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9日讯 今天,教育部举行司局级以上干部集体学习,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作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专题报告。
报告紧扣依法治教主题,以历史视角回顾和概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阐述了依法治教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深刻分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总体要求,对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工作举措作了讲解。
教育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处级干部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3日下午会见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率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一行。
3月31日至4月3日,执法检查组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市检查了自治区贯彻职业教育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情况。
张春贤说,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发展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履行促进职业教育的职责,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明确职业教育定位,统筹兼顾办好高等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深化校企联合,为职业教育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围绕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希望执法检查组能充分考虑新疆的实际需要,为新疆发展职业教育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艾力更·依明巴海说,中央高度重视,自治区全力支持,援疆省市无私援助,新疆职业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执法检查组将认真梳理总结新疆发展职业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国推广;结合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建言献策,与新疆共同研究如何更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雪克来提·扎克尔、乃依木·亚森、车俊、韩勇、艾尔肯·吐尼亚孜、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田文,执法检查组副组长严以新,成员李长才、冯长根、刘德培、胡浩等参加会见。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就职业教育公平、改革、质量有关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表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改变校企合作“一头热”现状。
针对网友提出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怎么改变校企合作‘一头热’问题,葛道凯表示,“国务院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我们正在研 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关激励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行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教。”
此外,葛道凯介绍,国家开放大学也做了一些事情,具体有:一是建设在线教育平台和支持服务体系,免费向社会开放上万门微课程,并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
育。二是成立一批行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三是建设学分银行,面向学习者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等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有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明确招生计划和实施区域。一是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国家专项计划),安排招生计划5万名,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
担,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南、甘肃等10省区。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即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
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及县以下优秀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三是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即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
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招生办法由各省(区、市)确定。
严格户籍学籍条件及其他要求。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考生本人须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及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有关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报考条件及实施办法。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农村,考生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及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强化资格审核和规范管理。各地要建立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审核户籍、学籍的工作机制,严防资格造假。加强考生投档和录取资格审查,有关高校不得录取不符合实施区域和学籍、户籍等要求的考生。高校和中学要创新服务举措,为考生顺利参加报名、考核提供便利和帮助。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申请在“阳光高考”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进行,报名时间为4月15日至5月5日。4月15日前,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省(区、市)确定的实施区域,有关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加大信息公开和违规查处。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布有关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名单、录取标准、录取结果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月2日,教育部召开职业院校廉政工作专题部署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对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作出批示,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要求。
鲁昕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迅猛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教育领域绝不允许腐败有藏身之地,绝不允许不正之风玷污教育声誉,绝不允许腐败蚕食改革发展成果,对发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除恶务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营造良好职业教育生态,维护职业教育公平公正,加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对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要增强责任担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鲁昕要求,深化职业教育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强化纪律建设,坚决纠正“四风”,严厉查处腐败,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大力营造职业教育清风正气。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有信必查、有案必办、有腐必惩,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迁就。要组织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排查,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权力制约,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廉政建设成效。要着眼发展,不断深化改革,铲除职业教育领域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释放发展活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教育厅分管厅长和教育纪工委书记及教育部相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专业共建 联合办学
探索两地中高职升学衔接
协议指出,今后石家庄市与天津市将搭建职业教育沟通交流的合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信息资源网、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科研共享机制以及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平台。两地职业院校定期发布相关合作信息、办学经验、数字教学资源、专业核心网络课程等,共两地职业教育师资相互观摩学习,推动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协同提升。
而在两地职业院校校际间的合作中,协议也表明将专业共建、对口帮扶、联合办学以及中高职衔接。在两地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领域开展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互派专任教师访学、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材等方面合作,引入天津市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在养老服务等一批紧缺专业、特色专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推动两地职业院校师资、专业、实训基地等办学要素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对石家庄是办学规模小,办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引进天津市优质职业院校开展包括师资培训、课程开发、骨干特色专业资源等领域的支持和帮扶。吸引天津职业学校到石家庄办分校,或与石家庄职业学校采用多种模式联合办学,探索为天津职业院校在石家庄定向组织生源,实现两地合作招生、天津培养、津石两地就业。
