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展开全部
        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赛项中,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作为江苏省首次派出的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代表队,一举拿下两个团体奖、三个单项奖,获奖率达100%,并且成为汽车赛项中唯一获奖的民办高职代表队——  

校企多模式融合培养技能人才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王凤琴在指导学生。

  “参加国赛,首战告捷,得益于学院多年来不断深化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创设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向,学院探索出一条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路子。”对于首次参加国赛就获得佳绩,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宝根教授感受深切。

  紫琅职院是200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不久,董事长陈明宇就提出“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并始终在思考和践行“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

  “紫琅职院的追求目标是办中国一流的民办大学,对接市场,服务地方。”在数年前的一次新生开学典礼上,陈明宇说:“培养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适应长三角发展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而这正是紫琅职院要做的,我们必须选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企融合培养人才之路。”

  全过程合作 贯通融合培养之路

  紫琅职院将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为7个主要环节,强调校企融合必须全覆盖,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7个校企共同”。

  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2004年开始,学院主动适应南通及长三角区域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度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果断停办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一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由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目前,学院46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8.3%,其中机械、汽车、船舶、建筑、新能源等工科专业优势和特色鲜明。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由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学院7个系都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商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任职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以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为主线,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全院已经开发157门理实一体化课程、61门项目实施课程,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出版教材17部。

  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学院与企业实施人力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共同打造“紫琅科技园”——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入园企业达26家,员工300余人,申请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

  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校企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实现了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打破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实现了教室也是车间、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作业也是产品。

  校企共同建设质保体系。2007年,学院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校企专家组成督导组,参加学院日常、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同时,学院还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和发展情况及评价,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校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在校系两个层面上邀请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和优秀校友来院进行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文化宣讲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模式合作 拓宽融合培养之路

  紫琅职院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院所、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紫琅职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下设7个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途径,逐步形成自主型、入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等合作模式,拓宽了校企融合培养人才之路。

  自主型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学院的系部与学院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将产品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企业车间也是教室、师傅也是教师、员工也是学生、产品也是作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活动,既培养了技能,又提高了职业素养。其中,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与学院汽车系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中心、汽车工程中心实验室、汽车技能鉴定中心和设在学院内的南通市汽车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任务共担;南通浦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为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公司总经理担任机电系机械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副主任,机电系教师兼任公司的工程师,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实现了“前校后厂、亦工亦学”。

  入驻型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学院的系部与入驻学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合作,合作企业为学院提供产教研合作平台,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现有此类企业6家,其中有3家入驻于紫琅科技园——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智翔移动通信产业孵化基地就是入驻该院紫琅科技园的一家,2012年,学院软件工程专业80名学生在该企业进行通信网络优化方面3个月的学习和实操训练,今年又有150名学生参加了智翔集团—紫琅职院联合培养人才的培训。

  共建型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学院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共同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共建实验实训室既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是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发的平台。开展这种模式合作的企业有7家,其中南通苏中医药物流公司与学院共建了仓储管理实验室,相关专业学生依托该平台完成实验实训。

  校外型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学院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这些合作企业是学院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共有65家。学生实训实习时,既有校内教师指导,也有企业师傅进行指导。2012年6月,学院联合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申建南通市汽车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并获批准,该平台一年就为南通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培训鉴定员工669人次。(通讯员 唐永泽 王贵成 黄天成 施玲)
在阳光下塑造好品德好技能

  ——湖南省汨罗市职业中专培育优秀技能人才纪实

   

  “在我眼里,职业教育是更有生命力、生长性的教育,我们将学生引向户外,引向实验实训室,引向工厂、工地。我相信,阳光底下的人生,更容易成功,更富有魅力。”走入湖南岳阳汨罗市职业中专,细细体味着学校校长甘瑛的判断,越走近广大教师和学生,就越能感觉到这句话对这所国家改革示范性职业中专、全国中职德育实践基地学校的深刻影响。

  用作品说话,获“三证”的学生达到70%

  汨罗职业中专一直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80年代,学校规定文化课与专业课的配比基本达到1∶1。现在,学校专业课已没有纯粹的理论课,而是理论实践一体课,所有的专业课程都移到教室之外,学生大多数课是在专业实习实训室和“校中厂”、“厂中校”,及当地企业车间上的。

