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援疆、就业援疆支持作用,全面提升阿勒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近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专家组一行7人到阿勒泰地区指导编制《阿勒泰地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五年规划( 2014-2018年)》,共同绘制受援地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调研了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师范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学校,对阿勒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中职学校的优势、机遇、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审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向阿勒泰地委、行署做了专题反馈。


    深圳特区报讯 在新学年开学和第3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昨天下午,市长许勤率队调研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许勤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深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率先走出一条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许勤一行先后来到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调研。在实训场地、加工车间、实验室里,许勤不时停下来与学生、教师交流,询问学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情况,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并要求学校根据深圳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培育更多适用型技能人才,同时要求教育、科技部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大支持力度。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保障局汇报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情况,来自深职院、深圳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代表畅谈了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许勤充分肯定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教育工作者作出的贡献,他说,近年来深圳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绩突出、广受好评,形成了“高水平、接地气,重创新、有特色”的鲜明特点,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经济特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研究制定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明确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以及体系和政策,全盘考虑、统筹推进深圳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许勤强调,深圳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服务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以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二是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办校理念、办校方式、办学目标等方面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先进理念,走出具有深圳特色、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和市委“三化一平台”改革主攻方向要求,以改革创新的意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巩固公办职业教育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同时要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

    许勤指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弘扬职业精神,建立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促进全市职业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式等方面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副市长吴以环参加有关活动。


    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新一轮职业教育的改革吹响了号角。作为有着良好职业教育基础的海南,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省对职业教育采取的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政策,使职业教育在全国创出了特色,如“三段式”、“巾帼励志班”等。目前,我省高职院校11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4所,在校生2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七年超过95%。每年社会培训20万人次。专业设置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有一定特色。

    与此同时,海南职业教育还存专业设置缺乏统筹管理,职普融通不够,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研究不够等局限。笔者建议,职业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统筹专业设置,增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打破界限,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情况,制定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区域内专业设置。结构上和海南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新兴工业等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一产业一专业群、一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

    加强普职衔接,储备多元化的人才。事实证明,产业的振兴和区域经济的崛起,尤其是重点区域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不可或缺。因此,要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扭转职教弱势现状。职业教育必须与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立交桥,共同承担起培养适合时代需要和形势发展的建设性人才重任。

    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力度,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和可持续性。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拥有和储备一批优秀的产业大军已成为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应建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适应的以高、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终身化、保障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要坚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职业学校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企业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率。完善职业教育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举办职业教育。

    建立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确保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发展。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宏观管理与学校管理都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及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职能,建立有关部门分工合理、协调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管理新体制。政府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统筹各种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整合优化资源,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解决职业教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社会力量办学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组织第三方对职业院校办学效益进行监管评估。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战略研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对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矛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本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产业布局与产业融合等与职业教育在办学层次、地区分布及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二是缺乏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互动战略,产业界、职业院校及政府部门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举措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制度和政策重点问题的研究;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欠缺,合作共建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对职业教育研究的管理与引导,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问题,校企合作机制问题、投融资机制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可首先成立统一的对外交流合作机构,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现代化的教育是对外开放的教育,积极引进吸收先进地区办学经验和智力资源,丰富国际交流合作。

    (作者系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校长)

    原标题:海南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批示要求,8月22日,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与光明日报在北京联合举办主题为“今天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教育沙龙。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吴斌,教育部职教所副所长刘日新,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朱振国,光明日报教育部主编练玉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海平,现代职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洪,联想集团教育培训部总经理王亮,安徽行知学校校长于日锦和学生代表等参加沙龙研讨。教育沙龙由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王保纯主持。

  与会专家围绕“现代社会需要何种人才”、“职业院校专业转型”、“职业教育学历衔接”、“谁是真英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提出,当代社会更需要接受过现代职业教育的人。当前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转型升级。我们不缺资金,不缺技术,缺的是两样东西:第一缺创新的点子,第二缺能够把创新点子在一线变成实际产品的人,这两个方面的改进,就是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经济质量提升到新的层次,而恰恰这个时候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在这个形势下,要保持 GDP持续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每一个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而 职业教育 能够 帮助劳动者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要引导部分高校转型,把现在以学科性高校占主要地位的办学格局,变成一部分是学科性的,一部分是应用性的,学科性为主的办学理念转化成以应用为主导的办学理念。转型的核心是建立高校的分类体系,推动学校分类管理。

