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现在一般工人每天五六十块钱,一般技工大概一百元一天,高级技工两百一天,这说明有没有技能,收入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河南一定要发展职业教育,抓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近日,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济源市调研该省职业教育时,在现场为大家算了一笔“职教账”。

  “河南是人口大省,考虑到就业的压力,未来河南必须要想方设法建成制造业大省。”郭庚茂说,我们要帮助群众就业,帮助他们培养技能,技能提升一步,收入就增加一步。河南能不能建设制造业大省,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要害问题就是劳动者的技能。能培养大量成熟的各种层次的技能人才,就是最大的竞争点和吸引力。

  “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放到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举措中来。导向要倒过来,光支持考大学不行,还要支持考职业院校、考技能。职业教育要搞货真价实的提升,形式上的职教实际上还是普教的那一套,起不了实际作用。”郭庚茂强调,职业教育的关键就是校企合作,要提升全民技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农业、扶贫和残联等部门要六路并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通讯员 章仙踪 马国平

  走进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上课期间,竟然有一群学生不在教室里上课,却捧着英语书练唱英语歌曲,表演话剧。一所职校的学生,缘何会这么投入地学习英语呢?

  原来,他们都是湖南机电职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海外服务方向的学生。近年来,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海外业务增长较快,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提出旺盛需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背景,组建全新的海外服务订单班,瞄准职业教育的海外服务市场。

  2012年6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考工程机械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两个海外服务方向,工程机械专业海外服务方向27名学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海外服务方向31名学生,成为湖南机电职院最早一批海外服务方向学生。

  学院党委书记成立平表示,学院将此作为一项创新工程、精品工程,给予倾斜政策支持。学院给予项目组充分的自主权,实施海外服务班课程设置自主、教师聘任自主、津贴报酬自主的“三自”政策。课程设置方面,除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政课等内容外,其他课程均可由项目组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开设。所有科任教师由项目组自主聘用,专业课教师要求至少一半以上为企业派出的工程师、讲师。

  学院院长杨翠明表示,在专业建设方面,企校深度融合,共同推进项目。前不久,中联重科等企业负责人还专门就开设区域文化、礼仪方面的英语课程,增加企业产品课程等与学校进行了深入研讨。

  英语教学改革最为明显。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程机械海外服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安排有英语会话与交流、工程机械英语等课程,还有第二外语。学院还外聘雅思专家授课,第一学期连续4周内,集中安排英语口语教学,突出口语和翻译,雅思派出4名教师分内容授课。此后,再由富有经验的教师强化巩固英语教育成果,课上经常安排专门时间播放奥巴马的演讲、原版电影《泰坦尼克号》等内容,课外还经常排练英语话剧、小品等。

  为了配合企业“旺工淡学”的季候性需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海外服务方向还根据各个生产工艺流程、检测流程等安排专业学习内容,突出学生现场跟岗,熟悉岗位需要。跟岗期间,学生与企业员工同样上下班,同样打卡,注册,体验真实生产流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敏感度。

  据了解,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等外向型知名企业就海外服务人才的选聘与学院达成初步意向,近日还向学院提出了进一步增加海外服务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为农民子女办一所大学”——湖南同德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纪实 

  位于三线城市,创办才9年,又是民办高职,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危机”的背景下,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却办得红红火火。从2011年到2013年,连续3年实际报到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尤其是2013年,计划招1850人,实际报到2400多人。

  同德职院“生源不愁”的原因何在?“为农民子女办一所大学。”办学者这句既简简单单又充满情怀的话,正是这所地方高校办学成功的根本原因。

  把“高质量、平民化”作为办学追求

  “2013级2400多名学生,90%都来自农村,为农民子女办一所大学,一直是我不懈追求的一个梦!”学校创办者、董事长李少夫说。

  办学20年,李少夫夫妇始终不改办学初衷,那就是立志为家乡、为农民子女办一所大学。这些年来,同德职业学院一直面向农村宣传,面向农村招生。学校现有在校生6900余人,90%来自湖南、贵州、甘肃等26个省份的农村地区。

  “高质量、平民化”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学校党委办主任肖才枝告诉记者,为确保农村学生上得起学,学校收费在湖南同类院校中是最低的。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公益性是民办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学校所招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女,绝不能高收费。

  9年来,学校特地为1100多名来自贵州、内蒙古、甘肃等西部省份的贫困生减免学杂费,拿出100多万元补助贫困生。

  三成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

  令人吃惊的是,同德职业学院已毕业的2011届11391名学生中,有3000多人自主创业成功。毕业生刘平,开办飞达物流等三家公司,现有资产5000余万元;毕业生秦兰,开办养猪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毕业生李子良,在广州开办电脑公司获资产千万元,并借给学校200万元资金常年周转使用,以感谢学校培养。

  “我们的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有事业心。”同德职业学院副院长潘能钧说,近年来,学校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实训与创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六业(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贯通的人才,尤其是培养能吃苦、能创业、能致富的人才,学生创业氛围浓厚。

  张德福来自南洞庭湖边的沅江市农村,是学校水产养殖专业首届毕业生,目前拥有141亩水产养殖场,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如果不是靠学校,我根本没有资本创业。”张德福说。

