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本报讯近日,由大连市政府主办,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大连市财政局承办的大连市第二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南关岭校区举行全市竞赛项目启动仪式。大连市副市长朱程清出席仪式并致辞。此次大赛的院校独立竞赛部分早在今年5月已经启动,目前接近尾声。

据了解,本届大赛创新了办赛机制,即政府有关部门宏观管理指导,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实施,企业积极参与;进一步增加了赛项数量,共设计二级竞赛项目199个,其中院校独立竞赛178项,全市竞赛项目21项,大约涉及全市80%的职业岗位;共有71所各级各类职业院校、82201名学生参赛,约覆盖全市73%的职业院校在校生及82%的职业院校;进一步扩大了行业企业的参与面,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牵头作用,加大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市3大职教集团、9大行业协会,197家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全程参与比赛组织。


   中职生今后升入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的道路将更为畅通。新出台的上海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出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职业教育正迎来“大利好”。

  教育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相对分开的制度,带来的影响将是系统性的,还将倒逼部分一般高中学校调整的自己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考试:

  技能型、学术型高考将分开

  上海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健全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专科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

  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分类考试主要是针对开展职业教育的高校,采取和普通高校不同的考试招生方式,目的是为希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更为畅通的成长途径。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模式也不一样,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各有侧重,一张考卷当然满足不了两种教育类型的选拔要求。”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主任黄琦说,在高职院校的招生方面,上海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试点分类考试。从2012年起,上海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就开始采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比如“三校生”如果参加特定层次的技能比赛获奖,可以免笔试等。“这样,学生就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要依靠平时的努力和成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职院校校长则说,在现有高考模式下,高职院校很难招到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学生,往往只能在落榜生中挑选,成为落榜生的“回收站”。“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招生来说,分类考试将是一大利好。”

  招生:

  春考或成高职招生主渠道

  按照上海公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今后将进一步增强专科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吸引力。鼓励专科高职院校将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并在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率先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的方式。

  对此,黄琦认为,将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主要专业自主招生放在秋季高考之前进行,考生是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就不会产生因为高考落榜才选择职业教育的挫败感。

  除了自主招生安排在秋考之前外,高职院校的录取标准也将和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首先,从2017年起,在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高中生要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专科高职院校将依据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

  其次,从2018年起,应用本科专业招收“三校生”时,将依据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及统一考试成绩进行录取。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其中职业技能将会占更大比重。

  第三,同样从2018年起,专科高职院校在招收“三校生”时,将依据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录取。

  升学:

  中职生升学途径将更宽阔

  此次高考改革,不仅优化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还将为中职学生将来报考高等院校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

  “目前,上海的中职学生已经拥有多种进一步升学的渠道。”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中职和应用本科的贯通,二是现行高考制度中有专门针对“三校生”的高考,第三还有高职高专的依法自主招生。

  除了这些升学渠道之外,从2017年起,中职学生还可以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全国高考。“这个渠道,今天是敞开的,以后还会继续敞开。”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三校生”的升学方面,首先要鼓励“三校生”的学生学好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如果还学有余力,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高中课程,准备高考。

  [观点]

  高职招生将倒逼一般高中教育变革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主任顾玲表示,在今后的高职自主招生中,应届高中生的成绩将以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为主,并将学业成绩考的等级转化成分数来排序。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从目前阶段改变还不大。但将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会以一定的权重纳入高考总分。“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究竟如何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状况,给录取带来真正的参考,这是需要中学来破解的。”

  她同时提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希望招到的学生是对自己的定位较清晰,想扎扎实实学门技术,并且能认可高职的,这就需要中学对学生加大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学业知识的传授。另外,一般高中的学生,如果在春考中即被高职院校录取,而无须再备战秋季高考,那他们高中的最后半年将如何度过?

