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2013年12月14日,由中国教育报社与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颁奖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


         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以“教育奠基中国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弘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发教育战线的改革创新活力,树立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发掘、宣传可资借鉴的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经验,推动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校李芳伟校长因“把课堂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的办学模式,在由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教育部部分司局领导、部分中央媒体负责人组成的评委会上,以高票数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在颁奖典礼结束后,李芳伟校长应邀参加了“创新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论坛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晨报讯

在大学生四处奔走疲于求职的6月,职高毕业生未出校门却被“一抢而空”。

日前,记者在中法餐饮文化节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劲松职高烹饪专业的毕业生百分百就业。从3月份开始,就有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大饭店等知名酒店过来招生,因为招聘企业众多,学校甚至要“筛选”其资质,为毕业生把关。

劲松职高贺士榕校长介绍说,目前北京约七成五星级酒店的厨师长是出自该校,九成以上的毕业生在五星级及以上酒店就业。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 霍小光 吴晶晶)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习近平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着力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受到人民爱戴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院院士发挥作用。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两院要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开幕词。

  1300多位两院院士,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京有关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代表出席大会。

   本报讯(记者陈诚 通讯员易梦桃 谢宁 聂巧辉)昨日,我省首个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在长江职业学院成立。

  该职教集团由长江职业学院发起,省教育厅、省文化厅主导,参与的企业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方将共同制定动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编写实用的动漫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生产制作动漫产品。企业设计师可走上学校讲台,最终实现校企专业、课程需求、人才培养和实训优势互补。

  我省2012年出台《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按照“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由重点高职院校牵头,其他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参与组建职教集团。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组建各类职教集团31个。

 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校今年首次招生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英桂)记者从青海省招办了解到,今年高考前,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高职院校,通过单考单招方式已录取1683人。

  据悉,高职院校单考单招的生源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单考单招的计划纳入高职院校当年由国家核定的招生计划总数内,一般占招生院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30%以上,未完成的计划可转入之后进行的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今年青海省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单独招生工作,拓宽优秀人才的选拔渠道,使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已达到7所,占学校总数的87.5%。

  另悉,新建的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校今年是首次招生。

 

到2016年,一级一等高(完)中增加到8所,在校生由1.2万人增加到2万人;新增5所一级二等高(完)中学校和6所一级三等高(完)中学校;优质学校在校生占比达到77%;优质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占比保持在65%以上……市委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的《昆明市关于基础教育“增量扩优”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心和路线图。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0.5%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各项工作成绩斐然,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2010-2012年,全市实施“普通高中强基提质工程”,总投资近22亿元,全力推进普通高中“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新迁建一批校园、改扩建一批学校、补充一批学校设备、做强一批民办学校、提升一批学校办学品牌),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市普通高中硬件设施、资源配置和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普通高中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去年,我市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切实做好普通高中“强基提质”项目收尾工作,顺利完成26所高(完)中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努力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全市普通高中学校达83所,招收新生33686人,在校生人数9.7万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0.5%。努力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比重,省一级高(完)中增加到27所,优质普高在校生占比提升到72.1%。

新课改成效显著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理念从学习、内化到实施的过程。为了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实践能力,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高考成绩整体提升较大,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2013年,全市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达到915人;文理类一本上线率为25.3%,比2012年上升2.2%,文理类二本上线率为53.48%,比2012年上升2.5%。2013年,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评价中,全省一等奖10所学校中我市学校有6所,昆一中和昆三中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三名;二等奖16所学校中我市有5所;三等奖20所学校中我市有4所。

职业教育在校生突破10万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抓好职业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7880万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57.6%。2013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达65所,招收新生37010人,在校生人数达10.79万人。创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1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比提高到65%,推荐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2016年 一级完中总数达到29所

意见明确,将巩固和提高普通高中“强基提质”工作成果,实施普通高中“三个一批”工程,即做大一批一级一等高(完)中学校,做强一批一级二等高(完)中学校,做优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到2016年,一级一等高(完)中增加到8所,在校生由1.2万人增加到2万人。使一级完中总数达到29所,实现普通高中招生3.25万人以上,普通高中优质学校在校生占比提高到77%以上。

意见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任务,让我们感到鼓舞,一个个简单的数字,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在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市财经学校和二中中专合并迁建的项目建设进展。

让城市的高中优质教育更多的同时,也注重科学合理加快城乡教育资源整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学校的建设步伐,以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带动初中布局整合,以初中布局调整带动小学布局整合,以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使教育发展能适应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名校融校扩容优质资源

近日,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原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北师大附中)正式更名。

