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展开全部

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扎根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办学1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学院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发展现状,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宗旨,打造高职教育的“宁职品牌”,全面提升学院办学品质。

明确学院发展重点。学院提出“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10大工程、48项任务,其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是6个发展重点。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未来5年,将依托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管理素养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平台,搭建结构完整、运行顺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通过开展弹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质和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完成两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转入创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学习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为突破口,面向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新布局,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经济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港口服务业、环保产业,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类专业群、电子信息类专业群、文化传媒类专业群、电商物流类专业群、绿色化工类专业群,推动学院专业由对接和服务产业向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到2020年,学院将打造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专业2—3个、品牌培育专业2—3个,省内有影响的优势专业5—7个、特色专业3—5个;建成1—2个市级特色学院、3—4个校级特色学院。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水平“双师双能”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兼职教师聘请与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国内访学、访问、培训、顶岗和社会实践制度,鼓励并支持教师在职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双师”能力;创新兼职教师聘用机制,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法等岗前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改革”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消除信息资源孤岛,建成数据共享、服务融合、基于移动的智慧校园平台,为学院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加强信息化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引领,力争每个品牌专业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一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每个重点专业建设一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数字化图书馆、精品共享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在线教学资源库功能,进一步提高数字图书资源的建设利用水平;每个专业打造5—1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引入优质在线课程300门,注册学生达2万人次;整合优化网络教学平台,集成现有的在线学习资源,建成统一的在线学习门户;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改造和建设,完成10个集混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分组分层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于一体的新型智慧教室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发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以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院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十三五”期间,实现累计孵化企业400家、服务企业600家。

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积极对接国际化专业标准,引进国际化技术技能实训、实践课程,深化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加强援外培训规模、类型与内涵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海外办学项目,组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助力区域企业“走出去”。加大教师海(境)外3个月以上访学、进修力度,提高教师国际化能力;严把质量关,加大语言类和专业类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积极推进学生海(境)外交流计划;加强留学生招生与管理工作。2020年,专任教师海(境)外3个月以上留(访)学、进修数累计达到20%;国(境)外文教专家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外派交换生、交流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0.8%;外国留学(交流)生人数达到400人。

学院将从组织、制度、经费以及监测执行等4个方面系统加强规划执行的保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各院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二级学院专业评估与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课堂教学效率分类测评认证制度。加强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教学投入,按照学院重点发展战略和任务,加大对内涵建设的投入。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落实各部门工作责任,成立项目监测执行办公室,考核各部门完成规划情况。

创新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制,宁波职院将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和办学国际化,“跨境、跨界、跨专业”协同发展,将学院打造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将学院建成综合办学水平高、服务发展能力强、师生满意度高、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示范高职院校。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网站.jpg

12月24日,以“拥抱‘互联网+’时代  服务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为主题的2016年“中牧杯”全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我院举行。

本次大赛由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和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共同举办、我院承办,得到了10家企业的鼎力支持。

比赛现场

64.webp.jpg640.webp (4).jpg

1.webp.jpg

1.webp (1).jpg


本次大赛中,教师组产生了6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学生组产生了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我院单喜双、王建国、王加美、王权等4名教师的“水族创客训练营”课程获得教师组一等奖,我院陈德浩、李永哲、张君豪、施文理等4名学生的“互联网+私人定制生态园”项目获得学生组一等奖。

颁奖仪式

61.webp.jpg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吉文林致辞

62.webp.jpg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何正东颁奖

视觉盛宴

永久的传承

贵妃醉酒

1.webp (2).jpg

好儿好女好江山

11.webp.jpg

对弈

22.webp.jpg

魂铸黄桥

美丽的凤凰

网站.jpg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文化传播系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IMG_6278.jpg

IMG_6283.jpg

近日,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文化传播系组织全体教师召开思政治工作座谈会,集体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视频。会议由系党总支副书记史培峰主持,系主任谢钦就如何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期高校办学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高校的政治本色和发展方向;强调了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会议要求,一是用价值取向凝聚队伍和人心。坚持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老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二是争做“四有好老师”。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争做智慧型老师,在各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三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任课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带着感情上好每节课,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教育思想、人格魅力和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爱戴和欢迎的老师。辅导员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抓好学生业务学习,利用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健全人格和健康身体。

通过此次学习,文化传播系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环节的重要作用,表示要坚决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话语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04251056803340.jpg

IMG_6138.jpg

IMG_6146.jpg

近日,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文化传播系邀请太原市教育局家庭公益报告会宣讲团成员、太原市优秀青年先进事迹巡讲团成员、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宣讲团成员董征老师进行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专题讲座。文化传播系师生一百多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主要为培养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座中,董征老师从一张英镑纸币入手,讲述价值与价值观的区别,引出宣讲主题。在讲座中,董老师以丰富的素材,独到的观点,风趣的语言,结合了历史人文与时事热点,详细解读“敬业、法治、诚信”等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讲到敬业,他提到危机意识,说同学们可以去人才市场看看,就知道为什么叫投简历了——你根本挤不进去,只能往里投,所以从现在开始必须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讲到法治,他引用了张居正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倡导大家要相信法律,遵守法律;讲到诚信,他引用了《论语》中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要相信诚信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整场讲座,董老师从“敬业”挖掘人生价值的厚度,从“法治”探索人生价值的态度,从“诚信”规范人生价值的尺度,既有理性的深刻感悟,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引发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小云指出,近几年来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各个环节,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04251056803340.jpg

近日,四川省档案学校举行了“授渔计划”“慈善助学”资金发放仪式。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和“雅安慈善助学”项目分别为该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款95万余元、14.6万余元。

图片1.png 

四川省档案学校是我国唯一、正宗、专门的档案类中等专业学校。为培养更多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和传承档案修裱技艺,让“兰台”事业后继有人,学校提出“不让一名学生因困失学”的目标。经多渠道和多方努力,针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学生,学校先后争取到大小凉山彝区“9+3”政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雅安市慈善总会“慈善助学”项目、学校教师捐赠“烛光爱心”基金等多项资助。

近年来,学校发放各类助学金453.1884万元,1985名学生受到资助,没有一名学生因困失学。同时,学校积极做好就业衔接,多年来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达100%,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并充分就业,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和“扶贫先扶智”的讲话精神,切实阻断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

04251056803340.jpg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12月21日—22日,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主题演讲比赛。

《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jpg

此次比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为主题。经过前期紧张激烈的预赛、复赛,共有41名选手进入决赛。在比赛现场,选手们激情昂扬、满怀豪情地抒发对党、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以满腔的热情诠释了各自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表达了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展现泾职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和思想道德情操。评委们则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等四个方面进行认真评审,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社会主义富强篇》.jpg

近年来,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常规教育教学为主体,以实施“六园创建”德育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开展了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幅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04251056803340.jpg

22.jpg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2012年开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主动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四化模式”为职教发展闯新路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专业群建设创新的“四化模式”,是从人才培养高位化、课程体系前沿化、质量监控立体化、社会服务品牌化开始的,它为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闯出了新路。

一是人才培养高位化。通过“项目+工室+工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模块+实践”课程创新体系;“开放+共享+基地”学习实训“三大”品牌工程,实现人才培养高位化的创新。

二是课程体系前沿化。专业群建设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建立课程体系,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开展科研合作,开设前沿思维训练,增强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课程体系前沿化的创新。

三是质量监控立体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诊断与调控工作体系建设,构建“内外结合、以外调内”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结合学院信息化平台对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培养的调控,实现质量体系立体化的创新。

四是社会服务品牌化。实现专业群建设与相关产业的产教对接,对内设立校企共建“技术服务中心”,对外成立设计公司,在校企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市场的桥梁,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实现社会服务品牌化的创新。

目前,学校有3个企业驻校工作室、4个项目研发中心,还建立了学历教育、成人非学历教育、艺术普及教育、短期培训等多种教育服务类型,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的辐射功能。

