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从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等方面,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河北省将深入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积极解决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不足、教师配备不达标等问题,2025年年底前实现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要求;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培育建设3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支持我省3所公办职业本科学校提档升级,力争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示范学校。继续重点支持全省12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培养质量,同时培育30所中等职业学校后备梯队,建设一批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育一批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力争3年内全省中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占比分别达到50%、60%以上。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探索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举办职普融通实验班。实验班培养学生以服务本地优秀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学生选拔增加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可与“3+2”“3+4”高等教育贯通培养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优先选择我省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科教融汇,职业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要围绕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领域,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重要产品研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企业成效、科技研发成果纳入对高等职业学校量化考核内容。

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建立贯通培养通道。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扩大“3+4”培养规模,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与职业本科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贯通培养模式。积极开展“2+2+2”(中职+企业+高职)分段培养人才试点。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稳步推进职教高考制度改革。

来源:新华网

2022年下半年毕业审定结果将于2月17日17:00发布,参加本次毕业申请的考生,届时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网址:http://zk.hebeea.edu.cn)查询毕业审定结果。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文章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http://www.hebeea.edu.cn/

2月14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上,气氛热烈。如何认识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如何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来自中外各国的官员、学校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呈现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的新观察、新思考和新实践。


迎来撬动整体性变革的新契机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9.8%,是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在数字经济日益发挥着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加速器作用的今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认为,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培养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在翻看去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时,孙善学发现了“一个极为显著的变化”——新增数字职业的数量达到了新增职业总数的61%,占分类大典收录职业总数的6%。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系列报告显示,中国劳动者数字技能尚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字技能被广泛应用,人们对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在激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表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是产业发展有需求、新动能发展有刚需、职业教育本身有改革动能。


过去几年,发展数字技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技术快速变革的政策优先选项。杨欣斌介绍,目前,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数字化转型战略。而这背后,是数字技能已经日渐成为社会所有职业和所有部门横向需求的发展现实。


在数字技能从特定部门和职业向全社会扩散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也不再仅仅指向职业教育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和更大的目标被投注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之上。


“不再把信息技术狭隘地视作工具,而是视为撬动整体性系统变革的契机。这是今天我们谈职业教育数字化的不同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指出,“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仅是推进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推进成果应用的新实践

“借助数字学习资源的精准供给和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我们积极探索实训模式改革,提高了实训成效。”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处长张家浚介绍,早在“十一五”前后,广东就开始探索建设数字化实训室,后又通过职业院校各类项目工程的推进,包括数字化标杆校的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引领和带动全省的学校数字化建设。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我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大工程。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立项建设了203个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带动省级立项建设的专业资源库达到了582个,为基于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和服务。”孙善学说。


12年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访问量累计超过160亿次。如今,这一资源库中的绝大部分被纳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向职业教育之外的师生和社会公众开放。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波对于职业教育的数字建设成果深有感触。“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中,我国坚持了‘能学、辅教’的资源应用定位。有学习意愿并且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师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教学和培训的双重目标,彰显了职业教育对社会产业经济和人才培养的支撑性。”


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突破

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在“变”中抓住哪些“不变”?


在孙善学看来,不管未来教育改革在模式、技术甚至逻辑上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教育可能出现哪些颠覆性的变革,都离不开教育资源这个基础。“职业教育正面临新一轮教育革命的筑基过程,一定要把数字化资源建设这件事情抓好。”


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质量?对此,孙善学建议,要积极探索资源库的互联网出版许可和认证,探索课程成果的认证,开发电子证书和技能微证书等,从而对资源库资源形成好的保护和推广。


“教育数字化的步伐不会停,实现数字化赋能,需要扎实推进、分布实施。”在张家浚看来,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打造好标杆模范,也需要发挥好每所学校的主体作用。“所有的人才培养都要落在学校层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通过项目推动,引导学校从需求出发、以应用为先,在不同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和发展。”


“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共同之处,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比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韩锡斌提出,未来,要更加注重企业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和力量,通过校企共同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训实习资源、设定学习评价标准等,帮助职业教育在坚守自身特点的条件下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


相关阅读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举行

中国教育报北京2月14日讯(记者 梁丹 见习记者 程旭)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论坛之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今天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围绕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问题展开。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来自国际劳工组织和澳大利亚、德国、瑞士等国以及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以“现场+云端”的方式,分享了世界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经验,共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大计。


翁铁慧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等着力推进,设立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标杆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相关项目20余个,建成了资源共享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了基础。


翁铁慧倡议,世界各国秉持互惠互利理念,深化互学互鉴与合作,携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互联互通格局,共同推动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迈上新台阶。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3000余所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代表近十万人线上线下参会。


来源: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进展成效

 

一年来,按照“搭建优质平台、汇聚海量资源、整合数据系统、提升基础条件、赋能数字应用”的工作思路,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明显进展。

 

平台建设有突破

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6月底完成迭代升级。平台规划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等4个中心和若干个专题模块。截至目前,4个中心已完成上线,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模块和抗击疫情、北京冬奥、树人课堂等专题也已接入。平台功能不断优化,上线个性化推荐、智能化搜索、单点登录和实训教学、研修交流、教材选用等业务应用。

 

