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陕西整合中职教育资源

每个县保留一所职校

  本报讯(冯丽 记者 柯昌万)记者近日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陕西将加快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用2年至3年时间,使学校数量由现在的300余所减少到150所左右,每所学校形成3至5个优势特色专业,并逐步使成人中等职业学校退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

  陕西要求,统筹规划职业学校布局,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原则上,每个县(区)通过整合,保留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省级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3至5个专业,支持规划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重点建设2至3个专业。整合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将县域内各部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财、物统一纳入职业教育中心管理。

  此外,陕西还将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达标验收,2年内不达标者,停止或撤销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从2014年起,省、市原则上不再新审批设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可追溯到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附带学习”。作为教育学名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其定义: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异军突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技能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过分强调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忽视了职业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文素养教育及道德品质培养。这不仅使自身陷入了短期功利主义、狭隘的实用主义之中,而且削弱了教育陶冶人格的基本功能。

        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弥补目前高职教育“短板”,培养学生以“品端”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方面,有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意义:

        第一,隐性课程的隐蔽性和影响的间接性和长期性特点,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和深远的。
    
        第二,隐性课程的作用是潜在的,载体是分散的,内容是实践的,效果是持久的,这些特点,恰恰弥补了显性课程的某些不足,是学校课程有机组成部分和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

        第三,高职阶段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阶段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丰富多样的隐性课程的构建,将有助于学生的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和调动。

        第四,人性的美好往往只能通过领悟来实现沟通。师长的人格魅力、同伴心灵的沟通、人际和谐的氛围,这些无形但却可以真切感受到的,都是学生成长难得的课程和营养。

        一般来说,学校的隐性课程是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这类内容主要由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建筑、校园规划、景观设置等物质空间构成。二是组织制度类的隐性课程。这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管理评价方式等内容构成,属于学校隐性课程的第二层面,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三是文化心理类的隐性课程。这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风采、教风和学风、人与人沟通和相处的方式、心理文化等内容构成,是学校隐性课程的最核心部分,对人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不容易改变的。

        从学校隐性课程的构建视角看,一类、二类隐性课程的建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最核心的第三类课程的建设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构建第三类课程,需要建设一个相互尊重,良好互动的人际环境,需要建设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同时也需要建设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勇于担当、关心社会的心理文化。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五届五次理事会于12月26日至28日在宁德市举行,理事160多人出席会议。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导思想明确。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长王福贵在开幕式上强调,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会十八届三中决定精神,全面系统正确领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和有关内容。同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志光传达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中国职教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的“如何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报告和中国职教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精神。与会代表认真领会精神,提高认识,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

        理事会会议审议和通过了有关事项.会议讨论了学会秘书长谢聿栋关于2013年学会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设想报告;审议通过了学会2013年财务收支报告;讨论通过了《学会分支机构调整方案》;表决通过了调整学会会费标准(2000/年)、学会新增2个团体会员单位、增选6个理事、2个常务理事、副会长人选;会议表彰了2013年获奖论文作者、2011-2012年度学会优秀课题课题组和2013年优秀学会通讯联络员。与会理事认为,学会2013年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完成了工作计划。

        学术年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取得成效。会上,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庄铭星校长作了《关于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人生事业梦想》、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总支书记徐晓旭作了《关于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探索》、福州市职教中心林源主任作了《关于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周志群副院长作了《关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刘松林副院长作了《关于学会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等专题报告,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传周作了《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定位——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报告、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王银豪作了《关于以信息化推动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报告。与会代表认为,这次学术年会安排得当,学术氛围浓厚,报告非常精彩,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是一次圆满成功、团结奋进的会议。正如会长王福贵在会议总结所指出:会议是一次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动员会、学习会、经验交流会;会议主题明确,认真探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相关议题;会期一天,内容丰富,议程有16项,安排了工作报告、研究决定事项、主题发言、专题报告等议程。会议时间短,符合中央提出的开短会的精神;会议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学会顾问林瑞昌亲临大会并讲话,提出学会要“多学习、多调查、多研究”的工作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刘平副厅长委托职成处罗强副处长到会指导并作有关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与传统职业教育区别的讲话,同时通报2014年要推进的中职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宁德市教育局局长赵榕生、副局长章彩华等领导莅临会议,赵局长在会上介绍了闽东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
        2013年12月21至22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作会(简称协作会,下同)在深圳市举办了年会。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识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协作会名誉会长张昭文,协作会会长、陕西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李明富,协作会副会长、河北省教育厅职成处调研员刘晏昇,协作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孙永海和部分省区市教育厅(委、局)职成处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200多所职业院校的300余人出席年会。协作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景连主持开幕式。

        首先,王识昌致辞,他对协作会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协作会近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表示赞同。他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发展及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张昭文讲话,他强调在新形势下开展东中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该项工作是落实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要求,是关系到城乡、东西部统筹协调发展的国计民生的工作。他讲,当前东中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对该项工作,在内涵上要有新的理解,在思路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方式上要有新的转变,在发展路径上要有新的设计,要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他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东中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为学生成才和人生出彩,为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实现中国梦—职教梦做出新的贡献。