  现代职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洪提出:各个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学历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社会公众,是就读职业教育以后的学习成长通道和未来就业地位的问题;对于产业界,是产业结构调整以后结构性的人才支撑问题;对于职业院校,则是教育地位、发展空间的问题。中高职衔接比较有效的是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总校”模式。国家示范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举办 4年或 5年制职业教育本科,是高职与本科衔接比较好的模式。无论是中高职衔接还是高、本合作,最后都应该聚焦在专业规范上。同时,产业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区域产业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体现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原标题:浙江现代职教研究中心与光明日报办教育沙龙


    日前,市政府出台办法,促进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将从9月1日起实施,《办法》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实验室、技术研发机构等,政府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应当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期间的劳动保护。

    同时,《办法》也鼓励企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接下来,政府将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校企双方提供供需信息,预计服务平台将在年底前上线运行。

    原标题:推进职教校企合作 苏州出台促进办法


CFP 供图

    8月23日,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2家企业和26家职业院校达成“天津共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是在今年2月份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地职业教育的首次携手。由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搭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和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国际货代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集团等企业“唱戏”,共同扛起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旗,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三地现代服务业发展。

    区域地标更换,职教服务半径扩大

    嘉里物流(中国)执行副总裁李志民没有想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这么快就能落到他所在的企业身上。

    嘉里物流(中国)是我国内地最早成立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做这一行业打交道最多的要属海关了,“北京是空港,天津是海港。过去,货物报关一直是属地管理、属地报关。我们很希望能异地报关,但一直做不到,现在终于没障碍了。”李志民说。我国的物流成本一直偏高,占GDP的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其中管理成本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京津冀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自7月1日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运行。对于嘉里物流来说,以往一些采取转关模式往返京津的货物,在一体化模式下,通关时间大大缩短,成本也下降了不少。由于这项改革,在李志民心中,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地理坐标,已无多大差别。

    “如今区域的地理坐标已经更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应如何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坐标?”产教对接会上,国际货代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集团副理事长曲克敏提出这一问题,希望每一所职业院校都要树立起服务京津冀一体化的意识。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副主任陆春阳指出,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首先要在规划和布局上协同,按照产业的布局上重新思考专业的布局,避免专业的雷同化。其次,要实现优势资源协同,三地职教发展各有特点,要把优势资源互为补充,整合利用。再其次,要实现创新上的协同,特别是在政策上要协同突破,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职教协同发展,市场引导加政府推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大挪移是“当头炮”。短短几个月间,京津冀产业版图正在悄然重构。北京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天津错位发展,做实“北方经济中心”;河北脱胎换骨,顺势承接北京转移产业。

    产业转移,更多的是遵循市场规律,而配置公共资源,则更多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北汽要到黄骅落地,中关村在秦皇岛建产业园。产业转移了,人才要跟上。我们学院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可我们在河北的招生却有着壁垒。”产教对接会上,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把这一问题抛给了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贾海明。

    贾海明介绍,三地职教的协同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项倡议最先由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发起,得到了北京、河北两地的积极响应。经过两轮磋商,8月22日,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何劲松和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与贾海明分别代表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了职教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观念要新,就像做买卖,要有舍得观;就像交朋友,要有全局观;就像下象棋,要有长远观。”贾海明说。磋商中,北京和天津的态度让他非常感动,“何劲松副主任说,只有北京周边都发展起来,北京才会更受益。而吕景泉副主任则希望大家都能像德国教授那样,把自己的东西千方百计教给学生,这样退休后才能享受别人的建设成果。”

    虽然框架协议已经签署,但贾海明表示,协议还要继续问计于学校和企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因为学校和企业才是职教协同发展的主体。政府的服务要到位,但不能越位,主要职责还是顺潮流、搭平台和搞服务,配置好公共资源。”