  学校将每个专业部分课程的期中和期末理论考试取消,改用作品说话。计算机专业课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课程取消了以前烦琐的理论考试,改用比较复杂的设计作品替代考试,老师根据作品打分。服装专业的缝制工艺课程也是用缝制衬衣等作品进行考试,考查学生的设计、裁剪、制作等综合能力。

  手上功夫好,职业教育才算达到目的。学校提出了培养“冰箱大王”、“电视大王”等类似的目标。“将一张张排好名次的理论和学科考试成绩单寄给家长,让家长判断职业教育办学的好坏,这不是办法。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都要‘有两把刷子’。”甘瑛说。事实上,学校通过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经收到良好效益。学生在以前获得毕业证、专业技能证的“双证”基础上,目前获得“三证”以上的学生已达到70%。

  “一个都不能少”,为校园积聚正能量

  学校学生科科长应灿辉说,从职业中专的招生现实看,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占相当大比例。社会上说他们是“双差生”,实际教学管理中也能明显感到他们的厌学、自卑、消极,“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积极面对,主动沟通”。

  学校提出的德育口号,有一句叫“一个都不能少”。甘瑛说,转化一名所谓的“双差生”、后进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是一桩良心事”。学生小谢,初中时是学校的调皮大王,原来学校发生的几乎所有较大的违纪事件都有他的参与,而且还是“主力”。

  这样的学生到了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就得拿出教育办法来。经过详细的了解与谈心,班主任章老师清楚了这名学生胆大、辩论能力强、有担当等特点,于是他就扬长避短,在班上不时关注小谢的行为。入学第一个月,学校组织“弘扬三种精神,做文明使者”演讲比赛,老师请小谢参加,并精心为他整理演讲稿,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原来作文较差的小谢从来没有感受过老师这么细心地为他修改作文,大受感动。演讲结束,小谢以优美的演讲稿、大方的陈词、有力的辩论,获得学校一等奖。

  小谢的转变起到强烈的正能量引领作用。他的家长见人就说:“职业中专挽救了我的孩子,给了我家庭最大的希望。”

  第七节课,给学生好品德好身体好技能

  职校学生没有像普通中学同龄人的文化课压力,反而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这也是我们落实教育部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最好条件。”学校有关负责人说,除了组织晨练、正常的体育课外,学校还突出开展了每天第七节课的大活动。以前第七节课是正常上课,无非就是语文、数学、专业课,现在学校重新调整课时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将第七节课拿出来,进行适合学生学与玩的大课堂,全校3000多名学生,打破班级、专业界限,重新洗牌编成几十个组,活动小组不再是电子1班、2班,而成了“火箭号”、“飞翔号”、“奔腾号”等等,他们分别开展集体活动,锻炼身体,张扬个性。活动中学生个性的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组织能力的提升,各种收获都非常明显。

  学生江敏的“宝宝浴巾”,就是从活动课中获得的灵感,这条小小浴巾,能便捷地在婴儿洗澡后量出宝宝的身高和基本体重,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2012年,学校申请专利的数量达60人次,已经获得专利证书的学生有13人。学校还连续7年获岳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少上一节教室里的课,多开一节户外的“第七节课”,汨罗市职业中专给学生带来的是好品德、好身体与好技能。
宁波鄞州:小病小痛不用愁 学校就有卫生站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高新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后师生们有小病小痛,再也不用奔医院了。记者从鄞州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区13所直属学校全部设立了校社区卫生服务站。

  鄞州区直属学校原配备校医务室6家,大多医疗用房狭小、设备相对落后。鄞州区从2012年启动直属学校医务室改建校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由当地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在8所普高和5所职高设立校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所学校提供100平方米左右装修好的业务用房,并负责维护工作,每个服务站配备两名全科医生。

  记者在鄞州职高看到,校社区卫生服务站下设门诊室、观察室、药房等,站里配备了吸氧机、心肺复苏仪等医疗器械。师生用医保卡或校园卡都能看病购药,非常方便。
    11月22日下午,由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陕西省轻工纺织烟草工会主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汉普顿”杯2013年陕西省服装设计定制工(制版师)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刘曼丽、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光明、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咸阳市纺织服装协会会长刘通、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雯英、学院副院长王晓江出席会议,市总工会、科技局、团市委、人社局、组织部、协办企业代表和来自全省服装企业、服装工作室和四所高校的33名选手参加开幕式。
    
