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行企动态
展开全部

职业教育怎样打通教育和产业这“任督二脉”,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无缝衔接?年前,浙江浙商职业教育集团正式宣布成立,这个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社会多方参与,具有鲜明行业特色,集教育培训、投资、图文出版销售、创新企业孵化、科研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职教发展平台,作为浙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航母正式浮出水面。

浙商职教集团公司由浙商集团作为发起人,联合旗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技师学院三所学校所属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组建,由浙商集团与三所院校共建、共管、共治、共同经营。这不是一个松散式的教育集团,也不是一个以直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浙商集团负责人表示成立浙商职教集团公司,是对原来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并以项目为纽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办学,打通事业链与产业链,促进学校事业与社会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筑巢引凤”与“筑巢育凤”同步推进

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浙商职教集团成立的愿景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三所百年老校各自优势,活力办学,坚持把“筑巢引凤”与“筑巢育凤”同步推进,为优秀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创造发展空间。

“浙商人才培养的摇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厨师的黄埔军校”——浙江商业技师学院,这三所院校在各自专业领域建树颇丰,特色鲜明,在电子商务、酒店旅游、烹调烹饪、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方面形成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已被社会广泛认可。

据悉,浙江浙商职业教育集团将紧紧围绕服务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围绕七大万亿产业的打造,围绕促进就业和服务创新驱动,立足校企合作、产教共融,深化“文化、专产、资源、项目、校校”五个对接,探索政、企、行、校合作办学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办学,谋求学校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效融合,提高学校资源的效率与效益,激活学校发展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

浙江浙商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是浙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浙江国企改革的一件大事。我省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全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国有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战场,先后成立浙江杭钢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国智职教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浙商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至此,浙江国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布局初步形成。

浙商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当天,同时进行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签约,包括与中科软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业孵化器”;与海尔集团共建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中心;与圆通、韵达共建“中国快递大学”;与曹继桐大师共同提升中国餐饮业的烘焙水平,创建“曹继桐浙江烘焙艺术学院”;与宁波市政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慈溪学院;与衢州市政府全面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荷兰戴尔逊学院开展国际合作等等。

浙商职教集团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个平台,学校掌握的信息、项目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学校获得实践基地,分享发展成果,集团则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实现教育为产业服务、产业反哺教育的目的,促进集团产业与教育事业协同发展。

网站.jpg

继浙江杭钢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国智职教集团有限公司之后,浙江省第三家国资职教集团——浙江浙商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职教集团”)成立。

12月30日上午,浙商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从现场了解到,浙商职教集团由浙商集团作为发起人,联合旗下三所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及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所属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组建。公司成立后,主要从事职业培训、创新企业孵化、教育产业投资、图书出版发行、学校后勤服务等。

会上,浙江省国资委、教育厅、商务厅、人社厅、工商局、旅游局、质监局等分别为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分中心、浙江烹饪学院、浙江电子商务学院、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曹继桐浙江烘焙艺术学院、《悉尼协议》研究与应用协同中心、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龙商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学院等13家学院授牌。

工匠培养:为浙江制造输送人才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被提及。

而如今,工匠精神正悄然推动浙江制造升级。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宁波宁海,模具、文具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不过,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制约着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这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推出针对当地经济培养对口人才的“县校合作”模式提供了空间。

2004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县校合作”正式起步,这也是全国最早的“县校合作”试点之一,被教育专家和媒体称为“宁海模式”。

目前,宁海产学研基地占地150亩,2007年9月投入使用,已建有10000平方米实训大楼,内有16个实训室和3个中心、2个研究所,源源不断地为宁海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输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技能人才。

不仅如此,县校合作的“宁海模式”也在向周边推广,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还在慈溪“家用电器”块状经济的主要聚集区推广这种模式,于2012年5月在慈溪建设“慈溪产学研基地”。

今天,在浙商职教集团的成立大会上,13家学院的授牌仪式中就包括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学院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在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为学院的升级授牌,更好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实用性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转型发展输送智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姚奇富对记者说。

国企转型:寻找智力支撑点

如果说浙商职教集团的成立为2016年浙江国资在职教领域的布局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那么,对浙商集团本身来说,则是开启了一个新征程。

作为浙江省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浙商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8家,投资企业110家,员工近万名;高等职业院校3所,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总数2.3万余人。但转型的难题依然存在。

“当前,浙商集团正处于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组建浙商职教集团,对落实‘十三五’规划、探索发展新模式、加快新产业培育、打造集团整体优势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浙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波表示。

根据规划,浙商集团将构建“一轴双支撑,一核两带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以金融投资、商贸流通、康养旅游为支柱产业,文化文创维新兴培育产业,高职教育为战略资源支持板块的产业布局,从而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生活服务集成供应商”。

“浙商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对浙商集团来说是个转型。”张波认为,这一“智力资源”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使得集团获得产业化发展机会,实现教育为产业服务,产业反哺教育,促进集团产业与教育事业协同发展。

网站.jpg

12月26日,甘肃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在兰州成立。该集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由省经济学校牵头组建的。该集团的成立,标志着甘肃省在整合职教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教育、为甘肃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等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适应全国职业教育和甘肃省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推进甘肃省物流职业教育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打造物流职业教育品牌,促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更好地为现代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经省教育厅批准,由甘肃省经济学校牵头组建成立甘肃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此外,还与省内外100多家物流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开设的现代物流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骨干示范专业。

该集团是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为主导,以自愿加入职教集团的行业协会、中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校友公司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平等和互惠互利为原则组成的产教结合体;集团以“合作、创新、发展、共赢”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通过切实有效地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行业指导、校友交流等方式,优化整合集团内部教育培训资源,实现校际、校企、行业、校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创新发展,促进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共同进步。

甘肃省经济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依托物流行业优势,建成现代物流省级共享型实训基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集团内成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理事长单位连续三年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成员院校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理事长单位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集团成功申报各类科技项目80多个……

成立四年来,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抱团式”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集团成员单位的发展能力、成员单位的人才队伍水平、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以及职业教育社会声誉等五大方面显著提升,打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林艰苦行业职业教育抱团发展的样板。

据集团顾问、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肖忠优介绍,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的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必然需要各方的抱团。

据介绍,“抱团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合作,即协作育人的校企合作、科技推动的校行合作、搭建“立交”的校校合作、服务苏区的校政合作。