    产教携手合作,搭建区域协同平台

    “获人才者得天下,融产教者通未来”,北京华联集团人力资源总经理李建红在对接会上介绍自己企业多年来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时,总结出这样一句话。

    这也是参加此次产教对话会22家企业和26家院校的共同心声。在“天津共识”中,三地的企业和院校表示,要共同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四大合作平台。这四大平台为:

    共建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平台。加强区域人力资源需求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寻求空间要素和资源集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需求。

    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区域性平台。充分整合京津冀区域内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优质资源,组建“京津冀一体化现代服务业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盟”,定期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对话”高端论坛活动。

    共建师资与学生交流交换平台。共同建立京津冀地区区域性师资与学生的交流交换机制,实现教师区域间优势互补(互派教师或培训师),强化教育教学技术交流(深入企业实践、商讨学术科研),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师资互融、学生互学交流平台。

    共建现代服务业区域性研究平台。依托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优质资源,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经验,整合区域内的优质科研资源,共同开展“京津冀一体化”现代服务业前瞻性研究。

    同时,京津冀三地还将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对话机制、区域项目协同创新机制、科学研究区域共研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区域联动机制。

    建立全面合作、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校联合、校企合作,着力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搭建协同发展的产教融通平台,京津冀的企业和职业院校正为这一美好愿景而共同努力。

    原标题:京津冀职教扛起协同发展大旗


    新华网长沙8月30日电 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局面,湖南省教育厅8月底下发纲要,要求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湖南近几年本科生综合就业率83%,而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和90%以上。规划提出,要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省内本科高等学校要逐年增加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并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的比例。

    规划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开放衔接。要求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初中及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开展职业预备教育,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湖南要求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普职课程与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原标题: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本报讯 点开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有关高考录取的信息扑面而来。“今年发布的高考信息总量比往年都多。从提前批次、单设批次到一本、二本、三本、高职,录取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网站和微博、微信都进行了实时公布。”一位负责网站信息发布的工作人员日前对记者说。

    陕西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高考“阳光工程”,为考生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高校招生信息咨询服务,已逐步形成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新闻媒体全面覆盖、全程公开的立体高考信息发布体系,真正实现了让招生录取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进行。

    今年,陕西省招办首次将模拟投档信息对外公布。陕西省招办提前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和省内媒体,将每个招生院校的原计划公布数、本次模拟计划数、模拟投档比例、模拟投档人数、最高分和最低位次情况向社会公布。

    原标题:陕西“阳光招生”保公平 模拟投档信息首次公布


    8月29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由市教育局牵头起草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

  1  一字之变: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市教育局负责人在汇报文件起草背景时说,自2008年启动职业教育攻坚一期工程以来,我市有4所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建成了24个市级公共实训平台,创建了3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4所省级示范学校和11所省级特色学校,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9万余名。但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职业学校数量多、规模小、比较分散,优化整合空间较大。

  该负责人表示,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2014年至2018年),是发挥洛阳优势,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建设人力资源高地的有效手段。二期工程将按照“围绕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坚持“六路并进”(教育、人社、民政、农业、扶贫、残联部门共同推进)。

  2  改革改制:多元投入,深度整合,校企合作

  关于教育投入,意见提出,市、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市、县政府要完善和健全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探索公办职业院校公办民助、股份制办学等经费投入新模式。

  关于资源整合,意见提出,加快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推进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路子。2017年前每个县(市)建设1所与县(市)区域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容纳2500人至4000人的职教中心。

  关于校企合作,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采取引企入校、办校进厂、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推进建设6个到8个以专业为纽带、校企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专业联盟。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省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契机,力争有5个以上在我市落地。

  3  提质增量:在校生10万名,就业率90%以上

  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主要目标包括4个方面

  职业教育规模

  到2018年,职业学校在校生稳定在10万左右;每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类职业培训任务3万人次。

  职业教育结构

  整合市区公办职业学校,成立洛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到2018年,市区职业学校调整到50所左右(含技工学校,下同),县(市)职业学校调整到20所左右。

  职业教育质量

  到2018年,建设30个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和8所到10所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示范特色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6%和90%以上,对口就业率分别超过70%和65%。

