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本报讯 (记者朱殿勇)9月26日,全省职业教育会议在郑州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现代职业教育工作。

会议传达了省委书记郭庚茂关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省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徐济超主持会议。

谢伏瞻在讲话中总结了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了存在问题、面临的形势。他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实施国家三大战略规划、打造“四个河南”、建设“三个大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综合性举措,无论是对提升开放招商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对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有重要作用。目前我省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仍属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切实把握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国家部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更大规模、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把握总体要求,努力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找准发展定位,努力发挥好支撑发展、保障民生和促进和谐“三大功能”;明确发展目标,力争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统筹、分类指导,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基本原则,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谢伏瞻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一要聚焦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要“纵向贯通”,推动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要“横向融通”,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沟通,鼓励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要“外部联通”,坚持教育、人社、民政、农业、扶贫、残联等部门“六路并进”,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二要完善体制机制,(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要改革办学体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支持公办职业院校采取集团化办学。要深化校企合作,完善鼓励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建立校企合作奖励制度。要改革管理体制,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要改进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要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项目。三要抓住核心任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大力培育职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要抓好特色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建设100所品牌示范院校和200所特色院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四要加大支持力度,瞄准我省职业教育改革攻坚的方向和重点,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就业和用人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谢伏瞻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讲认真、钉钉子的精神,履职尽责,营造环境,凝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开创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新乡市、新安县、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作典型发言。

会议表彰了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等22家职业院校,表彰了李海燕等22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省职教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主管负责同志,各高职院校、省属中职学校校(院)长等参加会议。


市教育局第十四期“对话青年教师・走进基层学校”活动上周走进园区职业教育,这是该活动创办一年来首次进入我市职教界。当天,来自园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工业技术学校3校的老师、企业代表,以“创新驱动,服务地方”为主题,与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展开了交流。记者在现场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建议。

从拿“奖牌”走向打“品牌”

近年来,苏州职校在各级各类评比、师生教学及技能比赛中斩获颇丰,收获奖牌无数,不少学校因此成了获奖拿牌的“专业户”,名闻省内甚至国内的职教界。然而苏州的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提档升级,必须从“奖牌”走向“品牌”。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关心师生的发展状态,建设好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办成“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各界肯定的好学校”。对话开始,市教育局长顾月华就亮出了这一观点。

对此,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春良等人补充道,现在有句话叫“基础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导向完全错了。有一些学校过于看重奖牌,特别是对学生的技能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以赛促练,但到手的奖牌往往只能代表参赛学生的技能水平,并不能说明多数学生的技能状况,更不足以说明学校的教学水平,这样的奖牌意义并不大,得不得都可以,学校应尽快从这样的“奖牌”中走出来,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打造精品课程,做优王牌专业。

建设更多的实训基地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学生参加实训的重要性不用说,而对于倡导“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教育来说,实训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应该也不亚于学生。

交流中,园区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汽修讲师沈祝斌着重谈了实训。作为一线的教师,他感到,这几年,苏州职教的实训基地不断在增加,质量也在提高,但离师生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缺口,特别是目前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需要定期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熟悉一线的最新技能,学会操作,能够解析,最终传授给学生。为此,他和他的同伴们建议有关部门多多辟建师生实训基地。

锁定需求研发专利项目

当天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也来了现场,而欧姆尼克公司的赵总就校企合作多次发表意见。

他说:经常听说学校搞出了个什么专利,可很难得到转化,现在学校专利的转化率还不到1%。刚回国那阵听说这种情况时觉得很奇怪,现在明白了,专利不能转化的关键就在于你那个专利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的,是“闭门造车”得来的,完全是为专利而专利,这样的专利当然难转化。如果你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而去研究,研究成功后再申请专利,那么这样的专利肯定就能立刻转化,投入生产。

要让专利不再“闭门造车”,那就得加强校企合作,让学校的专利研究有的放矢。

让学生带着课题去实习

职业教育最讲究实习。对于职校生的实习,欧姆尼克公司的负责人同样有话要说。

“在校生的最后一二年往往已进了企业。学生进企业没错,关键是进企业后,不能就让学生像企业员工一样光想着上班,拿一点工资,你还得让他研究课题,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课题进企业的,回来后,他还要写论文、交作业,进行毕业答辩。”这位负责人认为,只有这样的实习才是真正的实习,有意义的实习,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专业设置同市场贴得更近些

现在社会变化快,新行业新行当新岗位层出不穷,作为无缝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就得科学设置学校的专业与课程,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一毕业就就业,而且在就业后有光明的前途。苏州市结婚产业协会的负责人当天这样表示。

