘东: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充分动员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协同配合、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着力开辟“产学研”结合新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中高职相衔接、职业教育园区化建设发展的探索。打造职业教育园区,郑州市投资建设的以旅游职业学院为依托联合5所中职学校入驻园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

  2008年成立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全区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随后又成立全国第一家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将教体局、人社局在教育、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整合,实现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无缝对接。2009年开始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把所有的培训项目全部集中到公共实训基地实施,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从2010年开始,平桥区已率先实现免费中职教育。

 IMG_3920_副本.jpg
揭牌

  武进新闻网讯(记者 镇晓丹)5月30日上午,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中德诺浩汽车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学校致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再上新台阶。武进区领导江建文、陆雅芬出席揭牌仪式。

  中德诺浩项目是中德诺浩公司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及中国高职院校合作,结合我国实际,经过五年的“本土化”实践探索与创新开发出的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汽车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中国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共有80多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使用该课程体系。

  根据双方签署的《关于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中德诺浩将为学校汽车部提供汽车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供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包,并负责免费的专业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项目学生可自愿申请德国的技能证书考试及认证,并将有机会去德国学习。

  据介绍,成立后的武进职教中心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将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两大专业方向,采用每班30人的小班教育,学生的所有专业课都会在按照德国标准进行实训设备和基础设施的配备的实训课堂完成,通过反复大量的实操训练,可学习掌握470多个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门技能,毕业后将同时获得中国的学历证书和德国合作院校的技能证书。

  此外,中德诺浩将负责为项目学生提供100%的以德系品牌为主、包括其他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或汽车服务企业就业安置服务。

    本报讯(记者 周洪松)记者近日获悉,自今年起河北将在全省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和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河北中职生毕业后将有机会直接读本科,首批计划招480人。

    在中高职分段培养方面,河北将省内所有国家中职示范学校纳入试点范围。中高职院校可酌情分配中职学生第三年的学习地点,开展“2+3”、“2.5+2.5”模式试点,即中职阶段学2(2.5)年,高职阶段学3(2.5)年,并鼓励学校试办“3+3”中高职分段培养,即中职可与高职联合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招收学生在中、高职各学3年。

    河北将打通中职与本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今年起,河北还将试行“3+4”分段贯通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考核合格后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

    “我们很多人毕业都去了一汽工作,也有很多人提前去一汽实习,工资待遇都不错。”陈祥坤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的学生,学习的是汽车电子专业。自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汽车企业集团化办学后,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实战”的机会,不但就业率一直攀升,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的融合度更高。

“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华阳集团股份制共建了汽车分院,华阳集团以奥迪等8个汽车4S店、资金、设备和技术入股,学校出办学场地、师资和技术,共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6个专业,实行股份制办学。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了开放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股份制办学、校企共建办学、机制健全、互惠双赢的办学平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院长刘金华说,“企业资源的引进使得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有了快速地提升。以华阳集团为例,这家企业有8家4S店,这些都成了学校的实训基地。”刘金华说,有实训基础的学生非常受企业欢迎,因为到了企业“上手”快,一汽大众公司前几天到学校“要”走了350名左右的2015年才毕业的学生。

实训教学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是长春市教育局所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学校牵头成立了长春市机械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吸纳全省37家大中型企业,18所中高职学校,发起成立了长春装备制造校企就业联盟,创立了长春市第一个中职学校技能导师工作室。

从2012年开始,“德尔邦”与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具生产线,实现了企业生产项目与实训教学项目的有机融合。“我们企业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以前,一些工种不太好招人,也就是说,企业需要这种人才,但是学校没做这方面的培养,现在我们把一条生产线搬到了学校,学生采取的是实训教学,培养出来后都是企业需要的人。”长春德尔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志辉说。

我省已成立10个行业指导委员会

据了解,2013年全省有职业院校492所,在校生33.8万人,其中有高职高专21所,在校生10.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71所(含技工学校134所),在校生23.6万人。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从两个方面抓好落实。首先是加强行业指导,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汽车、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10个行业指导委员会。

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是要体现‘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他说。他具体解释,高素质技术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是职业院校要“对接”地方现代产业,另一方面是行业企业要“参与”职业教育。二者合一就是“产教融合”。 