探索打通两地从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寻求两地合作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的实现路径。在现有政策下,探索开设与天津中职、高职院校进行“2+1+2”等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合作,或两地中职学校采用“1+2”或“2+1”合作办学,而后通过现有的天津中高职衔接贯通的机制,升入天津高等院校就读。
教师培养 互派挂职
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协议中规定了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作为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还将建立和落实石家庄市管理干部交流挂职机制,学习借鉴天津市新进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经验和职业院校办学经验。以两地先进学校的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采取脱产培训、校际交流放学、参加企业培训、教改项目联合公关等方式开展教师互访学习。2015年秋季开学将互派首批管理干部、校长交流挂职和交流访学教师。
石家庄还将参与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联盟,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吸引天津市相关行业、规模用工企业,在石家庄市职业院校或职教园区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合力攻坚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展两地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技术技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据新华社南宁3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近日在广西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民族地区教育和少
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延东到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来宾职业教育园区和南宁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调研,观摩课堂教学,考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师生亲切交谈,充分肯定广西职业教育
发展的成绩。她指出,要坚持服务国家开放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提升,进一
步增强职业教育主动对接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技
能训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在全社会倡导尊重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理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在桂林临桂二小、来宾祥和小学、南宁邕宁民族中学调研时,刘延东强调,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刘延东考察了兴安县人民医院,并到来宾桥巩乡六村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看望村医。她强调,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等各项政策,保
障村医合理待遇,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村医队伍。逐步建立慢性病等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桂期间,刘延东还考察了文物保护单位和李宁体育园。
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5日在京举行,正式启动本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项执法检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会议并讲话。
张德江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改善民生、保证充分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张德江强调,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要全面了解、掌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增强问题意识,抓住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职业教育法实施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原因,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推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完善法律制度。
张德江对执法检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坚持实事求是,注重问题导向,既要总结经验,更要查找不足,敢于直面问题、聚焦问题,不回避矛盾。二要周密组织,统筹安排。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监督法等法律的规定,注重把常委会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同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报告结合起来,把执法检查、报告工作同开展专题询问结合起来,把监督工作同立法工作、代表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研究问题,增强实效。坚持远近结合,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发展,着力推动问题解决,着力研究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会上,法律实施主管部门汇报了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对执法检查工作作了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陈竺出席会议。
此次执法检查由张德江委员长任组长。执法检查组将组成4个小组,分赴广东、江苏、河南、湖南、吉林、重庆、甘肃、新疆等8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同时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提供书面报告。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我们要搭建促进全体劳动者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学生要有发展,第二,就业要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
“我们期待改革力度大一点,多培养本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希望企业、政府和学校同心协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序推进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国家将怎样部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展如何?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两会e客厅”邀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访谈由本报记者董洪亮主持。
满足国家、企业、百姓三方面的需求
主持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是怎样部署的?其进展如何?
鲁昕: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以就业为导向,不以升学为目的;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可以直接创造价值;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为人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
目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3万所,年招生966.83万人,在校生2809.53万人。“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近5000万毕业生。近年来一些热门行业新增从业人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70%以上。
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满足国家、企业、百姓等三方面的需求。具体做法是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主持人:为什么说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鲁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我国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契合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必然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数以亿计的领军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
应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主持人: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鲁昕:关于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有四个关键词,即生源、观念、履职、评价。出生率下降、生源逐年减少,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远不到位,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与机制还不健全。
解决吸引力问题,要从三个方面下真功夫:一是转观念。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政府、社会、群众,也包括教育部门自身转变观念。二是促改革。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紧密对接,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创造价值。三是强内涵。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夯实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职业教育成为人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选择和有力支撑。
印杰: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学生要有发展,第二,就业要有优势。就业问题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够做好的。比如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应该由行业、企业等携手完成。上海市政府统筹与职业教育有关的16个委办局共同出台了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文件。
曾力: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与其他高校毕业生比较,个人素质、知识面、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异不是特别大。我们企业在尝试两条职业发展跑道,一个是在职工已经做的岗位上的逐步晋级跑道;另一个是横向的跨岗位发展跑道,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多的发展机会。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任务,怎么转?
