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近日,大连市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揭牌仪式在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来自省内外近百家企事业单位代表、相关院校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共计200余人参会。在2012年陆续成立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三大职教集团的基础上,重庆市职业教育集团已达4家。

  大连市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汇聚了省内外58家与交通行业相关的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等,标志着我市交通运输、港口与口岸以及仓储物流行业,已建立起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和信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连锁互助体,将对重庆市未来交通产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积极作用。

  据悉,四个职教集团也将在探索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新模式、新载体,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与合作,在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形成“组合拳”,助推重庆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十项制度,积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健全师德教育制度。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时更新师德教育内容,经常开展师德宣讲报告,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学术规范、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师德教育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余活动等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考取教师资格的必修必考内容。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举办老教师荣休仪式,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和道德使命感。


  健全师德宣传制度。注重培养师德典型,广泛宣传报道师德典型的先进事迹,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门户网站开辟师德师风专题宣传栏目。充分利用教师节、师德师风教育月等节庆纪念日,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具体实施办法,通过年度考核对教师师德进行专项考核。把师德考核情况纳入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师德考核有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问题严重的约谈单位主要领导。


  健全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师德表彰奖励机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优秀教师授予师德模范、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在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遴选中优先考虑。


  健全师德专项治理制度。把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作为师德建设和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进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每年针对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努力形成常态化工作格局。


  健全师德惩处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师德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健全师德查处报告制度。畅通教师失德、违规违纪行为投诉渠道,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建立教师失德行为查处报告制度,定期报告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查处情况。完善师德舆情快速反应机制,遇有突发事件或重大教师违法违纪行为,立即上报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


  健全师德追究问责制度。加强师德工作监督管理,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对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避重就轻、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责任。


  健全教师权益保障制度。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捍卫教师职业尊严,依法保障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教学研究、申辩申诉等合法权益。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及时解决教师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压力。


  健全师德建设组织领导制度。省教育厅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全省师德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各市(行署)、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制订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学校结合实际制订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学校党政齐抓共管、基层部门具体落实、群众团体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广大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


  

     
1030, 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执行会长何乃华和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为青岛市珠宝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揭牌,这是目前全国首个珠宝业职教集团。

  据了解,该集团由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牵头,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珠宝行业协会、珠宝企业、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等成立的合作组织。该集团将在珠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科研开发、项目合作等方面密切合作、协调管理;在师资、实验实训、技能培训和鉴定、订单招生、实习就业、研究成果、职教信息等方面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以期为珠宝首饰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是继现代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电子信息业、财会金融业、汽车维修业、服装业职教集团等之后,青岛市成立的第7个职教集团。据悉,珠宝业职教集团的成立将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走向纵深。自此,我市乃至山东省珠宝职业教育将迈入一个新阶段,珠宝首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

  在成立会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杨明星院长还做了题为《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学科的发展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的主旨报告,杨明星指出,山东省是珠宝矿藏大省,烟台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昌乐是国内蓝宝石珠宝生产和集散地,蒙阴的钻石矿也是全国有名,“南有深圳沙头角,北有青岛保税区”就是青岛珠宝首饰产业在全国地位的描述。但是山东省珠宝首饰业的深加工能力有待挖掘,像烟台的黄金提炼出来后都卖到深圳加工了,其附加值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就是因为山东缺乏珠宝首饰的设计、加工高端人才,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加快人才培养。

  青岛饰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金生说,刚成立的珠宝职教集团将大力协调所属珠宝首饰企业积极参与珠宝职教集团的工作,优先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等资源给集团成员,和集团成员一起共谋职业教育的发展,把珠宝业职业教育集团办出特色,为珠宝首饰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于11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为青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带来利好消息,明确规定职教顶岗生实习报酬不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得低于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1.5倍。

  《条例》共859条,重点解决目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师资、校企合作、经费保障等困难和问题。为解决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动力不足的问题,《条例》将“校企合作”单列一章,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规范了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对校企合作相关鼓励政策措施从法律层面做出规定,包括政府设立校企合作扶持资金、实习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由财政“买单”、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

  为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条例》规定,“没有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经历或者经验的初任教师,执教专业课前应当到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锻炼”、“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额中的20%可以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等。