昆一中负责昆一中西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两校实行教育教学管理统一、考试评价统一、教学资源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的一体化运作,通过输出教育品牌、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资源、优秀干部教师等方式以及“管理辐射、信息支援、师生交流、资源共享”等,西山区与昆一中实现联合办学,对于充分发挥昆一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昆一中西山学校将依托昆一中的品牌优势、管理模式、办学经验,传承昆一中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快速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教师业务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争取两年内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6年内晋升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像昆一中西山学校这样的办学方式,就是我市采取的“名校融校”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容的一个典型例子。对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优质学校,将通过改扩建和内部挖潜,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招生规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容,通过新建、购置等多种途径,鼓励优质学校跨区域发展,逐步实现一校多点办学,促进优质学校均衡合理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培育“五好”学校

建立和完善学校发展机制,是发展高中教育的最重要保障。我市教育部门将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新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培育新型校园文化生态,实现内涵质量与资源规模的同步提升,保障优质学校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对于高中阶段学校,将按“五好”(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好机制、好条件)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建立有效的学校激励竞争机制,强化教学环节和质量提高,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同时,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建立主城区和郊县区结对,实现长效帮扶合作,深入开展主城区省一级高(完)中对口帮扶郊县区一中和民中。推进学区化管理,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优势和辐射功能,带动学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建立学区内学科教学团队,打造学科教研共同体,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新的增长点。

意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举措,只要我们的每项重大工作都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谁来落实、什么时候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问策于民、依靠群众,提高工作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强化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按照这种抓工作落实的思路和办法,我市各项教育重点工作就能一一落到实处,取得明显的成效。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我们的高中阶段教育一定会达到所预定的目标,全市的教育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走进高校新闻特别行动

专业与产业结合,招生与招工同步,金华职院——

校企融合培育校园新生态

  金华职院通过持续深化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构筑了专业与产业共同推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和谐生态。

  “学院为我们安排了师徒结对,每月可以拿到1800元的岗位实习补贴,毕业后我瞄准的是装配车间班组长的岗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皇冠工程班学生陈志平对记者说。

  近日,2011级皇冠工程班和营销班共有40名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了最后一年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毕业后,他们将直接成为皇冠集团的正式员工。  

  专业接地气,课堂通岗位,专业教师穿梭于学校和企业,毕业生就业免除试用期……近年来,金华职院通过持续深化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构筑了专业与产业共同推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和谐生态。  

  学生成才新生态——

  招生招工同步进行  

  近日,金华职院众泰汽车学院25名2014届毕业生接受了企业和学校导师共同进行考核的毕业设计答辩,即将正式上岗。“这批员工不再需要试用期,企业将学生实习期计入工龄,在企业享受与职工同等的待遇。”众泰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杨刚说。  

  众泰汽车学院院长戴素江说,学院实行校企联合自主招生、校内二次招生组建新型订单班等方式,“可以说是招工招生同步进行,现有订单班在校生已达415人,既实现了学校人才的规模化定向输出,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职业技能的价值所在”。  

  金华职院皇冠学院则实施“社团体验、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渐进式的教育模式,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组织方式逐渐深化,学生也实现了从体验者、准员工向员工的转变。学生的创业梦也不再遥远。园艺专业学生刘益娟毕业后在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上境村承包了20亩地,种植红叶石楠等苗木,一年收入约25万元。  

  “这得益于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院的创办,我们学生是最大的受惠者。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变了,学校的实践条件优越了,我们在学习期间就广泛接触市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灵敏嗅觉,让我觉得当一个自主创业的农民挺好的。”刘益娟说。  

  此外,学校还与市农办等政府部门及有关龙头企业联合创办“创业学院”,设立企业专项创业基金300万元,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服务,每年扶持实体创业学生200余人。  

  “在各校企利益共同体中,企业不再年年为‘用工荒’、‘技工荒’苦恼,真正尝到了人才超前储备的甜头;学校的收获也远不止‘送走毕业生’这么简单,提高学生技能的含金量、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成为各专业的新追求。”金华职院院长王振洪说。  

  专业发展新生态——  

  专业群与产业链融合升级  

  金华市是中国十大电子商务城市,全市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近2000亿元。2013年,金华市把发展网络经济作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  

  今年初,在金华市政府的主导下,筹备了近一年的金华网络经济学院挂牌,由金华职院与金华市电子商务四大园区管委会、区域网络经济的优势骨干企业联合创办,这是典型的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合作育人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为此,学校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网络经济相关专业进行了优化整合,最终形成了由8个专业组成的对接区域网络经济产业的专业链。”王振洪说。  

  如今,在金华职院,像网络经济学院这样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有10家,涵盖了43个专业。共同体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管理、文化和需求,学校则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动态地优化专业结构。如金华职院皇冠学院开设了国内唯一培养电动工具专门人才的专业,2012年以来逐步转向培养具备电动工具设计、检测、管理与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皇冠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许文杰说:“目前国内电动工具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我们推行脉链门店的经营模式,对新生代员工的要求是懂管理、会技能、能创新,皇冠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灵活转变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深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专业群带动或引领一个地方支柱产业,一个产业集群或产业链推动一个专业群的提升,围绕‘产业链’联结‘专业群’,通过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及升级,专业发展新生态逐步显现出来。”王振洪说。  