他介绍说,目前国内的婚纱摄影、婚庆微电影等婚庆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婚庆产业方面出现了不少新产业,出现了不少新行当、新的就业岗位,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却是“长年空缺”,职教的学生培养与婚纱产业的人才需求没有形成对接,企业很难招到对口的、满意的人,而一些人从业多年后希望获得新的提升,又因没有相关的行业证书、学历难以继续向上走,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长此以往,这些都会影响婚庆产业的发展。

他感到,婚庆行业遇到这一问题具有代表性,因此也希望苏州的职校专业设置能同市场贴得更紧些。

成立新产业研究机构

结婚协会会长的一席话引起了现场热议。有人建议,教育部门应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时刻追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新行业、新行当、新岗位,并最好能提前一段时间预见它们的出现,为职校的专业设置提供科学决策。

园区教育局长沈坚表示,只要是法律上没有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去尝试,职业教育也要勇于尝试。我们可以成立研究机构,聚集起不同领域的人才来探寻、发现产业的需求,这样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平台,特别是网络平台,以此节约成本,得出更科学的结论,让我们的毕业生更适合就业市场,让那些当初低着头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最后因良好的工作发展、事业成就而重新找回自信。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坐落在青山碧水旁

9月9日晚工程造价专业报到新生第一次见面会结束后和主任导师合影

导师等待着同学

创办者的话

9月28日,由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出资创办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举行了一个简朴而不失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的开学具有多重的意义,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慈善大学,在此之前,全国只有一所全免费、纯慈善性质的中学,创办者也是杨国强。其次,碧桂园成为全国首家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房地产企业,校企结合办职业教育再创新纪元。与以往的制造企业办职业教育相比,房地产涉及的行业之广,是制造企业不能比拟。

职业教育现状

为什么办职业高校?除了办学门槛相对较低之外,还有就是杨国强本人对职业教育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情怀。“我也是从农村跟着老师学盖房子出来的,把工地当课堂,也参加过职业培训”,杨国强如是说。而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政协提案中,杨国强说了一种矛盾现象:“现在有相当部分年轻人,中学毕业便去工作,其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就算本科毕业生,没有实际技能找工作也难。而很多企业又面临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匮乏的窘况。若能让所有行业、所有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系统教育,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将得到大大提升。”

杨国强的认知是有现实根据的,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情况显示,今年三本批次火爆程度出人意料,而高职(专科)批次却再遭受冷遇。此次碧桂园和杨国强逆势而为,在国内的职业教育界有着唐吉可德式的冲击。

其实,每年的高校招生计划,高职(专科)都占40%以上,是提高高考录取率、确保更多考生顺利升学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攀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密集的1~6月份,全国大专毕业生签约率已超过75%,远超研究生的63%、本科生的65%。

但就业率的光鲜并不能掩盖招生录取时的尴尬。虽然多年来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一直远高于本科院校,但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低于本科院校是不争的事实,一般情况下,初中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分流到中专,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则会入读高职,因此社会上也形成了“职业院校不如本科院校”的惯性思维。很多家长宁可花大价钱让孩子入读二B类本科,也不让孩子“降级”读三A类专科。

其次,高等教育实行等级管理,让学历情结更浓,除招生分批次外,高校还分为“985”、“211”、公办本科、民办本科、高职高专,对应这样的等级管理,在就业中学历歧视现象严重。

在就业市场,据《2013年全国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缺口,紧缺工种以一线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较多。从行业看,缺工人数较多的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2014年初,传统制造业“重地”珠三角的“结构性缺工”现象还没有完全化解,服务行业对这股“寒流”感受尤甚。

德国或者是榜样

2014年世界杯上,德国球星克洛泽打进了两球,从而以16粒进球超越巴西的罗纳尔多,跻身世界杯历史第一射手。殊不知,这位锋线杀手正是德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成为职业球员之前,立志成为一个木匠。其实,整支夺得世界杯的德国队里面,还有很多球员都是来自职业学校。德国强大职业教育体系,是德国制造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杨国强在提交政协提案和创办碧桂园职业学院之前,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也有过一番研究。他说:“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便是成功的典范。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德国执行的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在德国,约有70%的职业学校属于“双轨制职业教育”范畴。

在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双轨中,企业技能培训是主体,职业学校的理论教育是辅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服务于企业。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

在教育过程中,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则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中,由企业传授的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再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专业技能,结合补充正规理论知识,此外还配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宽进严出,保证学生在过程中充分投入,以及保证企业人才质量。