“四化模式”为职教创新铸品牌

挖掘环境艺术系创新的“四化模式”新鲜经验,它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催生出了“项目+工室+工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模块+实践”课程创新体系;“开放+共享+基地”学习实训“三大”品牌。

“项目+工室+工地”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推进为载体,以就业和岗位对接为依托,将项目前期设计,引进学校、引入课堂、引入工地,学生边学边做,边实践边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台+模块+实践”课程创新体系:以建筑装饰、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为基础,突出设计、施工、造价等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国家支持项目“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平台;确立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模块;以创新实践增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开放+共享+基地”学习实训特色:建立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人才培养机制,使专业群建设在企业实训、企业管理、企业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化模式”为职教创新添光彩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构建的“四化模式”,还产生了显著的成就。2013年学院牵头组建无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集团,从此迈进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2015年“项目+工室+工地”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还有两大专业获准中央财政支持。

近年来,环境艺术系2本教材成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获国家教育部门精品教材一等奖、轻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教育部门优秀教材银、铜奖。师生作品在“中国环境艺术学年奖”等各类大赛中,获金奖16项、银奖22项、铜奖45项。

学院环境艺术系专任教师还获省级课题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60项,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3800余人。该专业师生还主持了中国水利博物馆、宁波博物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武汉博物馆等室内建设项目;参与完成了三江源生态自然博物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10多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网站.jpg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出台后,甘肃省公布了《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同步启动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提质工程。作为甘肃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行动计划为引领,将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培养质量、积累技术技能、扩大开放办学列为学院创新发展的核心工作,打造国内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

提升能力 增强活力 走产教融合之路

学院建立了10个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企业冠名学院,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加大投入,提高10个技术研发中心的产出率。探索具有混合所有制特点的二级单位运行方式,盘活6个生产经营性实体。提高职教资源输出质量,做实做强甘肃资源环境职教集团,争创国家骨干职教集团。

学院建立健全了三级联系企业、四类行家里手讲台、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专业群紧靠规模企业等校企互动机制。三级联系企业,指分层次联系企业,学院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以上大型集团公司,部门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以上二级企业,专业教师每人联系一个以上车间、区队或项目部;四类行家里手讲台,指的是以专业群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期行家里手进校园活动,邀请行业企业高管讲企业文化、技术能手讲工匠精神、创业成功者讲创业历程、优秀毕业生讲成长经历;学院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每年审定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专业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每个专业群紧靠一个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培养和技术服务。

深化改革 优化结构 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学院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放在和职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道德素质强、职业技能强、吃苦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践行全员、全程、全面、全景的“四全育人”。开展覆盖课堂教学、顶岗实习、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的“四维推进”体验式人才培养,在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中设置“素质教育五分钟”育人环节,实施过程化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60%以上的课程实现翻转课堂或体验式教学,各专业群生企比控制在50∶1以下、现代学徒制培养规模30%以上。

在专业建设方面,采取“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的建设策略。探索建立专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将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产教融合情况作为5个关键绩效指标,每学年定期评定、反馈、诊改,每3年调整专业星级,调配资源投入。计划到2020年,形成气象、采矿、民族工艺、珠宝加工等15个专业群,实现国家级骨干专业占比15%左右、省级骨干专业占比35%左右的目标。

在内部质量保证方面,以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为突破口,完善质量标准,优化各类管理平台和信息采集方式,平稳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学院构建“两线监控、三级管理、五个系统、六维评议”的教学质量诊改体系,对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开发院级质量监控信息平台,固化数据分析和预警反馈流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

企校协同 双创并进 加快技术积累转化

学院按照“企校协同、项目导向、双创并进”的思路,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和转化。

设立专项调研经费,围绕区域产业技术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开展企业生产实际专项调研,更新教学内容,确定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加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力度,在现有的应用气象、采矿技术等5个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新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5个协同创新中心。

与企业协同实行教师年度轮训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展国外、国内和校内培训。计划培育10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10名以上行业技能大师和10个省级以上专业教学团队,建立10个大师工作室。

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商务中心,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30万元,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转化提供服务和支持。

面向社会 对外合作 提高服务附加值

学院按照“开放办学、长短并重、多维服务”的思路,面向区域建设开放型服务基地,共享学院场地、设施、师资等教育资源。

发挥甘肃省安全生产培训学院(与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建)、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分院(与甘肃省气象局共建)、甘肃省退伍军人培训基地以及甘肃省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展面向管理人员、普通职工的各类培训;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面向社区开展民主法治、文明礼仪等教育活动,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技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发挥骨干专业优势,积极承办全国和甘肃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

发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理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学院气象、环保、采矿、地质、冶金等专业,办好甘肃省商务厅支持的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甘肃省教育厅支持的中亚五国资源环境类技术技能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与中亚国家职业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师资共培和技术攻关项目,同时实施学生交流计划和面向当地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语言、文化类专项课程,提升其海外就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国际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探索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机制。

新的征程,新的起点,“资环人”将围绕质量、开放、融合这几个关键词,打造丝路优质高职院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作者系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网站.jpg

活鱼能无水运输?近日,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鱼飞全球”团队现场“复活”了无水长途运输的大鳞鲆鱼,震惊了评委、投资机构和企业界专家。

这项活鱼运输技术通过停食暂养、梯度降温和纯天然诱导剂,让鲜活水产品进入休眠状态,通过无水包装送达目的地后,再使用梯度升温唤醒水产品。目前,技术已获得23项专利,吸引10多家海鲜和物流企业登门洽谈。而凭借这项技术,“鱼飞全球”斩获了总决赛金奖。

研发一项新技术、带动一个新产业的现象,在山东商职学院屡见不鲜。该校党委书记马广水说:“学校2010年提出建设创业型大学,从过去跟着企业跑,到现在引领产业发展,从就业到创业,实现了‘产教融合’的华丽转身。”

搭建高端平台:应用研发作领航

“教师具有社会科研服务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有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端平台,将应用研究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马广水说。

早在2005年,山东商职学院就建立了食品冷链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008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物流领域和涉农服务业第一个国家工程中心。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教师带学生做研究,探讨物流方案、检测食品安全、实验绿色冷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进行攻关。过去,轮船夏季出海捕捞都是带冰制冰,消耗大、成本高、不环保,中心研制的大型循环制冷设备则利用轮船自身排放的热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冰,既经济又环保,受到渔业、运储企业的青睐。

据介绍,该校利用中心平台,与2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在内的重点项目40项、专利120项,实现成果转化近千项,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20多项,带动一大批新兴企业崛起。

创建新潮模式:创业工场显神通

会计学院大三学生王丽吃完午饭,赶紧到设在校内的“商职学院——佳驿酒店财务共享中心”签到,开始熟练地对账、核算成本、编制报表。上午是学生,下午是企业员工甚至老板,在山东商职学院,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该校创建了“创业工场”。在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互联网+真实项目”模式吸引了众多学生。学生禚梦云在基地边学习边创业,上学期间就给家里寄去了10万元,企业还专门为她设立了国际贸易二部。

目前,该校已建成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5个孵化区及创业街区,形成了一个集培训、实践、大赛于一体的创业生态圈。“一圈六区”拥有一万多平方米建筑空间,83家企业入住其中,年营业额近1.4亿元,吸纳上千名学生加入。

院长钱乃余介绍,学校构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创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大赛一体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一体化、创业教育与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基础普及+系统培训+精英培训+创业孵化”的创业实践模式,有理论、有指导、有基地、有实践,使一批批学生顺利走上创业之路。

构建动力机制:二级学院活力高

在解决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模式之后,探寻现代职校办学机制、激发内在动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校近年来重新构建治理结构,把原来的19个行政部门成功整合成7个大部,实现“小机关大服务”;原来的人事权、财产权等5项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提升二级学院的自治、创新、发展能力。

该校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和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网商集团共同举办“网商学院”,今年单独招收商务英语校企合作专业学生80人,开设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贸易转型与突破”“网店运营推广”等10多门前沿课程。在阿里巴巴运营商的带领下,该院创立了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菜鸟驿站”,让学生锻炼物流配送实践能力。

去年的毕业生曹其帅利用学到的知识,将家乡菏泽鄄城的假发推向了国际市场,带动亲朋好友就业创业,如今曹其帅的公司月销售额已达120万元,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对我的成长真是太有帮助了!”