学院副院长王晓江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全院师生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评委、选手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院及服装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雯英代表冠名赞助单位致辞,希望借助大赛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光明在致辞中介绍了大赛的举办目的、意义和作用,并希望各位裁判秉公执裁,各位选手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为企业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参赛选手代表陈建会、裁判代表赵华分别宣誓后,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刘曼丽宣布,“‘汉普顿’杯2013年陕西省服装设计定制工(制版师)大赛开幕”。
    
33名参赛选手随即进行了理论闭卷考试,并将于22日进行制版、立裁、工艺单编制及缝制等模块的竞赛。

  11月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在浙江理工大学圆满落幕。化工与纺织学院郭晓娜、党双媛、武丽丽三位同学在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170名选手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一等奖,郭晓娜同学获一等奖,党双媛、武丽丽分获二等奖,指导教师赵双军被授予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得一等奖的郭晓娜同学还因大赛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中国丝绸第一品牌”浙江万事利集团的预聘邀请。


陕西工院选手与指导教师

        11月25日上午,韩国建阳大学客座教授金亨熙、国际教学院科长高光镐、国际交流事务主管高东延一行三人来陕西工院访问,此访主要就两校教育合作项目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对接、落实。外事办主任朱忠军、副主任秦景俊,教务处处长杨卫军、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与来宾在崇文南楼第三会议室进行了座谈,重点就学生、教师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初步达成了学生交流协议。
        
会后,金亨熙教授一行还在第五会议室为陕西工院80余名学生做了韩国建阳大学留学的专场说明会。


韩国建阳大学金亨熙教授一行访问陕西工院

          1116日下午,2013年陕西省“黄河·西光·哈斯陕西工院杯”铣工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庄永杰,陕西省总工会技协办副主任吕斌,陕西工院副院长王晓江,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博源,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王鼎泉,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长、渭河工模具总厂厂长净拴省,以及大赛冠名单位——陕西黄河工模具公司支部书记郝振宇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陈博渊主持。

        王晓江副院长致欢迎词,他对大赛的如期举行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社会各界给予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王晓江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史和办学成果,并指出大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意义,希望各位选手珍惜机会,赛出水平。他表示,在第五次承办大赛之际,学院必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赛事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吕斌、净拴省也分别致辞,高度肯定了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大赛和参赛选手的美好祝愿。冠名单位代表郝振宇介绍了企业,参赛职工、大学生选手以及裁判组代表分别进行了宣誓。庄永杰宣布大赛开始。

        据悉,本次大赛由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大赛设普通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三个工种,分为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理论考试于开幕式当日下午举行,实操比赛在于16至17日在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举行。全省8家企业、5所高职院校,共7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11月16日,陕西省高职高专计算机学会2013年常务理事会在陕西工院崇文南楼第三会议室举行,陕西工院副院长、理事会会长王津教授和陕西省9所理事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王津教授对理事会2013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布置和安排了理事会2014年工作,并介绍了教育部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情况。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孟繁增、西安七色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周军先后介绍了高职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校企合作情况。与会理事还听取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阶段性总结和分析,分享了三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









    11月18日,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秘书长路蕙鸿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合作办学。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副院长曹建平出席交流会。会议由曹建平主持。

    会上,张存就学院的办学历史、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对外交流、教师培训等情况作简要介绍。

    刘聪博就双方开展合作办学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台选择学前教育、建筑设计、医学护理等专业相近的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二是积极开展两岸的科研项目合作。三是大力推进专业教师赴台进修培训。四是积极开展大学生赴台交流学习。

    路蕙鸿对协会多年来致力于两岸的教育交流事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作了简要介绍,希望双方在合作办学中积极寻求“姊妹学校”开展专业对口交流,加强两岸教师的科研项目合作,积极推进教师进修培训和大学生互派学习。

    会后,曹建平陪同路蕙鸿考察参观了化工单元实训室、仪祉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孝图和艺术楼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

    近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隆重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院在对接区域内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方面能力显著提升,187家用人单位齐聚校园,招贤纳才,共提供3000多个岗位,2000多名毕业生参加招聘,1300多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本次招聘会实行“学院统筹、系上实施、分类对接、专场招聘”的模式。针对当前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区域内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学院对招聘单位进行认真筛选,重点邀请了省内部分需求量较多、层次较高的知名企业、领军企业。从企业的待遇、专业的对口性、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为毕业生严把“五关”,吸引了陕西国德电气、西安烽火光伏、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陕西君寿堂制药、西安交大附属幼儿园、好孩子集团、宁波中金石化以及秦都区人才交流中心参与的省内171家、省外16家用人单位,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

