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江苏省从2012年起开展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的试点工作,其中“3+4”试点模式打通了中职生直通普通本科的通道,一批本科高校出于支持地方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局而积极参与试点。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由省辖市教育部门统筹协调,本科高校牵头,对接地方“囯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本科专业与中职专业对口衔接,联合制定中职3年加本科4年的7年分段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生通过中考入学“3+4”衔接班,分数线应达到本地四星级高中分数线,中职阶段学生综合评定达到接续本科高校入学标准,即可直接升入本科阶段学习,而无需通过高考。因此,江苏“3+4”试点模式成为中职生上本科的直通车,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高等教育升学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而易见,推出“3+4”试点模式,不只是为中职生建立了一条直通本科的通道,也不是简单地在中职的基础上实施传统本科教育,沿用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其意义更主要在于:

        第一,构建一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体制。传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普通高中基础上进行,教学体系的学术性痕迹非常明显,技术性、应用性特征不够突出,与研究型高等学校相比,表现为同质化和压缩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一方面,大学生因技术技能实践能力不符合用人单位需要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人才。实行“3+4”试点模式,本科高校可以在中职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有别于传统学术型本科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优化,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适应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这方面,国家还要高度重视,加快建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本科层次,还要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奠定基础,增强国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改变长期处于技术模仿、产品仿制、生产和服务质量不高的境遇,使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创造和世界品牌。

        第二,构建一个多样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目前,高中阶段教育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高中,一种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初中毕业要么上高中,进而考大学,要么上职业学校,准备就业。许多初中毕业生在理性考虑个人意愿、个体性向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直接选择上职业学校,学技术技能准备就业,但是大量学生还是盲目拥挤普通高中,而实际上相当多的学生并不适应当下应试型普通高中教育,也并未达到理想的高考目标和理想的就业预期,因而发生了心理失调等问题。“3+4”试点模式提供了初中后升学的第三条通道,使得学生不一定通过上普通高中上大学。由于避免了高考而直接上二本,明确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性,可以吸引一批学习成绩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转向“3+4”试点模式,以期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目标,从而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使得各类学生各得其所。这对于缓解普高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也有一定作用。

        第三,构建一个人性化教育教学生态。当下,通过普通高中应试型学习和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总体格局尚不能改变,高中的实际教学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全面复习,大量时间用于解题训练,导致知识面非常有限,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涉猎其他感兴趣的知识。大量为应试而进行的解题训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拓展、未来大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无用处,这使得我们的高中教学进入一个误区。由于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中职生,给职业学校教学也带来了同样的问题。目前中国不能没有高考,那么在这样的现实格局下,能不能开通高中阶段教育无需高考直升大学的通道呢?江苏试行的“3+4”直通衔接模式无疑是一项创新,学生中职阶段教学计划可以进行科学设计而无需受到高考的制约,中职三年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术技能课等可统筹安排,文化课有条件真正实现与高中相当,同时专业课与技术技能课同步跟进,这批中职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可以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水平,自然地升入本科,使得学习回归到了一个正常状态。可见,这样的一个试点模式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体现,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教育体制改进模式。(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

9月28日中午2:04,武汉小蓝鲸硚口店一楼金色大厅内,前来参加喜宴的顾客兴致颇高,正频频敬酒,相互致意。正在一位顾客起身端起酒杯之际,身后椅套中的钱包露出了一角,一名20多岁的青年男子从后面顺手牵羊,拿走了钱包,并马上离开现场,向酒店侧门走去。武汉汉水桥街道派出所民警看到这段现场视频后表示,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这名小偷很可能完成偷窃行为。

武汉小蓝鲸酒店在该区域值班的兼职大学生服务员蹇金松看到了这一幕,问了失主是否丢失了贵重物品后,向酒店侧门处追去。看到小偷马上要离开现场时,他大吼了一声:“邓经理,抓小偷,那个人偷了顾客的包!”话音刚落,他上前一步,一把抱住了小偷,小偷惊慌失措,却也不忘记奋力挣扎,在一旁的大堂经理邓立威和后勤部经理熊波随即抓住小偷挣扎中的手脚,三人一起制服了小偷。

接到酒店报警后的武汉汉水桥街干警随后赶到了现场,将小偷带走,蹇金松同学和邓经理、熊经理一起来到派出所配合干警调查。派出所警官和失主当面赞扬了了蹇同学见义勇为的英勇举动,蹇金松同学为顾客挽回了损失的同时,也协助公安机关抓住了犯罪分子。

经采访,蹇金松同学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2009年入学,2010年在大学参军入伍,两年后返校复学。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到武汉小蓝鲸大酒店兼职,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

蹇金松同学在危机面前,敢于向违法行为说不,用实际行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勇为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制服了偷窃者。

