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11月15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研究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上来,全力以赴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攻坚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议要求,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梳理工作任务,谋划落实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尽快下发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制定贯彻落实重点工作安排,近期召开党组务虚会,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面深入地体现到做好年底各项工作和明年的全部工作之中。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把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贯穿到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中,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加大宣传解读力度,部党组成员和司局负责同志带头谈体会、写文章、做访谈,分项分领域组织学习宣传,把方向思路、政策举措讲透彻,把群众利益安排、工作推进策略讲明白,把有利条件、不利因素讲清楚,把解决问题、事业发展的前景讲充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深化教育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王志龙(左一)和副教授易官美(右一)在指导奉化锦溪村村民栽培香榧。朱春佳 摄

  ■通讯员 刘玲 朱春佳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浙江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刻体会到,“根植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坚守的特色发展之路。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谋发展、结合自身特点搞创新,主动全面深入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实现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生共荣。

  “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新课题。”宁波城市职院党委书记李维维表示,以“城市”命名的宁波城市职院一定会在推进宁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做出新的贡献。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前提是要形成支撑经济结构调整的科技和人才体系。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据宁波城市职院院长李太武介绍,2008年学院在办学战略上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理念,围绕产业建专业,加大贸易物流、财会金融、旅游会展、城市园林、智能信息、创意设计等六大专业群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加强科学研究。

  据宁波城市职院商贸学院执行院长沈时仁介绍,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基地先后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从2008年开始,商贸学院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当时该公司仅有员工100余人,如今公司拥有员工800多人、终端合作客户1万余家,并获得2011年宁波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九龙物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宁波城市职院多年来的人才支持密不可分。”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华表示,宁波城市职院多年来和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了近千名高素质物流人才,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继续实现共赢。

  近年来,宁波市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推进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宁波城市职院先后成为“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在此背景下,学院与宁波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是该研究院合作单位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研究所承担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考核体系研究》、《宁波车联网发展规划研究》等课题。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德道认为,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整合优势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后,信息学院将把计算机类和智能控制类两大专业群调整为智能信息类专业群。”据宁波城市职院信息学院执行院长徐济惠介绍,信息学院确定了以面向软件服务外包、智能电子电器,以及与智慧产业高度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开设宁波市智慧产业核心引导课程15门,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没有创新,就没有美学;没有创新,就没有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宁波城市职院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潘沁说。

  据了解,艺术学院承担了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等,而由其牵头创办的国际海报双年展已经举办了6届,促进了宁波文化的国际交流。2010年,艺术学院进驻东钱湖211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30多家企业集聚园区,为园区带来了8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如今,艺术学院提出创意东方拓展计划——以“视觉东方”作为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努力拓展东方美学背景下的设计教育空间。

  服务区域农业发展

  与大山同呼吸,与土地共命运

  43.5℃!今年的盛夏,奉化市刷新了浙江最高气温纪录。高温炙烤着奉化市溪口镇锦溪村村民们的心,2010年种下的1000亩香榧树今年首次果满枝头,可眼看着香榧树一天天被高温灼伤,大家心急如焚。

  情急之下,锦溪村党支部书记金忠芳再次得到宁波城市职院农村工作指导员易官美副教授的一剂“良方”:一是不能除草、保持水分,二是施有机肥、改良土质,还要给树苗搭起“遮阳棚”。这一招,果然奏效。持续高温过后,多地的香榧树严重灼伤,锦溪村的香榧树却安然无恙。

  锦溪村位于奉化的东南角,是市级贫困村,两万亩山林、1000多户人家,是宁波城市职院的结对村。学院先后派出景观生态环境学院的两批宁波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村里。经过科学论证和多方考察,大家建议村里发展香榧产业,有望填补当地高档干果生产空白,实现与水蜜桃支柱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可优化林果品种结构。作为一个农民脱贫致富项目,锦溪村的香榧示范基地于2010年在宁波城市职院技术支持下建设起来,经过悉心指导和技术改良,原本需要6年结果的香榧树,第三个年头就开始挂果。锦溪村在2012年12月被奉化市科技局授予“早熟丰产香榧栽培科技示范基地”。

  “‘三农’问题历来受重视。以科技服务‘三农’,帮助农民朋友转变思路,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宁波城市职院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王志龙表示,我们有志于依托涉农专业师资和技术资源,积极满足农业科技需求,拓宽服务“三农”渠道,与大山同呼吸,与脚下这片土地共命运。

  同样在奉化的四明山区,樱花和槭树的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理优势的丧失,苗木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滞后,逐渐成为农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

  2011年,以宁波城市职院教授祝志勇为研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批国家星火重大项目“浙江四明山区域槭树和樱花产业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针对四明山区域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自有知识产权品种少,种植、繁育、栽培技术传统,容器栽培新材料开发与应用速度相对滞后,产业从业人员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繁育良种与推广、集成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调整与优化结构、培养技术团队等,实现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宁波城市职院副教授胡仲义帮助溪口镇成功申报《雷竹夏秋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级课题,通过推广这项新技术,溪口镇农民在雷笋上一年增收2000多万元。