  对此,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这腾出来的半年时间做什么,正是这些高中学校需要思考的。“至于剩下半年的时间里,高中学校该为这些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对一般高中而言,这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必将倒逼一般高中作出相应的变革。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本报聊城9月23日讯(记者 杨淑君) 为改善聊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聊城申请,省财政厅近日下达聊城2014年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专项资金400万元。

  据了解,山东省从2013年开始启动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2013年至2015年,每年从尚未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县(市、区)中遴选一批,支持其建设一所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今年茌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和冠县职业教育中心成功申报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将分别获得省800万元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实训设备采购和师资队伍建设。2013年,阳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已成功申报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为止,聊城已有三所学校成功申报该项目。该项资金的成功申请将对聊城职业学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本报讯 (记者朱殿勇)9月24日,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工作。

谢伏瞻在讲话时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完善一个载体、构建四个体系、夯实五大基础、强化六个保障”总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支撑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还是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河南是人口大省,提升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重要途径;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下更大力气抓好现代职业教育。

谢伏瞻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一要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努力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路”和“天花板”,打通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上升通道,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二要着力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要在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三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培养德技双馨、身心两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推进品牌示范院校、特色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扩大“双师型”教师比重,努力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四要着力形成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落实;新闻单位要加强舆论引导,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省领导李克、徐济超、王铁、李亚、王艳玲、张维宁出席会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图为学生们在职教中心教学基地参观

  近日,为了让学校、家庭、社会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客观认识桦甸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9月19日,桦甸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学生及家长150余人到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进行参观。
  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向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详细介绍了该校的发展历程、专业设置、课程开设、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发展前景和利好政策。并组织学生和家长到实训场地,实地观看了职业学生在汽车维修、焊接、激光的美术作品。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的才艺展示将此次参观活动推向了高潮。
  通过开展此次基地校参观活动,使学生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了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前景,更理性地认识到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帮助学生科学地梳理了人生价值观的概念,为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来奠定了基础。



石家庄二职专网络技术专业部网域神兵工作室学生进行网络检测。(李海燕 摄)

河北省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

“到2020年,形成与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多样、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交互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河北省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产教融合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缺少活力动力等“瓶颈”依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表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河北省将突出三个“对接”,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由此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

可以显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已经十分紧迫。那么,瞄准“三对接”,通过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又在哪里呢?

选择10所普通本科高校,试点转型应用技术类型大学

意见提出,河北省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

“按照目前的规划,未来几年,河北省将选择10所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试点,实施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程。”刘教民表示,这些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大学转型发展,需加强应用技术类专业建设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开发应用技术类课程资源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而对于一些具备条件的独立学院,意见提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在河北省促进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同时,刘教民认为,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重点,统筹规划省内高等教育布局。”意见要求,每个设区市要办好3至4所发挥示范作用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及1至2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带动、专科层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引领、专科层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

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打通直升通道是关键。为此河北省提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衔接和融通的立交互通体系。

刘教民表示,河北省将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重点探索和健全“知识+技能”、单独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探索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同时,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扩大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劳动者的比例。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是职业教育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根据意见,河北省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刘教民说,同时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刘教民认为,应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力争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使职业教育的结构规模更加合理。”刘教民表示,通过不断调整职业院校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提升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形成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 

    一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四级职教体系”。市、县每年设立职教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引资11.8亿元建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和两所县级职业高中,已建成职教基地240个,完善从市到村的“四级职教体系”。

  二是锻造品牌,有效提高办学水平。围绕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目标,坚持创品牌促发展,建成国家示范和省重点专业5个、建成国家、省级重点职业中学6所,到2016年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完善以学生专业技能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定期举办中职教师、学生技能大赛。

  三是优化招生,持续扩大职教规模。加强职教宣传,落实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层层逗硬考核中职招生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省教育厅下达该市本年度目标任务19500名职教招生任务,在校职教学生规模达4.6万人,力争到2017年普高、职高在校生比达到1:1.1。

  四是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职教作用。实行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增设旅游礼仪、电梯服务与维修等7个贴近巴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专业,全市职教学校与达芙妮、海螺水泥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中职学校开设创业课程,加强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培训,推进由升学教育向就业创业教育、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到2017年实现全市85%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


 
药品物流出货方面选手比赛中
药品物流出货方面选手比赛中

中医药材混选比赛选手比赛进行中
中医药材混选比赛选手比赛进行中

  记者李曼文李超然摄影  

  核示提示 一粒直径1.5厘米的中药半夏,在手起刀落间被快速切成108片薄如蝉翼般的“法半夏片”。这项技艺堪称一绝,要求切片手必须刚中带柔、柔中带刚、软硬兼施,切片要求达到片薄均匀、不卷片、透明光亮的程度。日前,这项手工扳刀“法半夏片”的绝技作为医药行业优秀技能展示,出现在了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幕式上,而作为这项技能的传承人、90后小伙顾超的娴熟手法也让现场观众拍案叫绝。

  [现场]