        李明富作2013年度协作会工作报告。首先,他回顾了协作会走过的历程,表示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职成司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要求,加强协作会自身建设与管理,形成稳定的会员单位组织,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东中西部职业教育合作,促进区域、城乡间协调发展,逐步缩小职业教育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而努力。

        他对协作会2013年工作做简要总结。他说,今年协作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贵阳和兰州共举办了2届洽谈会,全国25个省(区、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成教部门负责同志,986所职业院校的1326名代表参加了洽谈会,签约合作招生计划共计18.8万人。同时,还促进在建筑、商贸、现代服务、现代制造等专业领域酝酿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他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推进东中西部区域、城乡间合作办学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和新途径,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城乡间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他强调,今年是全国职业教育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十周年。要认真总结10年来取得的成果,争取早日编辑印发《东中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2003-2013年)成果汇编》。

        会上,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张排房、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曹礼峰和重庆江南职业学校校长刘友林三所学校分别代表东中西部作了交流发言,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

        今年的年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十年来该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交流2013年各地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情况,商讨2014年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计划。会议期间,代表共分为5组进行讨论。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起回顾和总结共同走过的历程,探讨进一步推进东中西部区域、城乡间合作办学协调发展的做法和途径,并对今后推进该项工作给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还应邀考察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瞻仰了莲花山邓小平雕像,参观了改革开放展览馆。会议期间,还安排与会职业院校进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自由洽谈活动。与会代表一致反映,今年的年会内容充实,安排有新意,收获很大。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五届五次理事会于12月26日至28日在宁德市举行,理事160多人出席会议。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导思想明确。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长王福贵在开幕式上强调,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会十八届三中决定精神,全面系统正确领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和有关内容。同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志光传达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中国职教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的“如何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报告和中国职教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精神。与会代表认真领会精神,提高认识,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
           理事会会议审议和通过了有关事项.会议讨论了学会秘书长谢聿栋关于2013年学会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设想报告;审议通过了学会2013年财务收支报告;讨论通过了《学会分支机构调整方案》;表决通过了调整学会会费标准(2000/年)、学会新增2个团体会员单位、增选6个理事、2个常务理事、副会长人选;会议表彰了2013年获奖论文作者、2011-2012年度学会优秀课题课题组和2013年优秀学会通讯联络员。与会理事认为,学会2013年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完成了工作计划。
           学术年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取得成效。会上,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庄铭星校长作了《关于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人生事业梦想》、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总支书记徐晓旭作了《关于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探索》、福州市职教中心林源主任作了《关于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周志群副院长作了《关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刘松林副院长作了《关于学会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等专题报告,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传周作了《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定位——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报告、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王银豪作了《关于以信息化推动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报告。与会代表认为,这次学术年会安排得当,学术氛围浓厚,报告非常精彩,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是一次圆满成功、团结奋进的会议。正如会长王福贵在会议总结所指出:会议是一次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动员会、学习会、经验交流会;会议主题明确,认真探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相关议题;会期一天,内容丰富,议程有16项,安排了工作报告、研究决定事项、主题发言、专题报告等议程。会议时间短,符合中央提出的开短会的精神;会议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学会顾问林瑞昌亲临大会并讲话,提出学会要“多学习、多调查、多研究”的工作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刘平副厅长委托职成处罗强副处长到会指导并作有关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与传统职业教育区别的讲话,同时通报2014年要推进的中职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宁德市教育局局长赵榕生、副局长章彩华等领导莅临会议,赵局长在会上介绍了闽东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

“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破解

  “后示范”时代高职发展困境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之路

  在众多大学毕业生四处寻找工作的今天,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截至2013年12月2014届毕业生已有1100多名毕业生签约企业。2013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棵“梧桐树”就是该院特色鲜明的“嵌入式”科技服务引领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普遍突出,我院毕业生不愁找工作,源于学校和企业‘嵌入式’校企合作。”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生教授说。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起初背靠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建立起了“血缘式”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划归地方之后,虽然亲情依旧,但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实习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国家示范校建设时期,为了顺应校企合作新的发展形势,学院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与中国铁建实施“六共同”合作教育模式,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后示范校发展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呼声越来越高,单一的、简单的技术服务无法解决企业深层次的技术难题。刘明生书记正是基于这一研判,果断提出“嵌入式”校企合作新模式,“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般是综合性技术难题,需要多专业、多技术、校企共同研究解决。”

  教学嵌入 企业需求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北斗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六共同”合作教育、入学订单班、“2+1”订单班等多种形式,都是想方设法把企业引入学院,使企业嵌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目前,学院已经与中国铁建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与其所属15个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实施“六共同”合作教育模式,即共同培养急需人才、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拓宽就业渠道、共同建立保障机制。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中国铁建各个企业,认真调研新形势下企业需求,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构建基于生产项目的做中学课程体系,创建合作教育工作站,搭建“做中学”课程实施平台。在与企业合作中,以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创建了集项目教学、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技能鉴定、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合作教育工作站,开设“工地流动课堂”。工地在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企业的需求在哪里,学校的教学着力点就在那里。企业需求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北斗星。