  “优秀农民进大学”已经连续在宁波城市职院溪口校区举办了10年,400多名花木种植户先后跨进学院大门,系统接受花卉苗木生产和经营的科学知识,培养了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根水、北仑“杜鹃大王”沃绵康等一大批花木生产经营能手。如今,学院拥有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宁波市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具备包括智能楼宇管理师、茶艺师、景观设计师等在内的20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本报讯(记者 翟帆)“要把‘农民’由身份称谓转变为职业称谓。”11月15日至16日,农业部在西安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务农农民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的不足4%,其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与美国一半以上农场主是大学毕业差距很大。而我国现行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务农农民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块几乎与底部齐平的短板。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职业院校280余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700余所,农村职业高中4000多所。韩长赋说,这些院校都是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农业职业院校采取灵活的教育培训模式,把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搬到农业生产一线,促进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相贯通。

        据了解,从明年起,由农业部推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将全部实现转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对象,突出务农技能这一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过程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民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度,使“农民”真正从身份称谓转变为职业称谓。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正由外部冲击转为内在逻辑推动,与此相伴,一种整体的状态转换正在发生,它包括观念的转变、体制的转型和机制的转换,这种制度变迁能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快速提升,释放转型中的“制度红利”。

        变革的起点:从哪里开始变

        民办高校制度变革,既需凸现制度优势,又要突破治理困境。

        一方面,要凸现制度优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差异,正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变革着眼点就是让优势更加凸现。民办高校的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是机制灵活,较少各种层面的禁锢和束缚,学校决定的事可以马上干。二是注重成本效益,资源配置利用率高,如果说公办高校的“十块钱等于十块钱”,那么民办高校就是“一块钱等于十块钱”,在资金的使用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三是市场意识强,对人才市场需求有较高的敏锐度,注重培养“适销对路”与“就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四是精兵简政,人员精干高效,民办高校往往采用“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个人的工资”的薪酬激励机制。五是注重人本和服务,更加注重对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的有效“服务”。

        另一方面,要突破治理困境。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困境。一是产权不明晰。由于民办高校产权的归属问题、分配问题、重组问题和退出问题的不清晰,在现实中产生了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不分、所有权与学校经营权不分、所有权与收益权不分等问题。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使得学校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与现代方式难接轨。二是董事会不顺畅。董事会运作依据不明确,决策权乃至经营权掌握在创办人和投资人手里,董事会组成人员有家族化倾向。上位的董事会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学校发展中利益至上,决策短期效应明显。三是校长职权不明朗。职权的不明朗,要么引发校长更换频繁,校长无权或权力很小,要么校长反客为主,削弱董事会的领导,要么董事长、校长频起战火,关系紧张。四是师生参与度不高。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人事关系或在人才市场代理,或按照企业身份待遇,造成了高校教师“打工者”的雇佣思想。五是诊断机制不健全。民办高校没有成立监事会或者监事会职责不明。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双重管理的监督缺位,利益相关人(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作用也不够。

       变革的重点:需要变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为我们确立了变革的基本内容,包括完善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

        从民办高校制度变革的预期成效看,需要建立“依法管理、社会参与、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中国现代民办高校运行机制。“依法管理”就是严格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及基本教育政策、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完善规范的组织规章制度,即管理“不碰红线”。“社会参与、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就是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沟通无碍的信息机制和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落实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在招生、专业设置、学历学位、人才培养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即发展“不设上线”。“自我约束”是指民办高校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加强校内学术权力及其他群众性组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使办学“不失底线”。

        从民办高校制度变革的核心特征看,则要真正体现“自主办学、学术自觉、师生为本”。自主是办学的灵魂,自治赋予了高校广泛的办学自主权,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而自主需要靠自己的实力争取。自觉是办学的原则,高校有其发展规律和组织特性,是从事高深专门知识的传播、创造、应用、整合的复杂的学术性组织,自觉要靠日积月累地积攒和沉淀。师生是办学的根本,最基本的要满足养“生”,其次是养“力”,最高境界是能养“心”。

        从民办高校制度变革的本质看,要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市场)、大学自身内部这三种关系。改变民办高校地位,从改变政校关系开始,关系好坏,决定民办高校的成败。改变民办高校环境,从改变校社、校市关系开始,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变民办高校面貌,从改变校内关系开始,要使校内各利益群体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政策制订和办学的全过程中。

       变革的策略:如何实现转变

        通常来说,实施组织制度变革的方式有三种:在没有先例、无模式可循的情况下,可采用投石问路式;在问题集中、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采用一步到位式;在目标清晰、情况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分步实施式。

        在创建现代民办高校制度过程中,需要审慎地抉择和切实地行动。

        一是角度要全面。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建构应该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制度,现阶段外部制度的建构更具迫切性。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基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前提。从内部而言,包括完善董(理)事会制度,建立校内监督机构,重视学校章程的规范作用,明确校长负责制及校长管理团队建设,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以及建立职代会对校园管理决策的参与机制。

        二是力量要聚焦。民办高校的法人共同治理是指在民办高校出资人、高级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校外人员间合理配置民办高校的控制权,从而形成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校的共同治理。这样一个决策机构从人员构成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利益交锋与妥协,能够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获得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提供一种组织上的保证。

        三是规则要有用。在董(理)事会制度建设上,要对董(理)事会的组成人数、产生办法、任期和任职资格、权力范围、议事规则等做出详细规定,确保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身份来源的多样化、专业化。在民办大学章程的制订上,应建构起适合民办高校长期发展的成文治理规则和治理结构,树立章程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纲领作用,以章程作为民办高校管理之“法度”。在监事会制度的制订上,监事人数、构成、任期等应当考虑不同学校具体情况予以明确规定,监事会须负责监督董事会和校长等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活动,加强民办高校决策的科学性。

        四是程序要公正。法人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通过建立一套既能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程序的公正是确保规范运行的首要。这种公正性,体现在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监督过程的公开、透明、规范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更加明显的市场主导、企业机制、群雄共舞的民办高校转型之际,变革民办高校内外部的制度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办高校发展将走通“(制度×人才×资金)时间=名校”的特色化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即便是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今年,广西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6%。这究竟是何种原因呢?