  原来,学校新校区有规划用地2000余亩,其中有400余亩水面。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凡有创业愿望的,便由学校发给学生1万元创业基金,购买鱼苗,免费利用水面进行养殖,3年之后创收再还给学校。学生既能实实在在学知识,又能动手创业赚取第一桶金。

  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给学生创业基金购买花卉苗木,利用学校的苗圃基地,3年后已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今,学校已发放100多万元创业基金,重点资助20多名学生在校创业。

  学校学工部部长蹇少祥说,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吃苦、专业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专业与“农”字挂钩,科研向“农”字靠拢

  瞄准武陵山区和环洞庭湖经济带的发展实际,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转型需求,同德职业学院着力打好“农”字牌,谋求全面转型。

  “湖南武陵山片区现有本科高校设置的农学学科门类专业仅为3个,远远不能满足武陵山片区对农林技术人才的需求。洞庭湖区是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到2020年,片区科技人才要达到141.5万人,尚有缺口71.3万人。”同德职业学院院长管天球告诉记者,“这给我们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给学校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学校目前已成立“南方木本粮油研究所”、“南方生物能源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在校内新建农学方面创新创业基地1300亩,与企业共建了万亩木本粮油科技示范园,为湘西北及武陵山片区的10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提供良种和技术、生产生态示范。同时,专业与“农”字挂钩,科研向“农”字靠拢。

  同德职业学院为“农”服务的办学定位得到了湖南省政府和常德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先后对学校给予奖励和支持资金达4200万元,并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带规划土地2000余亩给学院,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农服务,就是要培养热爱农业、能够带头强农富民的技术技能人才。”李少夫说,今年,学校开始对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试点,实行免费上学,带薪读书(勤工俭学解决学费),高薪就业,调动年轻人从事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明天,首届“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将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人员、中外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专家20多人和来自8个国家的40名官员将围绕职业教育合作和发展主题展开讨论。

  为发展中国家培训600多名学员

  举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是设立在宁职院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

  该研究院于2013年由教育部、市教育局和宁职院三方携手成立,主要从事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援外项目政策与绩效评估研究及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并负责组织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论坛,建立多边交流平台。目前,研究院已完成对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等22个非洲英语国家职业教育学制概况的梳理,并正着力对非洲职业教育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成立研究院,进行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是宁职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举措之一。从2007年起,该校就承接了商务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和港口管理培训工作。2012年,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宁职院。至今,学院已经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600多名学员提供了管理培训,学员分布世界五大洲。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

  宁职院的援外工作本着“以培训带动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以合作带动发展”的理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平台。培训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学员参观了海天集团、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宁波龙星物流公司等知名企业,考察了上海洋山港、广州港、大连港、北仑港等中国重要港口,参观了上海、杭州、广州、大连、深圳等城市,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扩大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据调查,有96.5%的学员认为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并希望在回国后加以实践,也希望有机会与相关中国企业开展经济合作。

  近日,从宁职院援外培训基地的姒依萍老师处了解到,他们工作人员一边忙于接待从亚非拉国家和赞比亚来的40名政府官员,一边又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合作,开始筹备针对亚非拉国家汽车行业的汽车维修培训班。计划通过培训把中国汽车行业情况和吉利汽车的产品特性、海外营销策略、售后服务政策等内容详细介绍给学员,并会安排参观与高管交流活动,为促成中外汽车行业领域的交流与经济合作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发展中国家港口研修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对建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领域的合作,构建双方稳定的交流渠道,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中国职教“国际化”添砖加瓦

  “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广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是宁职院职业教育援外工作的目标。宁职院邀请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国家示范院校的校长、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班的学员授课,内容涵盖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设置与设计、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组织学员参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

  为加深学员对中国的了解,宁职院为学员们开设了“中国国情”、“中国人与哲学”、“文化体验”等课程,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还教学员们学习汉语,而学习中国结、剪纸、书法,体验中国功夫、茶艺、戏曲、舞龙、做青团……这些中国文化元素,成了援外学员在中国最愉快的经历。

  各国学员对我国高职教育的育人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西非塞内加尔教育部官员YOUSSOUPHA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之间多样化的深度紧密合作方式,让我感到惊讶。对塞内加尔职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正在努力尝试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日前,河南省政府在济源市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决定启动全省职教攻坚“二期”工程,通过5年时间使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320万人,在全省重点建成100所左右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左右特色职业院校,重点建设300个左右品牌示范专业点和5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

  河南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要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遴选一批有条件的城市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在联合招生、学生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2008年河南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职教攻坚计划,5年来共投资200多亿元,建设项目400多个,全省中高职在校生达到246万余人。

    
        10月19日上午,青海水电学校召开了建校六十周年座谈会,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国庆、人力资源部主任房振珂、党委工作部主任张志民、办公室主任权永斌、副主任邓韵代表公司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体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共计三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江建平主持,校长鲁怀民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向参加座谈会的各级领导和老同志及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学培训校办产业工作同步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电学校六十年走过了一条从艰辛向辉煌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今后,学校在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新办学机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座谈会还特别邀请了学校建校及发展的见证者老校长吴越强同志,八十三岁的吴校长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忆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并语重心长地希望全体师生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勤奋工作和学习,为学校的发展、为水电建设事业再立新功。 