武汉小蓝鲸酒店正准备对蹇金松同学进行表彰和鼓励,表彰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精神。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蹇金松同学的英勇表现,更看到了一种当代大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同时也向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表示感谢,是船院的老师和环境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出了这样一位好学生。( 供稿:武汉小蓝鲸酒店王英杰)
        23岁的次仁桑姆刚刚参加工作,身为教师的她工作以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护送29个来自西藏阿里地区的同学来到河北涿州学习。

  这两个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的地区跨越了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70多个小时的火车穿越了整整3个昼夜终于平安抵达。而对于这29位西藏同学来说,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之路才刚刚启程。

  起点就是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包括29位西藏同学在内的全国600多名特困生、学困生将在这里完成两年的职业教育学习。从第三年开始,他们将会到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并完成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提供的大专教育。

  这个被称为“五年成长助学”的计划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基金启动,基金执行主任兼秘书长高继辉十分乐观且信心满满:“以往慈善只讲‘救助’,给学生钱;而我们是‘助学脱贫’,教给学生营生技能。”在这里,“授渔”二字显得意义深远。

  “醉氧”

  粗壮又弯曲的长发,各式耳钉,通红的脸颊,这些15岁的藏族姑娘面对镜头和陌生人有些闪躲,因为语言问题,大多数时候她们只是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这次远离家乡的求学之路,对于他们来说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阿里地区很少有树木。一路上,火车窗外的景色让孩子们瞪大了双眼。能歌善舞的他们在车厢里大声地唱起了歌,“他们最喜欢唱《我愿》。这首藏语歌写的是草原啊,天上的鹰啊,是一首自由自在的歌。”带队老师次仁桑姆笑着说。

  这些来自西藏的孩子到过的最远地方就是拉萨,有些甚至从来没有走出过阿里地区。阿里海拔较高,一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大雪封路,“外面进不来,里面也出不去。”次仁桑姆说,停水停电在那里十分常见,通讯也是件麻烦事儿。有几个孩子花了二三百元买了手机,专门用来跟家里联系,但他们也只能打到阿里地区的亲戚家中,再由亲戚通知到乡和村。“很多时候要骑马去,整个过程可能要花费两三天时间。”

  刚刚来到平原,孩子们在兴奋之余还有些许不适应。“昨晚有几个男孩‘蹬蹬蹬’跑下楼,说有点头晕睡不着觉。”学校的老师解释说,孩子们习惯了高原地带的稀薄空气,来到氧气相对充足的平原就会有些“醉氧”。

  在河北依然炎热的阳光下,藏族的孩子们还穿着薄毛衣和长袖衣裤。“他们害羞,不喜欢把胳膊露在外面。”次仁桑姆说。土生土长的西藏人次仁桑姆在13岁来到上海读书,一直在内地读完大学又回到西藏继续做老师,“一开始也会因为想家把自己闷在被子里偷偷哭。”次仁桑姆十分理解孩子们新鲜感中夹杂的焦虑。不过,她最担心的还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火车上就有几个学生感冒。为此,高继辉介绍,他们专门为孩子们购买了意外险和医疗保险。

  次仁桑姆将会留在涿州陪伴孩子们一个月,帮助他们适应现在的生活。虽然与学生们接触的时间不长,次仁桑姆还是有些舍不得他们。这位在孩子们眼中脾气好的老师很少翻脸,顶多就是沉着脸教训他们“要听话,认真读书,不辜负家里的期望。”孩子们喜欢她,“他们一听到我留下来就高兴得要死”。

  “憧憬”

  陈帆和29名西藏同学一样,是授渔计划的受益者。16岁的他身材有些瘦小,但脸上的表情却挺坚定。

  陈帆来自江西宜春农村,父亲曾是矿工,因为长期在恶劣环境下作业而患上矽肺病,家里花了十几万元为其治病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母亲和20岁的哥哥与陈帆相依为命。母亲除了要打点地里的农活儿还要兼职为当地的花炮厂打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为了拿到这2000元,母亲需要完成40箱花炮的加工,箱子约1立方米大小,里面又分36个盒子。

  陈帆的哥哥早早地去了浙江打工,每到过年才回来一次。听说弟弟能够继续读书,哥哥一直叮嘱“不好好读书的话,打工很辛苦的。”

  陈帆早已尝过这种辛苦,在来学校报到之前,陈帆与同乡伙伴一起来到广东,打了50天的工,挣了4000多元。“帮忙加工铝合金,都是现学的。”

  来到涿州已经9天了,陈帆一直在军训,疲惫中还有对新生活的憧憬,“这里离北京很近,我们几个伙伴计划着要到北京去逛逛。”这次远离家乡的求学之路,陈帆只带了几百块钱,这将是未来半年里,陈帆的全部生活费。“基金会给每个学生每个月420元伙食费,帮他们交了学杂费、住宿费。”高继辉介绍。陈帆每天吃饭大概花费15元,除了觉得饭菜“不够辣”,天气有些闷,陈帆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当被问到会不会因为想家而哭时,他笑了笑,摇摇头,“这么大就不哭了”。