    ——在机电工程系招聘现场,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看重咸阳职院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相信通过双向选择招聘到为企业能够做出卓越贡献的毕业生。亢英杰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他说,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比去沿海等发达地区,自己更愿意服务当地企业,最好是尽快实现就业,熟悉业务、积累经验、再谋求长远发展。据该系负责人介绍,本次招聘会共有35家企业为174名毕业生提供了100多个机电类工作岗位,现有11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名学生自主实习,12名学生参加教学实习。

    ——在电子信息系招聘会上,深圳市聚飞光电、西安烽火光伏、中国平安保险等14家企业纷纷登台讲解。其中被中国平安集团录用的2012届毕业生李欣欣、郭庆均重返母校,结合他们一年来的职场历练,代表企业向学弟学妹们传授面试事项和就业体会,热心解答毕业生提出来的问题。目前,该系电子、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三个专业的85名毕业生除10人自主就业外,其余全部和就业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在生物科技系招聘现场,该系负责人介绍,从10月16日到11月12日,该系已陆续举办了14场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提前谋划、提早动手、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总体思路,认真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课,举办企业就业报告会2期;安排专人对毕业生自荐材料进行指导、检查、评比;组织人员赴重点知名企业开展就业市场调查、毕业生推荐;以系网站为主阵地,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为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当天9家企业携135个就业岗位参加该系专场招聘会,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两个高职专业共66名毕业参加招聘,40人现场达成签约意向。

    ——生化工程系早在十月初就提前启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与19家企业进行联系和推荐,举办了8场就业培训会和17场专场招聘会,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已有103名同学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在当天的招聘会上,该系2014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最后的5名毕业生,在前来的6家企业中成功签订了就业合同,至此该系108名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就业率达到100%。据该系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系就业工作将通过腾讯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重点放在就业回访上,对不满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遇到问题的同学进行二次安置,切实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系就业招聘呈现出多头、分散的特点。2014届毕业生359人,包括物流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前来招聘单位共30家,提供就业岗位320个,招聘现场人头攒动、秩序井然,毕业生手持简历或驻足观看、或主动交流,用人单位在工作需求、薪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毕业生较为满意的答复。据介绍,本次招聘该系在巩固原有就业单位的基础上,以陕西为主新拓展了20家就业企业,如西安百胜、楷模家居、华章投资、海底捞等,当天招聘达成就业意向143人,70人在前期的14场专场招聘上顺利签约,另有109人自主就业,19人参加专升本。

    ——师范教育系2014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包括高职表演艺术、三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初等教育4个,毕业生400余人。该系按照优质就业、对口就业、安全就业、全员参与、多渠并举的思路,成立了就业服务小组,从学生见习实习期就和西安、咸阳部分省级示范幼儿园、高端幼儿园建立了联系。本次招聘有西安三宝双喜幼儿园、西安交大幼儿园、四医大幼儿园、咸阳小天鹅集团、吉的堡幼儿园等87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了500余个就业岗位,26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参加专升本。

    ——建筑工程系毕业519人,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专业。在这次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单位共有6家,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主要以建筑安装、测绘、房地产资产评估、建筑施工等为主,如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鹰潭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腾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腾达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达成就业意向毕业生150人,另有206名毕业生在该系前期举办的30场专场招聘会中已达成就业意向,140人自主就业。

    本次校园招聘会最大的亮点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招聘单位多以省内本土企业为主,供需双方在择业和招聘上都比较理性和务实,企业选聘人才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毕业生也不再横挑鼻子竖挑眼,只要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发挥所学所长,都会欣然选择。

      2013年11月19日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聂彩林、相关职能部门(系)的同志和4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宣传统战部部长胥长寿为大家介绍了学院里19个民族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分布的情况,介绍了学院一直以来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还就同学们学习、生活提了建议。
      10多名少数民族同学踊跃发言。他们介绍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介绍了各民族同学平时相互交流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情况和学院少数民族社团建设情况;部分同学对学院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在少数民族同学发言结束后,各相关职能部门(系)的同志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给予了现场答复。
      聂彩林副书记通过参加座谈会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向全院少数民族同学表示亲切问候。他希望并要求相关部门(系部)和少数民族同学做到“七个一”,搞好一项宣传,即在全院师生中加强民族政策宣传;确立一个理念,即民族大团结,各民族永不能分离的理念;高举一面旗帜,即坚决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旗帜;尊重一个习俗,即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站在一个高度,即站在国家利益这一层面思考民族团结;树立一种意识,即树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意识。
据悉,为丰富我院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继举行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后,学院还将陆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览,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