  此外,《条例》规定,“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报酬不得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实习报酬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直接发放给学生本人,并在三方实习协议中明确报酬标准”。

    为进一步扩大中德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培养现代服务业、德国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国际型应用技术人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7日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德国GIZ国际合作机构及中德其他部分高校签约,在江苏无锡成立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柏林)(下简称“联盟”),并举办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据了解,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普遍共识。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主动研究并推进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国际型应用人才,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和融合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必然路径。
2014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明确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将之列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创新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此番成立的联盟由中德两国18所高校发起成立,国内安徽、重庆、广西、辽宁等地的16所职业学院作为首批支持单位加入。该联盟旨在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一种路径探索,为中德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一个平台。根据协议,联盟大会会议定于每年10月,在中国或德国召开。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模式、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推动师生学习交流,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戴庆华在今天的会上称,该校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已先后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10余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签定了合作协议。

    戴庆华亦直言,以“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举世瞩目,成为推进德国走向成功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为德国经济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是职教界学习的典范。

    据悉,近日举办的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4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近30所江苏省内外高职院校的学者代表到会,并围绕“合作共赢、培养国际型应用技术人才”主题分享中德合作交流经验、探讨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

    1027日召开的重庆市高校科技工作会上,重庆教委主任周旭提出,要全面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未来5年,重点支持建设50个高校市级创新团队;加大对高职院校应用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高职院校加入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重大项目或研发团队。

    重庆出台的《关于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从科研导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管理改革、产学研合作、师生创新创业、科技评价改革、资金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

    围绕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重庆提出加大对高职院校应用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高职院校加入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重大项目或研发团队,要求各高职院校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建设,主动联合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共建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合作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现平台共享,项目共研。支持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机构。积极鼓励高职院校通过技术许可、转让和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重点转化一批产业前景好的应用技术推广项目。

    安徽省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强化教育扶贫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关于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坚持财政投入、对口支援、社会支持、自力更生相结合,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新生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化为高素质劳动者。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支持皖北地区教育发展。

  重点扶持皖北教育发展。加快皖北职业教育发展,支持新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建设规费减免政策,支持皖北地区职教园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9.38亿元。支持皖北地区选聘特岗教师15258名,累计培训教师8万人次。组织省属院校对口支援皖北地区院校,结对32个,合作开展项目200余项。

  推进大别山地区教育扶贫工程。支持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12个县54所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共投入资金5.08亿元。发放乡村教师补助生活费2.1亿元。投入资金5640万元,分批选派282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1年,带动乡村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年补助800元,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06亿元。

  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02014年,累计发放各类奖助资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109.9亿元,惠及学生917.7万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44.1亿元,惠及学生73.4万人;年资助资金总规模由16.8亿增长到26.2亿,生均资助标准由829/人增长到1375/人。

    发展职业教育,对河南这个中部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意味着什么?

   
    一组数据似乎能说明问题:截至2014年底,河南全省共有职业院校962所,在校生210万人。而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1600多万,仅河南一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便超过了全国的1/8

    河南为啥如此看重职业教育?其实不难理解。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怎么行?

    然而,与很多中西部省份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境遇相似,“上热下不热”“官热民不热”“校热企不热”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束缚着河南职教发展的脚步。在河南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大省、现代物流大省、信息消费大省和金融服务大省的转型升级中,职业教育正努力成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一条“捷径”。破除体制壁垒,激发办学活力,是核心,是关键。

    破除壁垒,教育就业“双连通”

    “信阳毛尖全国闻名,但本地零售业务却十分萎靡,商机明显。再加上平桥区政府提供了这个平台和机会,就回乡创业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杨建勇是平桥本地人,他的大本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公共实训基地里。通过在业务中培训学生的模式,回乡半年,他的公司不仅承接了本地30多家茶商的业务,还培训了200多人。

    他所说的平台和机会,就是河南信阳平桥区政府推行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

    “过去是教育行政部门管教育,人社部门管就业;教育部门不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人社部门不了解学生资源和专业情况,造成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两张皮’,将职业教育割裂了。”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说。

    为了彻底解决管理体制上“两张皮”的问题,2011年平桥区成立了专门抓职业教育的机构——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将原先分散在人社、教育、民政等近10个部门的职能统筹起来,不仅在人员编制上做了大规模增设,业务范围也扩大到职业教育、培训、就业、金融服务等,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使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实现了无缝对接。

