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2021 年 9 月24日,滦南职教中心教师郑万众携校企合作项目参加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荣获一等奖。

郑万众老师(左二)上台领奖

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初赛、行业赛等层层选拔,共70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郑万众老师以学校和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公司共同研发的自走式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项目为依托,通过对项目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精彩纷呈的展示,成功进入全省十强,荣获一等奖第五名。

近年来,滦南职教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精准对接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滦南丰田五金农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县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闯出现代化、振兴新滦南”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作者:张玉林

来源 :滦南职教中心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决策部署,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畅通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对接渠道,近日,人社部启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活动将持续到11月26日。

本次活动广泛动员各地人社部门和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密集推出不少于2000场线上线下招聘会。网络招聘会聚焦“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现场招聘会立足“专业化、精准化、小型化”,突出精准服务,注重活动实效。为满足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需要,将在14个省份21个城市举办不少于28场跨区域巡回招聘会,动员外省市用人单位和中央企事业单位为举办地高校毕业生上门送岗位,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活动将在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设主会场,设置行业专场招聘、区域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服务专区,各省和各协作机构设分会场。同时,将上线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精准匹配服务,毕业生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全国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登录求职。欢迎全国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注和参与活动。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务微信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2021年修订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3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支撑教育决策、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拓展监测学科领域,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的监测指标体系。


(二)服务质量提升。紧扣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监测学生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系统挖掘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服务教育质量提升。

(三)注重方法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机交互测试等,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推动监测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四)强化结果运用。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督促问题改进;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推动各地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


三、监测学科领域及周期

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

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四、监测对象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内容

对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主要开展学生发展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


(一)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重点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状况。德育主要监测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基本国情常识掌握情况等。语文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情况、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数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英语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情况,阅读、写作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科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科学探究能力等。体育与健康主要监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体能状况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等。艺术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劳动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心理健康主要监测学生情绪、人际交往等发展状况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等。

(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六、主要环节

(一)工具研制

组织专家研制测试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以及表现性测试工具。测试卷监测学生在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重点关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校长问卷、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等。表现性测试工具用于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等学科领域,通过学生现场项目参与和演示,监测运动、操作、演唱能力等。

(二)样本抽取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抽样。其中,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样本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三)现场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操作规范,所有样本县(市、区)、样本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一天半。测试安排在本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原则上每年测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四)水平划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答题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具体描述。参照国际监测通行方式,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业表现划分为水平Ⅳ(优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个水平段。

(五)数据分析

在监测数据扫描录入基础上,经过数据清理、跨年对比、数据链接等环节生成监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形成监测结果。

(六)报告研制

根据报告目的、内容和阅读对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国家监测报告、分省监测报告、区县监测诊断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四类报告。

1. 国家监测报告。呈现全国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发布。

2. 分省监测报告。分省(区、市)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省(区、市)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该报告主要供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

3. 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分县(市、区)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县(市、区)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诊断教育质量问题。该报告主要供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参考。

4. 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合一线教育实际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该报告主要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供地方调整教育政策参考。

(七)结果运用

1. 服务决策咨询。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呈送国家监测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撑。

2. 督促问题改进。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和分省监测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全面发展质量不佳、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的地区进行预警,对有关责任人员约谈问责。

3. 支撑督导评估。监测结果直接应用于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4. 引领质量提升。宣传推广监测发现的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搭建监测学习交流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挖掘运用,鼓励开展监测相关学术研究,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育管理。


七、组织实施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过程监督,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承担业务培训、工具研发、数据采集、报告研制等工作。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组织和过程监督。市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协调和指导。县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测试。

探索监测结果与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各地建立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监测结果运用制度,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建立并完善地方监测机构,探索对地方监测机构在监测工具研发、抽样等方面技术标准的认定。


八、纪律与监督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肃工作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工具安全,杜绝模题应考、干扰抽样、弄虚作假等行为,广泛接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监测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工具保密性进行全程监督,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受理举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国教督办〔2015〕4号)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废止。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简要介绍一下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的基本情况。

1987年,为提高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明确在清华大学等51所高校启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试点工作。多年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及招生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试点高校范围逐步拓展,运动项目数量及招生人数稳步增长。2021年,高水平运动队报名考生1.5万人,录取学生4000余人,共涉及足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田径、网球、羽毛球、游泳、武术、跆拳道、击剑、棒球、冰雪等14个项目。其中,足球、游泳等7个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全国统考,其余项目由招生高校组织校考。


