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他指出,刚刚过去的2018年,党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功实施“奋进之笔”,致力于变革育人方式、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回归教育规律、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陈宝生指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教育系统要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深入抓、抓深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一是把“两个大计”转化为教育优先的实际行动,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多想办法,在超前规划上多出主意,在资源保障上多下功夫,使教育优先发展真正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二是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要朝着体系化努力,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三是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四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牢牢兜住底线,抓紧补齐短板,加快缩小差距,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进入关键阶段的决定性进展。五是克服“顽瘴痼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继续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瞄准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破解继续教育发展难题,深化开放促进改革,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六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陈宝生强调,完成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繁重任务,必须提升狠抓落实的精神状态、方式方法和效果要求。一是用高政治站位抓落实。要深刻认识到,抓落实就是抓政治建设。要在高政治站位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抓落实的本领、增强抓落实的自律。二是用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围绕清单干、聚焦重点干、瞄着问题干、创造性地干,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机械呆板、不讲效果、不计成本、选择性地落实。三是用奋进的状态抓落实。要拉升奋进目标、形成奋进合力、深化奋进效果,把“奋进之笔”转化成奋进之效。四是用学习的自觉抓落实。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注重学用结合,主动掌握新知识、把握新趋势,养成学在平时、持久推进的学习习惯。五是用研判的习惯抓落实。围绕全局、变局、布局、格局等做好研判,综合各方信息,深化认识过程,进行科学决策,找到抓手和突破口,变苦干为实干、能干。六是用法治精神抓落实。要加快教育领域立法、修法进程,坚持有法必依、于法有据、依法行政,用法治的理念、方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北京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甘肃省、青海省作会议交流发言。教育部党组成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中央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教育部机关处级以上干部、直属单位司局级干部及有关社团负责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属高校、合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正职干部,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密集出台了诸多政策,职业教育发展高速发展期。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 “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不久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也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第一次出台产教融合专门文件,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并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了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


去年11月,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便已经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多次预告,千呼万唤,这份8700字的文件的面目终于揭晓。《方案》将职业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职业教育改革制定了顶层设计方案,职业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大幕将徐徐拉起。


10个新增劳动力,7个来自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有多重要?


从与民众的相关度来说,职业教育与万千家庭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各类职业院校近万所,包括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中等职业学校(机构)8181所。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中,10个人当中就有7个人毕业于职业院校。最近一段时间离,争议较大的中职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近1.5亿人口。


从中考开始分流,大概有4成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直接为进入社会做准备;接近6成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高考之后,又有很大比重,将进入高职大专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虽然每年本科生、研究生录取规模都在扩大,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的含金量在不断下降,“本科生不值钱,一抓一大把”的说法盛行,但是我国本科以上学历就拥有多少呢?实际上,全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到4%。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讲,之所以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源于技能型人才在未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打造制造强国,越来越需要大国工匠,需要,培养产业生力军。


而目前的现状时,高级技能人才还无法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高薪却招不到高技能人才的案例比比皆是。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教学和实践两张皮,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了理论,却不能熟练操作;课堂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上学的是过时的技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却用不上。


而最动摇职业教育根本的则是社会观念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是我们的历史传统。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都希望上普通高中、普通高校,而不是中专、职业高校。家长们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让孩子抢跑,过年期间都不让孩子放松,参加各种培训班,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了让孩子上名校吗?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本科率、一本率才是政绩,才能迎合老百姓让孩子读本科、上名校的愿望。


一名学者谈到这种现象时痛心疾首,他指出1950~1980年代不少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及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都上中专,而现在 “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 “职教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是无奈之举。”


前些年,浙江某中学发的一条通知竟然提醒学生“不要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


职业教育虽然辐射范围广,社会需求大,贡献卓著,但却始终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规划职业教育全方位改革,巩固和职业教育地位


去年,江苏省委书记对江苏严格执行普职“大体相当”即“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出了批评。


随后,江苏大幅提高了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此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还要不要中职”的讨论,职教管理者、研究者与实践者均感到不安,担心震波会向全国传导。同时,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也的确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也给发展职业教育带来了压力。


对此,《中国教育报》刊发记者署名文章《保卫中职》,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贡献、现实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中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不能削弱,还必须不断巩固和提高。


文章指出,“发达国家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证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会必然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弱化以及职普比的下降。事实上,中职教育正有力地支撑着像德国这样的制造强国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毫无疑问,在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绝对不会缺席。”


而此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方案》重申,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这给关心中职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吃下了“定心丸”。


《方案》明确了不同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比如,明确了“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则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要让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外,还提出了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推动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到2020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畅通职校生发展道路,破除社会歧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读职业院校的出路如何?这关系到家长的教育选择,也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源泉动力。


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服务。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可毕业生,社会上歧视职校生,制度层面对职校生区别对待,那么就算技能岗位的工资高,家长还是想让孩子去坐办公室。


破解这个问题,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未来的职业教育与企业融合发展将越来越紧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将能更好满足企业社会需求,为高质量就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方案》更大的看点在于给予技术技能人才平等的社会待遇。


对技术技能人才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化传统,更主要的来自制度层面。


从考试制度来说,普通高中、重点高中优选录取,剩下的去读中专;高考时,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录取结束后才是高职院校。社会自然会形成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评价。


就业时,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开放,大城市落户职业院校毕业生没有机会。职称评定上,职校毕业生也饱受不公平待遇,地位和待遇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不少“新一线”城市进行了“抢人大战”,纷纷放开了落户限制,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但是大多数城市都以学历作为落户的门槛,其中仅有郑州等少数城市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放开了落户限制。


《方案》不仅提出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提出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


还特别强调“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想上大学怎么办?《方案》提出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意味着,读中等职业学校照样可以上大学,而且是用适合技能人才选拔的方式上大学。由此也可以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提高吸引力。而这是提高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改变社会偏见的第一步。


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非一日之寒,破除这种歧视也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职校生就业质量越来越高,制度、政策层面的同等待遇落到实处,牢固的社会偏见也会被打破,家长以及学生的教育选择也会慢慢发生改变。


实际上,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向大城市、向名校输送高中生,不如培养立足本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名校毕业生大概率会留在大城市,而不是回到老家,而培养立足本地的技能,却能真正为地方所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算长远账的话,地方政府也应该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2020年起,职业院校教师基本不招应届生,大家怎么看?


首先要了解高职院、中职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也即是要求学生毕业后在专业方面的动手能力很强,甚至要强过同专业的本科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更要有专业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如果一个有志成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能够在企业或者其他专业岗位上历练过再到教学岗位,那就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习训练。目前,一些有特色的职业院校,有的采用了双元制教学,理论学习与实习训练比例可以各占50%,其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马上就可应用。回归正题:如果教师的专业应用技能都不达标,怎能带出合格的学生?事实上,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有一个考核指标:就是必须为“双师型”符合人才(工程师、讲师),要达到这个要求,应届毕业生确实需要有一段路要走的。


职业院校教师基本不招应届生,早该如此。你想想,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光是一些耍嘴皮子的人培训,这不是误人子弟是啥?


