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10月25日,豫健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豫健集团)第四届工作会议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召开。本届会议为期一天,共有集团成员单位52家参会,省教育厅、省卫计委和漯河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会议。

  豫健集团理事长、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宋国华汇报了豫健集团近两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对本届会议的任务和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会议还开展了多场学术报告交流,并进行实地观摩,同时分组就校院深度合作、人才教育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豫健集团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于2008年由漯河医专牵头,会同省内多家医院、行业单位结成的高等职业教育联合体。集团以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为主线,围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构建了“校院(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双赢共进”的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成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集团单位的欢迎。


    桓台县立足“建筑之乡”美誉,依靠传统产业优势,有效推进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发展“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依托职教集团,面向社会办学的新路子。

  办学对接集团标准。桓台县建筑职教集团每年定期召开年会,以下发意见表格的形式征求集团成员意见,重点对企业用人用工情况提供预先需求方案,学校对集团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归纳,为下一步办学和教学改革做好准备。该县从总体上对办学方向、学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前期调研,依托淄博建筑工程学校这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锁定以服务建筑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从德育、基础文化知识要求、专业学习标准、人文素养、体育艺术发展等各个方面确定了基本的标准,并坚持与时俱进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订标准,在教育教学中认真实践标准,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课程反映行业需求。在参与编写《山东省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工作过程中,集团各成员选派企业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参加,总结归纳出一套既适合集团行业实际,又符合学校办学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将专业对接的行业岗位能力分解,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学校课程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使行业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内容达到深度融合。

  结构贴近企业要求。课程结构“模块化”,根据企业对专业工种的需求,通过调研论证,确定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由公共模块、基础工种模块、综合岗位模块三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体现专业课程由“学科式”到“模块式”的转变,专业培养目标由“理论型”到“技能型”的转变,学生综合素质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这种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冲破了过去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桎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受到集团各企业的高度赞扬。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公共模块包括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课程,基础工种模块包括钢筋工、砌筑工、测量放线工等课程,综合岗位模块包括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课程。

  近日,在由教育部职成教司指导、中国职教学会主办的第八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上,桓台县受邀参加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本报讯(记者吴向正)非洲法语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部级研讨班在宁波开班。昨晚,副市长王剑侯会见了由尼日尔总统府秘书长马穆杜·穆穆尼等官员率领的研讨班成员一行。

  2012年6月,经商务部批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此次研讨班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承办部级层面的援外培训项目。研讨班成员包括来自尼日尔、布隆迪、乍得、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马里等6个国家的15名官员。




  • 上海市贸易学校开办中美职业教育连线国家示范校建设师资培训班—— 国外职教专家在沪传授“职教经”

      罗伯特·米勒博士前天在上海市贸易学校发表演讲。这位美国帕萨迪纳社区学院的候任院长,是当地职教界的名流。此次来沪传授美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与磨砺、曲折与辉煌,令上海的同行受益匪浅。而同时,来自美国加州国际烹饪学院的两位西点大师,还手把手地教中国老师们做各式西点。  

        校本培训接轨国际

      10月25日至27日,为期三天的“21世纪中美职业教育连线”国家示范校建设师资培训班在上海市贸易学校开班。为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与国外先进职教理念接轨、提升职教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和素养,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上海市贸易学校,委托国家外国专家局指定的国外培训基地KCGroup,邀请了由美国帕萨迪纳社区学院和加州烹饪学院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围绕美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的理念、中美职教比较和交流等专题,开办了此次培训讲座及交流活动。把国外职教界的同行请进来点对点、面对面地培训本土教师,上海贸易学校在创新校本培训模式上迈出了新路。

      帕萨迪纳社区学院(简称PCC)是美国公立的大专院校,成立于1924年。90年来,PCC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人才。培训过程中,美国职教专家们介绍了他们的职业教育历史和现状,全面介绍社区学院的体制和机制、运行和管理;还介绍了他们先进的职教理念,尤其是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合,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并重培养,专业学历教育和执业项目证书的结合。

      “对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哪些陈旧的看法?”“职业学校对新技术还有哪些恐惧?”“如何让职教毕业生获得更高的就业率和更高的收入”……帕萨迪纳社区学院的专家们分享了他们的证书教育、从学校到工作场所的“直通渠道”,描绘的是职业教育的绚丽前景。

      同样,此次培训中,来自加州国际烹饪学院的专家们,为贸易学校的特色专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教师们作了重点培训,让老师们零距离学习了原汁原味的西点制作方法。  

        体验先进职教理念

      此次“21世纪中美职业教育连线”师资培训活动,带给本地教师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不仅是观念上的冲击,还有美国PPC讲师团队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来自美国讲师团队的每一位讲师,都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任何一名讲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即时对授课内容进行补充,或对学员的提问给予及时解答。在培训过程中,本地的老师虽然是被培训的对象,但却持续地参与着课堂互动,每个学员的思维都处在活跃状态。

      在讲座中,本地老师了解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教体系、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PPC讲师团队还侧重于根据中国教师的需求,调整授课的方式和内容,为大家传递有效的授课策略。PPC讲师团队在讲授时十分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讲师团队用最直观的授课方式,为大家展现了如何将“21世纪五大技能”的培养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通过一项课堂活动或设计,去发展这五大技能。

      让人振奋的是,讲座现场的每位老师都参与到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宛若一堂高效的集体备课…… 王蔚

      

    【校长的话】 促进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开办这样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将有力推动国内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为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职业学校教师通过这样的培训,不仅能提高学科知识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及课堂管理水平,更能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上海市贸易学校校长姜晓敏


        把学校办到社区,把居民请进课堂。通过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市教育局与西安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职业教育进社区”工程,为社区居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技术援助。目前已经有西安区福盛、裕明等12个社区的居民陆续从中受益。

        “职业教育进社区”是整合全市的教育资源、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促进社区居民群众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及增强居民群众在日常居家生活中的生活技能。并为西安区的社区居民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和学习氛围,社区在服务居民等方面的水平也再不断得到提高。