  据介绍,目前,金华职院的16大专业群分别对应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网络经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区域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课堂教学新生态——  

  建“校中厂”和“厂中校”  

  皮红毛亮的种猪、操作有序的工作间……在金华职院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院的课堂上,记者看到了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养殖场里的工作场景——依靠摄像头、大屏幕等设备,一个畜牧生产教学的信息化教室,就这样在校内建立起来了。这种校企互动的“空中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可“跟踪”生产过程。  

  金华职院教务处处长徐澍敏说:“学院专业多,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企业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我们积极鼓励各专业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更加多元化的课堂生态。”  

  在金华职院众泰汽车学院采访时,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负责人杨航旭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课表,课表中每周的课程安排都不一样,上课地点鲜见教室的编号,多为实训室、企业车间的名称,有些还具体到了某个实训的功能区,一些课程同时安排了专职、兼职2位授课教师。  

  “众泰汽车学院的专业教学实行的是分阶段教学、双基地轮训,课堂的时空横跨校企,这得益于众泰汽车学院分别在学校和众泰集团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去年众泰集团又投入350万元建立了‘汽车维修与4S服务’教学工厂,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在‘校中厂’和‘厂中校’轮流进行。”杨航旭说。  

  皇冠集团近2000平方米的皇冠学院教学车间,是集团最为繁忙的车间之一,每天接待一批批学生、企业职工、供应商经销商在这里开展体验和实践。车间按照不同的电动工具和检测项目设置功能区,学生在不同的检测线上忙碌着,熟练的动作令人难以想到这是一批入校不到一年的大一新生。  

  2013年,金华职院举行了两个轮次的“示范课堂”评选,通过学生投票、推门听课和专家评审,有52门代表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课程入选“示范课堂”,其中校企利益共同体相关专业的课程占到了36门。
  东方网4月10日消息:在上海,职业教育的学历水平将不再止步于高职大专。昨天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举办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上传出消息,本市将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还将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甚至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培养贯通,今后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可以是本科学历,也可以是硕士、博士学历。为此,市教委希望,更多市属本科院校改变传统办学模式,走本科职业教育之路。

  作为本科教育职业化的试点,今年,本市两所市属高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分别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等三所中职学校签约,在数控、石化两个专业实施中职、本科3+4贯通制培养方案:中职学生经过3年职业教育后,经过考核,可直接进入相应的本科专业;而本科教育则改变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方式,更注意学生应用型、技能型的培养。

  市教委副主任陆靖在会上表态,中职、本科实施贯通,将改变职业教育“断头桥”的现状。他坦言:“以前的职业教育,学制短、学历低。如果我是一个家长,除非万不得已,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中职。”因此,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引入职业教育,让职业学院的学生看到希望,是构建当今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可缺失的环节。

  职业教育为何需要高学历?陆靖对此有一番形象的比喻:“比如在一家4S店修理汽车,一共有200种汽车故障,中职学生会排除其中的120种故障,高职学生就能排除150种故障,本科生则要学会排除180种故障,而作为一个职业型的专业研究生,就要学会排除所有故障的本领。”陆靖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需要一大批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传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将达到727万人,被称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与普通高校一路走低的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企业难招人,招不到一线职业技术人才。仅以化工行业为例,当前中国23万化工从业人员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3.2%。
——记奋进中的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校长陈军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德国巴尔博士来校进行项目教学培训

        达州,地处川陕鄂渝接合部,是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莽莽大巴山,悠悠河水,孕育了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孝善文化、红色文化和与爱因斯坦齐名的晏阳初先生的“乡村教育”、“平民教育”职教思想。在这座城市的凤凰山南麓、洲河之滨,一所创建中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正在传承晏阳初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努力建设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中职高职衔接、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中学。

        历史积淀:立足大巴山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建于1963年,199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职业学校,2005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学校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胜地。

        近年来,学校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陈军同志为党委书记、校长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规模扩张、内涵发展之路,为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为达州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和“三农”人才;二是为达州的机械、电子、计算机、能源、化工等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三是为秦巴地区的旅游、餐饮等培养了一批服务本地的复合型人才。

        再铸品牌:放眼大中国
    
        栉风沐雨与时俱进谱新曲,春花秋实满怀壮志写华章。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达县职高人放下了所有的鲜花和掌声,用大巴山的接纳与包容、坚韧与刚毅,重新铸造了一个崭新的职教品牌。

        1.创新建设师资队伍

        教育改革,教师为本。学校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培养规划书,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专业提高中长期规划,通过“定方向、定规划、定内容、定时间、定措施”,讲究针对性、实用性和渐进性,注重规范化、系统化、全员化,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师资结构更趋合理。近年来,参加县、市、省、国家培训和出国培训150余人次;邀请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德国职教博士等专家来校进行专题培训20余次;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培训60余人次;聘请企业技师来校培训30余人次;安排教师参加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60余次;积极开展各类校本培训70余次;精心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100余人次。同时,学校为提升教师的资格层次和教学能力,特投资40余万元支持近40名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