鲁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大学,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推动转型根本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结构,解决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低下、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4个问题。转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分类评估制度。省级政府要在改革试点中加强统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曾力:中兴通讯发展最快的阶段,恰恰就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阶段,我们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我们7万多名员工,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占了20%左右。
我们觉得目前国家的政策、职业教育的环境还不够解渴。我们期待改革力度再大一点,多培养本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希望企业、政府和学校同心协力发展职业教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职业教育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推动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将于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通知明确,此次专项督导将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摆位、体系建设、行业企业参与、质量提高、政策保障等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围绕各地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与体制机制创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体系与资助政策体系建设等16项内容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此次专项督导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通过此次督导,督促各地切实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措施,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完善院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加快解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逐级开展自查。在自查工作中既要充分总结成绩和经验,发掘先进典型,更要查找问题和差距,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根据各地自查情况,于5月下旬或6月组织督导检查组,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督导检查。督导结束后,形成专项督导报告向全社会公布。
“信息时代的高校,将直面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如果不通过综合改革的方式变革长期束缚发展的问题,再过5年、10年,高校就会变成无内涵可言的‘空心大萝卜’!”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觉得这绝非危言耸听。不仅是高教改革,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都是如此。
在教育系统的代表委员眼里,教育综合改革在过去的一年里浓墨重彩。
当“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根本目标,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5年的工作部署时,代表委员们有兴奋、有压力,更有强劲的动力。
面对的一定是前几轮改革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对高校而言,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学校管理,想要有所突破,都必须借助综合改革的路径。过去那种单一、单向的改革已经很难看到效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在高校办学过程中,经常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学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必须推进综合改革?
守正创新,是林建华心目中高校在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的责任和定位。他认为,虽然现在动辄提“改革创新”,但高校也有保守的一面。“在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要坚持基本的使命和价值观,也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随着以“985工程”和“211工程”为代表的第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红利基本释放完毕,无论是北大、清华综合改革方案传递出的理顺院系关系、扩大院系治理自主权、教师队伍分系列管理改革、优化学科布局举措,还是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上海交大的“自主”、“自律”双管齐下,目标都是突破高校发展瓶颈。
王树国用“缓进则退、不进则亡”来表述他对高校综合改革的认识。“好改的、能改的都改了,教育综合改革面对的一定是前几轮改革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蛮拼的’。但是围绕教育的问题依旧不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看来,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是必须,而且十分迫切。
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改起
“改革仅仅有勇气、信心和决心是不够的,必须找到突破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说,在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期,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的共识环节改起。
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既然是综合改革,必然要涉及方方面面,必然触及各方利益。从哪儿改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什么,才能撬动整个综合改革向纵深挺进?