 04251056803340.jpg

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拥军工程,是新形势下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九江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江西省认定的第一批承训机构,始终坚持“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创新退役士兵培训工作新模式,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工作。

一是严把招生宣传关。学校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计划,利用九江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告发布招生宣传单3000余份,加大对就业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退役士兵积极参加培训。

二是严把专业设置关。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尊重退役士兵个人培训意向,并根据退役士兵意见建议和企业用工需要设置培训专业,精心选择了一批市场需求大、就业面广、就业质量高、利于自主创业、适宜退役士兵学习的专业,并对课程作了细致安排。学校提供了数控加工汽车修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培训科目,并挑选了多名优秀教师,专门负责培训教学工作。

三是严把教学质量关。在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上,学校根据岗位能力需求,结合退役士兵自身特点,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块式教学等模式开展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和硬件设施优势,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学员提供培训资源,受到学员的好评。

四是严把就业关。积极搭建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强化了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熟练技能操作水平的专业工种人员,实现了学校培养和岗位锻炼的无缝衔接。

04251056803340.jpg

作为一所具有很强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专业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通过“诊断、提炼、落地”的“三步曲”,提出了“企业文化进专业、专业文化进教室”的思路。

融入课程教学 

“工匠精神”与专业融合

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专业教师通过研究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之中,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内涵。

深入企业是了解“工匠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形成了“工学交替、订单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在校期间体验“工匠精神”搭建了平台。在开设“订单班”方面,学校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企业所需“工匠精神”也通过这种方式渗透在学校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职业规范、行业标准,感受“工匠精神”,了解企业需求,发现自身不足,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质的内驱力。

融入班级教育

“工匠精神”与专业融汇

学校始终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作为核心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练就精湛的技能提供保障,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涵养“工匠精神”。近年来,学校聘请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复勇先生担任特聘教授,汽车学院周志国老师荣获交通运输部门“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我校毕业生徐永清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称号等。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采用公共课的大班化教学模式。事实表明,传统的大班化授课不利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课程。大班化教学,导致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一一指点,也无法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严格检查,结果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设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工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校个别专业对小班化教学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可以做到严格检查每位学生对课程(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这种教学显然更有利于将学校的专业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所以,专业课进行小班化教学,是“工匠精神”与我校专业文化相融汇的有效途径。

融入学风建设

“工匠精神”与专业融通

今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学校明确了建成办学理念先进、特色优势明显、专业结构合理、社会服务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国内领先的优质高职院校,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骨干专业的目标,同时也将为建成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奠定良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答案是:践行工匠精神,全面实施“学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学生树立“工匠精神”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以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为重点,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队伍的作风、师德师风带动学风建设,促进教职员工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教学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老师要做工匠精神的代言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进一步加强校园管理,推进校园环境和实训基地职场氛围营造,打造具有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营造具有职场氛围的教学场所,开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实现工匠精神与优良校园文化建设的相融合。

学校坚持适应学生需求、面向人人,坚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立具有创新性的学位制度、开辟多途径的学生升学通道、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打开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通道。

“工匠精神”锻造出来的毕业生,专业技术强、勤奋细致肯吃苦,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对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如何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与专业文化相融合的创新之路,只是刚刚开始。精彩,仍在继续……

 04251056803340.jpg

11.jpg

院党委书记孔华为“映山红”国情社情观察团授旗

日前,团组织、全国学联公布了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团队个人名单,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映山红”国情社情观察团从全国近11万支实践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西省仅有的获评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的高职院校。

2016年电信杯“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该院《缘蜜互联网+蜂产品品牌策划与全网营销——探索传统农产品的互联网+品牌路》项目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调查及解决对策研究》分获高职组创业计划竞赛、社会调研论文竞赛两个仅有的特等奖。

创业“网红”——该院电子商务学院15级学生张文龙,拿出自己运营互联网金融赚来的第一桶金,资助湾里一中三名贫困学生,并承诺今后每个月定期资助贫困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时成为小伙伴们线上线下关注的焦点。

……

“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2015年6月启动实施的‘立德树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孔华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不但确立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确立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不忘初心,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为载体,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根本目的,抓住青年在大学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全员参与,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加强顶层设计 注重制度创新

以树人为本,以立德为先。

“‘立德树人’工程怎么设计?具体推进做什么?”谈起“立德树人”工程实施方案的起草过程,学院时任学生工作处处长舒斌记忆颇深。经过多番讨论,全院上下凝聚共识,“立德树人”工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主线,以德育考核为抓手,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五育”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学习态度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

立德树人,领导先行。从去年开始,工商管理系(旅游系)14级(8)班的同学们多了一位思想道德的引路人,作为院党委书记孔华的联系班级,同学们常常与孔书记谈思想、聊学习、论创业,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放飞了梦想,“获得感”满满。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学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制定了《院系(部门)两级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每名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系1个班级,并规定了基本工作内容。

立德树人,实招真效。立德树人工程成效如何,学生德育水平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该院制定的《学生德育考核管理办法》,突出“三个全”,确保德育工作落地生效。一是全面考核。德育考核以学期为单位,基础分60分,最高分100分。以加减分的形式综合考评学生在政治素质、明礼守信、学习态度、遵纪守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二是全员评价。德育考评课堂表现由任课老师考核,宿舍表现由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会同各院(系)打分,课外活动由院团委和院(系)团总支认定,其他表现由辅导员、班主任指导班级考核小组确定。三是全关联奖惩。德育考核结果占学生年度综合测评成绩的40%,与党员发展、评先评优、奖助学金评定、就业推荐等事项全面挂钩。

更新工作理念 强化全员育人

立德树人师之本。

“立德树人工程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更不是一项临时性的活动”,主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鲁建明如是说。在“立德树人”工程实施伊始,该院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各院(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面统筹立德树人工程实施。各院(系)成立了工作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系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学生科长、团总支书记、教学科长、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日常德育、管理、测评、监督、奖惩等工作。

为使教职员工尽快更新育人观念、落实工作职责,该院调整充实了《教师教学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专职教师德育工作职责。修订《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办法》,从思政工作、常规工作、安全管理、奖助工作等四个方面细化了考核内容和奖罚标准,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解决“四种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合作意识、奉献意识)问题。

通过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全员育人观念渐入人心。后勤管理处增加了在线报修系统,实时掌控师生维修需求,实现了24小时响应处置。学生公寓管理中心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开设微信交流平台等形式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国际商务系辅导员罗斌改变原有学生自主管理理念,在全院率先推行特色班级创建、班级考勤互查、学生手机课堂入袋等措施,班风学风明显好转。

紧扣时代精神 突出思想引领

“立德树人”工程,着眼大学生精神的成长。

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该院在传统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取主题为“榜样引领,路在脚下”读书心得汇报比赛。《永远的旗帜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以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革命精神。

14级应用型本科电商班学生陈泽亮自诩为“时事通”,今年4月听完院党委书记孔华所作的《知省情 明使命 见行动》形势报告会后,感叹道:“知道了我所不了解的江西,明晰了我所不清楚的‘十三五’‘涨姿势’!”宣传统战处副处长来源介绍说,像这样的讲座每年有近20期,多年来“大学生成长论坛”“与信仰对话专题讲座”等平台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学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一年多来,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院级层面还组织实施了“大学生文明修身月”“文化艺术技能展示月”“德育工程进寝室进网络”,各院(系)开展了“外语文化艺术风”“商道文化交流节”等200余场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浸润了学生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 助力学生成才

