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新华网南宁4月27日电(记者 吴小康 潘强)记者从广西教育部门了解到,今年秋季学期起,将对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并打通多个通道满足学生升学需求。 

  据了解,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俗称“县中专”,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巩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着重要作用。广西已明确,今年秋季学期起,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县级中专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部免交学费;对家庭困难学生每生每年给予1500元生活补助;对继续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学费补助。 

  在此之前,只有部分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等入读中职免学费。为满足“县中专”学生的升学需求,广西提出,通过改革招生考试办法,着力加强“县中专”办学与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城市职校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贯通,实现上学有通道。
  本报讯(陈育芳 记者陈强)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与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日前联合在福州成立两岸技职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中心。

  据介绍,该中心成立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优质的电子商务师资团队,在两岸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创业的双向交流与交叉培训。依托福建外经贸学院业已开展的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构建面向台湾、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带动两岸学子开拓优质创业项目,开展“抱团式”创业。两校今后还将通过这一平台,积极邀请闽台两岸技职院校“加盟”,共同推动两岸青年学子的互动融合。

    借鉴英国经验省内首家,学员是企业员工同时接受课堂教育

  常熟将借鉴英国经验,在江苏省内率先试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近日,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签约仪式在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举行,这也是江苏省内首个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英国现代学徒制是全球较为著名的职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建立在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导向上,其关键是“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即学徒首先是企业的员工,同时是职业院校的学员,既接受学院开设的课程教育,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这种方式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培养技术技能。

  为把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进一步本土化,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将从三方面进行突破:即制定完善相关的课程计划、课程内容; 培养符合现代学徒制模式需要的教师; 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模式需要的实训基地。学校将和英国行业协会合作,融合国内教育计划和英国行业协会计划,探索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制定出既适合中国当地人才需求、又体现英国现代学徒制优势的教学模式。在项目试点初期,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将选派7名教师到英国,学习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评价方式等内容,之后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持续选派教师,建立起熟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学校还将建设专门的实验实训室,预计一期投入500多万元,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能训练。2014年9月,学校将从校内12级学生中招收首批现代学徒制学员30名,课程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和电器自动化。在此之前,英国总领事馆将邀请英国行业协会专家,根据英国现代学徒制评价标准,对学校教学大纲进行修改。

  近年来,常熟围绕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个“千亿级”产业目标,大力推动三大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其中,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是常熟五个超百亿项目中最大的投资项目,首批学徒制学员毕业后将被分配到捷豹路虎公司就业。
    本报讯 为加强粤港两地职业教育模式的交流,近日,香港华南就业管理协会组织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近20名师生到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双方就各自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内容开展深入热烈的探讨。

  据介绍,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所采取的教育模式注重具体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与目前广东省技工院校推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也是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精神。

  近年来,粤港两地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不断升温,其中参加一次职业资格考试可同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香港澳门官方认证和国际权威认证的 “一试三证”人才培养模式已在美容、美发等行业开展,对于培养国际通用劳动力、提升劳动力国际流动性、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增进企业竞争力和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河南驻马店4月25日电(记者邓晖)“这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25日,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如此阐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她同时指出,以此为切入口,我国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及高等教育发展同质化等困局将有望被打破。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下,如何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理人才结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2013年初以来,我国就已启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4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更是列入教育部重点工作。
 
    “今后,除少量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外,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都要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定位。”鲁昕表示,今年将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扩大地方高校在招生考试、专业设置、教师聘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并以此为突破口系统研究提出“十三五”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目标、政策措施和重大制度安排。

    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讯 我省将加大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改革力度,未来的职业教育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这一动向契合了此前教育部传出的“全国将有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职业教育”的消息。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教,是一种本位的回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董事会秘书陈鹏飞坦言,可以说这是被就业倒逼出来的改革。此前大学扩招风头劲,专科升本科,“学院”改大学,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阶层翻身”的背后,是日益惨淡的就业率。

  但倒逼出来的改革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对此,高校人士却并不乐观。“本科办高职,比原先办学的难度大多了。”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仲伟俊教授表示,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实践只是一个小环节,而职业教育的实践比例需要大量增加,这涉及到基础设施、校企合作等一系列难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孙诚认为,大学扩招后,很多普通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偏多,转型难度很大,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合格的教师。

  “现在大学里招聘的老师都是校园里走出的博士,管理学博士没进过企业,工程系博士没进过工厂。”仲伟俊说,长期以来,本科院校的用人标准是学历、职称、论文发表数量,而非行业实践经历。长期在南京一所高校任职的宋老师则透露,“好多学校用人必须是副教授以上,不然人事部门不给批。”

  “本科对接的是一个学科体系,而高职对接的是一个具体的行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晓琴认为,做职业教育,必须摸清楚市场的需求,没有企业、行业、学校、政府四方合作,没有市场调研,只凭感觉是无法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的。“市场到底需要什么?这几年新建的本二院校和独立学院,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摸不着头脑,只有互相观望,你开了物联网专业,我也效仿开一个,结果就是专业扎堆,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陈鹏飞告诉记者,这些学校的培养目标原本就是应用型人才,但最终异化成了本科的“压缩”版本。若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教缺乏精准定位,改革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盲目扎堆?

  即使摸着了方向,本科换一个专业谈何容易!“高职院校上马一个新专业就一年,本科学校换一个专业得5年。”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华桂宏表示,高校办学自主权不彻底放开,本科办职教难有竞争力。“换专业并非是换块牌子那样简单,师资培训、实训基地、课程设计、教材编撰都得动态跟上才行。”陈鹏飞说,就像行业、企业用的是开汽车的知识,学校课程安排的却是开黄包车的技能,有的学校用的教材甚至是上个世纪70年代编写的,学生“学得死”、“没法用”无法避免。

  转型之难,不仅在于外在的操作性,更在于内生的阻力。采访中,不少教师对转型后的社会认可度表示怀疑:“注册入学原本也是为了解决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最后还不是遭遇寒流?”陈鹏飞忧虑地表示,高职就业是不错,但招生往往遭遇滑铁卢,本科转职教,会不会同样也遭遇冷眼?