人事制度改革是核心,是关键。
“打破大锅饭这一锤子一定要落,到了这个时候再不改就拖后腿了。”王树国认为,教育综合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一样,都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劳动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有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只要是30至40岁之间的佼佼者,不分编制内、编制外,不设名额限制,随时申请,国内外同行评审。“从申请到出结果只用了20天左右,首期就有71人入选。”王树国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优秀的学者从编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始终向前: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整体设计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
——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
——推动“一市两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台综合改革方案;
——完成“985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发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高校制度建设框架逐步形成;
——健全教育督导体系,全国96%的中小学实现挂牌督导,全国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
姜耀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政府审批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的表述,印象特别深刻,“高校综合改革也应该采取这种思路,教育改革首先应该给学校更多空间和时间”。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只要主办管理评价一体化不突破,评价的公正就容易受到质疑。“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忙于出政策,好像政策出了,改革就进行了,其实距离很远。”张志勇认为,要改变对政策落地和成效监督的缺位,首先要把评价分离出去,健全第三方监督机制。
教育综合改革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道没边儿的题目
在王树国的综合改革蓝图中,实现编制内与编制外并轨后,紧接着就是学科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倡导学科交叉、学科交流、双向选择。
“不要把教育综合改革当成一个任务,一定要把它当成一个没有边儿的题目,因需而改。要改什么?为什么改?只有树立了问题导向,改革才有价值。”王树国说。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认为,教育自身的很多改革之所以没有找到规律,核心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把教育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科学、系统地进行顶层设计。
南开大学去年对学科专业进行了检视,依托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宽口径人才的目标,看看哪些学科要保留、哪些学科要合并、哪些学科要扩展。
“南开大学以前有13个学科门类,一度是直属高校里最全的,我们这次一举归并了十来个学科。”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告诉记者,从过去的求全到现在的求精,改变不是为了学科评估,而是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变革。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看来,地方高校和直属高校情况不同,每一项改革都牵扯到全局,牵扯到教职工的利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转变观念、逐步推进。
去年,河南大学开始进行学校资源有偿使用的改革,树立绩效奖惩的导向。因为已有不少高校进行了这样的改革,各院系也比较容易接受。“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定是长期的、综合的,要看不同学校的支撑条件和接受程度。”关爱和说。
1月14日讯,今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将有专门的委员会予以指导。教育部今日印发通知,决定成立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指导工作委员会。
通知明确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为:组织和开展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改革等重大问题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就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具体工作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承担与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有关的其他咨询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
据了解,预科指导委员会为非常设学术机构,由各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及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组成。人员由各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和有关高校推荐,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预科指导委员会由教育部颁发聘书聘任,每届任期3年。
2015年最长寒假即将到来,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针对教育工作特点,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要求,深挖细查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和隐患,强化底线思维,立查立改,立行立改,绝不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通知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重点场所排查,在寒假前和开学前集中精力对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餐厅、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礼堂、锅炉房、配电室、在建工地等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严防发生煤气中毒,严防因燃放烟花爆竹、违章用电等引发火灾;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提示校车驾驶人员按照雪、雾天气安全驾驶要求行车,不超载运行,严防因大雾、降雪及雪后路面结冰影响师生安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乘坐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拼装车、报废车和超载车等不安全车辆;加强学生校外安全教育,避免因滑冰溺水、拥挤踩踏造成意外伤害;突出抓好重要时间节点安全教育,学生集中离校返校前后,要普遍开展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安全教育课、消防安全演练、家长会、发放安全知识手册、致学生家长书信等途径,宣讲安全知识,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救能力;要加大校园安全巡查力度,严防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滋生事端。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研究部署寒假春节工作,尤其要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当前极其重要工作来抓,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狠抓工作落实。
除此之外,通知还指出,开展好对灾区师生、困难师生、离退休教职工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政负责人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艰苦地区,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师生心坎上。倡导师生在寒假春节返乡期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社会担当和公民责任意识,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厉行勤俭节约,务实节俭,文明过节。
59岁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正在着力促动一场事关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性调整的改革。
“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可能不是考600分的,可能是300分、200分的,但我认为这些孩子并不是失败者”;“由于有一段时间,我们在顶层设计上没有太搞清楚,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设定在培养低端劳动力,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瞄准的是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要培训中高端的技术人才,不是培养‘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职业培训,不是学校教育”。鲁昕在12月19日一场关于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视频工作会议上,对全国各省的职业教育骨干干部和典型学校的校长们如此强调。