校企合作,注重协作育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探索,即探索行业背景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林业技术专业实施“三定向”政策,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生即员工、教师即师傅”的校企校场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多形式的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开设了“宝葫芦油茶班”“余工设计班”等38个订单班,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与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了铁汉生态学院、中兴通讯学院、鲁班家具学院等5个项目学院,不断探索混合所有制学院的共建模式;探索“一院一企”产教融合协作育人模式,提出了“一个二级院注册一个协作育人企业”,做到“校中厂、厂中校”,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保证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科技推动的校行合作则主要表现在搭建平台、加强培训。一方面,集团通过成立林业研发中心、共建实训基地、共建重点实验室以及共同开发研究项目课题等方式,搭建科研平台,共同攻坚克难。另一方面,开通了行业培训直通车。集团把培训班开到林业基层,为林业行业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四年来,集团培训各类学员11000多人(次),集团现已成为江西林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行业人才学历提升培训中心。

同时,集团还开展了立交桥式的校校合作。一方面,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理事长单位与成员单位在酒店管理等13个专业开展了中高职衔接试点,基本解决了中职与高职不同阶段存在的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探索联办本科。理事长单位与副理事长单位探索合办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实验班,有2个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与江西农大等5所本科院校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本科合作平台;与北京林大等院校合作开展教师学历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集团每年都选送师生赴台湾开展交流学习,并接受台湾学生来赣交流,开启了赣南和台湾高校合作的先河。

此外,集团高度重视服务苏区的校政合作。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理事长单位与中国家具协会、江西省家具协会、南康区政府部门共同签订的共建“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协议,助力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发展。二是助推地方扶贫工作。集团发挥林业服务行业的特色,在包扶的赣州市崇义县水南村推行笋竹两用丰产林、油茶林低效改造,利用林业技术优势,组织村民举办技术培训班,讲授竹林抚育、竹腔施肥、油茶林改造等技术,使当地林副产品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三是助推公司(农户)致富。学校与地方共建了苗木花卉中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金线莲、铁皮石斛和蓝莓等主打产品,已推广1000余户农户,促进了林区农民脱贫致富。

四年来,集团致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已经拥有132个成员单位。由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机构组织的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学习调研团,还专程到集团进行了考察。

网站.jpg

12月17日,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集团2016年会在泰安召开。会议以“创新体制机制 搭建共享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为主题,由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主办,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代表130余人参会。

职教集团副秘书长、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盛永杰致辞。

职教集团理事长、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立森做工作报告,总结职教集团2015年以来的工作,部署安排2017年的工作重点。

会上,表彰奖励了集团化办学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66.jpg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主任、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办公室主任许世杰,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曲国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立森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77.jpg

先进集体(15个):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临沂市农业学校(莒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丰沃新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益客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潍坊华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潍坊雷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8.jpg

先进个人(15人):

葛长城、狄传武、孙锋、鞠天奎、赵国梁、史晓华、邵泽信、李传友、腾建华、杨俊、周建功、王兆山、陈全安、张勇、伏晓晓。

许世杰主任作了题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情况和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

112.jpg职教集团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113.jpg举行职教集团工作管理与服务系统培训

114.jpg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学院副院长张绍秋主持会议

115.jpg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由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牵头的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6年多来,坚持服务山东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集团成员团结协作,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贯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学校、企业优势,促进各种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招生就业、科技培训、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畜牧职业教育和现代畜牧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显著成效。

网站.jpg


讲学中两位专家围绕12月2日纪念职业教育法实施20周年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从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出发,提出了职教集团现今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发展思路。

专家指出,近年来,职教集团的发展创新了职业教育“中观”管理体制、构建了产教融合办学机制、促进了技术技能积累与人才系统培养、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但集而不团、法规政策不完善、主体职责不到位、发展经费缺保障、内部管理不健全、长效机制未形成是职教集团现今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国家制度、健全国家政策、开展国家试点、发挥行业作用、落实地方政策;集团层面要主动作为,增强组织凝聚力、推动决策民主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合作载体多样化从而提升集团化办学社会服务能力。

专家强调,新的时期要重新定位职教集团的发展,即:如何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让职业教育围绕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大格局中去?要围绕 “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目标,按照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提升集团化办学的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服务就业创业的能力、服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作用。

论坛由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少华主持,集团所属各成员院校的领导、骨干教师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

网站.jpg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尴尬:学徒培训市场失灵,“自己栽树别人乘凉”。破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来实现。

职业教育的难题:市场失灵导致企业培训投资不足

国际权威人力资源调查机构调查发现,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现象,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制约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发达国家纷纷利用宽松的移民政策和优厚的物质待遇吸引世界各国的技术移民和技工移民,一场轰轰烈烈的技工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

从经济学角度看,技工的普遍短缺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短缺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而不可能持续存在。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一旦出现供不应求,就会出现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从而刺激供给增加和需求下降,直到最终实现供求平衡。当然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在供不应求的时候,供给和需求没有随着价格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即价格出现上涨,但是供给没有增加、需求没有减少,就会出现持续短缺。

在学徒培训市场上,市场失灵表现为外部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己栽树别人乘凉”。企业是技能密集型组织,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组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企业。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企业缺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激励。学徒的培养需要投入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学徒的边际生产力在学习的初期低于企业投入的成本,后期边际生产力不断提高并超过教育成本,所以学徒只有工作相当长的时期,企业才能收回学徒培养的投资成本并盈利。如果学徒在学习结束后就流失到了其他企业,企业就丧失了收回培训成本的机会。没有提供学徒培训的企业,由于没有承担培训成本,往往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因此导致技能人才流向非培训企业,这种行为可比作“盗猎”。由于“盗猎”现象的普遍存在,所有企业的最优战略是“挖人”而不是自己培养人才,导致技能型人才成了无源之水,短缺越来越严重。

这是职业教育的普遍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难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经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外部效应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造成的,明确界定学徒培训中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权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果培训企业和学徒达成“可信承诺”,即企业与学徒签订学徒合同,企业出资培训学徒,而学徒承诺足够长的服务年限,直到企业能够收回培训成本并得到平均利润。可信承诺能够保证企业和学徒的双赢,学徒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工资水平将会提高;企业产品的技能密度提高了,在市场以更高价格出售,不仅可以支付员工的高工资,还可以有更多盈利。

德日经验:稳定的劳资关系是企业投资员工培训的前提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名片,被视为成功的校企合作典范。双元制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唯一模式,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占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51%。德国1/5的企业有权招生学徒,每年大概签订50万份以上的学徒合同,没有签订学徒合同的学生会进入学校系统或者过渡系统。

