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裁判长会议在唐山举行

本届大赛规格高、规模大、赛项多,是我省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全省性技能盛会,对裁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本届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遴选了以国家级裁判为代表的高水平裁判长和裁判助理队伍,4月24日下午,河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裁判长会议在唐山举行。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志愿者团队全面上岗


为了保障此次职业技能大赛的顺利进行,除了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布展和指导比赛外,更需要大量志愿者的热情周到服务,为赛事期间的各种事项保驾护航。目前,来自唐山各地的志愿者已经全部就位,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张琛苑表示,每天自己的微信步数达到了小三万步,已经为大赛服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来源:冀时客户端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第三批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四五”规划教材目录的通知


人社厅函〔2023〕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人社厅发〔2021〕12号)有关要求,经我部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组织遴选和审核,共有493种教材评审合格,纳入第三批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四五”规划教材目录,现予以公布。请指导本地区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做好教材选用工作。


附件:第三批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四五”规划教材目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3年4月13日

附件:

图片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6


图片 7


图片 8


图片 9


图片 10

图片 11


图片 12

图片 13

图片 14

图片 15

图片 16

图片 17

图片 18

图片 19

图片 20

图片 21

图片 22

图片 23

图片 24

图片 25

来源:人社部

文章来源:http://www.mohrss.gov.cn/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增强适应性”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亦是推动职业教育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前置条件和重要保障。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扎根浙江省台州市民营经济示范区,主动融入台州“五城”“临港产业带”建设。自2020年底被列入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对标浙江省“双高”建设任务,以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特色引领等为抓手,全方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重点破解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浙江省“双高”建设进入快车道。学校在浙江省“双高”建设中期任务中完成指标49项,实现超额完成。


以教促产,打造契合区域主导产业专业群


专业适配区域主导产业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先决条件。在专业(群)建设层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紧密对接台州市“456”先进产业集群建设,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双高”建设要求,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逻辑,以助推乡村振兴的园艺技术专业群为龙头,以对接区域智能制造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为主干,以引领现代服务业的小微金融、现代物流管理和学前教育三大专业群为特色,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群为支撑,立体化构建融会贯通的专业群。发挥园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省、市、校三级层次清晰、结构协调的六大特色优势专业群。坚持“以群建院”,配强“群”核心、优化“群”结构、共享“群”资源、形成“群”机制,对接区域产业链实行专业动态调整。


以产助教,建设“产城产教”融合发展机制


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所在。在产教融合层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标杆校为目标,打造“1+1+1+N”产教融合生态圈(1个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至少建1个产教联盟、建1个产业学院、与N家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形成高职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转型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台科院模式”。一是专业对接产业,营造“产城产教”技术技能融合新生态。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搭建合作政策支持平台和产教联盟共享平台,其中,“长三角模具产教联盟打造‘政校行企’产教联盟生态圈”入选国家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二是激活民企办学,提升“校企一体”人才培养融合新能级。两年间吸引6000多万元社会资金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实现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全面共享、互通互赢。三是人才双向流动,打开“科教融汇”“双师”融合发展新局面。推进“百教千导”“百师进百企”“交叉任职、双向晋升”等实质性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解决区域民企生产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


“岗课赛证”融通,着力培养职业行动能力


提升学用一致性和实效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改革层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持续深化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验课、以课育人。一是德技并修,推行“行动导向”项目化、情景式和模块化教学,打造“金课”、实施课堂改革,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提升教师综合育人能力。2022年,学校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省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二是技助匠才,以培养学生专项核心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为目标,创新实践育人环境、模式、团队、技能考核评价,实现“以赛促学”全覆盖。2022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荣获多个奖项,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达108项,获奖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4.4%。三是数字赋能,通过升级信息化软硬件条件激发教学改革动力,创设集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个性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学管理智慧化于一体的全链条数字化教学新体系,入选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


彰显特色,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体现。在示范引领层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涉农优势,争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一是充分彰显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囊团优势,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理论革新基础,资助和孵化立项省、市级上百项乡村振兴课题。二是充分发挥园艺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引领作用,着力服务乡村振兴技术创新发展,省内选育新品种农作物,示范推广上万亩。三是充分搭建校企协同乡村振兴创新平台,着力支持乡村振兴新式人才培养,共建中国杨梅科创中心,培养大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的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培训当地高素质农民上万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迎国赛、

强技能、展风采” 主题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组织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今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将在天津举办。经研究,我部决定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举办前,组织开展“迎国赛、强技能、展风采”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突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广泛宣传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的重大意义,生动呈现各地、各行业部门开展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拔赛、集训备赛工作,全面展示专家教练团队和选手钻研技术、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引领带动广大青年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23年4月至9月


三、活动内容

(一)广泛开展“迎国赛”知识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宣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主题、吉祥物、标识、宣传用语、主题曲、办赛理念、竞赛项目等。组织各地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开展“迎国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或新媒体宣传作品评比、征文、寄语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普及全国技能大赛相关知识,营造社会各界参与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良好氛围。


(二)持续开展“强技能”学习体验活动。利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基础设施和师资资源,组织面向公众的各类职业技能体验活动,特别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体验活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国赛精选项目特别是新职业竞赛项目相关技能培训推广活动。推广本地区、本行业技能人才绝技绝招绝活。通过技能学习体验活动,推动形成广大群众主动了解技能、学习技能的生动局面。


(三)深入开展“展风采”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参赛选手的选拔、集训备赛情况,宣传优秀选手及背后专家教练团队拼搏奋斗的感人事迹。组织动员各地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世赛国赛获奖选手、技工院校师生等积极参加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举办的“迎国赛、强技能、展风采”主题征文活动,共话“技能成才经验,技能报国理想”。广泛开展技能展演、主题演讲、座谈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将广泛组织开展“迎国赛、强技能、展风采”主题活动作为备战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加大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本地、本行业各类媒体作用,形成合力,有序推进。


(二)精心组织,创新载体。要广泛发动,采取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深入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活动开展应注重本地、本行业产业发展实际和技能人才队伍特点,与本地、本行业技能人才政策着力点相结合,与本地、本行业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


(三)统筹推进,务求实效。要充分动员本地、本行业各类资源,研究形成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结合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倒计时150天(4月19日)、100天(6月8日)、50天(7月28日)、30天(8月17日)以及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职业教育活动周、7·15世界青年技能日、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覆盖广泛、持续推进的宣传态势。我部将从4月起,在“学习强国”技能频道、“技能中国”和“世赛中国”等微信公众号及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相关互联网平台持续展播各地主题活动、选拔赛和备赛等特色亮点情况。请各地、各有关行业部门于4月7日前将有关图片、视频、新闻稿件等宣传素材报送至执委会新闻宣传部,后续活动相关素材可持续报送。


五、联系人

(一)职业能力建设司(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罗胜强

电  话:(010)84207481

邮  箱:WSC_msc@163.com


(二)宣传中心(组委会新闻宣传组)

联系人:牛  琳、吴渊渊

电  话:(010)84202569、84202345


(三)“学习强国”技能频道、“技能中国”微信公众号

联系人:孙兴伟

电  话:13910037510

邮  箱:1687443160@qq.com


(四)中国劳动保障报征文活动

联系人:孙佳慧

电  话:(010)84209619

邮  箱:yingguosaizhengwen@126.com


(五)“世赛中国”微信公众号

联系人:李黄珍

电  话:(010)84411862

邮  箱:zhiyezazhi@163.com


(六)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新闻宣传部

联系人:刘河江、秦  静

电  话:(022)88711863

邮  箱:jndsxcb2023@126.com


附件:

1.“迎国赛、强技能、展风采”宣传用语

2.宣传素材报送要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3年3月29日


附件1 “迎国赛、强技能、展风采”宣传用语


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

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

新时代 新技能 新梦想

就业是民生之本 技能是立业之基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

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附件2 宣传素材报送要求


一、视频素材。格式为高清mp4/mov,分辨率1920×1080p,文件最大上限2G,不带角标、水印或logo。


二、图片素材。格式为jpg/png,宽高比16:9,单幅照片大小不小于2MB。


三、新闻稿件。综述性稿件,原则上字数不超过1000字,每篇稿件配图不超过5张。

来源:人社部


文章来源:http://www.mohrss.gov.cn/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入融合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重新塑造。从教学的角度,职业院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分析者、个性化指导者、价值引领者、情感沟通者和生涯规划者;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职业院校教师不再是技术技能的观望者和执行者,而是技术技能的创造者和设计者。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维与行为方式必须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数据为引领、以平台为统整、以机制为保障、以理念为支撑,把握专业发展机遇,优化专业发展路径。


