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陕教职办〔2014〕30号

各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省教育厅制订了《陕西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试行)》(附后),现印发你们,并就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按照我省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陕西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目标,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用三年时间,建设10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校企合作,对接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与产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对接,教学模式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培育专业特色与品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
    (三)坚持建设标准,稳步推进。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重在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工作不降标准,不搞突击,成熟一个确认一个,稳步推进。
    三、工作要求
    (一)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根据实际,制订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规划和方案,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二)实施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要突出工作重点,着重加强集团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合作机制和办学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学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确保省级专项经费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落实项目配套经费,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2015年起,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纳入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按有关程序申报。
    联系人:惠均芳    电话:029—88668807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4年7月3日
 
    附件
陕西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
(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就建设陕西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形成校企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高效有序的集团运行机制。由国家级示范性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或有关行业、企业牵头,行业或区域内有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设立集团理事会,制订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政策机制、运行机制,确保集团高效有序运行;集团设有日常办事机构,设立专项经费;每年举办一次集团年会,定期组织集团成员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各种教学、科研与项目合作等活动。
    (二)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定期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集团论坛等活动,实现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协商、对话和协作,发布并共享集团内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报告,密切跟踪行业(区域)内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并适时调整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三)产教融合的共赢机制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建立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中心等校企合作共同体;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途径,在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社会培训与服务等方面,共赢发展。
    二、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
    (四)信息化交流平台。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专门网站,搭建集团内部交流平台,面向集团成员单位及时发布行业产业发展动态、产品市场行情、人才供求状况等信息,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
    (五)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发挥牵头院校和集团内骨干企业、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整合集团内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并实现共享;建立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与企业培训衔接制度;牵头学校建成成员企业支持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个以上;在集团内遴选、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集团内院校各主体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需要;成员企业每年为成员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达到集团内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数的60%以上。
    (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派交流机制。建立集团内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长效机制,形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集团内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定期到职业院校承担教学任务的制度。建立动态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库,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牵头院校主体专业建成有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团队;成员院校主体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和现场锻炼的时间年均不少于30天,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时间年均不少于40学时。
    三、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七)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集团内各企业、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布局调整,构建适应区域或行业发展需求并有效对接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专业群,形成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格局。集团内规模企业深度参与制订牵头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他职业院校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订并适时修订;牵头院校与行业(区域)相对应的主体专业建成2个以上省级示范性专业,对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八)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机制。建立集团内企业现场专家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集团内各主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均由集团内校企合作完成;牵头学校主体专业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门以上。
    (九)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集团内职业院校由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专业课程总学时的30%以上。集团成员之间积极开展“订单培养”,集团内“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达30%以上。
    (十)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依托牵头院校及其他骨干院校建立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专业覆盖率达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主体专业的80%以上;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率5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集团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毕业生满意率85%以上。
四、制度保障机制完善
    (十一)政府行业高度重视。院校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把职业教育集团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和牵头院校建设纳入区域或行业发展整体规划;积极指导、主动参与制定集团建设发展规划,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实施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支持集团发展。
    (十二)校企合作经费保障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经费投入方面对集团实行倾斜,设立集团专项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为集团建设实训基地、推动校企一体化进程、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专项经费由牵头院校统筹规划使用,保证专款专用。
    (十三)支持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鼓励和支持集团承担产业优化升级技术研发项目,对集团申报的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立项;在牵头院校组织下,制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评价监测体系,组织对校企合作项目3绩效评估。
    五、示范作用明显
    (十四)示范引领作用明显。集团运行状态良好,在生产性实训、“订单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方面实现了成员之间多层次、多元化的校企校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成员企业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发展,通过设备、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等形式,实现年投入职教集团经费200万元以上。
    (十五)影响较大。职教集团成为行业或区域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员工培训中心。通过集团内成员合作获得的技术推广成果、新产品开发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等年均3项以上;集团年社会培训5000人次以上。
    (十六)优势明显。集团主体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95%以上,岗位工作起薪点明显高于集团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主体专业的优势明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主体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对接,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甘南职教中心专业指导教师在稻田里给学生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图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和甘南职教中心558名师生在甘南县开展调研。(资料图片)

  甘南职教中心汽车专业学生在上实习课。(资料图片)

  公办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如果导入民办教育的“基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日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纸委托管理协议,将公办的甘南县职教中心和民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这两所办学层次不同、管理体制不同的学校连在了一起。

  力不从心的县职教中心

  有“中国向日葵之乡”美誉的甘南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重点开发扶贫县。2012年,新一届县委书记梁光、县长李韬放上任后,把招商引资的目光锁定在实力雄厚、牵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上。仅2013年一年,县里就拿下了14个大项目,其中超亿元的就有11个。