  2012年10月7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十八局六公司合作成立石家庄地铁合作教育工作站, 学院师生主要承担石家庄火车站地铁预留工程施工监测任务。工作站内,通过互兼互聘的六名学校教师和五名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展了《隧道工程》、《地铁车站施工》、《地铁施工监测》等专业课程的现场项目教学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245名学生现场教学、60人次的认识实习和32人次的顶岗实习任务。

  “在这里实习接触到的人太多了,包括同事、领导,还有第三方、监理方和施工人员。吃住在一起,难免会有些矛盾,但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一致的: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所以我们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把工作做好,一句话,少说话多做事。”学院交通系大三学生胡学成对合作中的人际交往感触颇深。实习后同学们表示,实践让我们得到了这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引企嵌入 以综合应用研发助推校企深度融合

  企业的需求往往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打破“单枪匹马、各自为战”的局面,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将企业技术研发、数据处理等类项目引入学校,引企入校,使企业的部分功能嵌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

  该院针对建筑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专门成立了建筑结构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013年研发中心引进了华北地区某一线城市数字城市化项目,在校企双方教师指导下,40余名学生综合运用Photoshop、3Dmax、CAD等软件,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首批3000多个建筑物单元的数字成图任务,合格率高,一次性通过验收。真实的生产项目、严格的技术要求、标准的作业规程充分锻炼了学生三维成图的各方面能力。这40余名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几家同类企业相中,高薪诚邀他们签约。

  引企入校可以充分发挥学院的自主科研创新能力,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石家庄地铁合作教育工作站,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十八局六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开展了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技术、盖挖法立柱桩精确定位技术、工程施工监测新技术等研究。其中,学院杨新伟博士、李君君老师等与项目部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的“白光数字图像频域分析法在地铁基坑施工监测中的应用”课题被河北省教育厅立项为2013年度科研课题。

  引企入校,把企业的部分功能嵌入到教学一线,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知不能行,非真知”的实践要义。在沪昆高铁南昌轨道板场工作站,该院骆宪龙教师和两名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与企业人员经过多次试配调整,共同设计了一套适合当地供料的C60高等级砼拌和方案。师生从试验室的设计、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安装调试、试验室制度的建立、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到设备运行台账的建立,加班加点,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实验室的组建任务。学生从中掌握了项目试验室整体架构的设计与建设的整个过程,完全具备了施工试验检测的能力,这是在学校课堂里根本不可能学到的。

  科技嵌入 校企紧密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服务强校”战略,通过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近三年,该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联合成功申报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成功申报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独立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重点课题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4项。科技研发能力日渐增强。

  2013年初,青岛地铁2号线开工,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生的大力支持下,以隋修志教授为组长的教学科研团队主动出击,以项目部的形式承担了青岛地铁2号线香港路段长达八公里的施工监测任务。2013年9月又通过投招标承揽了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监测项目,作为甲方代表对整个工程进行沉降量测及监控。前后共有60多人次学生直接参与了监测工作,目前仍有30多名学生在施工现场从事监测任务。学生在校内实习,不用承担责任,错了再测,反复多次都可以,而在施工现场,尤其是在从事真实生产任务、承担质量责任的岗位,心理压力陡增,责任感急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不言而喻。施工生产不仅锻炼了师生的技术技能,也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各种机会改进工法。

  青岛地铁施工线路长、路况复杂,监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地表沉降监测点很多都在马路上,每个监测点都要在路面上钻直径160~200毫米、深200毫米的孔,然后安置带盖的钢护筒、埋设监测点。近4000个监测点遍布马路上,既影响城市美观,成本又高,工序又复杂。学生们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反复试验,将孔的直径缩小到50毫米,然后订做标准转接头,用转接头加套管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仅此一项就为施工方节约了16万元,受到地铁指挥部的高度赞扬,并建议在青岛地铁全线推广。

  文化嵌入 激活铁道兵精神和企业文化活性因子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悠久铁道兵历史的院校,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中铁道兵所属的军队院校,1984年随铁道兵一起集体转业。“铁道兵”三个字如石琢刀刻一般嵌进石铁职院人的骨髓。石铁职院人秉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价值主体理念,把传统精神适时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工程单位现状。项目部随着工程走,哪里有工程哪里就会成为工作驻地,工作有很大的流动性。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牵挂、驻地生活艰苦枯燥,都成为了学生就业工程局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学院顺势挖掘铁道兵精神“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传统,将其贯穿于从新生入学、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教育的全过程,使“铁道兵精神”深深嵌入学院文化和办学精神当中,融合为富有勃勃生机的强有力的脉动之源。

