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11月22日下午,由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陕西省轻工纺织烟草工会主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汉普顿”杯2013年陕西省服装设计定制工(制版师)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刘曼丽、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光明、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咸阳市纺织服装协会会长刘通、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雯英、学院副院长王晓江出席会议,市总工会、科技局、团市委、人社局、组织部、协办企业代表和来自全省服装企业、服装工作室和四所高校的33名选手参加开幕式。
    
学院副院长王晓江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全院师生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评委、选手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院及服装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雯英代表冠名赞助单位致辞,希望借助大赛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光明在致辞中介绍了大赛的举办目的、意义和作用,并希望各位裁判秉公执裁,各位选手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为企业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参赛选手代表陈建会、裁判代表赵华分别宣誓后,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刘曼丽宣布,“‘汉普顿’杯2013年陕西省服装设计定制工(制版师)大赛开幕”。
    
33名参赛选手随即进行了理论闭卷考试,并将于22日进行制版、立裁、工艺单编制及缝制等模块的竞赛。

  11月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在浙江理工大学圆满落幕。化工与纺织学院郭晓娜、党双媛、武丽丽三位同学在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170名选手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一等奖,郭晓娜同学获一等奖,党双媛、武丽丽分获二等奖,指导教师赵双军被授予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得一等奖的郭晓娜同学还因大赛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中国丝绸第一品牌”浙江万事利集团的预聘邀请。


陕西工院选手与指导教师

        11月25日上午,韩国建阳大学客座教授金亨熙、国际教学院科长高光镐、国际交流事务主管高东延一行三人来陕西工院访问,此访主要就两校教育合作项目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对接、落实。外事办主任朱忠军、副主任秦景俊,教务处处长杨卫军、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与来宾在崇文南楼第三会议室进行了座谈,重点就学生、教师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初步达成了学生交流协议。
        