碧桂园实践

杨国强说:“国家扶贫也花了不少钱,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扶贫,希望国家财政能倾斜以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这也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论贫富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受到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也可以脱贫了。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人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又有这个支付能力,为何不去接受职业教育呢?”在扶贫教育方面走了很长一段路的杨国强决定创办一所免费的职业教育大学。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位于广东清远,属经济较落后、贫困人口较为集中地区,这所学校的兴办为不少有志读书却因贫穷而失学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窗。目前学校创办计划投入的资金为4.5亿,占地总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学习、生活设施先进完善,总招生规模约3500人。今年学院共招生300人,专业设置与碧桂园涉及到的行业紧密结合,开设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四个专业。据了解,将来学院还会开设建筑类、机电类、房地产类、旅游类、计算机类和财务会计类等专业群的专业。

这所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慈善性质的高等职业学院,入读学生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生活费、学杂费全免,而且教学设备精良,老师也是全国各地高薪聘请。面对国内大部分高等职业学院面临资金困难、学生贫困、设备落后、师资薄弱等困难,在这所学校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最特别的是,由于学校创办人同为企业创办人,能够充分结合企业特色,调动企业资源,为学校储备一批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老师”,一批接受过良好教学方法培训同时具有在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与此同时,校企融合办学,也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入学即就业”的道路。学校能够充分将产业、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将企业已有的资源紧密结合,对应设定学校专业,体现产教融合模式。

杨国强相信他的成功可以复制:“我出生在农村,也曾很贫困。开始工作时做了泥瓦匠,一门手艺改变了我的生活,以汗水、知识和良好的品格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出身贫寒的杨国强在创办这所职业学校前,他就曾创办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高中,创立仲明助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在清远等贫困地区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扶村民失业问题,在扶贫和教育上投入相当大的精力。种种的方式,都是围绕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理念去展开,他在创办这所碧桂园职业学院时提到,“我在这里选择了职业教育扶贫,帮助那些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回报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我尽我所能,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杨国强还有一点点“野心”:“如果未来所有年轻人都20岁以后才出来工作,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20年后我们的国民素质,我们的生产力,必能达到超级强国的水平。”


在职业教育的强劲推动下,累计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家

本报讯(通讯员王光雄)在最近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道县作为全省县级政府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其中,该县的永州工贸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受到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被誉为“道县经验”。

近年来,道县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推动职业教育与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高位推动。在县级层面特别是县级主要领导层面统一思想,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多个政策文件,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定位。强化部门联动。教育主管部门削减3所普通高中学校,保留2所省市重点普通高中,县内各初中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保证职业学校生源。目前,县内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由不到2000人扩大到3000人,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达到1.07:1。强化产教对接。实行学校进园区,将县工业园附近的农民技校划拨给永州工贸学校,另外还在工业园区内划拨56亩土地给该校建设实训基地,现在又将工贸学校整体搬迁至工业园区内。积极引导学校围绕县内产业,科学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相继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0个热门专业。其中,永州工贸学校对接园区产业重点建设了电子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2014年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规定凡职校毕业后进入园区企业就业的,给予3000元就业安置费。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后,一次性拨付1000元,工作期满一年后再拨付2000元。目前,园区吸纳务工人员1.2万余人,其中中职毕业生或者在中职学校接受过中短期培训的员工5000余人。在职业教育的强劲推动下,累计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家,过亿元企业12家,成为永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和珠三角产业辐射内地的传接中心。


    9月16日,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印发《关于表彰2013/2014年度学会优秀通讯联络员的决定》(闽职教学【2014】14号)文件,表彰了40名评为2013/2014年度学会优秀通讯联络员。

    福建学会根据《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通讯联络员工作规则及奖励办法(试行)》、经学会会务会议研究,积分排名40名的通信员评为2013/2014年度学会优秀通讯联络员,学会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金。

 

“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揭牌仪式。

“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揭牌仪式。

俞江林总裁参观实训基地。

俞江林总裁参观实训基地。

中新网9月28日电 近日,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捐资设立的“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开班仪式在河北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经过近2个月的项目筹备和资助名单公示,最终共有60名女生顺利通过资格审核,成为“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的一员。

本届护理班的正式开班,意味着河北省政、企、校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一次成功创新。河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河北省考试院院长翟海魂,河北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付辉东,河北省妇联副主席王静,以及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副主席、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俞江林等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是提出,要以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创新办法,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快速发展。无限极自2013年开始进行的“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聚焦国内职业教育,与国内优秀的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特色职业班级,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可以说是政、企、校携手,共同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胆而有益的探索。

本届“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是在河北省委统战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妇联的统筹与指导下,由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和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携手,共同开展的一个旨在帮助河北省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应往届高中女生完成高职教育并顺利就业,为河北省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一个公益项目。该项目出资100万元人民币连续三年资助6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女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她们的生活和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是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捐赠的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原始基金成立的以非公募基金会形式独立运作的公益慈善平台,致力于大众健康、扶贫助教、助弱赈灾三方面的公益行动。“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是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开展的一项创新公益项目,帮助15-18岁的经济困难家庭的优秀青少年,在高中毕业后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专业技能、并帮助其寻找就业机会的平台;同时,此项目也能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自2013年开始,这个项目通过联合政府、学校等利益相关方,已陆续在贵州毕节、四川雅安、湖北武汉等地开展,加上本次在河北开班的护理班,已有185名学生获得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的资助,接受到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