    投资8亿元,1156亩规划用地,建设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公共实训基地,平桥区“大手笔”实现了教学、实训、办公、公寓一体化,改变了以往职业培训职能分散在农业、工会、民政等各个部门的无奈,让职业培训的“散、乱、弱”成为历史。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吸引包括航空服务、纺织服装、机电维修、电子商务在内的27个培训科目的21家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入驻,年培训超过1.5万人次。

    “实训基地把企业办进学校、把课堂搬到车间的模式,跟我们公司职业教育的业务分支是吻合的。”“进驻”企业——泰蓝科技技术总监王晓伟说,企业一边生产一边教学,师傅带徒弟,作品就是产品,不少受过一定基础教育和培训的学生也成为企业的潜在员工。

    在政策层面,为有效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益,河南积极探索改革公共资源供给机制,实行省属中职和高职高专生均财政拨款预算改革,依据在校生规模和就业质量,按生均标准拨付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公用经费;探索实施发放职业培训券、给予培训补贴等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


    体制一变,全局皆活。通过改革,不仅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一体化,也激发了学校的办学热情和群众上职校的积极性。截至2014年年底,河南全省中职在校生规模达到137.6万人,高职在校生规模突破70万人,全省累计投入中职学生资助64.8亿元,惠及857.7万人次、覆盖了90%的中职学生。

    改革办学体制,校企融合天地宽

    “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就业,解决不了就业,我们的学生出路在哪里?办职业教育的目的何在?”在王继军看来,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合作才能落地,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在实践中,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

    “企业不积极主要是因为与学校合作找不到盈利点。”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端中说。学校提供场地,企业负责培训,但简单培训肯定不行,企业要聘请师资、让员工参与教学。况且,学生在学习中,原材料损耗是企业员工的一倍多,人力成本、材料成本都加到了企业的身上。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学校提供的场地反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针对校企合作中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河南从探索实施多元体制办职教入手,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先后支持了11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形式等多元化办学改革试点。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便是股份制办学成功的“尝鲜者”。2015年年初,学校下属的电气学院正式与河南龙翔电气公司建立起股份制合作模式,学院占股51%,企业占股49%

    “企业是学院的,学院也是企业的,这才是真正的校企融合,感觉找对路子了。”李端中现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龙翔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另一个是龙翔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在年初开始实施合作办学时,企业不无担忧: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撑、没有成熟的合作模式,企业投资学校盈利点在哪?

    经过近半年的摸索,李端中感觉心里有底了,“学校的强项在管理学生、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企业的强项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上,双方深度融合,各司其责,合作积极性大为提高”。

    “这其实是我们学校办产业式专业的一个尝试。”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张震看来,通过办产业式专业的方式,将专业与产业对接,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责任心。

    “让学校和学生为企业提供利润是不可能的,目前企业更看重的是预期,把校企合作的品牌办好、办专、办出规模,同时把生产制造企业的品牌、规模做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李端中说。


    为进一步推动校企融合,河南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先后成立了1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成职教集团62个,共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2122家,初步形成了校企共同育人模式。

    对接产业,提高职教吸引力

    “什么人在接受职业教育?”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抛出了这个问题。他记得,一次基层走访时,遇到一名初中毕业生,问他为什么上职校,得到回答说,一是因为家里穷,姊妹三人上学,压力大;二是因为考分低,上不了好高中;三是因为职业学校免费。

    “都是客观原因,没有一个是因为我们职业学校办得好、办得出色,想主动上的。”尹洪斌说。

    尹洪斌认为,现阶段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封闭的办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投入方式,必须大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服务力。

    为此,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职业教育5年攻坚计划的重大决策,此后更是以每年一个政策和文件的力度支持职教发展。

    在财政方面,2008年以来,各级政府采取“财政倾斜投入一点、申报项目争取一点、对外招商引一点、担保贷款借一点、土地置换筹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400多亿元,其中公共财政累计投入388.7亿元,为职教攻坚提供了资金支持。

    除了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外,河南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也积极探索增强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方式方法。