  企业引来了,却碰到烦心事——没有技术工人。怎样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变成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番思考和讨论后,梁光和李韬放形成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人才瓶颈。”

  成立于1997年的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县里唯一的职业学校。最近几年,学校面貌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面对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职教中心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职教中心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只能容纳200多人;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短缺,学生上实训课必须分组轮流进行。

  这几年,职教中心招生情况一直不好,在校生不到600人;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主要是围绕打工转,县里急需的技能人才培养却是空白。学校有73名教职工,其中教师多、技师少,且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的就占了一半,学历合格率不到30%。

  这样的办学情况显然难以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整合更多的资源。如何整合?梁光和李韬放想到,能否先从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入手,即政府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角色向“采购者”角色转变,变财政经费“养人”为“养事”,将职教中心从生产单位向经营单位转变,把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可是,谁能承担起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呢?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向他们推荐了一个人——曹勇安。

  “民办基因”的蓬勃活力

  曹勇安是谁?在齐齐哈尔市,曹勇安的知名度不低于市委书记和市长,他所创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美誉度。

  要说委托管理,曹勇安可是个行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委托管理”的词,就是源于他在1998年2月受齐齐哈尔市政府委托管理8所公办学校(幼儿园)的试验。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前身黑龙江东亚大学,早在1993年12月25日,就与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签订了分离合同,成为一所企办转民办的学校。此后,曹勇安充分利用政策,大胆尝试,走入“自主办学、自担费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1998年2月,东亚大学受齐齐哈尔市政府的委托,托管了8所濒临倒闭的企办学校。那个时候,国有企业急于甩“包袱”,而地方政府限于财力无能力接收,曹勇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民办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学团。

  曹勇安办学为何牛?他告诉记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办靠觉悟、民办靠制度,民办如果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就不掏人民币,学校就活不下去。”朴素的一句话,道出了“民办基因”在物竞天择中顽强存在的原因。

  而如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要靠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但是,要让教师普遍达到这样的水准则很难。为此,曹勇安将教师的工资与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以及班级学生数的增减挂钩,实行绩效工资,调动起教职工面向市场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过两年,8所被托管的学校就分别成为市、省和国家级的示范学校。在没有财政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自己挣出了“饭钱”,还有余钱改善办学条件,10年共创收1.14亿元。

  当梁光和李韬放找到曹勇安时,曹勇安先是有些诧异,而后欣然接下了托管甘南职教中心的任务。今年春节后,甘南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 

  混合所有制下的职教蓝图

  “我们绝对不是甩包袱。”李韬放告诉记者,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中,县政府承诺:职教中心“学校名称、建制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原投资渠道不变;办学经费只增不减”。曹勇安也郑重承诺:学院成立托管领导小组,选派管理团队,将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业界的各方面资源与职教中心共享。托管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职教中心的发展,由职教中心教职员工共享。“我们绝不从中获取一分钱利益。”曹勇安说。

  托管后,县政府给予曹勇安充分信任,支持他选聘职教中心的法人,自主聘用和解聘学校人员,自主制定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不过,曹勇安并没有着急进行人员的调整,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现有人员的观念转变、需求调研以及资源整合上。

  协议签完没多久,曹勇安就办起了为期一周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班,从甘南县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到职教中心的校长、教师,一个不落地全员参加。

  从过去的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学历教育,到现在的为“三农”服务,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县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对托管的认识迷茫到明朗,到现在的干劲十足,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希望。”职教中心副校长朱晓强告诉记者。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曹勇安结合两校情况,提出了“3+4”办学模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此特别成立了乡村学院,作为职教中心人才培养的接续。“这是现代职教体系在农村的探索: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等、高等、本科职业教育有序衔接,职教、普教、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这一办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职教中心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两校办学资源的整合让职教中心的教职工看到了奔头。过去,只要春节刚过,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就要下到各乡镇走家串户拉生源,而今年,职教中心招办主任李冰气定神闲,“托管后,两校校领导专门对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进行了讨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把所属技工学校最火的三个定向专业(铁路服务、银行事务、航空服务)移交给我们来办,来增强我们的办学活力。”李冰告诉记者。

  托管也让一线教师感觉收获颇多。教师宋亮告诉记者,经过培训,现在学校全体教师都在尝试着运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分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了显著改善。

  “民办基因”的植入一点点地改变着职教中心的面貌。“3年达到在校生800人、年培训5000人次的办学规模。3年后向外输出管理模式、人才和课程,办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曹勇安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 