河北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付辉东对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为推动河北省高职教育的支持给予了肯定。他表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他还指出,河北统一战线成员中,有着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他们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和民生,而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倡导全省的统战成员及港澳台侨资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公益责任,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为河北慈善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河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河北省考试院院长翟海魂也在发言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需要校企结合、产教融合,让企业、让社会多方面来兴办职业教育,本次“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的开班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副主席俞江林表示,从2013年开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通过创新的公益模式,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学习专业技能和寻找就业机会,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此次选择在河北省高职教育领域享有声誉的河北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也是希望通过统战部、妇联、教育厅、学校以及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为河北的贫困女生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她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自信优雅的专业护理人才,实现她们的大学梦、人生梦。

受助学生张誓欣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一定将爱心企业家们的关怀化作奋斗不息的动力,努力学习、规划人生、弘扬大爱、勇往直前,以优异成绩回报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及社会各界的厚爱。

据悉,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之河北护理班是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活动的延续,也是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省启动对农村贫困女生的捐助活动,填补了该院建校以来捐助活动的空白。


    2月26日,在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及其措施,进一步部署了推动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人才红利的工作要求。在我省,有一个团体也正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探索发展的道路,它就是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 

  “软件服务外包是一个有什么人才,出什么产品的行业,然而在人才招聘中,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毕业生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此外,软件行业技术日新月异,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相对落后,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不同步,这些都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龙科技)董事长、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杜秀珍如是说,“为此,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精神,促进我省大学与企业之间更紧密地结合,由新龙科技牵头成立了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产业发展亟需人才的难题。” 

  2013年1月,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由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河北省服务贸易协会、河北省软件与信息服务协会共同牵头组建。这是我省首个以行业及企业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该集团坚持“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学、研、创”互动,从而构建包含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平台,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现“产业拉动教育,教育推动产业”的目标。据统计,多年来,职教集团与联合办学的核心院校(主要包括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共培养了23000多名实用型软件工程师;与其它合作院校培养了50000多名工程师;为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30多所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体系;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8%,京津冀地区就业率达95%。  

  早在2004年,新龙科技已经开始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了省内第一个校企深度合作的学历制教育机构——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学院由企业投资,与学校联合建立。在此基础上,职教集团为实现校企零距离合作,一方面,创建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及就业安置的机会;另一方面,依靠校企合作的优势,为企业定向培养实用型人才。2013年暑假期间,职教集团与中讯软件集团合作培养的企业定制班2014届49位学生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知识技能、日语以及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培训。经过中讯集团严格选拔,35位学生成功通过面试进入中讯就职。新龙科技技术总监、职教集团企业导师郭红亮告诉记者,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软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软件工程师,以企业用人角度去分析大学生教育培养中必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由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需要从企业聘请德才兼备的技术专家授课,传授最新、最前沿的行业知识,企业也需要高校的高学历教师团队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与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双百工程”项目于2013年2月28日启动实施,计划派出100名知识技能全面的“高校工程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派出100名德才兼备的“企业教授”到高校进行授课。职教集团选择企业教授的标准十分严格——不但要求他们德才兼备,而且要求企业教授讲课不能死抠课本,而要讲经验、讲实战、讲行业最前沿的东西。经过企业教授的教学指导,学生们获得了书本里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如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问题解决、进度要求,与客户沟通等实用技巧等,并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17名“高校工程师”进入企业锻炼,参加企业项目及产品研发;26名“企业教授”到高校进行软件技术、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的教学工作。通过实施“双百工程”,职教集团探索建立了“双师型”师资体系,实现了企业与院校的互利双赢。  

  在大学生顶岗实训进企业、企业骨干给大学生传授新技术的同时,职教集团积极协同集团成员单位,推动产、学、研、创互动发展,鼓励集团内院校教师和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人员共同研发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相关技术项目、开发院校技能课程及实训体系、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衔接、企业参与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由企业与院校共同编写的《翰子昂软件工程师实训体系》《翰子昂职业素质实训体系》《翰子昂软件测试实训体系》教材已被山东、河南等地的30多所院校所采用。2013年申报的“基于行业标准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与实训体系研究”和“校企战略联盟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两个课题,均已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研发的“软件园软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计划项目;“基于行业标准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与实训体系研究”项目被列为教育厅科学规划项目。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2013年4月和6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两次邀请杜秀珍做《责任与角色:参与校企合作的体会与思考》讲演,为全国高职校长培训班介绍校企合作经验。此外,该集团还组织相关厅局、产业处室领导与大学校长、企业董事长就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发展进行探讨,相互对接,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拉动教育、教育推动产业和谐发展。