  仲伟俊说,目前的社会现实情况是,整个社会都认为研究型人才比应用型人才“高一个档次”。“在人事招聘、论文考核、课题分配、职称评定中,应用型人才跟研究型人才在同一个序列里竞争,非常吃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慕白表示,作为一个职教大省,我省对职业教育缺乏一个专业评估的独立标准,转型职教并没有实际性的政策激励。

  “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未来的职业型院校学生,多的还是‘考研’达人,教师也不会安于自己的教学岗位。”仲伟俊认为,要真正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不是光一转了之,这些发展型的问题必须一一破解。“只有办出货真价实的职业教育,学生才会真心选择职业院校。” 
    说起如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训练中心主任许明用“争分夺秒”来形容其特色。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与本科院校不一样,更注重实践,不仅是创业要实践,学生所学专业也要实践,他们只有动手能力强,才能比本科生有优势。”

        辽宁科技学院既招收本科生,也招收高职生,该校KAB讲师赵虹表示,在教学中,她会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高职生学制短,只传授创业的理论还不够,我们就选择可复制性强的项目让他们实践。”

        在2014年KAB创业教育年会上,很多来自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向记者表示,面向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思维。

    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

        “针对高职生,我会注重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一上课就给每个人发50元钱,让他们到跳蚤市场之类的小市场去寻找商机,两个星期以后再来课堂上总结、分析、学习。”赵虹表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新鲜,都会很快投入到角色中。

        让学生多实践,许明也有相同的做法。在广西柳州每年春节期间的年货一条街上都可以看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身影,许明鼓励学生们去参加创业实践,她甚至主动帮学生垫付押金,“虽然大部分学生这时候会失败,但这种失败也是很好的教训,对于创业来说,没有比实践更重要的。”

        “参加KAB课程的学生在接受培训以后,老师会引导他们撰写创业计划书,参加创业大赛。”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马秀叶介绍,该校学生有多份作品参加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了省级奖项,在全国的“挑战杯”竞赛中也荣获了二等奖。

        马秀叶表示,专业课程的老师也会把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创业项目相结合,比如老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设备需要改进,需要创新,就会指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去进行创新和改进,在申请专利后做成产品,让学生拿到市场上销售,这样就形成了创业的链条。

        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还需良好的保障。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彭友告诉记者,学校从2013年开始,原有老校区的学生整体搬迁到新校区,老校区的校舍都改建为科技产业园,他认为:“基地建设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从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需要和教改需要,基地建设又很好地服务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需求设置创业课程

        职业院校每一个学期都在做教学改革,这有利于灵活开展KAB创业教育课程。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老师陶静萍介绍,由于职业院校学生课时少,他们就把职业指导课与创业教育课合在一起上,而且是必修课,同时再开KAB课程的公选课,这保证了创业教育的质量。

        把KAB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选课的学校非常多,赵虹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课程设置应该注重针对性。她说:“高职生要培养自信。很多人创业有疑虑,自信心不足,需要老师随时激励。还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动脑筋,需要在课堂上多帮助和鼓励。”

        在陶静萍看来,职业院校都是做体验式教学,强调心理和行为的融合,同时,KAB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也是种新的教学方式,是由老师复制好一种情景让学生去完成老师要求的规定动作或规定任务,跟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区别。怎样把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需要不断地摸索和调整。

        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着手把创业培训课程本土化。彭友介绍说,本土化是指他们自己设计和开发的校本创业培训认证体系,其中包括12门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操作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等,学生学完12门课程,可以获得学院自己颁发和认证的青年创业证书,在学校的创业园中创业会接受相关帮助。

        在注意课程设置的同时,彭友告诉记者,学校近期还要启动创业师资的内训计划,对教学做一些专题内部培训和提升。

    有针对性地选择KAB学员

        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真正接受KAB创业课程培养的时间只有一年,所以从新生入学开始,KAB课程的授课老师都会投入到社团纳新中。

        “我们每年都是利用社团交接的时候,为新生做创业意识的灌输,因为学校社团交接都会做得很隆重,尤其是与创业相关的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我作为该社团指导老师,每年都会在交接仪式上鼓动大学生,激发他们对创业的向往。”许明说,很多新生看到参加创业社团的学生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都不一样,就会深受触动,主动报名参加KAB活动和学KAB课程。

        许明介绍,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会有1000多名新生报名参加KAB课程的学习,但经过筛选,最终留下七八百人,经过大半年的课程培养,会有骨干分子显现出来,这时候就会开设精英培训班,“我们不仅为KAB创业俱乐部培训骨干,而且很多经过培训的学生去其他社团也很快成为领导者。”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创业,马秀叶认为,学校除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要让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创业。“参加KAB创业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为了保障质量,我们要进行筛选和选拔。学生干部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发扬创业者精神,所以我们在选拔KAB学员的时候,学生干部和社团负责人是优先的,这样培养出来的KAB学员质量会高一些,他们的创新项目会多一些。”

    文登网讯(实习记者 许斌)文登区职教中心积极拓展多元化校企合作办学路子,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促进产教融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日前,文登区职教中心与文登富强驾校达成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训、教学实践、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定向”人才。仪式上,富强驾校向学校捐赠了三辆供教学训练用汽车。

  文登富强驾校副校长王波表示,多年来,职教中心向他们提供了多名“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促进了驾校的发展。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多年来,区职教中心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办学路子,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为天润曲轴、威力工具、山东艺达等几十家骨干企业输送了大批一线技术工人,培养出大量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文登区职教中心实训科科长孙德升介绍,目前,学校已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更多的职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对口就业岗位。

  通过校企合作,区职教中心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提高,毕业生毕业证和技能证双证拥有率达到了98%,就业稳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和国家,绝大多数人会异口同声得出这样的结论:太重要!是产业的基础!是经济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必需力量!是国家均衡发展的支撑! 