  在教学和实训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秉承铁道兵精神,将“铁道兵精神”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精神相互结合,在实习实践岗位,采用“一岗双修”形式,既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与提高,也注重学生对铁道兵精神的理解、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吸收以及自身职业道德的养成,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融入快、上手早,不出校门就能成为一个“准职业人”。“下得去、耐得苦、用得上、留得住”已经成为企业对就业学生评价的口头禅。

  校企双向嵌入寻找到校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使校企合作达到了无边界深度融合状态,既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又找到了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摆脱了在学校内、教室里培训学生技能的狭小圈子,开拓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嵌入式合作要强化校企互动、攻坚克难、优质高效三个意识,更要有三股子劲:一股子钻劲、一股子巧劲、一股子韧劲。钻劲解决的是开发技术密集型背景下的技术无竞争空间;巧劲解决的是敢于打破现有工艺流程束缚的创新意识;韧劲解决的‘咬定’企业这座青山不放松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刘明生书记这样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嵌入式合作”的精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100多万职业院校在校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关工委是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各地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大力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把握对象特点。当前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少数学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欠佳,抗挫折能力较弱。职业院校关工委应认真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突出工作重点。职业院校关工委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威望、阅历、经验等优势,为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力量。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少年,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突出以诚信、敬业、奉献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关爱和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4.拓展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实施“青蓝工程”,继续在德育课教学、技能实训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和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扶贫助困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5.完善职业院校关工委组织机构。各职业院校要有现职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各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关工委领导班子和日常办事机构,特别要选配好领导班子和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选派经验丰富、热心关工委工作的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6.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工委队伍建设。积极联系本区域老龄工作部门,准确掌握本单位本区域离退休老同志情况,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校际界限,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各行业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参加关工委工作,及时联系新退休的老同志加入关工委工作,不断改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

  7.健全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关工委要从实际出发,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适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制度办法、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络与工作协调,实现关工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8.加强关工委工作的交流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选树典型,深入挖掘和推广各地各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经验,宣传报道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们的先进事迹,为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各地各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定期组织关工委工作交流培训。

  9.加强对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把关工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教育关工委领导班子要有专人分管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扶持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推动职业院校关工委与其他单位关工委工作的交流,积极宣传和推广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10.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关工委开展工作。各地各职业院校要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要及时传达通报有关重要文件和工作,重要工作会议和有关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等的专题性会议,应请关工委负责同志列席。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德育课教学单位、老龄工作等与关工委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要相互协调、积极支持关工委工作,努力形成做好职业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对承担关工委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给予适当补助;对因工作需要经批准返聘的秘书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执行本单位返聘人员待遇的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同志和工作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充分保护和发挥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的积极性。


教育部办公厅

2013年12月21日

职校底气十足 职教快马加鞭

  ——山东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采访纪行

  冬日的齐鲁大地,寒意逼人。但潍坊商业学校学生杨兴悦的家长杨全斌却告诉记者,他心里热火着呢。他的温暖来自女儿2013年9月开始的职校生活。学费全免,老师是大企业里的名家,实训设备是最先进的机器。更让他高兴的是,山东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女儿三年中职毕业后,可以直升本科。这样的好事,着实让他没想到。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四化同步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发展是事关山东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之举。”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如此定位职业教育。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沉淀千年的齐鲁大地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生均拨款给职业院校带来底气

  说起山东职业教育的变化,要从全国职业教育的大背景说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有人生动地将这两部分形容为教育的两条腿,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对山东来说,高职生均拨款比本科少了将近一半,只有5000元;中职经费更少,在一些县市,财政仅包教师工资,学校只能靠学费勉强运转。全省有88个县没有落实教育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本就“烧钱”的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在缺钱少粮的情况下,当然发展艰难。这一点,潍坊商业学校校长于建平体会最深。“2006年,我从普通高中调到中职学校。头一天上班,就傻眼了。学校要设备缺设备,要师资缺师资。就拿美容专业来说,设备就是两张按摩床,3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还不到20人,学校几乎办不下去了。”

  “没有合格的劳动者,无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会落空。同样一块手表,瑞士人装出来就是名表;咱们一装,就成了100块钱的表,这就是差距。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孙伟的话掷地有声。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了山东随后的连续动作——

  2012年,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揽子方案,要求重点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等七项改革。

  第一步,落实钱的问题,补上投入短板。试点从潍坊开始。2012年,潍坊被确立为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

  山东省政府和潍坊市政府当即承诺,为试验区解决职业院校生均拨款问题:高职拨款与本科同等待遇,上调至平均每生近8000元;中职实现由专项经费投入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根本转变。

  2012年秋季学期,提高潍坊高职生均拨款的承诺兑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高兴地说:“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虽然不同,但不是谁高人一等、谁低人一头。二者本应一视同仁。实现高职与本科投入同等待遇,高职教育就有资本更快发展,也能纠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

  2013年10月又传来好消息。山东省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出今后按照专业类别以每生每年2800元、3300元、3900元和4500元四档拨款。

  “经费来了,设备有了,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送进中职校了。”一句顺口溜,体现山东中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变化。