  很少接触电脑的陈帆被分到了计算机专业。“平时不常用电脑上网,过年的时候可能去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上上网。”偶尔,陈帆也会用手机聊QQ、看小说,不过一个月的手机费也只能控制在十几元。

  “授渔”

  与陈帆一同接受资助,从宜春来涿州上学的同学有16位。总共600名初中毕业的学生成为能够继续读书的幸运儿。他们当中,很多是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低保户。对于他们来说,学会一门技术,挣钱养家,独当一面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今年7月18日,授渔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在“五年成长助学”公益项目中,中专阶段,学生到河北涿州职教中心全日制学习两年,由学校负责管理、教学并发结业证书,专业有旅游服务与管理、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与营销。“西藏班的同学将会被分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在这里学到插花、茶艺、调酒等。”综合服务部部长王老师说,旅游3D模拟实训中心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战场”。

  学生读中专阶段,学费由国家减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资助,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每届资助期限为两年,由项目学校免费提供食宿和基本生活用品。中专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学生转入大专阶段继续到合作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完成一年预科(顶岗实习一年)和两年大专学习,考试合格后由北京师范大学颁发毕业证书(网络教育)。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后,根据实习岗位每月获得2400~3200元的工资津贴。目前,已有两家企业与基金会签约提供帮助。

  授渔计划这个14人的团队目前募集到了400万元善款,“还有许多答应会捐钱但还没到账的企业。”高继辉信心满满。

  10月的阿里已经开始飘雪了,从未远离过家门的这些孩子,将会在涿州这个诞生过刘备、张飞、赵匡胤的城市慢慢习惯,慢慢成长。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记者董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4年北京市非京籍考生高考方案28日出台,方案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京参加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当日公布的方案中,没有涉及非京籍考生在京参与普通本科招生的相关情况。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袁槐莲介绍,根据《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来京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需符合“父母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且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已满6年,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等5项条件,方可报名参加北京市高职招生考试。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北京市的总体方案,从今年年初开始,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可以在京参加中职考试录取。

    9月27日,教育部国际司、职成司联合组织召开“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中方内部协调会议。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委员、各工作包负责人以及25所试点院校代表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教育部国际司巡视员刘宝利介绍了会议背景、目标和任务。他在讲话中指出,本项目是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史无前例地共同参与一项合作,业界反响很大,要解决好项目运行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升项目质量。

    会议围绕“项目证书发放、考试体系建设及后续认证工作”、“项目开发出来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以及成果的可持续使用和推广”、“项目后续实施”、“项目管理和协调机制的调整和优化”等四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一致同意在“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培训中心”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秘书处,以推进项目的具体执行和协调。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和黄金期,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总体形势良好。要积极发挥项目中方秘书处的作用,严格目标考核,推进证书认证等相关工作。

 

 

        昨天,市教委公布《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按照规定,随迁子女符合五项条件可以在京报考高职。

  五项基本条件

  五项条件分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书面材料提交至学校初审

  符合这些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10月11日8时至10月14日20时,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填写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姓名、联系电话、职业类别、工作单位、住所地址等相关信息并提交报考申请。

  10月12日至16日,随迁子女还需要将其父母的在京居住证明、户籍证明、身份证明、住所证明及职业证明提交至学籍所在学校,由学校进行初审。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学籍信息无需提交书面证明材料,由相关部门根据网上提交的申请信息进行审核。证明材料具体包括: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父母与子女在同一户口簿的,提交户口簿;父母与子女不在同一户口簿的,须提供孩子出生证明、独生子女证或北京市公证机关出具的亲子关系证明。身份证。持有关证明材料到学籍所在学校领取《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资格审核单》,持房产证或已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由用人单位、街道(居委会)、工商或市场管理机构等提供的就业证明到街道、乡镇政府审核盖章。

  11月12日前下发审核结果

  北京教育考试院汇总网上申请信息、各区县考试中心高招办汇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材料后,将在10月20日至10月30日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据悉,市公安局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在京办理暂住证情况的审核;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工作居住证的审核;街道、乡镇政府负责进城务工人员住所、职业情况的审核;市社保中心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保情况的审核;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负责随迁子女考生学籍情况的审核。

  11月5日前,各部门会将审核信息反馈至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11月12日前,审核结果将下发各区县,由学校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考生及家长。

  审核后要进行现场资格确认

  通过申请条件审核的考生应于11月17日8时至20日20时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报考考试类型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简称“统考”)及高职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考”)两种,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统考,其他考生可任选一种。

  完成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的考生需要到报名单位进行现场资格确认,报名单位同时采集考生电子照片。各区县将于11月底前完成现场确认。

  随迁子女考生必须通过申请条件审核及完成现场确认后,才可以参加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未提出申请、未通过申请条件审核或未通过报名资格现场确认的考生不能参加在京高职考试招生。