2.请简要介绍一下完善和规范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主要考虑。

多年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为探索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考试招生、在校管理等方面距离新时代新要求仍有差距,存在个别学生文化成绩和体育竞技水平偏低,个别高校考试组织不规范、在校管理不严格,个别地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等问题。在“考试”方面,二级运动员这一报考门槛较低,导致许多高校的运动队体育竞技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参加国际国内赛事的需要;一些高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队校考,考试办法和评分标准不一,考核和管理水平参次不齐。在“招生”方面,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相对偏低,最低为二本线的65%,加之录取时不限制专业,导致一些考生入校后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在“管理”方面,有的高校在训练、参赛、退队管理方面不够严格,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不高,难以参加高水平的竞技比赛。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印发了《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的定位是,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和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不断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3.请简要介绍一下《指导意见》起草过程。

根据工作安排,2020年7月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围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及相关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一是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在北京、上海、吉林、四川、湖北等地开展调研,实地调研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等十余所高校,查阅高校相关制度文件、学生学业成绩表现、训练及比赛记录等材料,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广泛听取高校招生、教务、体教部门及师生意见建议。二是开展书面调研。针对全国283所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高校,开展全覆盖书面调研,全面深入了解相关情况。三是开展文献调研。系统梳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国外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培养机制。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竞技水平及参与国际赛事情况开展调研梳理。四是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在调研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经充分论证,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并多次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4.《指导意见》对优化招生项目范围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是对高校优化项目设置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有关高校要紧紧围绕高水平运动队工作定位,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评估确定的项目,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本校运动队建设规划,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要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二是对高校和项目招生资格提出了新要求。明确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学生入校后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以及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本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已安排招生的运动项目,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三是建立准入退出机制。明确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将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质量的综合评估,建立完善招生高校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将参加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情况作为重要评估指标,原则上连续三届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没有学生参赛的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5.《指导意见》在考生体育竞技水平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为解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部分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定位要求,《指导意见》适度提高了对报考考生的体育竞技水平的要求,并设置了过渡期。明确从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从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


6.《指导意见》对考生文化成绩提出了哪些要求。

为提高高校人才选拔及培养质量,解决高水平运动队部分学生文化成绩偏低的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定位要求,《指导意见》适度提高了对报考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并设置了过渡期。明确从2024年起,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同时,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破格录取工作将接受社会的严格监督。


7.《指导意见》在考试方面提出了哪些举措。

《指导意见》明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进一步优化考试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从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2024年前,高水平运动队尚未纳入全国统考的项目,高校仍可组织专业测试。相关工作坚持优中选优,强化对考生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的考察。对兴奋剂违规考生,取消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计入考生诚信档案。


8.推进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专业测试全国统考有何考虑。

为深化推进体教融合,近年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已陆续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足球、游泳等项目纳入全国统考,获得高校、考生及家长的好评。全国统考既可以提升专业测试的公平性、科学性,也有助于降低学校组考成本及考生、家长多校应考的成本。下一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将逐步全部纳入全国统考,将探索利用更多现代技术手段,客观测试学生体育运动水平。


9.《指导意见》在考生报考专业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考虑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入学后,既要承担训练和比赛任务,还要完成学业任务,《指导意见》采取分类引导的思路,明确高考文化课成绩较高、文化基础较好的考生可报考普通类专业,其他考生限定在相关的体育学类专业就读。《指导意见》明确,从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招生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学生,可申请就读相应的普通专业;其余学生限定就读体育学类专业,原则上不得转到其它类专业就读。


10.《指导意见》在加强入校后培养管理方面有哪些要求。

为解决一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校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根据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定位要求,《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高水平运动队入校后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学生从入学至毕业培养全过程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入学复查。高校要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复查,对于体育专项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录取资格的学生以及违规录取的学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二是明确参训义务。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入学时应与高校签订协议,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高校要把学生在运动队的考核,包括参加训练学时和表现、比赛成绩和突出贡献等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三是严格日常管理。对入学后擅自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高水平运动员,高校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或者退学处理。四是严格退队管理。因伤、病残或其它特殊客观原因,确实不能继续训练参赛的,由高校体育部门会同教务、学生工作等部门商议后,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审议确定可以退队。高校要严格把关,并加强复审督察。经审定退队无法继续参加训练及比赛的学生,要通过指导普通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及比赛的形式完成相关学时。五是严格学业标准。原则上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保持一致,参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高校可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在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为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11.《指导意见》对防范和打击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有何举措。

《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发放管理,要求各地体育部门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优化工作程序,抓紧实施运动员技术等级赛后即时授予,尽快建立数据波动较大、短期集中操作异常情况的预警处置机制,坚决打击和防范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行为;进一步强化报名资格审核,明确要求高校加强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健全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重点加强对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审核。通过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信息库进行逐一比对,对发现疑似有问题的证书,商请相关体育部门予以进一步核查。要求高校对考生的基本报考信息、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及参加赛事名次等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对造假行为的惩处,明确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的考生,由各地体育部门取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并列入等级称号黑名单;参加高考报名的,由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计入考生诚信档案。对参与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的其他人员,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从严惩处。