  但是,一旦说到职业院校的实际地位和真实困难,要解决那些挡在中职、高职院校面前的发展障碍,要消除那些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或明或隐的轻视,要真金白银地拿出力量来发展职业教育,为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资源建设和备份的时候,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出现,总有这样那样的争论扰乱决心。

  于是,我们的职业教育陷入一个怪圈:都说重要,但却缺乏真正系列化的重视;都说困难,却又见不到解决困难的真知灼见和持之以恒的坚持。于是,职业教育在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们视为教育的另类。不仅家长学生选择职教有些不情不愿,就连与职业院校有着天然联系的行业企业,在与院校合作中,也是半热半冷、若有若无。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种种坎坷和艰辛,职业教育人甘苦自知。

  当然,职业教育有着源于自身内部的问题,师资、设备、实训、生源等等都有着历史欠账造成的短板。这些都制约了职业教育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对于整体经济的人才贡献率也的确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在世界产业和经济竞争越发一体化和白热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力不从心,反过来也再次制约了职业教育话语权力。

  但是,职业教育真的不能被打入另册,更不能悄然无声。

  这不是长久沉默之后的一次嘶喊,而应该是内外发展能量挤压下的一次应力拉升,更是长期跋涉后的一次喷薄奋发。

  中国职业教育曾经创造过辉煌,不仅行业产业工人来自职教,即便高级管理者也都有中职中专的起点经历,“老中专”仍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曾经骄傲和如今一种对照的标杆。如今,中国社会的成熟让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日趋理智也明智;中国职业教育在数量和统计上,也的确占据了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有了向上延伸的积淀和基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倒逼压力传递着“不进则退”甚至“不进则废”的强烈信号。

  有人说得好:“职业教育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多少年的探索和尝试,终于有了突破的希望。”

  这个时候,这个希望,在2014年开春的季节,的确让人看得很清晰,也让人看得有些激动。

  确立了战略地位,明确了体系方向,提出了措施步骤,产生了知难而进的决心,不由得不让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充满希望。

  当这一切步步落实,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职业教育,的确值得期待。
    今年中招志愿填报即将开始,相比于普通高中按分数从高到低填报不同,中职学校的志愿填报要“复杂”很多,不同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但很多时候,这些专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年来,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成为上海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中职学校在内涵发展上的变化很大。不少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一些新专业,而老专业也会定期根据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大幅度调整,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老面孔”。

  近日,我们走访部分中职学校,试图撩开一些专业的面纱,或许可以让读者对上海中职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给考生们在志愿填报时提供更多参考。

  一边旅游一边工作

  学校: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

  专业:邮轮服务与管理

  在自助餐厅享用各国美食,到剧院看一场充满异国情调的歌舞秀,或者到甲板上吹吹海风发发呆……邮轮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近年来,国际邮轮业平均以超过8%的速度发展,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平均4%的发展速度,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2005年,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与香港丽星邮轮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开办邮轮服务与管理专业,该专业今年被市教委评为上海市首批精品特色专业,同时又是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有过邮轮体验的游客一定会对细心体贴、热情幽默的服务人员印象深刻。为适应邮轮服务的实际需要,南湖职校邮轮服务与管理专业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近年来共投资近3000万元,改建和新建邮轮专业教学基地、邮轮情境英语教室和邮轮演艺实训教室,学生在仿真环境下开展学习、实训。这一专业核心课程有西餐服务、酒吧服务、英语等,专业课有海上餐饮、多元文化、客房服务等,此外还开设主持、舞蹈、歌唱、乐器等延伸课程。

  南湖职校邮轮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TAFA开展合作办学,引入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不仅重视英语口语训练,更注重国际文化理解。因为邮轮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仅游客来自世界各国,一起工作的同事也往往是不同国家的,长期工作生活在高度国际化的环境中,除了对语言有较高要求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对外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邮轮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被推荐进入国际顶级邮轮公司、五星级酒店等单位就业,主要活跃在餐饮服务、会议服务、休闲娱乐等部门。由于是国际合作专业,学生也可以选择到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完成大专或本科的留学梦想。

  双证融通对接市场

  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专业:电气专业(双证融通)

  1月13日,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电气专业“双证融通”考试正式拉开序幕。经过近6个月的筹备,此次“双证融通”与以往的学期末考核相比,准备更细致、考核过程更有条理。考核结束后,学生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所谓“双证融通”,是指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实现“一教双证”。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考试与实践操作存在着尤为显著的矛盾。一方面,校内考试一直沿用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做题—背题—卷面考试;另一方面,学生毕业以后企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两方面的矛盾制约着中职学生的发展。2012年,上海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要求中职院校启动“双证融通”试点工作,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有机融合。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发现,“双证融通”不仅仅是改革了中职教育的考试模式,而且把中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了理论实践齐头并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好掌握知识点,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作为一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尤其注重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应用人才的对接。学校在电气专业试点双证融通,正是根据市场用人需求转变学生培养模式,调整教学结构的一个新举措,以期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为小动物诊病治疗

  学校:上海市农业学校

  专业:动物医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豢养宠物。小狗、小猫,甚至是《我爱男闺蜜》里黄磊喜欢的蜥蜴,都成为都市男女青年的新宠。这些小动物生病了怎么办?如何对它们进行诊断和治疗?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上海市农业学校的动物医学专业。

  据介绍,这一专业需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控、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动物饲养与管理、宠物医疗与美容基础知识以及实际生产上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熟悉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饲养与营养、动物遗传与繁育、动物药理与病理、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宠物美容与护理等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动物医学专业采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前3年在上海市农业学校学习,后2年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完成学业的学生将获得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毕业证书。

  学生毕业后,可到宠物医院、动物产品检验检疫部门、生命科学及公共卫生科研机构实验室、动物园动物饲养及兽医部门等岗位工作。

  掌握韩式美容精髓

  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

  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中韩合作)