德国企业之所以愿意招收学徒,学生也愿意去参加学徒培训,是因为国家做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国家有行业资格准入制度,没有行业资格是不能从业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工人不受无资格工人的竞争,保证了技能的含金量。只有部分企业有资格招收学徒,保证企业可以招收到高素质学徒,使学徒培养本身变成一件有利可图的业务。学徒的高留用率和员工的长期任职,也让德国企业觉得培训是值得的:学徒大概有一半在毕业后会留在受训企业,德国员工在一家企业任职时间长达10.5年。德国员工的低流动性又跟行业工资管制有关,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压缩同类型企业工资之间的差别,防止企业之间相互“挖人”。企业和员工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企业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造就了德国“工匠之国”的美名和“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的美誉度。

与德国相类似,日本的企业培训也很成功,美国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顾问雷·马歇尔指出,日本的经济奇迹主要靠的是企业职业培训而不是公办的职业学校。日本企业之所以愿意大力培训,跟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有密切关系。企业实行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员工在企业工作有安全感,没有失业的担心,员工可以享有年功序列工资,每年按比例提高。由于稳定的劳资关系,企业和员工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这样企业才会大力投资于员工培训,而员工必须努力提高生产力才能免于被解雇,因为一旦被企业解雇,很难在其他企业找到工作。

职教集团:降低员工流动率,建设合作型劳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低,就业短期化现象突出。这种不稳定的就业关系严重伤害了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利益。由于员工的高流动性,企业无意于投资员工培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出现“学校热心,企业寒心”。另一方面,员工的频繁流动导致员工技能和边际生产力低下,进而导致低工资。这种企业和员工双输的局面是我国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急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行业性组织和劳工组织都不发达,不能发挥应有的组织化功能。而中国劳工教育机构中组织化程度最高的是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在校生接近2800万人,学生年龄处于16~22岁,按照国际通用劳动力标准,这些在校生都属于劳动人口。目前由于校企合作很困难,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实习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这不仅造成学生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相脱离,严重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有专家批评说“中国的学校教育把大量的劳动人口关在学校里打游戏”。试想一下,如果2800万职业院校学生将1/10的时间用于工作和劳动,相当于增加了280万劳动力,无疑可以极大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率。

在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下,学校是职业教育的唯一主体,企业并不承担职业培训的义务,其原因就在于当企业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时,巨大的交易成本导致企业不能与学生达成可信承诺。

按照诺贝尔经学奖得主科斯的观点,企业之所以可以代替市场机制,是因为企业的行政机制比市场机制节省交易成本。由此推断,职教集团可以作为新型组织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目前我国有1200多家职教集团,覆盖了8000多所学校和2万多家企业,按照教育部的规划,职教集团要在2020年覆盖所有的职业院校。根据混合所有制的制度构想,多家企业和多家职业院校可以共同出资成立民营非企业的法人实体职教集团,由职教集团协调企业和院校,可以有效地解决校企合作难题。以职教集团作为组织载体,可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构建一种和谐的劳资合作关系,培养员工忠诚度,减低员工流动率,企业和员工实现共赢,从而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共同难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开创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

网站.jpg

注册资金6.5亿元,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杭钢教育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杭钢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杭钢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10月24日在浙江杭州正式挂牌。这一依托浙江国有大企业、大集团成立的职教集团,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在运营架构上设立公益职教事业部、社会办学部、国际合作部和资本运行管理部等专门工作机构,将通过传承杭钢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摇篮,服务“中国制造”“浙江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浙江智造”。

杭钢职教集团是国有企业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催生”的职教联盟体。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月亮的话说,它标志着新杭钢翻篇归零、再创辉煌的新征程开始启航。陈月亮对此信心满满,他说要把“是钢铁就要成脊梁”的杭钢价值观直接传导至学生,注入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技艺,大力培育以工匠精神为特征的校企文化品牌,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中国制造2025”作出应有的贡献。

放眼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打造职教大平台、培育工匠摇篮已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在我国,职教集团也不鲜见,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职教集团是以教育为核心、以协同育人为根本、以学校为主体的联盟组织,像杭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大集团直接创办职教集团的还不多见。杭钢职教集团以教育为主旨、按企业化运作、集教产研为一体,既是为杭钢集团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支撑,更是承担起了服务“中国制造”“浙江制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任,其境界和视野更为高远。

职教集团的基石是利益,是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形态,其本质是多元化利益的诉求和共赢。在这一组织中,集团本身、以学校为单位参与的个体、集团所辖或加盟的相关企业、集团内的科研院所等都是典型的利益相关组织成员。在行业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和引领下,各参与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多赢,其动能是利益的共赢。深层次地剖析杭钢职教集团的影响和作用,无论是对企业的改革,还是对职业教育内涵的建设,意义都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视角观察,传统产业的边际日益模糊,智能化生产及管理、跨行业的技术技能交融成为新常态,现代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实质是根据新产业需求对新资源和新技术进行优化再配置。以新兴产业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是以人才、以技术为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营造新产业发育的新环境,它是现代行业企业内涵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新杭钢正向非钢产业的环保健康等产业转型,这对行业学校的影响是直接的,集团内的两所高职院校随之相应创建“环保学院”和“健康学院”,环保健康产业、环保健康经济、环保健康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等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人才链对接。陈月亮对杭钢职教集团的办学更是独具慧眼,谋划将来还要着力培养信息、节能环保、大健康、旅游、时尚、金融与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最真切的诠释。

从中观视角观察,行业产业与行业办学有深层的内在关系。行业发展战略调整及新产业的开发,必然影响到行业学校的办学,如行业文化的丰富、专业的调整、就业创业教育的引导等。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技术与能力、人才与服务,多元关系相互依存。职教集团助力新产业开发,是驱动行业企业、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动力。

以环保健康产业为例,在环保健康产业方向决策下,集团围绕环保健康产业的项目、产品生产,要进行市场调研、技术分析、条件储备等统筹。同样,集团学校围绕办学,要进行新专业设置、学科方向遴选、生源调查、师资储备、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计划制订等,将有力地推进自身的内涵建设与发展。不难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环保与健康等相关行业必定会快速发展,而相关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从微观视角观察,企业围绕新兴产业的开发,进行项目策划、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技术链、生产链、服务链,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新产业开发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职教集团的一大主旨是育人,行业学校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对学校而言,新产业孵化的新专业,正是学校办学打造新品牌、形成新特色的基础和条件;对企业而言,新产业新业态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产业调整的需要。外因内因整合,企业、学校相得益彰。