会后,金亨熙教授一行还在第五会议室为陕西工院80余名学生做了韩国建阳大学留学的专场说明会。


韩国建阳大学金亨熙教授一行访问陕西工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目标,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现实需要的准确把握,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不是硬件建设的问题,也不是投入不足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钱还是物,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需求的问题、人民满意的问题,不能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对高校来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观念的转变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要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而不是看它的规模、数量有多大。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应该仅仅看论文发了多少、项目搞了多少,而应该首先看他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现在个别高校存在一种倾向,在申请指标、争取项目的时候往往都在讲自己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是多少,而忽略了人才培养这个硬指标,出现这种情况根子在办学的理念上。从根本上来说,看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不是看一时的规模数据,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民族所作的贡献,看它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要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人才培养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是办不好大学的。高校要更加注重以社会评价为导向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把社会需求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上。要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情况,以此引导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不断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
  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能否坚持以生为本,把学生健康成长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所大学能否办出水平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人才培养工作投入感情,要把培养学生作为事业来做,把关爱学生作为本能来要求。学校领导要关注学生需求,善待学生,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花本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是大学永恒的精神追求。
  要强化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代表清华大学教师在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言的国家级名师李艳梅曾经讲道:“对于教师,最高的评价是学生的肯定,让学生永久铭记。”这句话带给高校领导和教师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注意多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学生的反映和呼声,真正把学生的评价作为高校改进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把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把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我们今天强调“立德树人”,仍然是要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蔡元培曾说,怎样才配做现代学生?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和骆驼样的精神”,其中“骆驼样的精神”第一是对于学术上的责任,第二是对于国家的责任,第三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无数的事例说明,做人、做事、做学问,首先是做人。因此,要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钱学森曾说:“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要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就要求高校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善于挖掘潜力,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和获得未来发展的多种准备。目前,有很多高校正在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有的高校将本科期间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才通道,建立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学生只要满足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这样的探索值得总结和推广。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还要加强社会实践,推动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同时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一批高职实训基地。从根本上说,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探索建立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制度,完善保险、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积极承担接受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社会责任,这是实践育人的制度基础。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培养创新人才,仅有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路径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不断增添动力、释放活力。
  要改革本科教学模式。本科教学承上启下,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目前本科教学不受重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授不愿上本科生课程等现象仍然存在。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一年中没有专题研究过本科教学工作,有的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一年中没有听过一次课。这种现象亟待改变。高校领导要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提高质量上,带头听课、带头调查研究,每年都要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教师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实行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教育部将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有力抓手,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体系,跟踪指导各地各高校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基地建设,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切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要以分类改革的思路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有不同的模式。学术学位研究生,应该重在提高创新能力,要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的培养阶段,促进科学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鼓励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应重在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建立产学结合的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要建立杰出人才培养的特殊机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杰出人才需要特殊的成长通道,高校要重点在选拔拔尖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吸引学术大师参与以及加强国际化培养等方面探索有效机制。对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要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的“一制三化”模式,让他们尽早进入科学研究过程,尽早参与重大项目。
  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离开系统的科研创新实践,就如同无源之水;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一旦缺少优秀人才的不断加入,也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探索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比如,已经实施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以及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系列“卓越计划”,旨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实务部门与人才培养结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今后,要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的机制,巩固完善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战略联盟,扩大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共赢发展。
  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学术大师和青年领军人才紧缺;引育高层次人才的机制不活;个别教师师德不高,缺乏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青年领军人才作为重点,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实现“大楼、大师、大爱”三者同步提升。
  要坚持“引育并举”加强青年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层次领军人才特别是青年领军人才紧缺是一个短板。有关学者研究分析16世纪以来1200多位世界杰出自然科学家,以及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后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至45岁,峰值是37岁。这表明,谁拥有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英才,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青年领军人才是大学发展的潜力所在,是大学的希望和未来。要坚持“引育并举”的原则,重点培养造就青年领军人才,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放开胸襟积极“引”。既可以利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又可以自主制定相关政策,从海外引进一批国家和学校急需的青年领军人才。当然,对引进青年领军人才,一定要全面深入考察,严格人才引进机制,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坚持高质量,防止引进的人学术水平不高、学术行为不端。二是要放开视野主动“育”。既可以利用国家公派留学“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又可以依托学校重点学科、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等自主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要放开手脚大胆“用”。要破除对青年骨干教师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关爱。要搭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平台,更多地参与项目决策管理、承担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让他们在教学科研中挑大梁。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建立流转退出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将精力投入人才培养,激发青年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要牢牢抓住师德和创新实践两个关键环节。在重点抓好青年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抓住师德和创新实践这两个关键环节,把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搞上去。怎么看教师的师德?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标杆。教师教育学生,一是知识、二是方法、三是品格,其中品格是最高层次。教师要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认真刻苦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课题、融入文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的要求。高校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标准,师德有问题的人,不能做教师。怎么加强创新实践?要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促进与中青年教师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服务社会等相结合,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建立中青年教师校外兼职或挂职制度,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兼职或挂职,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完善中青年教师访学制度,选派他们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以及在职研修等,促进他们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以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7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转发了《关于推进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了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2007年以来,省财政及各地配套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专项经费近2.5亿元,现已开发了中职主体项目22个,高职主体项目15个,大型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系统50余个,在30余个重点专业领域初步建成了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目前,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已在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满足省内95%以上职业院校在校生学习需要。

          1116日下午,2013年陕西省“黄河·西光·哈斯陕西工院杯”铣工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庄永杰,陕西省总工会技协办副主任吕斌,陕西工院副院长王晓江,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博源,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王鼎泉,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长、渭河工模具总厂厂长净拴省,以及大赛冠名单位——陕西黄河工模具公司支部书记郝振宇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陈博渊主持。

        王晓江副院长致欢迎词,他对大赛的如期举行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社会各界给予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王晓江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史和办学成果,并指出大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意义,希望各位选手珍惜机会,赛出水平。他表示,在第五次承办大赛之际,学院必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赛事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吕斌、净拴省也分别致辞,高度肯定了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大赛和参赛选手的美好祝愿。冠名单位代表郝振宇介绍了企业,参赛职工、大学生选手以及裁判组代表分别进行了宣誓。庄永杰宣布大赛开始。

        据悉,本次大赛由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大赛设普通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三个工种,分为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理论考试于开幕式当日下午举行,实操比赛在于16至17日在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举行。全省8家企业、5所高职院校,共7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11月16日,陕西省高职高专计算机学会2013年常务理事会在陕西工院崇文南楼第三会议室举行,陕西工院副院长、理事会会长王津教授和陕西省9所理事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王津教授对理事会2013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布置和安排了理事会2014年工作,并介绍了教育部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情况。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孟繁增、西安七色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周军先后介绍了高职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校企合作情况。与会理事还听取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阶段性总结和分析,分享了三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