        培训班专门聘请到了第一职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护理系的专家为西安区福盛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居民讲解了“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及“老年护理常用技术”等相关知识。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据了解,市教育局及西安区委组织部为了更好地将“职业教育进社区”工程落到实处,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深入西安区所辖12个社区实地调查,通过在各社区政务大厅设立报名点、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搜集社区居民的学习意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需求、分批次开设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烹饪、汽车维修等六大类的生活技能及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采取有效的运行模式,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发挥职业技术院校专业优势,扩大社会影响, 提高广大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西安区委组织部领导,市教育局职业教育科,市第一职业高中的相关负责人及西安区福盛社区工作人民、居民参加了开班仪式。  


        10月28日,兵团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议在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兵团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正式揭牌成立。学会由33个理事单位组成,其中包括26所职业院校和4家企业还有3个机关事业单位。

    兵团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成立大会现场

        据了解,近年来兵团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调整和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快。“十一五”以来,中央、援疆省市和兵团投入近7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6所职业院校进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行列,建成4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性实训基地,优质资源明显扩大。

    兵团教育局副局长刘景峰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兵团教育局副局长刘景峰介绍,兵团建立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机制,逐步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资助制度,健全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发展条件明显改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数量扩大到5万人以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职工增产增收和改善民生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教育局副局长刘景峰和兵团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张元柱为学会揭牌

        刘景峰说,学会的成立是兵团职业教育增强科学决策能力、促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会今后将引领知道兵团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兵团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大会上进行技能展示

        兵团教育局职业成人教育处处长周锦瑶告诉记者,兵团共有26所职业技术院校,每个师至少有一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所,分别是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此外还有2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近年来就业率逐年提升,连续多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全兵团中等职业学校常年开设70余个专业,高职院校开设近50个专业,其中随着近年来的产业机构调整升级,加工制造类和服务类专业都成为较为热门的专业,专业的设置完全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而不断调整的。”

        据悉,兵团新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元柱为学会会长。


     

    河南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

    河南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常务副会长贾连朝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常务副会长贾连朝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总会执行会长汪晓微与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州日报社长兼郑州晚报社长石大东交流

    总会执行会长汪晓微与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州日报社长兼郑州晚报社长石大东交流

    与会嘉宾共同为河南“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成立揭牌

    与会嘉宾共同为河南“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成立揭牌

        中原网讯(记者 熊堰秋)10月27日上午,备受老同志期待的河南“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揭牌,首期培训班开班,来自全省各地的40名学员汇聚一堂,参加为期14天的培训,学习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家政管理、健康保健等课程。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会常务副会长吴全智和省政协常委李志斌、贾连朝、吴全智,总会执行会长汪晓微共同为河南“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成立揭牌。

        据了解,“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由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成立,经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民政厅注册。学校旨在在全省率先开展“金色管家”职业培训教育,培养专业化养老人才,培育服务老年人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既为广大老年人和有需求的社会人员提供高技能的“金色管家”,也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待业人员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主要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待业人员。授课内容涵盖家政技艺、家餐制作、养老护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结业后,经理论考核、技能评估达标后颁发“金色管家”(初级)培训证书。学校还可帮助推荐就业。

        如果你符合以上条件,并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可通过下列渠道报名参加“金色管家”第二期培训课程。电话报名:0371-69523160、69523179;网上报名:登录省敬老助老总会官方网站“孝敬网”在线报名。

        据悉,本次培训是目前我省老年综合服务类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首次培训,是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中国梦·敬老情”敬老月系列活动之一。培训班除专业课程学习外,此次培训还安排了家庭实践模拟实操环节,把教学课堂搬到实际家庭生活中,让学员在实践锻炼中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常务副会长贾连朝指出,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探索新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希望“金色管家”职业培训学校更新观念,树立敬老理念,注重实践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培训工作,切实为广大老同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我省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另据介绍,“金色管家”职业培训是省敬老助老总会的十大金色助老项目之一。这十大项目分别是:金色家园、金色梦舞台、金色大讲堂、金色管家 、金色社区服务、金色港湾、金色健康信息咨询服务、金色经典歌会、金色助老志愿服务、金色老年旅行社。



    参赛选手进行操作技能比赛

    10月25日至26日,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沃尔沃杯”工程机械维修技能大赛在四川交职院举办。来自全国18所职业院校的54名工程机械维修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四川交职院游闽川、杨文君、杨伦分别以个人成绩第一、第二、第五的成绩获个人一等奖。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倪秀)一台机器人“手”握毛笔,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很快写出一个“您”字。10月25日,在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现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展台上的这一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驻足观望。

      “这是一台ABB机器人,我们通过计算机编程对它实现控制。”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建超介绍,这套操控程序由学生编写完成。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操控技能,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需要。记者看到,在该校的展位上,数十个灯箱展示了该校航空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推广、合作办学、国际交流等内容。除ABB型号工业机器人外,还实物展示了海克斯康计量拍照测量系统等。

      “希望借此平台,进一步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加强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四川省副省长,民建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陈文华介绍说,为进一步推动四川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今年7月底,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将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本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展馆参展,是四川省职业教育首次亮相西博会,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体现。


      姐姐上大学,弟弟读中学,每年花七八千元,全靠父亲务农。自己初中毕业,是续读,还是打工?5年前的艰难选择,至今仍是李雪练心中的痛。幸运的是,在扶贫办的帮助下,她免费进入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班”,现已学成,留校任教。

      “创办励志班,目的是帮助贫困生学技术、立志向、找工作,过上有尊严的日子。”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说,2009年调查发现,60%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的女孩继续上学。她们中的一部分进城打工,因未接受培训,只能从事待遇微薄的繁重体力劳动。另一部分留在农村,早恋、早婚、早育现象普遍。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在省扶贫办、省妇联、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制定了10年目标:培养1万名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农家女孩,造就1万名懂家政、善持家的好母亲,带出1万个和谐美满的好家庭。

      明确贫困生条件,面向所有属于海南省户籍,在城市、农村享受低保待遇家庭中的孤残儿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招生。5年来,共招收6138名学生。省扶贫办把贫困生纳入“雨露计划”,资助1992.95万元;学校资助1096.18万元;社会资助383万元。临高县加来镇和浪村的陈玉珠,一家4口,靠2亩稻田维持生计。初中毕业时,她因没钱辍学。进入励志班后,她不仅免交各种学习、生活费用,每月还领取350元补贴。“上二年级了,还经常像做梦,幸福得有点不真实。”陈玉珠说。