杭钢职教集团环保健康产业的研发,产品的生产及商品化、售后服务等,业态到营销、产品到商品,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因素是专业的、专门的系列人才。在这里,围绕新产业开发,协同育人的机制必然使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等成为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

杭钢“职教航母”启航了。陈月亮说,集团将按照“产教融合、政企分担、多元办学、事业与经营相适”的运行模式,持续推进以“资本—契约—品牌”为纽带的集团化发展战略,采用整合、资产划转、收购、兼并、控股、品牌输出等方式,有效整合、拓展公益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规模化办学,推动产教融合、专业提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是杭钢精神的精髓。昨天,杭钢人曾凭钢铁精神铸造了“钢铁王国”;今天,期待杭钢人继续发扬钢铁精神,为打造新型“职教航母”而不辱使命。

网站.jpg

10月24日,浙江老牌国企——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注册资本金6.5亿元,以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如此大手笔打出“教育牌”,是杭钢这家老字号国企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新诉求。以杭钢的半山基地为例,过去一年要运入200万吨煤,熔炼500万吨铁矿粉,产出400万吨钢材。然而去年底,基地关停,400万吨的钢铁产能一朝化解。

钢花四溅的日子不再,取代黑色金属冶炼业的是全新规划后的绿色产业:节能环保、智能健康、检验检测等。面对这些略显陌生的产业,杭钢集团把目光聚焦在人才和教育上。

据悉,杭钢职业教育集团将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钢铁集团技工学院、浙江省冶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按照规划,未来5年,杭钢职教集团将新增5所职教院校,成立50个职业教育联盟,与5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新的教育集团如何为供给侧改革助力?杭钢人力资源部部长姜增平告诉记者,在“污水处理”上,集团将借助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环保学院,重点培养一批能够从事环境管理、环境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半山钢铁基地,将借助几所院校的专业优势形成智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众创空间平台的发展构架。

“高校的一大重要职能就是服务社会,接下来,我们会和职教集团成员一起,紧贴企业、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学科布局,加大培训力度,成为企业攻坚克难最坚实的后盾。”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分院院长刘健说。

网站.jpg

10月24日,缅甸职业教育代表团一行12人前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拜访,省教育厅副厅长郑毅率高教处、职成教处、对外处等处室负责人及部分在昆高校负责人对缅甸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与缅方代表就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展开磋商、洽谈。

11.jpg

郑毅在会见中谈道,云南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创新发展阶段,目前云南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与缅甸也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教育交流与合作。2015年,缅甸留学生在云南高校就读人数为2711人,比2014年(795人)增长241%,其中13人获得云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缅甸留学生现已覆盖非学历的汉语进修生及专科、本科、硕士学历学生。2015年,云南共接受外籍中小学生10557人(含幼儿园),其中有近9000名缅甸中小学生在云南6个边境州市中小学校跨境就读。2009年,云南大学与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共建“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经过多年发展,该课堂已成为缅北汉语国际教育的中心。2013年,云南师范大学与缅甸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合作共建的缅甸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正式揭牌,至2015年底,东方课堂长期注册学员已达3123人。除此之外,云南省高校与缅甸学校、教育机构存在不少合作项目,有的高校正在积极开发合作项目,加强双方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并向纵深发展。云南省高度重视缅甸语人才培养,目前共有12所高校开设了缅甸语、应用缅甸语专业,在读学生1000多人。

郑毅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云南与缅甸的区位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缅方达成合作与共识:一是加强双边对话和沟通,推进政府层面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建立双边教育行政部门稳定的工作磋商机制,切实推进滇缅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长期运转。二是加强双方教育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进一步推介云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来滇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力量,吸引更多的缅甸学生到云南学习,同时健全师生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三是继续鼓励滇缅双方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学生短期交流活动,增加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增进中缅青少年之间的友谊。

缅甸职业教育代表团团长、缅甸政府工业手工业学院副校长吴昂莫在会谈中介绍了代表团的来访意图。

随后,双方就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宜展开洽谈。

网站.jpg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名片,现代学徒制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名片,TAFE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名片,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名片。中国职业教育的名片是什么?中国职业教育还没有自己的名片,在不久的将来,职教集团可能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靓丽名片。

职教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成的职业教育组织。从1992年我国出现第一家职教集团算起,集团化办学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改革措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职教集团要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初步建成300个富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职教集团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全国的职教集团超过了1200家,覆盖了8000多所学校和2万多家企业。从职教集团的构成看,成员单位中企业和学校占主体,企业成员数量比例达到60%,学校成员占25%,与学校、企业相关的行业性组织占15%,因此说职教集团是一个多元合作的组织,包括企企合作、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

虽然职教集团规模庞大,但预想中的各种合作并没有大量涌现,“集而不团”仍是职教集团的严峻现实。

为什么现实如此“骨感”?因为在现有体制和模式下,职教集团成员内部的竞争关系远远大于合作关系。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是长期困扰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在自由竞争市场体制下,由于缺乏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权的保护机制,企业花费巨额成本培养的人才往往成为同业“盗挖”的对象,自己栽树别人乘凉,于是企业的最优战略都是挖人不是培养人,其结果就是市场上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少。我国八成的职教集团都是行业型职教集团,同一集团的企业成员具有同质性,大家参加职教集团的目的都是来抢优质毕业生的,如何让他们形成合作?同样的道理,集团内部的学校无论是中职学校之间还是高职院校之间,由于专业设置趋同,院校之间在生源、财政资金、技能大赛和就业岗位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如何实现校校合作?