“立德树人”工程,瞄准大学生能力的跃升。

学生技能竞赛参与率、职业资格证参考率、文体活动参加率近全部,课堂到勤率达98%以上,这些都得益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学院将“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作为教学改革主要目标,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进了“中华诗词之美”“西方文化名著导读”等课程试点慕课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大增强。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建了大学生产学园、创业孵化园和悦创空间,出台了《创新创业学分转换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开设了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组建了40余人的校内外创业导师队伍,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目前,有18个创业团队入驻“江西省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入驻院校之首。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该院通过引进义乌来鑫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明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入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截至9月,校企订单班已涵盖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工程造价、物流管理等近80%专业。12月初,30名“厚龙境外就业班”学生顺利抵达菲律宾,开启学院学生批量境外就业的新局面。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一年多来,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工作处处长谢洪介绍说,目前“立德树人工程2.0”已经全面开启,通过广泛调研、召开师生座谈会、集体研讨等形式,制定了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更易操作考核的“一三六”升级计划,即“一个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年计划”:大一为优秀国民计划、大二为卓越职业人计划、大三为时代先锋计划;“六尚工程”:尚德、尚学、尚思、尚技、尚新、尚行。

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正在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内涵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网站.jpg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整个教育结构和体系的优化,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基于此,国家在“十一五”时期实施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十二五”时期又实施了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启动优质学校建设,旨在通过项目推动,促进高职院校合理定位、创新发展,从而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有责任感的高职院校,在强化自身、重视内涵、提高质量的同时,通过项目设计和实际行动,切实承担起服务战线、引领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创新前行的使命。

理念引领,系统总结高职教育理论和经验

一所优质的高职院校必须践行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办学宗旨,贯彻好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切实抓好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院校治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并注重投入产出绩效,同时注重对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化构建。

一要系统总结办学历史和经验,回顾高职18年和新高职18年两个时期的政策体制和办学实践,总结形成具有规律性的成果,探索形成高职教育文化和理念。

二要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发现和总结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可行的模式,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形成可传承的经验。

三要系统归纳各种类型和层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的目标,探索形成行之有效、富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供整个战线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

服务引领,凝炼形成优质校创新发展样本

作为一所有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准的高职院校,必须回答好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真正以自己的服务质量和贡献,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战线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

要把服务学生成才成长放在首位。学院始终坚持学生第一、以生为本的理念,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努力做到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实施“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引导学生品德优化、专业深化、技能强化、形象美化、首岗适应、转岗顺达、长期发展,职业发展可持续。

要把服务区域和行业作为基本任务。学院紧紧围绕浙江万亿金融产业、杭州打造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城市、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以大金融视野、新金融理念和互联网金融思维,重点建好5—6个重点专业和相关优势骨干专业,并通过校政行企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好职业化专业人才。同时,以协同创新理念,建设好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力争成为推动浙江省金融发展的高端智库。

要把服务引领战线整体发展作为自身职责。在示范建设时期,学院就坚持“创建高职教育百花园、引领高职教育千花盛开”的理念。围绕优质重点校建设目标,学院将充分利用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等众多平台,发挥对全省和全国高职教育的示范、引领、带动和推动作用,真正输送出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和优质样本。

品质引领,以卓越业绩彰显高职教育魅力

当前,高职教育虽已是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整个战线尚缺乏足够自信,全社会对高职院校还在观望,不少人认为它仍是低水平、低质量的代名词。因此,优质学校的建设目标,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品质,以此来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生命力和强大魅力,增强高职教育的模式自信、类型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院着力抓好高职毕业生的优质就业和优岗发展,坚持就业导向,积极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提前落实就业,批量实现就业,巩固金融系统大面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银领学院建设成果,并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质量,增强在校内外、业内外、全社会的影响力。

学院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机制,在突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落实办好专业、注重学业、强化职业、重视就业、鼓励创业、成就事业“六业贯通”理念的同时,抓好系统化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即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做人高度;重视业务素质教育,解决好做人深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解决好做人厚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好做人宽度;重视身体生命教育,解决好做人长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解决好做人强度。

学院努力打造教师、学生、校友发展共同体,持续推进学校品质建设。坚持学生是第一主体、教师是最重要主体、校友是最广泛主体理念,在着力抓好学生培养的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成长的“金翅膀机制”、中年教师稳定发展的“金台阶机制”、老年教师幸福安康的“金降落伞机制”,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重视和加强校友会工作,关爱每一位校友,探索形成校友“会同学、看老师、回母校、共发展”的机制,推动高品质幸福金院的实现。

文化引领,探索高职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一种类型的教育要生生不息,必须探索形成自身的文化。学院以培育优质银领、服务区域经济、打造百年品牌为目标,致力于在文化上自信与自强。

学院把推动高职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办好全国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持续做好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交流推广工作。继续构建和完善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为主题的三维文化体系建设,创建更多的文化品牌,开展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育人有效实施,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围绕“诚信校园、精神家园、成长名园、生活乐园”目标,景观、设施和故事一起抓,将校园美化、绿化、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实现陶冶情操、愉悦生活、促进和谐的境界,打造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样本。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办学41年间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实践水平高的优秀毕业生,创造了“5000行长同一个母校”的传奇和神话,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时期获得了128项成果和优秀等级评价。在新一轮优质高职学校创建和建设过程中,将以理念引领、服务引领、品质引领、文化引领的特殊贡献,推动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创新先行,做名副其实的探索者、引领者。

 04251056803340.jpg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泥人班”,别有一番风味。安安静静的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揉泥、搓泥。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各地逐步开展,极大调动了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高校到底如何与非遗“互动”?专业设置与非遗传承又该如何衔接?在这方面,无锡商职院有独到的感悟。无锡商职院于2016年4月成立的惠山泥人现代学徒制班,开班至今成效几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水到渠成,创设“惠山泥人学徒制班”

今年4月14日,无锡商职院首届惠山泥人现代学徒制班正式成立,该校2015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24名学生自愿报名、考核入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喻湘涟受聘担任该班指定授课教师。

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悠久,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一个地方非遗项目,无锡商职院为何要郑重命名、单独设班?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无锡商职院院长杨建新知道,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水到渠成”。

其实,无锡商职院很早就开始探索非遗传承的问题,从2012年起,先后建立并获批无锡市非遗示范传承基地、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一方面,以传承人口述为主要记录方式,梳理出数万字的惠山泥人传承谱系、工艺演变史等文字资料;另一方面,通过非遗传承人校园讲座、非遗社团、公选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起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

惠山泥人作为著名的民间泥塑之一,在学生间的知晓度逐渐提高,但传承人“断层”问题迫在眉睫。喻湘涟向校领导直言:授课时间太少,讲课不成系统,只能浅尝辄止。无锡文史专家们也普遍认为,非遗的大众教育,通过选修课、讲座基本能实现,但要培养非遗接班人,还必须集中有意愿、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开展系统学习与强化训练。

能否为惠山泥人单独设班、培养接班人?这个想法多次被提出。但此事在无锡高校内尚无前例可循,做起来并不容易。经过校领导、非遗传承人、文史专家多方共同沟通与协商,无锡商职院决定做一回“吃螃蟹的人”。

“借”专业,确立“学院派”传承方式

高校办泥人班,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育部没有与惠山泥人相对应的专业,学生如何获得官方认可的毕业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非遗传承要走‘学院派’。”杨建新告诉记者,非遗传承从古至今都是以师徒制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传承高效,另一方面,受众面窄、不易复制。如今,非遗传承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就要趋利避害、特事特办,“我校用‘学院派’规范非遗传承,开展系统教育,同时保留‘师徒制’的技艺传承”。

如何解决专业与毕业证问题?无锡商职院的办法是:“借”专业。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许铁军表示,惠山泥人作为民间手工艺,需要独特的审美力和极强的空间感,这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要求相吻合,“所以,我们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选拔招收学徒,设立‘惠山泥人学徒制班’,将惠山泥人技艺作为专业课‘嵌入’该专业课程体系”。

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艺术设计学院与喻湘涟经过几个月的协商、讨论,制定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数万字惠山泥人文字资料为基础,开发《惠山泥人》《非遗专题设计》和《旅游工艺品设计》三门校本课程;聘请喻湘涟及其外孙、惠山泥人第五代传人华天骅任授课教师,并挑选2名教师进行“专业转向”培训,承担相应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程雅娟认为,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接触惠山泥人,可以丰富文化积累,而进入学徒班的学生还能传承非遗技艺、在设计专业背景下实现创新,何乐而不为?