  赛场内外紧张有序


  9月18日,在开封市职教园区的河南技师学院,第三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帷幕。据记者在现场了解,该职业技能竞赛每2年一届,本次竞赛是由来自10个省市的134位医药行业人士和来自34所院校的148位学生从几千名预赛人员中脱颖而出组成竞赛队伍,在为期2天的竞赛中,比拼包括药品理论知识、看药鉴药实际操作等多项技能在内的专业医药技能,并最终决出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专业方面的国内高级精英。

  “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不过我已经把能回答上的都说出来了。”开幕式举办的同时,激烈的竞赛也在悄然进行中。在一个医药商品购销员职工组的考场外,一位刚走出考场的上海考生向记者讲述自己在考试时的紧张情形,而在考场内,10名裁判员老师正在为考生的答案进行着激烈讨论。在另外一个完全仿真中药店的中药调剂员实操考场内,抓药、辨药、称重、捆扎,10名身穿白大褂的职业技师在裁判员老师的监督下一丝不苟地认真配药,按照要求完成所有考试步骤。

  记者在考试现场了解到,此次竞赛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承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协办。竞赛共设医药销售员、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储运员三个职业的竞赛,分为职工组和学生组两大组各自进行竞赛。据竞赛负责人介绍,本次竞赛所设置的三种职业是目前国家职业分类中,医药行业领域内的重要职业,但是目前我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仍然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有较大空缺,而本次竞赛的开展正是为了提高各个职业领域内人员的专业素质。

  [机遇]

  职业生就业率“逆袭”上升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发展好职业教育对于整个河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经济和人才结构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在开幕式结束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郑子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职业教育事关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人才的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目前河南省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发展要求。

  郑子健告诉记者,在职业教育兴办之初,大多数学校是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机构出现,进入职业技师学校就等于有了一份好工作,这样的观念让职业技师学校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异常红火。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陆续展开的企业改革,让职业技师学校的学生失去了就业保障,学校也从云端跌入了谷底,原本是人人愿进的“香饽饽”,却变成了学生和家长唯恐避之不及的学校。

  为转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误解,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年攻坚计划,既符合优化教育结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意图,也对全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改革,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成绩在全国逐年凸显,已经由职业教育大省向职业教育强省发展。200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正式落户河南。

  “职业教育不仅扩大了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还以其专业的、符合市场要求的技能培养,为社会塑造出众多技术能手。”郑子健介绍道,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在,职业院校学生却在就业市场上“逆袭”,就业率不仅超过本科生、研究生,还连续两年超过99%,专业对口率超过85%。一份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年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也远远高于90%。

  “解决了扩大教育面和就业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就要不断提高各个职业学校的软硬实力,将学校和学生发展成真正的高等职业学校和人才。”据郑子健介绍,目前河南省职业教育已经走入全国领先行列,送走“春天”的萌芽期,迎来了“夏天”的全面发展时期。而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专业人才的学历水平也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比如,包括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在内的开封职教园区内的几所职业院校,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很完备,学生的实力也在全国很突出。今后,河南省的职业教育就是要为这些学校和人才提高一些学历待遇,将我们的学生塑造成高学历的专业技能人才。”郑子健说。

  “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做了重要讲话,一定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本届竞赛组委会主任黄正明告诉记者。

  “此次全国竞赛选在河南省,选在河南医药技师学院,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这所学校在行业内雄厚的实力。”黄正明介绍说,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多年来一直为职业医药技师的培养做努力,在多次的全国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竞赛我亲自踩点,对于河南医药技师学院整体都非常满意,也想让大家都可以来感受这里的优秀的学习氛围。”

  [方法]

  订单式培养塑造可用之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作为职教学校也一直在转变思路,要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真正的可用之材,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据河南医药技师学院校长张橡楠介绍,河南医药技师学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机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2011年学制教育学生人数在校生4163人,2012年4808人,2013年5216人,三年在校生平均4729人,其中高级工以上培养人数平均为3547人,达到75%。学校制定有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培训方案,并制定了2014年-2016年三年时间使高级工、预备技师在校生达到4500人以上的规划方案。