  【专家点评】

  多元产权激发公办职校活力

  ■刘亚荣

  齐齐哈尔市破除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打破公私体制界限,只要是有利于地方公共事务发展,政府都一视同仁地提供财政、政策和管理服务。甘南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委托协议,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一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目前的混合制产权结构,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保护了办学者合理合法的办学经营的资产收益,是一种多赢的产权格局。这为破解职业教育领域办学难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二是体现了政府开放的办学姿态,也充分说明服务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有效的公共治理模式,确实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良治模式。

  三是在目前学校的多元产权格局下,多方共同负责、良好治理的行为非常清晰,得以顺理成章地展开。混合治理结构下的学校,既可以保持民办高校特有的办学活力,一门心思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又可以保有社会传统的对公办机构人事的信任度,吸引有水平的人才加盟;还可以进一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是多元的产权关系格局,进一步打破公私界限,最大程度释放生产力,盘活教育资源。学校内部可以建立灵活的激励制度,带来公办学校所不具有的办学活力和效率;学校外部可以签署产权清晰的委托经营合同,对外输出学校的管理服务、教学服务和课程产品。(作者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部主任)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地财政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师培训,大力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广西:为加快实施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2014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6.71亿元,比上年增加2.79亿元,增幅达70%。

山东临沂: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认真落实中职学校公用经费投入标准,统筹安排资金1.67亿元用于中职学校免学费及生均经费补助。

山西晋城:近年来,晋城市财政秉承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将大量资金用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做强做大。2009年-2013年,财政累计投入全市职业教育资金11.4亿元,年均增长24.5%,其中,市本级累计投入7.25亿元,年均增长25.4%。

山西介休:2013年,全市投入职业教育助学金96.16万元,减免学费898.78万元。使职业学校的助学金能够按时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了助学工作,确保这些学校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或辍学,很好的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山东金乡:近年来,山东省金乡县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发展,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师培训,为全县企业培养技术人员5000多人。

湖南桂阳: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13年共安排拨付职校助学金、贫困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补助208万元,惠及困难学生2000余人。足额安排648余万元专项资金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县职业中学办学条件。预算投资2.5亿元兴建集教学、科研、实地培训于一体的全省一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福建福清:2013年,福清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免学费全覆盖。下达1124万元,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范围从一年级及涉农专业学生扩大至二、三年级,实现全覆盖。下达141万元,完善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筹集4278万元,支持重点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全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

重庆酉阳:每年教育专项统提资金的20H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上级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资金全额用于县职教中心建设,县上按比例进行配套。按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配齐配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大型实训基地、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落实100万元资金作为职教中心临聘专业师资经费,预算1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云南红河:2013年,共拨付各级财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3135.44万元,按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标准执行,享受免学费补助人数17061人。下达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国家助学金1850.43万元,受助学生23157人。下达州级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下达中职学校省政府奖学金19.2万元,奖励48人;下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规范化管理支出;下达中职教育专项资金740万元,用于学校实训基地设备采购、数字化校园建设;下达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经费202.5万元,专项用于发放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岗位津贴;下达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经费99.2万元。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拟在全市范围内招收812名贫困青年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其中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收12名,承德市技师学院招收200名,承德人力资源经济学校招收300名、承德机电工程技工学校招收300名。学制两年(含半年顶岗实习)。

  据悉,我市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包括五项招生条件:具有我省户籍;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工会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成员;农村低保家庭或年人均收入贫困线以下家庭成员;15-22岁之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扶助生报名手续要正规、齐全,包括《2014年河北省城乡技能就业扶助招生审批表》、身份证明、学历证明、体检证明、“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或“特困职工家庭”成员(市工会出具的证明)相应证件或居委会(村)、街道(乡镇)出具的贫困证明(注明年人均收入)等有关手续。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逐一审核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后按名单分别填写《2014年河北省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招生备案表》,加盖人社部门公章和公示情况于8月25日前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


  各技工学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报名条件和审核程序相同,由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按照规定进行审核、公示和把关。


  鉴于河北省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我市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的学生都将享受免学费政策,免学费补助资金由教育口经费列支。


  为避免重复享受政策,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校城乡技能就业扶助生免学费补助资金不再由就业专项资金列支,从就业专项资金列支的“城乡技能就业扶助生免学杂费补助”项目名称改为“城乡技能就业扶助生免杂费补助资金”,我市每年每个学生人均学杂费支出水平由原来的3750元调整为725元。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其他学杂费用。

   “3年的路,辛苦而快乐;3年的生活,充实而美丽。韩妈妈,这3年,您辛苦了!”7月4日上午,在北京黄庄职业高中“民族团结班”毕业典礼上,布依族女孩孙丽向班主任韩京秀和学校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谢意。她的发言代表了第五期“民族团结班”23名学生的集体心声。