职教集团如何打破这种恶性竞争的均衡,建立良性均衡?我们首先从职业教育组织入手,分析为什么需要从学校单体办学走向集团化办学。目前我国有高等职业院校13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11000多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中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学校面临着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战略抉择。如果走专业化战略,就要缩小在校生规模,提高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提升学校竞争力;如果走多元化战略,就需要随着市场变化持续开发热门专业。走专业化路线的学校会牺牲眼前的利益,财政拨款可能暂时减少,但是学校的专业会少而专、少而精,学校会变成“专科”学校。专业化路线虽然可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但是会受到产业结构转变的威胁。多元化是人们规避风险的常用策略,如果选择多元化策略,就要在市场导向下放弃原来的优势专业,不断扩展新专业,专业多而水平低,是一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之路。在现实实践中,中国的职业院校多数采用了多元化战略,这就导致了各个学校之间专业的趋同,学校专业越办越多,专业水平越来越低,整个职业教育的信誉丧失殆尽,生源进一步枯竭。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职教集团可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每个学校只保留和发展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这样就可以百花齐放,人人有饭吃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职业教育水平。针对产业结构转换对某些专业和学校的威胁,职教集团还可以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对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和学校进行补偿,这样集团化就可以同时实现专业化和多元化带来的利益。

如果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委办局能将所属院校的人财物管理权转移给职教集团,让职教集团不仅实现对各学校专业调整,还可以管理各学校的招生、教学和毕业,内部竞争减少了,基于分工的合作就可以发展起来,各学校将成为职业教育的共同体。由于学校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将极大提高学校在校企谈判中的话语权,不承担职教义务的企业将无法得到优质毕业生。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将会变成教育企业,承担教育功能,提供教育服务,将企业与学校利益捆绑在一起,学校和企业形成了更大的职教共同体。

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模式才可以建立起来。我们知道,在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师傅传授学生所需要的技能,但师傅的技能主要是师傅个人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个体性特征和片面化缺陷,而职教集团可以组织学徒在集团内部不同企业进行培训,这样培养出的学徒无疑可以成为复合型的现代职业人。通过这样的内循环,职教集团不仅可以解决学徒培养的市场失灵问题,还可以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稳定的合作模式,促进技术技能的持续积累和创新。从产权结构看,职教集团将是一个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组织,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民主治理,形成一个劳资合作的新机制。

(作者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副主任、高职研究所副所长)

网站.jpg

10月21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内展示航天员太空生活时,由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特制的“太空健身车”和“太空跑步机”正式揭开神秘面纱。参与太空健身器材制造的3600个日夜,成为每一位澳瑞特人心底闪亮的回忆。

缘份源自坚持

2006年,凭借雄厚强劲的技术实力、科研实力及良好的业界口碑,澳瑞特公司通过层层考察、筛选,在众多生产健身器材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接受了研制生产航天员健身锻炼设备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没有参照模型、没有参考数据,澳瑞特公司研发制造团队开始了从无到有的探索之路。一个个测量分析、一项项探究论证、一步步摸索试验……经过方案设计、模样研制、初样研制、正样研制等多轮严苛考验,“自行车功量计”正式出炉。2011年9月“自行车功量计”随天宫一号顺利升空,澳瑞特人圆了一个“飞天梦”。同年,该公司再次接受了研制生产“天宫二号”航天员太空健身器材的任务。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承载着昔日的光荣与梦想,担负着时代的重任与使命,澳瑞特公司再次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力,根据航天员身体机能量身打造适宜“天宫”生活的健身锻炼设备,成功研制了“太空健身车”和“太空跑步机”两样健身器材。

责任续写辉煌

“我们始终把研制生产太空健身器材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澳瑞特公司总经理郝虎山坚定地说,“作为全国仅有的一家研制生产航天健身器材的企业,我们肩负着研制太空健身器材的神圣使命,完成这项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澳瑞特人心中没有“不可能”。航空航天产品由于其特殊性,要求产品“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遵循残酷的归零法则。2015年12月23日,这一天对于澳瑞特人是一次历史性的考验,距离“太空跑步机”质量模拟件交付只剩8天时间,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现结构热控件有焊接裂纹,这意味着整台产品设计归零,需要重新采购原材料,进行焊接、检验、问题复现等等,算上运输时间,8天时间内重新完成制造一项要求工艺精良,工序精准,检验环节复杂的产品,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奇迹的创造属于澳瑞特人。争分夺秒、齐心协力,全员昼夜奋战。12月24日13时管材到位、15时1分管材下料、15时33分机加件完毕……焊接装配、机加工、后勤保障三条线紧锣密鼓、有序铺开,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产品质量模拟件最终如期交付。今年的6月30日,“太空跑步机”正样件正式通过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验收并交付使用。

专注缔造完美

专注成就专业,做细做深做透每件事情,是每位澳瑞特人持之以恒的理念。公司总工程师秦有年介绍:“发射升空时,每增加1克重量,发射费用相当于增加1克黄金价值。因此,太空健身器材轻量化设计尤为重要。”从材质强度到结构外观,他们对上百个零部件“克克计较”,选料、形状、重量、大小一一验证。最后,“太空健身车”选用了既保证强度,又减轻重量的材料,护壳碳纤维,曲柄和螺丝钉钛合金,机架铝合金。“此次研制的‘太空健身车’还较大地改进了束缚系统、脚蹬结构,束缚装置实现了肩部髋部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帮助航天员进行锻炼,使用起来更方便、更舒适。”秦有年补充道。

创新引领发展

持之以恒地创新技术,精益求精地制造产品,科学严谨地编制新标准,公司凭借卓越品质领跑行业发展,不断丰富“航天品质、飞天荣光”品牌内涵。

25年来,澳瑞特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优先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各种产品标准300多个,并相继参与了20多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是国内仅有的一家同时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目前企业生产家用、商用有氧器材、商用力量器械、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康复器材等,涵盖家庭、健身中心、社区、公园、康复中心等场所对健身康复的器材需求。

澳瑞特健身器再次“飞天”,让澳瑞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呈几何级数上升,更让“长治制造”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网站.jpg

11.jpg

10月18日,由江苏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工业与信息化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指导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职教集团)成立大会暨“十三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成功举行。全国相关专业院校、产业重点发展地区行业协会、企业、出版社等50家单位代表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11.jpg

物联网产教联盟成立揭牌

大会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席海涛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致欢迎辞。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王旭东、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袁立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符菊成、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等领导共同为联盟成立揭牌。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共同为“联想IT学院”揭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袁立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丹中分别致辞。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校长刘海涛为物联网产教联盟成立发来贺信。

在会前举行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职教集团)成立大会预备会议,听取了联盟筹备情况报告和章程起草说明,一致通过了联盟章程和联盟第一届常务理事会选举办法,并选举出联盟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长人选。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席海涛当选为联盟理事长。