那天,也是教育部发出《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若干意见》),截至向各界征求意见前的最后一个上班日,“我们收到了社会各界近1000条的修改意见”,鲁昕说。
2014年,堪称中国“职教”年,一年之内,职教相关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年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相继公布;9月,《职业教育法》修法工作启动;年末,教育部则发出《若干意见》,准备拟定全国职教体系为因应转型需求所应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
然而,即便改革战鼓频催、层层号召山响,在当下社会的普遍观念中,职业教育的生源,仍被视为处在应试分流制度的末端。职教院校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形象,相对于普通教育体系居于劣势。学生在接受初、中阶职教训练后,衔接到高等职教机构的渠道不畅,缺乏学业上升途径。中职、高职院校的教学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显严峻。
从今年年初开始,上述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决策层开始重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参会代表时提出,“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不可替代。”职业教育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结构大调整
12月19日,鲁昕在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此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调整中国的教育结构,尤其针对高等阶段教育的全方位调整、转型和升级。
鲁昕坦言,在中国经济迈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演化过程中,当前的职业教育结构与正在升级的经济结构并不匹配。
目前,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尽管制造业占全部经济和就业的比例已经下降,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将逐渐转为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
国际经验显示,制造业的深度发展是一个国家跨越中等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中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却供给不足。人社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仅制造业高级技工一项的缺口就高达400余万人,高级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高校开始扩招,普通高校数量骤增,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毕业人数急剧增长。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同比增加了67万人,增长幅度超过46%,此后五年,毕业人数增幅都为2位数,直到2009年,增幅才有所放缓,降为10%以下。
同期,许多技术类学院纷纷升级为综合性大学。扩招后,综合性大学的数量上升幅度最大,由仅占7%上升至23.7%,新建的本科和专科学校大多发展成本较低的应用文科,高端制造业需求日亟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未解决。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看来,中国一直想学习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美国模式,无奈在现有体制下,并未得其精髓;更因优秀教师等关键资源的匮乏,致使总体教学质量低下。
鲁昕认为,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首要基础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而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价值创造功能充分彰显的教育,是为产业链输送中高端人才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
鲁昕坦言,目前在职业教育的生源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我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失败者,只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来到学校,我们就要给他厚重的文化基础,要立长远、打基础,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完全做到”。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有所下降,不少学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较2014年增加2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虽然近年来,毕业人数的增幅保持在低值,但此前高校大规模扩张已导致毕业生规模的基数较大,毕业生人数年年创下新高,“最难就业季”屡被提及。
鲁昕认为,学生就业是每个层次的教育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可以使学生实现更高质量、更稳定的就业,对于改革民生、助推社会公平和稳定都有一定作用。
转型迟疑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乃是以美国模式为蓝本所构建。与之相比,鲁昕构想的未来现代型教育体系更接近于目前德国模式的格局。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的规模应总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则需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决定》还提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应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的设计,未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将形成“并行对应”的体系格局。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要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
同时,《规划》还要求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了使职教体系更加完善,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务院的《决定》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具有与普通本科学校平等的地位;同时,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也会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然而,针对转型本科院校的范围,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今年3月22日,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中,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将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其调整的重点则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
但是,三个月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则公开表示,本科转型院校的范围并不确定,“可以是历史悠久的,也可以是新建学校,但前提是要实现分类管理,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对此,多名教育专家对财新记者确认,教育部门推动地方院校转型的努力确有其事,但是落实阻力不小,一些院校不愿意执行。具体原因,除包括师资短缺、转型后的专业内容不清晰,更涉及相关财政补贴的变动,恐令学校财务遭受损失。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刘育锋告诉财新记者,中国职教发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于追求“量”的增长,忽视了“质”的建设,很多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模式与普通教育没有区别,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招生困难、生源紧张的情况。
刘育峰提醒,虽然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是大势所趋,但还需综合考虑应用型技术大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的区别。而且现在高专学校也在做职业教育,和高职学校趋同,若办学目标不清晰,恐会引发新的混乱。
攻关“校企对接”
在此波改革中,解决职教培育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一项重要抓手,就是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对接的规模。
早在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到,“对于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而在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决定》中更一口气增列了“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改革方向,并明示允许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在学校享有相应权利的政策。《决定》还强调应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等具体条件。