  统考考生可参加两种招生

  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分为高职自主招生、高会统招和高职单独招生三种形式。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统考考生可以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和高会统招,填报高职自主招生志愿(由招生学校自主组织)、统考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的志愿;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单考考生可以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和高职单独招生,填报高职自主招生志愿(由招生学校自主组织)、高职单考志愿。

  符合条件考生能享加分

  高职自主招生由招生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统考参加高职录取(高会统招)的考试分文史类和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数学(理)、外语;通过高职单独考试参加高职录取的考试科目设置采取“3+X”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公共文化课,“X”指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设定的综合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考试。

  随迁子女考生可以报名参加美术等艺术专业的北京市统一考试或相关学校的校考,不参加艺术特长生统测、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业等与本科录取相关的统测。在高职录取时享受和京籍考生一样的加分政策,采用同一录取分数线,不会区别对待。随迁子女申请过程中若有疑问,可咨询各区县高招办,也可咨询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电话是:82837115。

  新闻背景

  在京升学考试实行过渡措施

  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本市于2012年底制定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出台与之相挂钩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实施办法。在实施办法出台之前和出台后三年内,为了方便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实行过渡措施。

  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面面临很多难题,不但要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更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

  这次出台的《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是本市实施《工作方案》的具体工作之一,继2013年随迁子女在京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后,从2014年逐步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

  政策解读

  1、考生通过审核可报所有高职

  通过资格审核的随迁子女可以报考在京招生的所有高职院校,具体学校名单会在志愿填报前以招生简章的形式告知考生。在报考高等职业学校方面,与本市户籍考生享受相同的权利,可以参加高会统招、高职自主招生和高职单招,可以报考所有在京招生的高职院校。

  近年来,本市高职院校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努力探索特色办学,不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加大订单式培养试点,全市高职院校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大多数学校的就业率超过了90%。

  2、通过审核考生只需考3门

  通过统考参加高职录取(高会统招)的考试分文史类和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数学(理)、外语,报考本科层次学校的考生需要参加综合科目考试。无论是本市户籍考生,还是通过资格审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会统招录取的,只需参加3门考试,不需要考综合科目考试。

  3、京籍学生录取不受影响

  2014年本市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将于2014年初进行编制,目前先进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和资格审查,高考正式报名从11月开始。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本市高考报名人数和通过资格审核的随迁子女考生人数,具体测算在京招生的总规模和高职招生规模。“从入学机会来看,我们将通过招生计划的调整,基本稳定本市高考录取比例,保证本市户籍考生不会因随迁子女报考高职的政策受到影响。”

  专家说法

  “异地高考”政策需要逐步制定

  教育专家认为,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异地高考”政策需要逐步制定,不能一蹴而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认为,教育是政府提供给老百姓的公共服务,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供给资源有限、人口急剧增长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完全按需求提供,只能逐步解决。“北京出台的高职报考政策,是对各方利益调整的结果,虽然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从今年放开中职、明年放开高职的做法,能看得出来政府正在做一步步的努力。”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去年出台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对于解决异地升学问题已经勾勒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称得上是“破冰之举”。刚刚公布的高职报考方案,是北京落实政策的重要体现。他认为,明年高职的放开比今年中职的放开更有意义,因为高职已属于高等教育,在异地升学这个问题上北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个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逐步完善,其操作细节也需要更周密、更系统地推进,包括具体申请条件都需要做进一步准确的界定。

 

9月28日,中国职教学会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计划单列市职教联盟会议在宁波外事学校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明华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上海、重庆、成都、广州、南昌、合肥等全国各大城市以及各计划单列市、省内各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负责人90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会。会议由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主持。


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选举产生了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我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当选为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宁波外事学校校长俞毅当选为秘书长。

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重要的一个分支机构,是从事城市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国性、群众性团体。作为新当选的委员会主任,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在会上对委员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项目标,着重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举办一次城市职教论坛,开通一个专属的官方网站,创办一份城市职教的通讯专刊,建设一个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形成一支团结高效协作的城市职教队伍,以及切实做到“五个关注”。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各城市职业教育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此外,中国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纪宝成在会议中作了重要讲话。作为城市职业教育的老兵,纪会长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户籍制度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城市职业教育如何面对农民工群体这一重要命题,发人深省。


会议同时举行了“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主题论坛,来自宁波、成都、杭州、青岛、深圳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高职院校专家为与会人员分享了当地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特色、新成就。作为东道主的宁波,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作了“坚持服务型发展方向、构建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的主题讲话。近年来,宁波以深化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构建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区校合作、职普融通、职成协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借鉴汲取其他地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先进经验,学习其他地区的有效举措,共享其他地区的丰富职业教育资源。论坛中,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主持与论坛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召开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签署了职成教育合作协议书,为各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制度保障。


理事会通过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章程,确立了组织框架,实行理事会议事制度,理事会由各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职成教处处长及职成教教研室主任组成


理事会由会议承办地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执行理事长,其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副理事长。联盟理事会议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申办或轮流举办每年召开1-2理事会会议联盟秘书处设在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负责人共同签署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育合作协议书。