用好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画像”,精准诊断教师专业发展新形态。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取向,为职业院校教师研修的精准诊断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导。首先,利用职业院校教师浏览、标记、互动等行为所产生的数据痕迹,可以精准获取教师研修的特征数据及指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其次,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画像”进行聚类,可以形成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群体画像,然后针对不同群体进行智能干预,推荐相应的数字资源,匹配适切的企业能手、高校专家、教研员、优质教师等,支持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再其次,基于群体画像,师训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群体需求,进而为教师队伍建设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打造虚实融合的数字实践平台,补给教师专业发展新动能。首先,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构建模拟实训环境提供了支撑,如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课堂、虚拟教学等,促使职业院校教师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发展,提升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其次,通过打造多功能、立体化的智慧教育平台,可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管理效能。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平台,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对教师企业实践进行预设、实施和反馈;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系统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校企实践活动情况和专业发展表现。再其次,借力数字化平台,可以探索精准化、多样化的校企联动教研,促进名企与名师强强联动,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均衡发展。


健全培训质效的评价机制,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保障。数字化时代不仅倾覆了职业院校教学的场域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场域环境,这就需要突破制度壁垒,打破思维惯式,创新体制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新进教师岗前培养和骨干教师职后培训新机制,建立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职业院校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依托线上虚拟教师学习培训室,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教研、课程观摩、教学资源共享等行动,构建跨时空的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其次,创新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机制,利用数字化新空间,采用情境性测评、任务型测评、实践性评价等方式,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对日常课堂教学的监测和反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可持续性跟踪。同时,可以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和成长档案袋,将学习行为数据、过程性资料、学习成果等自动留存和汇聚归类,使评价更加全面且有据可依。


厚植数字化学习的价值自觉,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数字化时代人机交互教育教学形式的变革以及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诉求,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树立新的专业理念以支撑其专业发展。首先,要加强自主学习的理念。只有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此,职业院校教师应从心理上树立数字教育理念,接纳数字技术迭代,端正数字学习态度,提高数字应用认知,增强数字素养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其次,要提升跨界协同学习的理念。在数字化时代,跨界、协同、开放、共享等学习理念成为关键。仅依靠单一的学科知识难以胜任数字化教学要求,也难以解决职业教育数字化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挑战。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需具有跨界协同意识,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课程重构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的视野。同时,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在学科理论知识上实现跨界协同,还需要从实践能力出发,实现技术技能的有效协同。


(作者杨秋月、李小凤单位系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顾建军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4月份,各地高职院校陆续进入每年一度的提前招生阶段。高职院校开展提前招生,是我国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而开展的改革试点工作,考生一般应首先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才能申报参加高职院校的提前招生考试。这里,笔者对高职院校顺利开展提前招生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报什么学校?考生要留心

从招生形势看,院校之间生源冷热不均“两重天”的现象再度受到社会关注。以江苏为例,有部分高职院校报名火爆,报名录取人数比例达到2∶1;也有高职院校首轮招生情况达不到预期,只好开展第二轮招生报名,而且二轮招生计划达到1500人以上。


从考生报考志愿看,大都偏向选择位于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高职院校,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域的高职院校普遍遇冷。这说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比较高,考生不仅认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的未来择业机会多,而且认为就业薪酬待遇比较高,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报考竞争较为激烈。


考生主动选择参加提前招生,证明这些年国家职教高考政策已经得到社会家长的较高认可,但提前招生改革的背后,也有令人深思之处,主要是考生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应当采取理性思维,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关院校及其专业。现实当中,很多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都在岗位中脚踏实地,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年复一年的坚守,才成为大师和名匠。


因此,考生在选择高职院校时,一定要提前留心和掌握相关职业院校办学历史、专业优势和师资水平信息,确保能够让自己真正学会“一技之长”,通过成人成才,让人生出彩。


考什么内容?学校要知心

从提前招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内容看,有的院校采取“语数外”笔试模式,有的院校采取“现场提问”面试模式,也有的院校采取“笔试+面试”混合模式,还有院校根据报考专业分组采取偏重技能知识的“机测”模式。


高职院校对试题保密、考官培训、考务组织、考风监督等不同考试环节开展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压力测试,确保在一天之内组织完成两三千人规模的校测,确保考生家长“零投诉”。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考生对提前招生的面试环节安排普遍感觉有点紧张,部分考生在面对考官小组的现场提问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还有待提升。


客观地讲,提前招生的分专业精细化测试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所以大多数院校在考试组织管理中偏重选择“效率优先”的策略,尽可能压缩考试管理成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不利于公平选择具有专业潜质和素养的优质考生。


因此,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的分专业精细测试、面试抽签试题的难易区分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从科学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要充分考核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倾向,增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或专业技能测试的试题内容比重,通过考试结果的大数据分析,摸透当前考生的内心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命题设计水平,为科学组织技能技术人才选拔性考试提供努力改进的空间。


办什么教育?服务要暖心

从各地职业院校的现场组织考试看,有的院校可以让家长在校园指定的活动范围内休息和等待,而有的院校却不让家长踏进校园,很多家长只能在校门周围休息等待,也没有院校志愿者引导服务,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堵塞。


笔者看来,在提前招生考试当天,高职院校应该牢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担当情怀,对考生家长群体进行人性化善待。很多家长从各地赶来,让他们走进校园,可以近距离更好地了解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不能以校园安全、疫情防控等理由搪塞,把家长进校当成一种管理负荷,将其拒之门外,这样就可能把家长支持考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满腔热情堵在门外。


其实,在提前招生考试当天,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大屏幕、户外专门展览等渠道,集中进行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院校专业办学情况业绩的展示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实力;或者让家长漫步校园,走进学校食堂、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现场体验,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校的暖心服务,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宣传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魅力,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让其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达到吸引更多的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效果。


(作者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4月24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人社部制定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一年来,2022年全国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过1100万人次,较2021年增加幅度超过80%,评聘技师、首席技师近500人。


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构建“新八级工”制度,并建立起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为落实“新八级工”的评定办法,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配套的措施办法。其中,广东、江苏、安徽、河南、重庆、云南等近20个省份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同时,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兵器工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和徐工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新八级工”制度实施对于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工资待遇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技能工作,有利于促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接下来,人社系统将加强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开展特级技师、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对于技能竞赛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善学的话来说,前者对后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职业教育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技能的展示、切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孙善学斩钉截铁地又强调了一句,“它不是说可有可无,它是必不可少。”


在4月8日至10日于重庆举办的第58·59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系列论坛上,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重要议题。围绕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的嘉宾纷纷出谋划策,分享各自的经验。


在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李为民看来,国际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展现职教学子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大舞台”,也是检验职业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更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重视,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李为民说,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开展,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评价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苏静提到,重庆已经获批建立了国家级竞赛基地23个、市级竞赛基地144个,发起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而且,重庆已连续参加了五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庆选手共获得了四金三银一优胜,四枚金牌“都是中国参加该项目的首金”。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选手聂凤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重庆女孩还记得,自己16年前走进理发店,烫了人生中第一次离子烫,从此开启了对美发行业的兴趣。读技校,学技能,她参与过20多次美发竞赛,剪掉成千上万个头模,落地的头发长度,“相当于从重庆到北京的距离”。


如今,她成为一名技工院校教师,担任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教练,尝试着从一名金牌选手转变为金牌教练。


在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当中,第三十二条就专门强调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孙善学认为,这是从立法的角度,肯定了技能竞赛两个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得到技能展示和技艺切磋;二是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长的舞台。


“既然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环节设置好。”孙善学说。


然而,他也提到,要建立这样一个完善的体系,现在仍然还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标准问题,目前对技能人才的衡量标准,企业和职业院校有两套标准,这就造成了技能竞赛的内容与企业的需求“有差距”;此外,技能竞赛还没有真正融入职业学校的教学,以至于因技能竞赛而停课、因技能竞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问题较为普遍。