    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和特色专业,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实现了招生形势年年好,破解了职业院校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学校从2009年开始办轨道交通专业,当年招生1000多人,2012年招生3000多人,2014年招生5300多人,今年一下子招生8000多人。”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就业处负责人郭辉介绍说,自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开办以来,一直是学校的热门专业,尽管招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毕业生并不愁工作。

    “我们一直按河南发展轨道、地铁、轻轨的人才需求招生,郑州铁路局每年春运、暑运、棉运临时加开的车辆都是从我们学校调的人。”郭辉说。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500多万人,开展职业培训2400多万人次,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4年,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关于河南省职业教育专题询问会上,副省长徐超济表示,河南省将拿出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免除全省中职在校生学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将962所职业学校合并压缩到500所,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00所品牌职业学校、200所特色职业学校,为全省提供230多万个学位。

    “前5年是河南职业教育铺摊子、打基础的时期,现在则是上水平、上台阶、上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服务力、激发办学活力的时期。”尹洪斌说,未来,河南将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构建一个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渝府办发〔2015145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需求、服务发展的能力,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主动服务五大功能区建设,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行业协调、产教融合”为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和生产要素,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人才培养与就业保障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探索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引导校企双方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统筹协调。全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统筹力度,编制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促进校企合作的专项政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措施。

    ――产教互动、整体融合。提高职业教育借助产业发展和助推产业发展的能力。引导行业组织和企业主动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院校深度介入生产经营和产品研发全过程。

    ――市场驱动、创新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搭建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平台,支持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校企互为依存、利益攸关、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适应重庆产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校企合作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机对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合作机制。

    健全职业教育行业协调机制,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建立经常性的产教、校企对话协商机制和工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为重点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和劳动者素质提供有力支撑。校企双方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工作协调机制,参照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开发专业和课程标准,健全专业教学规范。建立企业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互派挂职制度,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二)扩大合作范围。

    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促进校企双方充分利用设施设备、资本、智力、信息等开展深度合作,把行业、企业举办或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本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工厂。鼓励企业把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发挥技术、设备、信息、人才等优势。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技能积累。

    (三)深化合作领域。

    支持“进企办学”和“引企入校”,鼓励职业院校把实训场所办在企业,企业把车间建在学校。引导校企合作由单纯的订单培养、接纳实习就业等浅层合作,向紧密型、资本型、互动发展型转化,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

    (四)创新合作方式。

    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进教学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术技能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引导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资,学校以校舍和教育资源入股,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和利益,形成产权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发展。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在企业作价入股。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校企深度合作,大力推广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现代学徒制、“二元双制”、“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订单”、“定向”、“定岗”及“企业冠名班”等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多种培养培训模式,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技师与教师、学生与学徒、实习与就业等深度融合。

    三、重点项目

    (一)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根据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开展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点。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吸引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集团的架构下,通过组建产学研联合体或其他经济实体,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或产教结合工厂,合作成立公司,承担职工培训,开展订单培养,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进行产学研项目开发与合作等。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和重点行业要组建由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骨干职业院校牵头的校企紧密合作型职业教育集团。健全已建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活力,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成为教育型企业。

    (二)建设职业教育园区。

    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材料、绿色合成化工、能源及消费类制造等支柱产业及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在主城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等产教聚集区域建设职业教育园区,通过空间靠近组合,融合职业教育资源和工业园区生产要素,鼓励职业院校入驻有关产业(工业)园区,建立与园区互动联系机制,促进产教协同发展。

    (三)孵化“产学研”联合体。

    创新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投融资机制,设立有创投机构、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参加的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产学研合作,降低各合作方风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化,依托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重点培育10个产学研联合体,服务十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实现生产、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

    (四)建设骨干实训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引导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全面合作。到2017年,以重点工业园区为依托,建设81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建设6个多方投资、合作营运的开放式、兼具生产和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中心;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重庆集训基地等,建设18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到2020年,以骨干企业为基础,建设100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建设30个)教师实践基地和学生实训示范基地,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建设150个专业实训基地(中心),基本满足全市职业院校师生实践、实训及重点骨干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

    (五)运用“互联网+”推动校企合作。

    建立企业、职业院校、行业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互联互通的重庆市校企合作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就业服务、职业岗位标准、课程资源、职业培训、招生就业、实训教学资源、产学研、创业创新等信息的共享共用。