    11月18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人事部董事梁瑩一行3人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考察,现场面试选拨优秀学生赴新加坡公立幼儿园就业。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副院长曹建平出席交流会并陪同考察。

    张存介绍了咸阳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学院的办学历史、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对外交流、教师培训等基本情况,期望与新方的教育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刘聪博就新方来院选拨人才表示,学院师范教育历史悠久,学前教育专业优势明显,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较强,希望通过选拔优秀学生赴新就业拓宽和深化与新方的教育交流合作。

    梁瑩对咸阳职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加坡的概况、教育体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赴新后的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期盼与学院在学期教育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深层的长期合作。

    当天,新加坡教育交流访问团一行在院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参观了化工单元实训室、仪祉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孝图和艺术楼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现场对师范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4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面试。访问团一行直言惊讶学院的建设发展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不断赞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表示将再进行两轮面试,选定最适合的大学生赴新工作。

 

在服务地方中赢得喝彩——烟台职业学院创新办学纪实

  在烟台职业学院近日举行的大型招聘会现场,该校机械工程系11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班学生张亮手握4家大企业的面试通知单,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这次招聘会吸引了321家企业,提供岗位7000多个。而该院2014届毕业生有5190名,除了已经顶岗实习的2000多人,剩下的学生就业基本都有了保证。学院党委书记潘玉耕说:“建院以来,我们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学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紧贴地方产业调整专业设置

  11月15日,来自10余家船厂和海洋工程企业的21位专家齐聚烟台职业学院,参加该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会议的议题是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论证,专家们各抒己见,场面热烈。

  从2006年开始,烟台职业学院每两年就进行一轮专业论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以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吻合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将来自企业的意见、建议吸纳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烟台职业学院建立了一套“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报关与货运代理等专业,就是近几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增设的专业。

  正是由于学院专业建设紧贴地方产业发展,烟台职业学院的众多毕业生在上海通用、烟建集团等大型企业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张裕葡萄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姜华说:“张裕中层干部中有两成多毕业于烟台职业学院,每年还有来自该校的很多毕业生不断进入张裕,成为营销骨干。”

  推行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手机什么人都会用,老人会用,小孩也能玩得很好。受此启发,我们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教理论,使他们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副主任高维锡说。

  记者现场观摩了该校电气工程系教师白静的一堂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课。上课前,学生已经把实训室严格按照企业“6S管理”标准收拾整齐。白静走进实训室时带着一套材料,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完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指引性材料。她先布置了设计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任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人手一份材料,自学、分组讨论后,由几名学生给大家讲解原理,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今年6月,学院电气工程系2011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马衍宁和孙富顺站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颁奖台。同样,在今年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也摘得7金3银,继2012年大丰收之后再创佳绩。

  这些成绩得益于学院系、校、省、国家四梯次,覆盖全部专业、全部教师、全部学生的技能大赛组织体系。学院教务处处长原宪瑞说:“我们重视大赛,并不是为了拿金牌争第一,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让学做一体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得到企业的青睐。”

  引进生产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

  作为烟台市唯一一名来自职业院校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王枚,日前被烟台市有关部门聘为“智慧烟台”系统架构论证专家。

  王枚带领学生参与了烟台市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居家养老等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据她介绍,智慧医疗项目实施后,社区居民就可以在家预约医生、订购非处方药品、了解最新疫情预报等信息。

  王枚只是烟台职业学院服务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学院为提升服务水平,抢占高科技服务制高点,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学院将这些引进的专业带头人和高级工程师聘任为相关专业教研室的负责人,为他们成立工作室、配备专项经费,组成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及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现已成为各专业的骨干力量。

  这些骨干力量不仅在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副主任张淑敏,被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聘任为常务副总,协助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管理与技术服务平台;曲桂武博士,被某公司聘任为生产与研发副总,协助企业完成了20多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工艺与质量研究,并协助企业申请两项省级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王志龙(左一)和副教授易官美(右一)在指导奉化锦溪村村民栽培香榧。朱春佳 摄

  ■通讯员 刘玲 朱春佳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浙江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刻体会到,“根植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坚守的特色发展之路。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谋发展、结合自身特点搞创新,主动全面深入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实现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生共荣。