一是国家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两条线,目前是互不关联、互不干涉,就是一个大问题。学历教育风生水起、如日中天,几乎没有不败之地。积极一面我们不用谈,但消极方面,不得不谈一下。其结果就是毕业即失业,都去坐办公室、喝茶、高工资。多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硕士博士,有多少科研去搞?再最后就是弄虚作假搞论文。虚无主义。一方面工厂企业缺人才,一方面大学毕业就业难。究竟是为什么?


所以提出大国工匠,重视技能人才,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也不是发一个两个文件就完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腐败抓了,没有人干活了。国人就是难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都一样,基础课如数学、外语,毕业生上班即上岗,但许多具有专业性质的毕业生,没有进入工厂、没有到企业实践,没有科研经历,就上课,几乎就是胡闹。



职业学院教师不招应届生应该是正确的。因为职业学院与大学培养的学生,方向不一样,大学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职业学院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注重技能操作。应届毕业生没在工厂或科研单位工作过,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更没有实际操作能为,如何能教好学生。建议从工厂或科研单位工作的工程师及高技能工人里面招聘老师,才会提高职业学院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的根在中小学,而中小学又整天忙于做题考试排名,人人都忙于学习语数外,有些学生天生的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慢慢慢慢就被扼杀了!等到上职业学校再来学习木已成舟,那点天生的灵性已荡然无存!


许海峰如果不是喜欢且有时间玩玩具枪,能有那么好的枪法并进而获得我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吗?


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唯语数外是好,会让国家技能型人才后继乏人,职业教育的根本被彻底掏空!虽然科举制度被废除这么久,但是,如果仍然用当前读死书死读书的模式,最终会步入科举误国的老路!


该有至少5年的企业从业经历。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的2019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及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的2019年新增专业(技能方向)进行了综合评议,研究确定对16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37个新增专业(技能方向)进行备案,从2019年起列入招生计划,同时撤消8所学校14个专业;并将2019年北京市新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单予以公布,同时公布部分学校申请撤销的专业名单:






今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分别新增37个和33个专业。其中,早期教育、交通和大数据等相关领域成为热门。一批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不符的专业逐步退出。


北京市教委组织专家对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的2019年新增专业(技能方向)进行了综合评议,研究确定对16所学校37个新增专业(技能方向)进行备案,从2019年起列入招生计划,同时撤消8所学校14个专业。


新增的中职专业中,学制从3年到6年不等。其中惟一的6年制专业是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的芭蕾舞表演专业。除了数字影视动画制作、电子竞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等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外,传统专业也有新升级,出现在新增专业名单中。比如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会计专业,新增的专业技能方向是“云财务会计”。北京昌平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增的方向是智能汽车技术。


今年被撤销的中职专业以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等为主。比如商务英语、办公室文员、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纷纷退出。


另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备案审批结果,2019年北京市新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单涉及33个专业,修业年限均为3年。其中包括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工程造价、无人机应用技术和早期教育等。酿酒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与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不符的专业则退出今年招生。

日前,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有效防范类似事故发生,确保高校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

高校教学实验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严查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与运行,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教学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的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要严查教学实验室师生安全教育,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开展面向师生的教学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内容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严查教学实验室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与运行,对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涉及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环节安全风险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管控,形成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相应数据库。要严查教学实验室安全设施配置与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和装备齐全有效,配齐配强教学实验室安全队伍,切实保证教学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要严查教学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统筹制定教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制度,切实做好应急人员、物资和经费的保障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对照安全检查结果,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完善安全管理体制,优化安全管理机制,积极查漏补缺,制定危险源分级分类处置方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工作水平,严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能应急、有实效,确保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贯穿全部环节,安全管理环节严密、分工细密、衔接紧密,实现对安全隐患的逐项消除。各高校要因校制宜制定本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

随《通知》下发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检查要点(2019版)》,分层分类逐项列出了高校教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安全宣传教育、危险源管理、安全设施与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关注要点。

如何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近些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相关提案很快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

“高校既是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王焰新在提案中建议,更加注重高校的基础研究,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型创业融通发展,建设专业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构。针对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制订职称评定与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王焰新记得,就在两会结束不久,教育部科技司一名处长到武汉出差之时专门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就提案的相关内容听取更详细的建议。此后,教育部又与王焰新多次联系。

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同年,教育部印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一定与我的提案直接相关。但我能深切感受到,教育部对这一问题相当重视,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研究解决和改进的办法。”王焰新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为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工作。2018年,教育部共收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980件,占全部代表建议数的13.7%;承办全国政协委员提案810件,占全部委员提案数的17.5%,所有承办的建议提案全部按时完成。

针对代表关于增加幼儿教育资源供给的建议,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赴13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完成了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并在全面调研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吸纳部分代表意见,教育部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中,对长江学者的基本条件、岗位职责等作了进一步明确,将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作为长江学者的首要条件,并建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退出机制。

针对委员提出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提案,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调治理”的总体思路,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审批登记、培训行为、市场监管等作出规定。

围绕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培育“大国工匠”的提案,教育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采纳吸收有关建议,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修改完善的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对现代学徒制作出了相关规定。

“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涉及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各方面内容,既包含改革教育学制、创新教育形式等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的建议,也有关于学生资助、课外辅导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对策,为教育政策的制订、执行和完善提供了宝贵参考。”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加强沟通、注重实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好每一份建议和提案。


“闪辞”是指在职时间变短,稳定性变差,入职不久就辞职的现象,“闪辞”现象增多,给用人位造成了困扰和压力,特别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办的以企业命名的旨在探索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二级企业学院(以下简称企业学院)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后“闪辞”现象面积有扩大之势,给企业和学校均带来伤害,成为企业学院的一大痛点,应引起深刻反思,及时止损。办企业学院是对深化校企合作理性探索,不是试错,需要系统性思考。


01
机制建设是支点


企业学院作为校企共同体一定是双方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共识而发展的产物,能否持续同频共振,需要互动机制作为支撑。建立基于校企共同体的目标链、标准链,形成一体化链接,校与企供需结构性匹配,推进人才流、技术流、文化流、资金流"四流"高频流动。校企双方共同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润无声育人策略,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组织,课与岗内容匹配,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同教”、"同评",学生与企业员工“同事"、"同学",校企共同培育职场文化和价值观,保证各利益方满意。从现实来看,办企业学院的机制建设难点在如何有效实现校企之间资金流动,除职业院校个体努力外,还需政府推动。


02
专业遴选是基点


职业教育是通过聚焦一个专业的系统学习,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完善的道德和具备某一领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社会职业人,然后在某个岗位上立足,不断历练自己、拓展自己、迁移自己,形成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相融合的专业素养,做到一辈子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要求。办企业学院,应遴选有发展前景、办学基础较好且有实力的专业群,为企业学院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03
企业遴选是重点