资源汇聚有章法

加强资源规范管理,研制平台数字化资源建设、接入要求,强化资源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审核。汇聚历史沉淀资源,已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757门,视频公开课2222门;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互为补充、使用广泛的专业教学资源应用体系,平台现有视频资源51万余条、图文15万余条。

 

数据联通有成效

着力推进标准建设,研制平台数据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7项。着力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原有零散分布的管理系统、专项业务系统,联通基本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学生学籍、教师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将分散设置的数据库逐步迁移到部信息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效。

 

基础条件有改善

指导北京、上海等两批21省开展试点建设,既加强统筹、突出特色、整合平台、联通数据,又对照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补齐基础条件短板弱项。启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截至2022年底,已有308所职业院校开展数据推送工作。以试点为牵引,职业院校纷纷立项数字化建设项目,数字化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赋能水平有提升

依托全国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网络培训;联合教师司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全国累计参训学校7200所,参训学员69.2万人。委托清华大学、华中师大等知名高校开展理论研究,助力职业教育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呈现特征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伸和升级。总体上看,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由工具向理念转变

信息化阶段,信息技术一般被作为辅助性、工具性的应用,处于从属和边缘的地位;数字化阶段,数字化不再局限于辅助性、工具性的应用,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由单一向系统转变

信息化阶段,信息化工作大多是单一的专项工作,缺乏系统集成。数字化阶段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平台通、数据汇、资源全、决策智”的目标,大力推进数字化战略行动,打出一套支撑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由分散到集成转变

此前,各地各校的课程、虚仿实训、教材等信息化资源,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平台当中,边际成本高、规模效应低。今年,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汇聚了职业教育近20年沉淀的信息化资源,既是一次大集成,也是一次大检阅。


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计划考虑


下一步,职业教育领域将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契机,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标准、提升质量、联通数据、拓展应用和试点探索,继续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继续加快标准规范研制。按照“规范有序、安全稳定”的要求,抓紧研制“数据字典”“学分认定规则”“数据规范”“资源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标准体系。加强安全标准规范,着力压实安全责任,确保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安全有序。

 

继续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以信息化标杆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等项目为牵引,鼓励各试点省、试点校和双高院校积极开发优质数字化资源,按照资源审核标准和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加强资源质量监管和更新。

 

继续推进平台数据联通。按照“一数一源”原则,推动职业院校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大职业教育领域管理平台和专项业务平台的整合力度。推动学生学籍、教师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对接,服务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继续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持续优化丰富智慧职教平台的功能和场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学伴、智能搜索、关注推荐等实用个性的新应用模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应用服务。

 

继续推进试点工作任务。继续指导各试点省开展数字化战略行动试点,指导试点职业院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经验、新模式,以点带面,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整体水平。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新学期伊始,为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全面贯彻落实学校2023年重点工作中提出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2月10日,曹妃甸区职教中心组织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例会。教务处、各系部主任、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会上,机电技术系王艳冬主任、现代服务系朱童副主任、汽车技术系王冬冬主任、升学部卢媛主任分别汇报了本学期系部基本情况,对新学期工作思路及打算做了交流汇报。教务处彭士业主任从教学常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一是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二是要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三是利用“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四是开展专业作品大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会议最后,副校长杨景悦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杨校长充分肯定了各部门新一年好的工作思路和想法,并就2023年教学整体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进行了部署和强调,从教学常规管理、“双师型”队伍建设、技能培养、升学教育、教研教改、专业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想法和要求。杨校长强调,各部门一是在教学常规上要抓实抓细,突出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在队伍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培养更多的高级“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全力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大赛,构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师队伍;三是在技能培养上,要不断完善学校特色的“学赛训”互相促进的培养体系,技能月考核要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相结合,推动学校实训教学扎实开展;四是在升学工作中,要加强单招辅导,通过集体备课,合作教研,不断总结经验,实施早读、晚学、周小测、月考核、期末综合测评五步法有序推进学习,全力提升升学成绩;五是在教研教改中,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工作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六是在课程建设中,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各系部要组建团队,共同谋划,精准发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七是在专业建设中,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做强、做精现有省级骨干、特色专业。杨校长还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安全与学生管理、迎省履职评价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并提出各项工作在质量监控上,要按照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模式进行,依据目标和标准,不断诊断问题、及时改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本次教学工作例会是新学期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谋篇布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将立足学校发展大局,在“干”字上下功夫,心无旁骛抓落实,为2023年春季学期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来源:曹妃甸职教中心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2月9日上午,高考部召开了2023年春季学期对口高考班全体师生会。师生们个个精神饱满,以崭新的面貌迈进新的学期。

学生处高岩主任在会上对高考班全体学生提出了要求:要内掘潜力,外树形象,在新的学期,要有新面貌,要有新气象。

 

高考部张宝安主任对新学期的学习、纪律和生活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全体同学在新的学期,严格要求自己,使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来源:滦州市职教中心

新学期,希望灼灼

新学期,信心满满

新学期,蓄势待发

新学期,全力拼搏

旧岁已展千重锦,兔年更进百尺杆。

新的学年寄托着新的希望!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构建文明校园,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滦州市职教中心开展了以“践行二十大,奋楫谱新篇”为主题的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