        1116日下午,2013年陕西省“黄河·西光·哈斯陕西工院杯”铣工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庄永杰,陕西省总工会技协办副主任吕斌,陕西工院副院长王晓江,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博源,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王鼎泉,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长、渭河工模具总厂厂长净拴省,以及大赛冠名单位——陕西黄河工模具公司支部书记郝振宇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陈博渊主持。

        王晓江副院长致欢迎词,他对大赛的如期举行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社会各界给予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王晓江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史和办学成果,并指出大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意义,希望各位选手珍惜机会,赛出水平。他表示,在第五次承办大赛之际,学院必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赛事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吕斌、净拴省也分别致辞,高度肯定了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大赛和参赛选手的美好祝愿。冠名单位代表郝振宇介绍了企业,参赛职工、大学生选手以及裁判组代表分别进行了宣誓。庄永杰宣布大赛开始。

        据悉,本次大赛由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大赛设普通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三个工种,分为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理论考试于开幕式当日下午举行,实操比赛在于16至17日在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举行。全省8家企业、5所高职院校,共7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南京高职校师资培训出新招

不出国门也能“留学”


  本报讯 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德双元制师资培训中心第二届工业自动化技术师资培训班日前结束,南京技师学院、河南巩义德中机电职业学校和全德资企业博西华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等院校和企业代表25人参加培训,并获得中德双方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不出国门,他们也能“留学”,接受原汁原味的“双元制”专业培训。

  “我们培训的项目是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项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交车门启动器、自动调节病床、汽车刹车助力鼓都可以利用它实现控制。课上,教师托马斯·邵科以《电磁换向阀控制速度切换回路》课题为例,创设项目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方案制定、软件仿真等环节,形象地介绍了‘双元制’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我们对教学大纲的分析和编制、项目教学法都有了比较好的认识和理解。”培训班学员、青年教师席飞说,“这种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培训形式灵活,希望多开展此类培训。”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辐射德国“双元制”理念和教学方法,南京高职校中德双元制师资培训中心于2012年11月成立,依托德国汉斯·塞德尔基金会职业教育专家、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南京高职校的赴德培训骨干教师,面向全国职业学校开展“双元制”师资培训,旨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以德国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领域实际项目为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介绍“技能为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及其培训模式,通过专业软件进行项目编程,实现预设功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今年上半年,我司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定期报送和发布制度。据此,各地上报了一批集团化办学数据和案例,现予以公布(请登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www.chinazy.org下载)。请各地根据本地区集团化办学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数据和案例进行更新、补充,并确定1名集团化办学工作联络员。更新后的集团化办学数据和材料、本地区联络员信息,请于11月29日前发至电子邮箱yanggongan@163.com

 

    联系人:杨公安          联系电话:010-66097867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3年11月15日



资料下载:
1.样表下载

 
  2.各省市已经上报情况:
        北京(暂无)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暂无)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暂无)
        浙江(暂无)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暂无)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暂无)
        重庆
        四川(暂无)
        贵州(暂无)
        云南
        西藏(暂无)
        陕西
        甘肃(暂无)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暂无)
        厦门
        大连
        宁波
        青岛
        深圳
 
 
  3.各省市2011年案例汇总: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暂无)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暂无)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暂无)
        云南
        西藏(暂无)
        陕西
        甘肃(暂无)
        青海
        宁夏(暂无)
        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暂无)
        厦门(暂无)
        大连(暂无)
        宁波
        青岛
        深圳
 


        新华网芝加哥11月18日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8日在芝加哥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表示实现中国梦,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

  中国坚持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战略,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将抓住机遇,推动高等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内涵发展。

  一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二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扶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完善国家助学体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困难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完善培养层次,优化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分类管理,健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不同学校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坚持推动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11月18日,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秘书长路蕙鸿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合作办学。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副院长曹建平出席交流会。会议由曹建平主持。

    会上,张存就学院的办学历史、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对外交流、教师培训等情况作简要介绍。

    刘聪博就双方开展合作办学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台选择学前教育、建筑设计、医学护理等专业相近的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二是积极开展两岸的科研项目合作。三是大力推进专业教师赴台进修培训。四是积极开展大学生赴台交流学习。