企业的发展实力直接影响企业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稳定率,考量企业的发展力、影响力、培训力、教育力、文化力、吸纳力、互动力等要素,是遴选企业的重要指标,遴选有教育能力的企业是办好企业学院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校企合作现实实践情况看:一般来说,民营、劳动密集型、中小型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不强,深广度不够,但合作过程中局部效果明显;国有、技术密集型、大型典型等企业参与能力较强,系统化合作基础好,但合作过程中整体效果较弱。建立企业参与职教的激励机制,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准并引导企业由偏好成本向偏好技术技能发展,有效提高效果,除职业院校个体努力,还需政府推动。


04
职业规划是难点


当今社会,新生代在职业上可能不再会从一而终。职业成长规律告诉我们,职业成长是需要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积累,经历感觉期、理解期、超越期等阶段,跳槽并非不可,但频频跳槽可能破坏这种周期性的积累,难以完整历练自己而更好的成长。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帮助其形成理性的职业观,摒弃浮躁心态,坚持专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同一件事情当中,产生职业生涯滚雪球式的复利效应,避免情绪化和一味功利化的“闪辞”,更要避免成长的"闪退",应是企业学院的重要优势,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一项有难度的"跨界"工作,需要有高度智慧。


05
诚信招生是起点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视点排序“个人发展空间”(76.6%),“薪资”(68.6%)、“福利待遇”(56.3%)。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为招揽生源,部分院校借企业学院之名,往往夸大其词,承诺多多,就业后反差较大,就会出现大面积的"闪辞",甚至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企业学院在招生招工过程中,保持教育定力,不做虚假宣传,以诚信文化培育诚信,严守承诺,校企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企业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尽可能做到岗位安排上专业对口,帮助学生逐步向预期值迈进,是有效减少企业学院学生"闪辞"的有效措施。


办企业学院,是有效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促进企业与学校实施全要素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战略举措,能有效推进校企合作从初级走向高级、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从内容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的梯次递进,从接合到结合、从协同到合作、从整合到融合集成度的梯次提高,服务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乃至专兼职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论坛背景


为宣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虚拟现实发展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整体促进职业院校虚拟现实专业建设,内涵夯实虚拟现实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思路,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方位、系统化打造虚拟现实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3月1日-3日,北京,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大连理工出版社承办的“2019年度全国职业院校虚拟现实产教融合与专业建设高峰论坛”顺势而生。


二、论坛组织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

大连理工出版社

协办单位:北京自动化学校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聚焦职教


三、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19年3月2日—3日(3月1日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北京


2019全国职业院校虚拟现实产教融合与专业建设高峰论坛

会议议程


3月2日上午

8:00-9:00

会议签到,VR软硬件环境现场体验

第一单元   主旨报告

3月2日上午

时间

报告主题

演讲嘉宾

9:00-9:10


领导致辞

9:10-9:30

虚拟现实带来的

教育革命与创新

周明全 教授

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

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9:30-9:50

虚拟现实在职教领域的

应用与前景

孙伟 院长

贵州盛华职院

9:50-10:10

行业视角下的VR

产教融合与院校发展

王志强 主任助理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

指导委员会

10:10-10:30

2019VR文创设计与3D打印

2019VR教学资源创作

大赛解析

陈丽华教授

王学松博士

10:30-10:50

不同专业大类下的

VR专业建设思路

吕云 博士

威爱教育创始人

第二单元  授牌及合影

3月2日上午

10:50-11:10

虚拟现实产教融示范企业授牌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基地授牌

集体合影

第三单元  高端对话

3月2日上午

11:10-12:00

职教领域的VR产教融合

VR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

职业院校的VR人才培养

行业/政府代表

专家代表

院校代表

企业代表

12:30-13:45    用餐

第四单元 新世纪虚拟现实专业规划系列教材研讨会

3月2日下午

教材建设研讨(分会场1)

研讨内容

主持人

14:00-14:50

《虚拟现实应用基础》

教材建设研讨

谢建华、吕云

14:50-15:40

《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组》

教材建设研讨

吕云、谢建华

15:40-16:00

茶歇

16:00-16:50

《虚拟现实正向建模组(3DMAX)》教材建设研讨


吕云、谢建华

16:50-17:00

会议总结  散会

吕云、谢建华

教材建设研讨(分会场2)

14:00-16:30

《虚拟现实逆向建模》

主持人:陈丽华


3月3日上午

9:00-11:30

参观首钢工学院VR一体化实训室


四、论坛形式


主旨报告+对话交流+颁奖+研讨会+现场体验+参观


五、主要内容:


(一)主旨报告

1、虚拟现实产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虚拟现实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3、职业院校虚拟现实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4、2019年VR教学资源创作大赛解析

5、2019虚拟现实文化创意与3D打印大赛解析

6、虚拟现实专委会2019年工作计划


(二)对话交流

构建标准体系,推动职业院校虚拟现实专业建设


(三)对话交流

深化VR职业教育改革,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优势


(四)对话交流

全方位培训,推动职业院校VR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五)颁奖

全国职业院校虚拟现实产教融合骨干企业


(六)研讨会

高职高专院校虚拟现实专业规划系列教材研讨会

分组讨论:首批教材目录、参与会员、任务分工等:

1、《虚拟现实应用基础》教材编写组研讨

2、《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组》教材编写组研讨

3、《虚拟现实正向建模组(3DMAX)》教材编写组研讨

4、《虚拟现实正向建模组(MAYA)》教材编写组研讨

5、《虚拟现实逆向建模组》教材编写组研讨

6、《虚拟现实全景设计与制作》教材编写组研讨


六、拟邀嘉宾


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

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领导

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领导

各高职高专院校校长

国内外知名企业

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等虚拟现实领域知名专家

各职业院校教务处、相关院系负责人、专业及课程建设负责人、实验室中心负责人、骨干教师、科研人员等

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虚拟现实专委会成员等


七、报名及联络


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     李老师

13911065966  微信号:lmh421 邮箱:33762673@qq.co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老师

13504087657   邮箱:48489372@qq.com


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利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要发挥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作用,68.2%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建立健全相匹配的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


邓子嶒是东华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在就业指导课上了解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可以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操能力,而且学生在企业学习后,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入职后适应更快。”


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泽伟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能够提前帮助学生解决未来在工作中可能会碰见的种种问题,减少在工作后临时学习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让企业和人才供需之间更密切地融合,也发挥了职业技术教育在“干中学,学中干”的优势。


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看好企业新型学徒制,71.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利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哪些现实意义?58.4%的受访者认为有利于企业、院校、政府协调发挥作用,58.0%的受访者觉得可扭转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


邓子嶒认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最大的问题在于,单纯的知识学习难以和实际工作相契合,“刚到工作岗位都会有些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感觉”。


陈秋霖指出,现在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还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度问题。“职业技术院校本身应以技术培养为主,培养学生执行操作能力。而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都是按学术的路子走。这是供给问题。从需求层面来讲,学生大都是毕业前去用工单位实习,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导致匹配度上差一些”。