      扶贫重在扶志。学校注重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自立、自尊意识。编写校本教材《励志教育》,组织学生听取励志讲座,参加海南省巾帼志愿总队,参与清洁海滩、假期回乡清洁村乡、扶助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成立励志班党支部,已有700多人递交入党申请,其中54人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扶志重在育才。该校抓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形成学校发展规划与地方产业规划对接、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吻合、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衔接的发展思路,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与糕点制作、航空服务等19个专业。建设技能实训室,练就学生一技之长。今年,41名学生参加海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全部获奖,其中2人代表海南参加全国比赛,获二、三等奖。

      凭借优异的成绩,励志班毕业生就业率达95%,成为农村贫困家庭的顶梁柱。来自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朱晓莹,因家庭贫困,读完初一辍学当保姆。如今,她经过在校3年学习,成为中信银行海口分行的大堂经理助理,并当选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柳州市走出了一条“园区互融、合作共赢,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柳州市园区建设的“服务器”、产业升级转型的“催化剂”和“三农”发展的“加速器”。

      今年6月,广西柳州市第二职业学校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金莱福(加拿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实行学分互换。这是柳州市政府主导推进职教特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缩影。

      近年来,柳州市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园区互融、合作共赢,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柳州市园区建设的“服务器”、产业升级转型的“催化剂”和“三农”发展的“加速器”。

      园区建设的“服务器”

      为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柳州市于2009年启动建设职教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一期建设,总投资28亿多元,征地5236亩,已有柳州市一职校、二职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入驻,目前园区有在校生2.5万余人。

      柳州职教园区是广西2007年职教攻坚以来所形成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社会资源共享程度最高的一个项目。这得益于柳州始终坚持“优先规划安排、优先经费保障、优先深化改革”的“三优先原则”。近年来,该市每年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均超过两亿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同时,将职业教育师资引进纳入全市人才战略同步给予保障,对从市外引进的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博士和具有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学科带头人,并与学校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市政府给予学校20万元人才住房和安家补助奖励,引进的人才在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柳州市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待遇。

      借助职教园区优势,今年3月21日,柳州市二职校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高职+中职’合作办学共同体”的协议,采取“2+3”教学模式。双方共同制定适合两校对口专业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开发设置两校共享的课程资源,还将利用共同体的资源优势,实现共同体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单一的校企合作方式。

      柳州市按照职教园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同步推进、“城校互融、资源共享;园校互融、校企共建”的建设思路,以职业教育园区为平台,稳步开展中高职衔接、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柳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产业升级转型的“催化剂”

      “没想到职校的教学如此丰富。”今年7月10日,柳州市50名初中教师参观了职教园区,在柳州市一职校体验中心,这些老师品尝到了学生做的各式点心、看到了学生制作的动漫产品、近距离感受汽车4S店的服务……老师们纷纷感慨,不走出来还真不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么能干,“样样都来得”。

      体验中心仅仅是柳州市一职校实训基地的一个缩影。3年前,柳州市一职校搬入职教园后,校园面积增大了,许多高新尖设备投入使用。

      与产业密切联系是柳州职业教育的传统,这个传统在职教园区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一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与汽车相关的专业设备投资就达1890万元,学校实训基地投资有6000多万元,优秀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上汽通用等大型企业就业。

      长期以来,柳州市坚持一个原则: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优势产业的培育同步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在实际办学中,柳州真正做到了产教互动、深度融合。

      结合柳州市支柱产业,柳州市二职校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社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专业设置,形成“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工程机械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专业的群;以服务于现代服务业的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汽车营销方向)、会计专业的群;以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服装、文秘、学前教育、美术设计专业的群。每个专业群都与100多家知名企业实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我们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专业布局与服务柳州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统筹、引导职业院校依托产业科学设置专业,推进产业融合。”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旭阳说。作为汽车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柳州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涵盖整个汽车产业链、中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三农”发展的“加速器”

      今年3月19日,柳州市一职校为三江侗族自治县职校送去两台崭新的实训专用汽车,用于三江职校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训。

      三江县职校校长龙怀益说,2009年,两所学校联合开办了汽修专业班,该班学生只需在三江职校学一年理论知识,然后到柳州一职校进修一年,第三年就可由柳州一职校安排带薪顶岗实习,学生学满3年即可获得中等专业毕业证书和汽车维修上岗证书,学校还帮推荐就业。

      5年来,市一职校向三江县职校共捐赠实训汽车4台、汽车发动机两台,学生电脑及图书一批,极大地缓解了三江县职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市一职校还通过挂职培训、参观学习、跟班教学、派驻优秀教师等多种途径帮扶三江县职校教师职工提升各种能力,直接受益师生达1250人。

      三江县委宣传部长唐利林说:“通过城乡联办形式,使得三江县职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柳州市坚持面向“三农”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市县统筹和城乡合作办学力度,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每年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3万人次。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夫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关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主持会议并讲话。张春贤强调,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作为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全区有职业学校157所,在校生31.83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人,平均就业率85%以上。每年职业培训规模100多万人,少数民族近60%。

      张春贤指出,要结合新疆实际,围绕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工业化进程和城乡居民增收抓职业教育,围绕就业抓职业教育,围绕扶贫抓职业教育,围绕南疆工作抓职业教育。要把搞好职业教育与观念更新结合起来、与新疆实际和已有经验结合起来,以项目带动培训就业,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培训。

      张春贤指出,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加强舆论宣传,为发展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2014年2月26日,国家召开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随后,“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教育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部门、财政部门等六部门也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分步走”战略和发展目标。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进行了部署,全面开创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地转型发展试点破冰而行,一批地方本科高校主动跟进。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由谁来构建?如何构建?成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问题;而“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大学转型”则成了一个重要选项。

        为什么要转型发展?