在随后举行的“十三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上,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张福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欣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陆锦军分别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育人才”“以品牌专业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信息特色专业集群发展”为主题作了交流发言。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敏恒、联想教育培训事业部副总经理杜金晶从企业角度以“产教融合助力物联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分享”为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相关单位成立。旨在加快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校企在多层次、多维度、多区域的深入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通过产教联盟可以整合行业、企业、学校的资源,依托联盟内的师资、设备、课程、基地开展优质培训,在平台乃至更大的范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网站.jpg

c71d0e38b51d9cb7b211c781.jpg

近年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牵头成立职业教育集团,进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探索,学校所在的教育集团形成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办学特色。依托集团力量,学校融合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引领专业前瞻发展、品质发展;建设了高水平示范性实训中心;建成了系列化的精品课程;开发了校企合作“做学教”一体化教材及教学资源。

行业企业参与办学

谈及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初衷,机电高职科研处主任成洁告诉记者,“我们是想探索如何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把‘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更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一线,推进区域产教融合发展,提高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由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联合主持。研究开始于2007年9月,作为牵头学校,机电高职联合40所职业院校、33家企业,1家行业协会组成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是以专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联合体,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任集团名誉理事长,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任集团秘书长单位。

成洁介绍,集团在两年的筹建期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集团化办学范本。

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研究过程中,学校与其他单位共同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集约化”管理模式、“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在此基础上,集团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

采访得知,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系列教材,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破万。集团开展“fanuc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通过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师资,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著: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术专业竞赛中获22金,在2012年首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囊括数控技术项目状元奖。集团毕业生99%取得中级职业资格,85.2%获得高级职业资格,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

学校的集团化办学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案例。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而言,这一实践还是探索性的,尤其理论成果需要进一步提炼和系统化。他们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提升反哺社会能力与示范辐射能力,并继续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支援,为中国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提升作出贡献。□杨洁丹

网站.jpg

二零一六年九月七日,一个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日子,伴随着清早的蒙蒙细雨,创元教育正式入驻冀东新闻中心,栉风沐雨十余载,春风着意入新居。


值此创元教育十周年之际,公司乔迁新址,可喜可贺。

 

十年前,创元教育从唐山技校网艰难起步,一路披荆斩棘,发展到现在的唐山技校网、河北技校网、山东技校网、职教网四大招生门户网站,经过数年的探索创新,创元已成为河北、山东职业教育咨询行业第一门户网站,一路跌跌撞撞,从未停止过成长的步伐,紧跟时代,为技校招生保驾护航。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荏苒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在不经意间,创元教育已经走过十个年华,十年的风雨征程,十年的浴火洗礼,十年的理念坚守,是创元创始人的耕耘播种、砥砺奋进、锲而不舍,是公司全体成员的怀揣梦想、团结一心,并肩作战,才能最终获得春华秋实,傲视群雄。

 

梦想的力量总是令人惊叹,为了能早日迁入新址,创元创始人孟老师、王老师,披星戴月,奋战到凌晨四点,创元人钱老师、小王老师、小孟老师不分昼夜为公司筹划,最终在乔迁前一天,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切尘埃落定。大家一起相聚灶台鱼,为这美好的时刻举杯同庆。

 


如今,乔第喜迁新气象,创元,换门不改旧家风,依旧会秉承"顾客第一,勇攀高峰"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更多的学生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

 

十年春秋,见证了创元教育的成长,十年磨一剑,创元蓄势待发,不断发展与壮大。在更大的舞台上,创元人会更加努力,让梦想之花,美丽绽放。奋斗的青春无怨无悔,拼搏的人生终不遗憾,用深情和汗水浇灌我们的理想之花,将执着和努力在我们的青春画布上挥洒。

 

我们的使命是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第一信息服务平台,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五百强,我们的宗旨是诚信、创新、合作、共赢。开世纪之元,创时代精彩是每一个创元人的崇高梦想。路很长,要心无旁骛地看向远方,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创元人一起奋战!


137559011.jpg

7月21日,北京祥龙公司副总经理郝清波(右二)向贫困户苏正松(左二)一家捐助财物。

作为少有的拥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国有企业,北京市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祥龙公司)已经连续4年支持下属的北京市商业学校接受云南省保山市贫困职教学子。在对云南保山的帮扶工作中,祥龙公司既带去了教育资源,也带去了企业产业资源,逐渐形成了国有企业“教育+产业”的职教帮扶模式。———编者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志气,你家要走教育脱贫的路子,你儿子中职毕业后可以到我们集团旗下的商校读大专,学杂费及回家的往返路费全免,还可以享受贫困生生活补助,毕业后学校负责提供就业岗位。”7月21日,由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牵头组织,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相关行业企业单位代表一行20人,深入云南省保山市调研“职教+产业+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新和村,北京祥龙公司副总经理郝清波拉着建档立卡贫困户苏正松的手动情地说。60多岁的苏正松家境贫困,妻子是聋哑人,16岁的儿子苏家助在龙陵职中上一年级,苏正松患风湿病不能干重活,全家靠低保生活。

“你愿意到北京念书和就业吗?”郝清波问苏家助。

“愿意,我挣到钱要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俩过上好日子。”苏家助说。当天,郝清波向苏正松一家送上了2000元钱、1个书包、1个文具盒和16本中外名著。这天,新和村还有5名像苏家助一样的贫困中职生得到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的救助和承诺。

据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介绍,从2012年以来,在北京祥龙集团的支持下,北京市商业学校已经接收了将近1000名来自云南保山的贫困职教生,今年第一批保山籍学子已经完成学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商校,我们的家

7月19日,北京暴雨,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水漫京城的信息。“同学们,最近天气不好,雨大水大,在哪儿都要注意安全。”北京商校党委书记史晓鹤在名为“我们北京的家”的微信群里发出了一条提醒微信,并叮嘱保山昌宁籍学子张璋:“要给爸爸妈妈常打电话,报平安。”这是刚刚毕业的13级物流保山班的师生群。

曾经获得北京物流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张璋已经签约中外运久凌储运有限公司,工作4个多月,目前一个月工资3000元,公司管吃住,“除去一个月花销,每个月还能剩余1000多元,过两三年,我想把这笔钱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对于未来,张璋充满希望。目前,第一届毕业的30名保山班学生的工作都已经“尘埃落定”。

“由于是非京籍生源,又是中职生,在北京找到‘一席之地’着实困难。为了能给孩子们找到好去处,颇费了一番心思。”春节过后,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张璎海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为了给保山毕业生开发出新的实习单位,他跑遍了北京几乎所有大中小物流公司,了解对方的需求,极力“推销”保山毕业生,“保山孩子踏实,但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信心。”两个月后,张璎海手里已经新增了六七家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物流企业名单。