对于当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69.8%的受访者认为技能人员创新性不够,58.0%的受访者指出高级技能人才缺失。


如何发挥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作用?68.2%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61.4%的受访者建议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明确校企双主体职责。


陈秋霖认为,发挥好新型学徒制的作用,要保证企业师傅和学徒之间真正做到一个愿意带一个愿意学,此外还需要合理的用工机制。“首先,要明确学徒用什么样的方式挑选,其次,要明确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可以淘汰。此外,学生日常生活如何安排,在企业住还是回学校?我觉得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一定要界定清楚”。


陈秋霖期待看到这种企业新型学徒制向大学开放,“建议一部分学校融入到职业学习中,参考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方式,来保证就业效果”。


受访者中,学历为高中、职高或中技的占9.6%,大专或高职占25.6%,本科占58.8%,硕士占4.0%,博士占0.5%。


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篇8700多字的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通知》强调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人民日报》1月31日刊登了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其中陈宝生谈到对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深”“难”问题进行改革攻坚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深化高考改革攻坚行动,另一个就是培养产业生力军改革攻坚行动,主要任务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央高度重视,要打出改革“组合拳”。《方案》就是这套“组合拳”。


5c2fdb6816e8367f30b6f7478551fb5b

9eead01eb5fbf0d29acdd5f6f73ea5ff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的要点



1、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2、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3、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总体目标的要点



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

1、办学格局:政府举办为主→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

2、办学追求:规模扩张→提高质量;

3、办学模式:参照普通教育办学→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点鲜明。



具体指标的要点



1、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2、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3、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4、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5、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具体措施的要点



1、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①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②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④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①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

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③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④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3、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①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②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③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④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①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②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5、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①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②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6、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治理督导评价

①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②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7、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①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②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方案》就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职业教育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痛点则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对此,《方案》拿出了份量很重的激励措施。



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方案》提出,到2022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德国的“教育型企业”。德国是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典范。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曾介绍,德国只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企业有资格做教育,这些企业被命名为“教育企业”,能够享受与学校一样的社会待遇。这些教育企业与学生签订的合同是教育合同。当企业需要职业人才时,企业是需方,学校是供方,当学校需要企业提供新的技术、实训基地、实训老师时,学校是需方,企业是供方。


但在我国,产教难以顺畅融合恰恰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难点。“学校很愿意与企业合作,但‘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我经常说:‘晚上7点钟央视新闻播送的几秒钟的白酒广告,会花掉几个亿,却很少见到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投入巨资的报道’。”姜大源说。


《方案》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出了激励机制。其中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方案》还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


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在师资力量方面,《方案》甚至在倒逼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其中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对于学校也有激励,《方案》提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学校仍是重要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方案》对中职、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提出了改革举措。


职业高中目前几乎已是每个县市区教育体系中的标配,但在很多地区,职中只能招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生源严重匮乏,甚至成为“问题学生”的聚集地。


现在,职中迎来了绝好的振兴时机。随着近两年入学高峰,职中也突然出现了报名者爆满的情况。河北省东部某县一名职中教师告诉记者,“2018年的招生计划全部完成,还拒绝了部分报名学生,据说下一年教育局给学校的招生任务是今年的近一倍。”


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方案》提出,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


《方案》还给职业高中增加了两项新任务: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一些热门专业甚至逼近了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这让高等职业教育重新焕发了吸引力,也吸引了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方案》还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今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指标。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到,在2018年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同样是教育部工作关注的重点。

职业教育改革总体目标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方案》具体为职业教育提到了五项主要指标:

  1. 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2. 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3.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4. 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5.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发挥企业办学作用

在本次改革方案中,首先提到的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具体提到,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同时,还将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在本次《方案》中,发挥企业作用是重点。其中提到,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此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分别是《方案》关注的重点。《方案》具体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其中包括: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优化教育结构,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此外,《方案》还提到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方案》提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具体包括,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方案》同时还提到,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

除了体系建设,建设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同样是本次改革方案中的重点部分。《方案》提到,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其中具体包括: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技工院校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在职业培训质量方面,《方案》提到,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职业培训。

此外,《方案》提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学校可自行处理校企合作报酬,试点企业办职业教育可抵税

在本次改革方案中,推进产教融合仍是重要部分。事实上,作为直接对接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如何推进产教融合一直是其重要部分。在本次改革方案中,对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和程度均作出再次说明,推出激励措施,拓展其双方合作可能。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在激励措施方面,《方案》提到,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方案》增加对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要求门槛,鼓励更多技能型人才进入,“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在教学团队组建方面,《方案》表示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此外《方案》还提到,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9年1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具体指标: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一、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一)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州、盟)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指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四)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把军队相关的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大体系,共同做好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在服役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落实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政策,推动地方院校与军队院校有效对接,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军事人才培养开放,建立军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制订具体政策办法,支持适合的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设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集团(联盟),推动退役、培训、就业有机衔接,为促进退役军人特别是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作出贡献。

  二、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五)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

  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巩固和发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标准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

  (六)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技工院校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七)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职业培训,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并履行好监管职责,相关下属机构要优化服务,对于违规收取费用的要严肃处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其持续获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培训证书,引导和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落实相关待遇。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八)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职业院校对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在完成规定内容学习后依法依规取得学历证书。对接受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在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从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九)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十一)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借鉴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经验,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十二)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四、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十三)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战略、制定政策、依法依规监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十四)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按照国家教学标准和规定职责完成教学任务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也必须调动社会力量,补充校园不足,助力校园办学。能够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职业标准、教学标准完成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更多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等参与实施。政府通过放宽准入,严格末端监督执法,严格控制数量,扶优、扶大、扶强,保证培训质量和学生能力水平。要按照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选一批、在成长中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有需要但还没有建立项目的领域中规划一批的原则,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优先从制订过国家职业标准并完成标准教材编写,具有专家、师资团队、资金实力和5年以上优秀培训业绩的机构中选择。培训评价组织应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政府,为培训评价组织提供好服务环境支持,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取费用或干预企业办学行为。

  五、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十五)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建立国家技术技能大师库,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并按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业院校参加有关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毕业生的表彰奖励力度。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十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政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各地在继续巩固落实好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拨款水平。组织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支持校企合作,注重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健全职业教育奖学金制度。

  六、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

  (十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从2019年起,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开。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定期听取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情况汇报。

  (十八)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为把握正确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创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议,参与起草、制订国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开展重大改革调研,提供各种咨询意见,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规划并审议职业教育标准等,在政府指导下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人员、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人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热心职业教育的人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听取咨询机构提出的意见建议并鼓励社会和民间智库参与。政府可以委托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对全国职业院校、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方式模式、师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等情况,进行指导、考核、评估等。

  七、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十九)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十)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位组成,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听取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各成员单位就有关工作情况向联席会议报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高考体检答疑

Q:可以重检视力吗?

A:如果对体检结果有异议,可以在体检结果公布后的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检申请。

Q:辽宁高考体检网上查询结果的网址是什么?什么时候公布?