  面向产业平衡人才供求

  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数十万的产业技术工人支撑着工业之基。“几年来,柳州新增的10万产业工人中,有近7万人来自职业院校。”柳州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柳州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柳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与零部件生产等支柱产业优势,学院打造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品牌专业,带动了相关专业群的发展。

  桂林市依据产业布局整合职教资源,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龙头,整合全市所有旅游职业院校、科研、企业机构,组建了桂林国际旅游职业教育园区,成为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人才基地。

  近年来,广西教育厅围绕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打造“14+10”千亿元产业集群,指导职业院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设置了与石化产业、汽车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配套的70个专业及一批专业群,同时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建成了柳州市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南宁市职教园区、崇左市职教园区,四大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达73亿元,入驻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20万人。

  面向就业校企互利共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续10年就业率在96%以上。教务处处长鞠红霞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柳州职院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实现了课程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据了解,该学院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形成并实践了“两延伸双渗透”的“二维”模型课程体系。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连续3年达98%,铁道类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早在2008年,学院就开始牵头筹建广西首个职教集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人才订单培养、专业和课程共建、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等合作方式,办出了行业特色。正是得益于此,2013级新生一进校就被南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抢先预订,362名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

  在百色,田东职业技术学校与百川基金会合作,开办“百川励志班”,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创办“巾帼励志班”,解决了百色、河池地区每年近900名寒门学子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解决了就业与深造难题……

  经过不断探索,广西多所职院已经形成了“植入式工作站”“校中厂”“厂中校”“承接产品生产”“接管企业生产线”联合共建实训中心等建设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面向创业激发富民新动力

  “过去外国游客到我们这儿旅游,经常要跑到外面去吃饭,现在我们学会了做西餐,就可以把客人留下来了。”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村开农家乐的潘勤德乐呵呵地说。今年1月,他跟村里20位村民自发来到桂林旅专,参加了3天免费专业培训,学习客房标准化管理、烹饪西餐等。

  桂林市教育局副局长时曦介绍,这并不是个例,桂林旅专、桂林市旅游职业中心学校、广西烹饪学校、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等,都曾组织人员到过贫困村,免费给村民们培训。

  在都安县职教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职教中心实训室练习电工维修操作工序的一批学员。他们在此免费学习35天后,将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可拿到特种作业上岗操作证。

  职教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开办了电工、电焊、养殖、汽修、竹藤编织等培训。如今镇上95%以上的农户从事竹帽、藤篮编织生产,产品远销欧美。两年来,该县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2000余人实现脱贫致富,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000多人。(通讯员 罗勋湖 记者 刘昆)
        11月16日上午,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创新发展报告会在陕西工院举行,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院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代表及陕西工院相关专业教师等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学院院长崔岩,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建华,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袁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院校出版事业部主任徐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丽梅出席会议。

        会上,院长崔岩代表全院两万余名师生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陕西工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院将借此机会,认真借鉴兄弟院校的好做法,重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改革等方面学习经验,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陈建华副社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在回顾了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开放课的建设过程后,他希望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能通过网络、教材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实现经验、成果的共享、宣传和推广。
        郭立宏副厅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的突破发展。他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实现陕西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我省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走出一条新路,走上一条具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的特色之路,努力把我省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王扬南副司长在讲话中通报了职业教育近期改革发展思路。他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一条具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道路,形成了一批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职教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制度和标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成效显著。即将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将着力明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体系结构、制度创新和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全面发展,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衔接,强化行业指导,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就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创新建设思考、机电类专业教改五大问题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床制造技术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应用等进行了专题报告。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负责人就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了成果介绍与交流。陕西工院数控工程学院卢文澈教授作了题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经验分享》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以“深化高职机电类专业内涵建设,服务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打造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平台,产业发展趋势与先进技术的学习交流平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讨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与建设成果的分享平台,加快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有效服务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2013年11月14日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川职院大讲堂”首次讲座在学术报告厅开讲,来自全院不同专业学生200余人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院骨干教师徐友辉教授作了题为《化学与我们同行》的专题讲座。他从“化学的发展历程”到“化学改变生活”,从古代化学发展的智慧到今天化学发展的趋势,从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资料详实,既普及了化学的基本常识,又密切关注了身边的化学与生活,引发了听讲师生的共鸣与思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川职院大讲堂”是根据学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训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铸造特色,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而开设的,它是全面实施素质训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与学生综合素质训育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素质实践活动等多种训育活动及专业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重要训育方式手段。
        讲堂以“更新观念,提升理念,引导激发,培养素质”为要义,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按照学院训育中心“思德素质”、“文化素质”、 “艺术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等五大板块体系,遵从“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技传人、以能度人”的训育理念,有步骤、分层次针对学院不同科类、不同需求学生群体开展素质提升讲座,以营造“专业塑造人、技能成就人、素质培育人”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学院素质训育体系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近日,陕西工院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的11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直接录用,聘任为“实验师”,负责指导本科学生的基础工业实训工作,这也是陕西工院毕业生第二次入职清华大学。
        其实,陕西工院毕业生这不是第一次在名牌高校就业。2008年,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牛银迪、龚鑫等5名同学就应聘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中心任职;2010年,文秘专业毕业生黄晶入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法学专业生担任速录教师;2012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王文佩、胡兵等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指导教师……借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傅水根教授的一句评价:“(陕西工院)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职业素质优良,发展后劲有力。”
        自2008年学院入围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来,坚持立足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行业,巩固西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面向。通过实施为期三年的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从专业结构、课程优化、教学运行、能力训练、素质养成等方面,为学生搭建跨入职业生涯的“匹配性接口”和后续发展的“基础性平台”。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促使学生“从操作岗位干起,向技术岗位迈进,朝管理岗位努力,尽快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急需的操作能手、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创业先锋”,奠定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坚实基础,打造了社会认可的“陕西工院”高职教育品牌。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对接装备制造业、依托行业协会和省内3大国家级开发区、8大制造业龙头企业,与全国4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战略性校企合作关系,以企业订单班、冠名奖学奖教金、专业工种轮训、就业顶岗实习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实现了产业、行业、企业三结合,“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做优做精”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
        学
院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创造,通过多种渠道分专业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并把课外活动纳入课程化、学分制管理框架,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以“敬业、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全程强化职业训导,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来学校选聘毕业生、抛来就业“橄榄枝”。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特别是在2013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初次就业率达97.45%,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再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4届就业洽谈会,42个专业的6300余名毕业生与省内外百余家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就业洽谈,挑选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这百余家用人单位涵盖了学院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服装等全部专业,中联重科、中铁宝桥、中天建设、海尔、美的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向毕业生提供了超过2:1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截止10月底,陕西工院已有近3000名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
        “底蕴厚实的工学传统、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思路、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铸就了陕西工院毕业生的良好品质。”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毕业生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率高、入职起薪点高、岗位稳定率高、岗位升迁机率高是陕西工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始终追求。”