“这些问题需要解决。”孙善学感慨。他提到了山东药品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学校从2009年改革,将原有的课程体系划分为11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都安排了两个比赛,每个比赛都有考评。平时的比赛是校方进行考评,课终的比赛甚至引入了企业参与考评。山东的一家药企经常受学校邀请,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当中,最后,该校毕业生入职这家企业,“不需要面试了”。


“我觉得这是在课程体系层面,把课、赛、训、评结合得比较好的案例。”孙善学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职业教育数字化后会有什么变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鑫站在台上,展示学生结课时拿出来的成品,包括给学校做的VR,还有给商店做的零售系统。


“学生交的作业不一样了。”王鑫说,数字化使得职业教育赋能产业的能力也提升了。


在4月8日至10日于重庆举办的第58·59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系列论坛上,“数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大学生就业数智服务平台”等平台陆续发布。论坛上,来自教育界、产业界的嘉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校企如何协同育人进行探讨。


会上,辽宁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高鸿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家年产值达到50多亿元的老板向他吐露自己的难处,“小企业是留不住博士生的,但是职业院校有很多高水平技能人才,能不能让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解决问题?”


这让高鸿惊讶,企业有明确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有产教融合的需求,一方需要人才、一方需要实践平台,“职业院校难道不可以主动和企业合作?”


原来,问题的难点在于,职业学院的办学以教书育人为主,无法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和办学的过程之中。高鸿想,如果换个形式,让企业作为教学主体的一部分,按照岗位需求、产业的问题导向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那么双方的需求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在民生教育集团产教融合总经理徐俊辉看来,校方首先希望以产业的资源来推进学校产业人才模式的创新;其次,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和技术资源引进到课堂上。


“学校本身有一套完善的办学体系,从教师的教学到学生的实践实训。企业端则是从研发到生产到测试到适配,也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寻找双方共赢的点,这是一个问题。”徐俊辉说。


问题的最终落点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提供的资源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落地。


“产业和技术在快速变迁,在不断升级,所以,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引进实战性的课程体系。”徐俊辉感慨。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数智化的重要性。这几年在数字领域,对数字职业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政府层面。2022年7月,人社部向社会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还增加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这一小类。


“这契合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她说,“未来,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生产力的变化,随之而来就是职业发展的变化。”


她提到了世界经济论坛曾经发布的一组数据和结论:到2025年,自动化和人机之间全新的劳动分工,将颠覆全球15个行业和26个经济体的中型及大型企业,取代近8500万个工作岗位。雇主将在人机之间平均分配工作,利用人类技能的岗位需求将上升,机器则主要承担信息和数据处理、行政事务和白领、蓝领工人的常规性人力工作。


“所以,现在的一些院校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要提前考虑5年、10年以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她说。


这样的转变已经在进行了。围绕着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型框架体系都已经重新进行了调整。学校原本有50多个专业,如今调整成了36个专业。学校也已经开始采用彩显教学平台,能够实时查看教学数据并科学诊断课堂活力,还建立了涵盖各类教学资源的资源库,以及商贸流通服务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管理,最重要的是,服务于经济。”王鑫这样总结。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认为,人才培养一定要跟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开始对专业展开了调整。


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的方式被多所职业学院提及。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秦传江解释,现代产业学院是混合型办学实体,专业必须面向前沿产业和产业前沿,如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新发展等相关产业新业态,还要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


在高鸿看来,产业学院不是学校内部创建的,而是和企业合作,建立符合产业区域新型专业,通过强化跨境融合,依托产业平台整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正如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晓明所说,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职成函〔20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国资委、总工会、团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农牧)局、国资委、总工会、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总工会、团委,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每年5月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规定,现就办好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改革;宣传展示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高位推动展示强国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独特价值。


——坚持产教融合。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展示职业教育新模式、新形象。


——展现青春风采。推动全国职业院校学子走向广阔社会舞台彰显青春风采,展示技能人生同样未来可期。


——坚持亲民乐见。下沉活动载体和形式,增强活动参与性,让公众愿意看、喜欢听、乐于参与,改变公众固化印象。


二、时间和主题


(一)时间:2023年5月14日至20日


(二)主题: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三、主要活动


(一)全国性活动

教育部等十部门分别牵头在本系统内组织开展若干项全国性活动(活动清单见附件1)。


教育部将会同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从2023年起,教育部还将综合考虑各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和活动周总体设计,每年选取1—2个活动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区作为“年度推介省份(城市)”,组织协调中央有关媒体和相关部门赴当地观摩调研指导、予以重点宣传。


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教指委)〕应结合本行业特点,以推进“产教融合”为重点,在活动周期间设计打造行业领域内全国性活动。


(二)地方性活动

1.持续做好常规性活动。各地要确保活动周期间“天天有活动、处处有看点、人人有收获”,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通过“四开放”(开放企业、开放校园、开放院所、开放赛场)、“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两走进”(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等,因地制宜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主题推介、技术技能展示服务、志愿帮扶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市民群众提供健康护理、生活家政、家电维修保养、传统工艺体验等服务。鼓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继续举办“云上活动周”“线上逛校园”“网上开放日”等活动。


2.精心打造特色亮点活动。各地要聚焦活动周主题,重点围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心设计地方特色亮点活动。各地要做好统筹规划,汇聚各联办部门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指导推出本地区1—2个重点活动城市,策划实施系列具有含金量、辨识度、影响力的重磅活动(地方性活动参考清单见附件2)。


3.指导学校开展好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本地区学校,根据活动周主题、本地重点活动等,认真组织好校级活动。要围绕学校在人才培养和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面的亮点特色,结合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深度挖掘案例闪光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看见,让更多职业院校被社会了解,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鼓励围绕职普融通,开展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四、宣传重点


(一)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各单位要宣传好党的二十大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各地学习和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成果。各单位要总结近年来职业教育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不断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的典型改革成果和经验。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成果。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大部署,总结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地方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成果,体现数字赋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趋势。


四)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各单位要宣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结构优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访企拓岗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突出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典型实践案例。


(五)技能成才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各单位要围绕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宣传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获奖选手和辅导教师的先进事迹,讲好良师倾心育人、学生成长成才等人物故事,宣传展示新时代职业院校师生的奋进风采。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做好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精心设计方案,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完善活动周长效机制。各地党委宣传部门、网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国资委、工会、共青团组织和中华职业教育社要结合本系统的全国性活动,组织开展好本地活动。有关行指委(教指委)应结合本行业领域特色和实际,积极有序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二)精心组织宣传。各地宣传部门、网信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调动地方各类媒体积极性,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地方宣传和网信部门,及时收集掌握本区域重点和特色活动情况,提供相关宣传线索,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三)严格规范管理。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不给基层增加额外负担,确保活动周各项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要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公益属性,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活动,坚决禁止借活动周之名行不相关之事,严守财经纪律,严防廉政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及时报送材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指委(教指委)应于2023年4月28日前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网上报送系统(http://xxbs.bzpt.edu.cn)提交本地活动周方案、专题网站网址、联络员等信息。活动周期间,各地要及时通过网上系统报送典型案例、稿件、照片、视频等资料,教育部将邀请中央媒体择优进行宣传报道。活动周结束后一周内,各地要将活动周总结(含文字、图片、活动亮点、典型案例等)报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各行指委(教指委)参照上述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对于社会反响热烈、具有典型代表示范意义的地方性活动,教育部将择优向全国推介并做重点宣传。


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标识及海报电子版可通过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下载。


联系人及电话:吴智兵 白维,010-66096513


传真:010-66020434 电子邮箱:zcs@moe.edu.cn


附件:

1.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性活动清单


2.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地方性活动参考清单


教育部

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业农村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中华职业教育社

2023年4月17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在高质量教学与高质量就业的视角下,创新职业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双高视角是指职业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质量。具体来说,双高视角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质量教学。职业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二是高质量就业。职业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质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在双高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质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为实现高质量教学和高质量就业的目标,职业院校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启创新模式。