A:高考体检结果出来之后,考生可以通过考生所在地的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查询自己的高考体检结果,具体的高考体检结果查询时间各省市的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会公布,各位高考考生要及时关注各考试院公布的相关信息。

Q:我想问一下,我的孩子近视超过900度,不宜报考的也不能报吗?

A: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Q:请问体检时为什么不能戴隐形眼镜?

A: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视力检查效果最佳。

Q:高考体检结论会影响军校体检的吗?

A: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对于想报考公安武警、部队、飞行学院的学生,还必须按照其要求进行另外单独的体检,而且军校体检会更严格。

Q:因为近期流感导致感冒,吃了医生开的药,没有跟抽血的医生讲,会有什么后果吗,好害怕啊。

A:感冒进行体检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特别是在服用感冒药或者抗生素后,肝功能检查结果会出现异常。建议在拿到体检结论时,看看有没有异常的情况,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复查申请。

Q:感冒怎么办?

A:如果你正在用药治疗,要向医生说明,以免影响体检结果。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也不大。建议在拿到体检结论时,看看有没有异常的情况,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复查申请。

Q:转安酶42有影响吗?

A:没有影响,在参考值(40)上限指标2倍以内都为“正常”。

Q:近视不能报哪些专业吗?

A: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Q:对于有视力要求的院校,若高考后再做激光手术来得及吗,学校会看高考体检的结果吗?

A:高校录取会看高考体检结果,如果对视力有要求的专业,你不达标,是不能被录取的。

Q:斜视不能报什么?就是简称弱视的。

A: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Q:三月份是每个考生都要复检么?

A:不是的,只有部分考生需要复检。

Q:体检卡上的数据一定要医生写吗?可以自己写吗?

A:不可以,都是医生写的。

Q:为啥我们都不知道体检结果?

A:学校会公布的。

Q:轻度斜颈影响高考录取吗?

A:只要不是报考公安类院校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Q:那个……血压有一点高会怎么样……但三甲医院并没有确诊为高血压……

A:没有确诊就没问题了。

Q:那有无病史会不会对大学录取有什么影响啊?很慌啊。

A:主要还是看专业要求。

Q:想问一下脊椎侧弯有什么专业不能报?

A: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Q:高考体检需要抽血吗?

A:要抽血,记得空腹。

Q:近视800-1000可以报考师范类大学的汉语文学吗?

A:看学校专业具体要求,到时候参考报考指南。

Q:我是女生1.59差一厘米怎么办?但是我在学校体检或者在别的地方都是160,怎么高考体检就少了1厘米。

A:如果专业没有限制就没关系的,艺术类专业,如模特等才对身高有限制。

Q:鼻炎影响吗?感觉身边好多鼻炎的诶!

A:只要专业没有要求,是没有影响的。

Q:身高体重测试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A:不是特殊专业,不是超标太离谱,不会有什么影响。

Q:我是美术生,色弱,还有什么专业能报?

A: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除了以下专业,其他专业都可以正常录取。

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Q:身高一米七三体重一百左右,严重吗?

A:不算严重,如果按照公安院校的标准,男性体重不低于50kg。

哪些问题(常见)会影响录取?

很多同学都会问到关于身高、体重、视力等问题,其实在填报志愿时,大家只需要参考报考指南中各校的专业要求就可以了,如果目标专业对身体条件没有特殊要求的,就不用过于担心,放心填报吧!

色弱、色盲要避开哪些专业?

色弱: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色盲: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

色弱、色盲能报考哪些专业?

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高校招生章程规定限制报考的专业外,色弱、色盲者都可以报考,如哲学、法律、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秘、数学、历史、教育学、英语、新闻、汉语言等。具体选报专业请咨询有意报考的高校。

近视要避开哪些专业?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到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到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专业。

视力不好能上国防生吗?

高等院校招收国防生参照《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视力不好影响国防生的报考。请对照“第五章 眼科 第三十一至三十六条”要求,并咨询招收国防生的高校。

视力受限专业有哪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对考生视力的相关要求,特摘要如下,供参考:

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

7、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身体条件

左右眼单眼裸视力,理科类专业应在4.9(0.8)以上,文科类专业应4.8(0.6)以上。无色盲、色弱;

三、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

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考生如果想报考军事院校,对视力的要求请查看《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考生是否会因体重超标而不予录取?

军校、武警、公安院校和飞行专业等对体重有明确要求。例如:

军队、武警院校标准:男性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5%、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性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5%、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合格。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kg)=身长(cm)-110。

公安院校标准: 男性考生体重不低于 50 公斤;女性考生体重不低于 45 公斤;身体匀称。

除了以上院校外,考生在填报其他院校志愿时,也要查看院校当年《招生章程》,看其中是否对体重有要求,避开受限的院校和专业。

哪些院校及专业有身高方面的限制?

对身高有限制的院校或专业:一般是军事院校、公安院校、飞行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体育类专业等。具体要求请查看院校当年招生章程。

体检注意事项

如果你明天或者两三天内要进行高考体检

1、要注意调理自己的饮食、睡眠,并适当做一些小准备。例如:考生可事先洗个澡,理理头发,并在前一晚吃清淡一点的饭菜,晚间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充足等。

2、如果考生近期有服用药品或补品的情况,应该暂停服用。如果考生有必须长期服药的疾病,则不要贸然停药,要咨询医生。

如果你四五天或一周后才接受高考体检

1、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差异,适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体检前感冒。

2、另外,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考生要注意身体安全,尽量避免受伤。

3、考生感冒或受伤后会服用相应的药物,在体检中的血液检测中容易产生一些干扰,可能要再接受二次复查。

体检当天

1、考生要选择便于穿脱且相对宽松的衣服。女生尽量穿着棉质内衣,且不要佩戴各种金属材质的饰物。因为在做放射检查时是禁止佩戴金属饰物的。

2、考生随身不要携带贵重物品,避免遗失。

3、日常喜欢佩戴隐形眼镜的考生要事先将其摘掉,改戴框架式眼镜,摘戴更为方便。如果考生没有框架式眼镜也没有关系,体检时可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近视度数,医生会提供合适的镜片来帮助考生矫正视力,完成视力检查。

4、佩戴助听器的考生在检查时要事先和医生说明情况。

5、如果考生有慢性病长期服药的情况,应向医生特别说明,不要刻意隐瞒。这样,便于医生综合判断,出具恰当的结论。

6、如果考生上午参加体检,早上禁食水;如果下午体检,考生可以吃早饭,但九点以后禁食,可饮少量白开水。

特别提醒

1、考生体检后、签名确认前,一定要通读一次体检表。如果出现跟自己不符合的体检结果,特别是不利结果时,一定要当场提出,积极沟通。

2、有些问题,如色弱、色盲等不是通过锻炼和治疗能够改变的。有此类情况的考生也不必烦恼。填报志愿时要避开限报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专业即可。

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为了大家更方便参考,给大家准备好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一、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

(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2、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

三、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宜就读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7、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

8、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9、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此部分内容供考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参考。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