        经过培训,现有硕士生11人,在读研究生27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8人;新增加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22名;新增“双师”型教师47名,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三个重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8%。

        2.量身打造实训基地

        为适应达州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达州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形成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四元联动办学模式。牵头组建了达县职教集团,加入了四川航天职教集团和川东职业教育联盟,建立了集团化办学机制。同时,建立了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推进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投资300万元,建立了集民航售票、安检、机上服务于一身的理实一体的航空服务实训基地。

        2012年9月,学校为推进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重点专业建设,同时也为了在现有基础上合理解决我校因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限制而创造性地量身打造了川东晟达实训基地。学校前期投入400万元,在川东晟达电子厂内校企共建高低压电器加工车间,年产值近5000万元,形成了“教学—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新格局。

        到2013年底,学校又通过合作办厂、上门办学、建立股份制培训中心等方式,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双师型教师为支撑、以产教结合为路径,新建或扩建了计算机应用、财会等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33个。

        3.精心开发教育内容

        学校先后安排了40多位教师深入东部沿海企业实践和调研,安排了14名教师深入达县杨柳工业园区28家企业多次走访和接触,又派出16名教师对省内外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进行合作探索、交流,然后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对接”原则,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重新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本土化的、特色化的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校企无缝对接”课程体系,其中包含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能力拓展课。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三个重点专业的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30余册,拟出版教材16册,各专项组、教研组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PPT、能力拓展练习等教学资源,这些教材和教学资源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统一上传到了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包。

        4.全力改革教学模式

        在探寻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上,我校一是派了7名教师于2012年3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仓乐二中学习“高效课堂”的观念和操作;二是安排了8名教师于2012年6月前往江苏洋思中学参加“影子培训”;三是请重庆市教科院职成研究所副所长谭绍华教授来校进行专题培训;四是组织三个重点专业10名骨干教师于2012年10月前往重庆市北碚职教中心,参加了川渝两地国家示范校中职学校“尚上教育”行动策略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推广观摩培训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校企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理念。它适应达州本地实情,立足学生当下,关注学生未来,把教学单元按企业生产的真实步骤划分为“接订单、拿计划、搞设计、抓生产、做检查、听评价”这六个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来进行。

        与此同时,学校还构建了民主化、多元化、人性化的学分制评价模式。

        5.倾心构建数字校园

        在原校园网的基础上,学校投入320万元,添置设施,升级网络,搭建平台,充实资源,建成了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数字校园,提高了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信息利用率、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硬件建设:高起点,高投入

        升级网络设施,充实办公设施,更新实训机房,建设中心机房、网络教室、录播室,完成了校园公共平台、多媒体应用、网络授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了以外网宣传为主、内网应用为主的平台框架,拓宽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2)软件建设:高规格,高质量

         ①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含OA系统、教务管理、门户网站等17个系统模块平台等)的建设。

         ②学校采用校企共建、校际共享、自建共用等多种方式建设了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材、教案(学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教学素材等为一体的教学(网络)资源库。

         ③搭建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目前拥有10万册覆盖学校各专业的电子图书、50万册公共类资源电子图书。

         ④提升了学校软实力。学校成立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3)服务与应用:高速度,高效率

         ①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应用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促进了数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发布方便快捷,实现了办公方式的极大转变,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

         ②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平台资源,使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充实,学习方式多样,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岗前培训、终身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④促进了职教集团的发展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校企文化相互融合,为职教集团内的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⑤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借助数字校园平台,开展“面授+远程”的数字培训,有效培训了农民工、下岗职工、企业员工6000余人次,为达州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服务。

        示范引领:面向大西南

        “国示”建设两年来,学校开启人才培养新思路,建构了“三年四段制”新模式;探寻教学改革新方法,形成了“校企无缝对接”新课堂;拓展办学新视野,构建了“学做合一”新基地;开发教学新内容,出版了“理实一体”新教材;探索师资培训新方法,创建了硕士培养新模式;开辟管理新路径,完善了管理新举措;寻求评价新手段,建立了多元评价新体系。学校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赛课获奖17人次,发表论文70余篇。各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屡获佳绩。《人民日报》、四川省政府部门内参、《华西都市报》等报刊报道过10余次,省市电视台报道5次,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登载学校“国示”建设文章30余篇。

        1.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近年来,学历教育在校生数稳中有升,年平均招生2000人左右,在校总人数56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及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学校为达州化工园区培养人才700余人,农民工、下岗工培训1200余人次,社区服务2000余人次,接受家长咨询2000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对其他地区和学校的示范

        近两年,学校或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52项,现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以上重点专业5个。