课程设置创新。一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可以增加新兴行业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同时也要注重传统行业的课程更新,如制造业、建筑业等。二是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在双高视角下,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例如实验课、实习课、项目课等。三是课程与企业合作。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学方法创新一是开展项目式教学,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三是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交流和学习,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四是进行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讨论,而将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放在课外自主学习中。五是开展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资源创新首先是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PPT、视频等,但这些资源单一、缺乏互动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创新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应该更加多元化,包括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在线交互平台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其次是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创新。在创新模式下,教学资源应该更加个性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例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如针对视觉障碍学生的语音教材、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文字教材等。再者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创新。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因此创新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例如,可以提供虚拟实验室、在线实践平台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最后是开展社会化的教学资源创新。创新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应该更加社会化,与社会资源进行融合。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企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


教学评价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但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实践操作评价、项目评价、口头表达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进行个性化评价。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学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评价。例如,对于某些学生,可以采用个别化的评价方式,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二是实时反馈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但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需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因此,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实时反馈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三是促进教学评价与职业需求对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教学评价应该与职业需求对接,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市场。四是促进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但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反馈也非常重要。


以某职业学校的创新实践为例。某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学中采用了创新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该学校与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了一项名为“实践创新计划”的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在该项目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实践计划,包括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该学校还开设了一些创新课程,如“创新创业”“互联网+”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到了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为将来的创业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某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为例。该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实践中,采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实践、教师培训”四大策略,创新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产教融合方面,该高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方面,该高校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在学生实践方面,该高校注重学生实践,开设了多个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该高校注重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在双高视角下,职业院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创新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它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实践和创新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促进了产学研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创新模式注重产学研合作,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将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双高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模式下,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王晶晶,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


来源:光明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片 1

△发布会现场。


为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工作提质增效,河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4月27日至29日在唐山市举行。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赵爱平出席发布会并致新闻发布辞,唐山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洁和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亮参加新闻发布会并结合各自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2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赵爱平致新闻发布辞



赵爱平在发布辞中提到,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国家战略人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技能强省行动列为23个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之一。为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工作提质增效,河北省即将举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这次大赛规格高、规模大、赛项多、影响深,是我省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全省性技能盛会。


关于本届大赛的具体情况


一、大赛主要目标

举办一届智慧、绿色、安全、特色的技能盛会,全面提升新时代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影响力,展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交流推广技能人才培育经验做法。推动各地、各行业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技能竞赛工作水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大赛办赛理念

智慧集约,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标准,探索技术工作新型运行机制,健全以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河北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公平公正,科学制定竞赛技术规则,严把技术标准和评判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办赛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维护竞赛秩序,公开透明、科学规范。

 

绿色安全,借鉴世赛、国赛有益做法,坚持勤俭高效的办赛宗旨,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竞赛组织运行工作效能,确保竞赛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

 

开放共,面向社会集中开放办赛,将技能竞赛与技能展示交流等活动有机结合,吸引企业、社会机构广泛参与和观摩,扩大社会影响。

 

三、大赛主题、口号及模式

主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技能

 

口号:匠心筑梦 技能强冀

 

主要模式:创新开展“赛展演会坛”五大特色活动,打造全新的、综合性的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四、比赛项目

大赛对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共设91个赛项,其中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赛项已完成,71个赛项于4月27日-29日在唐山举办。71个赛项包括单人赛项目62个、双人赛项目7个、三人赛项目2个,是我省竞赛项目最多的一次职业技能赛事。

 

呈现以下特点:

01从项目构成看,大赛规模大

竞赛项目分为国赛选拔项目64个、行业精选项目7个。国赛选拔项目,主要是通用性、广泛性、引领性强,从业人员较多且办赛条件成熟的职业(工种);行业精选项目,主要围绕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数字河北建设和我省特色产业技能人才需求设置。


02从项目参与度看,参赛积极性高

有37个竞赛项目覆盖8个以上代表团,占全部项目的52.1%。其中,平面设计技术、数控车、电工、茶艺4个项目,参赛代表团达到13个。


03从项目类别看,技能水准高

大赛共涉及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冰雪产业、现代服务、建筑行业、特色产业7大板块。所有比赛项目均服务于实体经济,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3项)占三成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20项)占比接近三成,这些产业对技术技能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五、参赛选手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共14个代表团、640名选手报名参赛,来自全省154家单位。

 

01从身份看,学生身份的选手比较多

参赛选手中技工院校学生216名,占比33.7%;大中专院校学生222名,占比34.7%;职工202名,占比31.6%。职业院校参赛积极性很高,有19所院校参赛选手超过10名。


02从年龄看,年轻选手多

全部选手平均年龄23岁,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大国工匠与技能人才同场竞技,30岁以下的占74.5%。选手平均年龄最大的项目是工业搬运叉车项目,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小的项目是汽车喷漆项目和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平均年龄18岁。

 

六、大赛主要安排

赛事活动时间为3天。4月27日上午、4月29日下午在唐山渤海国际会议中心分别举行开幕式、闭幕式。

 

竞赛期间将同期举办技能成果展示、燕赵绝技展演、高峰论坛、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灵活多样的交流活动。

 

来源:河北人社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2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决定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2023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二、条件要求

1.产教资源相对集聚联合体依托的产业园区总产值在本省份位于前列,主要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为核心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体职业教育资源富集,涵盖中职、高职(含职教本科)学校,吸纳普通本科学校作为成员,搭建联合体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2.组织治理机制完备。教育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资等部门建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体内各类主体协同配合,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达到产权明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作要求。


3.人才培养取得突破。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并取得实际成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广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普遍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教师岗位实践。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鼓励普通本科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中高职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就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4.有效服务产业发展。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联合体制定培训规划,统筹各成员单位的培训资源和需求,支持联合体内院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5.保障条件切实到位。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明确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税费、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落实落地见效果;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对优秀的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三、组织实施

1.园区申报。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组织申报,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可以一个园区名义进行申报。明确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牵头单位,包括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管委会)、牵头学校、牵头企业。申报单位对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标(附件1),结合自身情况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内容应体现已有基础和建设承诺。


2.省级推荐。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园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确保相关材料准确真实,组织填写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荐书(附件2)和推荐名单汇总表(附件3)。每个省份推荐不超过3家,请于2023年5月29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电子版(以刻录光盘形式)一并报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3.建设培育。我部将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视情组织实地考察,遴选确定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我部将建立信息采集平台,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情况进行监测。2024年初,对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进行验收,验收情况作为遴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地方、“双高计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通过验收的联合体,如发生解散、撤销或其他重大变动、重大违规行为,将取消相关资格和政策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卢昊 010-66097741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附件:

1.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标


2.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荐书


3.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荐名单汇总表

 


教育部办公厅

2023年4月18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2023年河北省职业院校(中职)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机电部焊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在省赛专业赛项比赛中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在焊接技术赛项中,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习加根、张宏禄分别以大赛第一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斩获一等奖,指导教师艾振宇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参赛选手在省赛现场

机电部焊接技术应用专业选手获奖情况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杨伟健、刘国庆以团体赛第三名的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指导教师董琳琳、付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教师付强与参赛选手在省赛现场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参赛选手获奖情况

在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中,教师李娟指导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闫议、王培硕荣获团体二等奖;教师桑福康指导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刘国庆、周敬尧荣获团体三等奖。

工业机器人专业指导教师桑福康与参赛选手在省赛现场

工业机器人专业参赛选手获奖情况

佳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展现了我校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展现了学校领导对技能竞赛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一直以来,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始终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赛教融合”“立德树人”融入到技能竞赛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支持。

 

 

来源:滦南职教中心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普通专升本招生简章,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停止专升本招生。普通本科高校停招专升本有何考量?会成为一种趋势吗?有此类需求的考生,又该往哪走?