12.《指导意见》印发后是否会影响体育特长学生升学机会。

改革后,体育特长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攻读学业的渠道仍是畅通的。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以外,相关高校每年还通过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优秀运动员保送等多种渠道招收体育特长学生,近年来每年合计录取学生超过10万人。


13.《指导意见》提出了哪些加强监督管理的举措。

《指导意见》明确,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相关高校在本地开展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建立健全省级招委会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组成的省级考试招生监督工作组,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考试招生监督工作机制,全流程监督本地区和相关高校考试招生工作。高校是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要加强学校党委组织领导,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要畅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完善考生申诉和仲裁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


《指导意见》明确,高校要深入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要求,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拓宽公开范围,细化公开事项,全面、及时、准确公布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招生政策公开,提前公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报考条件、选拔程序、考核方式、录取规则、入学后就读专业、日常训练及学业要求。加强考生资格信息公开,公示所有报考考生的姓名、省份、所在中学(或单位)、运动项目及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等信息。加强录取结果公开,公示拟录取考生的姓名、运动项目、统考测试成绩、录取优惠政策等信息。


对在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中违规的考生、高校及有关工作人员,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所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查处。建立违规招生行为负面清单制度,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中出现违规行为的高校进行严肃处理,直至取消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

 

 信息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答: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以下简称艺考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自1952年全国首次组织统一高考以来,艺考招生就采取了“统一高考+专业考试”的招生模式,并不断调整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做好艺考招生工作,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省级统考,严格规范高校校考,加强考评人员管理,提高文化成绩要求,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艺考招生工作,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及时完善校考工作方案,鼓励采取线上考试方式,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了艺考招生安全平稳。


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艺考招生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党组统筹推动,有关司局会同有关专家深入有关地方、高校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提出了深化艺考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从体制机制上对艺考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性改革和完善。《指导意见》形成后,报请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2.《指导意见》提出的艺考招生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艺考招生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坚持育人为本、提高选拔质量、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教育公平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推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3.《指导意见》确定的艺考招生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艺考招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系统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统考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围绕这个目标要求,同时针对当前艺考招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意见》重点从四个方面明确了改革任务:


一是在定位布局方面,将推动高校进一步明晰人才选拔培养定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一方面,要突出办学特色,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着力选拔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优化艺术专业设置,合理安排招生计划。要加强宏观调控和评估指导,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

二是在考试评价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同时,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专业能力考试方式,实行分类考试。对艺术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艺术类专业,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将不再组织专业考试。对音乐、舞蹈、表演、美术、设计等其他艺术类专业,将进一步大力推进省级统考,逐步实现全覆盖,同时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


三是在录取办法方面,将根据不同的考试方式,分类制定相应的录取政策,在各考试类别中基本形成招生高校相对统一的录取规则。


四是在监督管理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艺考招生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艺考招生全过程的监督,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4.关于省级统考,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

答:实行省级统考是规范和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省(区、市)不断推进完善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已实现31个省(区、市)省级统考全覆盖,其他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省级统考的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在艺考招生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规范艺考招生,充分发挥省级统考在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中的作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范围,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一是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对于生源极少或考试组织确有困难的个别专业,可通过省际间联合组织或“考评分离”等方式实施。二是完善考试科目和内容,推动各专业制定统一的考务规范和考试说明等,提高省级统考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改进省级统考评分方式,加强评分管理,完善成绩呈现方式,增强考试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选拔需要。四是加强省级统考组织管理,严格落实命题、制卷、保管、组考等各环节保密工作要求,确保考试安全。


5.关于高校校考,《指导意见》提出哪些规范性要求?

答:组织校考是实现高校对考生艺术专业能力素质进行直接考核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前,由于省级统考覆盖范围有限,全国组织校考的高校数量和校考考生规模依然偏大,目前校考高校有300多所,参加校考考生约160多万人次,校考组考和规范管理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一是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省级统考已经覆盖的专业,原则上高校不再组织校考。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程序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对于出现违规招生情况的高校,将视情节严肃处理,直至停止校考资格。二是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要求校考高校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与省级统考的衔接,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三是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考虑改革后省级统考范围不断扩大,现场校考规模不断缩小,《指导意见》明确,从2024年起,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


6.关于考评人员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哪些要求?