  “目前,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采用倒逼机制,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争取让河北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更好,是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需要面对的问题。”杜秀珍介绍说。为应对挑战,今后该集团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五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探索建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评价体系;继续实施“双百工程”;落实与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时,杜秀珍理事长还表示,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软件人才的职业教育,为我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半岛都市报8月28日讯(记者 张同顺) 职业技能大赛请来许振超担任裁判委员会主任,首次设立“振超奖”,获奖选手每人可拿10万元。8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青岛市第13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启动,制定了“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落户+奖金”奖励政策,本着精简原则共设置80种竞赛工种,新增3D打印、理财顾问、品酒师及涉农类等14个新工种。 

  从1990年开始,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工种设置上,既要满足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又要突出对接高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新增白酒酿造师、品酒师、电力调度员、继电保护工、用电监察员、配电线路工、财富顾问、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电梯安装维修工、3D 打印建模设计师、农作物植保员、蔬菜园艺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等14个工种。 

  根据计划,大赛将持续至12月末,设置通用工种、专业工种和专项技能三项竞赛。奖励方面,大赛制定了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落户+奖金政策,首次设立“振超技能大奖”,在各工种竞赛冠军中,选出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品德优秀、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1到2人,每人奖励10万元,同时享受市首席技师相关待遇、授予青岛市工人先锋称号,优先推荐评选市劳动模范。除了“振超技能大奖”,获各竞赛工种前六名的非本市户籍参赛人员,并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将按规定直接办理青岛市落户手续。 

  为保障大赛公平、公正和权威性,本届大赛专门成立了大赛监督委员会,特别邀请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许振超,作为裁判委员会主任。本次大赛面向广大城乡劳动者和大中专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不受年龄、身份、学历、地域和职业技能等级限制。 

    1986年颁布实施的《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已走过28年历程,行将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即将接过接力棒的《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首度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时代呼吁重新制定条例

  随着省委、省政府实施教育“9+3”计划,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我省初步构建了“一体两翼多中心”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形成了学历与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办学机制以及层次完善、专业门类较全、初具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

  但是,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办学模式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终身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立交桥”没有有效建立。1986年颁布实施的《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为紧跟现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把职业教育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省亟需重新制定职业教育条例。

  人大主导推动职业教育立法

  在省人大常委会2014年立法计划拟定之前,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就组织了两个专题调研组分赴全省深入调研,厘清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达成重新制定我省职业教育条例共识。

  《条例(草案)》起草小组成立后,深入省内多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级各部门意见建议;两赴清镇职教城开展“职教立法我有话说”立法调研,听取基层一线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职业培训机构负责人、企业代表等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外出考察学习发达地区和相邻省市职业教育立法经验,对我省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经费保障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

  初稿形成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发文、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对《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梳理、修改和完善。

  四大亮点抢鲜看

  此次提请审议的《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共六章四十六条,主要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体系、实施、教育教学、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其中,有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之一: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条例(草案)》规定,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亮点之二: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终身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立交桥”。《条例(草案)》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划出一定招生比例,用于中职、专科学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完成中职、专科教育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可以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正在接受或者已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亮点之三:职业学校如何办,学校自己说了算。《条例(草案)》规定,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依法享有自主权,公办职业学校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专兼结合、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

  亮点之四: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府责无旁贷。《条例(草案)》规定,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本级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河南省在日前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到2020年,重点建设100所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特色职业院校。

    河南提出,到2020年,全省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调整到500所左右,重点建设100所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特色职业院校。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到2020年,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

  河南强调,改革职业教育财政拨款方式,在公办职业院校实行按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和就业状况核定财政拨款的办法。加大职业教育专项投入,对公办职业院校实行“以补促改”,对民办及企业办职业院校实行“以奖代补”。财政拨款重点支持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教学质量高、就业率高、在校生规模大的职业院校。


本报讯(赵莹李梦月记者李楠)9月26日,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上,大连机床集团与全国首批100多家中高职院校合作建立了国内首家机械行业现代制造职教基地。

国内首家机械行业现代制造职教基地首批100多家成员中,包括近30家国内大中型机械行业及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职教基地主要致力于各个职业院校、机械行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包括工厂顶岗实习、实际技能操作训练等。基地服务于全国包括机械行业上下游企业,和全国1.6万所中职高职院校。