  2006年学校率先成立由学校、行业、企业专家共计40余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系部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做到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生教育接轨员工培训。系部和教研室分别与省内外50多家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协作关系,由专业教研室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探讨教学模式,不断扩大“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合作层次,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目前与国内多家大型医药行业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工作的基础上,还能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张橡楠告诉记者,每年每位学生的就业岗位比例能够达到1:7。同时,企业每年都会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或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近年来,与学校合作的多家药业公司先后派出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全省技术能手、全省技能大赛获奖者来校授课、指导实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都为我们学生真正学到技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不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到,在专业的技能比赛中也能轻巧获胜。”张橡楠说。

  精细的设备和全方位的教学让学校在近年的全国比赛中成绩斐然,2009年5月广州,“天祥杯”全国医药职业院校2009技能大赛(高职组),团体二等奖;2010年5月徐州,“天祥杯”全国医药职业院校2010技能大赛(中职组),团体第一名、一等奖;2010年10月天津全国医药行业“国药杯”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一等奖、优秀组织奖;2011年5月山东泰安,“天祥杯”2011全国医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团体第二名、一等奖、优秀组织奖;2012年9月北京,全国医药行业第二届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特等奖、优秀组织奖。

  在19日落下帷幕的第三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团体一等奖、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特殊贡献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经过35年的发展,如今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已经成长为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长张橡楠告诉记者,今后学院还会不断努力,不仅要为国家塑造可用之材,也要将学校建成一座真正的高职类的技能学校。

天圆网讯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昌市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不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打造全国中高级技能人才基地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呈现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资产不断充、人才培养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南昌地区现有各级各类中高职院校107所,高职院校(省属)29所,中等职业院校78所。中高职院校在校生290323人,其中,高职院校184690人,中等职业学校105633人。高职院校校园固定资产由2005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23亿元,校园占地面积由2005年20150亩递增到2010年22008亩。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培训专业技能型人才逐年增长,今年达40万人次,其中,中级技能型人才35211人,高技能人才72580人,培训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15万人次,城镇在职职工9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6万人次。

校企合作 实现“需求”与“培养”零对接

南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教育、实习、工作“一条龙”的运作模式。

我市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品牌专业为纽带,组建了“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南昌汽车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等职教集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办学机制。同时,部分学校有偿提供场地和设备,将企业生产线迁至学校,共建“教学工厂”,利用企业成熟的技术、先进的工艺、熟练的技工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

此外,有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培养计划,企业在学校组建定向班,由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学生实训课程,把以往学生适应生产岗位的“磨合期”消化在学校。不仅如此,我市还在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双百双进”活动,倡导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从而强化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校企间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地区校企合作由2005年的905家企业增加到了目前的1428家,增长58%。

资源整合 力促“龙头一舞动全身”

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近年来, 我市通过扩张、撤并、合作等形式,对部分职业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能力也随着“硬件更新”而不断提升。

其中,南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置换搬迁,由原来占地150余亩扩大到占地近2000亩,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南昌一专原有50亩校园,在校生1500人,通过资源调整和校区整合,占地面积达到250余亩,在校生突破7000人。

另一方面,我市注重发挥职业学校“示范校”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全市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目前,南昌地区拥有中等专业学校5000人以上规模职业院校20所,现有国家改革和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4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升级示范职校6所,优质中职教育资源占总校数的33%。 


  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本科职业院校学习。9月22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将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本科院校办职业教育可按专业转型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邓弘表示,我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不是喊几句口号或在校名里加上“职业”、“技术”等字眼,而是要推动本科学校逐步地、更多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这对部分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如果不转型,这类院校和综合型高校竞争,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还会加速自身的落伍。”邓弘说。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衔接决定转型成败

  我省将加强中高职衔接,让职业教育告别“低学历”,其中包括高职对接中职“3+2”学制、本科对接高职“3+2”学制、本科对接中职“3+4”学制等衔接试点。

  “无论是高职对接中职,还是本科对接中职,关键的问题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衔接。”我省一家中职院校的校长表示,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老师教的技能,其实很多中职生已经学过了,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改变,中职生进入高职、本科院校后还要重复学习,这样的衔接没有意义。

  ◎打造三大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

  根据计划,到2020年,原则上每个设区市建成至少一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职院校布局和特色专业集群。

  我省将以沪昆线和京九线为发展轴,打造赣北区、赣中南区和赣西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其中,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等赣北区职业院校优先发展汽车、航空、光伏、优质钢材、光电、家电、化工、陶瓷、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和新医药、服务外包等特色专业集群。