    天健网消息(记者 金东淑)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得到了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发明型专利,新型搅拌机专利模型代表学校参加了中国国际第八届专利产品与技术交易会,车用启动发电一体机被评为全国重点科技创新成果……大连技术学院汽车工程院汽车与维修技术专业2011级学生骆启良被同学们称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家”。

上大学就不再向家里要钱了

今年23岁的骆启良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中5口人,生活比较困难。“我小学5年级走上工地,搬砖头,初中学了物理,就开始做电工。”骆启良用朴实的语言描述着他的童年。

念完初中的骆启良曾经想过辍学打工,多亏亲戚相劝,才继续求学,骆启良利用中考后的夏天,到工地把高中学费赚了出来。到了大学,骆启良希望能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当交了学费的时候,骆启良告诉家人,不会再向家里要钱了。

义务送报“赚”来专利申请机遇

酒店服务生、搬运工、传单派送员.....骆启良为生活费四处奔波,终于有一天,骆启良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我不想三年前一无所有的来,三年后还是一无所有的离开,不应改把精力用在无意义的事儿上。”骆启良说。

改变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骆启良开始义务帮老师送报纸,这个时候,他引起了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成人得注意。“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能准时把报纸送过来。”在一次送报的过程中,他听见唐成人和辅导员在讨论给学生申报专利的事儿,他鼓起勇气将已经够构思好的多用圆规创意说出来,最后该专利申请成功。

多用圆规是骆启良第一个成功申请的专利,其实这个创意并不是突然冒出的,早在初中时,他就想到了改进圆规。“其实很多创意都来自学习和生活,看到一个问题,想着用更好的方法解决,创意就出来了。”骆启良说。早在初中做电工时,骆启良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开发,但家里的经济条件让他无力申请。这么多年,当时的设计图纸还好好的夹在书本里。

一直对发明创新情有独钟的骆启良发现了科技创新协会这个平台,便第一时间选择融入其中,曾经申报专利7项,授权5项,其中发明型专利两项。由他担任会长的科技创新协会,两年来,会员共申报专利100余项,已授权56项。

2012年9月,他带着新型搅拌机的专利模型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专利产品与技术交易会,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扬。

和本科生同台竞技冠军 

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给了他更多提高、展示的平台。因为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做后盾,他担任了汽车技术联盟学习部部长。组织、策划并参与了两届职业技能大赛;代表学校参加2012年“辽宁省汽车诊断与故障排除技能大赛”的团队成员,获得了辽宁省团体第二名的成绩。

2012年11月,他组织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英特尔杯趣味机械大赛。虽然是专科生,他们不惧那些来自本科院校的对手,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了大连市总冠军。

2013年12月,骆启良参加了大连市大学生标兵的评选,骆启良又一次证明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输于别人,最终成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历史上首位大连市大学生标兵。

近三年间,骆启良还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单项优秀奖学金、专业优秀奖学金、创新技术奖学金、创新技术团体奖学金、校自强之星,大连市自强之星、大连市优秀毕业生、大连市三好学生等荣誉......

从“骆工”晋级“骆总”

敢于挑战的骆启良用自己的勤奋和信念谱写了一个让同学们信服的励志故事。他说,“大学这个舞台足够大,能不能跳出一段优美的舞蹈,这完全看你自己这个舞者。”现在的骆启良已是一家公司研发部的设计师,几个月前,他还成立了一家专利申请与推广公司,从“骆工”晋级为“骆总”。公司还起了个颇有深意的名字:火箭般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意味着走在科技前沿和追求速度。”骆启良解释说。据介绍,他的公司主要从事专利推广和市场运营。“我觉得我当年面临的不知道怎么申请专利,无处申请专利的情况很多人都会面临,我想靠我的力量,帮他们完成专利申请。”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教育专项统提资金的20﹪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上级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资金全额用于县职教中心建设,县上按比例进行配套。按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配齐配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大型实训基地、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二是切实提升师资水平。落实100万元资金作为职教中心临聘专业师资经费,预算1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后每年按一定增长幅度调整,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设立职业技术教育专项奖励基金,对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给予奖励。