  升学通道使职校学生扬眉吐气

  除了经费投入,学生缺乏升学通道也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王桂英,潍坊市副市长,分管教育。每年高中录取结束,都是她的头疼期。家长找上门来说情:“孩子就差几分,能不能给安排上个普通高中?”虽说职业教育这两年发展快,但家长都有同一个想法:孩子一旦上了职业学校,就读不了本科了。

  “职业教育体系没打通,实际上是坑人。一个家庭供孩子读书不容易,最后又考不上大学或者是考不上真正的大学,技能也没学好,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继续困难,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说。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省从东中西各选择了一个试点城市:青岛、潍坊、德州,分别开展中职、高职及本科贯通培养,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和“隔离门”。

  8所中职学校、11所高职学校和12所应用型本科学校敞开大门,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实现衔接。

  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极大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去年,学生杨兴悦放弃了普通高中,转而选择了潍坊商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我如果勉强去读普通高中,挤高考独木桥了,没有什么优势;现在读中职,能学我擅长的专业,3年后还能升学,对我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杨兴悦的选择是2013年试点项目生源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试点学校录取全线飘红,中职录取线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高职录取线超过全省本科二批录取线。

  打通招考体系只是一个起点,难点在职业院校与本科的衔接上。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如何实现一体化培养?徐曙光说,山东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本科院校分类建设,准备从2014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遴选200个专业,每个专业划拨100万元,重点建设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纵向体系的完全衔接。

  “盼了多少年的升学通道打通了,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都受益。将来,职校生不仅可以继续升入专、本科院校深造,还可以读硕士、博士,跟国外一个样。职校生不再低人一等。”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曲国庆对未来充满信心。

  部门联动让职教发展充满生气

  这两年,山东的职教改革全面突破。翻开山东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档案,新下发的几十份文件加起来足有两本字典摞起来那么厚。

  2013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随后,七项改革分头推进,并下发了若干改革细则。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仅依靠一个部门的推动,而是省财政、省发改委等九大部门联动,各方配合、协调的平台。”山东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邢顺峰说,“规划找省发改委,投入找省财政厅,校企合作找经信委。九部门形成合力,为的是山东职教大发展,连我这个处长都成了红人,被兄弟部门围着转。”

  多方合力破解了困扰职教发展的诸多难题。

  山东在试点职业院校经费保障制度和上下贯通培养的同时,还推动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职业院校的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学校可应用于聘用专业的兼职教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从2014年起,通过财政奖补、选派公办教师支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有了政府的支持,山东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你追我赶,学校建设每天变样,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制度建设总在突破,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家长杨全斌说,职教发展了,孩子在学校能学到真本事了,日后毕业就是“金蓝领”,老百姓全家都受益,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传斌感受更深:原来,职业学校总是用旧设备教学,学生上岗后,对新设备一窍不通,企业还得花大价钱再培训;现在,职业教育质量上来了,有些学校的设备比工厂还先进,毕业生明显好用多了。冲着这批人才,企业也愿意在山东多投资。

  本报讯(记者 顾雪林)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成立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同日举行。

  据了解,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是依托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为支持单位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该联盟将于2014年举办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年会、中国职业教育研讨会、中国二十佳最具投资教育机构评选大赛、中国高校就业力通用白皮书全球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2018年开通运营,缺人才咋办?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新疆19所高校2014年新增40个高职高专专业,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成为新宠。

  记者从新增专业名单中看到,部分应市场需求诞生的“时髦”专业方兴未艾,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在已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基础上,2014年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新增的3个专业中,有两个与城市轨道有关,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2013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市轨道办初步达成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乌鲁木齐市轨道办计划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定点培养地铁客运服务人员和地铁组织人员,以满足乌鲁木齐市地铁交通服务需求。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地铁服务类岗位的专业学习,比如乘务、安检等。新增专业招生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轨道相关专业将覆盖整个地铁服务领域的60%。这些专业大多是应市场需求而新增,培养具有轨道交通运营、票务、站务、管理、规划等方面扎实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人才。

  自治区教育厅有关人士说,新增专科专业都是根据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均经过自治区高校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最终批准设立,不少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构建 拆装 组合:学习如同搭积木

  “现在是积件学习,就如同使用积木一样,可以重新构建,拆装、组合非常方便。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共建设了7门网络精品课程、718个积件、718个PPT课件、1546道试题、59个行业标准、38个技能方案、47个教学案例、38个实训项目方案等专业资源库。”刘冬美是北京商业学校的教师,在电脑上向记者示意,根据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梳理分析确定资源积件,最后按照教学最优设计组合形成了网络课程资源。

  这种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资源,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深度融合。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员,北京商业学校是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题组长单位,是物流专业与语文课程的课题副组长单位,是会计电算化和动漫专业的课题共享单位。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算了一笔账:假如学校自己开发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每门课的开发成本大约需要30万~50万元,以开发8门计算,需要240万~400万元的资金投入;如果参与该专业的共享使用只需要8万元,就可以共享已经开发的所有资源。按此计算,可以为学校节约成本至少242万元。