  你喜欢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吗?你喜欢都教授的帅气发型和千颂伊的服装搭配吗?课堂上与老师肆无忌惮谈论这些话题,在很多学生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对于上海市商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却是再正经不过的事了。

  1993年,上海市商业学校在全国中职校率先开办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这一专业也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

  近年来,随着韩剧的热播,剧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造型和形象设计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2003年,学校与韩国美容职业专门学校联手开办中韩合作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得到韩国专业老师的示范和指导。

  在学校美容美发实训基地,学生学习基础美容护理、化妆造型、人物整体造型、服装搭配造型、色彩艺术造型、发型修剪造型、染烫技术、盘发造型等课程,专业技术含量很高。中韩合作班除了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开设韩语课。实习阶段学生可以选择到韩国的美发店亲身感受韩式美发的精髓。

  据介绍,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知名美容院、美发店、婚纱影楼等单位,有的进入专业剧团担任化妆师,有的则自主创业做起老板打造属于自己的“魔法美丽学校”。由于一技在身,这些学生工作几年后进入成熟期,薪酬可达每月五六千元甚至更高。

  学一手文物修复技术

  学校: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

  专业:文物保护技术

  上周末,作为本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的承办学校之一,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举办了一场文物保护专业实习拍卖会。

  虽说是“仿真”拍卖会,但150件拍品都是实打实的古玩宝贝。该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全国中职系统唯一一个古玩鉴定类专业。平时学生除了课堂学习,有相当多的课时用于外出参观考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北京潘家园、南京夫子庙等知名古玩市场开展实践活动,凭借自己的眼力在众多真假古玩中挑选中意的“宝贝”。拍卖会上的不少文物就是学生们自己“淘宝”得来的。

  一张张破碎的纸片,在文物修复老师的指导下,修旧如旧,变成了一幅完整的字画;一片片破碎的瓷片,精心修复后,又如同一件未曾损坏过的完美作品。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是商贸旅游学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创办于1995年,主要为各类拍卖行、文物行业、工艺品销售等培养拍卖、古玩鉴赏及文物保护等专业人才,使其学会和掌握古玩鉴赏与甄别的基本技能。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文物鉴定、文物摄影、典当拍卖等多门专业课。学校拥有一支权威的专家队伍,特聘蔡国声、朱裕平、王志英、孙玉良、金钦安、李松朋、王贻强、蔡连章等沪上知名鉴赏专家亲临指导和授课。

  近年来,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已为上海博物馆、上海拍卖行、上海美术馆、朵云轩、汲古斋等相关单位输送了一大批毕业生。

  到英美国家做护士

  学校: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专业:护理(中英合作)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是普遍现象。美国卫生部曾发表报告称,美国对护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培养的合格护士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在英国,医护行业被列为人手严重短缺的六个行业之首。

  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需求,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本市32家护理教育及医疗单位,组成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成为本市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据介绍,其护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工作需要,能胜任临床整体护理工作,适应护理诊疗技术的发展,又具备护理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机构从事各类护理工作。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校护理专业录取的部分学生可申请进入护理专业中英合作班。这一合作办学主要培养国际紧缺型护理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在中英文两种语言环境中为病人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系统的整体护理,具备常见病的防治和对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监护技能。学生毕业时同时具备通过中国和美国注册护士考试的能力,毕业生可申请参加“美国国家注册护士执照考试”或获推荐赴英美等国继续深造。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对双语护理人才产生极大需求的背景下,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国内外就业或深造机会,除在国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康复机构担任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外,还可以取得中国护士执照后到各外资医院应聘涉外护士岗位,到国外攻读护理本科并取得当地护士执照或取得中国护士执照和相应海外护士资格后到国外医院担任护士工作。
    张家口新闻网讯(记者 朱晨晖 通讯员 贾炜)日前,张家口市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批准成为全省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市职教中心将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开设土木工程、会计学两个专业,每个专业计划招生70人,共计140人,从2014年中考考生中择优录取。此次两校强强联合开办“3+4”本科班,意味着我市适龄学生拥有了一条新的、更便捷的升入普通本科高校渠道。

  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历年来均超过一本分数线。市职教中心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据介绍,此次双方合作后,学生在市职教中心接受3年高中段教育后,不用参加高考,经转段考核合格即可直接升入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完成4年本科学业后将获得河北工程大学本科文凭,享受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按毕业当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项目办[2013]2号文件要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职教联盟专家委员会、北京万华创力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ACAA(欧特克中国授权认证管理中心)以及辽宁省十所高职院校于2013年11月30日至2013年12月21日共同举办了2013年度辽宁省 CAD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得到了各参赛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来自十所高职院校共计3000余人参与了比赛。经过近1个月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和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队分别获得建筑设计组和机械设计组的一等奖,其中,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称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辽宁省 CAD技能大赛主要面向全省欧特克立项院校的在校学生,旨在引导院校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各有关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同时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专业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做了题为《树立大职教观 共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发言:“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启迪思想、沟通信息的交流会,也是一次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动员会,更是一次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大职教观、践行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会。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体现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中国的职业教育突破了一个小天地,搭建了一个大舞台;抛弃了一个小框架,重建了一个大格局;超越了一个小理想,实现了一个大目标。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布局的重大调整,也是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职教先驱们的“百年中国职教梦” 。为此我们要树立大职教观,共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今天(4月24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就河北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到部分民办高校调研。他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民办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之路,为河北省绿色崛起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范照兵先后考察了河北外国语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并与部分民办院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他指出,发展民办教育既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河北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破除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误区,更加重视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相关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制约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积极创新作为,坚定探索民办教育成功发展之路,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总结、规范、提升民办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省职教社和工商联要积极发挥优势作用,支持、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为河北把握机遇、绿色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4212014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在陕西工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技术实训室顺利举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省内院校的31支代表队参加了竞赛,竞赛结果将由省教育厅统一公布。