        新老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纷纷发言,他们表示一定继承和发扬学校六十年艰苦奋斗、勤奋务实、顽强拼搏的精神,认真学习和工作,为祖国水电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加座谈会的各级领导纷纷发言对学校表示祝贺,张国庆带来了水电四局有限公司对学校的祝福,他在讲话中指出,水电学校六十年来几经迁徙,历届领导班子和教职工怀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翻山沟、战风沙,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在学校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水电四局和地方经济建设乃至全国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衷心希望水电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座谈会在师生共同高唱校歌——《自豪吧,我的母校》声中落下帷幕。 

        六十载沧桑巨变,一甲子风雨兼程。青海水电学校创办于1953年,前身系中央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上海技工学校。1958年为开发祖国大西北,支援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学校从黄埔江畔繁华的上海市迁徙到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工地,并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管理。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发电后,学校又于1976年5月随同工程局来到青海省龙羊峡水电站建设工区办学。随着龙羊峡水电站的建成和工程局发展的需要,1992年10月学校又由龙羊峡搬迁到工程局基地——青海省西宁市乐家湾。六十年的办学历程是艰难曲折而又催人奋进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喜人。如今,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正在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力向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迈进。




  本报讯 10月18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梦·人人皆可成才”职业院校系列宣讲第三讲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等多所中职学校的师生近400人聆听了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做了主题为“中国梦,人民梦”的报告。 

  报告用具体数据和历史事实,深入分析了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奋斗目标,并结合自身经历和中职学生特点,勉励大家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刻苦学习,增强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据悉,按照宣讲活动的安排,近期还将请有关专家、一线德育工作者赴其他省(区、市)开展宣讲。 

  本报讯(亓洪良)近日,由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承办的“第五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亚太地区职业院校合作论坛”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内地的60余所民办高职院校、民办教育机构的100余位代表以及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韩国等地的10余所高校的20余位代表,围绕民办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创新”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郭春鸣在讲话中表示,办好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还需要做好4各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在院校内涵建设上狠下功夫;二是要求各院校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三是要求各院校在创新方面继续努力;四是要求加大民办职业院校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现代化的专业人才。

  论坛期间,围绕提升民办院校内涵建设问题,举办了“2013民办高职内涵建设展”和“2013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成果展”。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学院被评为“2013民办高职内涵建设优秀院校”。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消息,2014年高职入学考试于10月23日至28日接受报名,考生可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职教育入学—高职教育入学报名系统”,进行网上预报名。办理网上预报名后,考生应于2013年10月29日至31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再受理,考生只有完成现场确认才视为高职招考报名成功。
 
       率先试点本专科分类考试
 
        据悉,高职招考是我省积极探索本专科分类考试以及高职对口招生考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国率先实施本专科分类考试试点。
 
        此次我省扩大高职报考对象范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以及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须持我省公安厅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均可报名参加我省高职招考。而外省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也可报考,不设置其他条件。
 
        明年1月开考
 
        据悉,从2014年起,我省将整合“高职单考”、“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中职推免”等考试,首次举行高职招考。高职招考均不分文理等科类,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等4门,每门满分150分,总分600分。每门课程考试时间120分钟。
 
        面向中职生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课等4门,其中专业基础课分为教育类、财经类、旅游类、美术类、音乐类等12个类别,考生报考时只能选报其中一个类别。语文、数学满分各为150分,英语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专业基础课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成绩不对外不查卷
 
        考试将安排在2014年1月11日至12日进行,考试成绩将于2014年1月底前公布,考生凭本人账号和密码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职教育入学”查询本人成绩,不对外公布,不查卷。
 
        参加高职招考,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录取;未被录取可按有关规定于2014年4月申请普通高考补报名,然后参加当年普通高考。
 
       音、美考生须参加专业统考
 
        报考高职招考音乐类、美术类的考生,应报名参加今年12月的2014年普通高考音乐类、美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与普通高考音乐类、美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相同。
 
        报考高职招考的普通高中生,如要报考普通高考体育类、艺术类,中职生如要报考普通高考体育类、艺术类(除音乐类和美术类外),必须参加今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举行的普通高考报名,并参加今年年底前组织的普通高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
学生心中温馨的“家”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姜乃强 通讯员泊伟)“一到学校就有社区的老师告诉我们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让我们省了很多时间”、“社区发放的服务指南和学生社区居民行为规范,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谈起位于学生住宿区8号楼的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学生们赞不绝口。

  有办公室、会议室、流动书吧、放映厅,还有学生社区网和社区报;帮助处理各种纠纷,提供生活服务,排解心理困惑……这里如同居民小区的居委会,为学生提供24小时的贴心服务。

  “作为学校学工部、学生处下设单位,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融合了党团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建设、后勤服务等功能”,社区中心负责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工部部长姜宇国告诉记者,自2011年1月成立以来,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营造学生生活的和谐家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保体系整合三方资源

  “学生的安全问题比较复杂,往往都是突发事件,我们要做的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理。”

  安全是学生社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创建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实行了安全保障专岗、公寓专职辅导员值班、24小时总值班等制度。社区中心把辖区派出所的警力也整合进来,由公安、高教园区管委会、学院三方共建警务室,为学生社区突发事件的处置创建了“警区校”三方联动的保障机制。