  赣州、吉安、抚州等赣中南区职业院校重点打造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通讯终端、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化工建材和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集群。新余、宜春、萍乡等赣西区职业院校着力发展冶金、光伏、锂电、医药、陶瓷、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竹木加工、烟花爆竹、食品加工等特色专业集群。


    今天上午,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做客《行风在线》。许多市民留言询问王副局长,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境况如何,教育局有何措施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王铨副局长做出了详细的解释。青岛市的职业教育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并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但近几年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硬件条件比较差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青岛市教育局正在城阳区筹建青岛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教育园区,预计明年进入建设阶段。该园区的建成将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并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水平。



学生在博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海南日报记者 蔡倩 摄

  15岁的小冯今年初中毕业,在9月成为了海南省琼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琼海职校)旅游专业的大一新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冯因为没考上高中、家境贫困而在同学面前有些自卑,没想到就读琼海职专不仅可以掌握职业技能,还能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资助,这对她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眼下,在琼海与小冯有着同样经历和心理变化的,还有2000多名职校学生。从这些让人欣喜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如今琼海的职业教育正走进发展的“春天”。

  “琼海初步形成了以职业高中为龙头、职业培训基地和农技校为主体,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琼海市教育局局长李名广介绍,琼海现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琼海职校)1所,在校生2000余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6个,在校生800余名,镇、村成人培训机构160个,2013年累计培养培训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近1.8万人次。

强基础建设

兴办学

  琼海职业教育迎来“春天”并不是一件易事。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中高职教育渐渐淡出主流教育之列。而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使加强职业教育迫在眉睫。

  “自2007年以来,琼海已经连续7年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并且不断实施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琼海教育局职业教育股股长王绍奋介绍,琼海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基本实现了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岗位本位的转变,不断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提高面对市场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

  据了解,琼海职校于2008年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又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2007年至今,该校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建设1700平方米的教学楼,16100平方米的实训楼及配套宿舍楼、餐厅等基础设施。近3年来,投入教学设备的资金达600万元,其中投入200万元建设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投入150万元建设电子电工实训基地,投入150万元建设烹饪实训基地。

创品牌专业

保就业

  小李是琼海职校旅游(1)班的学生,她告诉记者:“读职校可以学一门技术,早点出去工作,让自己和家人都过上幸福生活。对未来我充满信心,因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省内就业前景非常好,也有机会到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发展。”

  “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617人,截至2014年9月1日,就业学生人数为592人,就业率96%,对口就业率为98%。”琼海职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该校就业率持续达95%以上。其原因在于该校不断创新品牌专业、走特色办学之路。

  电子电工、汽修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琼海职校最为火爆的专业,这几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为琼海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电工、焊工等技能资格证的技术性人才。“在打造这3大名牌专业时,琼海职校还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如烹饪、高尔夫专业,出来的毕业生都不愁找工作的。”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高尔夫专业实习生的月收入近3000元,一跃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名牌”专业之一。

拓职业教育

促发展

  “市职校还发挥了‘一校多功能’的作用。”琼海职校相关负责人说,琼海市教育局引导琼海职校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主要面向城镇失业人员、待业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及创业能力。近3年来,琼海职校每年培训各类人才近4000人次。

  此外,琼海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为我市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的岗前岗后的技术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王绍奋介绍,琼海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范围涉及省内外,许多人莫名而来,学成而归,找到满意的工作。琼海每年通过这16个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的各类人员近5000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传授职业技术技能的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琼海各镇村成教培训机构焕发了新的生机。“以镇、村两级成人培训机构为基地,通过水产、热作、企业、畜牧等部门,组织农民进行各方面技术的培训。”王绍奋向记者介绍了成教培训的模式。由于职业技术培训形式多样,结合实际,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热情极高,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近9000人次。


   东北网9月23日讯 (黑龙江日报记者 孙佳薇 东北网见习记者 杨帆) 22日至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率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来我省,就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问题、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中发挥作用进行调研。22日,调研组在哈尔滨召开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义华主持会议,副省长孙东生就我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调研组听取我省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东北网见习记者 杨帆 摄
调研组听取我省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东北网见习记者 杨帆 摄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谋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化措施,积极促进职教事业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507所。10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205.9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800万人,实现培训后就业480余万人,高职毕业生已经成为推动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企业建设生产服务一线的骨干力量。

  “十二五”以来,我省把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列为全省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实训基地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结合我省大农业的经济特点,我省始终重视不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创新服务“三农”培训模式,大力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围绕落实国家、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省共设计了22个重大项目、其中有8个职业教育项目。努力探索构建以招生改革为突破口、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不断完善。