答:加强考评人员管理是做好艺考招生工作的关键。《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考评人员遴选机制。一方面,要扩大考评人员遴选范围,优化考评人员组成结构。2021年起,推进建立艺术类专业考评人员信息库,逐步实现各省(区、市)和高校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考评人员人数,扩大省外校外人员比例并达到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对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或其他亲属报考本校的,须向学校报备并在校内公示,相关领导干部要全程回避。对考评人员和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存在指导、被指导关系或有亲属关系及其他利害关系的,探索逐步建立考评人员和考生特殊关系申报制度,并严格回避。对于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或违规违纪的考评人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参与高校考试招生工作。


7.关于考试组织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哪些要求?

答:考试组织是艺考招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各项管理工作必须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区、市)和相关高校应按照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完善省级统考和校考各环节、全流程的管理。重点要严把“三个关”:一是严把考试入口关,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严防考生替考。二是严把考试组织关,严格落实考生、评委、考场随机编排的“三随机”工作机制,严防考试舞弊。三是严把考试评分关,完善专业考试评分标准,积极采取“考评分离”、评委现场独立打分、全程录音录像等方式,确保评分公平公正。


8.关于招生录取办法,下一步将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答:对艺考招生实行分类考试、分类录取,是这次艺考招生改革的一大亮点。《指导意见》明确,从2024年起,对艺术类专业将分三类进行录取:第一类是不进行专业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第二类是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都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第三类是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在计划管理方面,除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外,其他各艺术类招生专业均安排分省招生计划。


9.关于考生文化课成绩,《指导意见》提出哪些要求?

答:高考文化课是所有艺考考生必考的内容。近年来,由于部分高校对艺考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偏低,导致部分考生和家长功利性报考,将艺考作为“升学捷径”,既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要求各省(区、市)在现有文化课成绩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加强考生文化综合素质考查,进一步提高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


在提高文化成绩要求的同时,对于在相关专业领域确有专长的艺术人才,《指导意见》提出,将探索建立破格录取机制。允许组织校考的高校在相关校考专业招生中,对极少数省级统考和校考成绩均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同时,建立更加严格的破格录取监管机制。要求破格录取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高校破格录取考生名单须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委核准后予以录取,并在学校招生网站进行公示。


10.关于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指导意见》有哪些要求?

答: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立足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承担校园艺术文化普及和对外交流演出任务等。高校艺术团招生专业为普通类专业,但高考文化成绩要求相比普通专业偏低,不利于后续的人才培养。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录取办法,2018年以来,高校大力加强从普通在校生中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使之逐渐成为学校高水平艺术团的主体。《指导意见》明确,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进行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11.如何加强对艺考招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答: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和高校艺考招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党委组织领导,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工作方案和招生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充分发挥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和各工作环节要求,不得简单下放、层层转交。二是强化属地监管责任。明确省招委是监管省级统考和属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属地高校艺考招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治理,严厉打击组织或参与考试作弊等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完善多级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省、校两级监督检查工作组,加强对艺考招生工作全流程的监督检查。四是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对艺考招生实行中学、高校、地方、国家四级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对在艺考招生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和考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格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专业复测,发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信息来源: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唐山市艺术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

全体学生签署《公约》

优秀典型

器乐专业二年级——许哲源(左1)

学校器乐专业二年级学生许哲源积极践行《公约》,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体现了新时代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感谢信

 

 

来源:唐山艺术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9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做好两项考试招生改革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会议强调,实施两项考试招生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材、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两项改革的重大意义。要促进教育公平,为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孩子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进一步加强统考统测,严格选拔标准,引导高校不再盲目组织校考,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考试负担和经济负担。要坚持科学选材,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根据不同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艺术史论等专业直接依据高考成绩录取,大部分艺术类专业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录取,少数高校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在高考和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专业校考。要提升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对艺术体育类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要求,加强人文综合素质考查,选拔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艺术体育人才。要严格规范管理,引入校外评委制度,建立健全回避制度、“黑名单”制度等,坚决堵塞利益交换空间,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推进两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改革任务,深入细致开展政策培训,大力加强宣传引导,严格考试招生规范管理,确保两项改革落地见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及工作进度。各有关高校要根据两个《指导意见》和各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完善考试招生办法,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落实到位。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各有关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各省(区、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指出,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坚持育人为本、提高选拔质量、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教育公平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推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指导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指导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推进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发展。明晰人才选拔培养定位,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着力选拔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业状况等,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