  冯老师和马老师在社区中心担任24小时总值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把家安在社区,吃住都在这里”。马老师曾在政府任职,冯老师曾是公司的法律顾问,退休后他们想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于是放弃安逸的生活,来到这里当起了24小时在岗值班员。冯老师聊起工作时说:“学生的安全问题比较复杂,往往都是突发事件,我们要做的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理。”

  社区服务关怀学生成长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贴近学生社区生活,为学生展示才华和魅力提供了舞台。

  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虚拟世界,也影响到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活动范围。为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经常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社区文化节开、文艺汇演,还有针对新生的“迎新生、感师恩”主题板报评比、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的“集爱之旅”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社区生活,为学生展示才华和魅力提供了舞台。

  在满足学生文娱需求的同时,社区还加强了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为化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社区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由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的老师每日值班,为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考试焦虑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援助。社区中心还聘请相关专家,为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服务。

  党团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休闲、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已成为学生心中温馨的“家”。

  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休闲、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攻坚堡垒。学校社区中心党团建设工作进社区、进公寓,带动了公寓内学生的思想建设。他们对学生入党推优进行生活方面的考查,负责校学生会、校团委、校学生自治自律委员会学生干部的入党推优。如今,社区党支部已累计发展学生党员40余人。

  就读于学校管理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曹佳妹,是校自治自律委员会活动运行部部长,也是去年在社区中心入的党。谈到在社区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曹佳妹表示,在社区自律委员会工作这几年,慢慢地了解了学生工作,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生,成长为一个部门的干部,并且入了党。今后,我会以实际行动作好社区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学生通过学生自治自律委员会进行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如今,该校学生社区已成为学生心中温馨的“家”。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日前,江苏省与贵州省正式签署对口帮扶威宁和丹寨中等职业教育协议。其中,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帮扶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帮扶丹寨县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协议,贵州将选派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到江苏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江苏教学或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而江苏每年将选派管理干部赴贵州开展帮扶,并安排专家前往贵州举办学术讲座,安排相关学科带头人指导贵州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当地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此外,根据具体专业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两地还将开展合作办学,贵州每年将安排100名学生到江苏就读。

        10月16日,水利部、教育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工 作视频会议。会上,围绕加快推进现代水利职业教育发展这一主题,安徽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厅、浙江省水利厅、湖南省水利厅、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水 利职业教育集团和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7家单位做了主题发言。本报摘要刊登发言,供大家学习参考。

  整合资源 抱团发展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和平

  为服务我省事业发展包括水利事业发展,加快美好安徽建设,2009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加快职业教育大省建 设。201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着力打造水利职业教育体系。我省现有4所中职学校设置了4个水利类专业点,在校生近1000人;高职院校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其 他高职院校为支撑,设置了6个水利类专业点,在校生近3000人。打通中高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通道。同时改革成 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满足群众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到目前为止,我省基本形成水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满足我省水利事业发展需要。

  质量工程提升自身实力。2008年,我省开始实施质量工程,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在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以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在 建设内容上,所有项目都涵盖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在项目数量分配、遴选评审上,充分考虑水利职业教育的现状并予以倾斜;在资金投入上也逐年 增加。我省高校水利类质量工程项目近百项,主要包括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研 究项目、教学成果奖、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实训中心、精品课程、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等,总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实施质量工程,加强了高校内涵建设, 提升了水利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集团化办学取得高质量成果。我省有六大高校联盟,22个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有高职院校16所,中职学校7所,企业单位30家,集团内部实行中高 职衔接,校企合作。这是一个专业型、区域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主要服务于安徽快速工业化对水利、土建、制造、资源、测绘、电子信息、环保类、材料工程等方面 人才的需求。集团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广泛开展了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项目联合申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技能大赛等工作,并取得了一 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

  校企合作构建双元多层次校企合作机制。我省依托水利行业,积极推进通过引入执业资格标准,不断完善人才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专业标 准;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充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引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在学院(系)教学管理、专业负责人和学生指导教师三个层面建立校企合作“双元制”。

  优化布局 倾斜支持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金元

  湖北是水利大省,也是水利职业教育大省。湖北省教育厅一贯重视和支持水利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会同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优化水利职业院校布局。近年来,通过采取升格、收编、撤并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省水利厅主办的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主办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葛洲坝集团主办的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主体,以其他中职学校为基础的水利职业教育体系。

  指导成立湖北水利水电职教集团。2012年9月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3年4月,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由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省内多所中高职院校参加,同时吸纳省内部分水利类本科院校、水利行业协会和省内200多家水利企事业单位参与,组建了湖北 水利水电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水利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全力筹措水利职业院校债务化解资金。为完成国家提出的在2012年高校债务化解60%的目标任务,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到 2012年底,共为我省水利职业院校筹集化债资金9400余万元,全面化解了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负债,其他水利类院校的资金负债也完成了化解 60%的目标任务。

  积极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财政、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实施并完成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和武汉新校园建设工程,协助省水利厅完成了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置换及新校区建设工程等。

  大力支持学院示范创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我们在学院老校区资产置换、财政拨付等方面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投入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约7000万元。

  优先落实水利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待遇。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注重遴选和吸纳水利职业教育院校,并给予同等或更优惠的待遇和资金支持。全面落实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免学费政策,努力扩大水利中高职学生享受助、奖、贷、补、勤范围,鼓励学生报考水利类院校和专业。