但当前的中国职教体系仍然未摆脱“校企合作不足”的老难题。究其原因,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院长王庆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和学校合作,“我们的合作企业都是靠私人关系争取过来的”,若欲引进企业人才入校兼职,也常被企业人员嫌待遇低而遭拒。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史枫对财新记者表示,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光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办学“显然不够”。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都投入财力、物力。若要用更多的税收优惠给予企业激励,就不能只是在教育系统内推动职教改革,还要和财政部门做好协调,“财政部门不配合,政策就落实不下去。”
在职教根基深厚的德国,产业人才的需求预测是由行业协会执行,行业协会还参与职校招生规划的制定、学生职业资格的评定,并和学校共同承担联合培养职责,在整个职教体系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但反观中国,行业协会的社会角色并不活跃。即便国务院在此次《决定》中提出,“要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但史枫指出,德国的行业协会具有公益性,但中国的行业协会大多依附在行政部门之下,独立作用欠缺,对行业趋势也未尽了解。而且,德国行业协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有法律明文规定,此亦为中国当前所欠缺。
眼下,新的《职业教育法》正在修订中,有关校企合作的条例也将出台。刘育锋期待,惟有以法律形式把各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各级政府的投入机制确定,职教的质量才能有制度保障。
德国模式对中国职教改革的启发,还不仅只校企合作一项。德国职教模式对高端技术型人才生涯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国内更为政、产、学各界所倾心。对于中国职教学生综合知识学习条件的欠缺和他们将面临的人力资源升级难题,这波职教改革方案也并未回避,力图直面瓶颈。教育部于12月公开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职教院校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但颇谙中国职教实况30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罗思高(Scott Rozelle)则认为,中国职教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实在于重新厘清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内涵。
他举德国职教体系为例称,德国人在几十年前就认识到:职高的职责,并不是为特定的工作培养特定的技术工人,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获得成功”。因此,德国职教体系的学生,仍需要花费近八成的时间学习数学、科学、语言等综合性知识。但中国的职高学生,不论在学校或实习岗位上,几乎每天都将所有时间花在学习某种特定技能上。
长期关注中国发展问题的罗思高说,“学会学习”,要比学习单一的技巧、然后去从事一份不久后就有可能会消失的职业重要得多。他评论称,“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为转瞬即逝的当下需求培训技术工人。”
记者19日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上了解到,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要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要达到三年总学时的60%。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还存在理念相对滞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
鲁昕表示,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需求,重点设置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所需专业,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一致的专业布局。
此外,对中高职衔接制度的建立,鲁昕表示,要统筹安排中高职衔接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加快构建课程衔接体系。
据了解,59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部分行业企业负责人等约3000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近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个别省份职业院校把未成年人学生送到低端企业岗位实习实训的现象,给予严厉的批评。她说,绝不允许把职业院校学生当童工用。
鲁昕介绍说,最近从有关渠道获悉,有些省份的中职学校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送到低端企业去实训实习。要知道,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年龄未满18周岁,处于未成年人阶段,把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送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省份要对此类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鲁昕代表教育部重申,今后再出现把职业院校学生当童工用的问题,教育部将进行全国通报,并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起诉追责。
本报讯(记者 焦新)12月1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广州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教育部门负责人,部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和基层教育工作者对2015年教育工作和教育部党组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中,与会人员对当前教育工作和教育部党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认为,教育系统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制度建设,一些重要领域取得新进展,一些难点问题实现新突破。教育部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作风建设,突出职能转变,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同时,大家也表示,与国家要求、社会需要、群众期盼相比,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大家建议,2015年,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地方探索创新,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袁贵仁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就一些重大问题与大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他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认真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讯(记者 焦新)12月13日,教育部、广东省在广州共同召开2014年度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这是继2011年3月教育部、广东省签署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协议,决定建立部省合作制度以来召开的第四次联席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教育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创强争先建高地”,注重顶层推动、顶层设计,注重公平发展、特色发展,注重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注重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广东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要着力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着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增强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着力完善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教育结构;着力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朱小丹指出,自2011年签订部省协议以来,围绕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部明确对广东教育相关事项的支持,部省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当前,广东正处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加迫切需要发挥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广东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部省合作,继续推进教育先行先试与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着力建设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