        学校牵头组建了达县职业教育集团,为职教集团培训员工500余人次,培训教师400余人次。指导了四川省贸易学校、巴中市职中、乐至职高等10余所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接受了23所学校的参观和学习,与四川、湖北、重庆、贵州等西南省市20余所学校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达县职高,这个健硕的巴山汉子,正带着开阔的胸襟、自信的微笑,背靠大巴山,面向大西南,坚定乐观地走向明天!(何三喜)

  近日,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捷报频传,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该校11人获得一等奖、12人获得二等奖、16人获得三等奖。

  据悉,本次大赛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共设15个专业大类37个竞赛项目,该校代表队55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信息技术、机电技术、财经管理、艺术教育等9个专业大类20个项目的竞赛,获奖数量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

  该校由原市职业教育中心、第三职业高中、第四职业高中、市旅游学校和市工业学校整合组建而成,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也是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该校实行校部两级管理体制,下辖综合高中部、汽车工程部、机电工程部、信息工程部、财经管理部、艺术教育部、农牧工程部7个教学管理部及1个面向社会开展综合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中心,共设置11个大类,24个专业。该校积极构建“素质+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方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就学生的就业梦想,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

  近年来,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先后有216人考入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英国乔治小王子随父母出访新西兰,展开“尿布外交”。首度露面的西班牙女保姆玛丽娅·波拉洛令人瞩目。据英国媒体报道,波拉洛来自西班牙,毕业于英国著名的保姆学校诺兰学院,精通跆拳道。

        且来看看英国这家保姆学校是何等著名。据报道,诺兰学院创建于1892年,前身是女佣培训学院,目前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家政大学,一直以“爱永不消失”为校训。诺兰学院百余年来成功培养了7000多名世界一流的保姆,成为家政行业最专业的象征。

        而乔治小王子的保姆波拉洛在这所保姆学院,除了攻读社会学、心理学、儿童护理、历史、文学和教育等课程外,还学习了怎样把窗帘布改制成戏服、怎样给婴儿换尿布、怎样煮美味佳肴等家政技巧。这样的保姆学校,以及学生所学的课程,是不是给人“高大上”之感,丝毫不让人感觉低端?

        其实,在国外,类似的职业学院并不少,有一流的烹饪学院,一流的木工、汽车维修学院,这些学院在介绍自己时,一点不输于综合性知名大校。比如,已有近70年历史的美国烹饪学院,提供烹饪艺术、烘焙和糕饼艺术方面的学士学位和大专课程,培养了3.7万多名烹饪大师,使学院赢得了“世界一流”的名声。

        反观我国的职业学院,有多少有“一流”的名声?又有多少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一直进行职业教育?对“世界一流的保姆”这样的培养定位,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要是在国内,1892年就成立的诺兰学院,现在肯定已经升格为综合性院校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过去10年间,国内稍微办得有特色的职业学校,都纷纷申请升格为本科院校,而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又千方百计地想摆脱职业教育的定位,变身为综合性院校。

        这与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关。在既有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低于普通教育,即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也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劳动人事部门,在制订政策时,都有意无意地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低层次教育,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另眼相看。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一所学校就是办成职业教育的一流,也只是“鸡头”,远不及普通教育的“凤尾”。我国教育部曾提出,各类学校在各个层次都能办出一流水平,但由于整体政策未变,普通教育的一流,被视为A组一流,职业教育的一流,再怎么好最多也就是B组一流,不在一个档次上。这和国外综合性院校和职业院校同样得到社会尊重,是很不同的。

        这也与办学者对职业教育本身的认同度低有关。毋庸置疑,教育和社会评价体系,会影响职业教育办学者,但如果职业教育办学者自身安于职业教育定位,努力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高水平,也会促进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就像诺兰学院,其家政教育,可谓达到最高水准。可遗憾的是,国内不少职业教育办学者,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很低,不花精力琢磨怎样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而是在抱怨制度不公、环境不好中,将就着办学。甚至还有的办学者,没有办学理想,而是想着怎样挣钱,包括冒领国家对职教生的助学金,违规让刚进校的学生就去顶岗实习,这种低水平甚至空心化办学,导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没有随国家的重视而增加,反而令不少家长对职业教育充满警惕——担心职校的环境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要让职业学院也办出一流,就需要政府和学校办学者共同努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取消一系列歧视职业教育的制度、政策,给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的发展空间。鉴于职业教育过去长期被歧视、投入不够,国家应该出台优惠政策。而对于办学者来说,应该立足办出一流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狠下功夫,以一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树立学校的品牌,同时吸引受教育者选择。在这方面,职业学院不必贪大求全,开设过多的专业,而应该努力做好某一个专业、行业领域。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府的责任是为学校创造好的办学环境,但具体如何办学,则是办学者的事,如果能做到各司其职,我国也会出现类似诺兰学院这样的一流职业院校。
        近日,省教育厅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14年全省教育“9+3”计划。

        2014年,省政府再次将教育“9+3”计划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中职招生30万人、新建80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改建提升扩容1000个乡镇中小学学生食堂等列入贵州2014年的“十大民生实事”。