护送保山孩子一个个走出校门,走进实习单位,当时的心情,史晓鹤说就像母鸡看着“鸡宝宝”长大一样。“满心都是牵挂。”史晓鹤还记得,刚来北京时,这些孩子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北京生活,学校老师带着他们爬长城、逛天安门等北京特色景点,让他们感受北京文化;为了保障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祥龙公司领导班子号召公司员工集体捐款16万多元,专项用于保山学生在京期间的生活补助以及学习奖励,并为保山来京学生购买羽绒服过冬。

如今,穆永强已经在家乡“安营扎寨”,开办了物流公司,更多的小伙伴也开始在物流行业“踌躇满志”,希望积累行业经验回到家乡就业。

在顺丰速运做客服的支艳兰刚工作没两天就发烧咳嗽,张璎海二话不说,开车赶去带她回校医院就诊,随后又利用周末时间,帮孩子们找住处、搬家。5月下旬,大家的工作基本都有“眉目”了,史晓鹤和老师们组织30个孩子在祥龙所属的商务酒店召开了座谈会并聚餐。

“史书记一再嘱咐我们要常‘回家’看看,老师还专门陪我们吃了生平第一次烤肉,很温暖,商校是我们永远的家,工作中受多少委屈都觉得有依靠。”毕业生李雪兰说。

“祥龙”的视野和担当

“村子里还有多少像苏家助这样的学生?只要他们愿意上职业学校,我们全包了,不能让一个贫困学生掉队。”在新和村,郝清波向村小组长询问。

对于这个承诺,郝清波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夸口”,他心里自有一笔账单:中职生到18、19岁就走向工作岗位,如果像张璋那样一个月拿3000元来算,每年能贴补家用1万多元,而2015年国家脱贫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

“上职业学校,国家有很多补助,如果到了祥龙所属的商校,我们企业也会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郝清波说,按照北京的生活标准,一个学生3年生活、交通费用大致在3万多元,“企业可以把其他地方的开支压缩,把钱用在‘刀刃’上,帮助更多孩子上学,何乐而不为。”

自2012年开始,北京市商业学校承担了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与云南省保山市签订帮扶协议,并全部实施“免除学费、住宿费、杂费,每月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其中,物流服务与管理是重点帮扶专业,学校采取“1+2”模式,学生在保山学习一年后,再到北京学习2年。

为做好滇西扶贫工作,祥龙公司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对口扶贫工作,并专门选派领导、专家深入保山,做相关产业调研分析和产业发展论证。

此次在龙陵县腊勐镇新和村,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与保山市教育局、龙陵县委宣传部联合签订了扶贫基金合作协议,设立扶贫专项基金。

在郝清波的心里,加入国家扶贫攻坚“战队”,是他们作为老牌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把这项工作当做‘政治任务’。”

但郝清波也表示,扶贫并不是单向的“付出”,“实际上,帮助这批孩子通过学习知识技能脱贫,他们更懂得感恩,将来会用更大‘力气’回报社会。”

“没有学历不代表没有能力,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工作,不想对不起商校老师的培养。”张璋说,至今他还记得两年前参加技能大赛时,耿末芷老师在周末大热天陪着他训练的场景,“耿老师湿透的衣服,我永远难忘。”

职业教育是最有效的扶贫模式

“职业教育是最有效的扶贫模式。”随行的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到哪都要说这句话。

在龙陵职高,郝清波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颇受启发:龙陵职高与当地黄龙玉加工龙头企业———福建华盛玉雕厂联合办学,通过校企办学的模式,由企业出石料和教师,并承担各项支出费用,学校则主要负责招生和提供场地。现如今已有430余名学生先后在职中玉雕专业就读,学生毕业后,可选择自主创业或是留在玉雕教学基地担任教学工作或成为公司员工。

主管企业教育板块的郝清波对产业与教育的紧密关系颇有心得,祥龙公司涉足汽车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交通客运、商业物产等多个现代服务产业,多年来,对于专业技术过硬、思想品行端庄的技能人才一直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才需求才能跟上。”

郝清波有更长远的打算:“今后毕业的保山学生越来越多,单纯靠我们企业和学校,肯定难以消化。重要的是还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郝清波说,保山市资源富集,当地特色产品有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石斛、茶叶、咖啡、木器、野山菌等。要让这些产品尽快走出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而目前保山地区电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师资、人才,以及相关企业都很紧缺。

侯光告诉记者,北京市商业学校正与云南省保山市五所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培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今年已经有4所职校选择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并帮助他们引进优质电商企业资源,在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真实运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

“商校又接到新任务,帮助新疆、河北进行职教扶贫,我们很有信心。帮扶一个孩子,带富一个家庭,帮扶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脱贫,只有‘教育+产业’,扶贫才扶到‘根’上。”郝清波说。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20160227084454635463.jpg

去年,东莞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400多家,实施“机器换人”申报项目831个。随着“机器换人”进程不断加速,“智造东莞”促使人才结构日渐趋向“智造人才”升级。

记者近日通过走访人才市场以及企业发现,焊接、喷漆、压铸等传统的工作强度大且环境恶劣的工序,越来越多地由机器人代劳。机器人专业人才成为当前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抢手人才,传统的车间流水线技工如能升级为机器人工程师,原来4000元左右的月薪,可跳跃至万元。但目前的机器人操作维保人员,在整个人才市场中却显得紧缺。

有企业投4亿元购买2000台“机器人”

东莞市恒辉家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客厅家具。据总经理卢赋鑫介绍,这一两年,公司在更新机械设备方面,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工厂原来有200多工人,现在减员超过20%。以每个工人4000元/月计算,一年下来,人力成本可省掉192万元,基本上接近机械设备的投入资金。这也是公司利润每年增长10%的一大因素。

据统计,去年,东莞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400多家,实施“机器换人”申报项目831个。今年1月,市政府出台“一号文”,力争五年内完成“机器换人”项目2000个。

东莞市松庆智能自动化科技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唐杰告诉记者,目前“机器换人”在汽车、家具以及电子行业比较突出。如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企业,在已有四五百台机器人的基础上,还计划增设2000台。一台机器人以20万元的价格计算,2000台的投入高达4亿元。

广东比亚德涂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立功透露,在建筑涂装领域,也有企业采取全程机械化喷涂,现代涂装是采用全程机械化喷涂,比起传统涂装纯手工作业,现代涂装既快又便宜、效果高度一致,厚实而饱满。