“跨界”创新,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可以双赢

“这是华天骅带着‘泥人班’学生共同设计的惠山泥人‘一手罗汉’,可放在手中把玩!”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负责人冯颀军告诉记者,作为90后非遗传承人,华天骅跟学生们擦出了“火花”。考虑到惠山泥人功能性不强,他们设计了这款以惠山泥人元素和工艺为基础,以紫砂材质、手中把玩为特色的产品。目前正在探索对该作品的商业开发。

“做惠山泥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真正愿意学、坚持做的人很少,一定是兴趣使然。”华天骅坦言,经过大半年,原本24人的“泥人班”如今只剩下5个男生。好在量少却质高,喻湘涟对此很欣慰。

“非遗保护有了年轻传承人,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创作和就业又多了新方向,这是‘双赢’。”杨建新表示,让年轻人喜欢惠山泥人,并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制作技艺,时不时还能来几次惠山泥人与现代艺术的“跨界”创新,这在无锡商职院已逐渐流行开来。

但要培养真正的非遗接班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喻湘涟坦言,“泥人班”的5个孩子如果毕业后有意愿的话,她很愿意带他们进自己的工作室继续学习技艺,“但一旦毕业后踏入社会,环境复杂、诱惑更多,不知学生还能否耐得住寂寞、守住这份不能大富大贵的传统手艺。”年近八旬的喻湘涟仍忧心忡忡。

 04251056803340.jpg

日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任永辉副教授从全省高职院校的数千名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湖南省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研究奖。

黄炎培先生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 优秀青年教师任永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坚持“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能力并重”,探索并构建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了15种实践教学途径和24个能力训练项目,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促进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形成了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80后”的任永辉扎根职教沃土,挥洒青春梦想,矢志改革创新,近几年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0项、市厅级课题8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参编教材8本,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被授予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和湖南建工集团劳动模范、首届高校毕业生成才“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网站.jpg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是指导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总纲领。陕西省启动实施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为陕西高职教育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行动计划》和“双一流”建设为指引,筹集资金2.5亿元,主动适应航空产业发展,服务“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大局,加快融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办学,全面推动学院从“示范”到“优质”升级转型。

融合发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为核心,完善质量保证机制,加快航空产教融合,创建特色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升级版。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坚持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推进理事会制度建立;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深化两级管理改革,建立运转高效、富有活力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建立绩效导向的全员考核激励机制,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推进诊断与改进,完善质量保证机制。以“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创新、改进”质量螺旋为主线,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健全自我质量保证体系;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和就业质量年报制度,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加快航空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坚持与航空产业融合发展,牵头成立飞机机载设备专指委和通用航空专指委,校企共建“汽车制造工程中心”等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航空零部件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健全陕西航空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建设,搭建校企长效合作平台。

创建特色学院,创新育人体制。系统推进校企合作,创建特色学院,突出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主体地位。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成立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二级学院;紧跟通航产业发展,成立通航学院;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立士官学院;坚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原则,改革组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电子工程学院。

聚集内涵,优质资源扩容升级

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水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探索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打造航空专业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紧跟航空产业升级步伐,对照航空产业链上下延伸,动态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优先支持紧贴航空产业发展的11个骨干专业建设。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大力推进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实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和培养模式。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投入资金2400万元,成立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按照省级标准,建设5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发挥课堂云教学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推行泛在、移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品德、能力、业绩导向的职称评价标准;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建成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汽车维修知名大师阚有波工作室;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

打造五大服务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投资1.3亿元,建成航空机务大楼和航空产业基地产教融合培训大楼,搭建社会服务载体;建成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省级示范基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升级改造航空科技馆,开发集航空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航空博览旅游为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建成现代航空制造工程中心,开发生产、教学、实训、培训一体化功能;建成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创新驱动,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坚持创新驱动,利用航空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完善技能大赛制度,重视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积累的有机融合,使学院成为区域技术技能资源的聚集地。

打通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工程,发挥学院示范带头作用,搭建区域内9所中高职院校校际“立交桥”,建立“中职—高职—本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构建适应航空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持续发挥学院在全国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中的优势,形成“校级—省级—国家”梯队培养的竞争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全面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提高技术积累和转化能力。建成4个以上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工程技术或协同创新中心,打造4个以上具有持续创新创造能力的科研创新与科技服务团队,提高学院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能力。各级各类科研经费到款额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注册职务专利40个以上。

促进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积累的融合发展。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专注、执着、向善”的工业精神,统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提高育人水平,在文化育人实践中推动技术技能积累。

开放办学,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对口交流、支援和合作,持续推进学生对外交流,加强师资培训国际化水平,积极跟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航空装备“走出去”战略,扩大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

智力支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持云南玉溪发展通用航空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扶持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米脂县职教中心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地区、革命老区的职业院校,派遣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对口部门和对口专业“点对点”传帮带智力支持。

持续推进学生对外交流。依托“中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平台,引进优质航空工程教育资源,扩大学生交流,实施联合培养;持续推进大学生赴美带薪社会实践项目,扩大规模,提高质量。

依托平台提升师资培训国际化水平。发挥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平台作用,提升师资培训的国际化水平;选拔重点专业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境外培训。

支持航空装备“走出去”战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实施中航国际加蓬职教项目,援助加蓬建立职业院校,在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方面开展培训,支持我国航空装备“走出去”战略,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

“十三五”开局之年,学院将进一步转变理念,实施优质院校引领计划,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航空产业腾飞。

 04251056803340.jpg

——两岸职业院校常态交流合作平台建立,第二届论坛将在台湾举行

1会议全景.jpg

会议现场

    12月2日,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学术论坛在广东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旨在增进两岸职教交流与合作,搭建两岸职业院校交流与合作平台,探索人文素质教育新路径,更好实施海峡两岸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首届论坛之所以选择在惠州城市学院召开,据主办方介绍,这主要是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打造了三大特色品牌之一的人文素质教育“六民教育”品牌已成为享誉全国职业院校的样本,去年学院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同时,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台湾职业院校有长期交流合作经验,交流密切,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学院与台职院校除了两岸教师互访,还派出交换生到台湾多所科技大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祖平,广东省台办副主任侯振富,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胡振敏,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惠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胡建斌等有关领导,大陆100多所职业院校(本、专科及中职),台湾20多所技职院校(科技大学及中职)及两岸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机构代表、惠州市职业院校代表近300人参加学术论坛。此次论坛通过主旨论坛和高校、中职两个分论坛展开,主旨论坛有3位学者分别做主旨演讲,两个分论坛共有23位专家做主旨发言。

2覃川致辞.jpg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覃川致辞

在开幕式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覃川作为主持人首先致辞,他代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悉心准备并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血同脉,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发展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大家携手,同心协力,共同推进。