黎维红(正面右二)主持研讨会

  四川新闻网眉山9月28日讯(吕伟利)眉山职教集团十分重视中高职教育工作及课程体系衔接。记者获悉,9月25日刚刚成立的眉山职教集团同日上午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举行了“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讨会”和旨在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职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的“中高职衔接研讨会”。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讨会由眉山职教集团副秘书长黎维红主持,邀请了眉山市6所开办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相关人员参加。会上,黎维红介绍了眉山职教集团成立的背景和必要性,强调必须加强多方合作、加强交流,更进一步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

  中职学前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永红就中职、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对应以及课程设置等三个方面对中职、高职层次上的区别进行了说明。

  参会的全体成员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对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教材的衔接、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讨会与会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和课程设置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初步修订了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前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程雪就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升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情况作了通报,对2015级学前教育中职升高职单独招生考试中技能考试作了说明。与会者就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单招考试的文化课考核和技能考试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眉山市教育局职教科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共同主持研讨会

  中高职衔接研讨会由眉山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孙志军主持,眉山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各区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各中职校校长、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主任及教务处全体人员参会。

  会上,该学院教务处长黄文清解读了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中高职衔接有关文件精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主任马明对学院中高职衔接的思路与打算作了详细的介绍。仁寿二职中、彭山水电七局高级技工学校、仁寿新科职业学校代表分别发言。市教育局职教科副科长王小龙希望各中高职学校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创建多元职教集团,共推眉山职教事业的发展。与会单位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还签订了中高职衔接合作意向协议书。

参加眉山市职教集团的相关单位负责人举行对接研讨会

  两个研讨会都气氛活跃,讨论积极。通过研讨,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讨会与会者对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这次研讨会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发展以及中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黎维红告诉记者。

  中高职衔接研讨会则就广泛开展校校合作,充分发挥各校优势,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资源配置,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招生就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致力于服务地方产业人才需求,打造眉山职教品牌,开展中高职深度衔接、协调发展达成了“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职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等十项合作意向。


   8月25日,省教育厅专题召开职业院校校长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研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通过座谈会了解各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情况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建议。会议指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快推进,最近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和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改革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希望各职业院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锐意创新,深化改革,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针对与会代表提出的发展建议,省教育厅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目前,全国共有1.2万所中职学校、1200所高职学校,年招生总规模近1100万人,在校生近3100万人,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培养出的大批职业技能人才,不仅改善了劳动力结构,拓展了服务领域,还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重普教、轻职教,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以及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不畅等多方面问题。

如何打通限制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任督二脉”,为其发展营造一片沃土,成为摆在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业严峻技术型人才受宠

在刚刚闭幕的“2014中国技能大赛—内蒙古包头市职业技能竞赛”上,装载机和挖掘机操作工项目技能操作竞赛区内,记者见识了这两个工种的参赛者所具有的较强的空间感和形体知觉,他们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他们驾驶大型工程车辆完成着一个接一个的高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深入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参赛选手们大多来自各大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团体,而提及最初掌握这门技术的地方,则多为一些职业技术院校,而这些职业院校在不少人眼中是考不上大学的“坏学生”才去的地方。可如今,在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这些很多人眼中的“坏学生”却不用为了找一份还说得过去的工作而多日在招聘会上徘徊。

“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驾驶挖掘机做一些很有技术含量的活。现在自己已经接触很多年了,从一开始在学校学习到现在,所掌握的挖掘机驾驶技巧越来越多,驾驶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采访中,来自西创冶金渣的白瑞雪就是凭借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挖掘机操作技术,步入工作岗位上,经过简单的磨合后便可以直接上岗。

而当记者谈及目前紧张的就业局面,白瑞雪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他笑着告诉记者,从学会了挖掘机驾驶,他就没感觉到就业有压力,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一门挖掘机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怕。

不仅如此,连日来,记者在对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举办的多场大型招聘会的采访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以招聘会上一家工程机械公司为例,展位显示招聘技术工人和办公文员,其中挖掘机、装载机、数控等工人的起薪为4500元,而招聘要求大学本科的办公室文员的工资仅为2000元,更为奇怪的是,报名表上办公人员一栏已经写满了毕业于各个大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名字,而技工一栏名字却寥寥无几。

“这很正常,我们参加了多场招聘会,每次文职工资最低,但是很快就可以招满,而懂技术的工人们看了看待遇,顺口问了几句,觉得我们给的待遇低,便转身离开。”一家工程机械公司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后,这位负责人向记者简单讲述了她在招聘会上最大的感受。她说:“现在技术人才紧缺,特别是高技术人才更是不够用。就在上个月,我们公司一个干了六七年的老师傅跳槽了,他大到装载机、挖掘机、小到叉车、拖拉机样样都行,后来一打听,人家去了另外的公司,每月工资近万元。再想想,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大学毕业生月薪还不到技工们的一半。即便如此,更多人还是愿意上普通大学,不愿意去学习一门技术。”