  通过近两年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使参与共建共享的职业学校、行业企业达成了共识,优势互补、合力共建、协作创新、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共建共享文化正在形成。

  共建共享计划使企业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促进了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企业成为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共建共享标准化、可视化、多途径应用的成果不仅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还满足了企业培训的需求,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培训效果。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畅捷通的一些工程师,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真正成为校企合作的使者,而学校在专业建设,产品研发,课程研发等方面,与企业联手,根据用人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校企成为一家人。

  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耿洁介绍,共建共享计划(二期)将增加新的举措,如开通申报和管理系统,及时统计,动态跟踪;在建设任务中增加了视频公开课程,将推出一批名师名课;吸收更多生产性企业的加入,与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升技术应用水平,采取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育策略,虚拟现实、实物仿真、流程模拟和过程再造以动画、三维、思维导图等形式集中突破专业知识教学重点、岗位技能训练难点和职业能力形成要点;在管理上,将成立专家组,加大技术支持、教改辅导、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提高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水平等。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和青岛恒星集团董事局主席、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昌金,日前共同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恒星学院书画院揭牌,师生们将有机会和中国硬笔书法界的名家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感受书法的魅力。

  陈昌金表示,随着近年来对恢复书法教育、恢复书法课的呼声日涨,全国各地一些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书法教育,纷纷开设写字课。青岛恒星职院将借助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这个平台,邀请书法名家开设“书法选修课”。

  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超过半数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自己记不清笔画,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副书记、恒星书画院院长陈文亮说,汉字博大精深,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随着科技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汉字受到了冲击,传统手写文字的习惯已被悄悄颠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逐步显现,很多年轻人退化成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失写族”。

  陈文亮表示,写字不仅是快速记录语言的一种方式,还能培养情趣、陶冶心灵。俗话说“字是人的脸”,如果彻底放弃了书写练习,大学生在求职时写一笔很难看的字肯定不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如果是教师写出很难看的字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亮相。
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召开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日前在广东顺德召开。会议围绕“凝聚共识·内涵发展”主题,全面展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能力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会议以教育部、财政部2011年开始联合实施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为主要内容。江苏、四川、湖南围绕“省级教育部门如何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优化专业布局,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主题,介绍了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统筹协调、科学管理”高职专业建设和优化高职发展政策环境的有益经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根据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创造条件灵活设置急需专业,调整自身专业结构”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大会集中展示了281所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典型案例,较全面地反映了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提升高职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成果。

  会议还设计了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企校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成果展示与体验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阶段成果,共同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企校深度合作、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本次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办,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昆明理工高职本科培养“灰领人才”

“学生进了工厂后,既能当班组长,也能当工程师”

  跨进2014年的门槛,昆明理工大学(简称“昆明理工”)城市学院院长袁希平的心情很美——该院2014届、也是首届高等职业本科的2256名毕业生中,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签订了满意的就业协议。在袁希平看来,这得益于学院较为准确的人才战略——培养适销对路的“灰领人才”。

  “灰领”介于“蓝领”与“白领”之间,其动手能力强于普通本科生,理论水平则高于高职生。袁希平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懂管理、能实践、会操作。打个比方,我的学生进了工厂后,既能当班组长,也能当工程师。”

  在国内,“灰领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无成熟范例可循。我们的就业市场长期面临“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矛盾。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高等职业教育又多停留在专科层次,与产业发展需求尚存距离。作为云南省唯一获批开展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试点院校,昆明理工于2010年成立了城市学院,专门探索“灰领”的炼成之道。

  初来昆明理工城市学院者,常会有“身在企业”的错觉。自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城市学院内建设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工程实训基地”、“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等包含几十个实训室的五大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一线锻炼,是名副其实的“校中厂”、“厂中校”。

  走进“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高达10米的“厂房”里排列着各类大型金属材料热处理器、焊接设备、汽车检测设备等。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的(注:国际焊接工程师为ISO14731国际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城市学院工程专业教师万祥明从1台价值1300多万元的德国焊接设备下探出身子,告诉记者:“我们城市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都占总课时的40%~45%。以我教的学生为例,他们修满一定学分后,就可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加工中心高级技工证书’,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前不久,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昆明理工城市学院办招聘会。该集团人力资源科科长原本对“高职本科生”的素质既好奇又怀疑,可学焊接出身的他亲自面试了几个学生后,不禁大为惊讶:“看来你们平时练得不少啊!”12个在面试中对答如流的学生就这样被当场签下。

  “不同于强调学科性的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培养人才的,所以要尽可能加强‘实战’,让学生提前进入‘灰领’的角色。”袁希平解释为什么要建设几大实训基地。

  人在校园便可接触并熟悉相关的一线先进技术,这让学生们觉得很“过瘾”,常常没事就泡在实训基地里。在“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一个实训室内,几十台崭新的苹果台式机前,学生们正在专注地进行动画设计和非线性编辑的练习。该院动画专业大二学生路聪表示,“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艺术设计类软件、设备,我们在这里都能上手练习。我有个朋友也是学动画的,他对我羡慕得要死!”