二是改进专业考试方式。大力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积极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健全完善考评人员遴选机制,优化考评人员组成结构。加强考试组织规范管理,严防考试舞弊,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三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2024年起,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录取。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切实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省校两级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招委和有关高校要高度重视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考生关切。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深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指出,多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完成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考试招生、在校管理等方面距离新时代新要求仍有差距,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体育精神,不断提高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指导意见》强调,要明晰工作定位,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和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要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招生程序,完善评价机制,着力解决个别学生文化成绩、体育竞技水平偏低,个别高校考试组织不规范、在校管理不严格,个别地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等问题。要尊重教育规律,深化体教融合,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健全学训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竞技水平和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政策执行,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公平公正。

《指导意见》重点部署了七方面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优化招生项目范围。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范围内,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学生入校后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以及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建立完善招生高校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原则上连续三届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没有学生参赛的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二是严格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从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从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各地体育部门要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有关高校要加强对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核验。对发现疑似有问题的证书,要商请相关体育部门予以进一步核查。

三是改进考试评价方式。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2024年起,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专业测试。

四是提高文化成绩要求。2024年起,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

五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招生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可申请就读相应的普通专业;其余学生限定就读体育学类专业。

六是加强入校培养管理。新生入学时,高校要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复查。学生应与高校签订协议,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高校要把学生在运动队的考核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对入学后擅自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严格学业标准,原则上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保持一致。

七是加大监督及违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省级招委会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组成的省级考试招生监督工作组,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考试招生监督工作机制,全流程监督本地区和相关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深入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和招生违规的考生、高校及有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来源:教育部

9月24日,滦南职教中心教师郑万众在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郑万众老师(左二)上台领奖

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初赛、行业赛等层层选拔,共70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郑万众老师以学校和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公司共同研发的自走式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项目为依托,通过对项目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精彩纷呈的展示,成功进入全省十强,荣获一等奖第五名。

郑万众老师答辩现场

近年来,滦南职教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精准对接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滦南丰田五金农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县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闯出现代化、振兴新滦南”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来源:滦南职教中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教财〔2021〕3号),科学、合理、精准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以下简称“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部决定组织开展2021—2025年“能力提升”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能力提升”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编制好项目规划、组织好项目实施,是推动“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工作。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义务教育需求矛盾的新变化,立足长远、科学谋划,按照“统一部署、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原则,紧密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做好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优先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按照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要求,全面梳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缺口,补齐影响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改善高寒高海拔地区取暖条件,大力改善学校寄宿条件,重点满足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根据需要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建设乡村温馨校园。继续改善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多种方式保障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统筹考虑规划易地扶贫搬迁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保障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需求。

  (二)切实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结合义务教育发展需求,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大人口聚集的城市、县城学校规划建设力度,切实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巩固化解大班额成果。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原则上不得新建超大规模学校。

  (三)稳步提升育人保障能力。建设必要的体育、美育场地和劳动教育场(所),配齐设施设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稳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提高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三、实施范围

  各省份统筹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具体实施范围,要优先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族县、边境县、革命老区县等纳入实施范围。

  纳入“能力提升”项目规划的学校必须是长期保留的、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对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中按要求已经转为公办学校的,可纳入规划。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和幼儿园不纳入规划;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不纳入规划。

  四、建设内容

  (一)校园校舍建设。主要支持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师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开水(锅炉)房等生活用房,运动场地(馆),围墙、大门、护坡(坎)等附属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绿化、硬化等建设。

  办公楼、礼堂以及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项目,不得列入项目规划。

  (二)设施设备购置。支持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课桌椅、图书,食堂设备、学生用床,配置饮水、洗浴、采暖、安全等生活必须设施设备。配备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校园文化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

  (三)信息化建设。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相关设备购置,支持学校网络设施设备购置。

  教学资源平台的日常维护、学校行政管理平台及软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建设的信息化平台等不得纳入规划。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借鉴“十三五”以来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目标约束和工作推进机制,精心编制规划。各省份要结合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合理确定重点任务和目标,聚焦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省市县三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同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规划编制的主体责任,聚焦优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认真遴选纳入规划的项目,存在基本办学条件缺口的地区,不得规划建设超越当地办学标准的项目。要做好前期论证工作,确保纳入规划的项目可实施、有实效。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规划按相关要求单独编制,规划编制情况按本通知要求一并报送。

  (二)科学测算,加大投入。各地要夯实政府主体责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结合本地财政可承受能力,合理编制规划。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足额保障规划所需资金,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年度项目和资金安排,不留资金缺口,严禁以学校名义举债建设。要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资金的统筹衔接,严格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和要求安排项目,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缺位。

  (三)加强管理,突出绩效。各地要加强项目管理,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绩效意识,实现项目全流程绩效管理。要在“能力提升”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和规划编制情况,确定本地区域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考核与应用。