精心准备

开学第一课,安全每一刻。为了使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更好地投入到新学期的生活中,各位班主任老师为主题班会课提前写好班会教案,做好充分准备;在班会课上,从收心、纪律、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在校安全等方面进行提醒教育,让孩子们将寒假松弛愉悦的心态收归回来,将努力进取、规范从学的思想意识集注心田。

 

认真组织

开学第一课内容涵盖班风班训制定、二十大思想学习、心理健康疏导、安全温馨提示、劳动技能展示、创建文明城市等内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老师们结合党的二十大金句学习,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爱己、爱校、爱国”的种子帮助学生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坚定了滦州职校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积极参与

寅去卯来,玉兔登场,班会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分享着假期趣事,畅谈新学期、新计划、新目标、新要求,争取在新学期各个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大展宏“兔”

新学期,新面貌,新希望,新成长。本次“开学第一课”班会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让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鼓舞。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滦州职校全体学生将带着惜时如金、只争朝夕的意志,拿出滴水石穿、矢志不渝的精神,吹响新学期的号角,不负岁月,奔向未来,大展宏“兔”!

 

 

来源:滦州市职教中心

提高政治站位

抓实党的政治建设

迁西职教中心

召开2023年度党建工作会议

2月10日下午,学校在报告厅召开2023年度党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我校党建工作。总支书记杨国庆、副书记杨东、支部书记侯振华、王新刚、杨国柱、尚立明、总支委员李志富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副书记、校长杨东主持。

会上,总支委员李志富汇报了学校2023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各支部书记结合学校总体计划汇报了本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在听取汇报后,校党总支书记杨国庆作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砥砺奋进新征程”主旨讲话。对过去一年的学校党建工作作了回顾并表示了肯定。他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路线图,振奋人心。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提升党建工作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

副书记、校长杨东在主持时强调,要认真领会本次会议精神并落实到行动上和工作中,把党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要围绕中心、紧扣主题,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争在亮点上求精、在弱项上着力、在关键点上布局、在特色上创新。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落实,责任上勇于担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上,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供稿:校党办

责编:张贺庆

审核:谷丽敏

来源:迁西职教中心

2月9日上午,玉田职教中心迎来了3000余名学生错峰返校,早春的校园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为了保障新学期平稳安全开学,学校从环境、安全、后勤等多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是分别召开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班主任会,科学谋划开学前准备工作和新学期工作计划;二是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理,20余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环境清扫活动,为师生营造了整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三是全面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消杀工作,做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各个区域全面消杀到位;四是后勤保障及时跟进,从宿舍安排、用餐饮水、办公用品、防护用品等方面都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为来自新疆且末的25名学生和1名带队教师周到细致地准备了各方面物资,体现出了学校的关爱与重视。

新学期新征程,全体师生已铆足干劲,整装出发。围绕党建引领、办学导向调整和专业建设调整、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层次升级、双优校创建、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办学、服务社会等十项重点工作,用实干精神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升级。

 

 

来源:玉田职教中心

 

近五年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频繁聚焦产业导师建设,且政策越来越具体,产业导师建设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分析政策及结合理论探讨,本研究认为职业教育产业导师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是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中的高级者、职教师资的特聘者、深化产教融合的助推者。


产业导师是兼职教师中的高级者


1.产业导师具有稀缺性

产业导师属于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的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产业导师是指职业院校经过严格程序聘请的,具有独立承担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能力、社会丰富经验的,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等校外单位的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虽然产业导师属于兼职教师范畴,但却是高级别的兼职教师,是兼职教师群体中的少数存在,其高级性体现在岗位及技能的稀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定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最高可达30%。相较于兼职教师,产业导师的数量少之又少,从设置之初产业导师就带有精英化的特征。2021年湖北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59所,仅选聘产业导师10人,平均每6所高职高专院校才有1名产业导师,可见产业导师稀缺性明显。另外,相较于兼职教师招聘,产业导师招聘条件更加苛刻,重点面向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亟需专业和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技术技能荣誉、技术技能水平、职称等级、经济效益、职业教育培训经历、师带徒情况与成效等都成为衡量的标准。可以说,产业导师是职业院校紧缺的人才,是能够带动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发展的存在,同时产业导师又具备所处行业顶尖的技能,掌握稀缺技术,是行业企业大师级别的存在。


2.产业导师更具职业性

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是补充师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兼职教师具有双重工作属性,一方面,兼职教师是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在岗人员;另一方面,受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时,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参与科研项目、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等,课程教学教师、实践教师是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主要工作角色。相较于兼职教师,产业导师职责更为宽泛,开设专业或实践性课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教研教改活动、推动校企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及推进成果转化、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开展学术讲座等都是产业导师的职责。除此之外,以导师身份联合校内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指导职业院校年轻教师也是产业导师重要的职责。如果说兼职教师注重“教”,主要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发展,那产业导师则增加了“导”的职能,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蕴涵了思想引导、职业规划等的指导作用。


产业导师是职教师资的特聘者

 