        本报讯  近日从2013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上获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中,学生作品的产业转化率逐年提升。本届展洽会85%以上的学生技能作品已转化为企业产品和市场商品,转让合同金额达数千万元。

  本届展洽会通过开展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洽谈活动,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平台,使学生作品找到了产业出口。
坚持开放办学 提升学校办学活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冯新广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具有鲜明的地方和行业属性,敞开校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其根本的办学宗旨。充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有益经验,是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我院通过参加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对美国社区学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剖析和研究,借鉴性地将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应用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敞开校门、开放办学,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一、牢固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

  开放办学是高校进一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我国的高职院校也提出了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模式还未完全打破,普遍缺乏为社会服务的主体意识与主动适应社会的自觉性。美国社区学院主动融进社区,开放的办学理念已经渗透到办学的各个层面,影响着所有的办学行为,开放办学成为美国社区学院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

  开放办学不仅要开放有形的学校围墙,更为重要的是冲破无形的思想围墙,敢于开放、善于开放,努力增强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积极对接社会发展需求。我院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将开门办学、开放资源,服务日照、服务鲁南经济带和蓝色半岛经济区作为办学的根本立足点。树立经营理念,强化市场意识,推动政、校、企、行的对话与交流,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二、努力营造开放的办学格局

  政府、行业、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础、最典型、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掌握并支配着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学校只有融入社会、多方合作、一体发展,才能整合到最广泛的教育和社会资源。美国社区学院是社会多方参与办学的成功和成熟模式,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力量和社会资源,实现了社区资源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我院积极建立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校内设厂、厂内设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模式。我院打造了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科技推广、产学研合作、企业集群化发展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基地,为日照市的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撑平台。

  三、积极打造开放的服务平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多元开放体系,高职院校要在推进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社区学院是职业教育终身化背景下的全民教育,根据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我院以资源共享为保障,发挥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社区服务、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

  一是校园开放,开放图书馆,市民无偿享用馆藏资源,体育设施和场所随时开放。

  二是课堂开放,面向市民,百余门课程实现了网上选课和免费跟读。

  三是实训基地开放,与政府、行业部门共建“日照建筑特种工培训基地”、“交通行业特种工职业技能鉴定站”等19个职业资格培训认证中心,面向全省、全市开展培训和鉴定工作。

  四是教师队伍开放,聘请社会精英、地方名人、技术能手进校园、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进社区,为企业和居民排忧解难。

  探索中高本衔接 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孙爱武

  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职业教育方向不动摇,落实学生为本理念,积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体系,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生发展创造“立体通道”,在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高职院校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遇到的问题

  “立交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职业学历教育的纵向衔接,包括中职、高职、本科学历教育的纵向衔接,大多数高职学生继续深造成为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愿望难以实现;二是职业资格证书的纵向衔接,不同教育层次与阶段,如中职与高职阶段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区别问题;三是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纵向衔接,如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学习内容有重复,高职学生专转本进入本科学科体系,职业教育受到割裂;四是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横向贯通。

  二、高职教育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思路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框架下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但要实现中高职的合理衔接和协调发展,还要解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问题。结合国情、校情,学院逐渐清晰了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思路。

  一是根据学生学业成长及其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两个方面,为其拓展阶梯式可持续提升的机会与路径。二是理清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与差异,进一步优化中、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的整体社会效益和效率。三是加快社会化办学和开放办学的改革步伐,不断拓展办学功能,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能力与水平。四是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大胆探索切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跨界”发展、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