计划单列市职教联盟是由教育部职成司提议,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合作机构旨在为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搭建一个更加紧密的合作平台


今年年初,教育部职成司领导在听取宁波市教育局工作汇报时提出,希望成立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发挥计划单列市先发先行优势,整合计划单列市职成教育资源,为国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积累经验。根据职成司领导的指示,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力量,加紧研究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成立事项。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在会后总结指出:联盟今后要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增强职教信心的平台,创造职教经验的平台,破解职教难题的平台,要成为探索职教发展精品道路的舞台,为全国树立样板,破解管理体制难题,校企合作难题。联盟要通过集成、协同、创新等方式,共同搭建有示范作用的,具有引领性的创新的平台。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再参照普通教育教师管理,第一次有了专门的专业化标准。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这次颁布的《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它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专业标准》是检验教师教育院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是否合格的标准。《专业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素质做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有了“章法”。教师教育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专业标准》的规定作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培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秀师资。

  二、教师准入有“约”在先

  《专业标准》是跨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门槛的最低准绳和基本要求。这一“门槛”要求若想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人,必须达到《专业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和具备的能力。根据《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将《专业标准》对教师能力要求列入教师资格考核内容,遴选优秀人才加入职教师资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做到教师准入“有约”,这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三、教师培训有“的”放矢

  《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专业标准》,教师培训的领域和导向更有针对性,培训工作更有实用性,更具有效性,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就有了依据。今后各职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培训要从师德教育、增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三方面入手,对照《专业标准》60条具体要求,改变教师培训内容散、理论虚、方法偏的弊病,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专业标准》还明确提出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教师考核有“法”可依

  《专业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准则和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没有一整套严格的体现职业教育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就没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专业标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明确了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规范要求。有了《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照《专业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从而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新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教育城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初步确定由协和中学、协和小学和市幼师附属幼儿园入驻。

  讨论热点:入驻的职业院校要不要从市区“裸退”?入驻院校是否一定要压缩在校生规模?

  广州计划在增城朱村打造20平方公里的“广州教育城”,计划迁入24所院校和1个实训基地。教育城一期预计到2015年基本建成,首批入驻的13所院校数量和布局已初步确定。教育城起步区将于今年年底动工,明年将全面动工。昨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率队视察广州教育城建设规划。

  现状

  “高职校区连做幼儿园都嫌小”

  近年来,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属高职院校6所,在校生4万多人,总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市属中职院校16所,在校生7万人,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这些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校园面积小、校区分散等问题,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区均未达到教育部(微博)规定的相应生均占地面积,已成制约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广州市属公办的22所职业学校中,有将近半数学校的总占地面积不超百亩。校区面积最小的财经职业学校中华校区,连一栋完整的教学大楼都没有。

  校区分散同样让这些职业院校感到头疼。“坐拥”303亩地的城市职业学院的占地面积在众多市属职业院校中已是位列前三甲,但5个校区分散在白云区、越秀区和海珠区,最小的校区连一个足球场都比不上。该校的校长李训贵说起,曾被来学校考察的人士开玩笑称:“这么点大的校区,连办幼儿园都嫌小!”

  规划

  协和中学和协和小学入驻

  职业院校校舍狭窄的困境有望改变,广州正推进“广州教育城”的规划建设,将成职业教育的聚集地。在昨日的视察座谈会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军进行广州教育城规划情况汇报。关注教育城的配套问题,记者获悉教育城内也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配套。已敲定入驻的是协和中学和协和小学,市幼师附属幼儿园也打算在教育城内建分园。

  热议:进驻教育城 有期待也有困惑

  热点一:

  旧校区能否保留?

  进驻教育城对于不少学校同时意味着专业调整。因此,各所职业院校也存在自己的顾虑。在昨日的座谈会上,两所参与座谈的职业院校都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保留部分旧校区,各自以独立的身份进驻教育城。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希望能保留三元里校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提出了折中的建议,希望将与城市联系比较紧密的城市服务类专业如财经、商贸等留在市区内的旧校区,将城市建设类专业搬到教育城校区。

  另外一众学院也面临了一个新难题:拆分重组。学校必须“割舍”部分专业给其他院校,有些学校还被要求与其他学校合并。

  比如,按原规划方案,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和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这两所“搞房地产建设”的学校将合并成一所新的院校。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校长黄民权表示:“我们两所学校,一所是建房子的,一所是卖房子的,看起来相似,实则在专业设置上相差甚远,所以希望能保留原来的学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同样面临拆分重组,在原方案中该校的市政专业将与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合并为城市建设学校,其他专业则并入广州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学院的党委书记龙少锋直言,这样的合并是“以弱带强”。因此,学校都希望能够“独立进驻教育城”。

  热点二:要求入驻院校规模1万人是否太少

  “入驻教育城的院校规模有考虑,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应该是1万到1.2万左右,中职院校是8000到1万人左右。”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子鸣说,这样的布局一是根据广州市的需求确定,第二是考虑办学效率,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搞教育城技工教育受益最大,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说。