  三是鼓励学生就读职校。全面落实中央和市上对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资助政策,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支持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引导鼓励城镇低保人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等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职教中心在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方面,给予学校一定奖励,推进职校提档升级。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财政教育经费增量重点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并做到逐年增减10﹪;各类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不低于30﹪等规定。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拨款每年平均不低于1000元标准的财政公用经费,用于职教中心建设和发展。以财政、税收、信贷、担保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技术教育。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作为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突出机电”的特色办学理念,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数控专业连续6年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能竞赛,斩获1金、9银、15铜,6次包揽辽宁省中职学校数控技能竞赛冠亚军,3次获得“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不断探索、创新,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现已形成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生共长的新的办学机制。


  5月9日至6月10日,学校组织4个项目专业与24家合作企业进行工作交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形成了办学有活力、学生有能力、企业有效益的局面。对学校来说,能进一步实现实训的教学环节和企业生产环节的有效衔接,既解决了实训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也能及时适应企业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拉动招生就业,使办学更有活力;对学生而言,通过到企业实践,对现代化工厂员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并能在实践中得到启发,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同学之间的敬业合作意识和自律意识,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环境,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企业来讲,将员工的岗前培训前移至学校,不仅减少了培训成本和时间,也有效地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校企合作实现了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是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的共同需要,可实现多方共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学校按照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的目标,实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因材施教,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交替,阶段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结合素质养成”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5月24日上午,辽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牵头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锦州市人大主任王铁成,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经信委副厅级巡视员柴利荣,中国石油[-0.39% 资金 研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东,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章雪冬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沈阳化工[0.55% 资金 研报]职教集团、锦州石化职教集团、9个工业园区、96家企业、4所本科高校、6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院校、8家科研院所等132家理事单位代表220余人参加了大会。

成立大会上,中油锦州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东致欢迎词,锦州市人大主任王铁成、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为职教集团成立揭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晓东作了筹备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和内部机构人员设置。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集团理事长徐继春代表各位理事长进行了表态发言,集团名誉会长柴利荣对集团发展提出殷切希望。最后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辽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印发的《辽宁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石化职教集团将进一步延伸校企共生发展的连接点,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平台,对于提升我省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要求,辽宁石油化工职教集团要在探索完善集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打造人才培育高地、扩宽师资成长渠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5个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成立大会闭幕后,举行全省化工类院校2014届、201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张家口日报讯(记者朱晨晖 通讯员左锦洁)近日,涿鹿县职教中心6名学生参加了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荣获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对于本次大赛, 涿鹿县职教中心从领导班子到专业老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赛前针对比赛项目对学生进行了相关培训,最终创造了该校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同时也在全校营造出 “学知识、长才干、练技能、展风采” 的良好氛围。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郝文婷)新产品研发中心、专业技术实习平台、工作原理演示平台、标准化生产线样本区……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IT实训楼的四楼,是内蒙古晶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的主要办公地点,也是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实训基地,同时还是该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保障资金,为学生从研发试验到专业评估、申报专利、成果转化等提供一条龙保障服务。

  据悉,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09个,校内实训基地16个,引进4家企业建成“校中厂”。2014年起,该校将试点招收本科应用型人才。学校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专门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进入创新创业园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虚拟公司”,按照公司的运作方式组织、管理团队。为给学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扶持。日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内蒙古晶新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据介绍,根据合作协议,企业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保障资金,并将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学院和企业将共同在学生创业前做好创业指导,在创业场地、资金、相关审批手续等方面及时为学生提供便利和支持。企业将针对学生创业项目,积极提供商业信息和公共关系保障,协助创业学生争取政府扶持和银行贷款。

 《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发布

中职生连续3年平均就业率98.4%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望颖)日前,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2013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宁波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4%,与此同时,每年超三成的毕业生升入高校深造。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宁波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67361人,平均就业率为98.4%,平均对口就业率为84.2%,3年平均直接就业率为66.6%。其中,去年最高的土木水利类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8.5%,其次为加工制造类专业和财经商贸类专业。

  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分别为88.7%和79.4%。对比数据,很多数字要高于本科生。