1.产业导师岗位设置具有流动性

产业导师是职业院校特聘岗位,特聘岗位是用人单位岗位设置中的非常设岗位,有一定的聘期,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属于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中的一种,并非单独的一类岗位。产业导师特聘岗位主要具有非常设性和流动性两个特征。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聘用制包括事业编制、合同制、人事代理制、临聘制、劳务派遣制等,无论哪一种聘用制,都需要职业院校明确具体岗位设置与人数需求,特别是事业编制更是有严格的岗位控制,兼职教师的岗位也受职业院校教师总量的限制,不能超出规定比例。可以说职业院校传统的岗位设置总体上是固定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一方面,产业导师特聘岗不属于固定岗位,是在职业院校发展中的急需岗位,当职业院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伴随着聘期的结束,岗位有可能取消,并非是常设的;另一方面,产业导师也不在高校人员控制总量范围内,不占用现有岗位,津贴不纳入高校绩效工资总量。此外,产业导师实行的岗位聘任制度,产业导师特聘岗位是流动的,可以在同一个职业院校内流动,也可以在不同职业院校之间流动,与政府下达的指标、职业院校岗位设置、应聘者条件等相关。可以说,产业导师特聘岗是职业院校以人力资源管理代替人事管理的有益尝试,促进了职业院校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2.产业导师管理机制具有柔性

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实行柔性聘、弹性用的管理机制,在聘用条件方面打破了职业院校教师聘用中学历、职称、专业等刚性要求,制定了符合产业导师要求的招聘条件,在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灵活聘用、合同管理等方式,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现“引”而不“进”。柔性聘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引进。产业导师柔性聘制度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注重人才、知识、创新成果等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灵活使用人才的目的。此外,产业导师管理机制弹性较大,职业院校与产业导师按需签订岗位工作协议,明确聘用起止期限、每年工作时间、聘期工作任务、成果知识产权形式与归属、双方权利义务等。其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种:阶段式,每年约定时段或期限到校工作;项目式,承担具体的项目;导师式,指导教师及学生培养,实行项目工资、年薪、津贴等多种形式的薪酬制度,根据合同开展中期及聘期考核。


产业导师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助推者


1.补足教育链短板者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要求其重视与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但是教育领域与生产领域有着本质的不同,职业教育与产业一线存在着不小的距离,难以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产业导师连接着市场和职业院校,把握着科技创新前沿,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线力量,更是补足教育链短板的突破口。职业教育产业导师的选聘,实现了产学融合由理念向落地的发展,有助于破解职业院校高技术技能人才从知识到应用的最后障碍。产业导师利用自身丰富的行业背景和独特的引领作用,帮助职业院校围绕产业聚集人才、吸引企业等,让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资源的深度对接,也提升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同时,通过发挥产业导师作用,充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能够倒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模式升级,在人才培养中产业导师的指导更加贴合学生专业需求,能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更容易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适用性。


2.产业链升级支撑者

产业导师是破解校企合作难题,实现校企双赢的有利探索,产业导师有利于将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不同诉求点相结合,帮助校企在发展和育人上深度耦合,形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其桥梁、纽带作用显著。通过产业导师,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具适应性,是企业发展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同时,通过产业导师的搭桥,更利于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团队长期、稳定地为企业所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为企业、产业的发展助力。此外,产业导师更容易将联合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推荐到企业,也更容易实现企业及职业院校教师等的合作,成为企业培养、招募人才的重要渠道。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导师通过更具针对性的课题研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创办集研发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平台等,有助于缩短成果转化链条,提升支撑产业链升级的能力,加快职业院校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的转换。可以说,产业导师架起了校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让科技成果走向大市场,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来源: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第35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将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方面产生系统变革”……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获得广泛共识。


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经过十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以慕课为抓手,高等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促进学习革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慕课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亮丽名片。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慕课如何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助推课堂变革?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慕课又遇到怎样的挑战?面向未来,中国慕课仍将大有可为。


打破时空限制

让知识无远弗届


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堂无机化学课上,学生们济济一堂。与此同时,远在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市,喀什大学的数百名学生通过同步课堂,也能举手发言、参与课堂互动。借助跟踪摄像机自动捕捉、5块屏幕随时切换,两地画面清晰流畅。


这一场景展现出慕课打破时空限制、让知识无远弗届的魅力。近年来,“慕课西部行计划”持续推进,一方面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将优质慕课资源输送到西部高校,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师资培训,提升西部高校教育教学“造血”功能。数据显示,仅2022年西部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126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数2.1亿人次。


“慕课西部行计划”是一个缩影。一组数字见证中国慕课的蝶变: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我可以随时报名感兴趣的课程,接触到各高校优秀的老师。”“虽然是免费课程,但老师讲课细致,让我受益匪浅。”在线学习平台页面上,学习者们写下心声,分享学习收获。


2022年3月,智慧高教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一期从全国5.2万余门慕课中遴选、汇聚了众多高水平大学、名师大家的2.7万门优质课程,覆盖高等教育全部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实现了全网好课一站搜索。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开设的《新结构经济学》,截至目前已开课5次,累计7万多人选课;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开设的《中华诗词之美》,从《花间集》《离骚》讲到《人间词话》《迦陵诗词稿》,详解典故,学诗忆往,成为平台热门课程之一。


10年来,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引发了一场“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认为,“慕课以其优质、共享、跨越时空的特点,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系列部署,教育系统将积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教育领域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


改变教育形态

为课堂带来丰富想象空间


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田威教授不仅把飞机“装配”现场搬到了课堂,还带领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实验室实时互动——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三校学生通力协作,体验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装配”过程。


与“装配”大飞机类似,在高校,有很多实验实训做不到、做不好,怎样解决?