  “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新课题。”宁波城市职院党委书记李维维表示,以“城市”命名的宁波城市职院一定会在推进宁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做出新的贡献。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前提是要形成支撑经济结构调整的科技和人才体系。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据宁波城市职院院长李太武介绍,2008年学院在办学战略上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理念,围绕产业建专业,加大贸易物流、财会金融、旅游会展、城市园林、智能信息、创意设计等六大专业群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加强科学研究。

  据宁波城市职院商贸学院执行院长沈时仁介绍,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基地先后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从2008年开始,商贸学院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当时该公司仅有员工100余人,如今公司拥有员工800多人、终端合作客户1万余家,并获得2011年宁波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九龙物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宁波城市职院多年来的人才支持密不可分。”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华表示,宁波城市职院多年来和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了近千名高素质物流人才,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继续实现共赢。

  近年来,宁波市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推进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宁波城市职院先后成为“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在此背景下,学院与宁波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是该研究院合作单位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研究所承担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考核体系研究》、《宁波车联网发展规划研究》等课题。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德道认为,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整合优势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后,信息学院将把计算机类和智能控制类两大专业群调整为智能信息类专业群。”据宁波城市职院信息学院执行院长徐济惠介绍,信息学院确定了以面向软件服务外包、智能电子电器,以及与智慧产业高度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开设宁波市智慧产业核心引导课程15门,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没有创新,就没有美学;没有创新,就没有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宁波城市职院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潘沁说。

  据了解,艺术学院承担了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等,而由其牵头创办的国际海报双年展已经举办了6届,促进了宁波文化的国际交流。2010年,艺术学院进驻东钱湖211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30多家企业集聚园区,为园区带来了8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如今,艺术学院提出创意东方拓展计划——以“视觉东方”作为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努力拓展东方美学背景下的设计教育空间。

  服务区域农业发展

  与大山同呼吸,与土地共命运

  43.5℃!今年的盛夏,奉化市刷新了浙江最高气温纪录。高温炙烤着奉化市溪口镇锦溪村村民们的心,2010年种下的1000亩香榧树今年首次果满枝头,可眼看着香榧树一天天被高温灼伤,大家心急如焚。

  情急之下,锦溪村党支部书记金忠芳再次得到宁波城市职院农村工作指导员易官美副教授的一剂“良方”:一是不能除草、保持水分,二是施有机肥、改良土质,还要给树苗搭起“遮阳棚”。这一招,果然奏效。持续高温过后,多地的香榧树严重灼伤,锦溪村的香榧树却安然无恙。

  锦溪村位于奉化的东南角,是市级贫困村,两万亩山林、1000多户人家,是宁波城市职院的结对村。学院先后派出景观生态环境学院的两批宁波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村里。经过科学论证和多方考察,大家建议村里发展香榧产业,有望填补当地高档干果生产空白,实现与水蜜桃支柱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可优化林果品种结构。作为一个农民脱贫致富项目,锦溪村的香榧示范基地于2010年在宁波城市职院技术支持下建设起来,经过悉心指导和技术改良,原本需要6年结果的香榧树,第三个年头就开始挂果。锦溪村在2012年12月被奉化市科技局授予“早熟丰产香榧栽培科技示范基地”。

  “‘三农’问题历来受重视。以科技服务‘三农’,帮助农民朋友转变思路,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宁波城市职院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王志龙表示,我们有志于依托涉农专业师资和技术资源,积极满足农业科技需求,拓宽服务“三农”渠道,与大山同呼吸,与脚下这片土地共命运。

  同样在奉化的四明山区,樱花和槭树的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理优势的丧失,苗木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滞后,逐渐成为农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

  2011年,以宁波城市职院教授祝志勇为研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批国家星火重大项目“浙江四明山区域槭树和樱花产业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针对四明山区域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自有知识产权品种少,种植、繁育、栽培技术传统,容器栽培新材料开发与应用速度相对滞后,产业从业人员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繁育良种与推广、集成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调整与优化结构、培养技术团队等,实现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宁波城市职院副教授胡仲义帮助溪口镇成功申报《雷竹夏秋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级课题,通过推广这项新技术,溪口镇农民在雷笋上一年增收2000多万元。