  “民族团结班”——黄庄职高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缔结的职教姻缘,至今已有近15载。2000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北京市10所国家重点职业高中与黔西南10所职业学校建立了“一帮一友好校”关系,其中黄庄职高与兴义职中结成对口帮扶姊妹校。自2000年至2014年,黄庄职高共接收5届“民族团结班”的学员来京学习。

  “这些学生都很棒,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手中握有各级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和其他奖励证书。”黄庄职高校长倪晓辉告诉记者。通过对口支援、联合办学,不仅学生获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黔西南的职业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黄庄职高为黔西南兴义职中培训了多名美容美发专业教师,在这些专业教师的努力下,兴义职中培养了美容美发专业学生2000多人,毕业生覆盖了全州美容美发行业,成为全州美发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贵州省职业教育著名品牌。

    记者近日获悉,今年高考陕西打破传统的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实行高职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为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开辟途径。

    据介绍,实施注册入学试点的学校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规模内,对申请本校入学的考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录取;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依据招生院校或生源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水平测试成绩进行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中,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者;中等职业学校往届毕业生中,目前在职在岗且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获得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经考试招生机构核实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考核公示并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公示后,可由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

   本报讯(记者申红珊)记者昨日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将在年内修订出台《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表示,现在社会上有两个现象:一方面大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日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技工荒”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这两个现象背后有两个倒挂。一是就业率倒挂,中职95%以上,高职92%,普通高校70%左右;二是就业待遇倒挂,职业院校毕业生月平均工资三四千,普通本科毕业生两千多。霍健康说,这意味着目前教育结构很不合理。

    对我省来说,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很有必要。目前,我省中职学校点多、面广、校均规模小、与产业结合度低,高职院校设置和人才培养不能很好覆盖省内重点产业。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表示,我省将加快构建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体,以毕节、黔西南、铜仁、黔东南等市(州)职教园区为两翼,以其他市州和调整保留的多个县级职业学校为区域中心的“一体两翼多中心”空间布局。同时,还将构建紧扣产业、错位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着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实现“中高本”教育贯通。同时,我省还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在年内修订出台《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另外,我省还将尽快研究出台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各地必须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并逐年提升比例,压缩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的5%用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政策。

    近日,河南省出台《技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4-2018年)》。根据规划,到2018年,河南将搭建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之间的“立交桥”,畅通技工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途径和渠道;建立各类课程标准与学分互认机制,鼓励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入读技工院校提高技能水平。

  规划提出,深化技工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模式。从2014年起,在全省公办技工院校推行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改革,普通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不低于普通中职学校,技师学院专项经费参照高职院校予以倾斜。要扩大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见新)日前,河南省郑州财经学院、黄河交通学院两所民办高校,分别与西藏那曲地区教体局、山南地区教体局签订对口支援中职教育协议,重点支持两个地区各建设一所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协议,两所学校将帮助西藏那曲、山南地区制定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帮助完善现有专业并开发新的专业,捐赠必要的教学、实训仪器设备和图书,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西藏支教并承担受援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任务。

    ●近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超过众多“211”院校。

    ●与此同时,在我国高职中职院校生源不足现象进一步凸现,高职中职生源告急的现象从东部蔓延到西部地区学校。

    ●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此后两天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怎样将职教发展推上快速道。

    接到电话,孙毅楼上楼下往返数次,抱着一箱箱巴旦木装车,去给乌鲁木齐月明楼的干果批发商送货。

    6月30日上午,30℃左右的高温,加上穿着厚迷彩服,孙毅没跑几趟已经满头大汗。这个刚刚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林果专业高职生,放弃了去企业、去乡镇工作的机会,成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干果。

    6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23日、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将职教发展推上快速道。

   “一路飘红”的就业率

    高考填志愿时,孙毅有意选报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林果专业。正是这个专业,让这个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小伙,与干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毅家在乌鲁木齐,但父母在巴州且末县承包了一些耕地,种植红枣、核桃。大学期间,孙毅就曾担任农民经纪人,帮助来新疆的内地商人收购干果。

大学三年里,每年果品成熟季节,只需忙活一两个月,就有3万多元的进账。随后,孙毅在月明楼开了一家干果店,他负责进货,父亲负责销售。

    然而,对于这种“小打小闹”的生意,孙毅并不是很满足。今年4月,他和收购干果时认识的两名合伙人,共同出资50万元,成立了乌鲁木齐森林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在巴州且末县,他的公司已经有了700多亩红枣、核桃合作基地。

    孙毅所在的班级有38名同学,除了个别不愿就业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不是进入了订单企业,就是考取了南疆一些地区的村官,只有孙毅选择了创业。

    谈到就业问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艾健自豪地说:“和往年一样,2014年有很多用人单位过来要人。我们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没要到人的单位,只能失望而归。”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校有毕业生人数2625人,实现了99.28%的初次就业率。

这只是新疆高职院校就业情况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全疆职业学校在校总人数为31.8万人,其中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5.5%,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甚至超过众多“211”院校。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何能逆市“飘红”?