    四、加强保障

    (一)健全政府统筹机制。

    健全政府统筹、教委牵头、部门协同的校企合作统筹管理体制。市教委牵头制定全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规划、政策措施,负责统筹协调和督导工作。市人力社保局继续加大力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院校提供职业技能标准、培训、鉴定、就业安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市经济信息委根据产业需求牵头编制《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导目录》,指导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等部门负责向职业院校推荐校企合作项目,引导和鼓励有关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校企合作项目予以优先扶持。市科委负责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关企业和学校,在科研项目的审批和技术开发经费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落实支持校企合作及产学研一体化的财政政策和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推进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

    (二)落实经费支持政策。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支付的学生实习期间报酬,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可进行税前扣除。对职业院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按照相关规定免征增值税。

    对企业雇佣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对职业院校自办并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

    建立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高端技能人才政府购买服务补助机制,充分发挥高端技术技能“领军人才”的带动、引领作用。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多方筹资,建立校企合作发展基金。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基金主要用于校企合作相关项目。

    (三)加强督导与考核。

    制定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标准。市教委牵头制定《重庆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督导评估办法》,将开展校企合作的成效作为职业院校办学业绩督导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及考核力度。市经济信息委制定《重庆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考评办法》,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情况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的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应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大力宣传国家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校企合作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促进校企合作的氛围,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吸引力。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915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决定启动三年制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

    山东从2011年开始,每年划拨900万元专款,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共开发了110个中职教育和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30个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涵盖85%的中职学生和所有五年制高职学生。该项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山东从今年开始启动三年制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首批共涉及44个专业,省财政按照每个专业20万元标准安排专项支持经费,计划于20169月前开发完成。

陕西工院服装工程学院仅仅依托服装行业,牵手多家知名企业,共同研发生产系列服装,并开设订单班,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研发生产流程,不仅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而且极大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校企共研发,合作共赢迈上新台阶。

近日,服装工程学院“羊中王”校企合作项目总结会顺利召开。陕西服装协会会长陈会安出席会议,服装工程学院院长乌军锋、服装工艺教研室主任袁丰华、教师钟敏维及参与本项目的其他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陕西工院羊中王校企合作项目圆满落幕。

羊中王校企合作项目为陕西工院服装工程学院与榆林羊中王服装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的2015年羊毛防寒服新产品研发项目,由陕西服装协会牵头,全程在陕西工院服装设计定制工作室进行,陕西工院专业教师担任主要的设计任务并协同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样品制作任务。项目共开发出男女新品30件,其中15件产品参加了2015年度中国·榆林防寒服博览会,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在总结会议上,陈会安会长充分肯定了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及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肯定了陕西工院教师在专业技术上的优秀表现,同时对陕西工院在项目组织管理上的完善配合表示感谢。会上双方进一步商议了在陕西工院建立陕西省服装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规划。服装学院乌军峰院长表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业、促进专业发展是陕西工院改革与发展的长期任务,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服装协会的各项事业,帮助我省服装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为陕西服装业发展做贡献。

本项目开辟了协会、企业、学校、行业专家四方合作的崭新局面,促进了教师与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产业、市场、企业产品开发流程,提高了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实践能力,为陕西工院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工作谱写了新篇章,为陕西工院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专业技术提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服装工程学院“羊中王”校企合作项目总结会召开


2015年羊毛防寒服部分新产品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决定从2016年起,对甘肃省所有县市区进行一轮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该方案规定,“甘肃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共设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评估要点,重点考核县级政府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规、文件情况,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县级职教机构、职教经费投入、职教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进行督导评估,旨在督促县级政府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职责,推进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据了解,甘肃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统一领导,各市州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从2016年起,各市州制订分年度督导评估计划,到2020年对所辖县市区进行第一轮督导评估。该方案规定,20151130日前,各市州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上报分年度督导评估计划,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汇总审核后,公布各县市区督导评估年度计划。各市州按年度计划组织督导评估工作,并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监督和指导。

    1012日从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江西省2016年普通高招录取出台新政策,包括普通高招录取批次设置将进一步优化、艺术类平行志愿将进一步扩大、高职(专科)批次将实行平行志愿、调整招生计划管理模式等。