        教育部门领导曾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来源于国家需求、来源于国际经验、来自于百姓需求,也是来自于社会的呼声”。这一论述,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校着力推进转型发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新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创造人才红利和促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基于我校业已具备转型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校坚持 “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并实施了与应用技术大学内涵相一致的服务海西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并已被遴选为福建省高校转型试点的四所高校之一。这些良好业绩的取得,为我校顺利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教育部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提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按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相融合的发展方式,主要培养区域产业链高端的应用技术人才、社会文化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区域技术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作用,建设成引领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大学”。这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是融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有其独特的建设标准和规律。我校将按照应用技术大学的规律和建设标准进行调整和变革,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转型过程中得到提升。

        (一)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和前提。目前,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学校一些教师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完全形成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这是影响制约学校转型发展进程的极大障碍。为此,学校围绕“把三明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持续开展教育思想观大讨论,让每位教职工认识到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位置和责任,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抓好“四项建设” 抓好专业建设。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对产业人才需求、毕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招生情况,完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围绕三明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发展区域和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战略部署,组建装备制造业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和生物、资源与化工专业群等,切实提高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依存度和贡献度。

        抓好学科建设。学科是大学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专业水平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学科组织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团队建设,进一步明确学科组织的责任和发展定位,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程。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让重点学科体现和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做到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优势。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发展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力争在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增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或行业技术型人才引进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三明学院优势的人才群体和梯队。

        抓好校园建设。要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软硬件建设水平与环境建设品位。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批智能教室、网络学习空间、微课程与“MOOC”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泛的学习环境,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细化和充实“3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包括:“顶层设计3结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结合,学习过程与产业实践结合;“教学过程4抓手”:以实务为抓手促进教学内容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抓手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各类地图为抓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多样评价为抓手促进考核方式改革;“第二课堂3转变”:活动内容向项目化转变,活动要求向课程化转变,成果认定向学分化转变。同时,参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能力的做法,明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载的具体培养任务,界定好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加强各专业的专业导论课(包含课程地图、证照地图、竞赛地图、软件地图和个案地图等五类学习地图)的指导、管理和总结,争取提高该课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引导和串联作用。

        修订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依照学科特点和分类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大学更需要产业、行业、企业力量的深度介入,所以,当下提倡的产教融合将产业变革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之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升级版,是现阶段高校转型成功的助推器。因此,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育人合作,联合企业力量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鼓励从行业企业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授课、实践指导,共建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与产业实践、将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课堂、进教材。 

        提高第二课堂的质量与成效。要将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核算范畴,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搭建一个融课内课外于一体、显性隐性互补的实践育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其他实践实训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四)搭建服务地方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水平 一是要着力搭建服务地方科研平台,积极引导省、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动服务三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应用性研究。二是要精心策划科研课题,完善考评,建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稳步提高科研成果。三是要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组建服务地方的科研团队,吸收学生参与服务地方各类项目的研究开发。

        (五)推进开放办学 要以学校实施《三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开放办学,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持续深化“校县合作”、“校企合作”、“闽台合作”和“国际交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打造“产业伙伴”、“地方智库”的品牌形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作者系三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克拉玛依市:寓教于乐,突出集中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一直以来,克拉玛依市始终把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政治责任,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思路,丰富载体,深入持久地夯实教育系统防范‘三股势力’渗透的基石,切实巩固教育阵地。”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局长彭建伟说:“尤其是今年暑期以来,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秋季学期开学前后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以反对‘三股势力’、‘去极端化’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师生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筑起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堡垒。”

        完善机制、统一部署,确保教育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早在6月初,按照“广泛参与、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快乐成长”的目标,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少工委、市科协、市妇联、社区等部门切实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暑期学生教育引导管理工作的相关精神,在往年开展暑期校外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今年作为“第33个暑期校外教育管理工作年”的要求,确定了“现代文化与我同行”的暑期校外教育主题,重点围绕青少年自护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学习雷锋 做美德少年”主题实践活动、手拉手“融情教育”活动,使暑期品牌活动精细化,并按需设项,整理印发《克拉玛依市暑期活动运行大表》3万余份,发放到全市中小学生手中,让学生对照运行大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暑期活动,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期生活,自觉远离不健康情趣的诱惑和非法宗教活动的侵蚀。据统计,今年为全市中小学生共组织了94项暑期活动,学生参与面远超过往年。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突出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青少年军校作为克拉玛依市连续开展多年的暑期品牌项目,连年得到全市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今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四个区的青少年军校同时开营,参加人数达到417人。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各族小朋友同吃、同住、同训练,不仅磨炼了意志,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育。

        开展“现代文化与我同行”校外教育活动。秉承“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教育理念,以“现代文化与我同行”为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融情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青少年自护安全和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在全市开展了1220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实践体验活动,参加人数近48800人次,同比去年,活动数量提高了19.7%,参与人次提高了74.3%,少数民族青少年参与人次提高了67.3%,社区报到率提高了13.7%。

        开展“内高班”学生返乡宣讲活动。7月—8月,积极组织内高班、内职班返乡学生分赴各社区进行宣讲活动,参加听讲的各族群众、青少年学生共980多人次。另外,“内高班”学生还以自己学习生活经历现身说法,积极主动地向身边群众、亲朋好友和同学进行宣传讲解。 

        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大家访活动,积极构建多元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共同责任主体,三者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为了有效衔接家校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市教育局以“沟通、理解、支持、携手育人”为主题,采取集中教育、走访入户等形式,安排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和“访惠聚”工作组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大家访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及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宣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揭批宗教极端主义的反动本质和巨大危害;开展重点帮扶、辅导及其他助学活动;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等。全体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坚持“六个必访”,即单亲家庭学生、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行为偏差的学生、病残学生、思想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必访。据统计,集中教育活动期间,全市5300多名教师和51000多名学生100%接受了7天和4天的集中教育,各族师生撰写学习心得88100余篇,编撰学习简报528份,制作黑板报2880块、手抄报102000份,使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彭建伟说,克拉玛依市教育系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搭建了各族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平台,夯实了各族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筑牢了情感基础和思想基础。(王伟勇 薛雅元)

    伊犁州:注重“两个结合”,增强学习效果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集中教育之际,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一行专程来伊犁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对集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对伊犁教育工作的关心。

        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伊犁州直集中教育活动于8月18日全面启动。一是早安排、早部署,二是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三是认真制定集中教育活动方案,四是层层动员部署。各县(市)、学校积极落实伊犁州教育工委的部署和要求,把集中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明确了领导责任,制定了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行动到位,有序推进。

        严格学习要求,注重“两个结合”,确保学习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四落实”。突出了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四落实”。由于此次集中教育活动正值暑假,有些教师在外旅游、参加培训学习,为保证活动全员覆盖,我们要求各学校提前通知,千方百计联系到每一名教职工,保证活动开展时人员全部到位。对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集中教育的,建立补课制度,确保全体师生员工、所有大中专院校学生都参加集中教育。

