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我上的是‘3+4’班,不用高考就可以上本科。”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陆枝钊,日前向记者道出他去年中考成绩超过四星级高中仍选择职业学校的原因。

  小刘所说的“3+4”班,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即中职学习3年,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4年。2012年,学校与常州工学院成功进行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3+4”分段培养。

  这是江苏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以来的一个缩影。2012年以来,江苏一直着力于搭建中、高职及应用型本科的人才贯通培养立交桥:中职校与高职校“3+3”分段培养,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4”分段培养,高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5+2”分段培养,以及高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

  “过去,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孩子进了职教的门,就无法再升学。这是许多学生不愿意读职校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江苏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后,家长就知道,孩子进职业学校同样可以升学,同样可以读本科。”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尹伟民说。

  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不仅为职校学生拓宽了成长之路,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在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拥有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将支撑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尹伟民说。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从2012年的71个试点项目实际招生4885人到今年的422个项目,招生规模达2.2万人。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中高职升学“立交桥”的搭建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在江苏浦口中等专业学校,“3+3”、“3+4”分段培养项目为学校招生工作助力不少。“这两年,学生生源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段培养项目吸引了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报考,这让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校长张圣琪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试点项目的质量,江苏将进一步探索构建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衔接的课程体系。

    本报讯近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103位优秀应届毕业生,领到了自己的学位证书,成为我国首批“工士学位”获得者。

    经教育部同意,今年该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为优秀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使高职学生有机会进入学位通道,参与终身学习。据了解,首批获得“工士学位”的学生要求达到“三证”、“四合格”的标准。“三证”即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或技能资格证(中级)、英语等级证(三级)和计算机等级证。“四合格”是指思想道德素质合格、学业成绩平均在70分以上、毕业设计或调查报告合格、跟岗实习合格。学院成立了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术委员会,由包括行业专家在内的双师型教师组成,目的是在学位审核上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同时强调学生的技术技能。

    今年,湖北职院在56个专业中选取数控技术、临床医学等14个专业进行试点。最终,1103人顺利获得“工士学位”,占试点专业总人数的62.6%。

    本报讯“我们跟职校的关系就像茶壶与壶盖,职校为我们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公司70%的班组长来自职业院校。”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晓华近日对记者说,公司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人才支撑。

    2008年到2010年,广西开展了为期3年的职业教育攻坚战。2012年,广西又打响了为期5年的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攻坚战。两轮职业教育攻坚,两次与教育部签署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让广西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广西,“壶盖”始终围着“茶壶”转,小到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大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顶层设计,都要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为对接“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主体功能区划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广西调整职业院校布局,重点支持5所优势突出的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规划建设12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

    同时,为对应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10个新兴产业,广西规划建设40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调整设置202个中职专业和381个高职专业,覆盖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就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广西是民族文化的宝库,为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广西搭建了学做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技能教学新平台,利用现代生产设备和信息化技术,以“一对一、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民间工艺传承人。北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设立了贝雕技艺大师工作室,邀请5名工艺大师入驻开展工艺研发、技艺传授,参与教师20多人,培养学生近1000多人,成为南珠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基地。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投入,2008年到2012年,广西投入职教攻坚财政资金168亿元,其中2012年达到41亿元,为广西职业教育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面向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资助资金,广西累计筹措投入专项资金22.48亿元,资助学生近150万人次。
    实施职业教育攻坚6年多来,广西累计培养120多万名合格的职校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本报讯“潍坊国家职教创新发展试验区”是由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的试验区。两年来,试验区在职教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试验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职学校花钱买、高职院校招不满”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高。同时,试验区探索构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路径和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潍坊市委、市政府作为试验区建设主体,组织各种资源,深入推进职教改革。市委成立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推进小组;市政府对试验区建设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进程;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定期跟踪督查。市财政按照辖区内本科院校标准,拨付市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试验区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生和民办全日制一、二年级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试验区提前实现“每县和中心城区分别建成一所达到省级规范化以上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其他23所公办中职学校也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投资超过85亿元的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已有3所院校8000多名师生入驻,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已完成建设规划。

    潍坊积极探索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试验区内4所中职的6个专业试点“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录取成绩高于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线。4所高职院校的4个专业试点“3+2”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模式,最低录取线超过二本最低录取线。试验区开展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课程体系研究探索,制定了13个试点专业的“3+2”、“3+4”中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工作方案。实施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投入1.5亿元建成40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及实训基地,分行业、分专业组建了10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潍坊市明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首批省“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中职类)中,潍坊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5和1/4。