    2016年开始,江西省原二本、三本批次将合并为新的第二批本科批次(其中艺术、体育类分AB段录取),体育类录取增设一本批次。在提前本科批次,对认可江西省艺术统考成绩的外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实行平行志愿。到2018年,省内外艺术类所有专业全部实行平行志愿。

    2016年开始,江西省实行本科、高职(专科)分开填报志愿,即本科批次录取结束后再填报高职(专科)批次志愿。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在高职(专科)志愿填报后单独划定,推行平行志愿,实行多次征集志愿。此外,省内外高校对招生计划的调整,须在正式投档前完成。

 

    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于近日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该中心是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广西和香港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表示,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要站在助力“一带一路”、服务桂港交流合作的战略新高度,充分利用香港先进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桂港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及训练机会,主动承担起更多、更大、更重的社会责任,逐步将中心建设成为“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和青少年交流的平台,提升两地教育质量和优秀人才培养。

    据悉,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是目前香港职业训练局与内地职业教育机构最大合作项目。项目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品牌,三年上规模”的思路分三个阶段建设。至20172019年,建成集办公、培训、考证、会务、展览为一体的国际化多功能“中心”实训大楼,全面开展面向中南、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培训、资格认证、技能竞赛和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人才。

  

    广东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90.19%,本科生94.08%,专科生95.91%。教育、历史、法律就业率最低。

    广东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4.8%

  广州省教育厅昨日发布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91日,广东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4.8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0.19%,本科生就业率为94.08%,专科生就业率为95.91%

  今年广东省高校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有近80万人在广东求职,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十分之一。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热门区域仍是大中城市和珠三角地区,近82.02%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其中广州成为毕业生首选,占就业比例的35.45%,深圳、佛山紧随其后。

  今年共有367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14%,创业比例为0.74%

  2015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1.9万人,比2014年增加4.7万人,加上外[微博]省入粤求职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十分之一。

  超八成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

  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82.02%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其中,广州成为毕业生首选,占就业比例的35.45%,深圳、佛山紧随其后,分别占就业比例的15.55%8.88%。只有近17.98%的毕业生在非珠三角地区就业,其中在外省就业的只约占5.20%

  教育、历史、法律就业率最低

  不同专业的就业冷热不均的情况依然存在。研究生就业率较高的工学类、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2.63%92.24%92.24%,而教育学类、艺术学类和哲学类则就业率较低,分别为81.48%82.47%83.56%;本科专业里,经济学类、农学类、工学类就业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5.39%95.37%95.28%,较低的历史学类就业率为76.12%;专科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有水利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分别为99.08%98.11%98.05%,较低的法律大类就业率为85.02%

  近八成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公单位就业

  今年全省超过39万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约占全部毕业生的79%2015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录1400名,共有8000多学生报名。同时,今年共有4.73万名大学生应征参军入伍,人数和比例都有所提升。

  自主创业人数比去年翻番

  今年共有367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14%,创业比例为0.74%。其中开展团队创业890人,个体创业1184人,网络营销创业423人,加盟经营创业258人,技术转化企业创业52人,项目孵化创业12人,创意创业169人。

    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为加快“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新疆将建立职业院校兼职特聘教师机制,每年支持和补助各地职业院校聘用兼职教师200名。这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优秀民族技艺传承人等走进职业院校课堂。

    当前,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迫在眉睫。新疆明确提出,今后将鼓励职业院校制订和执行反映自身发展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以规划定规模,以规模核编制,增量解决、提前储备、逐年到位”的原则,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配齐职业学校教师,建立统筹管理、动态调整的教师补充机制。职业院校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较强实践技能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支持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资助聘请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此外,新疆鼓励各地设立兼职特聘教师补助资金;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卓越名师”工作室计划,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新疆还将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一方面继续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今年9月,山东省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相继迎来两位外国专家——来自德国的汽修专家迈尔和来自瑞典的电焊专家拉斯,迈尔在校为期三周,拉斯在校为期三个月,他们将为汽修、焊接专业师生进行专业的教学和指导,帮助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改善学习方式,帮助学校的实验实训建设步入规范、科学的国际化管理轨道。