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途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高教平台汇集了各地各校建成的300多个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打造了在线“云端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自主安排进度,同时还可以即时获取详尽精确的实验报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推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慕课为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让教学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原有慕课资源重新整合,把直播课回放视频、授课教案等资料上传至小规模定制课程,形成全新的线上学习库;浙江大学“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虚拟人体教学系统,详细介绍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


如今,依托慕课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跨校跨区域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规模在线和小规模定制、翻转课堂等日渐走进高校课堂。目前,教育部已认定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现有教育教学方法在支撑数字时代复杂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局限。”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认为,教师应快速适应数字化新形势,提升自身的数字胜任力。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品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大规模的慕课与在线教育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实践变革和数字技术有效应用。


促进国际交流

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资源


2021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开启8门全球公开课,讲授“摆脱贫困的中国道路”“碳中和视角下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冬奥会与冰雪运动”“科技企业的创立与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围绕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建设并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减贫是人类的大事,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全球公开课,把中国减贫成功的案例讲述给世界,分享中国的治理经验。”授课教师之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说。


以开放的姿态分享在线教育成果,中国慕课为世界高等教育应对数字时代教育变革作出了贡献。


2020年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召开,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构建起高等在线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联盟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依托联盟秘书处,中国大学组织了超过10场全球在线教育对话活动,开设了168门全球融合式课程,11个国家的13所世界著名大学实行了互认学分,推出了8门英文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730万。


据介绍,“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上线了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14种语言的1000余门国际化课程资源,为全球学习者免费提供配套教学服务,覆盖177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大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联合各方力量构建全球教育数字化共同体,推动课程共享、学分互认,为全球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部的头号工程来谋划和推进。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效增速,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在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如今,职业教育数字化逐浪潮头,变革脚步不断加快。


职教数字化全方位加速革新

“这些都是我们通过3D打印做出来的,从3个扇叶到12个扇叶,我们进行了几百种组合尝试。如果差0.1毫米,都可能会导致风扇卡住。”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周雅婷介绍,3D打印是一种新兴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是一种数字化制造技术,很多航空航天零部件都是通过这项技术生产的。


像周雅婷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有了更宽广的梦想舞台,这份底气和自信源于国家对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大力推进。


“以前我觉得大国重器是高不可攀的,当我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时才发现,将平凡做到极致,不断地磨炼技艺、不断地创新,也是在为制造大国重器积蓄力量。”周雅婷说。


事实上,我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方面早已开始了布局和擘画。


2014年是影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年。那一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接连重磅发布,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发布,加快了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步伐。


近年来,一份份文件接连落地。2017年,《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形势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顶层部署。2015年、2020年先后两次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外延、标准要求作出规定……


文件落地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谋定方向,专业化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教育平台、专业教学库等建设为数字化腾飞插上“双翼”。


2022年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3月份,坚持需求牵引,以“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为主体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构完成,全方位推动职教数字化。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数据采集平台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成效显著。


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如今,203个国家级资源库建成,覆盖高职19个专业大类,应用稳步增长。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757门,视频公开课2222门,汇聚各类资源610万余条,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215个。


“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效重塑职业教育的新生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


职教数字化促进课堂内外转型发展

“为使某度假酒店暑期收入能够超越往年同期,应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在位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的数字化智慧教室内,一堂特殊的酒店管理课正在进行。


学校借助虚拟仿真实训技术,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感受到“接站—行程讲解—入住酒店—景区讲解—送站”全流程场景化再现。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技术PC多人协同,依托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打通了从学校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每到期末,学生们都会收到一份绿色评价报告单,里面有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德育成绩、心理成绩、社交行为、消费情况、考勤情况、职业倾向分析等八大类数据。根据这些“数字画像”,教师从中挑选出适合技能大赛的“千里马”,教务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学校的重大决策也变得“有据可依”……


变革不止于此,数字化之风吹向了大江南北。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显示,74.54%的职教教师表示会经常使用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学。除了多媒体设备外,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资源也受到教师青睐,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会常态化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


在辽宁,推动100个传统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增设智能控制等新领域专业84个;建成省级职教大数据平台推进教育管理数字化;启动覆盖全省职业院校的数据基座建设,打造一批信息化标杆校,推动数字校园全面普及。


在湖南,以“大国长技”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创立学生、教师、企业三方互动的“大国长技”职业教育新社区,试点推出15个学习社区、8个虚拟仿真实训场、1200余套活页式数字教材,吸引学生主动学好职业技能,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


正如陈子季所言,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职教战线开展了“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职教数字化扬帆出海贡献“中国方案”

伴随着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的脚步走进鲁班工坊,李云梅介绍起鲁班工坊的建设特色:“将古老的‘班墨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多元形式呈现鲁班工坊建设的历程和成效,让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新时代的匠气、匠心、匠技。”


此外,学校还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与鲁班工坊充分结合,学校教师先后与印度、埃及专业教师共研共建光伏专业的国际化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共建共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共学双语教材、共同开发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共同参加技能大赛,通过资源库建设搭建了我国与印度、埃及等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和知识分享,提升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构建人类技能共同体已成大势所趋,一场职业教育的“大动作”正轰轰烈烈地展开。