    此外,试验区校企合作形成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院校参股企业、订单培养、集团化发展、工段承包、教产一体、技术服务合作攻关、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里、职场体验等9种方式;组建了3个省级职教集团、8个市级职教集团;探索“课程开在生产线”上的“职场体验”课程,确定21个企业为试验基地,两年来有1.2万名学生参与试验。 潍坊市还在6所职高、中专和8所技工学校试点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可向人社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学生学业考试合格可获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

 

 

    四川省德阳市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德阳市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推进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和企业参与实施的良好格局。
   
调整办学思路。“向上看”,紧盯国家高考制度改革和高校分类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满足培养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需要;“向前看”,瞄准产业需求,与产业对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向下看”,推倒围墙,满足农民和社区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推进产教融合。开展专业调整改造,实现“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深化校企合作,继续开展订单式培养,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给”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会”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训室和车间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到以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做到“三个一体化”,即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理论课教材和实习指导教材一体化,理论课教室和实训车间、实训室一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师资培养培训,解决师资队伍结构、素质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加强农村职成教工作。继续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即每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引进推广2个以上先进实用农科项目,建立1处以上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每村扶持1个以上科技致富示范户,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以上,满足新时代对职业农民的需要。中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校内开办涉农专业,在校外建立覆盖城乡的职教培训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推进信息化和国际化。重点做好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信息化。与职教先进国家学校合作,与国内其他国际合作学校联合,开展国际师生交流,推进职教国际化。

    标准化的套结机一溜排开,套结机前的电脑显示屏同步播放着教师操作视频……这里是教室,更是车间,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工程系高级讲师汪薇正在主讲“立翻领制作工艺”课程。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便在生产线上掌握了绱领工艺。

  如今,这样先进的教学方法随着“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的深入开展,逐渐在广西中职学校中推广。

  “‘名师工程’播下了一粒种子,孕育了仫佬山乡的职教希望。”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韦校长真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广西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广西师范大学,将来自17个中职专业大类的100名学员聚集到一起,采取“五阶段一体化”和“双导师”培训模式,按照职教理论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带课题企业研修、示范性教学与研讨、综合性辐射五步骤实施培训。

  5月19日下午,柳州市交通学校内的汽车整车装配实训中心里,20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学生分成三组,将三台崭新的东风柳汽景逸轿车“大卸八块”。主讲教师周云在旁穿梭,时不时与前来听课的专家教师交流几句。

  这是“广西中职名师培养工程2014年度示范教学研讨活动”柳州站的一幕,这堂示范课由柳州市交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高级讲师周云主讲,内容为“汽车整车装配与调整”。

  周云介绍,上午已由3名助教把3个工位的10个岗位技能传授给10名学生,下午则由这10名学生作为“师傅”,把技能传授给还未曾学习的另外10名“徒弟”。这样做一来可使“师傅”进行复习提高。二来学生之间交流相对轻松,更利于“徒弟”的提问与学习。三来通过轮岗互训,能让每个学生短时间内掌握10个岗位的工作技能,是单个教师很难做到的。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学部副主任郑毅在钦州市观摩了示范课后,感慨自己大开眼界:“专业课原来可以这样上!”每次示范课结束后,现场立刻开展评课活动。评课嘉宾不仅有名师培养工程专家组,也有来自广西各职校教师,甚至还有企业方代表。

  周云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让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师李华慧听后很受益,决心回去后要好好学习与推广。桂林市财贸金融学校原校长彭友生则认为,这是一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尝试,一种以用人需求为标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崭新教学模式。

  柳工路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杰则提出了一个“培训道场”的概念,即学生在流水线上进行实操,培养职业素养,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降低培训成本。

  “一堂示范课吸引了这么多外地职校教师来观摩,充分体现了名师培养工程已经形成了跨区域辐射效应。学员们所举起的这一束束教改教研的火把,将把壮乡的职教天空点得更亮。”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文萍如是说。(记者 刘昆 通讯员 李静 张兴华 王霞)

 

    6月10-12日,由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天津高职院校考察团在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荣长海同志的带领下,一行9人来到辽宁考察交流,考察团成员来自天津教育科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城市管理技术学院等8个单位。省职教学会相关人员陪同考察团分别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辽宁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座谈等形式对三所高职院校的概况、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并就共同关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四年制本科办学、后示范期高职质量标准及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此期间,来访团还莅临我院进行了考察和座谈,辽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孙杰夫、副院长董新伟、副院长高鸿、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红梅、院办公室主任王舒以及职业教育研究所的部分人员与来访客人进行了交流。孙杰夫书记代表我院对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研究会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我院的基本情况、队伍建设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向来宾做了介绍,同时希望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能与我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此次来访和交流,增进了两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彼此之间的了解、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互通有无的良好契机。