  职业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增加比例;到2018年,所有职业学校的主要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

  4  特色办学:扶持好的专业,停办差的专业

  意见强调,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学校、示范性学校和特色专业,力争创建5所至7所国家、省级示范学校,20个到25个省级精品示范点和特色专业点,支持建设30个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和8所到10所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示范特色学校,带动洛阳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意见强调,要继续搞好机械制造、轴承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专业建设,重点支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呼叫中心、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提升洛阳职业教育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学校创建行业内或全国知名的专业,同时,停办就业差的专业。

    原标题:洛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


    本报讯 湖南省日前制定“2014年试点、2015年全面展开、2017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的目标,并将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45人才培养计划”和“机构体系建设计划”,以满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从2012年开始,湖南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3年在14个试点县共确定培育对象2.36万名,已组织各类培训6080人次。

    下阶段,湖南将重点实施“345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送300名以上杰出职业农民代表到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学习取经;实施“实用人才学历教育提升计划”,每年选送4000名以上青壮年职业农民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实施“骨干人才专业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安排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8月27日,记者从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上获悉,《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获得原则性通过。合肥市将拿出“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鼓励发展技师队伍。

    外地技师来肥工作可享“同城待遇”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鼓励企业引进市外优秀技能人才,正式录用的外地技师和高级技师,符合条件的,其本人、共同居住的配偶、未婚子女可申请登记为常住人口,享受“同城待遇”。紧缺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还可以申请公租房。

    围绕合肥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到2017年,全市每年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不少于15万人一次,每年新增1.5万名以上高级工、1200名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每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10-15名“双师型”技师。

    到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2万名以上高级工、1500名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建1-3所技工学校、累计建成6-8所技师学院、50家市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2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逐步免费

    合肥市推进3年中等职业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在市属普通高等院校选择2-3个专业,确定一定数量的本科招生计划,定向在合肥市中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选拔录取,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通道。

    支持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企业当年新录用人员,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的,按照人均3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对其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企业对在岗人员培训,获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士,分别按照500、1000、2000、3000元给予企业补贴。


    大众网济南8月28日讯 今天下午,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政府网站了解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要求,还将重点加强职业教育,30万人口以上城市至少设置一所职业教育学校。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 2020年,建成13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25所省级技能特色名校、300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0万人口以上城市至少设置一所职业教育学校。

  此外,将打破山东省内地区、部门限制,从2014年起,农村转移劳动力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到 2020 年,农民工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 95%以上。组织开展创业培训, 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展示、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创业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扶持政策。


    根据市教育局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德莱斯顿工业大学签订的合作引入德国IHK证书项目协议,2014年11月,余姚市将派13名骨干教师赴德莱斯顿工业大学培训30天。近日,余姚市教育局正在抓紧办理相关手续,这标志着阳明学院与德国德莱斯顿工业大学专业合作实质性启动。

  2010年,余姚市政府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共建阳明学院。4年来,阳明学院在余姚积极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深化了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的认识实习、教学工厂的综合训练、厂中校的顶岗生产,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促进余姚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此外,阳明学院还不断与余姚当地中职学校合作尝试“3+2”、五年一贯制招生,对中高职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进一步提升阳明学院的办学质量,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推动余姚职教独特的品牌和特色的形成,2014年6月,余姚市教育局会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德莱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引入德国IHK证书项目,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安排,将安排专业教师团队连续3年、每年1个月赴德莱斯顿工业大学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德国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专业教学设置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经验,合作专业德国模式教学标准,教学方案的设计、引入及IHK培训考试标准等。通过培训,受训教师将在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专业教学设置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得到提升。

  德国制造业发达,职业技术教育水准被公认为世界一流。IHK技术等级证书是德国权威的技工认证,由德国莱比锡工商联合会颁发,已得到欧盟国家的认同,成为通行欧洲及世界的一项技术等级证书,IHK证书培训过程更是实施“双元制”教育的尝试。将德国IHK证书培训项目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五年一贯制模式有机结合,有助于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达到“学历与技能”的同步推进。