        会议要求各市州要从抓好“三率”(提高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降低辍学率)、抓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抓好内涵发展入手,巩固提高我省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确保我省今年以县为单位,小学生辍学率和初中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8%和2.8%以内,全省农村小学生寄宿率达25%、初中生寄宿率达65%,建成3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会议强调贵州省今年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一是要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择优升格、优化专业设置、错位发展等方式进行中职学校空间布局和专业调整;二要通过大力宣传中职教育的优惠政策,完成今年招生30万人、招师800人的目标,同时按照“一体两翼多中心”布局,确保2014年所有“百校大战”项目学校全面完工,竣工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推进办学模式改革,今年贵州省将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载体,推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推广和深化“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今年发展中职教育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控制中职学生流失,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走得畅”。

        中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在加快。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实现“学术型、“技能型”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与此配套,教育部将推动全国近一半的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

        从总体上看,这真是一个利好消息。之前若干年我们知道,职业教育的兴起一定是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常听说“国外的蓝领赚钱多,且社会地位高”,与中国社会的“唯有读书高”形成鲜明对比。今天,趋势终于要变成现实。

        鲁昕发言的同一天,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到访阿姆斯特丹;之后两天,荷兰教育部部长洁特·布斯马克访华。中荷史上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教育合作即将展开。可以大胆地预测,以职业教育闻名于世的荷兰,将成为未来10年留学市场的新宠。

        很荣幸地,《留学》采访到了这位面容慈祥、笑容爽朗的欧洲老太太,并邀请她成为《留学》的模特,手持《留学》杂志拍摄了一组漂亮的照片。关于荷兰教育、大学院校及留学预测,本刊特写文章《荷兰大风车呼呼转》,将为你详细介绍。

        尽管职业教育很应景,但中国的许多60后、70后父母,或许更着急孩子去美国读高中的事。十年前,到美国上高中的中国学生只有350人;去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4000。除了昂贵而麻烦的“举家移民美国只为孩子读高中”,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把孩子送到美国高中去?

        美国在1958年通过《交换教育法案》,开启了“公立高中交换生”项目—J-1签证项目。然而, J-1申请几十年间并未对社会开放,而是把持在部分学校手中。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赴美高中生在2005年前后井喷,一些国际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随之开始入驻中国,J-1申请逐步打破了中国学生成为国际交换生只有一个出口的局面。STS就是这些机构中的一家。《留学》专访STS中国办公室,为你揭开关于J-1申请的神秘面纱。

        暑假即将到来,想送孩子出国参加游学团的家长们,您应该开始准备了!想要暑期顺利参团,现在就要开始着手选择线路、机构以及签证等准备工作。《留学》梳理了上千条暑期游学线路,通过采访、考察综合评定“暑期游学坑爹线路榜”。在阅读《避开暑期游学雷人线路》这篇文章时,您不仅要关注评选结果,更应当关注我们评选的方法和标准—希望这些参数,能够助您全面评价市面上的各个游学团,从而做出最优选择。

        说起生活方式,北京三环以内的外地年轻人们大部分都是合租房子,年轻的他们用一块巴掌大的空间养活自己的同时,正在人生道路上努力奔跑。空间的使用,糅合着整理、收纳的方法,更体现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已经做得淋漓尽致。本期《亲历日本》系列将会为您生动呈现什么是收纳术,何为“整理的艺术”。读完本篇文章,相信你会和我一样,特别有冲动收拾一下自家的抽屉和衣橱!
        4月10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许立全,政协委员、委员活动工作室主任王端明,政协委员李军,团委副书记袁良,全国政协委员、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省政协委员、现代职业学院院长刘春静,省政协委员、山东凯文职业学院院长吴梦军一行来山东常林集团调研青年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临沂市政协主席徐涛,副主席丁成建,临沭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任庆虎,县政协主席钟华,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王景美,县政协副主席孟庆然,山东常林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马西连陪同。


调研组在中川液压项目现场实地察看


调研组在常林高端智能农业装备项目现场实地察看

  调研组先后深入中川液压项目、常林高端智能农业装备项目等处实地参观考察,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在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后,许立全副主席对山东常林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和青年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集团各级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大人才教育培养力度,积极与职业培训学校对接,实现了企业人才与职业学校培训共享,有效促进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希望集团要严格按照省、市、县各级青年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的要求,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校企一体、产学一体、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改善硬件设施,努力为企业科学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50岁以下的农民,可以回学校重读学历了。如果当过木工、电工,或是农村会计,在养殖场、园艺园工作过的农民还能凭务农经历折抵学分。4月3日,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涉农专业办学10年以上的中职院校,可招收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中职学历教育,帮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北京日报4月4日)
   
        这确实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积极探索。而要让探索起到实效,在笔者看来,必须摆脱“学历教育”思维,真正让农民学到职业技能,提高生产管理经营能力。
   