“这是因为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的发展道路,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校长杨军看来,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无不需要技能人才的参与和支持。职业院校的明确定位,就是培养一线高级“蓝领”技能人才。

    杨军说,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联系紧密,有的甚至和企业联办专业,使得这些学院虽然招收进去的学生分数低于本科院校,但在三年的培养中,更注重实践,更符合社会需求,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就业期望值比本科生要低,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吃不饱”的职业院校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孙毅的公司就卖出了巴旦木30件。除去各项开支虽是微利经营,但对他和他的小伙伴来说,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就在孙毅成功创业时,他的高中同学从大学毕业后,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发愁。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每年到了大学生毕业季,就业问题就会困扰着大量的毕业生和家长。2014年,新疆高校毕业生预计7.56万人,比2013年高出7.38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节过后,疆内的企业老板一直在为技工荒发愁。

    人社部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25亿人,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严重缺乏,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这种情况在乌鲁木齐同样存在。以辖区内企业分布密集的高新区(新市区)为例,2014年3月,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辖区近百家用工大户摸底显示,企业普遍缺工,技工缺口占60%。

    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疆区域内从事水处理、环保行业的企业。与一般企业用工需求不同,它更倾向于成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根据2013年的业绩和今年的经营指标,除一线工人外,公司计划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约50名,但在招聘中遇到了难处。

    “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一是靠企业自我培养,二是靠外部引进。但这种人才本身流动性就小,尤其在新疆,其他企业都存在缺工现象,所以招聘进度缓慢。”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田晓燕说。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专业技术性人才,一边是高职中职院校生源不足问题凸显。近几年来,高职中职生源告急的现象从东部蔓延到西部地区学校。

    连续三年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计划以4%~5%的速度增长,2014年计划招生3800人。该校招生办主任仝莉介绍,整体上来讲,从2011年开始,新疆也出现生源下降趋势,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存在缺额情况。

    这种情况,在新疆其他高职中职院校也存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分析,高职中职招生难主要是观念不同造成的。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心中,高职中职是差生的选择,如果将来只能做“蓝领”,将和同班同学产生巨大的差距。此种心态,是众多应届生放弃高职中职院校的根本原因。

    三年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三年来生源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伺候人的活,不愿意报。”杨军举例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汪长明认为,另一个原因是高职中职院校毕业生没有高等教育文凭,意味着他们无法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是研究生,这等于关闭了技能人才上升的一个通道,孩子们当然不愿去。

    “断头路”的华丽转身

    不过,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也许将在今年开始逐渐终结。

    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振兴,并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我国的教育体系。

    6月23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作为参加现场会议的全国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的领导,李玉鸿感受颇深,“职业教育提高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杨军通过电视电话的形式在乌鲁木齐参加了这次会议。“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博士都是衔接的。”他感触最深的是,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这不仅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层次,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

    据了解,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兴办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淘汰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而美国的一些传统工业城市一方面组织低端产业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完成职业转移,另一方面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技术人才。

    6月2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教育部已经确定了天津、广西、黑龙江、沈阳、潍坊等10个试验区,还有全国各地承担的56个试点项目,将这些试验区和试点聚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提高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贡献率。

    在李玉鸿看来,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技术人才的有力支撑,中国只能在低端产业里徘徊。”

    在孙毅印象中,相比那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和自己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最接地气的。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玉)由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由157家北方涉林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会学会等组成的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近日在沈阳宣布成立。据悉,该集团将建立集团内技术技能人才联合招考机制,进而实现集团内职业院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

  集团的成立将推从我国北方林业职业教育驶入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轨道。

  据了解,该集团将建立林业行业产、学、研结合和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集团成员间将实现优势互补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集团内的林业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和林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将统一起来,实现集团内林业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建立集团内人力资源互惠交流机制,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选派优秀技术人员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

  此外,集团内校企还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订单培养基地、海内外留学基地和人才信息网等,推进林业职业院校招生、学生实习、就业、留学等工作,满足林业企业用人需求。集团内的林业职业院校将提供企事业单位职工在职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行业企业职工能力素质提升、转岗和区域内社会人员终身学习服务。集团内的林业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事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和林业科技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援疆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好教育援疆、就业援疆支持作用,全面提升阿勒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近日,我省派出职业教育专家组进驻阿勒泰,帮助编制《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五年规划》,与阿勒泰地区一道绘制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用工荒”和“就业难”一直是困扰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边是很多适龄青年初高中毕业后无一技之长有业难就,一边是企业要花高价去内地招聘职工,所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增加各族群众收入,改善民生,已成为阿勒泰地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亟待解决的课题。