一场“小高考”

一般来说,普通专升本,即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是合格的普通高校应、往届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专升本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历。”目标为吉林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的考生耿慧(化名)表示。


和高考生埋头苦读、考研学子挑灯夜战近似,对于专科生来说,专升本也是学业途中关键的一道坎。专升本也一直被看作一场“小高考”。


耿慧表示曾经忽视了学习,现在她决定“再来一次”。


从2022年5月开始,耿慧到专升本培训机构报名,今年4月即将参加考试。经历了300多个疲惫的夜晚,耿慧即便身体有恙,也没有落下网课。


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学历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位英语教育专业的专科生刘新桐(化名)就提到,准备继续在英语专业深造,希望可以当翻译或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而在这个未来规划之下,“本科才有机会找到好的工作。学历是敲门砖,比起专科,本科起码还有个面试的机会”。


学生“水土不服”

武汉轻工大学的公告称,学校将继续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高质量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近些年来,部分高校停招专升本的原因基本趋同。2020年,天津工业大学在公告中曾透露,根据政策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再开展普通专升本招生。


随后,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跟进。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阙明坤坦言,主动停招专升本的院校一般是研究型大学,停招的目的在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不再分散精力在专升本培养上。


这一趋势,早有端倪。


200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就曾明确严格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和选拔录取程序,并在2010年重申了这一要求,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5%以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2014年,湖北大学在停招专升本时,曾提到校内普通本科生的教学进度、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所招录的普通专升本学生原有模式差别较大。


“事实上,有些普通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在学生培养上也难以做到有针对性。”阙明坤介绍,一般来说,专升本学生原则上必须单独编班教学,但现实情况是,有的无法单独编班,只能插班教学。


“有些普通本科高校没有衔接专、本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方案,沿用原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这些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时‘水土不服’。”阙明坤介绍,“有一些院校专升本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只有60%左右,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本科毕业,增加了就业难度,也大大偏离了他们原本的学习意愿。”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志敏对此表示认同,如果专、本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不匹配、教学计划上连接不通畅,一些课程设置存在缺位、重复或交叉,同样的课程在专科阶段学习过,到了本科阶段还要再次学习、考核。罗志敏说:“这不仅很容易给专升本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在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方面,达不到普通本科生的毕业标准。”


升入职业本科是趋势

2020年,为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部等部门扩大多层次高校学生招生比例,其中也包括“专升本”招生计划。该年,教育部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至64.8万人,同比增加32.2万人。2021年,专升本计划升至81万人。


2023年,虽然幅度有所下降,但扩招态势不变。


截至目前,2023年,黑龙江专升本计划招生18940人,相较于2022年扩招5115人,增幅约37%。上海专升本招生计划10006人,相较于2022年扩招2193人,增幅约28%。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进行扩招的院校主要为民办本科和新开办的本科职业技术大学。


阙明坤介绍,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新生事物,既不是高职专科的“加长版”,也不是普通应用型本科的“翻版”,其培养目标既具有学士学位规定的一般要求,又有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定规格。在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型人才上具有独特优势。


“一些本科职业技术大学针对专升本的生源特点,单独组建班级,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确保专升本人才培养质量。”阙明坤说。


在刘新桐和耿慧的计划里,如果顺利地专升本毕业,会继续再往上考。耿慧斩钉截铁地说:“既然选择提升,就要做到最好,想考重点大学硕士。就读专科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对于专科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向上走。”


无论是实现学生的纵向升学,还是实现普职学历互通、证书互认,专升本都是一个很好的“接口”方式,专升本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一条最基本的升学通道。


罗志敏预计,今后几年,专升本的招生规模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这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延长学生的受教育时间,减缓社会整体的就业压力。”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本报通讯员 邱渝茜)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可以将国外职业教育的优秀理念、方法、课程体系等“引进来”,并让中国职业教育理念、人才等“走出去”。这有助于满足企业对国际化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人才动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人才根基。


4月上旬,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在论坛交流中表示,将持续推进发展“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步伐也随之加快。目前,我国如何参与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去?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怎样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未来,我国应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初见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十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颁布了多份文件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指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鼓励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来华合作办学,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再创新。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强调,中国将在借鉴“双元制”等办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取得政策突破。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顶层设计的完善,推动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向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初具规模,职业教育院校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数量稳健增长。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有40家,合作办学项目共计907个。此外,鲁班工坊建设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等重要国际合作项目也纷纷“落地开花”。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高职院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芬兰5个国家的高校合作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8家,与15个国家(地区)开展中外合作项目105个。”郑亚莉说,“留学生培养方面,2022年浙江省招收培养留学生人数超过2500人,其中学历留学生近1600人。全省16所高职院校与21个国家共建了22所丝路学院。这些双边和多边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实质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向世界传播了中国职教声音。”


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双赢之举


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可以将国外职业教育的优秀理念、方法、课程体系等“引进来”,并让中国职业教育理念、人才等“走出去”。这有助于满足企业对国际化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人才动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人才根基。


郑亚莉举例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近年来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累计为外向型企业输送人才3100余名,开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高研班等培训,惠及企业500余家,培训企业员工3000多人次,获得行业企业高度评价。


记者还了解到,自2016年起,中国已累计建成20个鲁班工坊,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物联网等49个专业,对3200余人进行了学历教育,培训规模超1.1万人,为合作国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以此更好地服务当地的产业发展。


“此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也能够切实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郑亚莉解释道,国际合作可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与双循环格局下的国内国际经济市场的良性互动、协同布局;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助力职业教育打造与劳动力市场相契合,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发展样态,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共生共荣,更好地助力新时代制造强国的建设。


同时,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还能够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和竞争中进一步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现阶段,这种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国际化上。”郑亚莉表示,专业标准的“国际化”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牛鼻子”。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职业院校可以对接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发的职业标准、对接区域性地方组织开发的职业标准和资格框架、对接发达国家及其各行业组织开发的职业标准、对接大型跨国企业与全球行业领跑者开发的职业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宏观经济结构和国际职业领域发展态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使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竞争中显现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建设模式和经验的优越性,树立中国“职教品牌”。


三方合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郑亚莉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发展、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等都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以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加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


但也要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事业同样面临着挑战。


“从我国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地位来看,世界各国对我国职业教育还缺乏统一认识,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缺乏一套完善的、先进的中国标准和体系。”郑亚莉解释道,“虽然全国已有160余所高职院校开展了国(境)外行业或专业标准开发,但这还远远不够。”对此郑亚莉建议,未来应充分考虑各国经济社会状况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针对不同类型国家制定差异化策略。


“总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和标准制度体系。”郑亚莉说。


此外,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和行业组织三方应形成合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郑亚莉建议,政府部门要作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质量保障,在政策赋能、管理体系、评价机制等方面作好支撑;职业院校要全方位作好调研、规划和设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专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积极与本区域内的跨国企业深入沟通及合作,实现深度国际化产教融合,打造高质量中外师资团队,为高质量开展合作办学奠定基础;行业组织要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以知识、技能与能力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力求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区域资格框架,以资历框架的国际化打开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局面。(实习记者 裴宸纬)

 

来源:科技日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切实做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赛项规程、赛题编制工作,受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委托,大赛执委会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规划(2023-2027年)》,在向社会征集大赛赛项规程建议和赛题素材基础上,组织编制了2023年大赛赛项规程、赛题。现将第二批予以公示,征求修改意见。


一、公示期及反馈方式

(一)公示期3天。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21日至23日24时,逾期不予受理。


(二)有关意见和建议发至电子邮箱:gcst@chinaskills-jsw.org,截止时间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二、有关要求

(一)反馈意见包括但不限于规程与之前已公布的比赛内容简介差异较大及差异的内容、规程中明显带有企业指向性的内容、规程与赛题不符的情况、赛题内容的科学性问题等。


(二)反馈意见须填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规程、赛题反馈意见表》(见附件),应逐条表述、简明扼要。

(三)以机构名义反馈意见的,应加盖单位公章,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个人名义反馈的,应实名,并提供个人身份证号。大赛执委会为反馈意见的单位和个人保密。匿名反馈意见不受理。


(四)反馈意见应按“赛项编号+赛项名称+单位名称/个人姓名”格式命名,提交Excel版、PDF盖章版(机构)/PDF签名版(个人)。所有材料应放入一个文件夹,按要求格式命名后,压缩发送。


联 系 人:郭老师  董老师

联系电话:010-58556742,58556725


附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规程、赛题反馈意见表.xls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代章)

2023年4月21日


附件: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赛题公示稿(第二批)