  调研组对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中,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等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有的还体现出了黑龙江的地方特色。在谋划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主要思路上,意识超前,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具有因地制宜的可操作性。调研组表示将进一步总结龙江经验,为下一步修改《职业教育法》提供素材。

  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编办的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情况,并就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职教资源总量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我省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将分别召开企业和职业教育学校座谈会,并深入齐齐哈尔等地,就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法修订中规范职业院校等主体的权力、义务等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4年9月19日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19日,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新区战略合作、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建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签约仪式在苏州高新区举行,将为高新区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德国标准的高技能职业技术工人,促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区领导薛伟良出席仪式。

    据介绍,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初期开设机电和数控2个专业,已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班。德国BBW教育集团将与苏州高新区全面合作,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引入高新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平台,有利于缓解高新区制造业高级技工难求的现状。2-3年内在高新区成立苏州BBW技术学院,目标每年培养1000-2000名德国标准的高技能职业技术工人。同时德国BBW教育集团在高新区设立其中国区总部,用于协调及管理其在中国所有的项目。

    德国BBW教育集团是柏林及布兰登堡州最大的、德国第二大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德国柏林及布兰登堡州拥有25所职业学校及多家学习型工厂、1所职业教育学院以及1所柏林和布兰登堡州最大的私立大学,拥有近700位教师。其业务范围包含职业培训到学历教育,涉及各类专业。德国BBW教育集团为德国柏林及布兰登堡州企业联合会下属的教育集团,为该地区超过1800家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  


    攀枝花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全力办好职业教育,助推全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国示校建设,走跨越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市建筑工程学校、市经贸旅游学校、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十九冶建筑工程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国示校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两大职教集团的作用,构建学校、企业、行业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着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学校和省内一流的特色品牌专业。


  加大示范引领力度,走共同发展之路。建立国示校项目建设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帮扶制度,扩大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薄弱中职学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国示校项目建设学校与薄弱中职学校携手共同快速优质发展。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设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职教攻坚,大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设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校园校貌、文化建设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栋栋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实习实训大楼拔地而起。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大量涌入,教师培训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苦练内功,走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以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促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2014年全市所有中职学校,所有学科,所有专业全面实施所有教师参与的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科研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赛促教,引导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培养质量,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培养的学生,近年在世界、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41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加工项目竞赛取得银奖,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和焊接加工项目竞赛中,4名同学代表中国参赛,取得了2个第五名的成绩,获奖的两名学生直接晋升为技师,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全国选拔赛中,取得焊接项目中除第二名外的前六名;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包揽前六名,在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在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刘志松)从今秋开始,山东省东营市启动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打破传统班级界限,组建“体育专项班”,以此为教学单元,推进“一校一球队、一级一专项、一人一技能”计划,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东营市教育局明确,各试点学校要根据硬件资源和师资状况确定体育专项化教学项目,组织学生选择项目,以4至6个教学班为一个教学单位,组建“体育专项班”,并以此为教学单元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小学阶段一至三年级为体验式体育专项教学阶段,学生所选项目学期内不作调整,学期结束后,学生可根据教师指导,结合自身特点重新确定下学期选项,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为选项实施阶段,学生全面参与体育专项化教学。

    东营市教育局要求试点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依托运动项目,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制定本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总结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深入实施。


   今年,青岛市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部门明确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成才为目的,让每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 孙军)一台示波器,竟被数学教师搬到了讲台上,用来讲授《正弦型函数的应用》;看似讲述的是家居设计,提高的却是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沿路追寻着文化名人的踪迹,用摄像机记录自然与人文的风景,用个性化的语言向人讲述曾经的记忆,却原来是一节搬到室外的语文课……近日,一场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在青岛市的百所中职学校悄然启动,全市十几万中职学生将受益其中。

  不同于普通中小学的课改,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含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此次课改的总体原则是铺垫台阶、降低难度。全市100所中职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6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介绍,从2013年起,该市就在5所中职学校试点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一年的课改试点,青岛市从改革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通过召开教改现场会、课堂观摩交流、教材优化整合、课例研讨推广等形式,积极推进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四门公共基础学科的课程改革进程。