3杨朝祥致辞.jpg

台湾代表团总顾问、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致辞

台湾代表团总顾问、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代表台湾来的教育界伙伴向大陆的同行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此次论坛意义深远,将人文素质教育当作研讨的重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育不是训练,教育重视的是未来人的发展,台湾这些年来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推动,此次论坛是两岸人文素质教育经验交流分享的良好平台。

4邓庆宁致辞.jpg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庆宁致辞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庆宁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出席会议的诸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惠州有着深远人文历史积淀,作为惠州的一所高校,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一直以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使他们能够成为承载优秀传统的现代中国人,学院一直以此为育人目标。他还介绍了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三个办学的基本路径。

5叶宏灯致辞.jpg

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叶宏灯致辞

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叶宏灯在会上致辞,他表达了自己在国力增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中国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思考。他指出:随着全世界舞台中心向中国转移,下一代人的人文素质受到了更多的期待,人文素质教育不止牵动到学校教育,也涉及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我们将用强有力的决心往前推进。

6胡建斌致辞.jpg

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建斌致辞

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建斌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来自海峡两岸各职业院校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惠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惠民之州首先是教育之州”的理念,惠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突破“市域视野”,实现“国际眼光”。此次论坛将助力惠州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开创新局面。

7李小鲁致辞.jpg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致辞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会上指出,此次论坛选题意义深远,切中中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工作被忽视的重点和工作中存在的教育软肋,大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度关注,这是对教育的大爱情怀,是对学生的无限关心。李小鲁说:我昨晚研究了此次论坛筹备的两本论文集,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较好的引用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有所提升,有所改革的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成长;二是对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怎么教育,作了许多有创意的教育设计;三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缺乏对老师、对学校的关注,这成为了认识盲区。

8胡振敏致辞.jpg

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胡振敏致辞

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胡振敏介绍了广东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指出:广东的职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经过30年的发展,走到今天,广东的职业教育已达到全国领先的规模,但与沿海教育先进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将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形成新的教育增长点。

9侯振富致辞.jpg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侯振富致辞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侯振富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向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他指出:粤台高校之间的交流已不仅停留在学术会议的层面上,而是进入到了诸如联合培养人才、通识教育研究、两岸关系研究等实质上的合作阶段。两岸高等教育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双方学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都很高,高教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10李祖平致辞.jpg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祖平致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祖平介绍了2015年大陆教育发展情况。她指出:长期以来,海峡两岸职业院校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有心得,通过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借鉴,定能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好的发展。

11石万鹏主持主旨演讲.jpg

石万鹏主持主旨演讲

12王霁做主旨演讲.jpg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霁作主旨演讲

开幕式结束后,三位知名职教专家王霁,杨朝祥,邓庆宁相继作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霁作了《血脉传承,以文化人》的主旨演讲。王教授表示,中华文化是仅有的五千年文脉绵延的文化,博纳众长,生生不息。中华民族正是以文化改造人,塑造人,凝聚人,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是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精神力量。做好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抓起,“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不仅要设立专项课题,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作为“以文化人”的主题和主线,还要以感性化、体验化作为“以文化人”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特点,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致良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以“文化自信”的“心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3杨朝祥做主旨演讲.jpg

台湾代表团总顾问、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作主旨演讲

台湾代表团总顾问、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则作了《职技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育》主旨演讲。杨校长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经验,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台湾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对比了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之间的优劣,从实用主义教育的弊端分析引出人文主义教育符合当下职业院校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并介绍了台湾职业院校发展人文主义教育的历程和经验。他表示,教育的主体为人,目的在于培育全人。当然,生涯是全人的一部份,也必然受到重视,但促进个人生涯发展却非教育之全部。他强调社会和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既有知识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真正的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下时代对两岸职业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14邓庆宁做主旨演讲.jpg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庆宁作主旨演讲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庆宁则作了《“六维公民”教育体系建构与课程实施》主旨演讲。邓庆宁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六维公民”为例,表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该寻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植入到学校教育与管理中,真正实现“以文化人”。随后,邓庆宁从“六维公民”的教育思想由来、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形态及教育重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六维公民”教育的体系构建,并强调当下职业院校在培养职业公民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教育不仅为了科技进步,而应该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

15参观慧丰坊.jpg

参观慧丰坊

16参观非遗文化小镇.jpg

参观非遗文化小镇

随后,来宾们参观了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创新创业育成基地慧丰坊和非遗文化小镇,深入了解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创新创业学院和艺术设计系负责人先后向来宾们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对学生在这些场地中学习与在传统课堂中学习的优势做了对比分析,这些场所不仅能让学生既有学习实践的体验,又能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帮助。

下午两点,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明德书院一楼和九楼分别召开了高校分论坛和中职分论坛。

高校分论坛代表发言纪实:

7所大陆高校和4所台湾高校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庆宁,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王春源主持大会。

17费小平做报告.jpg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费小平作报告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费小平作题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主题报告,她指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内容结构、评价机制、管理方式等思路来构建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体系。2008年体系出台实施后,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体系的改版升级,形成了以大素质教育观为理念,六大素质教育模块、四大实施平台、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大学生综合培养体系。实现让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三全”教育。

18王庆国做报告.jpg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庆国作报告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庆国作题为《立足民政特色,践行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题报告,王庆国介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教学课改、人文素质教育渠道等方面内容,展示了社工之爱、人生之幸、夕阳之美、终极之善的基于人本情怀的专业文化。

19戴建耘作报告.jpg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戴建耘作报告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戴建耘作题为《现代化职业院校师生国际化素养之提升》主题报告,他表示行业英文(专业英文)能力是职教师资国际化能力建设的第一步,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专业英语学习融入课纲;二是注重师资培育;三是开展专业英语词汇大赛、国际认证等配套活动。他以培育学生专业英语为实例,展示了传统实体面对面上课方式+在线/网络学习的混成学习模式。

20王春源做报告.jpg

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王春源作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王春源作题为《服务学习创意教育的品德素质养成施教经验分享》主旨发言,他从办学定位独特、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校训务实、办学精神有爱、人文素质教育养成教育作法可行、人文素质养成教育课程设置丰富、办学特色有人文素质等办学可持续成功发展的八个关键方面分享了粤台产业科技学院的人文素质养成的成功实践经验。王春源院长还现场动情演唱了校歌《粤台微笑三好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1江秀华做报告.jpg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长江秀华作报告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长江秀华作题为《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主旨发言,她详细阐述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方法、兰州石化学院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特色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了“三堂互促”教育体系、“三全结合”保障体系及“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她还展示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2刘莘做报告.jpg

四川大学教授、北京超星集团副总经理、通识教育总设计师刘莘作报告

四川大学教授、北京超星集团副总经理、通识教育总设计师刘莘作题为《移动时代的通识教育》主旨发言,现场展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手机开展教学。他指出:通过利用手机,将传统的三尺讲台突破到了广阔空间,可以实现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

23张士行做报告.jpg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系主任、教授,圣平科技董事长张士行作报告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系主任、教授,圣平科技董事长张士行作题为《人文素养在职业教育中重要性之我见》主旨发言,他指出:身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应有认识和发扬中华优良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中华文化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相继不绝的道统,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儒学,他通过儒学“仁”与西方“微积分学”的比较,表达了儒学思想和西方的“微积分学”如出一辙,都是科学的观点。他强调了人文素养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构建立体化的职教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强有力的课程整体优势。

24李波做报告.jpg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科研与规划发展处处长李波作报告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科研与规划发展处处长李波作题为《高职院校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她从打造了6个育人平台,践行20个具体项目,建立了4大育人体系,构建了两个激励系统,工作成效5个方面介绍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她指出:通过打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专业实践、组团发展、学校治理等六个育人平台,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质。