四、其他

1、未列入专业目录或经教育部批准有权自定新的学科专业,学校招生时可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刊登,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2、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按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执行。

3、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按[1997]后联字2号文件执行。


教体艺〔20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军兵种、武警部队参谋部,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将《大纲》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的内容,按照《大纲》要求,切实保障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课时、内容和要求的落实。《大纲》于2019年8月起在全国施行,原《大纲》(2006年修订)废止。


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

2019年1月11日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一、课程定位


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军事课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三、课程要求


军事课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记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112学时,记2学分。课程内容含“必讲(必训)”内容(以“*”标识)和“选讲(选训)”内容(其他未标识者),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确保完成“必讲(必训)”内容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选讲(选训)”内容,但必须完成总学时。


普通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严禁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调减、占用教学、训练内容和时数。


四、课程内容


(一)《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数


eeb483683ebacf4bafd702a253991fd0


(二)《军事技能》训练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数

eeb483683ebacf4bafd702a253991fd0



五、教师发展


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学校应当按照教学时数和授课学生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军事课教师。军队应完善派遣军官制度,按计划派出承训力量,军地双方共同完成军事课教学任务。


军事课教师必须在政治上从严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军事课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军事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军事课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历、学位层次,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军事课教学科研需要。


六、教材建设


建立和完善军事课教材建设、规划、编审管理制度。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规范军事课教材编写和审查。实行教材准入制度。高校应选用优质教材进行教学,确保教材的政策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七、教学方法


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军事课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


军事理论教学进入正常授课课堂,严禁以集中讲座等形式替代课堂教学。军事技能训练应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原则,积极推广仿真训练和模拟训练,严禁违规开展商业化运营和市场化运作。


八、课程考核


军事课考核包括军事理论考试和军事技能训练考核,成绩合格者计入学分。学校要建立健全军事课考核规章制度,对考核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标准、要求等进行规范。军事理论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分,根据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考勤情况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军事技能训练考核由学校和承训教官共同组织实施,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根据学生参训时间、现实表现、掌握程度综合评定。军事课成绩不及格者必须进行补考,补考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


九、教学保障


学校要加强军事课教学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训练场地保障。军用装备器材由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保障;军民通用装备器材由学校保障,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和学校经费保障范畴。


十、督导评价


军事课纳入国家教育督导体系,定期组织军事课建设教育督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军事部门成立军事课教学督导机构,制定本地区的评价方案,定期组织军事课程督导评价,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学生军事训练营等教学展示活动检验军事课教学效果。各学校要建立军事课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并将军事课程评价纳入学校课程评价总体框架、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评估。完善高校军事课评价体系,把军事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作为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十一、附则


本《大纲》是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军事课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本《大纲》于2019年8月起在全国施行。原《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废止。


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展开,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的人才。但是随着功利主义的渗透,以及各项排名、考核的不正确引导,技能大赛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加剧。


为赛而赛,加剧了教育内部不公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充满的汗水和执着,技能大赛更是如此。很多院校从新生入学之处就开始选拔,选拔出的参赛选手常年备赛,这些选手占用了学校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最好的师资,本该全体学生共享的资源被技能大赛选手独占,这加剧了职业院校内部教育的不公。


设备绑架大赛,加剧的教育外部不公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本和设备及软件挂钩,有设备就容易获奖,没设备必然难取得好成绩,大赛设备基本四年一个周期,一套设备及软件少则几万块,多则数十万,一个赛项如此,几十个赛项又需要花多少钱?有设备既方便练习,又能得到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持,获奖就能轻松许多。但是如此“昂贵”的设备,大概只有“富”学校能消耗起,“穷”学校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是“富”学校购买设备,也只是一台两台而已,一台设备,一两个工位,大多数学生也只有围观的份了。


单一技能练习,阻碍学生可持续发展


要想在国赛、省赛中取得好成绩,选手必须常年备赛。这些参赛选手常年集训,反复练习着单一的技能,这会严重影响选手的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以中职钳工为例,学生入校两到三年,基本都在练习技能大赛中需要考核的项目,单一设备的装调及锉配,不只是钳工的相关技能未能全部学习,像绘图、数字化建模、数控加工技能也未能接触,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学生成长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的道路。



要办好办实技能竞赛,首先要落实技能大赛抽测制度,从全体合格的准毕业生中随机抽测,技能大赛不能只反映职业教育的最高水平,更应该反应职业教育的真实水平。其次技能大赛要减少对设备的依赖,增加基础课程的竞赛科目,基础课程的普及范围更广,对设备的依赖性更低,扎实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更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更能反应职业院校的真实教学水平。最后职业院校要充分转化技能竞赛的成果,不能只把获奖证书挂在墙上供人参观,要总结大赛选手的培养经验,改进学校体制机制、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用培养大赛选手的内容和模式尽可能的去培养全体教师合和学生。


技能大赛是搞好职业教育的抓手,但是如果仅仅只能抓住极少数的几个学生,那就是职业教育的悲哀了,如果技能竞赛加剧了教育不公,成为一种急功近利的表演,那技能大赛的存在是否还有必要,就值得商榷了。


如何看待专科改制的问题?专科生的出路在哪里?


@日光倾城corn


作为一名曾经的专科生,来回答。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升学历,考研或升本。也就是还没毕业时候,选择专升本。途径大致两种。


第一,全日制专升本,专科大三的时候报考,和高考时间同一天。然后根据分数填写志愿,等待录取。省教育厅会下发你们专业的分数人数统计表,根据这个按照自己分数大概知道能被哪所本科录取。每个省的政策都不太一样。河南省为例,只能考一次,专科毕业没有机会了。只能选择二本 三本(民办)院校。两门考试,英语+专业课。我觉得比高考要容易很多。本人目前在安阳上本科,一共两年。毕业颁发双证。属于全日制本科。按照官方解释,全日制专升本第一学历为本科。含金量挺大得,可以考研,考公务员。当然不排除一些企业和个人也有歧视,但是比专科学历已经好太多了。希望在校专科生能重视这个仅有一次的机会。


第二,自考本科,成人本科 函授本科 都属于非全日制。这些一般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职位晋升很有用。部分也能考公务员。


专科毕业两年后也可以直接考研。但是一些学校会有一定门槛,部分学校有发论文,过六级的规定。如果不想升本,也可以直接考研,建议选着普通本科的研究生,要求低,相对容易。毕竟好学校的导师会紧着重点学校的本科生优先考虑,这个时候专科学历对于考研复试就是很明显的短板了。


当然,部分专业的专科生,毕业直接就业也是不错的,铁路 幼师 电力。实践性不强的,不容易找工作的,最好还是提升下学历。


@骨子里的谦卑


对于专科要进行改制消息的放出,主要还是源于教育部在2017年生成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管理办法》的方案,并且这样一个方案将会在2018-2019年实行。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在成人大专学历方面的变动引起社会上很多上班族的注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吧。