业内人士透露,像电子行业零部件装配,人工速度慢,家具行业的切割打磨,灰尘很大,还有压铸、焊接、喷漆等工序都会对人体伤害较大。机器换人将劳动力从恶劣的环境中解放了出来。

4.jpg

机器人工程师多数月薪上万

有机器人的存在就一定需要为他编写程序的人,需要保养机器的人,而且这些人的待遇不菲。记者日前在智通人才市场看到,各类招聘信息中关于机器人的相关职位格外引人注目。一家企业招聘自动化项目经理,要求是自动化设备项目管理经验5年以上,具备单独接项目及项目管理能力,薪资待遇为8000~15000元/月。翔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唐德君透露,目前公司在招聘机器人工程师,负责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设计与技术改造,要求具有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整合的工作经验,可以单独完成项目开发设计能力。机器人工程师的薪资待遇平均过万元。

记者在智通人才网上仅搜索“机器人工程师”职位就有656个,其他机器人专业相关职位例如“自动化设计工程”“非标自动化设计”“自动化项目经理”等职位则更多。

东莞市松庆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肖永祥透露,自己刚培养一名编程人员,一年后被人年薪15万元挖走。“ABB维护机器人的工程师保养一台机器人的价格是3000元,我们自己培训出来的人员假设一台机器只收500元,那么多机器人需要维护,可谓前途无量。”

工作内容相对轻松调试设备考本领

通过“机器换人”,传统的高强度高风险工序由机器人代替工作操作,而机器人则由工程师操控、调试和维保。“相比原来的工序,机器人工程师劳动强度小很多,甚至可以用轻松来形容。有时候一天都不用干什么事。”从事自动化设备行业已经9年的机器人工程师侯丽透露,目前大多数企业用的是国外生产的机器人,稳定性都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五到八年都不用维修,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十年。

对于机器人工程师来说,操控和调试机器人更能体现这个职业的技术含量。侯丽告诉记者,虽然看起来这个工作比较清闲,但工作过程中也不能离岗,机械设备的运作始终离不开人,一旦遇到停电情况或者其他故障就得马上处理。再加上目前各个行业的产品类型更新换代非常快,机器人的生产显得较为单一。为了迎合产品的更换和转型,工程师就要凭借自己的本领去对机器人进行调试。“可以这么说,‘机器换人’让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型。”侯丽认为。

22.webp.jpg

人才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企业对于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但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智通人才的王茜表示,目前这类人才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引进工业机器人本体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实体教学培养相关人才;二是企业与专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培训机构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后,送往机器人研发基地或机器人本体公司进行实习后定向向企业输送人才;第三种是来自各大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但进入企业后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才能初步达到上岗要求,而且要经过一定的工作年限才能真正适应该类岗位的需求。

记者从智通人才市场开设的培训班了解到,培训班招收的学员是有机械自动化等相关基础的人员,经过1到4个月的理论加实操的培训,教学课程从简单的编程、系统软件操作、机器人调试等基本技术,到更高级的为机器人企业做系统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在侯丽看来,企业的普通工人通过培训学习升级转型为机器人工程师,会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对这个行业的工序本身就比较熟悉,因此学习的周期会更短,一般两到三个月就可以从事简单的操作。“现在的机器人类似于电脑系统,操作都比较人性化。”侯丽说。记者了解到,人才稀缺加上外聘成本较高,一些企业采取了内部培养。

唐杰认为,目前“机器换人”还在起步阶段,对于一些力图转型的工人来说,越早参与身价就会越高。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日前组织专家,赴云南省保山市就职教精准扶贫情况对当地产业开展调研,并慰问困难学生家庭。

此次调研活动由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牵头,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调研活动历时5天,专家组成员深入到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新和村、腾冲市第一职业学校、龙陵县职业技术高中及当地毕业生创业企业走访,调研当地电子商务、旅游等行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干部、师生座谈,了解当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实际需求。

云南省保山市下辖一区一市三县,其中三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市总人口258.1万,有少数民族36个,截至2015年底,共有贫困人口34.7万,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个贫困人口,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任务迫切而艰巨。据了解,保山市资源富集,当地特色产品有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石斛、茶叶、咖啡、木器、野山菌等。专家们认为,要让这些产品尽快走出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而目前保山地区电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师资、人才,以及相关企业都很紧缺。

为补充当地急缺的支柱型产业人才,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的主体单位——北京市商业学校正在与保山市5所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培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今年已经有4所职校选择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这些学校的师资培训指导迫在眉睫。专家组将帮助学校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在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真实运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

近5年来,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以智力帮扶为重点,以“帮扶一个学生,脱贫一户家庭,带动一方产业”为宗旨,对云南省保山市5所职业学校及近千名学生进行了跟踪帮扶,首批毕业生172名已经全部走上工作岗位,正在为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1.jpg

为加快推进山东省机器人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兴产业发展,在全省机器人生产与应用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今天,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成立大会暨机器人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在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装备与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召开。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徐曙光、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姜玉亭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省近70家职业院校、机器人企业的校长、经理、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由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装备与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

2.jpg

在成立大会上,徐曙光在讲话中提出,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应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增加使用密度上还有较大差距,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院校要抓住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承担起培养社会需求的机器人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各职业院校、机器人企业要以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成立为契机,秉持协同创新理念,凝聚校企各方力量,充分发挥联盟的技术资源优势,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发展、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建设等各方面推进探索和创新,尽快打造起具有山东特色的机器人品牌专业群,做好人才培养的大文章,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jpg

姜玉亭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机器人专业联盟的功能和作用,以行业组织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导,搭建产、学、用的平台,加强行业交流与协作、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机器人设备技术水平。要加强对机器人专业建设方向的研究,改革教材体系,建设统一的师资培训基地;指导建设符合山东省区域特色的实训设备和实训环境;搭建机器人产业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示平台,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加快推动我省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和应用的步伐,使企业岗位需求人才与学校培养人才接轨,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我省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会议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单位,审议并通过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章程》,全省开设机器人专业及其方向的36所职业院校、16家涉及机器人生产制造及应用服务的企业成为首批联盟单位。 

在专业建设高峰论坛上,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关职业院校,就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技能结构要求、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机器人课程资源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最后,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晓明作了《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机器人专业发展》的讲座。

QQ截图20160112144025.jpg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