在此,记者突然想到了一位从事本科教育多年的老教师说的一句话,“在严峻就业形势下,本科生就相当于‘死刑犯’,而研究生相当于‘无期’。”这位老师的话虽然有些犀利,但是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多方因素制约教育协调发展

23日,记者从包头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包头市形成了“技能培训—鉴定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表彰激励”五位一体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全市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7个、国家统一鉴定报名培训机构21个,并在各旗县区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工作机构10个。建立了一支涵盖310多个职业(工种)近1500人的考评专家队伍,服务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及城乡技能劳动者等各类就业群体。

此前的10年间,全市职业资格鉴定人数达到23.9万人。目前,年鉴定规模达3.2万人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6000人以上。

该数据充分显示,包头的职业技能已初具规模,但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新民,这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眼中,他深刻感受到多年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困难,特别是全社会在观念和引导方面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偏见,让他感受颇深。

王新民介绍说:“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紧密关系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所以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来说,应该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内容。换句话说,无论有多么高新的技术、高新的方法,都需要有高技能人才生产出来,所以高新技术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很多青年学生不愿意做一些看起来比较繁重的工作,其实这样的工作更容易出人才。另外,在整体就业形势下,掌握一门技术,对于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人们还是老观念,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对于职业技能人员的培养,不单单只是职业院校和政府的事情,应该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全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片面的看法才能够让职业教育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目前包头职业教育还存在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以及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不畅等多方面问题。如何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多路径的成才机会,促进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使其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亟待解决。



陈奕威等在市技师学院考察。本报记者黄俊琦摄

本报讯(记者谢超平)昨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带队调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时强调,高职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教育,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作出更大贡献。市委常委、秘书长范中杰,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王胜,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打通中职学生升高职的通道

陈奕威一行首先来到惠州市技师学院考察。当了解到该学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开设led专业时,陈奕威希望该学院把教学与实践结合得更好,力争使教学标准成为全国标准、教材成为全国教材。

在惠州工程技术学校,陈奕威听取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及三期工程规划情况汇报后强调,要整合资源、用好资源,优化提升新校区总体规划,当务之急要加快完成二期工程扫尾工作。

在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陈奕威考察校企合作实训室、大学生创业楼等,叮嘱相关负责人要支持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要一视同仁。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今年起开始招收高职学生。陈奕威仔细询问该校高职学生的人数、生源,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结构,逐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比例,特别是要打通本校中职学生升高职的通道。

陈奕威还考察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要求相关部门加快移交实训楼、教师公寓和推进田径运动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

高职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陈奕威说,职业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近年来,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大了、教育质量高了、师资力量强了、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陈奕威强调,惠州高职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希望各高职院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教育,使之成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社会发展的基石。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增强国家竞争力,推动惠州产业发展,建设惠民之州,都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二要进一步理清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思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特别是要打通从中职到大专及本科、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以及部门之间的通道,把高职教育办得更好。三要创新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要创新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岗位需要设置课程,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四要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外教引进力度,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的高职院校。五要为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建立财政持续投入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公办、民办教育同等待遇,逐个解决高职院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全力推动现代高职教育发展。

各高职院校负责人汇报了相关情况。


本报讯(记者于淼)9月25日至26日,由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带队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给予高度评价。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淑云,市领导孙喆、李逢春、曹书杰陪同调研。

25日下午,在仙鹤宾馆召开的汇报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在汇报中说,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开展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列为党政工作的重点来安排,并作为农村四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进行强力推进。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已经发展到35所,开设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十大类70个专业,高职在校生1.6万人,中职在校生4.8万人。每年有近2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各类职业培训达20万人次,为推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储备。我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全力打造品牌专业、组织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农村新型实用人才;优化资源布局,大力整合职教资源,全力打造农村职教集团,分区域建立食品产业实训基地,促进农村职教集团化、区域化发展;多措并举办学,实行托管、优势互补、鼓励合作等办学方式,增强农村职教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强化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政策扶持,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对我市职教改革和发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齐市职业教育工作开展得实事求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开展得有活力、有创造性。在政府统筹、院校配合,与外埠院校合作,中专、技术资源整合,培养护老专业人才等方面,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创造性。王佐书说,经济要发展就要发展产业,产业要发展就要发展技术,技术要发展就显出人才发展的重要。近些年,齐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好,讷河市的职业教育示范作用也做得好,齐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造和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创造性思维,并且做法达到了一定效果,实属不易。职业教育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就是要与地方发展相对接,同时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需求。齐市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好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要好好梳理、认真总结,以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随后,召开了相关涉农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召开了相关职业学校负责人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人才,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等。调研组还深入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实地调研。

在齐期间,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在市第一中学,为全市大中小学校校长作了题为《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研究线索》的报告。


 