  (四)严格审核,按时上报。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组织规划专家,集中力量编制项目规划、充分论证审核,并于2021年11月10日前将省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审定的正式规划,报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

  (五)依法依规,阳光建设。各地要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项目审核、批复、调整、备案等程序。要依法依规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质量。

  附件:项目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参考提纲



来源: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21年9月1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防范化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领域存在的风险,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职成〔2010〕7号)、《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试行)》(教职成〔2014〕12号)、《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9〕19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指南》(教财厅函〔2020〕8号)等规定,现就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行为

(一)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各地要加快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做到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办理录取手续、统一注册学籍。要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职责,建立招生信息公开制度,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及时向社会明确告知招生信息公示网站。

(二)清查办学资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年检制度,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线下审查,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年检并公示。对年检不合格且拒不整改的学校,缩减其招生计划,暂停新生学籍注册,直至停止招生;对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办学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要坚决取缔招生资格。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

(三)及时注册和维护中职学生学籍信息。各校要在新生入学20个工作日内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建立电子档案。中等职业学校新生秋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20日,春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20日。在学生学籍发生异动(含留级、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注销、死亡等)时,必须及时维护相关信息。在毕业学生离校前20个工作日内,通过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办理毕业手续,同时在办理毕业手续之前,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资助信息填报。

(四)严禁注册“双重学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其在未完成义务教育之前,严禁中职学校为其注册中职学籍。中职学籍系统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重复的在读学生人数不纳入中职招生和在校生人数统计范围、不纳入中职学生资助预算资金的测算基数。严禁在中职学籍系统为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在籍学生注册学籍。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资助管理

(五)严格把好资助申请关。申请中职学生资助的学生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非全日制、非学历教育、学籍异常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学籍信息重复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

(六)严格核查资助名单。教育部将定期开展中职学生资助名单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核查比对工作,并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向各地各校下发查重比对名单。各地各校要逐级逐人开展核查,确保每位受助学生在籍在校,及时删除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受助学生信息,坚决杜绝重复资助。

四、相关管理措施

(七)按期通报。教育部每年通报各省份中职学籍和资助数据年度质量情况。各地中职学籍和资助数据年度质量情况将纳入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遴选以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转移支付的重要考量因素。

(八)严肃问责。对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注册“双重学籍”、不及时维护中职学籍和资助系统数据等行为,对套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或中职资助资金的组织和个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地各校招生、学籍与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有关问题线索将按规定移交纪律检查机关处理。


来源: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营造全社会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在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来临之际,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丰润职教中心于近日开展了 “普通话诵百年伟业,铸师魂写时代新篇”为主题的教师诵读活动。冷建增副校长出席活动,该活动由刘文波、代凯悦两位教师主持, 部分师生在现场参加活动,其他师生在线上通过学校钉钉群观看。

孙雪飞、郑军、刘佳昕、王翠香等老师用普通话深情的歌颂党和国家,使在座的每一位生师生都为之触动,爱国爱党之情燃遍全场。

青年教师张岩、李坤、张彦斌老师深情解读新时代教师的光荣与责任担当。

苗瑛铭老师愿“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深信终有一天,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杨秀颖老师诵读《师魂》声情并茂,点燃全场。

王庆祥老师的《一生情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传承力量

周学伦、姜璨老师立足本职岗位,娓娓讲述为师的初心与担当,深深爱岗情、爱生情溢于言表,爱岗敬业的真情点燃全场。

语言文字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活动,是丰润职教中心“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系列活动的一角,以教师展示风采为主,为学生做好一次宣传,当好一个榜样。我校将以本届推普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共诵百年伟业,携手共写时代新篇。讲好丰职故事,打造丰职品牌。丰润职教中心会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征程。

 

 

稿件来源:校团委

图文编辑:李淑艳

审核:校宣传中心

来源:丰润职教中心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9月23日,玉田职教中心组织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100余人赴乐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参观团一行首先来到乐亭青春广场,观摩了乐亭中国农民节庆祝活动,感受到了农民丰收的喜庆。在李大钊纪念馆,全体学员向李大钊塑像敬献花篮,重温了入党誓词。学员们跟随着讲解员,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进一步加深了对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的了解和认识,接受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之后学员们来到乐亭县大黑坨村,走进李大钊故居,深入了解李大钊成长历程,感受革命先辈的高尚道德操守、崇高人格风范和淳朴家风美德。

此次参观学习,有效引导着高素质农民将信仰的力量更好地转化为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精神动力,努力学习农业技术和本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地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玉田职教中心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的要求,落实文件精神,丰南职教中心组织开展了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系列活动。

9月17日,教务处张剑林、翟成宝二位主任组织各专业部教学主任和全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关于如何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专题研讨活动。