       “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按照真实网络项目需求,考察参赛队在指定设备上完成一定规模的绿色、安全、智能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规划、IP地址规划、设备配置与连接、故障排除和应用的接入与测试等方面能力,竞赛采用批次抽签、试题抽签、机位抽签等办法,分四批次、每批8队进行,各院校参赛队在赛场上争分夺秒、各显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经过12个小时的角逐,比赛顺利结束。


       本赛项得到了H3C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比赛过程中,王津副院长亲临赛场巡视指导,鼓励参赛选手、慰问参与赛事工作的企业及所有工作人员。

 

 

比赛现场

 

 

陕西工院参赛学生积极应战




    短短几年时间,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职工队伍人数从150余名发展到600余名,而学生规模更是从1000多人发展到了上万人。

  “规模发展”让这所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态,但“内涵提升”更是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重头戏”。

  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特色品牌发展与文化发展并重,学校不仅实现了从“市级重点”到“国家级重点”的升级,更在2011年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学校,从“大而全”走向了“强而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特色……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正在开辟着中职改革发展的新路标,与产业经济同频共振。

  学校、企业、园区通力协作

  校企合作拒绝“单相思”

  “与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合作,一来可以通过融入他们的智慧与实践,为园区及园区企业的升级蓄力,二来也可以帮助师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重庆正阳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如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避免任何一方“单相思”,最终实现互惠互利?

  2011年,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牵头申报了“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黔江区成为了全市16个“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区之一。

  由此,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进入了“校企合作”的深水区。

  特别是在2013年,该校结合示范校建设,深入位于黔江区的重庆正阳工业园区企业调研,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并与正阳工业园区澳特尔服饰、乐尔佳等2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组建冠名班、订单班。

  可以说正阳园区不仅成为黔江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成为了学校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这里,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校长和厂长、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九大融合”,不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真正让园区和学校成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执行者和实践者。

  据介绍,目前学校已与7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开办订单班11个、冠名班4个。其中新增深度合作企业6家,并引进一条价值165.4万元的SMT生产线。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还在2013年迎来了重大转机。历经3年筹备,学校牵头组建成立了跨四省市的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据悉,该集团拥有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67家、职业院校33所,在籍学生近15万人。

  职教集团的成立无疑为学校发展乃至重庆职业教育发展搭建起了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教育与产业互动3个平台,以大职教、大开放、大发展的思路,在未来还将不断发挥黔江职业教育在武陵山片区的辐射、影响和示范作用。

  教师、父母、朋友三位一体

  多重身份下的师资队伍“成长记”

  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每一个教师都有3种身份,除了教师身份之外,他们身上还被赋予了父母、朋友的身份。

  为何会让教师身兼“三重身份”?黔江职教中心校长张耀天进行了这样的解读: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养、语言等方面的素质修养,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教师不仅在课堂教育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个性、家庭情况,与家长打交道,这就要求教师像家长一样既严又爱。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想法,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其思想动态。为此,学校按照教师履行“三重身份”职责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开展培训、培养,考核、奖惩,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初步形成了“三重身份”队伍建设模式。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履行教师、父母、朋友“三重身份”职责,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遴选认定办法》、《教师全员培训方案》等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在塑造既专业又有素养的教师身份上,学校还面向全体教师遴选了14名专业带头人、50名骨干教师、52名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对象,通过他们的成长示范带动更多教师成长,同时为每一个教师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和个人发展规划书,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

  以出国培训、跨省研修、高校培训、企业实践、校本培训等为路径,学校教师成长渠道变得立体而丰富起来。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多名专家到校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并采取学历提升、技能大赛、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职业资格培训等措施,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2012年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就被黔江区政府评为优秀教育管理团队,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教师团队承担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1个、市级课题7个、区级课题10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6篇。2013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获2金、6银、14铜,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1金、2铜。不难看出,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队伍素质的明显提升也进一步加快了学校的发展速度。

  改革、创新、优化同步驱动

  “四段二线”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在学校,我既是学生也是'单位员工'。”学生张青青说,虽然不是正儿八经地上班,但是可以和单位员工一样在生产线上做事,学到的东西更多,对以后进入社会很有帮助。

  “以生为本”在任何时期都是办学的最终目标,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这样坚信。

  在深化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中,学校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评价考核,另一方面则对学生实行虚拟员工,按照单位对员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评价考核,发放虚拟工资。

  学校负责人称,这种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做法旨在让学生提前感受、感知、感悟到不同的付出具有不一样的回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校就能较好接受职业基础教育、认知教育、专(业)长教育和理性教育,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事实上,“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正是学校“四段二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的过程中,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将人才培养分为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认知体验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职业能力提升四个阶段,同时贯穿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生专业能力两大主线,这种育人模式可以说为很多中职学校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

  学校还创新形式,通过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走访企业51家,与21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共同开展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构建了基础素质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民族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打造出更符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评价体系,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构建起以考核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4231”学业职业评价体系,开发51门课程评价手册,从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多维度考核,更加凸显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发展更适应社会需求。

  不少企业老总非常欢迎该校学生前去就业,在未毕业之前就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学生质量的提高让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

 

  链接

  建设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特色项目

  文化浸润

  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突出办学特色成为职教升级的突破口。作为武陵山区的一颗“职教明珠”,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拥有创造特色的得天独厚优势。

  作为全市唯一以“民族”命名的中等职业学校,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在抢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遇的同时,将“凝聚民族文化精神,打造民族教育品牌”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秘诀。

  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契合能产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先后成立了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化艺术团、民族礼仪队、民族器乐队和民族语言队,同时还编写了民族语言、民风民俗、民族歌舞、民族工艺、民族戏曲等民族文化校本教材。

  近几年来,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投入500万元建设了民风民俗展览室、民间工艺展览室、西南卡普民族工艺制作展览室,购置了科普大篷车等专用车辆和专用移动舞台,并添置了1万余册民族文化图书、1000余套民族服装和一批民族乐器,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创新思维驱动下,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俗生态旅游等特色专业,构建起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为主的课程体系,同时还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目前,民族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在校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学校还把竹铃球、蹴球、陀螺、脚马竞技等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推广,让机械、汽修等专业的学生也能拥有一项民族艺术特长。