    路蕙鸿对协会多年来致力于两岸的教育交流事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作了简要介绍,希望双方在合作办学中积极寻求“姊妹学校”开展专业对口交流,加强两岸教师的科研项目合作,积极推进教师进修培训和大学生互派学习。

    会后,曹建平陪同路蕙鸿考察参观了化工单元实训室、仪祉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孝图和艺术楼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

    近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隆重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院在对接区域内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方面能力显著提升,187家用人单位齐聚校园,招贤纳才,共提供3000多个岗位,2000多名毕业生参加招聘,1300多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本次招聘会实行“学院统筹、系上实施、分类对接、专场招聘”的模式。针对当前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区域内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学院对招聘单位进行认真筛选,重点邀请了省内部分需求量较多、层次较高的知名企业、领军企业。从企业的待遇、专业的对口性、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为毕业生严把“五关”,吸引了陕西国德电气、西安烽火光伏、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陕西君寿堂制药、西安交大附属幼儿园、好孩子集团、宁波中金石化以及秦都区人才交流中心参与的省内171家、省外16家用人单位,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

    ——在机电工程系招聘现场,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看重咸阳职院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相信通过双向选择招聘到为企业能够做出卓越贡献的毕业生。亢英杰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他说,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比去沿海等发达地区,自己更愿意服务当地企业,最好是尽快实现就业,熟悉业务、积累经验、再谋求长远发展。据该系负责人介绍,本次招聘会共有35家企业为174名毕业生提供了100多个机电类工作岗位,现有11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名学生自主实习,12名学生参加教学实习。

    ——在电子信息系招聘会上,深圳市聚飞光电、西安烽火光伏、中国平安保险等14家企业纷纷登台讲解。其中被中国平安集团录用的2012届毕业生李欣欣、郭庆均重返母校,结合他们一年来的职场历练,代表企业向学弟学妹们传授面试事项和就业体会,热心解答毕业生提出来的问题。目前,该系电子、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三个专业的85名毕业生除10人自主就业外,其余全部和就业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在生物科技系招聘现场,该系负责人介绍,从10月16日到11月12日,该系已陆续举办了14场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提前谋划、提早动手、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总体思路,认真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课,举办企业就业报告会2期;安排专人对毕业生自荐材料进行指导、检查、评比;组织人员赴重点知名企业开展就业市场调查、毕业生推荐;以系网站为主阵地,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为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当天9家企业携135个就业岗位参加该系专场招聘会,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两个高职专业共66名毕业参加招聘,40人现场达成签约意向。

    ——生化工程系早在十月初就提前启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与19家企业进行联系和推荐,举办了8场就业培训会和17场专场招聘会,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已有103名同学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在当天的招聘会上,该系2014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最后的5名毕业生,在前来的6家企业中成功签订了就业合同,至此该系108名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就业率达到100%。据该系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系就业工作将通过腾讯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重点放在就业回访上,对不满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遇到问题的同学进行二次安置,切实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系就业招聘呈现出多头、分散的特点。2014届毕业生359人,包括物流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前来招聘单位共30家,提供就业岗位320个,招聘现场人头攒动、秩序井然,毕业生手持简历或驻足观看、或主动交流,用人单位在工作需求、薪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毕业生较为满意的答复。据介绍,本次招聘该系在巩固原有就业单位的基础上,以陕西为主新拓展了20家就业企业,如西安百胜、楷模家居、华章投资、海底捞等,当天招聘达成就业意向143人,70人在前期的14场专场招聘上顺利签约,另有109人自主就业,19人参加专升本。

    ——师范教育系2014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包括高职表演艺术、三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初等教育4个,毕业生400余人。该系按照优质就业、对口就业、安全就业、全员参与、多渠并举的思路,成立了就业服务小组,从学生见习实习期就和西安、咸阳部分省级示范幼儿园、高端幼儿园建立了联系。本次招聘有西安三宝双喜幼儿园、西安交大幼儿园、四医大幼儿园、咸阳小天鹅集团、吉的堡幼儿园等87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了500余个就业岗位,26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参加专升本。

    ——建筑工程系毕业519人,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专业。在这次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单位共有6家,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主要以建筑安装、测绘、房地产资产评估、建筑施工等为主,如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鹰潭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腾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腾达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达成就业意向毕业生150人,另有206名毕业生在该系前期举办的30场专场招聘会中已达成就业意向,140人自主就业。