        从方案看,50岁以下农民进职校,“回炉”读中专,“卖点”还是学历,为此,方案对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提出资质限制,要求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同时对课程、学分的转换、积累也做出要求。由于中职也是学历教育,对获得学历提出规定,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把50岁以下农民进中职的价值就定位在提升学历层次上,则会让效果大打折扣。
   
        以笔者之见,所有中职都可以向具有初中毕业学历者全面开放,不设年龄限制,教学管理实行宽进严出,重在培养求学者的职业技能,即便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获得中职学历,只要所学的课程有实际价值,也对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有实际推动作用。事实上,中职教育除了学历教育功能外,还有职业培训的功能。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虽然要求要以职业、就业为导向,可在实际办学中,还存在学历导向,这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由于中职学历层次要比普高低人一等,因此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二是有的中职校,追逐提升求学者的学历,读完中职再进高职,反而忽视了基本的职业技能教育,没有有效提高求学者的能力。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摆脱学历导向,切实落实就业导向。目前在发展职业教育时,有一种值得警惕的观点,即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走到高职,就没有路上,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希望续上高职(大专层次)之后的路,包括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这其实走的还是学历路线,无法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职业教育必须解决本身的教育质量和特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问题,才能摆脱困境。当然,社会必须创造让职业教育学校安于定位,以及鼓励求学者成为职业技术人才的环境。
   
        如果按照培养职业技能,而不是追求一张文凭的思路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将获得更大的办学空间。我国在开放中职教育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开放高职。一直以来,笔者呼吁高职教育应实行申请入学、注册入学,所有农民工和农民工的子女,只要有高中学历,都可自由申请,入校后实行宽进严出。假如高职能开放办学,将解决我国一半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高职招生占到高考录取的一半),同时,如果能实行宽进严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而不像现在,除了回报给受教育一张文凭之外,并没有学到多少货真价实的技能,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虽然表面上看,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愁就业,但这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社会紧缺大批职业技术人才,就是职业技术人才能力不强,但用人单位也不得不招募。
 
        最近我国准备大规模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但很显然,这不是单纯增加职业人才的数量供给,而是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必须摈弃传统的办学思路,推进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全面向农民和农民工开放,将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江西网讯 江西日报(记者杨碧玉)4月10日,我省召开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我省共有5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设置要求,今年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办学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今年,我省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办学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据悉,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我省将用3至5年时间,着力建设200所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一些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在当下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有一技之长,无疑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去年7月,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个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国际性赛事上,我国只获得一枚银牌、三枚铜牌,与制造业从业人数已超过两亿的基数相比,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显然有些后备不足。

  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如何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顺应我国改革发展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修改职业教育法,以适应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保证,将难以扭转职业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北京市高技能工人仅占3.2%

  学校生源质量持续下滑、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严重老化、所学知识落后于产业发展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缺乏光荣感、责任感等,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

  “我国在2009年就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合资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自主品牌仅有31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首席技师赵郁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状颇感忧心。“制造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和人才应用。没有基础性的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再先进的加工设备也无法顺畅运转;没有基层劳动者和技术骨干,再先进的生产工艺也无法实现;没有基层技术人员,再先进的加工技术也无法制造出产品。”

  赵郁在调研中发现,2012年北京市职工队伍中,没有技术等级的一线职工仍占73.4%,高技能工人占比仅为3.2%。“北京的职工技术等级情况好于全国总体情况尚且如此,充分说明我国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过低且队伍老化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赵郁说。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王家娟通过调研发现,很多职业学校办学设施普遍简陋。“中职本应掌握最新技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但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相当多中职学校设备老化,不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需要的一流实用人才。”

  身为一名教师,王家娟还注意到,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有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二是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是按普通学校的规定和标准执行,没有反映出职业教育特点,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明确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责任

  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至今已18年,早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但时至今日也没有明确的修订时间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将职业教育法修改列入立法计划。他认为,在修改职业教育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理顺管理体制。通过修法,整合政府职能,打破部门界限,对职业教育实行统一协调领导。其次,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经费,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学杂费和课本费,并补贴生活费。再次,适当发展本科层次乃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最后增加法律责任条款。职业教育法对法律主体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显得空泛。应结合实际,建立职业教育执法责任监督制,健全和完善师生处分和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和仲裁制度,保证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周洪宇强调要明确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企业的生力军,员工素质的高低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应明确企业在免费提供学生实习、教师进修、设备添置、课程改革等方面承担的责任。

  此外,周洪宇还建议建立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不培训不得就业和上岗。还应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赵郁则建议,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使企业的职教资源和院校的教育资源双向流动起来。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走上职业院校讲台,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管理经验带进课堂,不仅让学生直接接触新鲜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清晰人生发展目标、工作特点、素质要求,增强学生内在发展动力。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据了解,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化人才结构,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工的需求,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2012年下半年,财政部、教育部、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