  但何士林对这些技工学校入驻教育城后如何压减规模表示困惑。“我6所技工学校在校生8.4万人,其中有些院校规模超过1.5万,高于教育城所要求的中职院校8000到1万人的规模。”

  何士林认为,技工学校现有规模有必然性,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并非人为。他建议应该保持院校现有的规模,让市场、产业来决定这个学校怎么发展。

  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汤伟群也发问,该学院现有学生1.7万人,但如果按入驻的1万人规模,需要“砍”掉7000在校生,怎么压缩好?汤伟群建议最好按照1.5万在校生的规模核定。

  “广州的职业教育红红火火,我们去现场视察,发现办学条件可以说恶劣,但招生规模很大,这是市场的作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而不是哪个部门有意去培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连广也提出,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远远超出有关部门的评估,为什么?这需要思索给入驻教育城院校规定的规模是否合理。

  回应二:10平方公里中仅一半可建学校

  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军回应说:“广州的职业院校发展不见得是无限的,据预测到2015年中职教育会进入一个招生平稳期,另外广州要承担的职业教育也不是无限责任。”冯军认为,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应综合考虑。他表示市政府会根据发改委、教育局、人社局的综合意见最终核定迁入的院校规模。

  冯军也坦承教育城的用地其实很紧张。一期的10平方公里中,只有大概5平方公里用于学校的建设用地。在一期的规划中,基本保证了入驻的高职院校占地800亩以上,中职450亩左右。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继去年2月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12000多所,在校生2100多万人,专任教师88万多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规模约占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三分之二、高中阶段教育的二分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论是提高质量,还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关键环节和着力点。

  《专业标准》指明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师是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由经过系统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

  《专业标准》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专业标准》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

  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具体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15个领域,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提出了60条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这个职业应具有一般教师具备的职业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师,他们还要具有适应这类教育要求、区别于其他教师的职业素质。这种一般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叙述逻辑上,而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各部分的具体表述和规定上。

  《专业标准》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要求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突出立德树人、人人成才和身体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

  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突出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课程知识与岗位知识的联系、专业发展与技术技能发展的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在专业能力方面,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训实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类学校的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规范不统一、专业标准缺位等问题,严重地障碍了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专业标准》的颁布,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党的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专业标准》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基础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准入、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第二,《专业标准》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提升专业素质水平;针对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王继平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吴全全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成员。)
制定中职教师专业标准 建设“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教育部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就《标准》的制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谈谈制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部把制定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专任教师88.09万人,承担着2113.69万名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严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环节,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也符合国际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为此,教育部在已颁布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单独制定了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请您介绍一下《标准》的框架和内容

  答:《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一是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要求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教师践行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能力为重”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和育人能力;“终身学习”对教师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着重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三是实施要求。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如何使用《标准》提出具体要求。

  问:请您谈谈《标准》内容突出体现哪些特色?

  答:一是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写入《标准》,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观,践行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理念。二是突出“双师”素质要求。针对职业学校教师“双师”素质评定缺乏标准的问题,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区别,突出职教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三是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针对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求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社会服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问题,在“专业能力”维度中专门增加“实训实习组织”领域,明确教师职责,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问:请您谈谈对《标准》实施的相关要求

  答: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以人为本 引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校长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我们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选拔和培养教师是当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我们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质量;有利于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励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专业标准》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教师是人,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专业标准》很好地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紧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师德和理念为先,注重人的成长和发展。

  1.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专业标准》提出,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关注学生的利益与需求。学生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是关爱、是尊重、是信任。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2.以教师为本

  以人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实施要求”中提出,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这就是在关注教师的个体特点与成长轨迹,把职业教育对教师在职业与实践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充分体现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两个显著特征是职业性与实践性。《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紧盯专业发展方向,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将职业性和实践性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之中。

  1.主动贴近专业发展

  在“职业背景知识”领域,《专业标准》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在“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领域,要求教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可见,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还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都不能脱离专业发展,主动贴近专业发展是当好职教老师的关键。

  2.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专业标准》指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要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3.主动促进理论实践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乃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专业标准》提出,要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育人万万不可脱离实践,只有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才能真正拥有灵魂。

  4.主动强化工作过程导向

  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工作过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

  三、明确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

  《专业标准》把“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这实质上就是明确了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即立场、态度、能力和修养。

  1.立场

  师德为先是立场。立场决定了出发点,教育工作者若能从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立场出发,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就能教育、感染、影响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态度

  学生为本是态度。态度决定成败,正如《专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3.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重点。中职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更要精技术,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更新,教师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修养

  终身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习惯。《专业标准》提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终身学习应该做些什么?《专业标准》给出了一些途径: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四、明确中职教师的成长方位