新疆将坚定不移抓好双语教育

    本报乌鲁木齐6月22日讯(记者 蒋夫尔)“要坚持教育优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搞上去。坚定不移抓好双语教育,确保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目标。

    张春贤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南疆为重点,以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要把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作为推动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广泛参与新疆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

    据了解,长期以来,在南疆等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因素限制了汉语言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开放进程。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双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已下达5亿余元中央预算内资金,进一步支持新疆双语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夫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日前召开促进新疆职业教育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自治区政协主席努尔兰·阿不都满金指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更快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努尔兰·阿不都满金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切实转变观念是前提,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途径,加强政策引导是关键,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家长和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观,职业院校要有正确的办学观,主管部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学校和学生,一头连着企业和就业,根本上应当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政协要发挥优势,加强调研和协商工作,为党政部门多提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使出台的政策措施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努尔兰·阿不都满金指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还有不少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要建立起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更快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职业教育问题关系新疆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既是教育问题,也是重要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职业教育发展涉及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个层面,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关注、持续关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夫尔)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学生工作办公室获悉,上海市6名服装专业中职学生代表全市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服装技能大赛,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好成绩,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阿依仙古丽(维吾尔族)、何玲(东乡族)、朱花蕤三名喜获金牌。

  这是内职班学生首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阿依仙古丽、何玲同学也是首位维吾尔族和东乡族获国赛金牌者。这三名学生均来自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占地20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精良,现有教职工185人,双师型教师近80%,全日制在校学生2900人。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园林(城市景观设计)、学前教育等五大类专业。

  按照中央的办学部署,学校从2011年秋季起承担内职班办学工作,是全国首批33所办班学校之一,每年招收150名新疆各族初中毕业生,在校生规模450人,主要从事汽修、房地产、服装等3个专业学习。学校坚持“爱、严、细”的管理原则,在思想和学习方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生活上精心呵护、悉心照顾,从各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专门修建了新疆班学生公寓,单独建立了清真食堂,选配了一批少数民族厨师,为学生烹制可口的饭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汉语和课程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学校深入研究内职班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适合新疆学生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自编教材,按汉语水平分班,开设不同的课程,聘请上海顶级行业专家、技师和高校教授为学生授课,加强对学生进行课程强化训练和实践技能培养,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考级通过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成效。去年以来,学校分别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和新疆广汇集团、新疆服装协会等企业签订内职班校企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首届137名毕业生顶岗实习问题,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良好。

  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国家从2011年秋季起,在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9个中东部省(市)的33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了内职班。按照办学规划,内职班每年招生3300人,现已顺利完成3届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达到并稳定在9900人,重点培养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化农牧业种植与加工、纺织与服装加工等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民族职业技能人才,招生专业涉及15个大类52个专业。

    本报南宁6月21日电(记者刘昆)日前从广西教育厅获悉,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将实现免费读书学技能,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学生也会获得相应补助。

  广西实行全面免学费政策后,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对于公办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收入减少的部分,第一、二学年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予以补助;第三学年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不足的部分由财政按照不高于三年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50%的比例和免学费标准,适当补助学校。对于民办学校,按照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条件的学生和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试点职教“双证互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潍坊:学生“双证”在手 就业市场走俏

  本报讯(记者 李曜明)“潍坊国家职教创新发展试验区”是由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的试验区。两年来,试验区在职教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试验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职学校花钱买、高职院校招不满”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高。同时,试验区探索构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路径和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潍坊市委、市政府作为试验区建设主体,组织各种资源,深入推进职教改革。市委成立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推进小组;市政府对试验区建设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进程;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定期跟踪督查。市财政按照辖区内本科院校标准,拨付市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试验区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生和民办全日制一、二年级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试验区提前实现“每县和中心城区分别建成一所达到省级规范化以上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其他23所公办中职学校也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投资超过85亿元的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已有3所院校8000多名师生入驻,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已完成建设规划。

  潍坊积极探索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试验区内4所中职的6个专业试点“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录取成绩高于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线。4所高职院校的4个专业试点“3+2”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模式,最低录取线超过二本最低录取线。试验区开展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课程体系研究探索,制定了13个试点专业的“3+2”、“3+4”中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工作方案。实施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投入1.5亿元建成40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及实训基地,分行业、分专业组建了10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潍坊市明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首批省“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中职类)中,潍坊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5和1/4。