张剑林主任宣读了我校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实施方案,方案中详细制定了在校学生图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研讨会上张剑林主任强调了“四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育人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所有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每节思政课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将“四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提升政治素养,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学校还将组织思政课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推动思政课质量提升。

会后,参与研讨的思政课教师表示将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育人成效,力争将自己的思政课堂打造成精品课堂。

 

 

来源:丰南职教中心

四川省南充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双师”共享、基地共建、难题共克、人才共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共享双师、共建队伍,抓好骨干力量。健全“双师”队伍管理机制,指导各校制定《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教师职称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专项资金,鼓励公办中职院校合理分配编制用于外聘兼职教师。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达到2820人、占比79.41%,外聘教师达到184人、占比4.93%。健全“双师”培养机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特别是用人自主权,超60%中高职院校可自主到高校遴选优秀毕业生。2020年新增中职学校教师379人,截至目前,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累计达107人;选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业务提升学习532人次、到企业跟岗实践锻炼119人次,拥有高级技师、首席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增加50人。健全“双师”引领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累计建设“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3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南充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举措》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共建基地、共设专业,提升教育教学实效。聚焦融合联建基地,制定校企合作奖补政策,按基地建设投入总额的5%给予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一次性奖补。学校负责提供实训场地以及部分设备资源,企业负责提供生产实践中新型的实训设备或者投入部分经费,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等有机融合。推动35家企业与28所中高职院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支持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全力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营基地。聚焦产业定制专业,对接南充“5+5”产业集群,支持21所中高职院校围绕汽车汽配、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定向开设专业16类65个,建成专业点183个。聚焦趋势构建集群,对接“成渝经济圈”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以川东北区域职教城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核心区建设,立项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重点针对市属高职院校,着力打造2个“双高”重点专业群,引领带动3个校级骨干专业群和5个成长型专业群协同发展,促进专业集群交叉融合、跨界整合、有效耦合。


共创平台、共克难题,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搭建“产教合作、科教创新、项目推介、学术交流、人才信息”5类平台,共建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园8个。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交流平台优势,支持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加快电商一体化课程建设、电商校园馆(双创中心)、特色班建设等合作,促进资源成果校内转化。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对接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南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业产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机构10个,动物疫病防控与检测、果实品质控制与深加工技术等重点实验室8个。着力推进科研转化,抓好南充职教集团等5大集团实体化运行,力争到2025年,全市职教集团达到10个,职教集团的院校参与率和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80%以上。加强教研课改成果转化,激励专业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互派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破解校企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难题,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在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完成省级课题1项、推进省级课题3项、校企共同转化科研成果2个。


共推试点、共育人才,提升职教育人水平。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企业招生、学校培训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试点职业等级证书17个,涉及专业17个。有序推进订单式培养,推进政、校、企、园联动办学,校企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开发“订单式”课程,利用企业技术设备等条件,实现企业需求与培养标准无缝对接,量身打造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已开发课程标准4个、岗位技术标准3个、服务礼仪类教材1本,开设订单培养班9个,校企共同制定中职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63.06%。逐步深化区域协同,牵头成立川东北学前教育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联盟,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礼仪等技术指导20余项。深化“南渝合作”,与重庆市合川区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从学校建设、学生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联手提升育人实效。


信息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清查办学资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年检制度,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线下审查,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年检并公示。对年检不合格且拒不整改的学校,缩减其招生计划,暂停新生学籍注册,直至停止招生;对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办学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要坚决取缔招生资格。


《通知》要求,要及时注册和维护中职学生学籍信息。各校要在新生入学20个工作日内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建立电子档案。中等职业学校新生秋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20日,春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20日。在学生学籍发生异动(含留级、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注销、死亡等)时,必须及时维护相关信息。在毕业学生离校前20个工作日内,通过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办理毕业手续,同时在办理毕业手续之前,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资助信息填报。


《通知》强调,严禁注册“双重学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其在未完成义务教育之前,严禁中职学校为其注册中职学籍。中职学籍系统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重复的在读学生人数不纳入中职招生和在校生人数统计范围、不纳入中职学生资助预算资金的测算基数。严禁在中职学籍系统为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在籍学生注册学籍。


《通知》明确,申请中职学生资助的学生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非全日制、非学历教育、学籍异常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学籍信息重复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教育部将定期开展中职学生资助名单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核查比对工作,并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向各地各校下发查重比对名单。各地各校要逐级逐人开展核查,确保每位受助学生在籍在校,及时删除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受助学生信息,坚决杜绝重复资助。