  三、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做法

  2011年4月,学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获批江苏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是构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完全学分制为纽带,实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上的衔接,贯通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上升通道。二是构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衔接贯通的“立交桥”,实现中职学历教育与中级工职业资格、高职学历教育与高级工职业资格、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与技师职业资格的“双证”融通,使职业教育在体系上与职业资格完全衔接贯通,形成完整的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直通车模式”。三是构建职业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衔接贯通的“立交桥”,建立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员工的工作经历等转换为职业学历教育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认定机制和规范制度。

  今后,学院将在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道路上不断尝试,以期形成一些有益的做法和体会,为我国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尽绵薄之力。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发展中等后职业教育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张连绪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职业教育不动摇、就业导向不动摇,以“职业性、大众化、开放式、服务型”为办学理念,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借力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成果,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经验,积极探索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中等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拓展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搭建终身教育探索构架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教育或中职教育后的职业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中职教育后的教育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国社区学院则是几乎涵盖了美国十二年义务教育后的所有教育类别和形式的教育机构。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学院形成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思路:在提高质量,争创特色,打造高职品牌的基础上,将以学历教育为主,向稳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空间拓展;将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向强调“中等教育后”职业教育为主的空间拓展;将以“全日制”培养为主,向“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结合的空间拓展;将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向教育为人的“发展”和“生活”服务空间拓展。搭建终身教育构架,实现终身教育理念。

  二、拓展高职教育入口通道,践行面向人人的教育理想

  改革招生制度,探索招生模式,是实现“学有所教”构想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学院招生主通道已由单一的高考通道拓展为6条并驾齐驱的通道,即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考通道、单独招生通道和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单招通道、“3+2”中高职贯通通道、高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通道以及面向退伍军人的“3+证书”通道。同时,学院还积极拓展面向港澳的招生通道、依托本科院校招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通道,以及依托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以生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以生为本作为“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为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学院在实现科学发展中,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帮助学生实现选择”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

  一是提供两次调整专业机会。第一次是在新生报到后,学院并不支持学生凭个人感觉给予调整专业,但经专业思想教育后,仍希望转专业的,面向全体新生公开调整;第二次是经过半年学习后的寒假,还可以申请专业调整。二是实施弹性学制,将3年学制改为2至5年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三是加大选修课力度和范围,按照社会需求调整选修学习模块,适应学生就业需求。

  四、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进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学院后示范建设过程中努力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国家、省、市精品课和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实施拿来与建设并举措施,构建网上学习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力水平的学习需求。在时间上,探索全日制与业余制的结合,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加大学生课余学习力度;在空间上,探索学校学习与远程学习的结合,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示范专业网站作用。实施全日制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培养标准的并轨,加大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逐步实现不同课程模块组合,满足不同人员的学习要求和学历证书发放要求。

借鉴美国经验 深化高职校企合作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毅

  参加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赴美国培训后,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使我深受启发。借鉴美国的校企合作经验,学院以专业为载体,开展了多方位校企合作尝试,取得一定成绩。

  一、创新办学体制,构建政校企行合作办学新平台

  美国社区学院大多实行董事会管理,企业是董事会主要成员,形成了紧密的运行机制。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围绕新疆主导产业,学院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构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共同组建“学院”,实行理事会管理体制。

  一是以动物科技分院为主体,联合自治区畜牧厅、全疆56家畜牧龙头企业共同组成新疆畜牧学院;二是以工程分院为主体,联合自治区农机局、自治区农机研究所、兵团机械研究院和30余家生产企业等组建新疆农业机械化学院;三是以生物科技分院为主体,联合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新疆农科院以及华西种业等70多家企业组建新疆种子工程学院。目前,3所学院分别成为自治区畜牧系统、农机系统、种子系统的培训基地。

  二、专业服务产业,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新途径

  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由学校、行业、企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讨论确定。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学院按照“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理念,将专业办到产业基地,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零距离对接。 一是围绕南疆1500万亩特色林果业发展,成立了新疆特色林果业示范培训中心;二是围绕北疆草原畜牧业发展,成立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三是围绕新疆设施农业发展,成立了新疆设施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四是围绕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成立了新疆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

  三、实施引企入校,开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思路

  美国社区学院能充分发挥校企优势,积极将企业引入学校。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学院食品科技分院引进昌吉喜多粒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入1000余万元,组建了天山春食品有限公司,能同时提供配料、制造、食检、营销、物流等50个实训岗位。学院还与新疆泰昆集团联建了校内开放性的动物饲料与营养检测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与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立了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等2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开展入企办学,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美国社区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一些特殊专业办在企业,如雷恩社区学院将航空学院设在尤金机场。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围绕南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学院园林科技分院在阿克苏新疆天海绿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天海学院,公司提供6000平方米校舍和20万亩林果基地,用于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公司技术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授,学生融入公司为当地果农提供技术服务。

  五、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创新理事会办学体制,实施引企入校、入企办学等系列改革,学院办学实力和水平有明显提升,总体成效表现为“三高一大”。“三高”指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满意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高;“一大”指辐射带动效应大,带动了16所中高职学校共同发展。

借鉴多元文化教育 培养国际化人才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吕一枚

  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国际化程度和多元文化教育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所研修学习的波士顿邦克山社区学院,把“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到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国际化、全球化的社区学院”列为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张贴在学院最醒目的位置。