        二是严格学习管理。州教育工委在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日程安排表,将工作安排细化到了每一天的每一个时间段。各县市、各学校严格制定考勤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考勤,严肃学习纪律,保证学习质量;建立教职工集中教育活动学习档案,对教职工集中教育的表现进行鉴定,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如新源县二中每天公示学习考勤情况;察布查尔县学校每天对教师四次考勤,保证每天不少于8小时的集中教育学习时间。

        三是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在自治区集中教育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伊犁州实际,我们将《伊犁州直教育系统教职工违反政治纪律的27项处理规定》等也列入到学习内容之中。由于此次集中教育学习材料较多,要求各县市、州直学校提早动手搜集学习资料,并及时向州直学校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料。昭苏县在自治区、自治州要求的篇目基础上,免费发放汉、维、哈三种语言文字的优秀电视剧、电影光盘137套,《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连环画67套;发放宣传挂图640张,丰富了学习内容。在学习形式上,各县市、州直学校在开展好集中学习、组织讲师团宣讲、举办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主题辅导、撰写心得体会等规定动作的同时,运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搞好自选动作,增强学习效果。 

        伊犁州直秋季开学前后的集中教育活动做到了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是确保集中教育工作成效的首要条件。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师生员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参与集中教育。特别是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切实承担领导责任,校长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提高认识、发声亮剑,有力推动了集中教育活动开展。

        2.突出重点,提高认识是做好集中教育工作的落脚点。这次集中教育活动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职员工上,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教育引导。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入揭批极端宗教注意的反动本质和巨大危害,切实提高了各族师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正面宣传,积极引导是做好集中教育工作的保障。在此次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拿起了面对面宣讲这一有力武器,充分发挥正面宣传教育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了州、县、学校三个层面的宣讲团,针锋相对地驳斥他们散布的种种谬论,及时把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传达到广大群众中间去,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们要建立宣教长效机制,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不断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把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指示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我做好州直教育系统稳定工作的水平。

        4.丰富形式,贴近师生是做好集中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教育活动中运用各族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各族师生乐于参与的教育平台,开展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是这次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一大关键。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发动工作,切实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参与学习讨论、自查自纠,表明态度的积极性,做到了人人发言、个个表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达到了预期效果。(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 李世民)

    喀什地区:高位推动,创新方式,确保集中教育活动效果

        根据自治区党委总体部署和全区教育系统秋季开学前后开展集中教育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喀什地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喀什地委、行署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精心组织、迅速行动,高位推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喀什地委高度重视,地区成立了以地委委员、宣传部长为组长、行署副专员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由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全面开展全地区集中教育活动。 

        充分准备,确保集中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喀什地区从时间、对象、内容、方法、步骤等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县市、各学校制定了学习计划、考勤制度、补课制度,确保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从8月25日到31日,集中7天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集中教育活动,9月1日到5日,集中5天组织全体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开展集中教育活动。退休教师采取与在职教职工同步学习和召开专题座谈讨论和表态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严格落实教职工集中教育活动动员部署、集中学习、组织宣讲、举办报告会、声讨揭批会、表态发言会、巩固提高“七个步骤”和学生集中教育活动动员部署、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提高“四个步骤”,突出声讨揭批、人人表态、人人过关,确保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一天不少,内容一篇不少,人员一个不漏。

        创新方式,确保集中教育活动效果

        喀什地区各县市、学校从实际出发,突出思想内涵,讲究工作方法,通过邀请县乡领导、党校教师进行大课辅导、学校领导领学文件、教师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召开座谈会、揭批声讨会、报告会、宣讲会、交流讨论、知识竞赛、表态发言和效果测试等形式,使集中教育活动既主题鲜明又生动活泼。如,麦盖提县领导带头深入学校,重点对抵制宗教向校园渗透、师生仪容仪表、现代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解读宣讲活动;伽师县委党校教师深入学校举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报告会;巴楚县乡镇长到学校开展当前形势分析报告会;疏勒县以县委、政府名义向每一名教职工、每一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家长分别发出了公开信。

        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积极开展专题讲座辅导、揭批声讨活动、专题讨论、表态发言,让学生写体会、谈感受。丰富学习形式,力求潜移默化、喜闻乐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如,莎车县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中心小学组织教师以手绘漫画的形式直观表现各种错误认识和行为,伽师县职业高中采取有奖知识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各级小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学唱歌曲《喀什的孩子》、学跳舞蹈《麦西来甫》、“小苹果”活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泽普县、疏勒县、叶城县等学校组织广大小学生开展“小苹果”舞蹈比赛;莎车县、麦盖提县、叶城县等学校广泛利用大课间学跳《麦西来甫》舞蹈;全地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唱公益歌曲《喀什的孩子》、熟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育人氛围。

        创新载体,突出集中教育活动特色

        集中教育活动中,教育系统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了载体,突出了特色。

        在党员教师中以开展“八问八查八改”回头看活动为载体。结合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八问八查八改”,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教师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

        在少数民族教职工中以开展抵制“三非”、落实“四不承诺”回头看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抵制“三非”、落实“四不承诺”活动不走过场、不漏一人,确保效果。 

        在全体师生中以开展统一着装和规范仪容仪表专项治理行动为载体。以县市人民政府为主体,县市长负总责,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层层明确责任,建立联动机制、横向协调、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校内由教育部门具体实施,校外由乡镇政府、街办、村委会(社区)、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达到规范全体师生着装和仪容仪表的目的。

        喀什地区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能力,使喀什地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全地区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体现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决心,形成了全社会都关注教育、理解支持教育,提升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影响力。(新疆喀什地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 卢华东)

    吐鲁番地区:正本清源,创新形式,提高师生思想认识水平

        根据自治区党委总体部署和全区教育系统秋季开学前后集中教育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在吐鲁番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吐鲁番地区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作为暑期集中教育管理的关键环节,从8月22日起在全地区教职员工、学生中开展了吐鲁番地区教育系统秋季学期开学前后集中教育活动。