  “免学费政策实施以来,确实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有效改变了千军万马同挤大学这座独木桥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蓝翔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认为,还应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使民办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和公办学校的学生一样同样享受免学费政策。

  “同样是接受职业教育,公办学校学生第三学年仍然享受每年免学费额的一半,而在民办学校学生只享受两年的免学费政策,这势必增加民办学校学生的负担,显然不合理、不公平。”荣兰祥说。

  王家娟则建议中职教育全免学费,与普通高中一致,以确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同时,制定相应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以解决教师技能不足、实训场所不足的问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网易财经4月10日讯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斯里兰卡教育部长BANDULA先生在博鳌夜话《亚洲文化与企业发展新动力》中表示,不要让教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要对于广大老百姓、广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应该加强职业教育。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我们要直接面对历史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彼此沟通各自的看法,而不是封闭的、孤立的看待这些问题。BANDULA,作为斯里兰卡教育部长,我想问一下你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满足未来你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BANDULA:教育对于文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亚洲国家大学以及中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的技术教育。亚洲有些国家存在着失业、贫困,主要是因为缺乏教育而造成的。不要让教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要对于广大老百姓、广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应该加强职业教育。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的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今天傍晚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今年下半年,长江商学院冬天的一些课程就可以在海南三亚进行了,该院三亚校区预计7月可投入使用。他同时建言海南改革,可在职业教育领域一展身手。

  三亚校区7月可投入使用

  项兵告诉记者,长江商学院三亚校区项目从2005年开始筹划,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几任海南省和三亚市领导都曾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1月,三亚校区项目正式动工。项兵说:“三亚是长江商学院的第四个校区,在所有校区里,学院自己建成的校区,三亚是第一个。”他希望三亚校区未来能对提升海南文化及教育产业有所帮助。

  可学德国产业工人培养模式

  本次论坛很多议题涉及改革,项兵今天下午即做为对话嘉宾参加了一场“欧盟分会:改革议程2014”。谈到海南改革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项兵再次以“月球上看地球”的眼光评价这一做法:“海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明智的。”

  项兵说,职业教育应该是中国的重中之重,德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在很多年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结果,这是制造业大国的基石。2008年金融风暴后,欧洲唯一不倒的就是德国。中国要想从现在的“组装大国”变成真正的“制造大国”,值得学习的是德国和日本,而日本靠的不是技工,靠的是精细和专注。

  博鳌论坛是非常好的平台

  项兵是历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非常活跃的演讲嘉宾、主持人。

  项兵说,论坛是个非常好的平台,长江商学校非常重视这个平台。论坛吸引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与长江商学院想要凝聚的群体一致,学院和论坛相通。商学院一直以“为中国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企业家”为己任,而论坛的视野也是在全球背景下谈亚洲、谈合作。

职业教育也能培养行业精英

  中职和本科贯通教育并非改革的终极目标,还需要使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和专业硕士之间形成一个学历提升的通道,让每一个有兴趣进入职业教育通道的学生能够找到提升自己的机会,这样,职业教育也可以培养出行业精英。在昨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上,来自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一要求。
  
  中职教育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要求
  “我们是化工行业的专业学校,对口企业已多次要求调整学生培养比例,因为产业不断升级,操作工岗位整合提高,很多岗位都不能用中职生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说。
  邬宪伟举了个例子,原先一个岗位需要6个人,现在只要1个人,不仅要懂化工,还要懂仪表、懂自控。事实上,随着整个经济升级,各行各业都会有这样的需求,但是现在中职培养的学生只能成为操作工。中职教育的“升级版”到底该怎么做,其实大家都很关注。
  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透露的一组数据,上海目前高级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26%左右。仅仅以化工行业为例,根据化工教育协会统计,全国23万化工从业人员中,一线人员17万,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仅仅占3.2%,高级工只有15.6%,35%的人员没有任何技工级别。但是,现代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需要打通学历
  “过去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选择中职教育,即便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很适合进入职业教育序列。平心而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上海市工业技术学院校长王立刚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进入中职以后,他的人生就被定格成技术工人了,如果要深造,也只能进入高职。”
  教育的关键是让每一个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只有选择的道路让未来有希望,他们才会选择,否则他们不会选择职业教育。这是实施中本贯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名教委负责人讲了一个例子:一辆汽车出故障可能有200多种原因,中职毕业的学生可以解决120多种毛病,高职毕业的学生可以多解决30种故障,本科毕业生可以再多解决30种毛病,但是最后的那20多种疑难杂症则需要专业硕士来解决了。
  “修汽车也有不同的教育投入,中职毕业的学生与专业硕士学生并不一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卢冠忠教授称:“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中本贯通,还需要把中职、本科和专业硕士贯通。”
  传统观点认为,职业教育不培养精英,而只培养普通工人。但按照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经验,职业教育必须培养10%-20%的行业精英。邬宪伟说,未来中职和本科、专业硕士整个学历通道打通后,职业教育将有望实现培养精英人才。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