  “优秀农民进大学”已经连续在宁波城市职院溪口校区举办了10年,400多名花木种植户先后跨进学院大门,系统接受花卉苗木生产和经营的科学知识,培养了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根水、北仑“杜鹃大王”沃绵康等一大批花木生产经营能手。如今,学院拥有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宁波市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具备包括智能楼宇管理师、茶艺师、景观设计师等在内的20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11月16日上午,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创新发展报告会在陕西工院举行,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院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代表及陕西工院相关专业教师等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学院院长崔岩,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建华,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袁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院校出版事业部主任徐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丽梅出席会议。

        会上,院长崔岩代表全院两万余名师生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陕西工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院将借此机会,认真借鉴兄弟院校的好做法,重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改革等方面学习经验,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陈建华副社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在回顾了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开放课的建设过程后,他希望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能通过网络、教材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实现经验、成果的共享、宣传和推广。
        郭立宏副厅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的突破发展。他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实现陕西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我省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走出一条新路,走上一条具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的特色之路,努力把我省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王扬南副司长在讲话中通报了职业教育近期改革发展思路。他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一条具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道路,形成了一批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职教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制度和标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成效显著。即将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将着力明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体系结构、制度创新和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全面发展,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衔接,强化行业指导,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就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创新建设思考、机电类专业教改五大问题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床制造技术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应用等进行了专题报告。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负责人就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了成果介绍与交流。陕西工院数控工程学院卢文澈教授作了题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经验分享》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以“深化高职机电类专业内涵建设,服务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打造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平台,产业发展趋势与先进技术的学习交流平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讨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与建设成果的分享平台,加快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有效服务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2013年11月14日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川职院大讲堂”首次讲座在学术报告厅开讲,来自全院不同专业学生200余人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院骨干教师徐友辉教授作了题为《化学与我们同行》的专题讲座。他从“化学的发展历程”到“化学改变生活”,从古代化学发展的智慧到今天化学发展的趋势,从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资料详实,既普及了化学的基本常识,又密切关注了身边的化学与生活,引发了听讲师生的共鸣与思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川职院大讲堂”是根据学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训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铸造特色,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而开设的,它是全面实施素质训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与学生综合素质训育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素质实践活动等多种训育活动及专业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重要训育方式手段。
        讲堂以“更新观念,提升理念,引导激发,培养素质”为要义,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按照学院训育中心“思德素质”、“文化素质”、 “艺术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等五大板块体系,遵从“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技传人、以能度人”的训育理念,有步骤、分层次针对学院不同科类、不同需求学生群体开展素质提升讲座,以营造“专业塑造人、技能成就人、素质培育人”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学院素质训育体系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近日,陕西工院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的11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直接录用,聘任为“实验师”,负责指导本科学生的基础工业实训工作,这也是陕西工院毕业生第二次入职清华大学。
        其实,陕西工院毕业生这不是第一次在名牌高校就业。2008年,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牛银迪、龚鑫等5名同学就应聘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中心任职;2010年,文秘专业毕业生黄晶入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法学专业生担任速录教师;2012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王文佩、胡兵等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指导教师……借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傅水根教授的一句评价:“(陕西工院)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职业素质优良,发展后劲有力。”
        自2008年学院入围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来,坚持立足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行业,巩固西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面向。通过实施为期三年的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从专业结构、课程优化、教学运行、能力训练、素质养成等方面,为学生搭建跨入职业生涯的“匹配性接口”和后续发展的“基础性平台”。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促使学生“从操作岗位干起,向技术岗位迈进,朝管理岗位努力,尽快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急需的操作能手、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创业先锋”,奠定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坚实基础,打造了社会认可的“陕西工院”高职教育品牌。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对接装备制造业、依托行业协会和省内3大国家级开发区、8大制造业龙头企业,与全国4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战略性校企合作关系,以企业订单班、冠名奖学奖教金、专业工种轮训、就业顶岗实习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实现了产业、行业、企业三结合,“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做优做精”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
        学
院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创造,通过多种渠道分专业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并把课外活动纳入课程化、学分制管理框架,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以“敬业、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全程强化职业训导,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来学校选聘毕业生、抛来就业“橄榄枝”。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特别是在2013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初次就业率达97.45%,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再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4届就业洽谈会,42个专业的6300余名毕业生与省内外百余家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就业洽谈,挑选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这百余家用人单位涵盖了学院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服装等全部专业,中联重科、中铁宝桥、中天建设、海尔、美的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向毕业生提供了超过2:1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截止10月底,陕西工院已有近3000名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
        “底蕴厚实的工学传统、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思路、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铸就了陕西工院毕业生的良好品质。”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毕业生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率高、入职起薪点高、岗位稳定率高、岗位升迁机率高是陕西工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始终追求。”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山东省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财政“买单”吸引业界精英进职业院校任教,职业院校教师由学校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财政经费拨付标准,并于2014年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
    山东决定将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80%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专业兼职教师由学校自主招聘,兼职教师薪酬待遇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财政经费拨付标准。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徐曙光表示,这一举措支持职业院校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研发,让更多业界精英走进学校。
    山东还提出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在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由学校遵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教师,并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实施办法。
    此外,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重在教学实绩和专业技能,要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从今年起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分类评审。2014年,山东将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中职学校教师也有可能成为“教授”。