      中职组

      附件:    ZZ006 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规程.pdf

                ZZ006 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赛题.zip

                ZZ008 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规程(教师赛).pdf

                ZZ008 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规程(学生赛).pdf

                ZZ008 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赛题(教师赛).rar

                ZZ008 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赛题(学生赛).rar

                ZZ010 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规程.pdf

                ZZ010 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赛题库.docx

                ZZ015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规程.pdf

                ZZ015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赛题.zip

                ZZ018 护理技能赛项规程.pdf

                ZZ018 护理技能赛项赛题库.zip

                ZZ023 艺术设计赛项规程.pdf

                ZZ023 艺术设计赛项赛题.rar

                ZZ024 美术造型赛项规程.pdf

                ZZ024 美术造型赛项赛题.rar

                ZZ027 婴幼儿保育赛项规程.pdf

                ZZ027 婴幼儿保育赛项赛题.zip

                ZZ028 法律实务赛项规程.pdf

                ZZ028 法律实务赛项赛题.zip

                ZZ031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赛项规程.pdf

                ZZ031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赛项赛题.zip

                ZZ032 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项规程.pdf

                ZZ032 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项赛题.rar

                ZZ035 化学实验技术赛项规程.pdf

                ZZ035 化学实验技术赛项赛题.zip

                ZZ043 声乐、器乐表演大赛赛项规程.pdf

                ZZ043 器乐表演赛项题库.zip

                ZZ043 声乐表演赛项题库.zip

      

       高职组

       附件:    GZ002 花艺赛项规程.pdf

                 GZ002 花艺赛项赛题.zip

                 GZ003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规程.pdf

                 GZ003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赛题.zip

                 GZ006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规程.pdf

                 GZ006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赛题.zip

                 GZ009 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规程(师生同赛).pdf

                 GZ009 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题库(师生同赛).zip

                 GZ010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规程(教师赛).pdf

                 GZ010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规程(学生赛).pdf

                 GZ010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赛题(教师赛).zip

                 GZ010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赛题(学生赛).rar

                 GZ011 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规程.pdf

                 GZ011 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题库.doc

                 GZ012 水利工程BIM建模与应用赛项规程与样题.zip

                 GZ012 水利工程BIM建模与应用赛项赛题.zip

                 GZ025 食品安全及质量检测赛项规程.pdf

                 GZ025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赛题.rar

                 GZ051 酒店服务赛项规程.pdf

                 GZ051 酒店服务赛项赛题.rar

                 GZ056 声乐、器乐表演赛项规程.pdf

                 GZ056 声乐、器乐表演(键盘)题库.zip

                 GZ056 声乐、器乐表演(民族器乐)题库1.zip

                 GZ056 声乐、器乐表演(民族器乐) 题库2.zip

                 GZ056 声乐、器乐表演(声乐)赛题题库.zip

                 GZ058 幼儿教育技能赛项规程(教师赛).pdf

                 GZ058 幼儿教育技能赛项规程(学生赛).pdf

                 GZ058 幼儿教育技能赛项赛题(教师赛).zip

                 GZ058 幼儿教育技能赛项赛题(学生赛).zip

                 GZ059 英语口语赛项规程(师生同赛).pdf

                 GZ059 英语口语赛项赛题(师生同赛).zip

                 GZ061 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规程.pdf

                 GZ061 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赛题.zip

                 GZ062 法律实务赛项规程.pdf

                 GZ062 法律实务赛项赛题.zip

                 GZ065 消防灭火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规程.pdf

                 GZ065 消防灭火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赛题.rar

                 GZ066 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规程.pdf

                 GZ066 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赛题库.pdf

                 GZ067 智能节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赛项规程.pdf

                 GZ067 智能节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赛项赛题.rar

                 GZ074 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开发赛项规程.pdf

                 GZ074 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开发赛项赛题.zip

                 GZ075 云计算应用赛项规程.pdf

                 GZ075 云计算应用赛项赛题.zip

                 GZ083 产品艺术设计赛项规程.pdf

                 GZ083 产品艺术设计赛项赛题.zip

                 GZ086 健身指导竞赛规程.pdf

                 GZ086 健身指导赛项赛题.zip

                 GZ087 司法技术赛项规程.pdf

                 GZ087 司法技术赛项赛题.zip


来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通知,今年4月至9月组织开展“迎国赛、强技能、展风采”主题活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突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引领带动广大青年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主题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广泛开展“迎国赛”知识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宣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主题、吉祥物、办赛理念、竞赛项目等。开展“迎国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持续开展“强技能”学习体验活动。组织面向公众的各类职业技能体验活动和相关技能培训推广活动。推广本地区、本行业技能人才绝技绝招绝活。三是深入开展“展风采”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参赛选手的选拔、集训备赛情况,宣传优秀选手及背后专家教练团队拼搏奋斗的感人事迹。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技能展演、主题演讲、座谈交流等活动。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基础和主要代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的新征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知行合一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是构建技能型社会和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来说,观察工作现场和理解工作世界的变化,是实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础。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2022 年版大典”)。这是我们观察和理解工作世界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新版职业分类反映出工作世界的变化趋势


我国职业分类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才有成文的职业分类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问世,2015年重修,2022 年第二次重修。国家职业分类结构上分为四个层级,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我们通常讲的“职业”就是大典中的细类。职业之中还包括“所含工种”。工种一般与生产服务组织中从业人员的具体岗位比较接近,大典采取列举方式。职业分类的技术原则主要是工作性质相似性和技能水平相似性,运用这两个原则决定一个职业应该放到什么类别。


1999 年版大典收录职业 1838 个,2015 年版大典收录职业1481个。2022年版大典收录1639个职业,其中新增 168 个职业,取消 10 个职业,净增 158 个职业。新增职业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社会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从业人员中。从本次职业分类大典的重修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工作世界的四个突出变化。一是“数字职业”的产生和原有职业的工作“数字化”。二是“绿色职业”的发展和原有职业的工作“绿色化”。三是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发展,服务业中产生了以数字消费为主的新形态,既增加了新的职业,也开始影响传统服务类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四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三年疫情防治对社会治理的要求重塑了基层治理格局,产生了一系列新职业,也使得党的基层组织以及乡镇和城市的社区组织得到了健全和加强。


(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催生数字职业发展,以数据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推动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职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引发的新一轮技术变革,促使企业生产方式向网络化、平台化方向迅速发展,生产组织随之呈现扁平化、虚拟化的特点。在产品端,生产的定制化、个性化和服务化倾向非常明显。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就业形态发生变化,创造了新的就业需求,产生了新的就业机会,引发了社会分工体系的重构,导致新职业层出不穷。


数字职业是以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为表征、体现数字经济业态的“职业族” 。所有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进行数字化及其语言表达、信息传输和产品(服务)研究、设计、赋能、管控、应用、运维、操作的人员,均可归入“数字职业”这个职业族。2022年版大典共标识了 97 个数字职业,占大典中职业总数的6%。


数字产业化直接催生了数字职业的新生,既包括数字运算和数字表达类职业,如 5G 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包括数字传输类职业,如数据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还包括数字内容生产类职业,如商务数据分析、数字资产管理、互联网营销、数字出版编辑等。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如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特别是以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职业发展迅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强化了数字技能对传统职业的更新。在既有职业的修订中,各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数字化技术应用工作的描述。数字职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二、四大类(分别占 55%、39%),三、五、六大类也有所体现。


为反映这一变化趋势,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新设立“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包含13个数字职业。未来随着这个小类职业的细分与新增,在四、五、六大类围绕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在数据采集与分析、产线工艺管理、产线安全维护和产线设备运维等方面可能进行结构性调整,还会有较多的新职业产生。第四大类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中,从零售服务人员分离出“电子商务服务人员”小类,列有电子商务师和互联网营销师两个职业。随着元宇宙和内容生成等技术的应用,数字消费、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可能会迎来职业分化和技能融合的双重趋势。


(二)绿色经济带动绿色职业发展,健康产业与乡村振兴重构相关行业的专业化分工


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协调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经济形式。目前,以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为基础,快速影响生产和生活的绿色化,已经形成绿色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等绿色经济领域,其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绿色职业是绿色经济活动中以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为主要工作任务的职业族。2022年版大典共标识绿色职业134个,占职业总数的 8%。其中,二大类 60 个,占 45%;三大类 2个,占 1%;四大类 37 个,占 28%;五大类 14 个,占 11%;六大类 20 个,占 15%。同时,绿色经济的兴起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职业的绿色化和绿色职业的数字化趋势相互交织。2022年版大典同时标识为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的共计 23个,分别占数字职业的 23.7%、绿色职业的17.2%,其中有新增职业5个。