  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有跨国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惯例,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受美国社区学院启发,学院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从办学思想、学校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国际化迈进。

  一、营造多元文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

  学院开办了国际汉语语言学习班和专业教育国际班,招收来华留学生。现已招收来自13个国家的52名留学生。学院为每名留学生安排2至3名学习助理和生活助理,促进中外学生相互学习语言、交流文化,结成友谊。留学生们不仅通过拼音学习汉语,还通过象形文字学习汉语,学生们乐在其中。弹古筝、唱京剧、包饺子、打太极,到中国学生助理家做客,听中国故事,也讲述他们国家的民族故事。在圣诞节、万圣节等各国的主要节日,学院还举办庆祝活动,由留学生主持、做形象大使,宣传节日文化。

  二、提供学生赴国外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培养国际视野和胸怀

  学院有责任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同时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学院努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与社会声誉较好的国际学校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财团和企业给学生提供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和留学奖学金。目前,学院已与13个国家的53所学校相互交流,与18所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互派教师、协作开展技术研发、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并接收学院学生“2+2”或“3+1”专升本学习。其中,有5所学校接收学院学生免费交换学习,有两个集团接收学院学生带薪实习,日本田中株式会社每年为我校学生提供100万日元的奖学金。

  三、引进国际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模式

  学院与新加坡PSB学院、加拿大温士顿学院合作办学,成立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学习借鉴新加坡和加拿大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并由外方进行教学管理。国际学院在校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丰富的国际教学资源,不仅培养了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学生,也带出了一支能胜任国际教育的教师团队。

  四、建立具有国际知识结构的教师团队,提高专业国际竞争力

  为建立教师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和能力,构建国际化知识结构,学院先后派出6个团组122名教师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地培训学习;设置名师工作室和外国专家公寓,引进各专业群的国内外专家、教授及行业企业技师,与我校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学院鼓励教师采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开设国际内容的课程,使学生通晓国际规则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开阔了学院办学思路,开辟了学院开放办学新路径,提升了学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水平和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教育部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11月13日,教育部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袁贵仁全面介绍了会议基本情况,重点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主要精神,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举措,并就做好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了动员部署。

  袁贵仁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袁贵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不断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袁贵仁要求,要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文件。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全文,努力学深学透。二是深刻领会精神。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全会重大意义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刻领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三是加强宣传解读。要及时召开发布会、报告会、座谈会,组织宣讲、研讨、培训,全面准确解读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最大限度凝聚广大干部师生和人民群众共识,为教育改革顺利推进营造和谐氛围。四是制定落实方案。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五是抓好岁末年初工作。各单位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着力筹备好第22次全国高校党建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谋划明年重点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继续保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分老部长、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山东省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财政“买单”吸引业界精英进职业院校任教,职业院校教师由学校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财政经费拨付标准,并于2014年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
    山东决定将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80%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专业兼职教师由学校自主招聘,兼职教师薪酬待遇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财政经费拨付标准。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徐曙光表示,这一举措支持职业院校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研发,让更多业界精英走进学校。
    山东还提出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在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由学校遵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教师,并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实施办法。
    此外,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重在教学实绩和专业技能,要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从今年起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分类评审。2014年,山东将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中职学校教师也有可能成为“教授”。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学校由交通、建设、劳动、卫生等8所中职学校合并而成,以前分属不同部门,规模小,管理分散。合校后,如何理顺管理机制、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成了全校上下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在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采访时,该校校长李平告诉记者。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研究,该校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流程等集中到一个环环相扣、良性循环的系统上。这一系统以“以德聚力”的校委会为核心,以学校安置办(就业)、招生办、教研室、教务处、学生处、教学系相互协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渗透企业文化,同时加强文艺与宣传、体育与健康,着力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经过近3年来的实践检验和修改完善,该校逐渐将这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系统浓缩在一张层次清晰、职责分明、一目了然、规范高效的“流程图”上。这张流程图由5个同心圆构成,分别用红、黄、橙、蓝、绿5种颜色标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该校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伍善松说:“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模式,更重要的是集中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操作能力培养的办学主线,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此外,该校还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开发了8套校本教材,将实习实训制度汇编成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与个人发展报告,积极开展应用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实施高精尖实习实训设备“借鸡下蛋,卖蛋还钱”的模式,利用企业先进设备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该校还每年投入30多万元从企业聘请30多位能工巧匠进校园任教,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模拟工厂提升学生软硬实力

——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训教学新模式

 

  身着安全装、头戴安全帽的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大二学生刘宏东和他的同学近日走进实训工厂,有模有样地体验“取物料—找装配位置—取螺钉螺帽—安装—检查”等装配线岗位的每一个环节。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今年初,由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与学院联合推出的广西首个先进制造实训工厂正式启动。目前,参加实训的学生已经安排满员,全院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都可以到这里参加实训。

  把先进制造实训工厂建到学校

  2011年,广西柳工路创公司在建设先进制造实训工厂时,特别邀请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石令明点评,石令明感慨地说:“你们做的实训工厂,正是我们职业院校长期想要突破却无法突破的校企合作模式。”

  就这样,这个偶然的点评,开启了双方合作的大门。先进制造实训工厂激起了石令明的兴趣,当场表示要跟该公司合作,把实训工厂办到学校去。

  2012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实训工厂完工,成为第一个大专院校的“模拟工厂”,打破了常规实训基地的单一操作方式,成为从“点”到“面”的实训平台。