  为了加强这些未来“灰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昆明理工城市学院也在不断调整课程设计。分管该工作的城市学院副院长钟嘉玉告诉记者:“我们注重打破学科体系,按照产业的流程来综合设计课程。”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公共课程的开设,钟嘉玉强调“不多不少,扎实够用”;而那些紧密契合生产的课程,则会以“课程包”的形式供学生们自主选择。

  “比如你是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那么‘零件设计、零件制造、工艺美化’等立足于生产岗位的课程集合就是一个课程包。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其职业规划,自由选择两个课程包。”钟嘉玉说。

  尽管眼下该院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乐观,但回想起当初招生的不易,袁希平深感“摸着石头过河”的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了解。“不少家长觉得高职本科是个四不像,不敢把孩子送过来。”

  事实上,从20世纪中叶起,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就已在欧美各国迅速崛起。袁希平认为,职业教育应尽快在国内建立其完整体系,“中职——高职——高职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是他理想中的“人才培养链”。而放眼全球,这样的人才链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日,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材料公示”专栏提供的信息,陕西工院立项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201112月,陕西工院启动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两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经过两年建设,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29,学院召开项目预验收会议,对两个立项建设的专业进行了认真总结,撰写了《项目总结报告》,填报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制作了典型案例、宣传画册及专题网站。11中下旬通过省级验收,12中旬通过两部评议。

        今后,学院将充分发挥这两个专业建设项目的引领作用,继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和推广建设成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2月30日下午,由宣传教育部、学生工作部主办的2013年“立德树人”论坛在崇文南楼第五会议室举行,全院16个党总支选送的21位选手参加了论坛。党委书记邓志辉、党委副书记王天哲、副院长王晓江出席论坛,张勃、王超联、梅创社、杨卫军、高凤香担任评委,160余名教职工现场观摩比赛。
        来自教学、学生教育管理和党政工作一线的21位选手分别围绕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班级管理、三风建设等主题,交流和分享了在学生日常教育、精细化管理、养成教育、思政课教学创新过程中的新思考、新实践和新成果。经过评委现场打分,教务党总支程军栋、材料学院党总支郝平同志荣获一等奖,机关第一党总支王艳、柴继红,数控学院党总支王国柱同志获二等奖,工商学院党总支张敏娜、化纺学院党总支卢寅、机关第二党总支马邵利、信息学院党总支何瑾、机械学院党总支孙延五位同志分获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党委副书记王天哲作精彩点评。他指出,本次论坛体现出准备认真充分;“说育人、讲奉献”真情实感;取得的成果丰硕,发人深思等三个特点,展示了陕西工院教职工对工作的崇高责任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大爱。他强调,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我们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难题和短板,这就要求我们要读懂学生、因势利导,立足学生实际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率先垂范,将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生活化,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道德高尚、人格独立、身心健康、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人才。
        据了解,
“立德树人”论坛是陕西工院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而设立的全院范围的比赛。作为陕西工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年度重头戏,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全院教职工均可报名,经各党总支选拔后择优参赛。


陕西工院2013年“立德树人”论坛举行


党委书记邓志辉、党委副书记王天哲、副院长王晓江出席论坛

        1月2日下午,陕西工院与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西诺”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签字暨“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仪式在崇文南楼第一会议室举行。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国、营销总监窦波、总经办主任聂西社、技术部副经理魏小峰、手机事业部制造部经理何林昌、总装车间主任刘登峰和陕西工院院长崔岩、副院长王晓江、教务处、数控工程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王晓江副院长主持仪式。
        在签字仪式上,崔岩院长对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表示感谢。他说,学院将尽快落实协议内容,竭力发挥陕西工院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优势,谱写校企合作新篇章,达到社会、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李爱国总经理介绍了在企业工作的陕西工院毕业生情况。在展望企校双方的美好合作前景时,他表示,本次强强联合,共育人才,企业有信心与校方深度融合,将本次合作建成咸阳地区校企合作的典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后,崔岩院长与李爱国总经理代表双方单位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书,并共同为“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
        仪式结束后,李爱国总经理一行还在副院长王晓江等陪同下,参观了新建的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及焊接技术、机加工技术、FANUC数控系统应用等实训场所,并就订单班管理、顶岗实习、技术外协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西诺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签字暨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仪式举行


崔岩院长与李爱国总经理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书


西北医疗总经理李爱国、营销总监窦波、总经办主任聂西社、技术部副经理
魏小峰、手机事业部制造部经理何林昌、总装车间主任刘登峰出席签字暨揭牌仪式


院长崔岩、副院长王晓江、教务处处长杨卫军、数控工程学院
党总支书记南欢、院长卢文澈、副院长刘军旭参加了签字暨揭牌仪式


崔岩院长与李爱国总经理为“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


李爱国总经理一行参观新建成的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


李爱国总经理一行参观焊接技术实训中心焊接机器人

        日前,教育部思政司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官方网站发布结果公示,代表陕西省参赛的陕西工院演讲作品《父亲的足迹我的路》(侯涛)、小品《爸爸再爱我一次》(付胜利、蒋鹏等)分获表演艺术类全国三等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教育部思政司、纪检组监察局以“中国梦·廉洁情”为主题,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共评选出表演艺术类、书画摄影类、艺术设计类、网络新媒体类4大类作品一、二、三等奖328项。陕西工院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创作和遴选了6部优秀作品参加角逐,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结果公示