  如德育课,从照本宣科到生活引领,青岛电子学校创新德育内容,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挖掘学生内心世界,并适时将“家风家训”、“中国梦,我的梦”引入课堂;语文课从教室课堂到社会讲堂,青岛旅游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将课堂延伸到名人故居,在真实场景中培养锻炼导游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积累能力,让语文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数学课则从枯燥讲解到形象认知,青岛城管职业学校巧妙地将家居设计中的专业知识渗透到数学学习中,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青岛中职教学改革很重要的尝试还有“评价”的革新。从一张考卷到综合展示,倡导评价形式多样化:简化卷面考试的科目,以调查报告、情境模拟对话、学生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主动性;倡导评价考核过程化:着重加强平日成绩的比重,将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成果等,全方位地纳入学业评价体系中;倡导学业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甚至企业,多方评价,科学全面。

  据介绍,青岛市根据教育部文化基础学科大纲要求,对各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基础模块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调整增删,总体原则是铺垫台阶、降低难度。职业模块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总体原则是巧妙对接、有机融合。拓展模块的改革,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成长奠基,总体原则是渗透文化、提高素质。

  课程改革试点一年以来,教师和学生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巨大变化。青岛商务学校2011级报关班学生孙倩说:“提到数学,原来我首先想到的是枯燥、沉闷、难懂,现在我能感到的却是积极、团结、向上。清晰简约的分工,仔细用心的计算,踊跃的发言,灵活的用脑,一向无味的数学也变得生动起来。”同样来自青岛商务学校语文组杨老师表示:“教改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我们正感受教改给我们带来的气息,正领略教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教改之路,让学生的成长留下了一份快乐的记忆,让教师的工作增添了一份幸福的感受。

  青岛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主任安善航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市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部门明确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的,让每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近日,河南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意见,自今年起,法制教育将列入该省高校、中小学教学计划,在校生法制教育还将被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按照计划,小学阶段要重点开展法律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初中阶段要让学生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内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高等学校要开设法律选修课和法治讲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河南强调,要结合实际在中小学探索设立法制教育专职岗位,在中小学聘用1到2名法制教育专任或兼任教师,鼓励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法制教育。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省教育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就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提出《关于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倾斜。

    《意见》指出,甘肃省以58个片区县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县区,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重点,实施贫困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贫困地区残疾学生就学保障工程、贫困地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巩固提升工程、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

    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

    引导和鼓励在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并通过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小学附设学前班、建立巡回支教点、社会力量办园等形式向其他行政村延伸,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引领当地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优先在移民安置区改扩建学校

    切实保障片区学校正常运转,对片区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特别是加大地处高原或寒冷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力做好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地质灾害等搬迁区教育项目和资金整合工作,科学规划和设置学校,优先在移民安置区改扩建学校,满足移民搬迁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

    高校要对符合录取要求的贫困地区残疾学生“零拒绝”

    支持城市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接收贫困地区残疾学生就学。鼓励支持省内高校对贫困地区高考成绩符合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实行“零拒绝”。支持省内相关高等学校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明年起全省中职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

    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倾斜;集中力量在全省建设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个市州重点建设2至3所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开展学历职业教育,支持和指导每个县区重点建设1所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和1个就业训练中心,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从2014年起,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参加学制2至3年的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理工大、交大每年分别定向招生3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

    按期完成甘南藏区247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在民族地区积极开展'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支持省内优质普通高中开办民族班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2015年至2020年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每年分别为临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养100名本科学历学前教育师资,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每年分别为临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养30名工科类少数民族大学生。 


本报讯(刘立伟记者马晓丹)近日,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谢俐率调研组来到我市讷河,对讷河2013年承担的省部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深入到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实训基地、龙河镇校社合作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汇报、座谈的方式,全面了解讷河市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讷河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了五个三工程,通过积极发挥职教中心的龙头引领作用、乡镇职校的骨干带动作用以及村级技校的基础教育作用,建成城乡一体网络。同时,他们还着眼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优质人才培养平台。在拓展校校、校企、校社合作方面,讷河市坚持为“三农”服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拓展渠道,丰富内涵,做到了培养培训到位、就业指导到位和跟踪服务到位,实现了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

检查中,调研组对讷河市职成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讷河市作为首批入围国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示范县,在统筹抓职成教育工作方面展现了亮点,体现出了抓职成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的工作理念。

调研组要求讷河市认真总结职成教育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在职成教育改革中先试先行,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职成教育改革工作提供经验。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