  《五年规划》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核心,突出一个特色,借助两个平台,对接三大产业体系,建好四所特色学校,打造五个重点专业集群,建设六个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中职教育办学水平,为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总体思路;对接特色农牧业、进出口和矿产资源深加工、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体系,提出了实施基础能力改善、信息化建设加强、重点专业群建设、实训基地拓展、校长与教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共建、内涵建设创新、职业人才培养“八大计划”。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我省将分别在资金、项目、人才三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资金支持上,我省从今年开始,今后每年按照全日制中职在校生规模生均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投入,以现有的在校生规模,投资每年将不低于1000万元,五年累计投资将达到5000万元,全面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在项目支持上,主要支持《五年规划》所列的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基础能力改善、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在人才支持上,主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支持,做好对口师资的合作交流。在我省大力支持下,阿勒泰地区职业教育建设将成为惠及全区各族群众的民心工程,成为促进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程。

 

 

 上海商业学校学生在比赛中。

  杨浦职校学生赛前实训。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参赛选手。

  二一四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上海中职代表团捷报频传

  6月底结束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传出好消息,由36所中职校152名学生组成的上海中职代表队,取得42金62银40铜的佳绩。

  今年比赛,上海共有144名学生获得奖项,获奖率为94.7%,其中17所中职校的42名学生获得金牌,较去年金牌和银牌数均递增了13枚。 42枚金牌中,第一产业1枚,第二产业17枚,第三产业24枚。

  上海参赛选手亮点频频。 “烹饪”组打了翻身仗,共获7枚金牌,创历年来参加全国大赛烹饪项目最佳成绩。与往年不同,今年以烹饪项目为试点,由市教委教研室组织全市性选拔赛,第一名选手在哪所学校,该校就定为项目牵头学校。经选拔,曹杨职校担任“中式面点”、群星职校担任“热菜”和“冷拼与雕刻”的项目学校。全市性第三方选拔机制,大大鼓舞了参赛学校积极性。

  今年比赛,部分项目实现了大满贯。舞蹈是去年起设置的赛项,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3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继去年夺得4枚金牌后,今年再勇夺3金,又一次实现了舞蹈项目大满贯。夺金大满贯项目还有汽车营销、面点、模具制造技术、美容美发组的标准卷杠及男士无缝推剪造型、晚宴化妆等。

  上海代表队还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上夺魁。模具制造技术由工业技术学校2名学生组成参赛队,他们进行产品数字建模设计、成型零件加工等,技术新、难度大,一举拿下金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夺金的还有汽车修复 (钣金)、智能家居、建筑CAD、装配钳工技术、工程测量、服装设计与制作等。而传统的优势项目继续领先。美容美发组9名学生参加,有8名学生夺金;建筑CAD组4名学生参加,3名学生夺金。

  参赛师生诉说大赛背后的故事

  “职教精神”闪闪发光

  经过数月集训,再加上刚参加完全国大赛,不少师生脸上写着疲惫感,但是说起参赛经历,他们的眼里炯炯有神。 “台上十分钟,台下数年功”,这也成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生动写照,赛场内外发生了很多动人故事,好成绩的背后是师生的辛勤付出。

  黄瓜一切就是一万根

  烹饪非常讲究刀功,但刀功的练成非一日之功。集训的几个月时间里,曹杨职校老师买了几百斤萝卜、南瓜和黄瓜,供学生精雕细刻。由于南瓜取材只需用实心部分,为了不浪费,其他部分就给学校食堂大厨做南瓜汤和南瓜饼,以致于几个月后,学校老师都开玩笑说: “学生天天刻南瓜,我们天天喝南瓜汤,这学期南瓜饼都吃饱了。”蓑衣黄瓜这道菜可以展现绝佳刀功,切起来需厚度均匀,不能有断片,要有一种 “黄瓜弹簧”的拉伸感。每个参赛选手为了让自己功力更加娴熟,在两三个月时间里硬是切了1万根黄瓜。

  钣金项目又苦又累,为了操练技术,杨浦职校等参赛学生,在集训期间用了两三吨钢材,敲打、焊接,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甚至出现手指肌肉劳损、抬不起手臂等状况,仍然坚持。一名参赛学生说,专业老师周志巍整天陪着他们练习,一大早坐8号线头班车,从浦东穿越大半个上海到浦西,再乘末班车回家,“老师为了我们都能坚持,我们更没理由放弃。 ”周老师说,做钣金工虽然辛苦,但市场需求大,薪资待遇也不错,参加大赛可以磨练技术,以后学生就业前景更好。