  高度重视水利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在招生录取、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在招生计划方面,尽量满足水利职业院校要求,能调剂的调剂,该 补充的补充;在录取分数线方面,尽量降低门槛,在不违反政策和原则的情况下对水利职业院校招录工作采取更多灵活机动的措施和手段,鼓励学生报考水利类院 校。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行业院校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组织学院专家教授到行业单位担任技术顾问、推广水利科研成果,组织教师学生到行业单位实习实训、承担设计施工任务等,促进了水利职业教育与行业社会的融合,提升了水利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内涵建设 实现转型

  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 冯强

  近年来,浙江省水利厅大力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推进学校发展与行业需求相协调,学校教育与队伍建设相衔接、学校行业地位与科技服务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浙江水利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坚持优化结构布局。我省水利系统从业人员近5万人,水利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不到10%。按照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目标,我厅注重顶 层设计,明确厅属学校发展定位,划拨1300亩土地作为实训基地,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学院、干部学 校、技能鉴定站等四个层次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具有浙江水利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坚持优势专业建设。按照水利行业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厅属学校形成工科门类齐全,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土木、机械、电气、管理等协调发展 的学科体系。同济学院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工作的机遇,开设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并争取省财政免收学生学杂费,水利工程及设施农业技术实训基地被列为我省首 批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厅属学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被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水工建筑物”、“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等 42门课程入选国家、省级精品课程。

  我厅牵头成立浙江水利行业校企合作办学协调委员会。同济学院与全省11个市水利局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承担浙江省水利建设企业协会的日常工作,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坚持自主创新创业。开设上海大众等“订单班”,建立联想维修等“校中厂”,为学生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顶岗实习现在已经拓展到国外,今年首批学生已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开展国际农业与园艺等专业的实习。

  坚持大规模职工培训。“十二五”时期,浙江水利投资将达1980亿元,全省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繁重。我厅已经开始实施“基层水利人员万人培训工程”和“建设人员从业资格万人大考”,省级财政每年列支培训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水利系统员工年培训率达30%。

  组织厅属学校建立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技能等级培训、鉴定、考评工作。连续举办了5届全省水利行业技能竞赛。设立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技能领军队伍。

  坚持技术应用服务。我省创造性地实行竞争性申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这一改革措施,厅属学校全程参与,依托厅属学校开发信息系统,实施全省水利 人事人才“1+N”信息化工程。厅属学校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课题研究,浙江水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水文化研究教育机构,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全国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多措并举 多点发力

  湖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 张振全

  近年,我厅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形成了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教体系,为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发展水利职业教育。在厅党组的推动下,2004年成立了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厅党组书记、厅长亲自兼任董事长,目前董事会成员已经扩展到县市一级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及省外共120余家用人单位。

  实施强力举措支持水利职业教育。为帮助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共建,拨出专款用于共建项目。为支持湖南省水利职工培训中心项目建设, 省厅专款资助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解决培训楼遗留问题及加固修缮,目前一座能容纳600人的现代化职工培训楼已矗立于校园之中。

  2011年湖南省委1号文件明确,从同级财政相关水利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水利科教建设。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及《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中均明确,水利基金的20%用于应急度汛和水利科技教育。

  随着教育强省战略的推进,省财政按《湖南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拨付生均经费。为支持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国水利职业 教育示范院校,我厅决定分期分批提供97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该院加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省在加快水利职业教育发展上已投入各项建设经费近亿元。

  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两条腿”走路。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800人,有成教和自考在籍学生1319人。去年该院承办全国、全省各类培训班22期,开展行业职工培训3289人次。

  采取服务教学和服务生产“两轮”驱动。初步统计,2005年以来,省厅支持帮助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水利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技术研发项目累计达百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多元,形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双师”服务团队。

  挖掘水利行业和教育系统“两大资源”。省厅通过项目支持、对口帮联、科研立项、订单培养、职工培训、学生就业等途径加大对水利职业教育的倾斜和 扶持。如学院与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开办了“水文水资源”订单培养班,25名学生毕业后被直接录用为湖南省水文系统事业单位正式编制职工,类似订单 班该院已达40余个。

  合力推进 互惠共赢

  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江洧

  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08年,在水利部的领导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的指导下,集团联合了8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38所水利职业院校,经过5年的探索,在开展校企与校际合作、促进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

  首先,构建行业引领“平台”,健全发展运行机制。一是政府主导“看得见”。水利部、教育部今年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意见》,将实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计划”列为重点项目,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水利部人事司和广东省、山西省水利厅等相关主管领导兼任集团领导职 务,直接参与集团管理。二是行业引导“摸得着”。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等集团成员,共同推动水利职业教育办学体 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企业参与“接地气”。中国电建集团、葛洲坝集团、汉江集团等集团成员直接参与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专业建设、教学管 理与培养质量3个专业委员会工作,打造双师队伍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制定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 实习”等合作,体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其次,推动校企校际“联姻”,促进各方互惠共赢。一是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集团积极引导校企、校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共育水利建设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集团内成员院校与企业依托集团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引进企业人才标准,通过合作开展订单班、职工技能培训等 方式,联合培养了大批满足水利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共建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签订校企合作 协议专业97个。合作完成专业技能标准、认证系统及资源库建设入库课程92门、专业核心课程84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及特色教材8门,成员院校间合作 共建精品课程26门,并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三是共建专兼教学团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项目化课程教学,指导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 习。引进企业人才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院校间通过师资交流、挂职锻炼和集体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几年来,共 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95个,共建校内实训场馆148个,其中小浪底、葛洲坝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成员院校共享。