  《专业标准》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就明确了职业教师的成长方位。

  1.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含四个领域,即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理念与师德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如何理解职业和职业教育工作,如何对待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如何在职业和教学领域获得成长与发展。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维度包含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的要求是全面的、多样的,更是与职业和实践密切相关的。我们要鼓励教师们开阔视野,更多地走出去,走向职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把更多、更新、更专业的知识带给学生。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维度包含七个领域,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具体包括用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参与校本开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全程参与实习实训,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等。可见,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涵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我们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手”,才能胜任教学、实训、管理、评价与科研等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专业标准》统一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门槛和发展方向,有助于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明确目标,有助于中职学校选聘合格的师资,有助于现有中职师资的进修和提高,为中职教师成长为名师指明方向。我们将以《专业标准》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个教师得到最好的发展,为适应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国梦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衡量中职教师能否成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规范性文件,也是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成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引导性文件,更是一部中职学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这个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中职教师要具有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观;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学生观;双师素质、专业发展的能力观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观。

  一、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立德。2007年习近平在会见上海市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广大教师要秉持严格的师道,自尊自励,刻苦钻研,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要坚守崇高的师德。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还没有成型的品德观、道德观,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欲和模仿力,但却具有较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对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免疫力。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对他们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老师们的日常行为、言论都会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职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如何为人师表,专业标准提出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要乐观向上,要举止文明;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些都应成为中职教师基本的师德要求。

  二、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中职学生大都不如普通高中学生那样具备较强的学科理论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但他们大多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个群体的学生,如何培养,如何高质量地培养,既是中职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对中职教师的要求和挑战。2013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组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的提问时,表明了他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要“修更宽的路,多样的路。”他说,要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专业标准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这些要求都是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的“中国职教梦”的具体体现。

  三、双师素质、专业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属名称,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指名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师型”教师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拥有一支初具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缺口仍然较大,仍然需要通过以政府主导,引领“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以学校为主体,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参与,营造“双师型” 教师培育环境;促进教师主动,积极提升“双师型” 教师素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开放的培养培训体系。专业标准规定,中职教师既要有较好的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还要有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没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中职教师要能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和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技术进步情况,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在中共中央党校3月1日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非学无以广才,终身学习意义重大。同样,在袁贵仁部长心中的“中国教育梦”中,终身学习占有其一。中职学校教师面对的是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进步、现代管理国际融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与形态不断转变的调整升级。知识更新速度加剧,若固守原有知识,则难于与时俱进,也将不能满足新时代中职学生对技能型、应用型知识和本领的需求。专业标准提出,中职教师要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要了解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要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要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要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学习才能获得。因此,中职教师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了解产业变化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掌握职业岗位操作标准对课程的要求;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提升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专业标准是中职教师的师德规范,是中职教师的专业要求,是中职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中职教师的职业准则。只有树立高尚的教师观,才能立德树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只有树立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观,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的水平;只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才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专业标准的出台,提高了中职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的有效性,推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增强了中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庆市品牌学会秘书长张锐教授


        “在永川生活了9年,新城区的格局品味才是真正的大城市。”作为重庆市品牌学会秘书长,张锐考察过许多地方,对于新城区建设,他对永川赞不绝口。无论从布局、风格、色彩,新城区彻底“颠覆”了老城区的形象,并走在了大重庆前列。对于永川“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张锐称职教城是一张王牌。

        永川公共设施建设承上启下

        “作为城市发展新区,永川医疗、应急中心的建立,是市民最大的福利。”张锐称,对永川而言,公共职能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主城分忧,还可以为周边地区市民解难,既能让永川市民受益,也能让覆盖地区市民受益,起到联动作用。

        此外,永川以绝对的地理优势集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码头于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了连接带。张锐称,对个人而言,交通便利让市民节约了出行时间,速度快了效率高了,生活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而对于企业而言,交通优势直接决定经济价值,物流运输的时间、成本减少后,更多企业将会入驻永川,其辐射能力不可估量。同时,企业成本降低后,利润高了对全区经济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产业与教育相结合促发展

        有着“职教城”名片的永川拥有11万在校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将资金汇集到了永川。“学生带来的经济产业链很庞大,收益很高。”张锐说,学生是生力军。

        对于教育的发展,张锐认为产业与教育相结合才是王道。“11万学生的城市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基地。”张锐称,对于人才的培养,永川应该学习德国“双元制”,即学校办学与产业支撑相结合。

        在产学结构矛盾的当下,一个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们有真正动手的机会。“成规模的同类企业多了,学校就该考虑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张锐称,根据社会需求定产业定专业,三者结合能让学生得以实践,企业也能降低用工成本。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永川也能树立自己的“金字招牌”。张锐认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基地,就该有自己的品牌和风格。

        打造差异化的城市

        “双百”大城市该是什么样?张锐称,要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目前永川还有一半左右的缺口,而这一半人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永川会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就像创业之都深圳一样,是梦想创业人士的首选。”张锐称,以目前永川职教城的规模而言,已经胜过许多城市,但仍然应该继续扩大规模,让职教真正成为永川的一张王牌。