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开设鲁班工坊、举办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对构建人类技能共同体进行了推动与展望。


据统计,全国各地在欧、亚、非三大洲19个国家已相继建成20个鲁班工坊,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


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置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这是目前全球唯一设置在高职院校的教科文组织教席,也是全球唯一的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


“这赋予了学校‘当好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的新使命,学校将依托这一国际平台,以实际行动推动数字化背景下高质量均衡发展。”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说。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乘着数字化的东风,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深化国际交流,以合作为要,互利共赢,包容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本报记者 张欣)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河南省将设立9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消息备受关注,登上热搜。在热搜评论中,“作为高考大省,多设两所好大学不行吗?”等问题并不少见,代表了不少河南考生的心声,即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于“河南为何新增的9所高校均是职业学校”。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加速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新增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主要向配置薄弱的地区布局。可见,河南省新设立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校,完全符合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但为何有些民众对于新设立的专科高职院校提不起兴趣,反而期盼“多设两所好大学”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民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强烈呼唤,对于上好大学的热切向往。什么是好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曾言:“要让大多数毕业生感到这个学校改变了我一生,这是衡量大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尽管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依旧面临挑战。部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还存在实践深度不够、实习实训缺乏等问题。在社会文化和制度层面,职业院校毕业生受到的压力较大,在招聘过程中常常遭遇学历歧视。诸多因素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办好职业教育,需要制度上的创新和全社会的支持,也需要职业院校自身的不断努力。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这是造成当前社会偏见的重要因素。面对人民群众对好大学的期待,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职业院校学生真正感到教育增值,增强获得感、认可度,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一方面要狠练内功,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入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构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室,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随着各地经济运行逐渐恢复正常,职业院校应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与行业企业紧密互动,形成良性循环,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办学格局。


另一方面要优化环境,重塑职业教育的定位,加快推进职普融通。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被作为一种“重谋业”的就业教育,强化了工具属性,但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职业教育育人育才的价值属性。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既相互协调,又相互融通。职业院校应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为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次选择与多样化成才的机会,既可以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又可以满足学生继续读本科和研究生的发展需求。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进展成效

一年来,按照“搭建优质平台、汇聚海量资源、整合数据系统、提升基础条件、赋能数字应用”的工作思路,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明显进展。


(一)平台建设有突破。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6月底完成迭代升级。平台规划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等4个中心和若干个专题模块。截至目前,4个中心已完成上线,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模块和抗击疫情、北京冬奥、树人课堂等专题也已接入。平台功能不断优化,上线个性化推荐、智能化搜索、单点登录和实训教学、研修交流、教材选用等业务应用。


(二)资源汇聚有章法。加强资源规范管理,研制平台数字化资源建设、接入要求,强化资源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审核。汇聚历史沉淀资源,已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757门,视频公开课2222门;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互为补充、使用广泛的专业教学资源应用体系,平台现有视频资源51万余条、图文15万余条。


(三)数据联通有成效。着力推进标准建设,研制平台数据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7项。着力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原有零散分布的管理系统、专项业务系统,联通基本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学生学籍、教师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将分散设置的数据库逐步迁移到部信息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基础条件有改善。指导北京、上海等两批21省开展试点建设,既加强统筹、突出特色、整合平台、联通数据,又对照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补齐基础条件短板弱项。启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截至2022年底,已有308所职业院校开展数据推送工作。以试点为牵引,职业院校纷纷立项数字化建设项目,数字化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赋能水平有提升。依托全国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网络培训;联合教师司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全国累计参训学校7200所,参训学员69.2万人。委托清华大学、华中师大等知名高校开展理论研究,助力职业教育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呈现特征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伸和升级。总体上看,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由工具向理念转变。信息化阶段,信息技术一般被作为辅助性、工具性的应用,处于从属和边缘的地位;数字化阶段,数字化不再局限于辅助性、工具性的应用,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二是由单一向系统转变。信息化阶段,信息化工作大多是单一的专项工作,缺乏系统集成。数字化阶段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平台通、数据汇、资源全、决策智”的目标,大力推进数字化战略行动,打出一套支撑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三是由分散到集成转变。此前,各地各校的课程、虚仿实训、教材等信息化资源,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平台当中,边际成本高、规模效应低。今年,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汇聚了职业教育近20年沉淀的信息化资源,既是一次大集成,也是一次大检阅。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计划考虑
下一步,职业教育领域将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契机,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标准、提升质量、联通数据、拓展应用和试点探索,继续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一)继续加快标准规范研制。按照“规范有序、安全稳定”的要求,抓紧研制“数据字典”“学分认定规则”“数据规范”“资源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标准体系。加强安全标准规范,着力压实安全责任,确保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安全有序。


(二)继续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以信息化标杆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等项目为牵引,鼓励各试点省、试点校和双高院校积极开发优质数字化资源,按照资源审核标准和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加强资源质量监管和更新。


(三)继续推进平台数据联通。按照“一数一源”原则,推动职业院校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大职业教育领域管理平台和专项业务平台的整合力度。推动学生学籍、教师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对接,服务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继续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持续优化丰富智慧职教平台的功能和场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学伴、智能搜索、关注推荐等实用个性的新应用模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应用服务。