25罗慎平做报告.jpg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罗慎平作报告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罗慎平作题为《技专院校素质通识教育的探讨——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旨发言,他以屏东科技大学的介绍为开场,通过教学目标、系统介绍、通识架构等方面内容阐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他立足屏东科技大学通识系统,全面展示了屏东科技大学通识课开展过程中的优点、不足、改革、调整等,分享了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思考和经验。

26王静做报告.jpg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王静作报告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王静作题为《基于班级导师制的文化育人创新与实践》主题报告,他从实行班级导师制的背景情况,班级导师推进“三个课堂”联动,实行班级导师制的收获与启示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文化育人的实践与创新,其中包括推进“三个课堂”联动,打造“三节一广场”品牌,设立大学文化讲坛等。

27游宗新做报告.jpg

台湾环球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管理组组长、教授游宗新作报告

台湾环球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管理组组长、教授游宗新作题为《从核心通识课程展现大学社会责任之探讨——以环球科技大学“云林学、学云林”课程发展为例》主题报告,他介绍了环球科技大学的通识课程的情况,指出:“云林学、学云林”伴随着通识课程的发展,从单一课程或课群型态发展与聚焦,相继在各项计划中取得补助,逐步成为环球科技大学通识课程发展特色的品牌。

11位大陆和台湾高校代表在分论坛发言,展示了两岸职业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中职分论坛代表发言纪实:

28沈立君主持.jpg

沈立君

29管志明主持.jpg

管志明

中国职教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广西银行学校校长沈立君,台湾台南大学教授管志明主持了中职分论坛。

30何健勇作主旨发言.jpg

北京市商业学校学生处主任何健勇

北京市商业学校学生处主任何健勇作《建立职业素养护照,培养精益求精工匠》的主旨发言。他表示,创新模式建立职业素养护照是新理念、新实践,主要通过证书、证明、证章等方式,将学生获得的思想品德、技术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成绩、荣誉和资格,记录在职业素养护照中,全面呈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成长轨迹,体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和成长质量,是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综合呈现。

31蔡天德作主旨发言.jpg

台湾高级中等学校校长协会理事长、台湾西螺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蔡天德

台湾高级中等学校校长协会理事长、台湾西螺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蔡天德作《农工技术职业教育的未来——以西螺农工产学携手合作专班为例》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用产学携手专班的方式让学生边学边做,尽快融入到企业训练中,并且打通升学、就业双通道,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良性循环。

32郑乃吉作主旨发言.jpg

福建省经贸学校校长郑乃吉

福建省经贸学校校长郑乃吉作《中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就任初期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艰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才有了如今的校园规模和就学环境。今天的转变都离不开学校的办学思路:“升学与就业并举,内涵与品牌兼修”,围绕这一核心学校积极打通升学绿色通道,创造就业双赢机会,提供才华展示舞台。

33王天才作主旨发言.jpg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校长王天才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校长王天才作《以德树人的人文教育:东莞台校的实践经验》的主旨发言。他强调学校推行全人发展品格第一,实施感恩教育、三好运动,举办成年礼、毕业礼、家族日等活动,成立校史馆、思源堂、典范墙……让一切教育自然融入到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中,传承创新、术德兼修、育人成材。

34刘生亮作主旨发言.jpg

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校长刘生亮

重庆市九龙坡职教中心校长刘生亮作《尚美教育:培养雅致职业人》的主旨发言。他提出,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指引学校的文化发展的思考?答案就是用美的规律塑造人,美的原则教育人,并提出“一体三艺”的课程实践体系打造校园美育环境——德育课程艺术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艺术化,专业技能课程艺术化。

35张福祥作主旨发言.jpg

台湾北门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张福祥

台湾北门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张福祥作《台湾高级中等学校校园美感环境教育推行现况》的主旨发言。他重点展示了学校人文实施典型项目,从校园建筑、绿化、环境空间营造具有美感的校园环境教学情境,到运用咨询、访视、诊断及研习提升师生对校园美感环境再造的参与感及对自我学习环境的认同感。

36 朱尹安作主旨发言.jpg

台湾台北市松山高级工农职业学校教学组长朱尹安

台湾台北市松山高级工农职业学校教学组长朱尹安作《台湾高职品德教育特色学校分享》的主旨发言。她提到学校从知、行、推广三层次落实品德教育,例如举办教师节感恩活动、校园捐血活动、岁末祈愿活动等,并走入社会,让学生从各种服务中学习品德教育。

37查筠作主旨发言.jpg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校长查筠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校长查筠作《以海的情怀办职教》的主旨发言。伴着海风逐浪的背景音乐,她介绍了开展常规课堂、训练营、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打造具有商业特色的德育教育示范品牌的经验。

38陈宏升作主旨发言.jpg

台湾嵌入式暨单芯片系统发展协会秘书长陈宏升

台湾嵌入式暨单芯片系统发展协会秘书长陈宏升作《中国制造2025人文素养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模式探讨》的主旨发言。他谈到台湾嵌入式暨单芯片系统发展协会致力于推动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能鉴定、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及人才引荐。并在课程内容上含括几个层面:强化职业道德伦理观念、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39曹永浩作主旨发言.jpg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曹永浩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曹永浩作《传统文化智慧与中职德育创新》的主旨发言。他认为现代德育在借鉴传统文化智慧方面是个大有可为的课题,通过牵手德育、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校园经典歌曲对抗赛、说出你心中的故事、快乐广播操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主动性和认同感。

40郑玉珠作主旨发言.jpg

台湾二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校长郑玉珠

台湾二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校长郑玉珠作《品德教育与推动策略》的主旨发言。她表示人文素养的培养要结合生活教育、服务学习、阅读活动、人文艺术活动、环保教育等多元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对品德核心价值进行思辨与价值澄清,进而培养良好品德态度与行为习惯,依学生特性、学校特色、小区资源整合,共创学校品德教育愿景,凝聚共识塑造校园品德核心价值,使学生在人文、生命等各面向均衡发展。

41江耀宗作主旨发言.jpg

台湾雾峰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江耀宗

台湾雾峰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江耀宗作《台湾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未来方向之探究》主旨发言。他表示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迁,农业职业学校必需重新定位与转型,建立专业、独特、稀有、不可取代的品牌化特色。多元化、小区化、终身学习是后期中等学校发展趋势,应将单元价值解放为多元适性学习环境;从学校本位延伸为终身学习的文化。农业职业学校在职转型浪潮中,必须凝聚共识,审视内外条件,突破现状,引领趋势,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大陆和台湾共12个中职学校代表在分论坛发言,会场气氛热烈,展示了两岸不同类型中职学校在人文素养和通识教育方面各具千秋的创新做法。

42颁奖.jpg

颁奖现场

下午6点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论坛闭幕式,并在闭幕式上为本次论坛优秀论文评选获奖的大陆及台湾地区院校进行了颁奖,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43合影.jpg

合影

网站.jpg


2017年山东高职单招院校排名

排名

学院名称

票数

1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687)

2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323)

3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197)

4

潍坊职业学院

169)

5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49)

6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116)

7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107)

8

烟台职业学院

98)

9

山东职业学院

89)

10

济南职业学院

73)

1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61)

12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56)

13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54)

14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52)

15

淄博职业学院

49)

16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46)

17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4)

18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44)

19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44)

20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42)

21

威海职业学院

41)

22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33)

23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33)

24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31)

25

东营职业学院

31)

26

滨州职业学院

30)

27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28)

28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28)

29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28)

3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8)

31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28)

32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8)

33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5)

34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25)

35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24)

36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24)

37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23)

38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23)

39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22)

40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22)

41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2)

42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22)

43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2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其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惠世高级护校。2008年,学校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获优秀等级;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骨干高职院校;201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学校。

办学80多年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仅逐渐形成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研优校”的办学理念,凝练出“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而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精诚惠世”的实践路径与现代示范之路,成为海西乃至全国医药卫生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国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中特色鲜明、具有强劲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高职院校。