  此外,试验区校企合作形成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院校参股企业、订单培养、集团化发展、工段承包、教产一体、技术服务合作攻关、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里、职场体验等9种方式;组建了3个省级职教集团、8个市级职教集团;探索“课程开在生产线”上的“职场体验”课程,确定21个企业为试验基地,两年来有1.2万名学生参与试验。 潍坊市还在6所职高、中专和8所技工学校试点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可向人社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学生学业考试合格可获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

   6月18日,沈阳市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沈阳市化工学校成立。同日,以“凝心聚力建示范,改革创新铸品牌”为主题的化工学校校园技能文化节拉开帷幕。

  沈阳市医药教育职业集团是在沈阳市教育局和沈阳医药学会主导下,由沈阳市化工学校牵头,数十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组建。该集团的成立是推动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具体举措。集团会员单位之一的辽宁天士力(600535,股吧)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恒功表示,化工学校学生在企业懂规矩,动手能力强,而且吃苦耐劳,非常受欢迎。目前企业一百多家门店中,有30多个门店店长是化工学校毕业生。公司打算继续扩大与化工学校合作力度,招收更多的学生。

  化工学校校长胡显伟表示,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学校为企业培养“理念上认同、行为上服从、技能上超众”的技能型人才,集团成立后,将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都要做出新的探索。

  据了解,医药职教集团的成立实现了沈阳市医药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起了医药职业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行业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新模式。

  同日,沈阳市化工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大比武全面展开。学校四个系的学生围绕各自专业特点开展了普车操作、电工布线、钳工锉配、数控车操作、中药调剂员、药物制剂等十项技能比赛。这些比赛立足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对各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赛题,使每一名参赛选手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

    6月17日,《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带领采访组一行到济源市采访职业教育工作。副市长刘庆芳出席座谈会。

  采访组一行先后到济源职教园区、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地采访,深入了解了济源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教育实施情况。采访期间,采访组与学校师生交流创新教育实施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与各学校负责人座谈交流职业教育教研实施情况,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帮扶管理、师资对接、课程设置、业务指导等情况。

  座谈会上,采访组对济源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出台的机制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做法和经验以及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工作给予肯定,并表示将通过相关的采访报道把济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向外宣传好,进一步宣传济源的职业教育发展态势,推广济源在职业教育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服务社会 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报道 

试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打通中高职到本科升学路径

江苏:职教“立交桥” 越建越畅通

    【开栏的话】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迎接即将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中国教育报今起联合推出“服务社会 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报道”,走进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走进农村、社区、企业,以鲜活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各地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我上的是‘3+4’班,不用高考就可以上本科。”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陆枝钊,日前向记者道出他去年中考成绩超过四星级高中仍选择职业学校的原因。

  小刘所说的“3+4”班,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即中职学习3年,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4年。2012年,学校与常州工学院成功进行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3+4”分段培养。

  这是江苏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以来的一个缩影。2012年以来,江苏一直着力于搭建中、高职及应用型本科的人才贯通培养立交桥:中职校与高职校“3+3”分段培养,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4”分段培养,高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5+2”分段培养,以及高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

  “过去,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孩子进了职教的门,就无法再升学。这是许多学生不愿意读职校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江苏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后,家长就知道,孩子进职业学校同样可以升学,同样可以读本科。”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尹伟民说。

  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不仅为职校学生拓宽了成长之路,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在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拥有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将支撑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尹伟民说。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从2012年的71个试点项目实际招生4885人到今年的422个项目,招生规模达2.2万人。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中高职升学“立交桥”的搭建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在江苏浦口中等专业学校,“3+3”、“3+4”分段培养项目为学校招生工作助力不少。“这两年,学生生源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段培养项目吸引了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报考,这让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校长张圣琪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试点项目的质量,江苏将进一步探索构建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衔接的课程体系。 

 “服务社会 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报道

  4万藏区学子受惠“9+3”职教免费教育计划

  四川:铺平就业路 铸就幸福梦

    2012年,肖芳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就职于成都地铁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名藏族女地铁司机。肖芳说:“是‘9+3’免费教育计划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这段学习经历,我可能现在还在打零工。”

  四川藏区三大民生工程之一的“9+3”免费教育计划,是指每年组织万名左右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除了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外,政府还组织各行业和部门帮助就业。

  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计划实施5年来,已先后组织4万多名藏区学生到内地学习,其中87%来自农牧民家庭。

  为了确保该计划顺利实施,四川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1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组建了“9+3”办公室;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目标管理实施绩效考核;藏区先后选派近千名驻校干部教师到“9+3”学校协助工作。