    据了解,近年来临沭县职业中专以国际化推动学校各项改革,努力营造吸引、会聚国际顶尖职教专家的良好环境,坚持“深交”与“广交”相结合的原则,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客观发展规律,坚持“学校为主导、系部为主体、师生为核心、项目为支撑”的国际化建设指导思想,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国际化进程。此前,临沭县职业中专已有12名教师“走出去”,到美国、加拿大、德国学习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和管理经验。该校计划,将有更多的外国专家进校园、有更多的师生出国学习和培训。

    湖南省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完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厅际协调机制,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等
21个规范性文件。创新企业参与县域整体推进建设机制,衡阳市、华容县等近30个市县通过PPP或融资租赁等形式,以“区域教育信息化运营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县域整体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不少于1亿元,各学校每年安排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的10%。组织开展管理干部全员培训,集中轮训近4000人。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两项督导评估指标、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年度工作考核指标、教育强县(市区)分类监测指标,建立工作季报制度,开展专项督导。

  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将2013年以后新设置教学点纳入实施范围,由省级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实施“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以“1+N”或“N+N”的形式,将县城学校与乡镇中心校、乡镇中心校与教学点组成一体化的网络联合学校群,建设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近300所。实施“基础性资源普惠工程”,将省级公共资源和管理服务“两平台”整合为“湘教云”平台,充分利用“湖南教育数据中心”的出口带宽、计算能力和存储优势,通过征集、制作、购买等方式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性资源全覆盖,实现对教师备授课需求的精准免费推送。实施“普通高中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项目”,将长沙市长郡中学9门学科5000个课时的课堂教学资源集中推送到全省73所县级农村薄弱高中。实施“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专递课堂建设项目”,目前已覆盖武陵山片区37所农村中职学校的17个专业。

  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学习空间建设工程”,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作为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基本实现全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建设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全覆盖。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创新应用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信息化教学的高质量、大规模、普遍性应用。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建设计划”、“湖南微课大赛”、“湖南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应用网络说课竞赛”等项目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互动交流。

    曾经辉煌的众多“上海制造”品牌在逐渐没落,特别是家用电器、日用品及设备仪器等产品。10 月8日,在上海市政协特别邀请人士界别活动中,一个视角独特的观点被提出——上海职业教育的 停滞不前是导致“上海制造”逐渐迷失的首要原因。

    委员们剖析了上海职业教育的“病症”:思想观念陈旧。众多家长普遍认为考大学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且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也将学历作为就业选才的主要标准;职校待遇和条件较差;职校缺乏“品牌”特色,职校与企业合作和对接不够。委员们认为为了重塑“上海制造”品牌,必须大力发展“上海职业教育”品牌。

    委员们建议,政府要率先更新观念,把职业教育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应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布局、资源配置、政策保障、激励措施的顶层设计,切实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的指导、统筹和协调。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与普通高中、高校一视同仁,并在生源保障、师资培训、从业者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向职业教育倾斜,营造上海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氛围。

    委员们呼吁,尽快培育品牌职校。可从上海现有的全国示范型职业学校着手,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大软硬件投入,并根据这些学校行业特色,与人才市场实际需求接轨,精选、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专业,继而推出一批上海品牌职业学校。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特色办学及教学成果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估。

    四川省教育厅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强化责任,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市(州)教育局
2014年有关安全管理项目的目标考核,印发《2015年学校安全工作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全年学校安全工作。与各市(州)教育局局长和高校主要党委、行政领导签订《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在寒暑假、汛期、安全生产月等节点,结合季节性学校安全管理需要,及时下发通知,抓实安全工作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强化安全教育。推进法治和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安全常识50问》,修订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开展四川省“赛思特杯”第二届防震减灾知识、第四届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网络有奖竞赛活动和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文轩杯”第五届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网络有奖竞赛活动,充实师生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与省政府应急办认定79所省级“应急教育示范学校”。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举行四川省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启动仪式,将每年“5.12”定为中小学应急演练日,要求中小学校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同时鼓励学校结合课间操开展每周一跑,提高学生应急疏散逃生能力。

  健全安全机制。建立预警机制,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特点,提前发布安全预警,提醒各地早部署、早安排、早防范。建立事故统计分析机制,在数据中找寻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安全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建立督察通报机制,通过督察通报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对各地各校安全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宣传典型经验,通报反面教训。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做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日常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之中。健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主动配合,家长积极联动”的群防群治学校安全工作新格局。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