  根据规划,该合作项目落地在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阳明学院),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五年一贯制形式招收余姚本地生源为主的优秀学生。根据余姚市产业结构及学校优势,将选择“机电技术应用”作为前期合作专业,以后有望就“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修造”、“模具”等专业进行合作。在合作项目实施中,通过德方授权,将德国的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标准、考试标准和评估标准引进,通过使用、消化和吸收,全面掌握和开发出适合余姚市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同时,与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合作,建立实训场地和标准化考场,保证教学和实习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德国IHK证书考试,5年后经考试合格,在获得宁职院高职毕业文凭的同时,取得国际公认IHK专业证书。

    原标题:余姚市职业教育引入德国IHK培训项目


    红网长沙8月29日讯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湖南近几年本科生综合就业率83%,而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和90%以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教育结构调整。

  8月28日,湖南省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等文件。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发表书面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肇雄主持会议,副省长李友志出席。

  高校转型 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

  徐守盛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巩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划》提出,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决定》则要求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和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明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解读:会议透露,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技工总数中超过35%的是高级技工,而湖南4750万劳动力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5万人,占比仅2%。必须尽快调整教育结构。

  学生发展 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比例

  目前,湖南省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稳定在96%和90%以上,“这表明,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才能实现更充分就业。”杜家毫说。

  《规划》要求,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省内本科高等学校要逐年增加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并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的比例,到2015年,这两个比例指标分别为5%左右和8%左右,到2020年,两个指标都要达10%左右。《决定》要求省教育厅明年6月底前出台具体措施。

  解读:更好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规划》还提到,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此举打通了职业教育学生的上升通道。

  职校调整 鼓励通过兼并优化中职结构

  《规划》提出,调整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每20万左右人口设置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不铺新摊子,到2020年全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分别调减到400所左右。

  解读:调减不是简单的数量减少,《规划》要求,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原标题:湖南将扩招中职毕业生 引导部分高校转向技术型


    全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

我省将实行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商报讯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将在国家现有免学费政策基础上,加大投入,在我省实行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将建立培训劵制度,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平台,开展免费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我省还将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2+2+1”改革、高职与本科衔接改革试点,全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引导我省部分本科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

  整合资源 使中职学校控制到160所左右

  据了解,我省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16所(其中:有普通中专95所、成人中专33所、职业高中132所、技工学校56所)。已经立项建设的国家中职示范校2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8所。有职业教育集团16个。2013年招生 11.6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5.6万人。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3.6:6.4。

  今后,我省职业教育将从体制机制创新、学校及专业结构布局调整,示范校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基础能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行动计划,把握普通高中发展节奏,把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把增量让位于职业教育。并将加快资源整合进程,通过3至5 年调整、整合、优化,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到160所左右,在校学生人数保持在36万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组织开展对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认定,办学规模小、效益低的要合并重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整合、优化,力争使在校生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8000多人,部分学校开展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改革试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面向社会招聘高技能人才进校任教

  我省将完善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制定高技能师资引进办法,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保证紧缺专业教师进入职校任教。设立“双师型”教师流动编制,促进“双师型”教师合理流动。设立紧缺技能型教师专项资金,由职业院校按需求招聘高技能人才,动态管理,动态使用。同时,优化专业结构。对接甘肃支柱、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兰州新区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群。

  同时,将实施职教助推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推动在兰厅直中职学校整合资源,出城入园,转型发展。引导入园学校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培养人才,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职教助推人力资源转化战略,结合我省剩余劳动力密集特点,实行培训劵制度,重点针对两后生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12所本科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

  我省要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在做好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中职生直升本科“3+4”改革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3+3模式的同时,将大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2+2+1”改革、高职与本科衔接改革试点,全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力争到2020年建成上下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同时,将引导我省部分本科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12所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断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全省16个职教集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资源共享,组团发展。