3008bcd750922e65ce049abd0cde6d85

首先这个方案的实行对象主要是“继续教育”,其变动之一是普通本科院校将不能在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远程教育中招收高中起点的专科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后大部分的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学生只能够全日制高职院校而不能直接进入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学习。成人大专只能报考大专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不能招收继续教育专科层次的学生,而且985和211工程大学也将不再招收来自成人继续教育的考生。


在继续教育的专业和授课方面,取消大部分的专科阶段的网络教育、自考和电大,而且这些成人大专学历、自考、远程教育和成人高考都将需要参加全国统考,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筛选,学习专业知识期间需要面授,修满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这个方案的主要关键内容就上面这些,主要涉及对象是继续教育专科层次,而对全日制专科学生的影响不大。但是从改革的内容上是可以看出,国家是想提升目前继续教育学历的质量和公认度的,希望借此来提升继续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一定的技能。打击目前成人教育的”宽进宽出,花钱买证“的恶劣社会现象,扭转这样的局面,回归成人教育本身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改革方案对继续教育本身是有好处的,毕竟只有证书本身的含金量高,才能保证它的生命绵绵不衰。

接着说说关于专科生的出路,生活中很多人说专科学历怎么怎么低端和不受待见,仿佛就是在宣告读了专科就意味着人生判了死刑。我不否认专科文凭在当今确实不算特别出众的现实,但是我一直觉得学历不是人生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的是这种消极思想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知道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只要你愿意脚踏实地的工作,累计工作经验,就绝对不会的饿死你,也一定会有出路,相反你遇事怕事,消极应对,纵然你再高学历也难以有一番事业。


回到专科生的选择上,如果是想继续提升学历和读书话,国内来说目前有以下四个选择。


NO.1 参加统招专升本考试


通过这个考试获得的本科学历基本上是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是最高等级的了,一般来说所有的专科学生都是有这样一个机会升为本科学历的,只要你能够通过统招专升本考试。但是这需要你在专科学习期间刻苦努力,不能放纵自己,做好备考工作,毕竟这个考试的难度和竞争强度还是很高的,在专升本专业的选择上空间不是特别大。时间成本是5年(3年专科和2年本科),但是总归是不错的。


NO.2通过专本套读的方式


简单说就是在自己专科3年的学习生活中,既要完成本身专科的学业同时参加自考本科考试,并且修满自考本科的课程,最后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和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考本科也是属于国家承认学历,但是形式上和函授本科相差无几,含金量要更高一些,难度自然也要更高。它和统招专升本相比的优势体现在时间上,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耗时只有3年,比普通本科还要少一年。但是辛苦是真的,因为专科在校时间实际上只有2年,大三一般都是实习,所以任务还是挺重的。


NO.3 毕业后两年参加研究生考试


选择专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同等学历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这条路的难度无疑是很大的。因为一方面两年的工作很可能让你已经不能专心在考试上,而且以前学习到的知识等到两年以后估计也是遗忘的差不多,重拾书本迎来备考压力也会更大。


NO.4 退学回学校复读


这条路风险是很大的,现实中也是比较的不建议,但是因为这里既然说可供的选择,把这个带上也无妨。之所以它也是可供选择,能够复读考取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当然前提是你得认真复习。但是这里说的退学重读十分不建议已经就读专科很长一段时间又退学回去复读(比如大二大三),因为一方面时间成本高(即便考取本科院校,前后花费的时间也在7年),再就是风险也很高(2-3年的专科学习基本已经将高中的知识忘记的差不多了)。要选择退学复读这条路时间越早越好。

在这4个选项中第一和第二是比较推荐的,当然第一个是最好的,第二个选项在时间成本上是最低的,但是难度和花费的精力也高。至于说第四个是最不建议的,因为无论是在时间、难度,还是在风险上都是最高的,性价比低。虽说漫漫人生路,但是真正能够自己完全把握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有多少的,其中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和快捷的路,所以能够选择就选择吧。

专科和出路之间不是对等关系,大专高职也不是炼狱,他只是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档次较低的平台,但是身为大学应该有的基础设施同样是一应俱全。即便有些学校不能够提供的资源,自己也是可以的通过网络获取。所以有目标才能将路走的更好,专科学历或许会是一个缺陷,但是绝对不会是你最大的绊脚石,要面对的敌人更多的是自己本身。


@观教育文化


国家教育部出台教育改革新政策,主要是继续教育的改革,对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将不在开设高中起点专科段的招生,只能开设专科起点的本科招生,也就是说:普通高等学校将不能在本校全日制教育专业范围外招收学历继续教育,没有开设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能招收开设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这就将有大部分高中或中职毕业考生,将会进入全日制高职院校,“211.985”重点高校以后将停止各种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成人学历,涵盖自学考试,远程教育,成人高考,以后将必须参加全国录取统考,将按录取线进行录取,录取后,学习其间必须上课面授,修满学业,毕业统考,方可获取毕业证。


教育部对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以后考试难度不仅会增大,进修学历的门槛也会提高。


专科段的文凭只能由专科学校颁发,本科段的文凭只能由本科学校颁发。


062ea1a4cadbd04bbd5b3c78db96003e

继续教育的改革能很大的提高学历的含金量,能规范各院校的专业教育质量,这对学习者自身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保障,现在成人学历,宽进宽出,拿钱买证现象普遍,有的院校为了营利,简单的扩大招生规模,本校没有开设的专业都可报考,只要拿钱就可取证,在某种条件下,这就对全日制学生来说是有些不公平。

对于成人继续教育学历的改革,将成为趋势。国家教育改革,肯定有相应的依据或教育战略上的考虑,这样能促进普通高校办学定位,聚焦主业,保证质量,办出特色,将来一定会更加规范,健康引导教育,能促进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作用,既是非遗传承事业所急,也是职教突破发展所需。

职教与非遗有精神契合点

  非遗传承教育的核心一方面在于形成辐射全社会的、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精湛专业技艺、自主创新能力的非遗传承人。这与职业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相契合。同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仅为培养非遗传承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形成了职业院校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独特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印记,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把非遗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形式、生动表达非遗文化,将助推职业院校做好价值引领,为学校内涵发展打开新局面。

  此外,立足院校实际和地方非遗文化所构建的非遗教育体系将彰显校本特色与区域特色,是助力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的突破口。而职业院校本就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做大做强做优区域非遗传承与保护产业,主动参与地方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培养非遗传承人,促进非遗市场化开发,将为地方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人才保障,也将助推职业院校成为地方文化宣传新窗口和文化教育传承新平台。