与绿色职业相关的职业族中,健康类职业和涉农职业的变化值得关注。医疗卫生服务从医、药、护、技四类从业人员的基础上得到扩展,多领域融合和服务专业程度提升交织在一起且发展得越来越快,体育、健身、娱乐等都被归入大健康产业。2022 年版大典还增设了“康养休闲服务人员”小类,包括森林园林康养师和民宿管家两个职业。这一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迅速,未来这个小类会有更多职业增加进来。涉农类职业族的发展更为迅速。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越来越多与农业和农村直接相关的职业出现。


(三)不同产业门类的职业发展面临不同的变化趋势


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推动了生产业和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技术的融合性、服务的精准化以及生活服务的便捷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和社交方式的平台化等,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导致职业细分和技能融合。


第一产业门类中,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增强,农村服务专门化和便捷化需求强劲。2022 年版大典中出现了如农业经理人、乡村建设工匠、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新职业人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程度提升,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生活服务等领域将产生更多新的专业化活动, “三农”领域的职业发展速度加快。


第二产业门类中,生产制造领域的从业人员技能融合趋势加强。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供给的发展态势导致标准化、网络化、平台化生产技术快速应用,这种技术融合性创新方式推动了生产技能通用化。第六大类生产操作人员中,传统技术应用的生产操作岗位正在减少,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催生出一批新的职业工种;同时,技术替代又增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产线设备维护的工作需求。实际上,这一趋势在2015年版大典中已经反映出来。与1999年版大典相比,2015 年版大典中第六大类的职业数量从1119个下降到650个。


第三产业门类中,社会服务业的职业分化趋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快速增长,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领域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明显;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健康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生活消费性服务和“一老一小”照护服务的平台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更为显著,精准化和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供给已经成为潮流;信息服务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快速增长。这些变化导致了服务业职业结构的快速重组和新生,第四大类的职业数量明显增加。2015 年版大典中,第四大类职业数量从1999年版的147个增加到278个,2022年版大典中更是发展到357个。同时,随着基层治理的加强,在村和社区的管理与服务领域产生了一些新职业。本次修典中,第三大类调整了“社区和村务工作人员”小类,修订或新增的职业包括村和社区工作、城市管理、劳动保障、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医疗保障等事务的办事人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治理专业化的趋势。


二、变化中的工作世界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


从技术变革和应用的层面来看,影响未来就业形态、方式和服务的技术性因素越来越多,并开始形成影响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的底层技术和应用生态。在就业方式变化上,网络技术影响生产关系的调整,数据技术产生新的生产要素,认知技术替代和更新从业者的工作能力,信用技术则改变社会运行机制,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将重塑劳动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工作规范等。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将深度融合,导致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发生变化和重构,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从人力资源市场的持续观察中我们发现,基于体力和人工操作技能的需求持续下降,规则性认知技能也在下降;社交和情感沟通、复杂的专业沟通等技能在上升,基于数字技术的实践技能也在快速增长。” 这样的增长和变革会导致人力资源市场最有价值的技能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要考察员工的数字技能,培养员工在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工作并利用已有技能解决新问题,我们将这些能力称为“技能融合能力”。当然,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创造能力、社交化学习能力以及过程技能也成为重要的技能和素养。大规模技能更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将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一)发展过程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化大生产逐步向定制性生产、网络化生产等智能生产方式发展,以生产职能和单一岗位为基础的垂直性专业技能体系正在解体。工作组织的平台化、工作方式的数字化、垂直技能的横向融合,正在深刻地影响产业现场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注重发展过程技能和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劳动者应对技术浪潮挑战的重要基础,并正在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对于生产和服务过程而言,过程技能是全局性技能的核心,也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相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程技能可能是被严重忽视的一种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过程技能通常包括认知和元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交技能、技术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和变革技能。认知和元认知技能强调思辨式思维、学习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情感和社交技能强调以共情为基础的沟通和人际理解能力、以自我效能为基础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开发与提升;技术和实践技能则强调运用数字技术收集和分析信息、理解和解析工作进程以及解决工作的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创新和变革技能则强调在工作中发现和创造新的价值,协调工作进程中的冲突和摆脱生涯发展中的困境。


过程技能反映在劳动者工作过程和生涯发展之中,就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在长期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工具和人与自我关系的综合修养,包括从业者适应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跨职业的、可迁移的心理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总和就是职业精神;还要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如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活动中可迁移的工作策略和方法,这是职业能力中最底层的内容,它们决定了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模式。


世界技能竞赛组织将这些横向技能称为“跨领域技能”,认为这些技能对于从业人员的业绩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影响,并从 2013 年开始将其引入竞赛规则。这些技能包括工作组织和(自我)管理、(信息)沟通和人际技能、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力等。这要求在所有竞赛项目的设计上都将这些跨领域技能融入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的工作行动进行有效评价。这一尝试已深刻影响到选手的训练过程,并开始向教育和培训的学习过程转化。


(二)发展数字技能,提升数字素养


数字技能正在成为劳动者由传统工作方式通向未来工作方式的一座桥梁。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而应视为数字技术条件下影响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策略和方法。当前人与人的日常沟通方式主要依赖微信、抖音等数字工具和社交平台,工作中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有效沟通也是数字技能的一部分。它虽然没有改变沟通的本质,但改变了沟通方式和沟通效率。


总体来讲,数字技能的关键包括两类工作方法和策略的应用能力:一是以数据处理、呈现、分析为基础的工作方法,二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应用策略。具体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情境中的沟通合作、数据呈现与表达、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数字条件下解决问题、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据应用等。


(三)完善技能等级,贯通职业发展


随着技术变革的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迅速,劳动者获取工作所需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融合性创新更加普遍,技能更新对工作能力的影响更加深刻;就业环境更加多样,就业机会更加丰富,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呈多元变化,人力资源流动更加频繁。新时代人力资源的这些特征,使得工作现场的用人要求越来越具有综合性,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所代表的能力趋向开始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方向发展。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的“八级”技能等级。这是在技能人才评价方面的重要改革。“‘新八级’不是原来‘老八级’的翻版”,而是适应变化的技术世界和工作世界,重构新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体系。这有利于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对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般而言,影响一个经济体中劳动者职业技能等级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工作范围、能力水平、工作责任和资源支配权限等基本维度。从工作范围来看,知识、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工作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需要面对技术设备和专业工具,还需要面对客户要求、工作成本、环境影响等诸多关联因素。工作范围的扩大、融合和延伸,导致工作现场对劳动者工作能力要求的改变,因此需要采用更具综合性的描述方式来反映工作实况,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式描述目前在教育和培训、招聘和用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重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利于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对于鼓励青年人投身社会实践、成就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的理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全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途径,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延伸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的横向贯通。


三、发展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适应工作世界变化的重要基础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世界和经济世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直面这一变革浪潮。在学习和工作的领域里,关于能力发展的讨论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在所有讨论中,代表工作世界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以及关键技能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作用,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培养目标。2022 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顺应了这一变化,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这一表述将发展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综合素质”反映出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行动能力”则强调行动过程中人的能力的综合性。


如何通过学习来养成和发展这些素养?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对职业素质的“碎片化”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有效转化为从业者的行动能力,难以在工作中得到综合性运用。教育改革实践也告诉我们,对于如何将职业素质的概念和要求直接内化到具体的行动过程之中,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分享相关知识,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具体规范,并通过有效反思快速转化为行动策略和方法。比如,对于团队合作,要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工作的方式自然加入一个团队并融入其中,通过共同工作来完成任务;在比较高阶和更为复杂的工作中还需要领导团队、评估团队、改善团队。这就是工学一体的过程,在工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并逐步形成策略加以应用。这种尝试为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面对未来变革所需要的技能提供了实践启示:一是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高于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二是学生在具体、真实的工作性训练中获得的技能可以直接应用,比较全面地展现职业素质的要求;三是具有明确过程的工作项目实践可以全面地发现和评估学生或员工的能力范围与工作胜任程度。正是这些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朴素观念,引发了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学习革命。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和成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逐步在职业院校兴起,并受到企业的关注和欢迎。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应用,这一学习模式也受到影响并发生改变。今天的教师既要有数字化教学技能,也要学会如何运用数据化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管理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评估学习的成就;可以利用技术条件实现学校实训能力最大化,运用数字化平台来分享学校、企业的实训条件和实训机会;通过以社交和游戏为基础的技能“炫技平台”,将企业的攻关项目、研发项目发布到平台,形成自发性的虚拟项目小组,从而引发自适应的学习过程。这些新的尝试将进一步改变职业教育培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并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适应工作世界变化的关键途径