    原标题:我省将实行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南方日报讯 一个月前引起广泛关注的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广东职业教育界的首次聚会,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8月27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教育厅领 导、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起草专家、广东省职教学会理事单位及校企合作单位负责人等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除听取了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起草专家关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报告外,还达成了以构建文化软实力打造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的共识,并现场与广州六子文化集团、广东荣晖信息公 司签订“共建广东职教文化软实力”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广东职业教育理念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传播文化、活动文化及职业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等各个方面建设。整体建设、推广、传播 职业教育文化,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效率,推动职业教育健康良性发展,此举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尚属首例。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指出,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的广东,正向职业教育强省迈进,当前已经进入到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以及整体化构建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省 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广东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示范省。

  在加快职教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广东各职业院校的发展理念、体系、制度、标准和机制等“软环境”建设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和变革,而这也是全面创建和提升以“软环境”为核心内容的广东职业教 育文化软实力的历史契机。

  曾长期分管广东职业教育工作的李小鲁说,文化软实力主要指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 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 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对国家如此,对职业学校也是如此。职业教育处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推广与改造,职业教育 要实现内涵发展很困难,所以构建文化软实力对当前广东职业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构建,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的推广与包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二是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构建,需要着重关注职业教育文化软 实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总体的推进;三是对职业教育的总体形象的包装必须走出一条时代新路,以社会化的方式,市场化的手段来打造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引入专业文化传播机构和信息化建设 专业机构,以常态化坚持不懈的机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是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整体体系构建,需要社会所有的媒体,积极参与和正本清源,通过媒体力量,纠正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认识 观的偏差。

  李小鲁表示,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致力于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权威学术团体,负有以学术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思想建 设,理论提炼,实践创新的使命,基于此,本届学会新的领导班子,决定以全省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抓手,携手中国首家文化软实力集成供应商广州六子文化集团、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较强实 力的广东荣晖信息公司,竭力为全省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提供智力和人力服务。

    原标题:粤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聚焦广东职教文化软实力建设


    今后,在合肥上职业院校,不仅能学到一门技能,还能获得对应本科“文凭”。记者昨天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计划在市属普通高等院校选择2至3个专业,定向在市内中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选拔录取,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通道”。

    据了解,在各县市,或许都有一定规模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满足当地技能人才需求。我市将统筹推进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每个县市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院校,做大做强一批中等职业院校。同时,采用挂职、对口支持、教师交流、鼓励兼职、实训平台共享等形式,支持和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院校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不同所有制职业院校之间资源交流共享、优化配置。

    “我们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将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制度,推进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历与技工院校毕业证书互通互认。

    此外,我市还将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职业教育新体系,推进3年中等职业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试点时,在市属普通高等院校选择2至3个专业,确定一定数量的本科招生计划,定向在中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这意味着职业学校学生也可以顺利读大学了。

    原标题:职业学校学生可“直升”大学 市属高校拟在职业院校对口招生


大学生就业

  “金榜题名”本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之一,但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题,清远的一些寒门学子却主动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而曾经在社会上弥漫的“读书无用论”,也渐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清远市通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寒门学子的就业问题。

    寒门学子无奈放弃大学梦

  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十余载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圆大学梦。然而,家在清远农村的小黄却无奈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尽管小黄今年的高考成绩过了二本B的分数线,并且被省外的一所普通高校录取,但家境贫寒的他还是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打算只身前往珠三角地区打工。

  “其实我还是很想去上大学的,但考取的大学并不是‘211’、‘985’那样的名牌大学,而且录取的专业就业前景也不太好,我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让家里白白花钱不说,还耽误了四年的赚钱机会。”小黄无奈地说。作为家里的长子,小黄表示,自己放弃上大学之后,可以通过打工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在清远部分农村地区,小黄的选择绝非个案。今年高考结束后,小黄的许多同学也有着类似的想法。小黄对上大学“无用”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对毕业后的就业缺乏信心。

  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小黄和同学们的顾虑。2013年,全国共有699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211”(包括“985”)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5.5%,其中本科生仅为67.4%。在就业待遇方面,2013届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157元。

  如果说大学毕业生是“产品”的话,那么用人单位就是“顾客”,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都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虽然大学生们在高校这座象牙塔中学习了四年知识,但对于许多用人单位而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初入职场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

  “我们企业去年招聘了十几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想到他们干了不到半年时间就都陆续离职了。这些毕业生不仅没有工作经验,而且许多人还不能吃苦,在工作中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耍脾气!”清远某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