(五)继续推进试点工作任务。继续指导各试点省开展数字化战略行动试点,指导试点职业院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经验、新模式,以点带面,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整体水平。


来源:教育部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2023年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省属职业院校:


现将《2023年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2023年2月6日


 附件


2023年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河北省《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为主线,全面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加快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争先创优,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企业的能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美誉度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院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职业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培育建设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职业院校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中职学校全面推进导师制,密切师生关系,组织开展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推动中职“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


(二)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各校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典型经验,做好有关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公共媒体,宣传优秀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宣传技能大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加奖学金数量和规模,奖励职业学校中技能优秀学生。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中职“文明风采”等活动。


二、夯实办学基础,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做强中等职业教育。优化中职教育布局结构,大力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继续实施中职质量提升工程,支持120所左右中职学校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培育30所发展进位的种子学校。争创国家中职优质校。落实“十四五”期间中职学校骨干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建设60个省级骨干专业和20个省级特色专业,争创国家中职优质专业。实施中职学校绩效评价工作。


(四)做优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继续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推动10所国家级“双高”校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积极谋划下一轮国家“双高计划”遴选申报工作。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点培育建设30所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40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等12个重点项目,做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实施高职学校绩效评价工作。


(五)稳步发展职教本科继续推进职业本科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加强对现有3所职业本科学校建设的督导调度,努力打造职教本科全国排头兵,争创全国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担负起全国职教本科领跑者的角色。


(六)支持保定市职教改革。落实《教育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动能打造品质保定的实施意见》(冀政字〔2021〕61号)精神,重点支持指导保定市在建设高水平现代化职教园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培养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保定市探索开展职普融通实验班。


三、强化产教对接机制,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同体


(七)实化集团协作。推动省级职教集团设立奖学金工作落实落地。鼓励省级职教集团开展全方位校企合作及交流活动,促进集团内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对接、全方位融合,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职教集团优化专业群建设,举办技能大赛,推动集团内校企共建共享。鼓励职教集团探索实体化运行模式。


(八)深化校企对接。创新开展多种形式校企对接活动,搭建校企沟通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举办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继续推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我省职业院校共建鲲鹏产业学院。落实与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继续开展书记校长走访企业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遴选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落实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抵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九)促进科教融汇。支持高等职业学校要围绕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领域,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重要产品研发,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四、深化“三教”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十)办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注重将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引入技能大赛,科学设置赛项,指导职教集团及大赛承办院校开展大赛技术技能内涵和训练方法研究,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大幅提高。继续办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支持我省职业院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


(十一)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开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督导国家级与省级培训项目,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效益。


(十二)健全教材管理制度。落实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和教材选用备案制度,指导规范职业院校教材选用和使用。推进中职规范公共基础课程教材选用和教学实施。

 

(十三)加强教学工作与创新持续推进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促进职业院校科学治理。持续建设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支撑项目。加大实施“1+X”证书制度力度。推动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持续实施中高职质量年报制度。

 

(十四)扩大贯通培养通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3+2”人才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培养。扩大“3+4”培养规模,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与职业本科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贯通培养模式。积极开展“2+2+2”(中职+企业+高职)分段培养人才试点。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稳步推进职教高考制度改革。


五、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服务产业企业能力


(十五)服务产业发展指导职业院校增强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聚焦我省十二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等各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度。


(十六)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支持鼓励职业院校开办涉农专业,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继续做好对青龙县、威县职业教育帮扶工作,助推青龙县、威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支持我省职业院校对口帮扶新疆、西藏相关职业院校。


六、提升开放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十七)推动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职教标准、优秀师资团队、通用职业证书等国际优质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后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办好中泰“祖冲之学院”。支持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参与钢铁、电力等国际产能合作,主动服务河北企业“走出去”。


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十八)办好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动构建老年教育各相关部门共建共享、民间资本多元参与的终身教育工作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网络,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推动县级以上举办老年大学,县级以下发展社区教育。加强基层老年教育阵地建设和理论研究工作。利用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建设终身教育资源库,推动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发展多样态学习方式和泛在化学习环境。


来源: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意见》是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改革。“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发展理念的问题,即如何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问题,即如何干职业教育;主体责任的问题,谁来干职业教育。”该负责人表示。

 

破除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将对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二者不是平行更不是对立的。”该负责人说,《意见》在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不同”走向“协同”,各种教育类型优势互补、交叉融合,都服从、服务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共同目标。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围绕职业教育自立自强,设计了五项重点工作。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急需专业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建设专家团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遴选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负责人介绍,依托头部企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指导各地制定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启动高水平实践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市场驱动,对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分类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

 

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考试招生制度,支持各省因地制宜制定职教高考方案,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制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指导意见,支持各省开展中职与高职(3+2)五年贯通、中职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4)七年贯通、高职专科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2)五年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该负责人表示。

 

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

 

推出一批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国家级项目

 

《意见》以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为核心,设计了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改革新机制,着力营造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点上突破,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方先行示范,打造样板。2023年初,选择10个左右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

 

线上提升,围绕办学能力的关键条线,推出一批关键政策和重点项目。一方面,围绕上述“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推出专项工程计划,推出一批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国家级项目,树立标杆、打造品牌。另一方面,针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讲”的难点,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向社会传递信号、给地方提供支持,引导基层大胆试大胆闯。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专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结构,持续优化设置,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老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越来越高。