  再其次,充当学生“良师益友”,开展顶岗就业服务。集团始终把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以集团信息化网络建设为抓手,强化校企信息 交流,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分析企业用人标准等方式,提升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集团委托专业公司建设了“校企无忧”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 顶岗实习、人才招聘、师资互动、学习资源下载等功能,企业、院校、学生可在共享网站人才供需信息。研发顶岗实习管理软件。开发“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软 件”,实时、动态监控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师生均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操作,解决了当前顶岗实习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放羊”难题。

  投入职教 获得回报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家华

  汉江集团作为水利系统的大型国有企业,历来非常重视与全国知名高校、水利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建立了具有水利行业特色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分类分批开展了大量职工培训,全方位推进了集团和院校的合作,获得了良好的价值回报。

  每年初,我们认真做好企业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年度培训计划,确定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了年中有督促,年底有检查和统计,并将各类人员的培训学时完成情况登记在《水利行业培训证书》上。

  集团先后出台《汉江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关于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的通知》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目标、管理体制,促进了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多年来,集团依托丹江口职工大学积极参与了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发放、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先后出台《汉江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建立了“技能+业绩+潜力”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力求从品德态度、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能水平四方面对参评人员进行综合评审。

  2002年以来,每三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竞赛已形成制度,每次竞赛前,每个工种都通过丹江口职工大学或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集中培训。同 时,我们还积极参加水利部、湖北省、长江委等相关行业组织的技能大赛。近3年来,共有34人在省部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集团还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职工教育培训、互设教学(培训)基地、教师实践锻炼、学生顶岗实习、生产项目共建、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合作广泛, 促进了共同发展。学院主动派出教学一线教师深入集团公司不同岗位调研和学习,在详细了解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同集团公司的工 人、技师、总工等深入交换意见,反复修改论证,先后制定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了课程内容与水利职业标准对接,教 学过程与汉江集团所需岗位及管理对接,学历证书与水利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集团大力协助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企业发展的 支撑作用,从2011年开始大力协助职业院校做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方互派职工到对方单位交流学习。集团建立实习基地支持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依靠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等多家电厂,和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平均每年接纳实习生达200人。

  服务行业 打造精品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惠贞

  多年来,在水利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立足水利、服务行业,强化内涵、追求卓越,成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组建职教集团,实施人才共育。2008年,在水利部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的支持下,联合81家水利企事业单位和23所水利职业院校成立了首个全国性的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

  改善实训条件,突出职业氛围。以“校园大职场,企业大课堂”为建设理念,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在校内建成具生产实训一体的污水处理厂,利用建筑垃 圾修建了鲲鹏山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基地,利用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建设水文站、测绘实训场、气象观测站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群,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

  加强产学结合,推进人才工程。从加强科研和科技服务入手锻炼师资队伍。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来调动教师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积极性,通过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向设计院、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学“借力”,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突出水利特色,建设精品专业。在水利部人事司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的指导下,精心创建和打造品牌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其 他专业的发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获评国家级精品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和工程测量技术两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技能。不断深化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并将竞赛机制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实现了系部有赛事、层层有选拔、师生全参与、专业全覆盖。

  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培养质量。主动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拓展国际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与中水集团创新国际工程订单班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国际化水利技术技 能人才,在强化对企业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人才培训合作。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圆满完成了埃塞俄比亚纳兹雷特风力发电厂的一期和二期地形图测量任务。
        ■梁忠厚

  “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关爱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本性,把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关照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内涵就是要求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同样肩负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发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职责。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问题学生、困难学生相对较多;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等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或高考失利,或者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只能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等,导致他们心情压抑、缺乏自信、目标迷惘,学习缺乏动力和主动性。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应更有弹性、灵活性和艺术性。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要制定出一套适合校情的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更需要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灵活掌握学生管理艺术。

  在关怀体贴前提下严格规章制度。尊重学生是关怀体贴学生的基础,对学生关怀体贴是消除对立情绪、表达善意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坚持制度中维护学生利益的重要手段。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在关怀体贴前提下严格规章制度,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聚集和协调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各方面力量来综合预防,减少学生违规;通过教育感化,确保学生不走极端。

  在完善制度环节上与时俱进。一是观念认识上的与时俱进,确定学生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由为师生教与学以及学生生活的“保障系统”转化为学生的服务系统。二是内容程序上的与时俱进,维护学生各项权益。规章制度内容环节上的完善,尤其是要注重保护学生隐私权、名誉权等问题。

  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不断创新。要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具有维护高职院校教学、生活秩序的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稳定安全的保障体系,是维系学生乃至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尽管高职院校制定规章制度时力争准确、可行、周全,但难免会有遗漏缺失的地方,应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健全和修正,以求规章制度更加正确、可行、规范、缜密,切实保障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高职学生不但要遵守学校实习实训规章制度,也要遵守实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顶岗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目前而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漏洞仍然较多,诸如管理难度大、稳定性差、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因此,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出台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维护好学生的正当权益,是高职院校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方面。(作者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