  据悉,许多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之后,首先都会将他们安排到基层岗位当中,尤其考验实际操作能力。然而,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使得这些职场新人的实战能力较差,短时间内难以在工作岗位上挑起大梁。

  发展职业教育破解育才痼疾

  相比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痼疾,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疑更加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大批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无疑具有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虽然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却处在高等教育的光环之外。然而,在经历了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职业教育却凭借着极高的就业率令人刮目相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8.1%,比本科生高出12.3%;在就业待遇方面,2013届高职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291元,比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了134元。

  在经过大量的实操训练之后,许多高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明显优于高校毕业生,因此许多人初到工作岗位就能挑起大梁。2013年从省内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小陆,毕业前夕便在清远市某酒店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她表示,自己读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业难度不大。“因为专业对口,我感觉高职生比本科生更好找工作。”她说。

  据知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的数据显示,2013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依次为学前教育、会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营销与策划、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初次就业率都达到了90%以上。

  清远积极打造职教产业集群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今成为了职场上的“香饽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能圆“小黄”们的大学梦,又能从根本上摒弃“读书无用论”,无疑将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清远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产业集群,使职业教育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了深入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适应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省政府于2011年6月同意在清远市规划建设省级职教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落户基地,并将于今年9月份开学招生。今后省教育厅还将安排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驻基地,届时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万人左右。

  随着国务院日前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社会上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偏见,以及职教生在升学和成长等方面遭遇的“天花板”,也将陆续被打破,制约着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也将被扫除。预计2016年至2020年期间,省级职教基地还将新增若干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未来职教生同样可以读硕士、读博士。

  通过把“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清远的职教院校已实现了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贯通,进一步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使“技能型”学生和“双师型”教师成为清远产业升级发展的人才支撑,而各类职业教育也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红利”。

  ■他山之石

  ●在德国的教育体制中,只有约40%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中学生进入大学,而60%选择参加职业教育的中学生并没有低人一等的观念。

  ●德国父母看问题很务实,他们决不会硬逼着子女读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会根据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去读职业教育。

  ●德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每年有60%的德国青少年选择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其中,最受欢迎的职业培训是工商类职业培训,其次是手工作坊类职业培训,以及农业、公共服务、自由职业、家政服务以及航运等。

  ●德国对技工、技师、技术员和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实行分层次、标准化的培训,很多受过职业教育的德国年轻人都有机会晋升成为企业的领导层。

    原标题:清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8月26日,吉林省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与长春市商贸旅游技术学校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这是我省首创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开创了职业教育同电子商务合作办学的先河。学生入学以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即可开设自己的网店,并逐步教授学生开店推广的各个流程,产业园作为媒介,将优秀厂商的产品直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入学即创业、创业即赚钱的目标。

  创业、创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突出亮点。联合办学在培育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引入企业化管理和运营特色,通过创新的培训方式,尽快让学员成长起来,适应电子商务新型岗位的需要,成为行业专用人才。

  校企合作办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无味。学校考核学员也不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侧重于销售能力及效益为最终考核指标,继而增加学员学习创业的兴趣。产业园则与一些知名企业联合设计和打造学员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其自身实战优势。

    合作办学的招生对象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教学模式采用“学用演练、创业锻炼、就业训练”三练式教学模式,学费收取标准为城市户口学生2400元/年,政府每年补助1000元,农村户口学生学费全免,学制3年。

    原标题:吉林省职业教育开启办学新模式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合肥市政府常务会获悉,合肥市将探索建立3+4职业教育新体系,从而打通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通道。在这种模式下,中职院校学某个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或许可以“直升”上本科。

  合肥市将推进3年中等职业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将在市属普通高等院校选择2至3个专业,确定一定数量的本科招生计划,定向在合肥市中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选拔录取。另外,合肥还将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制度,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并促使中等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与技工院校毕业证书互通互认。

  对于技能人才,未来不仅将开出高工资,还会给予一系列“特殊待遇”。比如,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可通过奖金、期权、股权分配等形式给予相应奖励。而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视同大专学历,未来可报考相应公务员职位。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