        在开展集中教育工作中,我们结合“入户走访”和“揭、批、挖、讲”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新疆“三史”、吐鲁番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强化了各族师生的政治观念,切实增强了对新时期反分裂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免疫力。各族师生主动发声,形成了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争当“宣传员、调解员、情报员”的良好氛围。 

        周密部署、创新形式,确保集中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此次集中教育学习紧紧围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为重点,分层、分区域组织九千余名教职工开展为期7天、近九万名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中小学师生全员培训教育周”活动,组织学习《正视民族传统习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深刻认识暴力恐怖活动的罪恶本质和巨大危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等学习内容。

        坚持领导带头“导学”,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校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对学习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起到师生教育的导师作用;完善制度“严学”,严格管理,制定学习计划,每次学习要做到有笔记、有心得、有发言,同时,完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要先请假,事后进行补学,做到学习内容全覆盖;结合内容“活学”,根据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领导要带头,集中开展教育,将集中教育内容详细向师生解读,做好集中教育后讨论,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对个别学习重点,领会不深、不透,要加强自主学习,仔细研读,认真思考,确保集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丰富形式进行“促学”,根据部分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效果差、效果不明显的情况,采取观看电教片、集中考试等形式,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效果。

        正本清源,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显著提高

        此次集中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学习有内容、有记载、有体会、有考核、有总结。针对未能参与学习的人员通过将学习材料送到本人手中,进行查漏补缺督促学习的方式。做到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交流,不漏掉任何一个人的“三全”原则,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吃透精神,并制作多媒体讲授课件,切实增强宣讲效果。

        对教职员工、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过关,态度认识含糊不清,立场不明确的,采取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的办法,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促进了教职员工、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全面加强了广大教职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性,在思想上使各族教职工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重大原则问题上,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在言行上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和提高了教职工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执行力,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我们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与本地资源相结合,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解决了教师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切实增强了教职工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与做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相结合,深刻认识到新疆是反恐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深刻认识到当前新疆形势的基本面,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政治担当,保持冷静理性。此外,还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结合,解决了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把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错误观念作为重点,正本清源、释疑解惑,切实提高了免疫力。

        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全面加强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教育,增强了各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认清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反动本质和巨大危害,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新疆吐鲁番地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 郭其军)

    阜康市职业中专: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在开展集中教育活动中,我校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安排部署创建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认真抓好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各项措施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开展。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疆地方史教育。开展了“六史”宣传教育,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不同班级学生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分批次教育。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党总支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利用周一集中学习时间以及周四教研时间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集中开展“六史”学习教育活动。加深师生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路线及民族的发展史、民族方针政策和国情区情的认识。

        加大校园文化渗透力度。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利用主题团队会、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同时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广泛开展民汉师生“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曲舞”、“同画一幅画”、“同参加一项竞技”系列活动,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在校园文化中自然形成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落实每天升降国旗制度,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唱国歌,准确理解国旗、国歌、国徽对祖国的象征意义。并在学校所有教室内、教学楼醒目处都要悬挂中国国旗、张贴中国地图。在午读课时间开展诵读红色经典、学唱红色歌曲、利用晚自习时间分批次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活动。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突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积极和武装部联系和沟通,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

        选树身边模范,深化教育效果。坚持典型引路,不断选树校内外涌现出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艾克拜尔获得自治区技能大赛一等奖,农林畜牧系学生玉素普代表新疆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种子质量检测项目。

        学校积极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统一在新生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话说民族团结故事》等书籍。

        对照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体育、艺术活动,以主题班会课、文艺演出,创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手段、方式。突出现代文化引领,坚持相互欣赏、相互包容,形成爱国、感恩、开放、包容、创新、奋斗的精神世界。

        我校广泛开展民汉班级、民汉师生间的“手拉手”联谊、帮扶及支教助教活动,在班级人员分配中始终坚持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为民汉学生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创造空间,巩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使各族师生处处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和煦春风。我校还大力推进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7531”工程”,即校领导联系一个企业、一个支部、一个科室、一个班级、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学困生、一名贫困生,密切了干群、党群、师生关系,深受学生、家长及群众的好评。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了民族团结的良好风气。(新疆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石丽 校长 刘斌)

    喀什师范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集中教育活动

        根据自治区集中教育动员部署视频会精神和喀什地区在各级各类学校2014年秋季开学前后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方案精神,喀什师范学校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大会,按照七个方法步骤,完成了集中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

        集中教育活动中,我校严格按照自治区、喀什地区集中教育动员部署视频会和方案的要求,认真而详细地制定了教职工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从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内容及活动要求都做了具体的安排,同时还成立了集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工作方案,我校于8月25日召开集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由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何登荣同志主持并作动员讲话,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二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集中教育活动;三要正本清源、筑牢阵地,确保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四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加强对集中教育活动的领导。

        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一项严肃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是立足新疆的长治久安,进一步夯实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基础的重要举措。广大教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身心地开展好集中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职工的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齐心协力维护校园的政治稳定,不断夺取反分裂斗争的新胜利,为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后集中全校268名教职工逐字逐句学习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各类文件和法律法规。 

        集中教育活动期间,喀什师范学校组成由8思政骨干教师组成的宣讲团,分民语言、汉语言开展了8场宣讲,《正视民族传统 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让大家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习惯,尊重、保持民族传统服饰,践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解读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让大家深刻地认识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渊源和现实危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对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了更深的理解;《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号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深挖思想根源,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了对新时期反分裂防渗透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增强了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自觉性,提高了教职工释疑解惑、教书育人的本领,也增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机遇意识和使命意识。

        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澄清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模糊认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各族师生主动发声,敢于亮剑,形成了人人维护团结、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良好氛围。(新疆喀什师范学校校长 吐逊古丽·吐尼亚孜)


        新余市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主要任务,除了寻求破解校企合作不紧密问题的途径之外,就是寻求破解当地企业“招工难”和“稳工难”问题的措施。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部分缓解了当地企业“招工难”和“稳工难”问题,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当地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徐金林 赖春明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变和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松散的现状和难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江西省新余市从2011年开始主动承担现代学徒制项目,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了“校企联合教研室”这一机构,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重点解决了校企合作不紧密、校企交流沟通不畅、学校服务能力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主要问题,实现了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密切协作。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主要职责