    5省级部门负责人接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9月25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应询台上,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发改委、人社厅5部门负责人坐成一排,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与绩效”专题询问。这是继今年5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就我省医改工作情况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后,再次聚焦民生领域的一次专题询问。


  问投入:

  教育支出总量居全国第5


  “全省财政教育资金投入情况如何?”陈云川委员首先发问。“我省的财政教育资金投入呈现总量大、增长快、占比高三大特点。”据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介绍,201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达1036亿元,在24类公共财政支出科目中总量最大,为我省财政最大一笔单项支出。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居全国第5位。2010-201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4.2%,201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6.7%,在24类公共财政支出科目中占比最高。

  为了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我省加大了民族地区的职业培训力度,“投入情况如何?”李伊林委员问。“近年来,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分配就业专项资金时,逐步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两厅拨付阿坝、甘孜、凉山三州的就业专项资金为1.28亿元,2013年增至1.6亿元。”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光伟表示。

  同样关注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胥健委员询问:“在解决革命老区教育投入不足上有何新举措?”“首先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提高财政补助比例,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对以革命老区为主的秦巴山区全面实行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王一宏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加大对老、少、穷地区的支持力度。

  问绩效:

  800万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面对委员“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问,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介绍,我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对相关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审批程序、绩效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建立数学模型科学分配,教育经费由教育、财政两个部门共同管理、共同把关,层层签字负责、多方会审通过,重大项目实行月报、季报制度,加大资金支出绩效考评和项目建设进度督查通报。

  “值得一提的是,省政府每年还将重大教育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对市州政府进行目标考核,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也会就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开展重点专项督导评估检查。”据朱世宏介绍,2012-2014年,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定期向各市州、扩权县人民政府和市州属高职高专院校通报经费投入情况;从2013年起,省本级每年安排财政教育投入考评奖励资金1亿元。

  多管齐下,教育资金投入取得累累硕果: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面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将老少穷地区农村义教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同时,“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全省800万学生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省中职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问使用:

  5年新建改建村校校舍达4150万平方米


  贺盛瑜委员非常关心我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询问学校基建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和群众放心的建筑,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省发改委副主任邵小龙表示,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强化资金保障等措施,我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至2013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约4150万平方米,特别是2009年启动校安工程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校舍改造资金约550亿元。“今年以来,我委先后以省政府名义发布了相关规定,对教育等社会事业项目一律按隶属关系由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投资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以此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激发社会办学的活力。”邵小龙说。

  问管理:

  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如何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做实做强财政监督,防止财政教育资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崔太平委员询问。“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也暴露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些薄弱环节,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财务行为不规范,甚至出现一些影响恶劣的违纪违法案件。”朱世宏说,针对这些问题,将从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程序、优化队伍,加强惩处等方面入手,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最近省教育厅报经省编委批准,将计划基建财务处分设为财务管理处和发展规划处,将审计处从纪检监审处中独立出来。同时努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我省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财局管’运行机制。”朱世宏表示。

  孙云委员关心近年来对财政教育资金的审计情况,想知道在审计中发现了哪些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如何?

  “2010年至2013年,全省共实施教育审计项目9500余个,审计监督覆盖学校共9700余所。”审计厅厅长黄河表示,虽然一些市县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实教育政策不到位、执行财经法规纪律不严格等问题,“但总体来看,财政教育资金的管理、使用与绩效情况逐步呈现向好趋势。


    2014年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交流会在南宁举办。近300名教师代表参会,交流和探讨汽车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的经验和成果、中职示范校汽车类专业建设等内容。 

    东快讯(记者齐榕)此前全国高考改革新方案提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昨日,从省教育考试院传来消息,我省2015年高职招考最大变化在于,增加面向中职生高职招考的职业技能分值,降低语文和数学的比重,从而,高职招考的职业技能分值占了一半的比例。

  据省教育考试院介绍,2015年,我省专门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考试科目设置不变,仍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降低语文、数学的比重,两个科目满分成绩都从150分调整为100分,英语仍为100分。在专业课考试方面,除考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增加专业技能方面的笔试内容,满分成绩从200分调整为300分。


  中国甘肃网9月26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记者 乔栋明)9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教育组组长鲁昕带领教育部民族司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副厅长旦智塔陪同下,来我州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州委书记周强陪同调研。

  在州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现场,鲁昕详细了解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结构调整以及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招生工作、师资配置、专业设置、实训实习和学生就业等情况,周强向调研组汇报了学校建设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教育部协调解决的相关问题。

  在听取汇报后,鲁昕指出,临夏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构建符合临夏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就业条件和更多的成长成才选择,不断提高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她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有关政策的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使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好政策、好举措惠及更多的学生;要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州委常委、秘书长蔚俊,州委常委、宣传部长者永明,副州长马明杰陪同调研。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