  内援外援助力大赛

  上海商业学校学生林璐璐获得美发与形象项目金牌。她说,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感谢”,“没有老师的贴心照顾和悉心指导,我甚至都没机会参加比赛”。由于美发需要实战操作,全校不少老师主动捐献头发,老师的信任给了她们鼓励。

  曹杨职校校长王茂江说,好成绩也离不开 “外援”们帮助。在烹饪专业学生集训时,学校请来了一些 “大厨”作点评、提建议。有一名五星级酒店大厨,曾参与今年在上海举行的亚信会议国宴制作,经验丰富。在他的 “金点子”贡献下,学生们参赛时雕刻了一盏别致的灯具和钟座,获得好评。还有不少学校利用校企合作资源,请企业界工艺师助阵,让参赛学生实时了解现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比赛当中 “如虎添翼”。

 新疆内职班学生首获金牌

  今年,群益职校3名新疆内职班学生,喜获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金牌,这也是内职班学生首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且取得优异成绩。

  对这3名新疆学生来说,要过汉语关是不小挑战。蒋黎文老师说,光理论题的题库就有500道,这些专业问题别说少数民族学生,就连老师看完、再吃透,也需花很长时间。几个小姑娘在老师帮助下,花了一周时间就全部攻下,最后理论题分数出来时,她们居然在全国学生中分数最高,不少专家都很惊讶。

  新疆学生在饮食上颇有讲究,到南通参赛时,几位老师跑遍好几条街道,最终找到一家清真餐厅,给学生定制符合她们口味的菜肴。细心的老师还给他们买来牛奶、饼干等,成为闲暇之余的小零食,补充能量。当知道自己取得金牌后,几名小姑娘和老师欢乐地拥抱,汉族老师成了她们坚强的后盾。

 一块闪光的铜牌

  大众工业学校有1名参赛学生,这次比赛获得铜牌。但在校长高康看来,这块铜牌同样“发光”。这个学生本来是金牌 “种子选手”,但是赛前训练时,手指不小心受伤, 4厘米伤口上缝了6针。快到比赛日了,他的伤情仍恢复得不理想,不能拆线。但孩子并不放弃,坚持参加比赛。他参与的钳工项目,全靠手的灵活性,由于包扎影响比赛,他硬是裸露伤口操作,让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参加本次比赛的152名学生当中,有8名学生与奖牌无缘。但是,他们同样为了荣誉,付出了艰辛努力,洒下了汗水泪水。 “每个参赛学生都是最棒的。”这是带队老师和校长的共同感受。老师们形象地把集训时间称为“5+2”、“白+黑”,参赛选手毕竟大都是十六岁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3岁,但他们不怕吃苦,集训日时几乎每天从一大早练到晚上八九点,这段参赛经历在增强他们技术的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成为学生们人生路上一段宝贵经历。

  短评

  职教改革,一路前行

  今年全国大赛,上海中职代表团取得众多沉甸甸的奖牌外,又有好消息传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正在申报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探究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建设的改革创新,改革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成绩和探索,饱含了众人的智慧与汗水,折射出上海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一切都归功于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改革。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职教课程改革,打造“适应需求,面向人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不少中职专业建立新的教学标准,建设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缝对接企业需求,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同时,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品牌“星光计划”大赛面向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展示比拼技能的舞台。上海还推出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的培养模式。随着职教改革深入,每个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们跟着专业老师和兼职专家“学徒”,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在技术和学历方面继续深造,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今年参赛项目中,上海中职组钣金项目不仅领先于全国水平,更与国际接轨,学生们陆续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一展身手,取得不错名次。如今,上海不少职业院校尝试推进职教国际化,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培养一批达到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学生,提升了职业人才的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转型发展,上海职业教育改革,也将一路前行。

    6月23日~2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目前,以打造为“中国第一职教城”为目标的渭南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中国第一职教城”雏形初具。

  渭南70多所职业院校每年输送10万余技能型人才

  “如果没有学到技术,我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流浪呢!”毕业于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华说话间虽有几分调侃,但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他看来,当年选择上职校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据李华讲,2008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在复读与上技术院校之间徘徊不定,最终选择了上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道路桥梁专业,目前在陕建集团工作两年,收入每月五六千,“和身边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工作较稳定,收入也略高,不少同龄人还羡慕我呢!”李华说。