   本报讯(记者 黄蔚)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届五次理事会近日在北京闭幕。今年,中华职教社进一步扩大温暖工程覆盖范围和受益面,共筹得善款3728.7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5万人,资助金额5755.69万元。

        教育部、水利部16日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水利职业教育视频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将加大对水利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水利职业院校实习 培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基层水利技术人才,力争到2015年,培养高、中职水利类专业毕业生15万名,实施基层水利职工继续教育50万人次,培 训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30万人次。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指出,全国县以下水利基层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36%,县市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所长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仅占39%。在我国当前水利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尤为迫切。

  “为加速推进现代水利职业人才,今年我们把水利类专业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从去年的30%提高到40%,同时,进一步提高了 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比例。”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今后,教育部将继续完善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加大高等职业院 校水利类专业的助学力度,并与水利部共同建设一批水利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实施“千人千企”工程 落实“强名新”计划 开拓海外就业市场

  武汉职院“三板斧”劈开就业黄金路

  本报讯(记者 黄兴国 特约通讯员 王国海)“我很高兴招收你到本公司工作,第一年月薪1万元。”日前,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办公软件全球认证管理中心负责人对获得微软办公技能世界大赛冠军、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2013年应届毕业生陈星抛出了橄榄枝。“谢谢,我还没毕业,要回国完成学业。”陈星婉言谢绝了。

  武汉职院曾获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今年共有毕业生5660人,截至8月底,就业率达95.55%。

  为了突破综合性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大、依托少数行业就业难的瓶颈,武汉职院实施“千人千企”工程,即1200余名在岗教职工联系1000家以上合作企业。为了推动这项工程落到实处,该校推出了3个“500”举措,即学校稳固联系500家企业、二级学院密切联系500家企业、新增联系500家企业。

  该校依托1500余家稳定的合作企业,每年定期举办有360多家企业参与的大型校园招聘会,不定期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500多场,年均供岗数与应届毕业生之比超过3∶1。今年,学校共为学生提供岗位1.8万多个,供5600多名毕业生挑选。“校园招聘进一步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武汉‘1+8’城市圈的企业中建立了稳固的‘就业根据地’,目前,2850多名毕业生在武汉城市圈就业,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0%以上。”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孙俊告诉记者。

  在确保学生充分就业的同时,为了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学校精心打造了“强名新”计划,即帮助学生尽量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省内外名企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企业就业。

  近几年,该校抓住1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武汉·中国光谷”的机遇,联合全省40多所职业院校和120多家企业,组建了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湖北旅游3个职业教育集团,筹建了生物技术校企合作联络中心,为政产学研密切合作搭建平台。

  该校从合作企业中精心挑选了一批中国500强和知名度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武汉职院十分注重海外就业市场的开拓,设置了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处;利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契机,把指导、推荐学生在海外就业作为育人考核的硬指标,奖惩兑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输送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布置了双重任务:既要重视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又要注重广泛联系国际友人、开拓海外就业市场。近5年,该校先后派遣400余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交流、培训和深造。这些教师既提高了职业素质,又为学生在国外实习、就业牵线搭桥,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校先后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各二级学院也积极开展国际化教学与交流。该校商务英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现代纺织品检测与贸易、市场营销、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的境外就业与见习学生逐年增多。近两年,学校输送了600多名毕业生到新加坡、芬兰、丹麦、比利时、法国、迪拜等25个国家和地区就业。

  “实施‘千人千企’工程、落实‘强名新’计划、开拓海外就业市场,是学校狠抓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三板斧’。此外,学校还采取多项举措,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超过7.2%。”武汉职院院长李洪渠对记者说。

“职教援疆,援到我们心坎上”

——湖北省和新疆博州共创教育援疆新模式纪实

  这几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晓丽特别高兴,虽然学校已经开学,但前来报名的学生仍源源不断。“今年学校招生出现了‘火爆’局面,与去年相比,翻了两番,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王晓丽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都得益于湖北省对博州职业教育的创新性援助。可以说,湖北职教援疆,真正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湖北和博州两地共同探索出了一条职教援疆新路子。”

  创新支援理念——顶层设计 高层推动

  湖北是教育大省,职教资源丰富。湖北深知,职教援疆仅仅有资金援助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出新的职教援疆模式。

  因此,湖北省职教援疆,没有采取简单地安排当地的职业院校对口支援一下博州的职业学校了事,而是把职教援疆上升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来对待,高位推动。提出了“有限援疆和无限援疆相结合”的模式,这里说的“有限”指的是援疆资金,“无限”指的是人才和智力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

  在博州中职技术学校,还挂着一块校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博州教育局副局长沙顺利告诉记者,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职教援疆上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成果。博州党委、政府视职教援疆为推动博州职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利用湖北优质职教资源,“借船出海”。为此,博州提出了建设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的想法。该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湖北省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0年,在博州和湖北的高位推动下,博州投资3.6亿元建设占地500多亩的博州中职技术学校新校区。走进校园,崭新的教学大楼、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教职工焕然一新的面貌,让这所学校显得生机勃勃。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无论在博州党政领导口中,还是在博州中职学校的校长口中,湖北省党政领导的名字频频出现。“湖北省常务副省长王晓东,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侯长安,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都来学校调研过,并帮学校解决了很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王晓丽一口气说出了一长串名字,“此外,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还有湖北省教育厅等单位也都一直关心着我们学校的发展。”