演讲《父亲的足迹我的路》获表演艺术类三等奖


小品《爸爸再爱我一次》获表演艺术类三等奖

        12月18日至22日,由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浙江杭州举行。陕西工院体育部教师汪聚伟、王海虎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270名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参加了大赛体能测试、急救操作、微课程作品、教案设计、主项和副项等六个项目的角逐,汪聚伟同志获得中年组二等奖,王海虎同志获得青年组三等奖,陕西代表队获最佳组织奖。

        学院上下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和筹备工作,参赛教师利用课余精心准备、搜集整理资料、扎实备战。比赛中,发挥勇于拼搏、不畏强手、顽强作战的精神,与全国同行进行了公平的切磋和竞争,比赛间隙彼此交流、学习,了解了全国高职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习了兄弟院校的先进体育教学经验,也为陕西工院体育教学创新和改革明晰了思路,积累了实践经验。

代表陕西省出战的陕西工院两位教师


陕西代表团合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继续教育不可或缺。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决定》强调指出,要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继续教育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继续教育是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谁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本等方面领先,谁就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我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9.37亿,平均受教育年限经过这些年努力提升到了接近10年,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达到了12.4年。但从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看,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着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继续教育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决定》进一步强调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化优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建立向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环境和服务体系,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使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继续教育要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三)继续教育要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决定》指出,要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为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服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国家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切实深化产学研结合,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改革释放人力资源结构红利,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

  (四)继续教育要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努力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农村、老少边穷、民族地区的基层学习者、行业企业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机会。

  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继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全国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机构超过20万所,其中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达15万所。行业企业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全国2400多所高校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1万多个学习中心和1万多个函授站构建了遍布全国城乡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体系。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探索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2012年,教育部又批准设立了6所开放大学试点,积极推进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

  二是积极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与服务机制。高校继续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探索了面向学习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教育部推动成立了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城市继续教育联盟,批复50所普通高校建设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了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资源、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新机制。发布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三是大幅提升了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资源开放水平。建设了320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库、209门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160门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03所普通高校免费开放了200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讲座,并为农民工群体建设了学习网站。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成138个分中心、10个典型应用示范点,整合近2.5万门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总量达21.5万条、55.5TB。建设了15个城市和行业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放了数万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网络课程27412门,建设资源库225个。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了6000多门5分钟课程,全部向社会开放。

  经过努力,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网络基本形成。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万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专门人才,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累计培养870万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累计培养毕业生900多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6000万人次。2012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5364万人,12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居民社区教育参与数达到5143.83万人次,企业职工全员培训率达到56.60%。

  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继续教育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一是继续教育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二是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不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三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四是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制度不健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推进;五是继续教育统筹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管机制有待加强;六是经费投入机制很不完善。

  三、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举措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教育要把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作为重要任务,健全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一是要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和相关法规建设,在修订相关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为继续教育提供比较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要积极推动地方先行立法,组织部分有条件的省市开展终身学习专项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三是要把完善保障政策作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二)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教育部已对内部继续教育管理职能进行了整合。下一步要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各地整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二是要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理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着力解决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定位不准、多头管理、分散办学、机制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归口管理、管办分离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中,健全学历继续教育与校内教学质量及监管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引导,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搭建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继续教育联盟。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举办高校继续教育院长培训班,全面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水平。

  (三)推进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一是要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加强对开放大学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和各地方开放大学要共同研究和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开放大学试点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用改革的思路来推进开放大学试点工作。教育部将加强开放大学制度建设。二是要对电大系统特别是基层电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电大系统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电大系统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

  (四)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一是要建立引入市场化资源建设和配置机制。二是要借鉴国际经验,设计资源建设体系,制定资源建设规划,按照学习者和学习需求做好资源分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三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继续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联盟,探索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把最优质的资源提供给全社会。四是要统筹各类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各系统相关资源、媒介、场所和设施向社会开放。

  (五)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若干意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要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加强学习成果转换的质量监控,建立学习成果转换的保障机制。三是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搭建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交流服务平台。四是要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建设搞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统筹城乡继续教育发展,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六)健全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探索建立政府服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平台。二是要建立政府和社会立体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研制、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办评分离。三是要创新政府服务机制。以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城市继续教育联盟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建立终身学习资源库,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四是要健全政府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对继续教育机构办学和服务质量的督查和监管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质量监管和规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质量评价和监测作用。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年报年检和质量评估等。推进网络教育信息化质量监管系统平台建设。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