  该院财经与物流管理系主任冯雪萍介绍,先进制造实训工厂项目的合作,将学校实训教学和工厂的工程技术在生产线上融合,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突出从“点”到“面”的实训教学

  先进制造实训工厂除了“车”是木头制成之外,其余所有元素都是严格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工厂真实模拟了企业现代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生产情境,再加上学校由“点”到“面”的实训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软技能与硬技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黄业莲说,以前的实训通常是做完就完事,但是全景式实训不仅融入了标准作业、管理沟通、问题解决等职业能力,也融入了团队合作精神、持续改进理念等,通过亲身的实践和训练,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可以这么说,这里既是一个现实的现代工厂,又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训课堂,通过这种情景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刻把握企业的整个生产要素,并在潜移默化中将生产理论和专业技能转换为在职业岗位上的综合工作能力。”作为学校合作方,柳州路创公司总经理毛清华道出了实训工厂的特色之处。

  从“资源”到“知识”共享的转变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着眼于技能培养,那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够适应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只有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把学生真正融入到制造企业的整体生产情境中,才能培养出符合新的产业发展所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伟才说。

  “我们在合作中扮演着‘智囊团’的角色,主要以智力输出为主,希望在这一合作领域上开辟更多的校企合作方式。”毛清华说,近两年通过全景式先进制造实训工厂的校企合作模式,已与区内外几十所职业院校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

  “企业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理念很重要,这个实训工厂搞得很好,校企合作就应该这样。”近日,在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这样评价。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山东省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财政“买单”吸引业界精英进职业院校任教,职业院校教师由学校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财政经费拨付标准,并于2014年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

  山东决定将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80%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专业兼职教师由学校自主招聘,兼职教师薪酬待遇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财政经费拨付标准。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徐曙光表示,这一举措支持职业院校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研发,让更多业界精英走进学校。

  山东还提出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在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由学校遵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教师,并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实施办法。

  此外,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重在教学实绩和专业技能,要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从今年起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分类评审。2014年,山东将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中职学校教师也有可能成为“教授”。


  “我就是被辅导员老师焐热了的一块石头!”目前已经被济南建筑公司“预订”的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张磊近日对记者说。

  由于父母离异,张磊上大学后不爱学习、不愿见人,还一度迷恋网吧。“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暴风雪的深夜,已有身孕的辅导员吕璞老师在丈夫的陪伴下,深一脚浅一脚地满城找我。终于,在离校很远的一个网吧里找到了我。当时,她哭了,我也哭了。”张磊说,“从此,我发誓要戒掉网瘾,是吕老师的责任心、爱心、热心和耐心,温暖了我,感动了我,转变了我。”

  在学院,像张磊这样被辅导员转化的学生还有不少。在辅导员工作室里,记者看到,“潜能生”的获奖证书琳琅满目,有“省市技能大赛获奖证书”、有“自强不息立志成才标兵证书”,还有“全校文明使者证书”。这些获奖者好多过去曾是“网瘾生”、“逃课生”,甚至是“打架斗殴生”。学院建筑工程系辅导员杨月虹在日志中写道:“辅导员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是学生思想上的‘指路人’、学业上的‘引导者’,情感上的‘守护神’和生活上的‘勤务兵’,只要怀揣‘六心’,就一定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提到“六心”,学院党委书记花景新说,“六心”就是指辅导员应具有的责任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和“狠心”。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院认识到责任心是从事育人工作的前提,爱心是成功教育的法宝,热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细心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耐心是敲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狠心”则是砥砺学生成长的一块磨刀石。

  “做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和爱心。”回忆起一次突发事件,学院市政工程系辅导员王春华仍然感觉后怕:那是一个冬天的深夜,已经凌晨3点,学生张洋突发急症。王春华第一时间带张洋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张洋突发急性胃穿孔,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手术!可张洋家在外地,父母一时无法赶到,医生又需要直系亲属签字,在征得张洋父母同意后,王春华毅然在急症通知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因手术及时,张洋很快脱离了危险,匆匆赶来的张洋父母紧握着王春华的手激动不已:“谢谢王老师,是您救了孩子的命!”

  学院辅导员不仅有责任心和爱心,他们的热心和细心更让人感动。“我觉得自己就是他们的姐姐!”学院工程管理系辅导员李杰深有体会地说:“高职学生基础差,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像长辈一样耐心地引导他们从细节做起。”

  在高职院校做辅导员既要当好“慈母”,也要当好“严父”。当学生犯错误时,辅导员就要“狠”下心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惩戒,促其改过,尤其是对一些重大错误要做到绝不姑息。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现已是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的“前辈”辅导员禹爱美说:“我宁愿孩子们用3年的时间来‘恨’我的严厉和狠心,也不愿意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抱怨我的放纵;当他们真正长大成人,走上工作岗位,就能体味出老师们的‘狠心’,更是一种深沉的爱。”

  近7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党委重视“六心”型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六心”专题培训、工作展示、工作经验交流、“六心”型辅导员表彰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六心”融入到辅导员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切实提升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由这些“六心”型辅导员组成的优秀团队先后被山东省高校工委、团省委等上级部门授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直机关优秀团委、省级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11月10日,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技能比赛,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来自全省13所高职院校的14支代表队,4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要求选手在5小时内完成机床安装调试,故障检修,数控编程、零件加工等环节。经过两轮10个小时的激烈比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二队、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一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四个代表队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的优胜队将作为备选队代表湖北省参加明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吸引了浙江亚龙、北京发那科等业内多家企业到现场观摩考察、物色人才。多名选手现场被国内一流企业录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供稿)