  四川省还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9+3”计划经费保障体系。参加该计划的藏区学生,省政府每人每年免除学费2000元;前两年,每生每年生活补助3000元,第三年生活补助1500元;每生每年补助交通、住宿、书本费1500元;新生每年每人冬装补助300元。从2009至2013年,中央和四川省投入“9+3”计划经费已超过20亿元。

  “9+3”计划实现了学生们的就业梦、参军梦和升学梦。据统计,2009届、201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8%,其中有2600人通过招考(聘)充实到藏区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队伍,1000多人参军入伍,1000多人考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不仅如此,“9+3”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该计划推动下,藏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8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93%,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由2.67.4提高到5.14.9,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将托起藏区发展的明天。

  目前,该省“9+3”教育模式已扩大到彝族地区。从2014年秋季起,比照藏区“9+3”免费教育政策,四川省将实行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13个县招生5000名。

   6月13日,安阳市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市教育局领导王爱宏、朱中林、李根保,市教育局职成科、职成教研室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各县(市、区)主管职成教工作的局长、职成教股长、各职业学校校长、分管教学、招生的校长和学校负责有关业务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省职成教会议精神,总结了前一阶段的职成教工作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职成教工作,会议对2013年安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单位、第八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单位颁奖。

  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职成教工作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步之年,是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认清职成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理清思路,狠抓落实,强力推进职教攻坚二期工作。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加快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和教材建设,全面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构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等。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城乡协调发展,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当地方经济产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承担起我市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中技能型人才保障任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满足市场需求,努力形成与我市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改善民生相统一的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要全面抓好品牌、特色学校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办学条件优、教学质量高、改革成效好的品牌职业学校,起到具有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开创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6月16日至17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然为组长的省人大调研组莅临我市,就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孟福贵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淑君、副市长王维平出席座谈会并分别参加调研。

    调研中,调研组详细听取了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和阳城县、沁水县就职业教育的工作汇报,并深入市职业技术学院、阳城晋陶陶瓷有限公司、阳城县职业高中和沁水县职业中学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我市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高职学院为龙头,公民办中职学校为主体,各级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认真实施示范学校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实训条件、全面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培养计划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现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7所,其中普通中专2所,职业高中12所,技工学校3所。

    周然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周然要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对促进社会就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进一步端正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健全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立一批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技能型人才校企共育、共建、共赢,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和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各级人大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工作的监督,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孟福贵表示,职业教育工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地推进作用,市人大将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认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调研工作,积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近日,首届重庆市印刷技能大赛平版单张纸机组实操项目比赛在重庆华林印务集团内鸣锣开战,来自全市的62名印刷行业的佼佼者参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志伟到比赛现场巡查。

  据介绍,实际操作考核内容充分借鉴国家总决赛考核标准和规则,分为印版颜色鉴别、印版质量鉴别、调墨、仪器使用、操作规范、套印准确、墨色要求、印刷品外观质量等内容,它们分别考察了选手对印版颜色及印版质量缺陷的鉴别能力、在规定时间内的调专色能力、对印刷常见故障的应对能力、对密度仪的正确使用以及印刷机上控制墨色的经验与技巧。产品印刷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占总分值的一半,通过对选手操作规范化、合格品比例、印刷品墨色质量、整体外观等方面的考核,以求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选手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凸显了学、练、赛一体化运作的理念。

  参加比赛的选手陈剑羽从事印刷行业已经8年,是1名中级技师,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印刷技能大赛。陈剑羽告诉记者,怎样避免打样与成品之间的色差、怎样处理水和墨接触后产生的融化等等都要靠选手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处理。

  据悉,参赛选手还将在平版制版工、印品整饰工等竞赛职业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一决高下。

    6月13日,2014年深圳市中职教育德育中心教研组学习研讨会在市二职校教师事务中心召开。市教科院领导,市中职教育德育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各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二职校詹敏玲副校长就该校开展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项参会人员进行了汇报介绍。詹敏玲副校长的介绍让与会人员全面,清晰的了解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学生对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反响及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参会人员就詹敏玲副校长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大家建言献策,结合自己在德育教育领域的多年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随后,参会人员走进了信息技术部11计算机应用班的课堂,聆听了青年教师雷雄的一堂《掌握方法、学会学习》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缜密的课堂设计,师生之间活跃的互动,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在课后的评课的环节里,与会人员给予了雷雄老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就课堂教学的实施给予了自己宝贵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我市中职学校德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探索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办法,为我市中职教育德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