  “我们学校由交通、建设、劳动、卫生等8所中职学校合并而成,以前分属不同部门,规模小,管理分散。合校后,如何理顺管理机制、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成了全校上下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在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采访时,该校校长李平告诉记者。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研究,该校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流程等集中到一个环环相扣、良性循环的系统上。这一系统以“以德聚力”的校委会为核心,以学校安置办(就业)、招生办、教研室、教务处、学生处、教学系相互协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渗透企业文化,同时加强文艺与宣传、体育与健康,着力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经过近3年来的实践检验和修改完善,该校逐渐将这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系统浓缩在一张层次清晰、职责分明、一目了然、规范高效的“流程图”上。这张流程图由5个同心圆构成,分别用红、黄、橙、蓝、绿5种颜色标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该校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伍善松说:“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模式,更重要的是集中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操作能力培养的办学主线,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此外,该校还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开发了8套校本教材,将实习实训制度汇编成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与个人发展报告,积极开展应用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实施高精尖实习实训设备“借鸡下蛋,卖蛋还钱”的模式,利用企业先进设备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该校还每年投入30多万元从企业聘请30多位能工巧匠进校园任教,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模拟工厂提升学生软硬实力

——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训教学新模式

 

  身着安全装、头戴安全帽的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大二学生刘宏东和他的同学近日走进实训工厂,有模有样地体验“取物料—找装配位置—取螺钉螺帽—安装—检查”等装配线岗位的每一个环节。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今年初,由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与学院联合推出的广西首个先进制造实训工厂正式启动。目前,参加实训的学生已经安排满员,全院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都可以到这里参加实训。

  把先进制造实训工厂建到学校

  2011年,广西柳工路创公司在建设先进制造实训工厂时,特别邀请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石令明点评,石令明感慨地说:“你们做的实训工厂,正是我们职业院校长期想要突破却无法突破的校企合作模式。”

  就这样,这个偶然的点评,开启了双方合作的大门。先进制造实训工厂激起了石令明的兴趣,当场表示要跟该公司合作,把实训工厂办到学校去。

  2012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实训工厂完工,成为第一个大专院校的“模拟工厂”,打破了常规实训基地的单一操作方式,成为从“点”到“面”的实训平台。

  该院财经与物流管理系主任冯雪萍介绍,先进制造实训工厂项目的合作,将学校实训教学和工厂的工程技术在生产线上融合,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突出从“点”到“面”的实训教学

  先进制造实训工厂除了“车”是木头制成之外,其余所有元素都是严格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工厂真实模拟了企业现代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生产情境,再加上学校由“点”到“面”的实训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软技能与硬技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黄业莲说,以前的实训通常是做完就完事,但是全景式实训不仅融入了标准作业、管理沟通、问题解决等职业能力,也融入了团队合作精神、持续改进理念等,通过亲身的实践和训练,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可以这么说,这里既是一个现实的现代工厂,又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训课堂,通过这种情景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刻把握企业的整个生产要素,并在潜移默化中将生产理论和专业技能转换为在职业岗位上的综合工作能力。”作为学校合作方,柳州路创公司总经理毛清华道出了实训工厂的特色之处。

  从“资源”到“知识”共享的转变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着眼于技能培养,那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够适应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只有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把学生真正融入到制造企业的整体生产情境中,才能培养出符合新的产业发展所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伟才说。

  “我们在合作中扮演着‘智囊团’的角色,主要以智力输出为主,希望在这一合作领域上开辟更多的校企合作方式。”毛清华说,近两年通过全景式先进制造实训工厂的校企合作模式,已与区内外几十所职业院校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

  “企业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理念很重要,这个实训工厂搞得很好,校企合作就应该这样。”近日,在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这样评价。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