        制定相关标准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设计,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进行调整或改变;为了便于评价和考核,需要明确学生培养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要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师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学徒制项目需要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师傅标准”、“学徒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这些标准和方案的制订,不能由职业学校单方面来做,一定要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以保证这些标准和方案符合企业实际,紧贴一线生产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开展相关培训对于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必要对他们开展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组织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参与企业实习教学与管理的学校教师,必须开展质量管理、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与管理;对于有需求的企业在职职工进行提高培训,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与队伍建设①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对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装备操作指导,可以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化”,改善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②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较少,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也不高。通过联合教研室开展的系统培训,可以让他们较快地提高操作水平,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提高企业工程技术队伍和师傅的整体素质。

         参与技术攻关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开拓创新,实现产品换代升级。在这些方面,职业学校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联合教研室,可以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运行保障

        要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人员必须设定条件、认真挑选。在组建校企联合教研室时,主要在以下三类人员中挑选:一是职业学校的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取得相关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证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二是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取得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三是职业学校或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从事相关实践操作10年以上,取得相关专业高级工以上技术职称。

        校企联合教研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机构,要真正发挥作用,成员要履行好职责,地方政府、相关学校和企业必须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保障联合教研室的正常运行。

        制度保障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明确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职责,赋予校企联合教研室应有的地位,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明确联合教研室成员的义务、权益提供政策依据。

        时间保障校企联合教研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完成职业学校和企业分配给他们的本职工作(教学工作和技术生产工作)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校企联合教研室根据合作的规模,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其他兼职成员的本职工作也应适当减少,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履行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职责。

        经费保障①工作经费。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如制订相关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需要购买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资料;保证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各项工作能与企业、行业的发展接轨,还需要外出学习考察、参加相关研讨会等。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②工作补贴。校企联合教研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要完成除本职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项工作,占用的时间基本上是休息时间。为了调动和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补贴。

        实践证明,由于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存在与运行,使得新余市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的现状,实现了职业学校和企业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优化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和企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结构,提高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双师化”比例,提高了企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科研能力;企业在项目合作中得到实惠,认可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使企业愿意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并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由于增强了针对性,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很快地达到岗位要求、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受到合作企业的欢迎。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


      ——河南省济源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采访纪行

      河南省济源市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抓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出了职业教育发展一池活水。

      “听说‘大神’又有了新发明!他发明的仿3D激光雕刻机,填补了国内大学生发明的空白,快去看看!”这个“大神”名叫张睿,是河南省济源市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2013级学生,擅长发明制作,被大家戏称为“创新大神”。像张睿这样的“大神”在济源市职业院校并非独例。

      巍巍王屋山下,悠悠黄河水畔,这里就是愚公之乡、济水之源——河南济源。上古时期这里曾是夏朝古都,如今是河南最年轻的省辖市。日前,记者走进济源,探求该市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抓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出了职业教育发展一池活水。

      课堂即车间 校园即乐园

      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是由济源市政府和黄河科技学院联合创办的一所民办高校,2013年成为首批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项目试点院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地方高校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瞄准的正是这个方向。“作为应用类大学,我们长期坚持应用型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储备更多创新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院长孔令云说。

      像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样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是济源职业院校的共同特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变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雕刻研究班,记者看到学生制作的石砚造型生动传神,雕工精巧别致。“我现在晚上连手机、电脑也不玩了,都用来研究雕刻天坛砚。”该校工艺美术系学生李金平告诉记者。天坛砚因出产于济源天坛山、砚山等地而得名。“天坛砚制作企业入驻学校,课堂搬进了工作室,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成为企业后备人才储备专业。我们还聘请天坛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周到校指导,学生变成了学徒,教学变成了学徒制。”工艺美术系教师燕向阳介绍说。

      谈起“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效果,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郭利军自豪地说:“在今年4月举行的河南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派出55名学生参加了9个大类20个项目的竞赛,11人获得一等奖、12人获得二等奖、16人获得三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

      记者观察到,济源市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和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为了适应市场,其办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也发生了转变。

      李新平是济源职业技术学校首批赴德国学习的教师之一,参加了项目教学法培训,回来后主编了《汽车维修基础》等两本省内通用教材。记者看到,李新平把课堂搬到了车间里,学生们一个个穿着工装,4人一组,有的递钳子,有的在拧螺丝,有的在查找资料,配合默契。“课桌+设备+师生=应用型课堂。这样的课堂不枯燥,我喜欢这样的上课风格。”学生张志锋说。

      据了解,济源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已编制完成4个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21个课程标准,编辑出版了4本教材,编写了12本校本教材,形成了“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宿舍变实验室,课堂变车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市场的对话更为直接,真正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这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和方向。”济源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琳说。

      招生即招工 入学即就业

      “我在富士康济源产业园工作,现在的工资每月税后能拿到5400元,年底还有奖金。正是学校实行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让我不出校园就成了熟练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生孔世杰说。

      富士康济源项目是济源市政府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3月联合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仅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就达到6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3.7万人。

      谈起职业教育发展对招商引资和劳动力就业的推动作用,济源市副市长刘庆芳告诉记者:“近年来,富士康科技集团、伊利集团、华能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济源,他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最主要的是良好的全民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生产实习工厂,记者看到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机器轰鸣中忙个不停。“学校近年来先后通过‘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与富士康等200多家企业签署协议,组建订单班和定向培养班100多个,为企业每年承担3000多名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3万多人,基本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学通说。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济源市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职教攻坚工程的重点任务,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等文件,并与财政、发改、人社等8个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职教攻坚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校企合作政府主动作为是关键,但如果不能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支柱产业升级成长结合起来,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济源市紧紧依托职业教育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区培育的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循环经济等产业集群,依托开放招商,引进富士康、中国煤科、重庆力帆等重大项目,校企合作“雁阵效应”日益凸显。市长王宇燕告诉记者,该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由订单培养、进企办学、引企入校,进而到引企入市,“校企合作已经由学校的单一行动,上升到政府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今在济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品尝到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甜头。2010年以来,河南豫光集团、河南联创化工等大型企业,纷纷与济源的职业院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模具加工实训中心等。同时,合作院校将学生培养课堂延伸到企业培训中心和生产车间,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活动,目前已有5万多名学生从中受益。

      管理即整合 共享即发展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是济源2012年以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手笔”,概算投资6.35亿元,占地721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将全市7所公民办职业学校整合为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和济源技师学校。