  会唱一首经典民歌、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说一门民族语言、会奏一件民族乐器、会做一种民族工艺、会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在校期间基本能实现这“六个一”,无疑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样本。

  2012年,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表演的土家族舞蹈《白虎神鞭赶太阳》获银奖,受到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等领导的好评。2013年,学校又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民族技艺比赛,参赛节目苗族舞蹈《银色山脊》荣获金奖。

  把民族文化搬上舞台,不仅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武陵山文化的精髓和少数民族的精神,同时也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文化风采。

  心系社会,职业教育助跑社会经济发展

  示范校建设两年以来,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市内外输送实习就业学生6000余人,其中输送到区内各行各业中职毕业生近2000人,并开展各类中短期培训近8000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据了解,学校输送到区外的毕业生均在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就业,为黔江区新增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心系学生,教师赴重庆信息产业实习就业基地“探班”

  上个月,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组织了就业服务科的管理人员和老师前往重庆信息产业实习就业基地,看望慰问在那里实习、就业的学生。学校老师先后到了仁宝、旭硕、纬创、富士康、广达、英业达6家实习基地,企业负责人对学校实习、就业学生给予了勤奋好学、工作踏实、适应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等高度评价。不少学生称能够看到母校的老师来“探班”非常感动。

  通过回访企业,黔江民族职教中心也对校企合作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中本贯通,无疑是今年上海中招的一个亮点。所谓“中本贯通”,即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贯通,中职生可望直升本科院校就读。花上七年时间,拿到一张本科文凭,外加一张技师从业资格证,这对那些成绩“可上可下”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

  上海有5所学校参与首批中本贯通试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将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600688,股吧)工业学校两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中本贯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体培养方式是怎样的、招生录取又有哪些要求,我们走访参与试点的三所中职学校,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让职教学生看到发展空间

  试点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贯通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很长一段时间里,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偏见,每到升学季节,成绩好的学生考高中,成绩差的考职校,几乎成了一条定律。但在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看来,职业教育不是一个教育层次,而是一种教育类型。前几年就已开始的中高职贯通和今年的中本贯通试点,都在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职业教育也是可以培养精英人才的,而不仅仅是普通劳动者。“中国产业升级,关键因素还是人的升级,依赖的正是职业教育的升级。”

  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在上海,作为石化产业龙头的原油加工能力已达27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200万吨/年;近阶段,上海化学工业区将重点推进100万吨乙烯和1000万吨炼油等龙头项目,进一步打造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而按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具备年产4000万吨炼油、40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这些超大规模的基础化工呈现出装置大型化、流程复杂化、控制自动化、操作人员精简化的变化趋势。这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生产操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一个简单的操作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支撑和跨专业的知识储备;一线生产操作员不仅要面对更复杂的操作工况,迅速做出更全面的操作决策,还要在复合的环境下,及时判断和排除操作故障。高技能、高素质化工人才需要化工、机、电、仪等多种技能复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短时间很难形成,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

  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空间

  技能型精英人才如何培养?邬宪伟认为有两个因素: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要有强烈的兴趣,动手能力强,也许不适合抽象研究,但善于实现别人的设计意图。第二个因素是我们要有一系列造就培养精英的学校,不受学制长短限制。

  邬宪伟曾到欧洲访问,他说,荷兰有一所职业学校,培养航海、集装箱方面的高端人才,从中职培养到研究生,在这所学校都能实现;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全校学生2800人,只有一个专业,学制从大专一直到EMBA。这些国外职业院校的办学让邬宪伟受到很多启发。

  “事实上,在我们学校每年都有10%的学生非常出挑,但由于受到学制限制,很多人没能获得在专业上继续深造的机会。”邬宪伟说,2011年,他们学校有个学生参加伦敦世界技能大赛,尽管表现不错,但与国外20多岁的选手同场竞技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果这个学生技术上能有机会再继续打磨,到国际上获得大奖是很有可能的。但从现状来看,学生从中职对口入学到高职或应用本科的机会并不多。

  目前上海开设化学工艺专业的中职学校仅有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和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两所,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仅有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所。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比例的悬殊,使得中职学生能够对口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微乎其微。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化学工艺中职生报考对口高职专业的比例不到1%。而且高职院校招生时通常只参考语、数、外考试成绩,对于中职阶段培养的职业技能不做考核,这对中职生而言,不仅优势得不到体现,相反在分数面前更是吃亏了。

  正是这些现实原因,使得许多化学工艺专业的中职生流向其他高职专业,这对于化学工艺专业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化工类技能人才的持续发展。“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本贯通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邬宪伟说。

  中本贯通旨在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原名为“上海化学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已经开办了五十多年,是一个实力雄厚的长线专业。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2000年由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该校的核心专业之一。

  邬宪伟认为,两校联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中本贯通试点,将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切实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从宏观角度来说,能够为企业提供达到其需求标准的化工操作工、总控工和管理工人,促进企业、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从微观角度来说,能够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才为本,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增强职业发展的后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本贯通将对化学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行重新定位和发展规划,中职、本科课程体系将实现贯通,而课程内容重复以及断档等现象将被杜绝。

  据介绍,课程体系设置将以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体现螺旋上升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工艺工程重现和应用能力。中职和本科阶段分工明确,有机融合,前三年以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体验感知为主要手段,积累实践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后四年加强专业理论基础积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进行更高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特别提醒】

  根据学生实际安排转段

  第三学年结束时,学生参加当年上海市组织的文化课统一命题考试,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按50%文化课成绩+50%技能测试录取,合格者可获得高校学生入学资格,进入后四年本科阶段学习。

  第三学年结束时,若未取得高校入学资格,则可获得由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颁发的化学工艺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文凭。