 

据介绍,目前,已认定了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各地培育了46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大批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本报记者 金正波)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点举措,对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书写教育多方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意义。


新中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地位作用的历史沿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依据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彻底改造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为基准,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业余教育领域迈开新步,在正规学校体系中设置中等专业学校、专科高校、大学和专门学院,在业余教育方面设置工农速成(及业余)中小学。1953年起增设技工学校,1958年后设置农业中学、城市职业中学,试办半工(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亿万群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依据宪法建立了以教育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范了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推动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步入正轨,恢复初中和高中段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从扫盲班、文化补习、职业培训到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呈现多样化态势。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对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继续教育事业作出宏观部署,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作出界定,并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举措,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作出全局谋划,在继续着力巩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即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长远战略出发,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朝着优化结构、科学布局、相互融合、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两次修正高等教育法,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职业教育法,对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保证。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总结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宏观部署和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次中央全会文件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连续的宏观部署,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等方面,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新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职业教育领域,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导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乃至一体化,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继续教育领域,要求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通道,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上述三类教育领域协同创新的方向上,要求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的连续重点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标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多方位战略谋划。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202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77.3万人,普通本科毕业生428.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398.4万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278.0万人,网络本专科毕业生259.1万人,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48.9万人,在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层面,宽口径职业教育占“半壁江山”,同年还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84.1万人,数以亿计从业人员和社会成员每年参与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多数属于与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也取得试点成效,在面向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侧方面,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后备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服务、知识贡献和技能支撑。


开拓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台阶。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部署新要求,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正在新征程上扬帆起航。政策导向和实施要点主要聚焦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我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从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来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已经位居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2020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约占总人口的15.5%;从不同分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15岁及以上人口9.91年,劳动年龄人口10.8年,新增劳动力13.8年,大体上为每十年提高一年。随着全国即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增幅将趋于减缓,更多依靠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拉动。当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取得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学历文凭后,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新变化,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对即将或已经步入职场的人员来说,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刚需,迫切需要在各类教育服务供给侧形成适应性更强、有用性更高、便捷性更好、柔性化更佳的网格模块和资源平台。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发挥着纵横交叉、四通八达的支柱作用。其中,继续教育服务领域相当宽阔,服务品种多元多样,服务方式灵活实用。既有面向学历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可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接;更有海量的非学历或非正式教育培训,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调节的有效路径。202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4.6万亿元,非财政性教育经费1.2万亿元,其中,用于学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约占30%至40%,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然而,省际以及区域、城乡之间教育经费配置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十分明显,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各自为战、资源难以整合、效益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疏通相互链接渠道、促进各方资源更好共享。

 

第二,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新时代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进程必将形成协调推进、相互支持的新格局。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相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若从战略全局视野来看,这套“组合拳”式的政策举措,将不仅注重教育系统内部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系统同外部的行业产业、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导向要求,当前我国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着力点,一是要在学历教育系统内部,继续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牵引,在既有中考、高考的“职普分流”框架下,重视增设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普通本专科与职业本专科之间的“职普融通”渠道,理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在学分互选、师资互聘、设施共用、学籍转换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二是要建立网格化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资历框架,推动个人学习账号、学分累计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链接,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强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功能。三是要同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汇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合力,共同下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乃至一体化这盘棋。这不仅可以在培养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单方不可能实现的效能,而且可以在研发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上发挥倍增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2022年河北省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延考)将于3月4日至5日举行。本次考试不再组织考生报名,已报名的考生资格继续有效。

自2月24日9时起,考生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ebeea.edu.cn),点击首页右侧“成人高考信息服务”进入“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信息服务平台”,选择“准考证打印及查询”,输入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核对《准考证》信息无误后自行下载、打印《2022年河北省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延考)准考证》。

请考生做好个人防护和考试准备,密切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相关考试信息,也可咨询报考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



件:

1.2022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延考)时间表

图片 1


2.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网址、微信公众号及咨询电话

图片 2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NQiIFwMKX9W28yDzHsvkg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新增立项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


教职成〔2023〕2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19〕408号)和《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中期建设总结工作的通知》(教办职成〔2021〕378号),省教育厅会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了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新增立项建设单位调整遴选工作。经学校申报、各地(有关部门)推荐、专家综合评审、公示等环节,确定了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新增立项建设单位名单。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一、项目立项建设名单

 

新增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等14所学校为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名单见附件)。

 

二、项目建设有关要求

 

各新增立项建设单位要按照省直四部门《关于实施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19〕408号)要求,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研究、论证、编制工作。各立项建设单位要认真学习、研究教职成〔2019〕408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高水平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并报省教育厅备案,结合学校实际,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管理。各立项建设单位要加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对照《建设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明确建设总目标,制定重点任务与举措,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推进学校建设。省教育厅将对全省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进行验收,达不到项目建设目标的将终止项目建设。

 

附件: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新增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月15日


附件:

图片 1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煤矿文工团,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行业人才培养适应性和技术技能水平,文化和旅游部决定继续实施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3年,该计划设置学生实践引领计划、“双师型”教师创新发展计划、专业研究生科研攻关计划三类项目。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3年1月19日

附件:

1.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

2.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申报书.doc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