  “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是用工荒的真正原因。”渭南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王晓伟介绍,自2013年开始,中职免学费政策、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贴幅度和覆盖范围调整,“培养成本减小,就业形势还很乐观,不少职校毕业生未毕业就被‘预订’,技能型毕业生备受青睐。”

  近年来,渭南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全市70多所职业院校,每年可实现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名技能型人才。

  “除强化职业院校社会培训功能外,还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王晓伟说。渭南市扶贫办社会科科长宋明介绍,针对农村贫困人员、初中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等人群展开的“雨露计划”,截至目前,培训输出78638万人,稳定就业率在80%以上,“都是订单培训,定向安置,人均年纯收入在2万以上。”

  渭南每年拿出1000万元

  支持职业教育

  “渭南职业教育由来已久,最初发展迅猛,但更多表现在数量的增长,质量参差不齐,各类职教院校达到200多所,小、散、乱现象严重,缺乏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渭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是渭南市大多数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从2008年开始,渭南市也出台政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职业教育。“渭南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持续3年超过97%。”渭南市教育局职教科工作人员说。

  为使职业教育走上规范化、规模化之路,2009年,渭南市委、市政府按照打造“中国第一职教城”设想,提出在高新区 (论坛)打造一座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科教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渭南中医学校等4所较大的职校已实现整合,目前有3万名师生入住园区。据悉,渭南市委、市政府今年还将继续引进更多高层 (论坛)次人才,多名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投入到渭南职业教育事业当中。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少校)为了练习美发与形象设计,3名学生2个月用掉1000个假头;为了练习冷盘雕刻“蓑衣黄瓜”,每名学生用掉1万根黄瓜……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上海中职代表队获得42枚金牌、62枚银牌、40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苦练加实力结出硕果。

  上海今年派出152名学生参赛,来自36所中职校,参加41个赛项的角逐。在集训组织方面,上海今年开展试点,由市教委教研室组织全市性的选拔赛,获得第一名选手所在学校为项目学校,对来自不同学校的选手展开培训和进一步选拔。如对于烹饪大项,曹杨职校负责“中式面点”项目,群星职校负责“热菜”和“冷拼与雕刻”两个项目。在此次大赛烹饪大项比赛中,上海共获得7枚金牌,包括“中式面点”4枚、“冷拼与雕刻”2枚和“热菜”1枚,创历史新高。

  为了迎接大赛,上海各项目学校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参赛选手展开了高强度训练,精心准备。如车身修复与扳金项目选手吃住在学校,每天从早上6点练到晚上9点;练习局部修复和焊接,每个人用掉的钢板有1万片,堆起来有两三吨重。

    7月1日,记者了解到,沈阳市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日前在沈阳市化工学校成立。该集团的成立是推动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具体举措。

  该集团是在沈阳市教育局和沈阳医药学会主导下,由沈阳市化工学校牵头,数十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组建。

陕西高职招生实行多元录取

试点注册入学及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录取

  本报讯(冯丽 记者 柯昌万)记者近日获悉,今年高考陕西打破传统的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实行高职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为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开辟途径。

  据介绍,实施注册入学试点的学校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规模内,对申请本校入学的考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录取;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依据招生院校或生源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水平测试成绩进行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中,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者;中等职业学校往届毕业生中,目前在职在岗且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获得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经考试招生机构核实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考核公示并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公示后,可由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

民盟宁夏第二届教育研讨会在银召开 把脉职业教育

  6月28日,由民盟宁夏区委会和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民盟宁夏第二届教育研讨会在银川召开,区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把脉宁夏职业教育现状,探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策。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夯实人才强区战略”,共收到30余篇纵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研讨交流中,与会专家学者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探索以培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职教新模式、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建设、推进宁夏高等职业院校协同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深入分析,热烈研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宁夏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起“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近日,河南省出台《技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4-2018年)》。根据规划,到2018年,河南将搭建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之间的“立交桥”,畅通技工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途径和渠道;建立各类课程标准与学分互认机制,鼓励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入读技工院校提高技能水平。

  规划提出,深化技工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模式。从2014年起,在全省公办技工院校推行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改革,普通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不低于普通中职学校,技师学院专项经费参照高职院校予以倾斜。要扩大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王锋 报道:6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铁军一行先后深入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等3所城区中职学校调研“雨露计划”开展情况。

在实地察看并听取3所学校办学情况和“雨露计划”开展情况汇报后,王铁军强调,“雨露计划”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雨露计划”参训学员和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用足用好,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致富;要统筹协调“雨露计划”生源,避免学校无序竞争和优势资源浪费。各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校校合作、校企联办、订单培训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打造迎合市场需求、符合企业认可、利于学生就业、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品牌专业,扩大自身影响力,依靠品牌效应赢得办学效益。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