  学生在学完三年课程后,若成绩未达到培养要求,可转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学习。

  中职-应用型本科基本学制为7年,最高学习年限9年,对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准予毕业。对未能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学生,不符合毕业条件,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颁发结业或肄业证书。

  需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

  报考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本贯通七年制,须经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分在普通公办高中录取资格线以上,并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此前,考生还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面试。4月26日和5月3日在学校举行招生咨询活动,现场解答有关专业情况和招生政策。

  对增加面试环节,邬宪伟表示,学校希望能找到一批学生真正对这一行有爱好、有兴趣,不是为读大学混个文凭。“我们是要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不想浪费国家的资源,也不想浪费学生的时间。”

  探索职业教育精英培养模式

  试点学校:上海市石化工业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贯通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这几天,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校长苏勇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都是家长来咨询中本贯通招生的。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化学工艺专业在全国中职学校都算得上是最强势专业,学校地处上海化学工业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长期与巴斯夫、拜耳、杜邦、亨斯曼、道康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苏勇把与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本贯通试点称为强强联合。他认为,随着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要求日益提高,中本贯通模式将满足行业人才和职教改革的双重需求。

  高技能人才比例明显偏低

  苏勇介绍说,上海化工产业的高度集聚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生产人员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对其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兼具相关产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企业意识、产业意识、管理意识和国际化意识。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内部呈现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等趋势。根据化工教育协会统计,全国23万化工从业人员中,生产工人17万,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3.2%;高级工也只有15.6%;有近6万人没有任何技工级别,占生产工人总数的35%之多。这些数据与国家要求的高级工25%、技师、高级技师5%的比例有不小的差距。而作为高风险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化工产业高技能人才比例理应要高于平均水准。相比化工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高级工比例落后近20个百分点。

  在上海,目前具有技能等级的人才,初、中、高级比例为39∶42∶19,与发达国家15∶50∶35的比例依然差距较大,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比例明显偏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所的调研结果则显示,具备多种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技术型操作员、维修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需求最为集中。“根据这些调研数据,很显然今后一段时期的技能人才培养应有意识提高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比例。”苏勇说。

  就业典型岗位瞄准工段长

  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本贯通模式定位于培养现代化工企业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就业典型岗位是化工企业工段长,需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企业和工程意识,有扎实的基础化学、机电知识和工艺操作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毕业生须获得本科文凭、学士学位、主体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专项技能达到技师水平。

  具体而言,这一专业培养工段长需要的四个能力:

  岗位能力—掌握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的知识和技术;

  管理能力—能进行基层班组的指挥、协调;

  培训带教能力—能进行师徒带教,编写工艺流程、操作手册;

  解决问题能力—能提供工作思路、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

  中本贯通应明确定位

  作为一种新的探索,苏勇认为,中本贯通要注意区分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培养人才的定位。

  中本贯通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兼具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并侧重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而普通本科职业性并不明显,主要以学科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专业口径比较宽。

  中本贯通本科与高职专科也有较大不同。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工人,以满足当前各类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中本贯通本科则主要培养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和综合性管理部门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试点学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贯通专业:机械工程(数控技术)

  “这几天来学校咨询中本贯通的家长不少,说明这一改革举措对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立刚说,以前很多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发展前景,不同意孩子报考中职学校,现在职业教育通到了本科,以后还有可能通到硕士,这就让那些真正喜欢职业教育、适应职业教育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但中本贯通的根本意义还不止于此。

  满足社会对技能型精英人才的需求

  办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是重要风向标。除了调研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更要眼光放远,看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多样化的工程技术与职业人才的支持,包括研究与原创、设计开发、熟悉制造过程的工艺型技术人才,其中工艺型工程技术和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在王立刚看来,这对职业教育无疑是一个好的机遇,更是一个大的挑战。

  “先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但目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王立刚说,现在高职、本科培养的大多是技术型人才,学历层次、理论水平高了,但动手能力却是软肋。“德国很多工程师都是既懂技术,又懂工艺,还会自己动手操作改进。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来看,这类既有技能又懂技术、既会操作加工还会创造性改造的人才,单靠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都无法独立培养。”王立刚认为,探索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始建于1998年,是上海市开设该专业最早的中职学校之一,现在是教育部示范性专业(点)和上海市重点建设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本科是教育部特色专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可见,两校合作举办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既能发挥工业技术学校岗位基础能力培养培训特色,又能凸显第二工业大学在数控技术领域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

  培养企业里的技术中坚力量

  中本贯通培养的人才到企业里的定位在哪里?王立刚认为,他们开展的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中本贯通培养的应该是企业里的中游技术群,具体说也就是面向先进制造技术的数控技术应用群,主要是指从事机械加工产品的数控制造及其数控装备开发和改进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王立刚介绍说,这类高级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实践、岗前培训、顶岗实习、轮班实习、项目实践等,熟悉实际工作环境;除了具备机械工程数控技术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能熟练使用各类普通和数控生产设备完成加工任务,要能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数控加工装备和数控加工工艺问题;此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协作能力、基本的自学能力和技能拓展能力。如此,才能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加工工作的要求。

  “一体化”培养是重头戏

  虽然两校在专业教学上都有深厚积淀,但在中本贯通试点时仍将对课程与实践性环节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据介绍,“一体化”将是本次试点的重头戏,即重视3年(中职)与4年(本科)之间的一贯制连接,这其中包括课程设置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实践实习资源与管理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和育人工作一体化。

  原有中职、本科存在课程体系各自独立,教学内容重合交叉,教育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这些都将在中本贯通试点中受到特别重视。王立刚表示,两校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智特征、认知规律及发展需求构建课程结构,强化人文素养教育,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增强岗位实践环节,拓展专业发展领域,实现知识、技能及态度并重,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同步提升。

  两校还将整合师资力量,成立联合教研室,按照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整体要求,共同参与贯通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

  【特别提醒】

  中本贯通也存在“风险”