对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注册“双重学籍”、不及时维护中职学籍和资助系统数据等行为,对套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或中职资助资金的组织和个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地各校招生、学籍与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有关问题线索将按规定移交纪律检查机关处理。

来源:中国网

为了帮助新疆且末新同学适应职中的学习生活,玉田职教中心财经专业部利用周三上午第一节课时间组织了新疆且末师生盛大欢迎会。这部主任娄新,2021级会计事务应用三班全体师生以及新疆且末县师生参加。

本次欢迎会分为学生节目表演、教师代表发言、学习用品颁发三个环节,采取歌曲、朗诵、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丰富有爱的欢迎会让来自新疆的师生备受感动,他们上台对大家表示感谢并做了自我介绍,希望能与大家好好相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留在玉田。

整个欢迎会洋溢着友好、欢快的氛围,师生不时交流沟通,不仅加深了大家的友谊,也帮助了新疆师生更好地融入职中大家庭。

 

 

来源:玉田职教中心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又是一年开学季。为切实增强新生的国防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优良品质,9月9日-9月17日,遵化市职教中心、遵化市实验中学在学校运动场举行为期八天的2021级新生军训。

1.开启训练模式

9月9日,学校举行隆重的2021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全体参训师生齐聚学校运动场。校长张建国在大会上为全体师生做开训嘱托,承训教官做训前动员,学生代表发言。

连续的高温天气严峻考验着训练场上的每个人,运动场上,一排排迷彩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同学们饱满的斗志、高涨的情绪彰显出新一届职教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军训以来,同学们从刚开始的不适应、想放弃,到咬牙坚持站军姿、齐步走,刻苦训练、毫不退缩。

2.最暖关爱师生情

军训进行的如火如荼,新生们经历着骄阳酷暑的考验,迎接着风雨的洗礼,感受着训练的苦与累,也体味着暖暖的师生情。

看到训练场上的同学们挥汗如雨、艰苦训练,班主任老师们坚持全天候陪伴,不断给大家鼓励、加油打气。在休息时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疑答惑,积极引导,赢得学生的信任。

3.竞技比赛显身手

旌旗猎猎,步履铿锵,号角凌空,青春峥嵘。整齐的方阵,嘹亮的口号声,坚定的步伐,33个连队,八天艰苦训练,1400多名斗志昂扬的职教学子为军训交上了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军歌嘹亮,青春飞扬。职教学子以他们各自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不同的军旅歌曲,用他们激情洋溢的歌声,表达着青春蓬勃向上的热情。

学习军人优良作风,营造宿舍整洁环境。同学们谨记教官要求,把每一床被子从对折尺寸、折叠手法、掏平压实,到叠出有棱有角的“豆腐块”,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4.阅兵仪式展风采

9月17日上午,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中,2021级新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在运动场正式拉开帷幕。参与大会的有校长张建国,副校长唐柯、孟凡正、刘大鹏,政教处主任王立新,唐山青锋军事特训团团长刘彬彬。

阅兵式开始,1400余名同学整装列队,以严整的军姿,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接受校领导的检阅。

三声三相表演和军体拳表演。

校领导为竞赛优秀连队颁奖。

张校长向唐山青锋军事特训团教官赠送锦旗。

大会最后,张校长总结了本次军训的四大收获:第一,同学们听从指挥,严于律己;第二,全体官兵率先垂范,精心训导;第三,干部教师废寝忘食,坚守阵地;第四,军训效果显著,同学们面貌一新。同时张校长对大家提出今后的希望和要求。一个希望:顽强的作风,持续的努力。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不争于起跑,但要重过程,最后的胜利者才是赢家。一个要求:严明的纪律,自发的坚守。以钢的意志锻造美好前程,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流校风!

新学期我们百尺竿头,扬帆起航,虽然今后路途漫漫,但我们依然要风雨兼程。传承军训精神财富,成就属于我们的卓越人生!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摄影:胡艺钟 马英杰

编辑:郝梦霏

审核:王立新

来源:遵化职教中心

9月13日下午,玉田职教中心在笃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副校长张江、各专业部主任、全体教研组组长以及教务处相关教师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主任杨忠主持。

会上,与会人员集体学习了《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务处、实训处工作计划》《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安排表》《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安排》《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教学文件;杨忠围绕“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针对下发文件对本学期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张江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学期全体教师都要围绕“提质培优”核心任务,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稳步实施“三教改革”,尤其是要群策群力打赢“课堂革命”的攻坚战,各专业部应强化教学行为规范管理,加大教学督导检查力度,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也将有序逐步推开优质课比赛、精品教案评选、教学能力比赛、教师培训等各项工作,以助力提质培优工作的高效开展。

 

 

来源:玉田职教中心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