职教要多角度发挥传承优势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培养专门技能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就必须深度挖掘、研究非遗文化教育资源,探索非遗传承教育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推动非遗传承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构建系统科学的非遗传承课程体系,助推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特色化。开设非遗传承课程是职业院校传承非遗区别于传统师徒传承,走教育传承之路的首要之举。一是要构建非遗传承通识课程。要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文化精髓,满足专业非技术性综合能力培养需求,开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非遗通识课程,力求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厚植非遗文化底色。二是建设非遗传承专业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适应新时代要求,将非遗技艺传承、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等教学内容“嵌入”专业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将非遗技能传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组织编写非遗技能传承教材,推动专业技能和非遗技艺学习同步进行,打造非遗传承精品课程。此外,学校还应探索建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学习社区等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搭建非遗文化终身学习在线平台,满足青年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打造专兼结合的非遗传承师资队伍,助推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科学化。目前,职业院校缺乏具有非遗专业背景、专门从事非遗教学的师资力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着力打造由非遗传承大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非遗传承教育师资队伍,为非遗传承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一是要聘请非遗传承大师担任名誉教授常驻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非遗大师承担非遗传承课程教学,亲自授课亲传技艺,促进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及技艺,延拓非遗技艺传承覆盖面。二是对从事非遗传承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非遗传承经验、沟通能力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措施,鼓励校内教师与非遗传承大师通力协作,共同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与授课。与此同时,倡导推行非遗传承师徒结对机制,即由非遗传承大师、非遗课程授课教师选择合适的青年学生组建师徒对子,既以传统“师徒制”技艺传承方式强化非遗技艺传承,又以系统的理论教育规范技艺传承,形成职业院校“学院派+师徒制”的特色传承模式,提升非遗传承与专门人才培养实效。

  开展内容丰富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助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鲜活生命力。一是应系统构建非遗传承教育活动体系,将非遗传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与非遗亲密对话和躬身实践中,从情感共鸣走向行动自觉。二是要将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分和第二课堂管理体系,打通非遗类项目参赛获奖成果与第一、第二课堂学分转换的通道,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要设计开展多途径、多形式非遗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广泛推广普及非遗文化及技艺,既用好课堂、社团等线下育人载体,又用好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线上平台,积极培育非遗网络文化,精心策划新媒体文化作品,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促进非遗物化成果转化,助推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风俗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要重视并发挥非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一是要鼓励师生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元素,在内容、载体、形式、手段上对非遗文化及技艺进行创新创作,设计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契合时代审美的非遗衍生产品,推动非遗文化基因与当代艺术文化生活相适应,推进非遗作品向产品和商品转化,从而以非遗商品化、市场化开发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实现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二是要联合政行企共同举办非遗展示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呈现地方文化魅力,提升非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其与地方文化产业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并以之反哺非遗传承教育,为更好地开展非遗教学和研究工作助力。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9%%CDW%CU9YG_6WC19~`MQX


 

大家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年马上就要到了,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一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我在各地考察时欣喜地看到: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上海张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

 

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

 

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因病致贫问题正在进一步得到解决。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四川凉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在山东济南三涧溪村,我和赵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在辽宁抚顺东华园社区,我到陈玉芳家里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在广东清远连樟村,我和贫困户陆奕和交谈脱贫之计。他们真诚朴实的面容至今浮现在我的脑海。新年之际,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推出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我注意到,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已经退休,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1亿多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行动正在继续,1300万人在城镇找到了工作,解决棚户区问题的住房开工了580万套,新市民有了温暖的家。很多港澳台居民拿到了居住证,香港进入了全国高铁网。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这一年,又有很多新老朋友来到中国。我们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声音。我和同事们出访五大洲,参加了许多重要外交活动,同各国领导人进行了广泛交流,巩固了友谊,增进了信任,扩大了我们的朋友圈。

 

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一同迎接2019年的到来。

 

祝福中国!祝福世界!

 

谢谢大家!

2月1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以下简称“高职单招”)安排已经确定。高职单招由招生院校组织实施,省教育考试院进行考试录取监督。高职单招对象为已取得我省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考生。

3月4日-10日报名

高职单招报名实行“网上报名+现场签订”形式,即考生登录招生院校的网站完成网报后,还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到所报院校现场签订《高职单招考生诚信报考承诺书》,并确认被高职单招录取后不再参加2019年6月举行的统一考试。

报名时间为3月4日-10日,逾期不予办理。考生进行高职单招网上报名时,必须准确地填写本人姓名、身份证号、报考院校及专业志愿等相关信息。每名考生只能参加1所高职院校考试。

3月15日14时后,已报考高职单招的考生可登录所报院校网站,查询本人是否通过报考资格审核。通过审核的考生须按时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素质考试和综合技能测试。

3月16日,考生应到所报院校进行现场确认考场、签订承诺书、缴费。

高职单招考试采取“文化素质考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应包括文化素质考试和技能测试两部分。其中,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类专业可以加试外语。技能测试应根据招生专业的特点和特色设计测试内容或项目。

高职单招考试将于3月17日上午开考。

严禁恶性抢夺生源

根据要求,招生院校应合理确定文化考试分数和技能测试分数的录取控制线,按已向社会公布的各专业计划数及录取规则,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考生。

高职单招录取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下达各校的单招计划和单招专业,不得违规突破。录取环节,不得退档。

3月22日前,招生院校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并在本校网站进行公示。4月4日前,招生院校在本校网站公布正式录取的考生名单,寄发考生录取通知书。

考生经高职单招录取后,不再具有参加统一高考及录取资格。

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严禁恶性抢夺生源,严禁相互诋毁。严禁擅自招收任何形式的“预科生”,不得利诱学生“先上车后买票”。高校招生机构或工作人员出现违规争抢生源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江南都市 报)

怎样抓好落实?用高政治站位、务实的作风、奋进的状态、学习的自觉、研判的习惯、法治的精神抓落实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今年全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落实”,要通过狠抓落实,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

“落实”两字,说起容易做起难。怎样抓好落实?要从六个方面着手。

用高政治站位抓落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育地位作用的全新判断,也是贯穿今年工作的一条总纲。把握住了“两个大计”,我们才能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才能站稳人民立场,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用务实的作风抓落实。我们前期已经制定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现在开始就要做好任务承接和分解,建立台账,挂号推进,确保任务一个一个落地。

用奋进的状态抓落实。我们实施“奋进之笔”的主要考虑,是要对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深”“难”问题进行改革攻坚。比如深化高考改革攻坚行动,一些地方高中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还不完备,要抓紧查漏补缺;比如培养产业生力军改革攻坚行动,主要任务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央高度重视,要打出改革“组合拳”。

用学习的自觉抓落实。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归根结底还是学习不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必修课”,必须走心、走深、走实,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成为看家本领。要学用结合,把所学所思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要吐故纳新,把握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要积久成习,下足平常功夫。

用研判的习惯抓落实。古人说“多算胜,少算不胜”,“算”就是研判。“研”要在“周密”上下功夫,“研”出质量,用辩证的方法和观点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大局、看大势、看方向。“判”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判”出水平,判出形势变化、力量对比、矛盾转换、阶段特征、性质程度、趋势方向。

用法治的精神抓落实。当前,教育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的清理、顽瘴痼疾的破除,保障受教育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亟待法治从根本上理清关系、划定边界、保障到位。我们要强化法治思维,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用法治的方式抓落实,就掌握了抓落实的主动权。

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勇向前、攻坚克难,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1月18日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本报记者 丁雅诵整理)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