目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尖锐,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分类变化是对人力资源供给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新职业的产生代表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受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应用以及教育和培训供给能力的影响,这些新职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人才紧缺问题;另一方面,数字技能和绿色技能正在成为新时代人力资源的关键技能,技能替代、技能更新与技能融合并存发展,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供给,教育和培训的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方式变革等都将直接面临挑战。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发展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重要途径。2022年 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要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一)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供给结构,适应新经济、新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格局和社会治理框架等方面已经作出前沿性规划。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与上述产业领域的新职业相关的人才紧缺专业。同时,借助 2022 年版大典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内容等描述信息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数字技能和绿色技能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2022年版大典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提供了一个直接、可信的反映产业需求的信息平台,可以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提供职业适应性的搜寻工具。国家职业分类的中类和小类信息直接对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这是由其“工作性质相似性”的分类原则所决定的。自2018 年以来,新职业论证与发布也主要是在上述领域发现、确认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优化所引起的社会分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当与新职业信息建立联动机制,以适应新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性调整。


(二)改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着力发展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供给能力,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职业教育以其类型特色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职教法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根据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已经展开,对此,可以总结技工院校高级技工和技师教育的实践经验,对照 2022 年版大典中的新职业尤其是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选择部分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分别在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开展高级技能(国家职业技能三级)教育试点和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开展技师(国家职业技能二级)教育试点,并使之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程教育相衔接。实施这一试点的关键在于动员供应链生态中的头部企业参与合作培养,鼓励企业选派在职技术工人通过灵活学制参与学习项目,并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通过结构化的工作实践参与企业的真实生产服务项目。当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必须协同合作,改善和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确保教学中的资格提供和工作中的资格提供可以有效融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确保职业教育的内容体系适应产业现场的工作岗位


在职业分类大典中,各职业描述的职业定义、主要工作内容和所包含的工种信息为课程开发提供重要的工作和岗位信息。这些信息是专业的、可信的,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理解各专业所包含的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这些来自行业的可靠信息,可以进一步分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特别是理解专业所包含的职业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并在学习方式上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能力建构。国家职业标准所包含的职业信息和工作要求,为理解工作过程劳动者的行动提供了框架。职业标准以职业功能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对从事该职业的劳动者提出素质、技能和知识要求。这些信息直接来自企业行业的真实工作分析,其能力分级也反映出该职业从业人员的生涯发展历程。尽管国家职业标准的普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与具体企业应用的差异,但其能力分级和工作要求的特征性价值仍值得教育培训机构重视。


当然,对于具体的职业院校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而言,工作世界的直接信息必须以扎实的工作分析为基础。这需要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开展基于产业现场的职业观察和工作分析。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企业实践不仅要学习具体的工作技能,更要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观察工作过程的展开和分析工作过程中从业人员的行动方式。工作分析则需要组织不同企业、不同等级的从业人员作为本职业的实践专家进行结构性访谈,分析其职业发展中需要胜任的工作任务和达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一般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框架来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访谈结果形成包括本专业各职业发展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并使之成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起点和依据。


(四)实施高效的校企合作,确保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适应产业现场的工作过程


新职教法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并就人才需求信息、举办职业教育培训、人才评价等方面企业的责任做出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形成产业主导、企业主体的机制。企业是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主体,但在发展规划上重视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轻视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往往不会主动从发展规划层面布局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企业是各类人才的用人主体,但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上重院校建设、轻企业作用;工作是企业中知识和技能应用的主要场景,但职业院校在学习体系发展上重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专业体系、轻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体系。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不对称、不适应。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途径、训练方式、学习环境和能力评价等方面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以完成工作为目标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训练。因此,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要在合作中有效推进三大机制建设。一是推动建立产教对话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一致性。教师的企业实践、实践专家访谈、企业工作观察等是实现有效对话的途径,企业用于招聘和考核员工的人力资源胜任标准、行业或国家职业标准等是对话的重要基础。二是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过程中形成合作教学。企业在职业院校设立以真实工作场景为基础的学习工厂和产业学院,职业院校在企业建立对口实训实习基地,企业派遣“师傅”直接参与院校教学过程,高技能人才培训校企“双导师”、企业主导学生能力评价等都是实现合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三是推动形成产教协同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双向赋能。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企业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展创新项目、产品研发、共建大师工作室、企业内部及供应链生态企业员工专业发展等,这些都是双向赋能的重要形式。要真实有效地将企业的工作过程与学生的工作过程相融合,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学习方式变革。


(五)有效融合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探索职业教育适应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职业性学习的有效标志就是工作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工作者是工作任务的实施主体, “师傅”只是指导者和支持者。因此,在职业性学习系统中,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必须交给学生,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和评估者。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与就业指导等方面,应以工作过程为础,探索适合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有效的学习指导机制。


一是在课程的内容规划上开展技能重组。按照企业工作实践要求和学生发展目标,根据各专业预期就业岗位的产线、产品类型等特点,将具有行业标准意义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重组并进行教学化处理,以满足企业的特定用人需求。二是教学设计上注重技能融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使学习过程能够整合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知识理解的学习与训练。在技能整合的过程中,应当运用适当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注重学习复杂性递进,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技能和概念的复杂程度建构成递进式的学习序列,并辅之相适应的学习策略指导;注重工作多样性递增,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策略变化为变量,建构学习任务序列。在这一序列中,所需技能和策略的变化越来越多,促进学员体认更加多样性的技能和策略应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过程性探究。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中,应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须“淡出前台”,实施“后台控制”,发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工作任务,并在学生获得一些基本探究技能后,放手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在教学组织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团队工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实践专家或其他同学的解决过程进行对照。运用各种过程重演技术,比较实践专家和新手的作业,有效地增强反思效果。四是在融合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形成综合能力评价。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行动和学习成果进行适度评价,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以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策略的变化作为条件要素,引入形成性评价技术,引发学员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学习中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发展以职业认同和工作潜能评估为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技术。


总之,技术世界的变革和应用引发工作世界的变化和演进是持续而不确定的,工作世界中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会紧跟这一变化不断产生新要求。发展综合职业素质和行动能力是在学习世界中应对这一不确定性的基础,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为探索自己的范式变革做出更多努力。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在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的就业适应性上已经给出重要启示,值得我们珍视并不断发展。


陈李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来源:《教育与职业》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经费投入保障不足、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教师能力不适应数字化转型三重挑战。


报告指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增加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但经费不足仍是困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教育经费结构不协调。2020年职业教育在校生2976.98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44%和高等教育的44.4%。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3013亿元,其中中职2871亿元,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4.08%;高职专科2758亿元,占高等教育19.7%。二是中职与普通高中经费投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自2007年以来,中职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增长3.49倍,低于普通高中4.3倍的增长幅度。三是高职生均拨款水平存在“不增反降”现象。2021年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未达到12000元水平的省份占比12.5%;与2020年相比,部分省份生均拨款水平“不增反降”。


报告显示,学生多样化发展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导向对中职教育的挑战。中职教育需要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实现服务个体成长和经济社会需要的有机融合。二是高职生源结构多样性对教育教学适应性的挑战。高职扩招使学生群体多元、需求多样,如何有针对性地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有效教学,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系统化变革。三是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挑战。企业“招工难”“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困境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统筹处理好两个需求,营造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


报告指出,面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存在着不适应。一是教师专业能力不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教师作为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人才的培养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二是教师教学能力不适应教学形态的变化,部分教师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停留在作为辅助手段的层面。三是学生多途径获取知识的现状给教师自身能力带来挑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