    本次校园招聘会最大的亮点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招聘单位多以省内本土企业为主,供需双方在择业和招聘上都比较理性和务实,企业选聘人才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毕业生也不再横挑鼻子竖挑眼,只要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发挥所学所长,都会欣然选择。

      2013年11月19日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聂彩林、相关职能部门(系)的同志和4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宣传统战部部长胥长寿为大家介绍了学院里19个民族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分布的情况,介绍了学院一直以来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还就同学们学习、生活提了建议。
      10多名少数民族同学踊跃发言。他们介绍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介绍了各民族同学平时相互交流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情况和学院少数民族社团建设情况;部分同学对学院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在少数民族同学发言结束后,各相关职能部门(系)的同志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给予了现场答复。
      聂彩林副书记通过参加座谈会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向全院少数民族同学表示亲切问候。他希望并要求相关部门(系部)和少数民族同学做到“七个一”,搞好一项宣传,即在全院师生中加强民族政策宣传;确立一个理念,即民族大团结,各民族永不能分离的理念;高举一面旗帜,即坚决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旗帜;尊重一个习俗,即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站在一个高度,即站在国家利益这一层面思考民族团结;树立一种意识,即树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意识。
据悉,为丰富我院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继举行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后,学院还将陆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览,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窦文纲 王兆富)近日,山东鸿基科技集团与山东省临朐县政府举行了子午线轮胎及配套项目签约仪式,这是临朐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据悉,山东鸿基科技集团是一家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与临朐县职业学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主要合作企业之一。今年,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了解到该企业项目建设计划后,积极进行联系洽谈,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此次双方签约的子午线轮胎及配套项目,总投资40亿元,占地1500亩,主要建设年产2400万套半钢子午线乘用轮胎、240万套全钢载重轮胎的生产线。

    11月18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人事部董事梁瑩一行3人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考察,现场面试选拨优秀学生赴新加坡公立幼儿园就业。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副院长曹建平出席交流会并陪同考察。

    张存介绍了咸阳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学院的办学历史、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对外交流、教师培训等基本情况,期望与新方的教育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刘聪博就新方来院选拨人才表示,学院师范教育历史悠久,学前教育专业优势明显,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较强,希望通过选拔优秀学生赴新就业拓宽和深化与新方的教育交流合作。

    梁瑩对咸阳职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加坡的概况、教育体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赴新后的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期盼与学院在学期教育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深层的长期合作。

    当天,新加坡教育交流访问团一行在院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参观了化工单元实训室、仪祉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孝图和艺术楼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现场对师范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4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面试。访问团一行直言惊讶学院的建设发展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不断赞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表示将再进行两轮面试,选定最适合的大学生赴新工作。

 



“终点教育”有了“立交桥”

辽宁八千中职生直通本科院校



  “从2012年到现在,辽宁省中职升本科的人数达到8000人,高职升本科9000人。”近日,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章雪冬面对中央教育新闻采访团宣布的这一数字让众多记者眼前一亮。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都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中职教育变成“终点教育”,高职教育就是“断头教育”,而在对待职业教育“断层”尤其是与本科层次教育衔接问题上,国内各省份的态度与做法不一致。较之一些兄弟省份只放开“中职升大专”或者让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及新建本科院校象征性招收几十个“专升本”,辽宁省的改革举措可谓“大手笔”。

  据介绍,从2012年起,辽宁省本着边规划边建设、边实验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在15所“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完成了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布局;制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中职对口升学”、“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制度和实施办法;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组织开发30个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和50个中高职一体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生直升本科不是天方夜谭。”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省教育厅出台了《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规定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招初中生的成人中专)应届毕业生可报考本科专业。

  据章雪冬介绍,2012年省外属于985大学的天津大学,以及省内的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医学院等15所“二本及以上”高校,面向全省应届中职毕业生招生2490人。招生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动物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金融学等23个专业。

  根据《实施办法》,应届中职毕业生报考本科的,要本着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填报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及一个服从志愿,文化基础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00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满分60分;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核,其中专业综合课满分为300分,技能考核满分为100分;总分为760分。