“校政行企社”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有创新

学校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政行企社“五方互动,五位一体”,共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理事会”。利用福建省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建立由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45家单位组成的“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理事会”,形成了有特色的“校政行企社”紧密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

通过理事会平台,学校与政府部门、行业、院(企)等在专业建设、订单培养、科研开发、信息交流、社会服务、资源共享、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校院(企)合作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度参与医药卫生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过程。

校院(企)共建护理专家工作站、临床医学专家工作站、检验预防专家工作站等7个“驻校企事业专家工作站”,遴选、聘请20位专家到站工作;校院(企)共建13个“驻院企教师工作室”,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学校优秀人才成长。3年来,工作站专家指导学校修订16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开发36门,教师工作室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300人次,校企(院)合作科研课题66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31项,实现互利双赢。

校院(企)共建泉州市现代护理实训中心、泉州市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等10大“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训中心;与晋江市医院、东南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院企合作建成8大“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校有病房、药房、检验科和门诊”“医院企业有课堂”,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教学基础保障。

“校院(企)协同”育人机制有特色

学校药学专业与东南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福建省太平洋药业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护理专业与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军地合作”;与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附属二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校院合作”;临床医学专业与晋江市医院“携手共建”,先后设立8个校院(企)合作教学点。

在全国高职院校首家尝试校院(企)双主体合作培养形式,采用“1+1+1”“1.5+1.5”教学组织形式,将学生的三年学习分为二到三个阶段,把大部分的课堂搬到合作医院或企业,由医院医护专家和企业业务骨干承担全部专业课教学,采用上午见习下午上课的方式,实现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工学交替;采取“2246”管理机制,即“双主体、双环境、四对接、六到位”,形成校院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机制。

护理专业与军区医院“军地合作”,共同培养有开展战创伤救治及处理突发灾难事件能力的“军地两用”护理人才。《创新校院合作模式、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获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纵深改革与实践》获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典型案例入选2014年“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优秀案例,“军地合作”办学模式在省内同类高职院校中起到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和东莞市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泉州医高专——中鼎食品检测中心”,校企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开发特色课程、教材编写,为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工作过程的全程无缝对接。学校积极服务泉州市新农合建设,《依托新农合 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获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药学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东南医药集团、福建省太平洋制药公司合作,培养药品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三年来,校院(企)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明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平均就业率超过95%。其中,护理专业毕业生50%留用,药学专业毕业生60%以上留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90%以上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产教融合、精技尚德”人才培养有内涵

学校坚持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以临床医学类、护理类专业为主体,以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同时举办其他相关医学类专业,专业设置紧贴福建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专业布局合理、稳定发展。

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优势,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持续推进重点专业建设,把行业急需的专业做精做强。2010年,护理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被列为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等9个专业被列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学校坚持校院(企)合作、产教融合,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形成了“产教融合、精技尚德”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培养医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校院企一体化育人,深化落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个对接”原则。

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护理专业形成“校院融合、工学交替、双轨并行、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骨干、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其他专业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创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3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别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4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7个、团体奖5个;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6个、团体奖18个……2011年-2014年连续4年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达全部,每个毕业生获取1-2项的职业资格证书。

“精诚惠世”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典范

学校秉承“精诚惠世”校训,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建立了有机构、有制度、有举措、有评价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形成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由主管部门、学校、行业共同参与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6个“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立学生“职业道德档案”,实施“12345”量化考核,形成医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等在内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将医学伦理研究会、无偿献血协会、健康宣讲协会等8个社团“活动课程化”,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时分配和考核要求……

3年来,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获各级各类表彰达33项。2013年,药学系邱裕权同学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别青少年爱心大使”,护理系史思燕同学被评为福建省“优秀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2014年,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防治艾滋病健康宣传社会实践队被授予“第十一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构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5年,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成果——《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入选高校德育成果文库。

“医学特色”社会服务能力有提升

教师联合医院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取得较好的成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泉州森美天然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余甘保健饮品”;与东南医药集团合作改良制药工艺,为集团增产70万元;与福建省太平洋制药公司合作改良药品“布洛芬”传统制药工艺,为企业增产233万元;与泉州秉尚石斛有限公司合作,为“石斛组织培养及移栽”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使企业年产值提升96万元;临床医学专业与医院专家合作,开展“关于产前缺氧对动脉、心脏形态学与功能影响”和“超声新技术早期准确诊断胎儿先心病及缺氧”等科研项目,为医院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获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

当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正着力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检验预防的师资力量,联合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开展泉州环境口岸医学生物媒介检测,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老年健康照护实训基地,建设老年远程照护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照护管理服务及营养、保健指导等。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及药品科普中心,成为泉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学校SPF级动物实验室被列为泉州市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服务泉州地面医院、药企及其他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动物实验;发挥泉州医高专—中鼎食品检测中心作用,面向泉州地区开展微生物、理化及营养指标、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剂等检测。3年来,校院企合作开展市级及以上科研立项99个。

学校依托校内10大实训中心,开展多种社会培训、继续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发挥医药护理专业优势,投身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和服务工作。组建“泉州市伊专护理服务管理中心”,为泉州市各大医院的护工进行专业护理培训。依托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继续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开展护理专业等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用户满意度超过95%。

网站.jpg

11月23日至24日,陕西省教育厅专家组到咸阳职院开展为期两天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期检查工作。其间,通过查阅资料,部门访谈,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学院“省示范”建设项目进行“问诊把脉”,帮助学院拾遗补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带动办学水平提升。

    11月23日上午,咸阳职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汇报会召开。专家组组长崔岩,成员齐晓军、孟繁增,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何玉麒,学院领导刘聪博、张存、樊书生、张建刚、席尚君、曹建平、陈轶、赵云龙、赫光中出席。

    院党委书记刘聪博致欢迎词。专家组组长崔岩就示范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作简要说明。

    院长张存以《深化内涵,精细管理,奋力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学院》为题,从领导重视支持、全院凝心聚力,突出建设重点、推动整体提升,直面困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等方面汇报了学院示范建设总体情况。

    张存说,2014年12月,陕西省教育厅确立咸阳职院为省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两年来,学院以“131”工程为重点,通过抓投入、建机制、练队伍、重管理、强内涵、创品牌,多措并举推动学院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整体提升: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二是培育专业特色,内涵发展稳步推进。三是加强内培外引,师资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多元合作纵深发展。五是构建制度体系,管理效能逐步凸显。六是强化质量效应,就业招生连年两旺。张存表示,这次“省示范”中期检查评估,对学院来说,既是诊断和检阅,也是鞭策和鼓励,学院一定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学院。

    11月24日,咸阳职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工作反馈会召开。专家组组长崔岩,专家王津、齐晓军、孟繁增,咸阳市副市长孙亚政,陕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范永斌,咸阳市政府副秘书长何小鹏,学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和其他院级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会上,崔岩代表专家组向学院反馈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意见。认为咸阳职院党政领导班子凝心聚力、积极推进省级示范校建设工作,经过两年的建设,预设指标基本完成,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到位,项目建设成果初步显现。认为学院实施“省示范”建设项目以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为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专家组还就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教育厅高教处范永斌处长对学院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加大力度,高标准推进示范院校建设。二要确立标杆,瞄准新的追赶超越目标。三要强化内涵,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四要优化创新,更好更优完成各项工作。五要抢抓机遇,创建国家优质高职学院。

    咸阳市副市长孙亚政在讲话中希望咸阳职院以本次中期检查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为重点,大力提升建校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

    学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分别作表态发言。

    刘聪博就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二要紧抓项目,扎实推进。三要聚焦问题,整改赶超。四要探索创新,作出示范。

    张存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按照省教育厅和专家组的要求,始终把示范建设作为“龙头”,全力推动“131”工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圆满完成“省示范”建设项目。

网站.jpg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