  创新支援模式——名校带动 产教结合

  “除了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外,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对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强的需求。”博州党委副书记帕尔哈提·艾孜木对记者说,“但博州没有高职院校,这一点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帕尔哈提·艾孜木看来,没有高职院校,就意味着中职毕业生缺乏上升通道,这也成了影响中职招生的一大因素。这个愿望,在博州政府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导下实现了。

  如今,由博州中职技术学校牵头,联合县市4个职教中心、湖北省13所相关职业院校和博州湖北工业园区内落地的10余家企业共同打造“博州湖北职教园”,从而使博州职教实现了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结合的目标。

  “利用援疆优势,湖北省将职教资源引入博州,建立‘博州湖北职教园’,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沙顺利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湖北支持博州中职建设资金达到近6000万元。”

  沙顺利说,湖北省按照“软件硬件相结合,资金、师资与管理一起援”的教育援疆方案,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选派管理干部与教师团队,全方位对博州职业教育开展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人才方面,只要学校需要的教师,提出来,湖北省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派过来。”王晓丽感动地对记者说,“湖北把我们学校当作他们自己的学校在办、在支持,实现了湖北省更多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口支持博州中职学校,一校重点对口支持一个系部、一个专业,实现专业支持全覆盖,形成全省合力支持博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介绍,3年来,湖北省先后选派20名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博州湖北职教园”支教,以传、帮、带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援疆教师与各民族教师共同设计专业调研方案,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组织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共同观摩教学。

  如今,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借助湖北支援的优势,开创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双情境校企融合、四阶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淡季进校、旺季入企、技能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护理专业的“三轮交替、医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合博州实际,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新亮点。

  此外,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先后选派20多名专家到博州开展短期对口帮扶,参与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工作,开设行动导向教学示范课。

  创新支援机制——实现跨省中高职体系衔接

  今年7月,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和博州州长奥曲尔签订《深化对口支持推进博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协议书》。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对口支援协议。这份协议,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职教援疆机制。

  这份协议中规定,搭建博州与湖北跨区域中、高职对口升学“立交桥”。博州中职学生可通过湖北省高职单招及技能高考,进入湖北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从而实现“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的中、高职体系衔接。这种跨省的中、高职衔接为博州农牧民子女提供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不仅满足了中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同时增强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吸引力。

  王晓丽告诉记者:“对新疆学生来说,要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分数要达到二本线。如今建立起了新机制,学生在博州读完中职,即可通过单招和技能高考进入武汉读高职,不仅省了高中3年的学费,还能上名牌高职,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打通跨省中、高职衔接这个通道,没有湖北省创造性的援疆思路和举措,是不可能的。”采访中,沙顺利对记者说,“‘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打通了跨省中职到高职的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从而推动博州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职教援疆过程中,湖北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履行“湖北责任”,从“硬件”到“软件”、从“输血”到“造血”、从“引智”到“育人”,从援助到创新机制,为推进博州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提升了博州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打造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品牌。

  帕尔哈提·艾孜木说:“我们常常对湖北省的领导说,希望把博州当作湖北省的第十八个地州来看待,把博州职业教育当作湖北的职业教育来发展。如今看来,湖北省党委、政府切实做到了,把我们当作一家人,高度关注,关爱有加,这才推动了博州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读博州中职,上武汉高职’,建立起了博州中职学生就读武汉高职院校的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职教援疆新路子,建立起了湖北省职教援疆长效机制,为促进博州中职学生的就业梦、成才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博州经济后发赶超、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开赛

  本报讯 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以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2013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10月19日在南京开赛。全国1000多名职业院校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等6个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鲁昕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支撑。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大力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4年来,信息化教学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鲁昕要求,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关部署,落实“三个率先”,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信息化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二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以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基础,规范和推进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开发和共享职业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认证体系和共享模式;四是不断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五是大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将信息技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

  据介绍,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个代表队的667件参赛作品,赛事规模更大,参与度更高,比赛机制更完善,行业企业也参与其中。 

  湖南首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成立

  本报讯(记者 唐湘岳)湖南首个区域性职教集团——“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10月19日正式授牌成立。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为平台牵头组建,集团内现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14家,并集结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80余家作为校企合作单位,涵盖了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机械、化工、测量、环保、机电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辐射湘、鄂、桂、赣、黔、新等18个省市、自治区。

       本报讯(周仕敏 记者谢洋)为推进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试点,支持试点县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广西在安排下达1200万元专项的基础上,目前计划再安排28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

        2013年7月,广西教育厅印发了《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方案》,在横县等8个县开展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8所试点县职校与9所对口帮扶高职院校采用“2+3”学年制中高职贯通办学。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对口帮扶试点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同时,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学院牵头,联合试点县、相关企业,起草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15个专业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据了解,此次增加的专项资金中,2400万元用于8个试点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试点专业建设,购置专业设备;450万元补助9所试点高职院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