  中本贯通中职阶段的录取采取“学校面试+统一考试”的办法。学校面试时间安排在4月26日和5月2日。面试主要采取面谈形式,了解学生的报考动机,考察学生的职业兴趣。“七年的学习是人生一段不短的路程,没有兴趣的支撑很难坚持完成。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招生不光看成绩,更要看动手能力,到时可能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动手制作,看他们的反应能力。”王立刚介绍说。

  通过面试的考生还须参加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分在普通高中最低录取资格线以上,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王立刚强调,中本贯通招生会对学生文化基础有一定要求,因为从中职到本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还要有较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完成三年中职教育,并不是就能顺理成章升入本科阶段,还必须通过规定的考试。

  按照规定,学生在学期间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中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可获得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中职)。完成中本贯通专业全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获得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可获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颁发条例的,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但其间也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未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未获得规定学分、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只能颁发结业或肄业证书。

  因此,不是说,跨入中职学校大门就能四平八稳拿到本科文凭,事实上,门槛还是不低的,过程也是艰苦的。
 

        4月2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法士特青工培训部主任曹晶做客文化大讲堂,为陕西工院师生做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主题报告,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数控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南欢及全院4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孙小云主持。

        曹晶代表首先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的奋斗历程,接着以“技术攻关知难而上、解决生产难题”为主线讲述了他参加工作以来,如何通过解决日常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练就过硬技术本领,提高工作效率,并为企业排忧解难。最后,曹主任寄语同学们: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祝将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习型、技术型专家。

        会后,曹晶代表还与数控工程学院党政负责人南欢、卢文澈、刘军旭等就数控学院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2014年陕西省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技能大赛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机器人实训室,DMG高端教学实训室场所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曹晶,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青工培训部主任,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曾获“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状元”、“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陕西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陕西省委创先争优‘青春榜样’”、“全国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曹晶做客文化大讲堂


曹晶代表作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主题报告


全院400余名师生聆听报告

        “全国呼叫中心十佳园区”、“中国服务外包最具发展潜力园区”、“重庆市大数据试点产业园”……这些,是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获得的殊荣。从成立至今,只用了7年时间,集聚了一批一线知名企业安家兴业,让永川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撑杆跳”。

    日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寻找助推其发展的动力:除了企业自身的管理、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我区职业教育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的人才支撑。

    人才集聚吸引名企落户

    前不久,9家国内知名企业签约入驻我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将在永川建设运营ITO(信息技术外包)和BPO(商务流程外包)、智慧城市建设、电子商务、总部结算等服务外包项目。

    航天华有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以前只是在北京开展业务,却选择了永川作为对外扩展业务的第一站。总经理毕克平告诉记者,“在很多地方调研过,最终选择落户永川,人才优势是吸引我们的一个重要因素,永川有各类职业院校20多所,学生10多万人,这将是我们后续发展的人才保障。”

    和航天华有科技一样,大多企业落户永川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永川职业院校众多,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

    北京华创启明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国内多数大集团客户的研发及外包业务,此次入驻永川,总投资2000万元,到2017年,预计员工规模达到700人,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该公司董事长杨云建说:“我们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必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而永川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能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我相信很多企业都愿意选择永川。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西南总部放在永川。”

    正如大家所言,永川作为我市重要职教基地,辖区内大中专在校学生超过13万人,每年毕业的技能型人才超过3万人,这些学生成为永川相比其他地方非常突出的比较优势。

    比航天华有、华创启明早到4个月落户永川的轩宁科技有限公司,当初选择永川,也正是看中了永川庞大的职教资源。轩宁科技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欧美离岸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处理的服务外包企业,他们公司今年一月份才签约落户永川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从“零起步”到承接海外订单,实现了“开门红”,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他们也尝到了 “永川速度”的甜头。该公司副总经理田晓彤告诉记者,“永川是职教名城,我们很幸运在这里找到了大量的适用型人才,对公司在永川的起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轩宁科技这样新入驻的企业,能迅速成长起来,还与永川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积极推动“园校互动、校企合作”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据介绍,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职业院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职教学生边学边用,不但迅速进入“角色”,还随时更新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企业则通过“课程植入、派遣师资”等形式,融入职教院校的教学活动,这样让职教学生一毕业就能立马上岗工作,企业不用再为缺人才而发愁,形成了校企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电讯盈科是一家提供世界级的全球客户联络中心及客户外包管理服务的专业服务外包企业。它的发展壮大就得益于“校企合作”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两前年电讯盈科落户永川时,只有一个服务外包项目,坐席刚好100个,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目前电讯盈科在永川的服务外包项目已经达到4个,运营坐席增长了3倍,达到了700个,员工超过了1000人,其中八成以上是永川职教学生。今年,该公司还计划转移部分一线城市的外包项目进入永川。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与区内10家院校有合作关系,区内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总体而言能满足公司的岗位需求,离职率小,较其他大城市有一定优势。

    校企牵手,共赢发展。目前,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已成功引进41个项目,投入运营的有32个,实际坐席突破5000个,仅此一项,就为永川8000多名职教学生提供了工作岗位。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4亿元,累计产值超过20亿元,离岸外包执行额3000万美元,累计离岸外包执行额1.75亿美元。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林祺 实习生 匡怡蒙)昨天,重庆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将学生综合素质计入学分,得不到素质学分的学生不予毕业,今后,我市48所高职院校将推广这一做法。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副院长郭玉龙介绍,学院建立学生素质拓展培训中心,开设了涉及文化、体育、高雅艺术、生活品味等几个大类的55项素质培训班,包括裁判员、摄影、武术羽毛球、拳击、跆拳道、钢琴、话剧、斯洛克、驾驶、游泳等项目。

  综合素质拓展培训由院内兼职教师和外聘专业教练进行授课,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门特长爱好,考试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给予规定的综合素质学分,得不到素质学分不予毕业。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我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高2-3个百分点,8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但是,我市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却存在较大短板,只解决了“高技能”,没有解决“高素质”的问题。该负责人说,通过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希望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