  据了解,近年来,宁波市中职学生毕业后升入高校深造的逐年增加。据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的统计数据显示,升入全日制高校的学生数为2153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2%,其中升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占4%,升入全日制专科院校的占90.4%。

  据统计,目前宁波市39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28所参与了中高职衔接机制,其中五年一贯制10所、“3+2”学制20所、中外合作TAFE学院1所,2013年中高职衔接机制招生人数达4941人,占全市中职招生人数的32.82%。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自1986年成立以来,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从用人招工、订单培养、引企入校到进厂办校全线出击,从定向培养、双向培训、共建基地到项目开发全面发展,打造了开发区职业教育的特色品牌。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的学生在富士康模具培训基地实习培训。
  企业进学校,课堂现代化
  2009年,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借助舒朗服装公司的技术、设备和场地,和舒朗公司合作开设“舒朗服装班”,将班级整体“搬进”企业,把课堂建在车间,定向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学生每学期前两个月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后两个月进公司开展任务引领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企业在公司为学生设立专门的课堂教室、实训车间和宿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授课。学校派部分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合作双赢。2010年,学校开设新华为服装班,新华为公司投入30万元,在学校建立服装技能培训基地。
  2003年,龙头企业富士康公司入驻开发区。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引进企业2500万元的设备,在校内建成富士康模具培训基地、富士康铣工培训基地。依托富士康模具培训基地的带动效应,吸引了LG浪潮、伊诺特、LG Display、大林电子等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在学校建成伊诺特电子信息、富士康SMT等培训基地,开设“LG Display班”等订单班60个,和东岳汽车、斗山机械、建筑业协会、海洋渔业协会等行业企业建立员工培训基地20个,年均开展员工培训10000人次以上,成为开发区主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进名企,年薪4万多
  2006年,全球第二大造船企业韩国大宇造船公司落户开发区。学校投资70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引入企业600万元的船舶焊接培训设备,合作建成大宇造船焊接培训基地,为公司及其配套企业培养船舶焊接技术人才6000人。公司在韩国总部免费为学校培养焊接专业教师8名,派驻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技术指导。以焊接培训基地为依托,学校组建了省市两个船舶制造职教集团,承办了两届全省职业院校焊接项目比赛和五届市赛,成为全市中职焊接专业教师培训基地。焊接专业获得市赛一等奖20个、省赛一等奖5个和国赛二等奖3个,成为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牵头开发了山东省中职焊接技术应用、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11年,船舶焊接获烟台市十佳劳务输出品牌,成为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实现“借船出海”。
  在和大宇造船公司的合作培训中,每期培训都由大宇造船公司选择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德国船级社和英国船级社的其中一家对学员进行考核。期间,学员有一次补考机会,半个月后进行。经船级社考试合格的学员发给各国通用的2G或3G证书、3F证书。学员凡持有该证书,能得到世界各船舶制造企业的承认、实习就业。合格学员全部进入大宇造船公司就业。截至目前,培训基地已为大宇造船公司培训合格学员3400人,占到大宇造船公司生产一线的60%以上。企业待遇优厚,缴纳五险一金,享有各种福利待遇,年薪金在4—4.5万元。
校企共融 打造利益链
  2012年,学校与山科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校内建成产教结合实训基地两个,企业投入500万元的设备。山科自动化研发中心集产品研发、生产和实训教学为一体,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产品,机械、数控专业学生实训与实践相结合,研发生产瓶盖自动上料机。瑞凯精密机械产教结合实训基地投入加工中心、数控车、钻床等设备30套,分设实训车间和生产车间。数控、机械等专业学生前期在实训车间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后到生产车间实习,参与挖掘机配件、空调配件等产品生产,利用经济杠杆把学校的场地、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的技术、设备、市场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以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基础,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牵头组建了三个省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全方位、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由点到面,由单一合作向多渠道、宽领域纵深合作发展。校企联合开展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和人才评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融入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校企实现教学、生产、资源共享,共同培训员工、教师,共建培训基地。学校和上海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汽车、数控数字化车间,把校企合作引向深入。
  近年来,烟台船舶工业学校举办了省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会,集团化办学经验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推广。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