  据透露,应届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综合课由辽宁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命题、制卷、评卷和登分工作,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9日,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同期进行;技能考核由省教育厅指定的职业技能考核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时间为6月10日至15日。

  然后由辽宁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划定本科录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成绩控制分数线,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成绩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提供档案。天津大学录取则按文化基础课加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提供档案。录取新生名单由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审批,招生学校负责签发录取通知书。

  据章雪冬介绍,2013年,西安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科技学院也加入到招收应届中职毕业生的队伍中来,招生学校达到22所;新增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技术、采矿工程、测绘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招生专业总数增至31个,计划招生人数翻了一番达到5518人,约占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总数的3%。

  鞍山市职教城管理会主任吴庆丰介绍,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设在职教城,职教城内其他11所职业院校学生足不出城就可以实现一年制中职、三年制中职、初中毕业五年制高职、中职毕业三年制高职或四年制职业本科的立体互通,使职教城在全国生源减少的背景下,招生数量由2011年的8226人,增加到2012年的8831人,再到今年的9326人。

  “职业院校70%的生源来自县以下地区,职业教育绝对不能办成‘坑农’的教育。”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亚军说,农村家长辛辛苦苦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攒五六万元钱。如果孩子读了几年职业院校,钱也花完了,最后又回家待业的话,就是“二次致贫”。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现实鼓励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不能在更高层次的教育类型中拒绝中职毕业生。”张亚军认为,“给他们一个机会,定会还社会一个惊喜。”

  据辽宁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2014年全省本科院校面向应届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将稳定规模并保持逐年适度增加。同时,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该省还积极探索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

  首先,在全省规划遴选一批与辽宁支柱产业对接、以实施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为主体的重点建设专业,支持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支持普通本科院校与具备条件的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

  其次,实施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四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二年制的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

  第三,研究探索适合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毕业报考专业硕士的办法与途径,做好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有效衔接。

  在回应“中职生直通本科院校”是否在应对“二本及以上”高校生源危机问题时,辽宁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此项改革是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以及建设职业教育强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的,既考虑了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又避免了将职业教育泛化;既比较清晰地勾画出相对独立、类型层次结构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没有矮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在服务地方中赢得喝彩——烟台职业学院创新办学纪实

  在烟台职业学院近日举行的大型招聘会现场,该校机械工程系11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班学生张亮手握4家大企业的面试通知单,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这次招聘会吸引了321家企业,提供岗位7000多个。而该院2014届毕业生有5190名,除了已经顶岗实习的2000多人,剩下的学生就业基本都有了保证。学院党委书记潘玉耕说:“建院以来,我们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学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紧贴地方产业调整专业设置

  11月15日,来自10余家船厂和海洋工程企业的21位专家齐聚烟台职业学院,参加该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会议的议题是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论证,专家们各抒己见,场面热烈。

  从2006年开始,烟台职业学院每两年就进行一轮专业论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以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吻合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将来自企业的意见、建议吸纳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烟台职业学院建立了一套“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报关与货运代理等专业,就是近几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增设的专业。

  正是由于学院专业建设紧贴地方产业发展,烟台职业学院的众多毕业生在上海通用、烟建集团等大型企业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张裕葡萄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姜华说:“张裕中层干部中有两成多毕业于烟台职业学院,每年还有来自该校的很多毕业生不断进入张裕,成为营销骨干。”

  推行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手机什么人都会用,老人会用,小孩也能玩得很好。受此启发,我们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教理论,使他们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副主任高维锡说。

  记者现场观摩了该校电气工程系教师白静的一堂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课。上课前,学生已经把实训室严格按照企业“6S管理”标准收拾整齐。白静走进实训室时带着一套材料,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完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指引性材料。她先布置了设计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任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人手一份材料,自学、分组讨论后,由几名学生给大家讲解原理,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今年6月,学院电气工程系2011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马衍宁和孙富顺站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颁奖台。同样,在今年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也摘得7金3银,继2012年大丰收之后再创佳绩。

  这些成绩得益于学院系、校、省、国家四梯次,覆盖全部专业、全部教师、全部学生的技能大赛组织体系。学院教务处处长原宪瑞说:“我们重视大赛,并不是为了拿金牌争第一,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让学做一体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得到企业的青睐。”

  引进生产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

  作为烟台市唯一一名来自职业院校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王枚,日前被烟台市有关部门聘为“智慧烟台”系统架构论证专家。