      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济源市组建了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指导,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相关局委、企业参与,中高职相衔接的平等合作组织。按照职教集团章程规定,济源职业教育集团以理事会的形式开展日常工作,第一届理事会共有理事单位39个,其中政府职能部门5个、职业院校6家、行业企业28家。

      如何使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融合在一起发展?济源市的做法是搭建六大平台:搭建中高职院校合作平台,共享图书、师资、设施等优质资源,避免重复投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保障企业中初级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搭建职教研究平台,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搭建技术培训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济源市把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延长了产业与专业融合的链条。“我市健全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工业项目的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三大产业,重点面向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优特钢等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无缝衔接。”济源市委书记何雄说。 (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刘栋军 贺欣欣)

        【改革者说】

    重投入建机制强改革打造职教王牌

    济源市委书记 何雄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全市发扬愚公精神,重投入、建机制、强改革,全力打造济源职教王牌。

      近年来,济源通过财政投资、校企合作、社会融资等方式,累计投入9.6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实施了职教园区、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项目,教育费附加和职业院校的学费收入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高于30%,率先在全省实行中职免学费政策。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与教育、发改、人社等8个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职教攻坚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依托引进的富士康、中国煤科、重庆力帆等重大项目,采取“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开展校企合作,“雁阵效应”日益显现。


        10月22日至23日,江苏省政府在宁召开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分别作重要批示,副省长曹卫星、张雷出席会议并讲话。

        曹卫星说,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要牢牢把握中央最新要求。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把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好,把监测评估和督导检查制度贯彻好,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把示范区和实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好。

        张雷说,职业教育培训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生产第一线,对于稳增长、促转型、保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要全力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合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日,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宋春辉等领导来我市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时光陪同调研。

      战高峰一行在职业高中的升学榜前,详细了解了该校的升学情况。在服装生产车间,战高峰参观了服装生产过程和裁剪过程,并饶有兴致地对成衣的服装质量和销路进行了了解,对实训基地生产机器,产品质量,机械加工技术质量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调研。占高峰还对市职业高中的学校前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给予了肯定。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实验幼儿园辽源园,战高峰一行查看了室外场地和监控设施,在幼儿园食堂加工间和主食间,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各环节进行了详细查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要求。

      通过调研,战高峰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辽源教育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指出,要统筹考虑各类教育的发展,搞好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规划,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要紧紧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健全制度,细化管理,保证师生食品安全,走特色办学之路;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教育局调研员孙伟国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陪同了调研。(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政府网)



        秦皇岛日报讯(记者张莹莹)10月23日,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秦生、副主任刘文杰带领部分省、市人大代表、专家,对秦皇岛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来到秦皇岛技师学院,参观了实训基地,详细了解教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听取了市人社局关于全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情况汇报。

      目前,秦皇岛市共有技工院校6所,办学层次涉及中技、高技、技师。今年,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7716人,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秦皇岛技师学院现有22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000名,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办学水平处于省内领先位置。

      李秦生强调,各级人社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增强抓好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努力实现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的新突破。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规模开展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建立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全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民间办学活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兴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秦皇岛市民办教育的活力和影响力,开创民办教育工作新局面。技工院校要端正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不断调整和拓展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秦皇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西港搬迁改造指挥部指挥长张经华陪同调研。他要求相关部门要以这次调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活力,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10月24日上午,奥地利联邦副总理兼科研经济部长莱因霍尔特•米特雷纳(Reinhold Mitterlehner)、奥地利联邦商会主席克里斯托夫•莱特尔(Christoph Leitl)、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女士(Giner-Reichl) 、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纽赖特(Neureiter)、上海商务参赞格拉特(Gradt)、奥地利联邦商会外贸司司长、科研部司长、州长、州议员、WIFI总裁等一行四十余人来到位于普陀区的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进行参观访问。   

        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工会俱乐部,副校长周健、奥地利WIFI 中国项目负责人杨丽博士共同主持欢迎仪式。周健副校长向大家介绍了到访的嘉宾及陪同接待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等领导。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邬宪伟致欢迎词。邬校长强调在奥地利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与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WIFI中国项目团队、阿普拉(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和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国际化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文化交流正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新一代的技术技能人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是我国首批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正在落实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战略任务,这一项目是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实施战略任务的有益探索。当前,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坚信通过中奥两国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未来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学徒制项目”能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对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中奥两国在教育、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的紧密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奥地利企业、机构参与我们的校企合作。

      

        而后,奥地利联邦商会主席克里斯托夫·莱特尔(Christoph Leitl)先生应邀致词。莱特尔先生非常感谢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奥地利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希望在奥地利双轨制教育模式培养下,经过技术专家培训后的年轻人能够取得成功并拥有有美好的未来。

        在听取了中奥现代学徒制项目中方负责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黄蝶、奥方负责人胡安从各自角度介绍了项目开展情况之后,奥地利联邦副总理兼科研经济部长莱因霍尔特·米特雷纳(Reinhold Mitterlehner)发表讲话。他首先对两位负责人的详细介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能够参观这个让他印象深刻的项目表示非常高兴。米特雷纳先生指出企业生产良好的产品并拥有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让奥地利成为出口大国,奥地利的工作人员培训成功的秘密在于理论和实践结合,职业学校提供理论知识教育,成功的企业提供实践培训,奥地利的教育制度也能成为出口产品令他欣慰,同时对中国能成为奥地利的合作伙伴而感到自豪。他还感谢了奥地利两家非常杰出的企业阿普拉和恩格尔公司对中奥合作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大力支持。

      

        欢迎仪式上,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邬宪伟校长还向奥地利副总理米特雷纳先生赠送了由中奥现代学徒制项目师生共同加工制作完成的礼物——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的模型。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等陪同下,米特雷纳副总理一行参观考察了中奥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教学和实训现场。

     

        米特雷纳副总理对学生们的钳工技术连连称赞,还兴致勃勃地接过学生手中的锉刀亲自体会了一番。当带教指导老师将学生制作的工件作为纪念品送给米特雷纳副总理、莱特尔主席时,两位先生高兴地邀请学生们合影留念。


        米特雷纳副总理对此次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参观访问非常满意,离别时再一次向邬宪伟校长表达了谢意。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