        “今年9~10月发生投保学生死亡事故10起,其他未参加保险省份的事故数据暂时不掌握。”近日,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组召开的案情鉴定会上,有与会专家说,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学生家庭的不幸,而且增加了实习单位、职业院校的忧愁,还对职业教育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201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2012年教育部推行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抽取60万例样本分析,每10万名实习学生发生一般性伤害的约39.9人,其中导致死亡的约3.96人。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贯穿于岗位实习、交通、住宿等整个实习过程。

        六成事故发生在学生实习岗位

        据《报告》介绍,按照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场所划分,学生实习期间伤害事故可分为实习岗位和非实习岗位两大类。

        依据对2012年全国部分省市统保示范项目事故类型的统计,发生在实习岗位的意外伤害事故数量要高于非实习岗位的事故数量,约占事故总数的60%。而从死亡事故的分布情况来看,非实习岗位的学生死亡人数则高于实习岗位,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

        这份《报告》从60万例样本分析得出,交通事故、机械伤害、物体坠落、煤气中毒、锐器割伤、跌倒摔伤、电击伤害、高处坠落、暴力伤害、突发疾病、溺水等,是危害学生实习安全的主要隐患。

        据《报告》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在不同的行业实习面临的风险也不一样。例如,在生产制造企业中,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灼伤等伤害事故较为多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高处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等则是人身伤害的主要类型;对于旅游、医疗卫生等服务行业,人身伤害事故集中在突发疾病、传染病、过度劳累及肢体损伤等。

        不过,据调查,机械伤害事故约占总事故数的27%,在所有事故中发生频率最高。在机械事故中,实习学生缺乏岗位工作经验,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同时,企业对实习岗位设备的安全配备不足和维护管理不善,院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岗位选择和现场监管不当,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与机械伤害不同,交通事故则属于非实习岗位的主要事故类型,约占所有事故总数的21%。在这类事故中,一种现象是学生驾驶摩托车和电动车发生意外,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学生行走过程中受到车辆的撞击而导致伤亡。

        从客观角度分析,道路交通环境不佳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主观因素方面分析,则无法排除学生自身风险意识不足等因素,也充分暴露了职业院校在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些职业院校缺乏学生实习安全管控机制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的现状,凸显了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和欠缺,以及职业院校在学生实习组织过程中的问题与弊端。”这份年度《报告》说。

        从风险防范意识来看,许多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安全教育重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据教育界内部知情者透露,部分院校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对院校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学生实习发生伤亡事故完全是实习单位的责任,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从实习组织管理来看,职业院校同样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是专业教学与实习标准脱节、实习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对学生实习前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在实习中“放羊式”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学生不了解实习工作内容,不掌握实习单位实际情况,难以保证实习环境和岗位安排对学生安全和权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在实习安全培训现场监督方面,职业院校的投入和师资保障状况难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求。特别是由于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实习岗位之外的交通和住宿,成了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重灾区”。

        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来看,一些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缺乏整体的风险管理制度。部分职业院校未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事故应急预案等安全制度。部分职业院校虽然建立起相关制度,但是往往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缺少风险保障机制,一旦学生实习发生意外事故,管理者往往惊慌失措,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出现伤亡事故以后难以维护学生和家长的权益,引发上访等事件。

        学生实习安全教育与事故预防管理显得非常紧要

        《报告》认为,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发生伤害事故后的权益保障还不够清晰和明确,无法及时进行司法救助的情况下,建立学生实习安全教育与事故预防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与紧迫。

        加强学生实习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规避风险、提高防范和应急自救能力。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教育内容与实习单位接轨,消除实习学生侥幸、轻视的心理,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排除实习环节中的“人祸”因素。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与实习单位、家长保持有效沟通,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及安全情况。同时,根据每年学生实习的情况,针对某些突发事故,职业院校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能力。

        学生实习安全是摆在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面前的紧迫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职业院校校长是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有及时赔付’的全过程风险管控制度。”

      汉中市教育局把提升中等职业办学质量、实现中职学生充分就业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多渠道促进中职学生高薪就业,全市2013级中职毕业生全就业“双证书”合格率达到96%,就业率达100%,实现了优质就业。

  做好安置,学校推荐对口就业。近年来,市教育局指导13所中职学校配备一名副校长专职负责就业安置工作,统筹学校安置办、实训部等职能处室,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安置工作,强化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多次选派人员赴江苏、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洽谈,为毕业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就业环境好、薪酬待遇和社会信誉高的企业和用工单位。全市毕业生中92.6%通过学校推荐实现了对口优质就业。

  加强指导,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切实开展学生就业意愿摸底调查工作,进行就业预期分析,开设就业培训和职业规划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配合汉中市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对中职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创业和服务县域经济,今年共有871名毕业生实现本地就业,其中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296人。

        引导鼓励,实现学生灵活就业。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参加高考,今年共有142名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和深造,其中升入本科院校9人,高职高专院校115人,自考拿到高层次学历18人。鼓励中职学生参军入伍45人。通过指导学校面对市场办学,大力推进“一县一品”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举办校办工厂等形式,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真正达到毕业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求职就业时“用技能说话”,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实现充分就业。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