  王枚带领学生参与了烟台市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居家养老等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据她介绍,智慧医疗项目实施后,社区居民就可以在家预约医生、订购非处方药品、了解最新疫情预报等信息。

  王枚只是烟台职业学院服务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学院为提升服务水平,抢占高科技服务制高点,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学院将这些引进的专业带头人和高级工程师聘任为相关专业教研室的负责人,为他们成立工作室、配备专项经费,组成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及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现已成为各专业的骨干力量。

  这些骨干力量不仅在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副主任张淑敏,被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聘任为常务副总,协助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管理与技术服务平台;曲桂武博士,被某公司聘任为生产与研发副总,协助企业完成了20多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工艺与质量研究,并协助企业申请两项省级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图为交流结束后,陕铁职院学子们将“偶像”窦师傅团团围住,争相邀请窦师傅签名留念。张玉鹏 摄

  被誉为“金牌工人”、“工人教授”的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窦铁成,日前走进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铁路高职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共话成长之路,受到学子们的热烈追捧。

  窦铁成向学子们讲述了他30年来坚持学习、勤于钻研,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长为掌握高超技能的专家型技术工人的成长历程。窦铁成勉励学子们要刻苦学习、勤练技能、夯实基础,毕业后投身到祖国火热的建设一线中去,在实践中历练成才,在伟大的时代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共圆中国梦。

  “窦师傅成长成才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他对待工作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和敢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在校学生学习。”陕铁职院道桥工程系一年级学生李振说。
        高职教育投入低得丢人?高职人数激增,院校财政拨款无法保障?日前,广东省政协科教文体文员会的20几位委员听取了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高职教育情况的汇报并座谈。省财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学生人数增加程度大大超出预计,高职院校拨款难以保障。

  笔者注意到,已经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的10个省/区/市,广东省未在其中。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标准的参照,广东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的落实自然“难以保障”。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讲,拨款与否、拨款数量的多寡,不仅存在省份、地域上的差异,还存在身份上的差异。高职院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公办民办等标签,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分管,有省管市管、政府管企业管、教育部门管行业部门管等。毋庸置疑,身份决定了经费来源,这种“分门别类”必然造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冷热不均。

  早在2009年,深圳高职院校生均经费预算内拨款标准就达到了深圳普通本科教育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呈现“高原”现象,当然与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分不开;上海市的公办高职不仅“洋气”,政府同时也加大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给予生均补贴……

  地域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学校的风格和发展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可否认,办好职业教育,钱不是万能的,没钱绝对是万万不能的。笔者一位来自西部高职圈内的朋友,在参观完江苏省的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对比自己所在省份的高职院校,感慨万千,甚至用“一个开法拉利,一个骑自行车”来形容,可见,背后的资金投入差距之大。

  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央的想法和规定都是好的,但是一到了地方就走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最为紧密,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繁荣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更新;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地方产业的兴衰都极大地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

  笔者以为,当下,要说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恐怕还是要先转变政府、领导者的理念。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马洪范介绍,美国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其经费5%来自联邦政府拨款,60%来自州政府拨款,11%来自地方政府拨款,15%来自学费收入,9%来自其他收入;新西兰职业教育经费70%来自政府,20%来自学费,10%来自社会资助;澳大利亚TAFE学院90%以上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从初始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来看,国际上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占比更大,奥地利为98%、荷兰92%、法国84%、挪威80%~85%。

  不得不承认,政府在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都对省级政府提出了制订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工作要求,财政部在2009年、2012年印发的文件中也再三要求建立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机制,但是,大多数省级政府都不依法行政,以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往往雷声很大,雨点则很小。当然,这背后有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在一些领导眼里办职业教育不容易出政绩等功利性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曾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520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5.9%的人感觉自己所在地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少。67.6%的人希望,高职学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逐步达到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标准。

  2012年,本科生均拨款大都达到或接近1.2万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本应该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不该受到歧视,但现有的高职生均拨款却大都在4000~8000元之间。加大经费投入,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前提,充分落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也已是众望所归。毋庸讳言,仅靠领导们开个会或者政府发个红头文件,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主动转变观念,真正意识到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当前不作为的状态。

  拨还是不拨,依照什么标准拨款,这是省级政府不容回避的一道思考题。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