        教育要优化,产业选择要慎重,城市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改变其风格、色彩以及人文环境,也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张锐认为,要避免大而不强的城市建设,首先要获得竞争优势,其次要获得地区声誉。

        “打造差异化的城市,要靠政府、企业、市民共同推动。”张锐称,大城市的建设需要统筹指导,永川应该建立自己的“城市品牌委员会”,集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市民参与。


        茶竹精气神应融入城市建设

        提高永川声誉,城市空间形态是“敲门砖”。张锐认为,茶竹是永川的生态名片,而永川城市的建设,则应该将茶竹的精气神,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所谓茶道,茶好是一方面,论道显得更为重要。
   
        “多种点茶栽点竹,可以改变永川城市的风格、色彩。”张锐称,如果一个城市纯观赏的风景很少,那就要打造城市品牌和体验式旅游项目,打响永川名声。此外,文化交流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环节,举办活动既能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也能让更多人认识永川、了解永川。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确立了教师专业化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在实践中总结出“双师型”教师特点,但“双师型”教师只是对教师从教能力的要求,并不能代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教育部继2012年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来制定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级各类教师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与普通高中属于一个层次,而且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一致性。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教师专业标准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和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具有形象性思维,教学中需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知识,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职业学校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与行业企业沟通的能力,能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并通过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仿真模拟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职业教育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需要具有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低碳生态等理念。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色,把握这些特点是深刻理解和有效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标准对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意义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制定教师准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教师职业不是一般性的职业,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职业学校教师还具有“双师”素质的要求。可见,职业学校教师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具备什么样资格和素质的人才能从事职业学校教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和规范。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才能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入职只有学历和一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有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做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对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聘任,甚至教师职务评定也有了科学依据,这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导

  从教师专业化本意来说,职业学校教师都需要经过职前专门化的培养和职后不断的培训。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使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在规格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教师培训来看,国家规定教师每五年都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但对培训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现实中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培训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使有限的培训经费不能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教师专业标准,既可以规范教师培养培训内容,也可以对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这对于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长期依附普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等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教学,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能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依据这些标准可以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航标

  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业的更替和演变加快,职业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职业品德、知识、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依据这些标准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不仅能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准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9月25日,全国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网站全称为全国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网站是由行指委主办、秘书处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专业性门户网站,英文域名为www.yzhzw.cn。

  行指委是国家局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在邮政职业教育重大政策研究、人才需求预测、职业资格制定、就业准入、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开发、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网站作为邮政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旨在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促进院校与行业内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邮政快递企业以及有关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行指委发挥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提供支撑。来源邮政局网站) 

  今后,我省将加快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定向培养人才的脚步。9月25日,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这意味着我省开始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储备和对接平台。

  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是由省服务业委作为牵头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院校,联合省内服务类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开设服务类专业的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103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行业性职业教育联合体。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辽宁,现代服务业方面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职教集团的成立旨在实现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实现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

    江西省政府近日召开“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这是贯彻省委书记强卫对省政协提出的《关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所作批示的重要举措。

  5月至6月,江西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开展了协作调研。为了进一步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抚州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就这一课题又进一步联动协作调研,形成《关于江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调研报告提出了5条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协调引导校企开展全面合作;建立经常性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职业院校师资引入标准;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搭建职教与普教互通“立交桥”;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环境。调研报告中特别建议整合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有关职能和力量,统筹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在普职比例、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设置上进行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使职教培养的人才结构适应该省产业结构发展需要。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高度重视政协调研报告,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及时组织召开“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直15个成员单位组成,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针对四川省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中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的现状,9月24日,四川省政协举行“构建适应四川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李崇禧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推进藏(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全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差距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完善农村职教体系、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衔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领域还需要攻坚破难。

  会上,受邀参会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有关负责人和国内专家学者,与四川省相关部门和院校负责人积极互动,围绕构建适应四川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探讨交流,建言四川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

  李崇禧强调,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水平高低。推动四川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要加强职教体系顶层设计,围绕转变观念和完善政策法规下功夫,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要积极引进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通过吸收和创新,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新路。要引导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多出点子、多提建议,为构建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三大发展战略”实施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常荣军、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陈文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赵振铣出席会议。
    本报广州9月24日电 (记者贺林平)广州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扶持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此举惠及15.4万人,民办中职学校也在此次免费范围内。

  日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据此,15.4万名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将享免学费,包括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扶持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加上每年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的3.6万人,广州财政每年需负担补助资金约6.3亿元。

  对比国家政策,广州市的《意见》新增了“城市扶持专业学生”。对此,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解释道,广州市发改委每年会根据广州产业发展要求,审定城市扶持专业,他举例说,“比如,目前开设的像家庭养老等专业,就在城市扶持专业之列。”

  据介绍,对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如果民办学校获批准的学费标准超出财政补助的部分,学校可继续向学生收取。”广州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表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